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会感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学会感恩中班教案(通用6篇)

学会感恩中班教案(通用6篇)

学会感恩中班教案(通用6篇)学会感恩中班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会感恩中班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会感恩中班教案1一、活动名称:学会感恩二、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产生感恩的心理,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

2、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获得表达爱心的愿望。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让幼儿深切地感知情意,从而产生感恩的心理。

活动难点:让幼儿将自己的爱心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爱心展板一块、小礼物若干、音乐《感恩的心》四、活动过程:(一)感知活动:1、多媒体展现,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的美。

2、说出美丽而干净的幼儿园是谁每天来帮我们打扫的?3、原来是您————门卫叔叔。

4、播放门卫叔叔工作情景,了解门卫叔叔的辛勤工作。

(二)体验活动:1、现在你想对门卫叔叔说些什么?让幼儿大胆用语言说出自己的心声。

2、用行动表达爱意,自选小礼物把它放到爱心板上,并对叔叔说一句感谢的话。

3、播放《感恩的心》音乐,用肢体表达爱心。

(三)活动延伸:幼儿园里除了要感谢门卫叔叔,还要感谢谁?为什么?教学反思: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让幼儿能够感知情意,懂得情感,并乐于表达情感。

我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想通过幼儿亲身体验、自主表达、主动参与的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与爱,在表达爱心的过程中让感恩内化为一种行动。

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录像,了解门卫叔叔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让他们从小懂得对周围的每个人都要有感恩之心,知道知恩、感恩、报恩是一种美德,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让温馨的话语贯穿整个活动。

学会感恩中班教案2教学设想: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回忆六年难忘的小学生涯,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体会到他们和老师一起在成长,在收获。

在体会老师工作的辛劳时,明白老师的辛勤工作、严格教育都是建立在有责任心的基础上,是老师爱学生的一种体现。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学会感恩教案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学会感恩教案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的态度和行为。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对自己的付出。

2. 培养学生学会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恩的点。

2. 如何让学生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感恩卡片、感恩行动记录表等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学会感恩。

2.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出感恩的重要性。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感恩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感恩是对别人付出的认可和感激。

2. 分析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对自己的付出,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3. 强调感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感恩的认识。

三、小组讨论(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最想感谢的人和事。

2. 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一起感受感恩的情感。

四、感恩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制作感恩卡片,写下想对父母、老师、同学等表示感谢的话语。

2. 鼓励学生将感恩卡片亲自交给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感恩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感恩点,并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3. 提醒学生定期填写感恩行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感恩实践过程。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感恩的认识和理解。

2. 收集学生的感恩卡片和感恩行动记录表,评估他们的感恩实践效果。

3. 课后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感恩表现。

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享一个关于感恩的案例,如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帮助同学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表达感恩之情的,并讨论他们的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学会感恩的教学教案7篇

学会感恩的教学教案7篇

学会感恩的教学教案7篇学会感恩的教学教案(篇1)活动目的: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进而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使学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父母、老师、朋友的恩惠。

活动过程:一、引入班长主持人: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真情的雨露成长。

鲜花感恩阳光雨露,苍鹰感恩长空,高山感恩大地,我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

我班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学会感恩感恩父母学习委员朗读: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

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他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他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

三位同学分别朗诵:《母亲》、《父爱》班长主持: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父母的期望并不多,我们的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一杯茶水、一个微笑、一次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同学朗读文章:《给妈妈的一封信》。

班长主持人:父母的点点滴滴都是情,都是爱啊!只要我们有一颗细腻的心,仔细去体会,慢慢地感受,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拥有的爱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

请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学生回想自己父母,然后老师按语:不知不觉,我们长大了。

曾几何时,岁月的年轮写在父母的身上。

他们的脸上爬上了几条皱纹,头发中映出几根银丝。

他们的步履不再矫健了,他们的腰背部不再笔挺了。

这一切都是为我们操劳的呀!今天我们要真诚地、大声地说一声: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感恩老师班长主持人:十月的阳光如此灿烂,十月的校园如此深情。

似滴滴雨露滋润着我们求知的欲望;似缕缕阳光温暖着我们心中的希望。

让我们一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起大声高呼:我爱你,敬爱的老师!我们的每一点知识,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

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把最动人的诗篇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

中小学《学会感恩》教案教学设计

中小学《学会感恩》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感恩》一、活动主题:学会感恩二、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

3、让学生了解感恩,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

4、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

三、活动准备:1.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有关感恩的故事和图片。

2.学生学会《感恩的心》。

3.课前训练学生熟悉感恩的心背后的亲情故事。

4.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酝酿情感齐唱《感恩的心》。

导入本堂课的主题一学会感恩。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感人的情景,引导学生感悟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二)讨论交流5、为什么要感恩父母?6、为什么要感恩老师?为什么要感恩自然和身边的人?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作为子女的我们该拿什么来回报父母的爱呢?让学生回顾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发现其中的问题,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

(三)一组关于感恩父母的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在“感恩父母”基础设计的一个环节,面对当今社会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升级,而有一些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苦心,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是和父母一样的,都是那样无私和伟大,让他们懂得去感谢师恩。

(四)感恩小故事«挨杖伤>>: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

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

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

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

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五)教师总结做老师的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你们做好人,二是希望你们学习好。

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类: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感恩之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含义与重要性2. 感恩父母3. 感恩老师4. 感恩同学5. 感恩社会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感恩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感恩的含义与重要性(1)讲解感恩的含义:感恩是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和关爱表示感激之情。

(2)强调感恩的重要性:感恩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心灵成长。

3. 讲解感恩父母(1)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和付出。

(2)讲解如何感恩父母: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回报父母。

4. 讲解感恩老师(1)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诲。

(2)讲解如何感恩老师: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关心老师的健康、回报老师的关爱。

5. 讲解感恩同学(1)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2)讲解如何感恩同学:珍惜友谊、互相帮助、关心同学、共同进步。

6. 讲解感恩社会(1)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2)讲解如何感恩社会:遵守社会规则、关心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报社会。

7.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感恩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及如何表达感恩之情。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感恩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表现,如尊敬父母、关心老师、帮助同学等。

2. 收集学生表达的感恩之情,如感谢信、感恩卡片等。

3.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出的建议。

4.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在感恩方面的进步。

五、教学资源1. 感恩的小故事视频或音频素材。

2. 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图片和海报。

3. 感恩卡片和感谢信模板。

《学会感恩》德育实践活动课教案

《学会感恩》德育实践活动课教案

《学会感恩》德育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具体行动,提升德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感恩的对象:父母、老师、同学、社会3. 感恩的行动表现: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关心老师、团结同学、回馈社会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行动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恩的含义2. 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感恩的内在动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恩的定义、意义和对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感恩的行动表现,引导学生感悟。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感恩心得,互相启发。

4. 实践活动法:设计感恩行动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五)待您提供具体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感恩案例和视频资料。

2. 准备感恩行动任务,如制作感恩卡片、开展志愿服务等。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感恩的定义、意义、对象和行动表现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感恩的对象,包括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

3.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感恩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恩的行动表现。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恩心得,互相启发。

5. 感恩行动设计:布置感恩行动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

八、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感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九、课后作业1. 完成感恩行动任务,如制作感恩卡片、开展志愿服务等。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案剩余部分(十一至十五)将在您提供具体要求后为您编写。

十一、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福利院或敬老院,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的感恩活动。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学会感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社会关爱的道理,体会得到他人关爱的快乐和幸福,拥有感恩惜福的健康心态。

2、引导学生珍惜学习、生活的机会,孝敬父母,勤奋学习,服务社会。

3、使学生不仅有感恩的想法,更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形成感恩的意识;难点:如何投入真挚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内心的波澜,如何使学生不仅有感恩的想法,更有感恩的行动。

教学准备:1、花生2、花生成长的课件3、感动中国孟佩杰的视频4、歌曲《感恩的.心》教学过程:一、品尝花生,懂得珍惜活动一:1.同学们,你们爱吃花生吗?那么今天的课我们先从吃花生开始好不好?请小组长把花生分发下去。

(师在舒缓音乐的烘托下,师:请大家全身放松,轻轻地剥开花生,把花生放到右手手心里,眼睛看着它们,然后把它放到耳边,静静地聆听,放到鼻间闻一下,再放在唇间,最后放到嘴里细细地咀嚼,让它在嘴里回味。

想着:这颗花生是怎样长大的呢?2.看花生知生成(播放课件)师:是农民在春天播下了种子,精心管理,种子也拼命吸收阳光雨露和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终于种子发芽了,它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土里,努力生长。

可是不久嫩叶上就长出了虫子,农民又要忙着除草、捉虫……就这样日复一日,在150天后,花生终于成熟了。

3.同学们,品尝了花生的味道,了解了花生的成长,你想说点什么呢?学生交流:生1、生2、生3。

二、师小结揭题:不仅仅是花生,我们所吃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让我们一起对农民伯伯说声——(生:“谢谢农民伯伯!”)是啊,简单的一个谢字,却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

这就是一种感恩的表达(板书:懂得珍惜)。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讨如何体会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让我们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板书课题:学会感恩,从身边的事做起)(6分)三、感知生命,体验成长过渡: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谈一个轻松的话题。

感恩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感恩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

感恩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品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综合实践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感恩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恩,培养感恩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活动设计应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地点学校综合实践教室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感恩主题图片、视频素材3. 活动道具:卡片、彩笔、彩纸等4. 感恩演讲稿、故事分享稿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感恩主题歌曲,营造感恩氛围。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感恩时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感恩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了解感恩的故事,感受感恩的力量。

(三)活动一:制作感恩卡片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感恩对象,如父母、老师、同学等。

2. 学生动手制作感恩卡片,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四)活动二:感恩演讲1. 学生自愿上台,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勇敢表达感恩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感恩的含义、感恩的重要性、制作感恩卡片、感恩演讲。

(二)活动三:感恩主题手抄报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感恩主题,如“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等。

2. 学生利用彩笔、彩纸等材料,制作感恩主题手抄报。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会感恩》教学设计
蕲春县漕河镇第一小学张晓毛
一、活动主题的产生
“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报。

”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青少年在物质生活不断满足的同时,精神世界却在不断退化,尤其是感恩之心的缺失已经到了令家长、老师和全社会极为不安的地步。

这些孩子在家里是“小太阳”、“小公主”,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他们只知大把花钱,早已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的付出看作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崇拜的明星与偶像,却记不住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的价格,却不知父母的艰辛,更不懂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个人,不知感恩父母,更不会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了。

因而,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体验亲情的可贵,培植孩子的感恩之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活动目标的确立
1、通过开展参观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真诚、伟大、深厚与无私。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亲情,理解亲情,懂得孝顺父母是传统美德,并能在家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家庭礼仪风范。

3、使学生学会感激父母回报父母,能在生活中自觉地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为父母分忧,让家庭生活因感恩而甜蜜美好。

三、活动的前期准备
1、开展“走近父母,体验亲情”调查实践活动:①参观父母的工作场所,了解父母工作情景,体验父母的辛劳;②观察了解父母为家庭所作的付出与努力;
③记录父母关爱自己的五个细节以及印象最深的三件事。

①②组学生可通过拍照、摄像等形式记下相关场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搜集古往今来父母关爱子女的典型事例及名言佳作,并制作手抄报,办
一期手抄墙报。

3、下发邀请函,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

4、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师:同学们,为期两周的“走近父母,体验亲情”家庭实践活动已告一段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一些同学的家长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班会现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
(二)同叙亲情——感知父母恩。

1、师: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可是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往往忽视了父母的艰辛与付出,不了解父母肩上的压力,通过两周的调查活动,相信大家对自己的父母有了更多的了解。

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汇报父母工作的情景及观后感受。

2、第一小组学生汇报参观父母工作场景及观后的感受。

(大屏幕相机播放拍摄的镜头)
(生汇报后)师:大家讲得很动情,观察得很仔细。

不少同学是第一次了解父母工作的情景,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劳。

其实,我们的父母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劳碌着,在家里,他们也没有闲着。

下面请第二小组同学汇报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操劳与付出。

3、学生上台汇报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操劳与付出。

(大屏幕相机播放拍摄的镜头)
(生汇报后)师:我们的父母在单位要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在家还要照顾好老人与孩子,他们的肩上承担了太多太多压力。

但尽管工作劳累,家庭操劳,他们还是把太多的爱给了我们。

下面请第三组同学汇报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及典型事迹。

4、第三组同学汇报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及典型事迹。

(生汇报后)师:同学们体察入微,感受着父母的恩宠,徜徉于父母爱的港湾,你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让我们一齐深情的演唱《妈妈的吻》。

(三)演绎真情——回报父母恩。

1、敬献“真情茶”
师: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

“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报。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这些传古至今的诗词佳句告诉我们的就是感恩。

今天,不少同学的父母也在我们的班会现场,请这些同学现场亲自为父母敬献一杯“真情茶”。

◆父母到场的学生给父母倒茶、敬茶。

播放《感恩的心》曲。

2、“吟诵父母恩”
◆第四小组同学现场吟诵父母关爱子女的美文及名言佳句。

师:多么美的故事,多么感动的话语。

我看到,不少的家长眼含着热泪。

但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恩不是几句话就能报答得了的,下面请小记者现场采访家长,倾听家长们的心声。

◆小记者采访到场的家长。

附:小记者现场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随机采访
采访的问题:
⑴阿姨(或叔叔),请您谈谈您上班工作的情景好吗?
⑵阿姨(或叔叔),您的孩子理解您工作的辛劳以及养家糊口的不易吗?
⑶阿姨(或叔叔),这次我们班开展“走近父母,体验亲情”的家庭实践活动,您的孩子在这次活动中有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⑷阿姨(或叔叔),作为父母,您们为孩子付出很多,您希望子女怎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⑸阿姨(或叔叔),请您给在场的同学提出些希望或建议,好吗?
采访注意的问题:
⑴注意称谓礼仪,态度要恭敬。

⑵说话要口齿清楚,举止要大方得体。

3、(小记者采访后)师:同学们,听了家长们的话,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父母爱的伟大,爱的真诚与无私,我们,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我真诚的提议:感恩父母,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大屏幕显示:
给母亲一束鲜花,为了我们藏在心里却不常去表达的一份爱;
为父亲泡上一杯热茶,哪怕有些苦涩,却一定是父亲品尝到的最好的饮料;
给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送上你深情的祝福;
给远方的父母一封深挚的家书,免去他们对儿女的牵挂。

(四)拓展升华——感恩无处不在。

1、师: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发现,热爱与希望。

只要你是一个有心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你就会发现,感恩无处不在。

2、师引导学生说除了要感谢父母之恩外,还有老师的教导,同学的鼓励与帮助,社会的关怀以及大自然的恩赐等等,拓宽学生视野。

大屏幕出示:
感恩无处不在
感恩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疼我,爱我。

感恩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恩朋友,在我困惑、委屈、无助的时候给我力量,让我一步一步前进。

感恩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酣畅淋漓,各得其所。

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
3、在《绿叶对根的情意》曲中,结束本次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