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析法练习题82675

合集下载

荧光法习题

荧光法习题

荧光分析法一、选择题1、为了提高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就是A、增加待测溶液的浓度B、增加激发光的强度C、增加待测液的体积D、另找能与待测物质形成荧光效率大的荧光化合物2、下列结构中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就是A、苯酚B、苯C、硝基苯D、碘苯3、荧光分析中,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就是A、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减小C、溶剂粘度增大,荧光强度减弱D、溶剂粘度降低,荧光强度减弱4、荧光分析中,当被测物质的浓度较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不成正比,其原因可能就是A、自熄灭B、自吸收C、散射光的影响D、溶剂极性增大5、在下列哪个pH值时苯胺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A、1B、2C、7D、146、硫酸奎宁在0、05mol/L H2SO4中,分别用320nm与350nm波长的光激发,所制得的荧光光谱A、形状与荧光强度都相同B、形状与荧光强度都不同C、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D、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7、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光谱干扰就是A、激发光B、溶剂产生的拉曼散射光C、溶剂产生的瑞利散射光D、容器表面产生的散射光8、对分子荧光强度的测量时,要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就是由于A、荧光就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B、只有在与入射光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才有荧光C、为了消除透射光的影响D、克服散射光的影响9、荧光法中,荧光效率Φ的计算式就是A、Φ=发射荧光的电子数/吸收激发光的电子数B、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C、Φ=发射光的强度/吸收光的强度D、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光量子数10、A、钨灯B、氢灯C、元素灯D、溴钨灯λ=256nm)可用作光源。

(1)光度法测乙醇中苯(m ax(2)荧光计采用作光源。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用作光源。

(4)光度法测定KMnO4溶液的浓度可用作光源。

11、处于第一电子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辐射光量子的形式回到单线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这种发光现象称为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化学发光D、拉曼散射12、三线态的电子排列应为A、全充满B、↑C、基态D、↓↑↑13、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A、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C、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D、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14、在荧光分析中,以下说法错误的就是A、激发态分子通过碰撞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称为振动弛豫B、荧光光谱的形状随激发光波长改变而改变C、荧光激发光谱相当于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D、测定任何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时都必须严格控制溶液的pH值15、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就是A、消除杂质荧光B、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C、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D、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16、荧光分析中,滤光片选择的原则就是A、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B、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与最低的荧光背景C、消除散射光的影响D、消除杂散光的影响17、 萘胺在酸性中形成铵盐离子,影响荧光的测定,这种影响就是A、共存物质的影响B、荧光的熄灭C、溶液pH对荧光的影响D、溶剂的影响E、温度的影响18、为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激发光足够强B、吸光系数足够大C、试液浓度足够稀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19、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荧光分析的计算公式就是A、C x=C s(F x—F0)/F sB、C x=C s(F x/F s)C、C x=C s(F x—F0)/(F s—F0)D、C x=C s(F s—F0)/(F x—F0)20、荧光测定时,观察荧光要在与入射光垂直方向,其原因就是A、只有在入射光垂直方向上才有荧光B、各个方向都可观察到荧光,为减少透射光的影响C、荧光波长比入射光波长小D、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小21、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的形状就是A、相同B、相同且重叠C、对称D、相似且成镜像E、以上都不就是22、比较荧光物质激发光谱的波长与其发射光谱的波长A、相同B、不同C、前者稍长D、前者稍短E、以上都不就是23、在同一电子激发能态内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就是A、内部转换B、外部转换C、体系间跨越D、振动驰豫24、比较荧光的波长与入射光的波长A、前者稍长B、前者稍短C、相同D、不同E、以上都不就是25、光电荧光计的单色器就是A、棱镜B、光栅C、滤光片D、凸透镜26、荧光物质的分子一般都含有A、离子键B、共轭双键C、氢键D、金属键E、配位键27、可以改变荧光分析的灵敏度A、增强光源强度B、改换溶剂C、降低温度D、以上三种措施都28、物质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以幅射形式放出的能量,称为:A、磷光B、荧光C、化学发光D、电子光谱29、在荧光分析中,利用较短的激发光进行激发,可以避免的干扰A、拉曼光B、瑞利光C、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胶粒的散射光30、荧光物制裁发射的荧光强度与有关A、该物质的吸光能力B、照射光强度C、荧光效率D、与上述三者都31、下列哪种光的峰位与激发光波长无关A、瑞利散射光B、拉曼光C、仪器表面的散射光D、荧光32、下列哪种因素会使荧光效率下降A、激发光哟度下降B、溶剂极性变小C、温度下降D、溶剂中含有卤素的金属离子33、激发光波长固定后,荧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A、吸收光谱B、激发光谱C、分子光谱D、荧光光谱34、物制裁分子吸光后,发出的荧光就是从什么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产生的A、不同的电子激发态的各种振动能级B、不同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C、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D、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35、下列哪种因素不可能减少散射光对荧光的干扰A、改变激发光波长B、改换溶剂C、升高温度D、以上三种措施都可以减少散射光的干扰36、在同样条件下,测得浓度为0、030μg/ml的罗丹明标准液的荧光强度为60,样品的荧光强度为50,空白液的荧光强度为10,则样品中罗明的浓度为μg/mlA、0、020B、0、025C、0、026D、0、02437、一般荧光峰的浓度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A、而兰移B、而变短C、而增大D、并无变化38、就是显著的荧光熄灭剂A、CCl4B、CHCl3C、CO2D、O239、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多半就是A、级性有机化合物B、非级性有机化合物C、复杂之机物D、含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40、荧光波长固定后,激发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A、荧光光谱B、激发光谱C、发射光谱D、吸收光谱41、VitB在440~500nm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而实际测定时选用400nm激发光,其目的就是A、克服溶剂的瑞利散射光B、避免拉曼散射光的干扰C、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的干扰E、消除磷光干扰42、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激发光足够强B、试液足够稀C、吸光系数足够大D、仪器足够灵敏E、增大试液浓度43、下列物质中荧光强度最强的物质就是A、环己烷B、苯C、萘D、联苯E、苯甲酸COOH44、荧光就是在下述条件下产生的A、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B、原子外层价电子的能级跃迁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E 、 分子从第一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45、 下述化合物在荧光分析中产生的荧光效率最大的就是A 、B 、C 、D 、E 、46、 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A 、 本身分子结构与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B 、 激发光的波长C 、 本身分子吸光能力的强弱D 、 分子结构中有无极性E 、 温度高低 47、 在荧光分析中,哪种说法就是正确的A 、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B 、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C 、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D 、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48、 温度升高时,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与荧光强度A 、 降低B 、 增大C 、 不变D 、 无法确定49、 某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有两个不同强度的吸收峰,当分别用两个最大吸收波长作激发光时,所得到的该物质的荧光光谱A 、 形状与荧光强度都相同B 、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C 、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D 、 形状与荧光强度都不同50、 荧光法中,固定激发光波长与强度,改变发射光波长进行扫描,可绘制A 、 荧光光谱B 、 激发光谱C 、 吸收光谱D 、 发射光谱51、 进行荧光分析时,固定激发光波长与强度,改变发射光波长进行扫描,可绘制A 、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umB 、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C 、 absorption spectrumD 、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52、 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 、 激发光足够强B 、 试液足够稀C 、 吸光系数足够大D 、 仪器足够灵敏53、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 第一电子激发态中最低振动能级分布B 、 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分布C 、 基态的振动能级分布D 、 第一电子激发态中振动能级分布54、 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A 、 本身分子结构与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B 、 激发光的波长C 、 本身分子吸光能力的强弱D 、 分子结构中有无极性55、 Vit 、B 在440~500nm 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而实际测定时选用400nm 激发光,其目的就是:A 、 克服溶剂的Rayleigh 散射光B 、 避免Raman 光干扰C 、 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 、 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干扰56、 荧光法测定核黄素,采用硅镁吸附剂就是为了A 、 保持核黄素稳定B 、 使核黄素转变成具有荧光的物质C 、 将样品浓缩D 、 使杂质与核黄素分开57、 如果使激发光的波长与强度保持不变,让物质发生的荧光通过单色器,依次测定荧光强度,然后以荧光强度对波长作图,该曲线叫做A 、 荧光激发光谱B 、 荧光光谱C 、 吸收光谱D 、58、 荧光物质的分子可以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或频率)的光。

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复习过程

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复习过程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选择题1.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 ( ) 而达到对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A 、激发光 D 、散射光2.下面 ( )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

3.荧光发射光谱含有 ()个发射带。

A 、 1B 、 2C 、 3 4.下列关于荧光光谱的叙述错误的是()A 、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的波长无关B 、 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一般是对称镜像C 、 荧光光谱属于分子的受激发射光谱D 、 荧光激发射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重合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荧光光谱的最长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B 、 荧光光谱的最短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C 、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D 、 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6.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 发三重态, 再经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 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

A 、分子荧光B 、分子磷光C 、瑞利散射光D 、拉曼散射光 7.关于振动弛豫,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振动弛豫只能在同一电子能级内进行B 、振动弛豫属于无辐射跃迁C 、通过振动弛豫可使处于不同电子激发态的分子均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 能级D 、振动弛豫是产生 Stokes 位移的原因之一 8.荧光寿命指的是 ( )。

A 、 从激发光开始照射到发射荧光的时间B 、 受激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所需的时间C 、 从除去激发光光源至分子的荧光熄灭所需的时间D 、 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 1/e 所需的时间9.关于荧光效率,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具有长共轭的 n~ ;跃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B 、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大C 、 顺式异构体的荧光效率大于反式异构体 学习资料D 、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不同,对荧光效率的影响不同 10.采用下列 ()措施可使物质的荧光效率提高。

荧光分析法知识讲解

荧光分析法知识讲解

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其中1~6题为单选,7~10题为多选)1.下列化合物中荧光最强、发射波长最长的化合物是( )。

A. B.C. D.2.所谓荧光,即指某些物质经入射光照射后,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从而辐射出比入射光( )。

A. 波长长的光线;B. 波长短的光线;C. 能量大的光线;D. 频率高的光线3.单光束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图是( )。

A.B.C.D. 4A. 1-氯丙烷;B. 1-溴丙烷;C. 1-碘丙烷;D. 1,2-二碘丙烷5.下列化合物荧光最强的是( );磷光最强的是( )。

Cl BrA B C D I6.下列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最大的是( )A B C DCOO H-COO O -O OH COO HO OH O OCOO -O -O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大于激发波长B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小于激发波长C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D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有关8.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的条件是( )A. 单色光;B. ECl ≤0.05;C. 入射光强度I 0一定;D. 样品池厚度一定9.下列化合物中可产生荧光的化合物是( )A BC DNN N N10.在相同条件下,荧光、延时荧光、磷光三者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A. 荧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B.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长;C. 磷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D.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短二、填空题1.荧光寿命与延时荧光寿命相比,寿命短;荧光寿命与磷光寿命相比,寿命长;磷光寿命与延时荧光寿命相比,二者。

2.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谱的形状,常形成。

3.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温度,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或荧光量子产率越高。

4.激发光谱的形状与光谱形状极为相似,所不同的只是。

5.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光源与检测器呈角度。

这是因为。

6.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1)。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一、选择题1.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 )而达到对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A、激发光B、磷光C、发射光D、散射光2.下面( )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

A、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B、荧光分析法C、磷光分析法D、化学发光分析法3.荧光发射光谱含有( )个发射带。

A、1B、2C、3D、不一定4.下列关于荧光光谱的叙述错误的是()A、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的波长无关B、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一般是对称镜像C、荧光光谱属于分子的受激发射光谱D、荧光激发射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重合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荧光光谱的最长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B、荧光光谱的最短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C、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D、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6.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

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瑞利散射光D、拉曼散射光7.关于振动弛豫,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振动弛豫只能在同一电子能级内进行B、振动弛豫属于无辐射跃迁C、通过振动弛豫可使处于不同电子激发态的分子均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D、振动弛豫是产生Stokes位移的原因之一8.荧光寿命指的是( )。

A、从激发光开始照射到发射荧光的时间B、受激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所需的时间C、从除去激发光光源至分子的荧光熄灭所需的时间D、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需的时间9.关于荧光效率,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长共轭的π→π﹡跃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B、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大C、顺式异构体的荧光效率大于反式异构体D、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不同,对荧光效率的影响不同10.采用下列( )措施可使物质的荧光效率提高。

荧光分析法——精选推荐

荧光分析法——精选推荐

荧光分析法● 习题精选一、 选择题(其中1~6题为单选,7~10题为多选)1.下列化合物中荧光最强、发射波长最长的化合物是( )。

A.B.C.D.2.所谓荧光,即指某些物质经入射光照射后,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从而辐射出比入射光( )。

A. 波长长的光线;B. 波长短的光线;C. 能量大的光线;D. 频率高的光线3.单光束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图是( )。

A.B.C.D.4A. 1-氯丙烷;B. 1-溴丙烷;C. 1-碘丙烷;D. 1,2-二碘丙烷5.下列化合物荧光最强的是( );磷光最强的是( )。

Cl BrA B C D I6.下列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最大的是( )AC DCOO H-COO O -O OH COO H O OHO O COO -O -O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大于激发波长B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小于激发波长C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D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有关8.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的条件是( )A. 单色光;B. ECl ≤0.05;C. 入射光强度I 0一定;D. 样品池厚度一定9.下列化合物中可产生荧光的化合物是( )A BC DNN N N10.在相同条件下,荧光、延时荧光、磷光三者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A. 荧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B.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长;C. 磷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D.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短二、填空题1.荧光寿命与延时荧光寿命相比,寿命短;荧光寿命与磷光寿命相比,寿命长;磷光寿命与延时荧光寿命相比,二者。

2.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谱的形状,常形成。

3.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温度,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或荧光量子产率越高。

4.激发光谱的形状与光谱形状极为相似,所不同的只是。

5.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光源与检测器呈角度。

这是因为。

6.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1)。

荧光检测练习题

荧光检测练习题

荧光检测练习题荧光检测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验方法,它通过测量物质对激发光的吸收和发射来检测物质的特性和浓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与荧光检测相关的练习题,以帮助您加深对于这一技术的理解。

练习题一:激发光与发射光考虑以下荧光物质的特性:荧光物质激发光波长(nm)发射光波长(nm)物质A 300 400物质B 400 500请回答以下问题:1. 物质A在受到300 nm波长光的激发后,能否发射可见光?为什么?2. 物质B在受到400 nm波长光的激发后,能否发射可见光?为什么?3. 是否存在一种波长的激发光,可以同时激活物质A和物质B?练习题二: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荧光检测常用于测量物质的浓度。

假设我们正在研究一种荧光物质,其发射光强度与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以下是该物质在不同浓度下的荧光强度数据:浓度(μM)荧光强度0 010 5020 10030 15040 2001. 请绘制浓度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图,并根据所得图像描述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2. 如果我们希望测量未知样品的浓度,该如何利用已知浓度和荧光强度数据来估计?练习题三: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间的非辐射能量传递来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或分子间距离的方法。

考虑以下情况:一个荧光物质A可以发射橙色的荧光,而另一个荧光物质B可以发射绿色的荧光。

当A与B靠近时,B的荧光会被A吸收导致绿色荧光减弱。

1. 针对这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现象,可以设计一种实验来检测两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请简要描述实验步骤。

2. 当A与B的相对距离增加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解释原因。

练习题四:荧光标记的细胞成像荧光标记已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以下是一组关于荧光标记的细胞成像练习题:1. 什么是细胞荧光标记?请简要介绍常用的细胞荧光标记方法。

2. 在细胞成像实验中,为什么需要进行背景校正?3. 当使用荧光染料观察细胞时,如果使用了错误的激发光波长,会有什么影响?4. 如果想要观察细胞内多个不同的蛋白质,有什么方法可以同时进行荧光标记?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荧光检测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完整版)荧光分析法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荧光分析法习题参考答案

荧光分析法思考题和习题1.如何区别荧光、磷光、瑞利光和拉曼光?如何减少散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荧光:是某些物质吸收一定的紫外光或可见光后,基态分子跃迁到激发单线态的各个不同能级,然后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在发射光子后,分子跃迁回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

这时分子发射的光称为荧光。

荧光的波长比原来照射的紫外光的波长更长。

磷光:是有些物质的激发分子通过振动弛豫下降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层后,经过体系间跨越至激发三重态的高振动能层上,再通过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层.这种光辐射称为磷光。

磷光的波长比荧光更长。

瑞利光: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时.不发生能量的交换,仅是光子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散射光叫做瑞利光,其波长和入射光相同。

拉曼光: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在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同时,光子与物质分子发生能量交换,使光于能量发生改变。

当光子将部分能量转给物质分子时,光子能量减少,波长比入射光更长;当光子从物质分子得到能量时,光子能量增加,波氏比入射光为短。

这两种光均称为拉曼光。

为了消除瑞利光散射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直角的方向上进行,并通过调节荧光计的狭缝宽度来消除为消除拉曼光的影响可选择适当的溶剂和选用合适的激发光波长2.何谓荧光效率?具有哪些分子结构的物质有较高的荧光效率?荧光效率又称荧光量子效率,是物质发射荧光的量子数和所吸收的激发光量子数的比值称,用Ψf表示。

以下分子结构的物质有较高的荧光效率:(1)长共轭结构:如含有芳香环或杂环的物质。

(2)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就越大,并且荧光波长产生长移。

(3)取代基:能增加分子的π电子共轭程度的取代基,常使荧光效率提高,荧光长移,如-NH2、-OH、-OCH3、-CN等。

3.哪些因素会影响荧光波长和强度?(1)温度:物质的荧光随温度降低而增强。

(完整版)荧光法习题

(完整版)荧光法习题

一、选择题1. 为了提高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是A. 增加待测溶液的浓度B. 增加激发光的强度C. 增加待测液的体积D. 另找能与待测物质形成荧光效率大的荧光化合物2. 下列结构中能产生荧光的物质是A. 苯酚B. 苯C. 硝基苯D. 碘苯3. 荧光分析中,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是A. 对有 → * 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 对有 → *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减小C. 溶剂粘度增大,荧光强度减弱D. 溶剂粘度降低,荧光强度减弱4. 荧光分析中,当被测物质的浓度较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不成正比,其原因可能是A. 自熄灭B. 自吸收C. 散射光的影响D. 溶剂极性增大5. 在下列哪个 pH 值时苯胺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9. 荧光法中,荧光效率 的计算式是A. =发射荧光的电子数 /吸收激发光的电子数B. =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 /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C. =发射光的强度 / 吸收光的强度D.=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 /吸收激发光的光量子数10. A. 钨灯 B. 氢灯 C. 元素灯 D. 溴钨灯 ( 1)光度法测乙醇中苯( max =256nm )可用 作光源。

(2)荧光计采用作光源。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用作光源。

(4)光度法测定 KMnO 4 溶液的浓度可用 作光源。

11. 处于第一电子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辐射光量子的形式回到单线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这种发光现象称为A. 分子荧光B. 分子磷光C. 化学发光D. 拉曼散射 12. 三线态的电子排列应为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荧光分析法A. 1B. 2C. 7D. 14 6. 硫酸奎宁在 0.05mol/L H 2SO 4 中,分别用 320nm 和 350nm 波长的光激发,所制得的荧光光谱A.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相同 C.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7. 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光谱干扰是A. 激发光C. 溶剂产生的瑞利散射光 B.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不同D.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B. 溶剂产生的拉曼散射光D. 容器表面产生的散射光 8. 对分子荧光强度的测量时,要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是由于 A. 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 B. 只有在和入射光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才有荧光 C. 为了消除透射光的影响 D. 克服散射光的影响A. 全充满B. C. 基态D.A.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C.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D.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 在荧光分析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激发态分子通过碰撞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称为振动弛豫B. 荧光光谱的形状随激发光波长改变而改变C. 荧光激发光谱相当于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D. 测定任何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时都必须严格控制溶液的 pH 值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是A. 消除杂质荧光B. 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C. 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D.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 荧光分析中,滤光片选择的原则是A. 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B. 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和最低的荧光背景C. 消除散射光的影响D.消除杂散光的影响 萘胺在酸性中形成铵盐离子,影响荧光的测定,这种影响是A. 共存物质的影响B. 荧光的熄灭C. 溶液 pH 对荧光的影响D. 溶剂的影响E. 温度的影响 为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 激发光足够强 B. 吸光系数足够大 C. 试液浓度足够稀D. 仪器灵敏度足够高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荧光分析的计算公式是A. C x =C s (F x — F 0)/F sB. C x =C s (F x /F s )C. C x =C s (F x —F 0)/(F s — F 0)D. C x =C s (F s —F 0)/(F x —F 0)荧光测定时,观察荧光要在与入射光垂直方向,其原因是A. 只有在入射光垂直方向上才有荧光B. 各个方向都可观察到荧光,为减少透射光的影响C. 荧光波长比入射光波长小D. 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小 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和它的吸收光谱的形状是A. 相同B. 相同且重叠C. 对称D. 相似且成镜像E. 以上都不是 比较荧光物质激发光谱的波长和其发射光谱的波长A. 相同B. 不同C. 前者稍长D. 前者稍短E. 以上都不是在同一电子激发能态内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是A. 内部转换B. 外部转换C.体系间跨越 D. 振动驰豫 比较荧光的波长和入射光的波长A. 前者稍长B. 前者稍短C. 相同D. 不同E. 以上都不是光电荧光计的单色器是A. 棱镜B. 光栅C. 滤光片D.凸透镜荧光物质的分子一般都含有A. 离子键B. 共轭双键C. 氢键D. 金属键E. 配位键可以改变荧光分析的灵敏度A. 增强光源强度B. 改换溶剂C. 降低温度D. 以上三种措施都 物质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以幅射形式放出的能量,称14. 15.16. 17.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28.为:29. 30. 31. 32. 33. A. 磷光 B. 荧光 C. 化学发光 D. 电子光谱 在荧光分析中,利用较短的激发光进行激发,可以避免 的干扰A. 拉曼光B. 瑞利光C. 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 胶粒的散射光 荧光物制裁发射的荧光强度与 有关A. 该物质的吸光能力B. 照射光强度C. 荧光效率 下列哪种光的峰位与激发光波长无关A. 瑞利散射光B. 拉曼光C. 仪器表面的散射光 下列哪种因素会使荧光效率下降 A. 激发光哟度下降 B. 溶剂极性变小 C. 温度下降 激发光波长固定后,荧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D. 与上述三者都 D. 荧光 D. 溶剂中含有卤素的金属离子34. 35. A. 吸收光谱 B. 激发光谱 C. 分子光谱 D. 荧光光谱 物制裁分子吸光后,发出的荧光是从什么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产生的A. 不同的电子激发态的各种振动能级B. 不同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C. 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D. 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 下列哪种因素不可能减少散射光对荧光的干扰 A. 改变激发光波长 B. 改换溶剂 C. 升高温度 D. 以上三种措施都可以减少散射光的干扰 在同样条件下,测得浓度为 0.030 g/ml 的罗丹明标准液的荧光强度为 60,样品的荧光强度为 50, g/ml 36. 空白液的荧光强度为 10,则样品中罗明的浓度为 A. 0.020 B. 0.025 C. 0.026 D. 0.024 一般荧光峰的浓度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 A. 而兰移 B. 而变短 C. 而增大 是显著的荧光熄灭剂 A. CCl 4 B. CHCl 3 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多半是 37. 38. 39. 40. D. 并无变化 C. CO 2D. O 2 A. 级性有机化合物 B. 非级性有机化合物 C. 复杂之机物 D. 含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荧光波长固定后,激发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 A. 41. VitB 是荧光光谱 B. 激发光谱 C. 发射光谱 D. 吸收光谱 在 440 ~ 500nm 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而实际测定时选用 400nm 激发光,其目的 42.43.克服溶剂的瑞利散射光 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的干扰 A. D. 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 激发光足够强 B.D. 仪器足够灵敏E. 下列物质中荧光强度最强的物质是 环己烷 B. 避免拉曼散射光的干扰 E. 消除磷光干扰 C. 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 A. B. C. 萘 苯甲酸 COOHD. E. 试液足够稀 增大试液浓度 C. 吸光系数足够大 联苯44.荧光是在下述条件下产生的A. 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B. 原子外层价电子的能级跃迁C.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E. 分子从第一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 45. 下述化合物在荧光分析中产生的荧光效率最大的是46. 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A. 本身分子结构和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C. 本身分子吸光能力的强弱 E. 温度高低47. 在荧光分析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B.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C.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D.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 48. 温度升高时,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和荧光强度A. 降低B. 增大C. 不变49. 某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有两个不同强度的吸收峰,当分别用两个最大吸收波长作激发光时,所得到 的该物质的荧光光谱A.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相同B.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C.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D.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不同50. 荧光法中,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改变发射光波长进行扫描,可绘制A. 荧光光谱B. 激发光谱C. 吸收光谱D. 发射光谱51. 进行荧光分析时,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改变发射光波长进行扫描,可绘制A.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umB.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C. absorption spectrumD.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52. 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 激发光足够强B. 试液足够稀C. 吸光系数足够大D. 仪器足够灵敏B. 激发光的波长 D. 分子结构中有无极性D. 无法确定C.53.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第一电子激发态中最低振动能级分布 C. 基态的振动能级分布54. 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A. 本身分子结构和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C. 本身分子吸光能力的强弱55. Vit.B 在 440~500nm 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 而实际测定时选用 400nm 激发光 是:A. 克服溶剂的 Rayleigh 散射光B. 避免 Raman 光干扰C. 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 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干扰 56. 荧光法测定核黄素,采用硅镁吸附剂是为了A. 保持核黄素稳定B. 使核黄素转变成具有荧光的物质C. 将样品浓缩D. 使杂质与核黄素分开57. 如果使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保持不变,让物质发生的荧光通过单色器,依次测定荧光强度,然后以 荧光强度对波长作图,该曲线叫做A. 荧光激发光谱B. 荧光光谱C. 吸收光谱D.58. 荧光物质的分子可以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或频率)的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荧光分析法(药学)一、A型题1.若需测定生物试样中的微量氨基酸应选用下述哪种分析方法()。

A、荧光光度法B、磷光光度法C、化学发光法D、X荧光光谱法E、原子荧光光谱法答案:A2.分子荧光分析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

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E、分子荧光分析线性范围更宽答案:B3荧光量子效率是指()。

A、荧光强度与吸收光强度之比B、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之比C、发射荧光的分子数与物质的总分子数之比D、激发态的分子数与基态的分子数之比E、物质的总分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分子数之比答案:B4.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固定后,荧光强度与荧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B、激发光谱C、荧光光谱D、工作曲线E、标准工作曲线答案:C5.荧光波长固定后,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B、激发光谱C、荧光光谱D、工作曲线E、标准工作曲线答案:B6.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

A、分子结构B、激发光的波长C、温度D、溶剂的极性E、激发光的强度答案:A7.下列结构中荧光效率最高的物质是()。

A、苯酚B、苯C、硝基苯D、苯甲酸E、碘苯答案:A8.下列因素会导致荧光效率下降的有()。

A、激发光强度下降B、溶剂极性变小C、温度下降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E、激发光强度增大答案:D9.为使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激发光足够强B、吸光系数足够大C、试液浓度足够稀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E、仪器选择性足够好答案:C10.在测定物质的荧光强度时,荧光标准溶液的作用是()。

A、用做调整仪器的零点B、用做参比溶液C、用做定量标准D、用做荧光测定的标度E、以上都不是答案:D11.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光源B、光路C、单色器D、检测器E、吸收池答案:B12.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过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瑞利散射光D、拉曼散射光E、原字荧光答案:B13.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A、空心阴极灯B、氙灯C、氚灯D、硅碳棒E、钨灯答案:B14.采用激光作为荧光光度计的光源,其优点是()。

A、可以有效消除散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B、可以提高荧光法的选择性C、可以提高荧光法的灵敏度D、可以避免荧光熄灭现象的产生E、可以提高荧光法的发光效率答案:C15.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选择性较好,是由于不同荧光物质的哪种性质不同?()。

A、荧光强度B、最大激发光波长C、最大荧光波长D、荧光寿命E、入射光强答案:D16.下面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

()。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荧光分析法C、磷光分析法D、化学发光分析法E、生物发光分析法答案:A17.Which factor has no effect on 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molecule?( )A、molecular structureB、the presence of heavy atomsC、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D、the temperature of solutionE、none答案:C二、X型题1.下列关于分子荧光分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灵敏度高B、用量大,分析时间长C、用量少,操作简便D、选择性强E、应用广泛答案:ACD2.列关于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性质叙述正确的有()。

A、激发单重态分子是抗磁性分子,而激发三重态分子则是顺磁性的B、激发单重态的平均寿命要长于三重激发态C、基态单重态到激发单重态的激发容易发生,为允许跃迁D、激发三重态的能量比激发单重态的能量低E、激发三重态的能量比激发单重态的能量高答案:ACD3.下列跃迁方式属于无辐射跃迁的有()。

A、振动弛豫B、内转换C、系间跨越D、猝灭E、磷光发射答案:ABCD4.Which of the following group can enhanc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OHB、—NH2C、—COOHD、—NO2E、—NO答案:AB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荧光波长一般比激发波长要长B、分子刚性及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高C、苯环上吸电子基团会增强荧光D、苯环上给电子基团会增强荧光E、荧光波长一般比激发波长要短答案:ABD6.下列关于环境对荧光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

A、荧光强度一般会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溶剂极性增加使荧光强度增加C、溶剂粘度增加使荧光强度降低D、溶液的pH对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E、卤素离子是荧光猝灭剂的一种答案:BE7.下列物质属于荧光猝灭剂的有()。

A、卤素离子B、重金属离子C、氧分子D、羰基化合物E、重氮化合物答案:ABCDE8.Which of the following factor have no effect on quantum efficiency of fluoresce().A、constitutionB、concentrationC、temperatureD、polarity of solventE、gram-molecule答案:BE9.分子中有利于提高荧光效率的结构特征是()。

A、双键数目较多B、共轭双键数目较多C、含重金属原子D、分子为平面刚性E、苯环上有给电子基团答案:BDE10.可以改变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的措施是()。

A、增强激发光源强度B、降低溶剂极性C、增加检测器的灵敏度D、升高测量温度E、增加溶剂极性答案:AC11.下列哪些取代基会减弱芳香化和物的荧光强度()。

A、-NH2B、-NO2C、-OHD、-COOHE、-NR2答案:BD2.13知识点:基本原理S214.分子荧光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法的主要区别为()。

A、分析方法不同B、仪器结构不同C、灵敏度不同D、光谱带个数不同E、光源不同答案:BCDE15.使荧光增强的取代基团有()。

A、―OHB、―ClC、―OC2H 5D、―C=OE、―NO2答案:ABC16.使荧光减弱的取代基团有()。

A、―COOHB、―ClC、―SHD、―CNE、―NH2答案:ABC三、分析计算题1.用荧光分析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 2的含量:称取2.00g 食品,用10.0mL 氯仿萃取(萃取率100%),取上清液2.00mL ,再用氯仿稀释为10.0mL 。

维生素B 2氯仿标准溶液浓度为0.100µg ·mL -1。

测得空白溶液、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分别为:F o =1.5,F s =69.5,F x =61.5,求该食品中维生素B 2的含量(μg ·g -1)。

答案:解 F s - F o =Kc s ,F x - F o =Kc x将F o =1.5,F s =69.5,F x =61.5,c s =0.100μg ·mL -1代入方程中, 解得 c x =0.088μg ·mL -1则 食品中维生素B 2的含量= c x ×10.0×10.0/2/2μg ·g -1=22μg ·g -12. g 00.1谷物制品试样,用酸处理,分离出核黄素及少量无关杂质,加入少量4KMnO ,将核素氧化,过量的4KMnO 用22O H 除去。

将此溶液移入50ml 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吸取25ml 放入试样池,测量荧光强度(核黄素中常含有发生荧光的杂质光化黄)。

事先将荧光计用硫酸奎宁调整至刻度100处。

测得氧化液读数为6.0格。

加入少量还原剂连二亚硫酸钠(422O S Na ),使氧化态核黄素(无荧光)重新转化为核黄素,这时荧光计读数为55格。

在另一样品池中重新加入24ml 被氧化的核黄素溶液,以及1ml 核黄素标准溶液(5.0µg ·mL -1),这时溶液的读数为92格,计算每克试样中含核黄素的g μ数?解:设此谷物制试样中含核黄素x c (1-⋅g g μ),g 00.1该谷物经题要求处理后配成50ml 氧化核黄素,其浓度为50xc µg ·mL -1,荧光计用硫酸奎宁调整至刻度100处,测得氧化液读数为6.0格,为杂质荧光黄产生荧光。

氧化核黄素重新还原,这时荧光计的读数为55格,由核黄素荧光读数与浓度成正比有(55-6.0)=50xc ⋅κ (1)另一试样中含24ml 氧化核黄素溶液与1ml 核黄素标准溶液5.0µg ·mL -1,该体系含核黄素浓度为25/5.0µg ·mL -1 ,其荧光计读数(核黄素与杂质荧光黄)为92格,故有⋅=⨯-κ)25240.692(25/)5.0( (2) 由(1)、(2)式联立解得 5682.0=x c µg ·mL -1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