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

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A。

对抗理论B。

去个体化理论C。

个性理论D.群体压力理论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B.群体任务C。

群体规模D.群体规范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

菲德勒B。

坎贝尔C.亚当斯D。

斯托纳(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

奥尔特曼B.罗廷C。

谢罗德D.格林伯格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

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C。

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7。

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B。

群体本身特点C。

社会因素D.信息因素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

侵犯诱因理论D。

挫折—侵犯理论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B.自我障碍模型C.习得无望模型D。

自我服务模型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B。

普遍性与特殊性C。

社会学观点D。

行为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

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A.开始运用实验B.依靠生活经验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A.社会性B.需要C。

外界环境D.社会实践E。

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A。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单选题1、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思辨B、观察C、归纳D、实验参考答案 B2、个体与他人在()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触摸B、目光接触C、面部表情D、身体运动参考答案 A3、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及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都是()。

A、焦虑B、动机受阻C、挫折D、需要参考答案 C4、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态度B、社会动机C、价值观D、社会知觉参考答案 B5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

A、消极B、双向作用C、定向作用D、积极参考答案 A6、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A、学派时代B、实证分析阶段C、经验描述阶段D、哲学思辨阶段参考答案 C7、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的现象,称为()。

A、人际吸引B、印象管理C、互动D、社会影响参考答案 D8、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其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

A、模仿B、感染C、社会促进D、暗示参考答案 D9、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

A、光环效应B、好恶评价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参考答案D10、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指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

A、结果律B、先内后外律C、几何级数律D、下降率参考答案 B11、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

A、暗示B、社会促进C、感染D、模仿参考答案 D12、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沙赫特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弟妹妹()。

A、弱很多B、弱C、强D、稳定参考答案 C13、关于爱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幼儿也有爱情体验B、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C、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D、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参考答案 A14、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末完整考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末完整考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44.PAC中A是指()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视频中对于陈述有效性系统评估的共介绍了()个准则
A、两
B、四
C、六
D、七
答案:D
2.环境心理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A、环境与行为的整体性
B、环境与行为的相互性
C、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同时进行
D、跨学科性
答案:A
3.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包括()个方面
A、心理不平衡
B、心理落差
C、心理失调
D、相对剥夺感
答案:D
13.按照()可以把人际关系分为师生关系、父女关系、亲子关系等等
A、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
B、关系情感的表现性质
C、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
D、人际关系的性质
答案:A
14.如果回忆时的线索与记忆编码相匹配那么这个人就能够比较好的回忆起目标事件,这叫做()
C、是否承担责任
D、是否真实
答案:C
25.()和达力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旁观者有的时候有抑制的状况。
A、津巴多
B、弗瑞德曼
C、法维斯
D、拉塔
答案:D
26.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是攻击的方式和()
A、保护的方式
B、利他的方式
C、利己的方式
D、欺骗的方式
答案:B
27.当个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他的利他行为会降低,这是()
A、行为者意图
B、行为性质
C、行为发生的原因
D、行为发生前的线索
答案:D
11.小王去自动售货机多次投币没有得到相应的商品,十分愤怒地走进教室,这时班长过来布置任务,他生气的冲班长吼了起来,这是因为()而产生的攻击行为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试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群体的心理过程D. 社会行为与心理过程答案:C2. 社会认知理论的提出者是哪位心理学家?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班杜拉D. 马斯洛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独立答案:D4. 米尔格拉姆实验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从众现象B. 服从权威C. 社会比较D. 归因理论答案:B5. 社会身份理论中,个体如何定义自己?A. 仅通过个人特质B. 仅通过社会角色C. 通过个人特质和社会角色D. 通过社会比较答案:C6.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权力C. 公平交换D. 义务答案:C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伦森B. 费斯汀格C. 罗森塔尔D. 阿布拉罕·马斯洛答案:B8. 群体极化现象是指群体讨论导致什么?A. 观点的中立化B. 观点的极端化C. 观点的一致性D. 观点的多样化答案:B9.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表现会如何变化?A. 变得更差B. 保持不变C. 变得更好D. 无法预测答案:C10. 归因理论中,个体如何解释他人行为?A. 仅从外部因素B. 仅从内部因素C. 从外部和内部因素D. 从情境因素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A. 刻板印象B. 首因效应C. 近因效应D. 光环效应答案:A, B, C, D2. 社会影响的策略包括哪些?A. 奖励B. 惩罚C. 信息性影响D. 规范性影响答案:A, B, C, D3. 群体决策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哪些?A. 群体思维B. 责任分散C. 社会惰化D. 从众压力答案:A, B, C, D4. 社会支持的类型包括哪些?A. 情感支持B. 信息支持C. 物质支持D. 评价支持答案:A, B, C, D5. 影响个体社会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哪些?A. 自我效能感B. 归因风格C. 社会比较D. 认知失调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服务偏差,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D. 社会文化影响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计算法3.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所有选项4. 米尔格拉姆实验主要研究了哪种社会现象?A. 从众B. 社会影响C. 服从权威D. 群体思维5.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亨利·塔杰菲尔D. 菲利普·津巴多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

7. 解释什么是社会促进和社交抑制效应。

8.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现象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10. 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理论,并举例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案例:某公司员工因为工作压力大,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团队士气低落。

请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D4. C5. C二、简答题6.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特点和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它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7. 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表现会因为社会影响而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社交抑制效应则是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表现会因为担心被评价而降低。

8. 归因理论是解释个体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的理论,主要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三、论述题9. 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决策过程中,为了达成一致意见而忽略或压制不同意见的现象。

它可能导致决策质量下降,因为关键信息和观点可能被忽视。

10. 态度改变理论包括认知失调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等,这些理论解释了个体态度如何受到信息、社会压力和个人信念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分) P155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分) P120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分) P92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分) P119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分) P91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分) P90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分) P123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分) P170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分) P108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分) P118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分)P155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社会心理学-答案

社会心理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I. B 2. C 3. C 4. C 5. C
6.C
7. D
8.D
9. A 10.A
11. C 12.D 13.C 14. C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 ACD
3、 ABC
4、BCD
5、BCD
6.ABCD
7.ABC
8.BCD
9. BD 10.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分析题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干扰;接受者
的过滤作用;交往双方文化、社会、心理上的差异。

文化因素主要指交往者的
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态度等因素;社会组织因素主要指交往者的社会地位、
社会角色、身份、年龄、性别等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指认知态度、情绪、个性
方面的差异。

由于交往者在以上这些因素方面的差异而常常产生人际交往的障
碍,无法实现有效沟通。

在人们日常的交往活动中,对人际交往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常常更多的
表现在交往者个性方面。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往往具有较强的人际吸引力,比
较容易与人交往并建立亲密关系,反之则不然。

个人认为有效的人际交往首先
取决于一个人自己多多检点言行举止,加强自我修养,克服心理障碍,才能实
现最佳的交往之道。

《劳动与社区保障法》试题第1页(共2页)《劳动与社区保障法》试题第2页(共2页)。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社会心理学试题1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1.0分)P155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1.0分)P120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1.0分) P92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1.0分) P119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1.0分) P91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1.0分) P90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1.0分) P123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1.0分) P170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1.0分)P108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1.0分) P118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1.0分)P155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潜在影响因素的是()。

A.问题的顺序B.答案的选项C.问题的措辞D.抽样对象的性别D【答案解析】很多研究的结果会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D选项并非是调查过程中潜在的影响因素,而应当总是被关注到的。

二、多项选择题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社会影响B.社会关系C.社会制度D.社会关系AB【答案解析】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的科学。

C选项属于社会学研究的内容。

3.以下属于心理研究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的是()。

A.知情同意B.积极引导C.事后解释D.真诚ACD【答案解析】B选项错误,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应当尽量避免对被试进行价值导引,力求被试做出最真实的反应,而不是根据主试提供方向完成实验,实验过程应当是标准化、无偏的。

三、名词解释4.社会心理学【答案要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周围情境影响力的科学,尤其关注个体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

更确切地说,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

5.后见之明偏差【答案要点】后见之明偏差是指一个人在得知结果后夸大自己预测事情结果的能力的倾向性,被称为“我一直都知道”现象。

6.社会表征【答案要点】社会表征是指一个社会广泛持有的思想和价值观,包括假设和文化意识形态。

7.现场研究【答案要点】现场研究是在实验室以外的自然、真实环境中进行的研究。

8.相关研究【答案要点】相关研究是对变量之间自然发生的关系的研究。

9.实验研究【答案要点】实验研究是通过操纵一个或多个因素(自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因素(保持它们不变)来寻找因果关系线索的研究。

10.随机分配【答案要点】随机分配是将参与者分配到某一实验条件下的过程中,使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机会处于某一特定条件下。

11.双重加工【答案要点】双重加工指的是思维、记忆和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作的-一个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另一个是无意识的、自动的。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与“可能自我”相关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我图式中包含着可能自我B.自我概念中包含着可能自我C.可能自我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D.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A【答案解析】自我概念不仅包括关于我们是什么样子的自我图式,还包括我们可能会成为什么样子,即可能自我。

我们的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比如富有、苗条、充满激情地爱与被爱的自我。

同样也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比如失业的、没有人爱的、学业上失败的自我。

2.“镜像自我”的提出者是()。

A.库利B.米德C.马库斯D.北山忍A【答案解析】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以镜像自我这一概念描述个体如何利用“我们以为别人怎么看我们”为镜子来认识我们自己。

之后,社会学家乔治·米德精炼了这个观点,他指出: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想象中他们如何评价我们。

马库斯和北山忍主要研究自我的文化差异。

3.“有个人主义的中国人,也有集体主义的美国人”,将中美文化鲜明的分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似乎过于简单化,可能引发()。

A.偏见B.刻板印象C.刻板印象威胁D.歧视B【答案解析】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都是中性评价,排除强调负面评价引发的偏见、歧视与刻板印象威胁。

4.小A认定如果未来面对分手,自己会痛苦万分,一蹶不振。

下述概念不能对小A的观点进行合理解释的是()。

A.消极的解释风格B.免疫忽视现象C.防御性悲观主义D.影响偏差C【答案解析】防御性悲观主义强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即对未来事件的“悲观预期”是防御性的,是为了促使自己进行有效的应对。

5.弗洛伊德的一则经典笑话:一个丈夫对妻子说:“如果咱们俩中的一个先去世,我想我会搬到巴黎去住。

”能够体现()。

A.自我实现的预言B.自我服务偏差C.自我膨胀D.自我表露B【答案解析】自我服务偏差常体现在与他人做比较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各个方面(如道德水平、能力甚至寿命等)要比平均水平高。

6.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或是在任务中失败,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些失误是正常的,以让自己安心,这体现了()。

A.虚假普遍性B.虚假独特性C.自我服务的归因D.自我妨碍A【答案解析】为了进一步增强自我形象,个体常常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过分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的程度,自己做事失败认为是正常的,换做别人也会失败,是虚假普遍性的体现。

7.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表现得像社会中的变色龙,不断根据周围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会被判断为()程度比较高。

A.自我表现B.自我监控C.自我服务D.印象管理B【答案解析】自我监控是指监控自己的行为,注意他人的反应,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以获得社会赞许,和题干的内容匹配,故选择B。

8.居安思危是一种()。

A.防御性悲观B.盲目悲观C.自我服务的归因D.自我妨碍A【答案解析】防御性悲观的人会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利用焦虑来激发有效行动的适应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9.与“知觉到的自我控制”有关的概念包括()。

A.自我效能B.自我决定C.控制点D.习得性无助ABCD【答案解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以及那些内控(内部控制点)的人,知觉到的自我控制强,往往有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并取得更高的成就;习得性无助是历经多次尝试依然改变不了消极结果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控制弱的体验,相比之下,自我决定是靠成功的控制和改善自我状态的经验来支撑的。

10.人们常常忽视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事实上,人的心理免疫系统包括()。

A.合理化策略B.看淡C.限制情绪创伤D.原谅ABCD【答案解析】人的心理免疫系统内容丰富,ABCD均是包含其中的,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能够提供援助的心理能量,这些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免疫系统让我们比预期更容易适应挫折。

三、名词解释11.焦点效应【答案要点】焦点效应是指个体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12.透明度错觉【答案要点】透明度错觉是指个体认为自身的情绪总是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明显。

13.影响偏差【答案要点】影响偏差是指个体常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影响,在消极事件之后个体尤其会倾向表现出“影响偏差”。

14.自尊【答案要点】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15.虚假独特性现象【答案要点】虚假独特性现象是指在观点方面,个体过高地估计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16.自我表露【答案要点】自我表露是指个体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17.可能自我【答案要点】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也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

18.镜像自我【答案要点】镜像自我是我们根据自己出现在他人面前的样子来感知自我。

19.社会比较【答案要点】社会比较是指通过和他人比较来评估一个人的能力和观点。

20.集体主义【答案要点】集体主义是指优先考虑自己所在群体(通常是大家庭或工作团队)的目标,并据此定义自己的身份。

21.影响偏差【答案要点】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影响;但其实这些好消息带来的情绪痕迹消失的比自己预期的要快得多。

22.自我效能感【答案要点】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23.群体服务偏差【答案要点】群体服务偏差是指当各个群体之间进行比较时,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群体是最棒的。

24.自我妨碍【答案要点】自我妨碍的含义是通过为日后的失败创造方便的借口的行为来保护自己的形象。

25.习得性无助【答案要点】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26.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答案要点】自我价值感权变性是指有一些特别的方面(如外表、聪明等)对人们的自尊非常重要。

三、综合题27.试论述社会经验对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影响。

【答案要点】社会经验主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主要包括:(1)社会角色的扮演当个体在社会中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时,通过自我觉察,使自己的行为逐渐符合该角色,而我们的行为表现又会被自我感觉所接纳,将改角色融入自我概念之中。

(2)社会同一性的获得人是社会动物,具有归属群体的需求,当个体将自身归类到某一社会群体当中,认同自己某一群体成员的身份。

(3)社会比较产生的经验通过与他人的社会比较,我们获得了自己各项特征、能力等水平相对高低的经验。

(4)成败经验社会中的活动会给个体带来成败的经验,个体以此来获得有关自身能力的评价。

(5)他人评价他人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定义自我,个体可能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融入自我概念和行为中。

(6)文化对于西方工业文化中的个体,个人主义十分盛行,个体身份更多是独立的,青春期后个体便离开家庭的帮助,开始定义个人独立的自我;而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本土文化则把集体主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即个人要服从集体,并据此来定义自我。

这种文化孕育了相互依存的自我。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你是INTP还是ESTJ?”“你我MBTI不合,不宜见面。

”22年3月份,一款诞生于78年前的人格测试工具——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在网络上掀起转发热潮,有媒体评论;“诸如MBTI这类的人格测试,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密码,体现了人对群体的归属,个人转发测验结果的目的,正是出于印象管理和建构自身形象的需要,以测试结果将自身“标签化”。

结合社会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MBTI在网络上掀起转发热潮的原因。

【答案要点】根据材料,MBTI掀起转发热潮的原因主要有:(1)满足人们的归属需要及建立社会认同的需要MBTI根据测验结果将人分为不同类型的人格,转发测验结果也是试图融入相同人格类型的群体、承认自身群体成员身份的过程,本身就有助于个体产生社会认同。

(2)满足人们对于人际交往的需要,体现人际吸引中的相似与互补“你我MBTI不合,不宜见面”体现调侃的同时,也能说明转发MBTI的结果具有辅助交友的性质,通过测验结果,找到那些与我们MBTI相似和互补的伙伴,也是择友过程站在网络上的一个缩影。

(3)满足人们自尊的需要,体现了个体的印象管理过程MBTI的结果阐述总是积极的,而个体期望在他人面前营造良好的形象恰好可以借用转发MBTI的结果来实现,以此来向公众呈现出自己积极的形象。

第三章社会信念和判断一、单项选择题1.纠正信念固着的唯一方法是()。

A.直截了当指出该信念的不合理之处B.提出足以否定该信念的证据C.解释与该信念相反的观点D.通过逻辑推论进行说服C【答案解析】李·罗斯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即出现“信念固着”现象,实验中任何否定性的证据都不足以打破信念固着,而查尔斯·洛德等人的实验进一步发现,唯有解释与原信念相反的观点,去尝试解释其他观点的正确性才可以纠正信念固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