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学习要点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讲解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的过程中,形成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识别一元二次方程;3、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能写出一般形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要点梳理】要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要点诠释: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抓住三个条件:(1)整式方程;(2)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不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缺一不可.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都能化成形如,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是二次项,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要点诠释:(1)只有当时,方程才是一元二次方程;(2)在求各项系数时,应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指明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系数时注意不要漏掉前面的性质符号.要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有关结论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重要结论(1)若a+b+c=0,则一元二次方程必有一根x=1;反之也成立,即若x=1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则a+b+c=0.(2)若a-b+c=0,则一元二次方程必有一根x=-1;反之也成立,即若x=-1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则a-b+c=0.(3)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x=0,则c=0;反之也成立,若c=0,则一元二次方程必有一根为0.【典型例题】 类型一、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定1.判定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1); (2).【思路点拨】根据定义去判定: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答案】(1)是;(2)不是.【解析】(1)整理原方程,得, 所以. 其中,二次项的系数,所以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2)整理原方程,得,所以 . 其中,二次项的系数为,所以原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总结升华】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抓住三个条件:(1)整式方程;(2)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不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缺一不可.举一反三:【变式】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①21x x ++;②2960x x -=;③ 2102y =;④215402x x -+=; ⑤ 2230x xy y +-=;⑥ 232y =;⑦ 2(1)(1)x x x +-=.【答案】②③⑥.【解析】①21x x ++不是方程;④215402x x -+=不是整式方程;⑤ 2230x xy y +-=含有2个未知数,不是一元方程;⑦ 2(1)(1)x x x +-=化简后没有二次项,不是2次方程. ②③⑥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各项系数的确定2.把下列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并求出各项的系数:(1)-3x 2-4x+2=0; (2).【思路点拨】一般地,常根据等式的性质把二次项的系数是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调整为二次项系数是正 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把分数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调整为整数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答案与解析】(1)两边都乘-1,就得到方程3x 2+4x-2=0. 各项的系数分别是: a=3,b=4,c=-2.(2)两边同乘-12,得到整数系数方程6x 2-20x+9=0.各项的系数分别是:.【总结升华】值得注意的是,确定各项的系数时,不应忘记系数的符号,如(1)题中c=-2不能写为c=2,(2)题中不能写为.举一反三:【变式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2352x x =-; (2)(1)(1)2a x x x +-=-.【答案】(1)235+2=0x x -,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2.(2)(1)(1)2a x x x +-=-化为220,ax x a +--=二次项系数是a 、一次项系数是1、常数项是-a-2.【变式2】(2015秋•乌鲁木齐校级月考)一元二次方程a (x ﹣1)2+b (x ﹣1)+c=0化为一般形式后为2x 2﹣3x ﹣1=0,试求a ,b ,c 的值.【答案】解:一元二次方程a (x ﹣1)2+b (x ﹣1)+c=0化为一般形式后为ax 2﹣(2a ﹣b )x ﹣(b ﹣a ﹣c )=0,一元二次方程a (x ﹣1)2+b (x ﹣1)+c=0化为一般形式后为2x 2﹣3x ﹣1=0,得 ,解得.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3. 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q =0的两根分别为x 1=2,x 2=1,那么p ,q 的值分别是( )A .-3,2B .3,-2C .2,-3D .2,3【答案】A ;【解析】∵ x =2是方程x 2+px+q =0的根,∴ 22+2p+q =0,即2p+q =-4 ①同理,12+p+q =0,即p+q =-1 ②联立①,②得24,1,p q p q +=-⎧⎨+=-⎩ 解之得:3,2.p q =-⎧⎨=⎩【总结升华】由方程根的定义得到关于系数的方程(组),从而求出系数的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是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即分别用2,1代替方程中未知数x 的值,得到两个关于p 、q 的方程,解方程组可求p 、q 的值.4.(2015春•北京校级期中)已知m 是方程x 2﹣x ﹣1=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5m 2﹣5m+2004的值.【思路点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即用这个数代替未知数所得式子仍然成立;将m 代入原方程即可求m 2﹣m+1的值.【答案与解析】解:把x=m 代入方程x 2﹣x ﹣1=0可得:m 2﹣m ﹣1=0,即m 2﹣m=1,∴5m 2﹣5m+2004=5(m 2﹣m )+2004=5+2004=2009.【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题时应注意把m 2﹣m 当成一个整体.利用了整体的思想.举一反三:【变式】(1)x=1是的根,则a=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2(1)210m x x m -++-=有一个根是0,求m 的值.【答案】(1)当x=1时,1-a+7=0,解得a=8.(2)由题意得。
初中数学必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知识讲解

x2
−
7 10
x
+
49 400
−
49 400
−
4
=
−10
x
−
7 20
2
−
49
400
−
4
=
−10
x
−
7 20
2
+
49 40
−
4
=
−10
x
−
7 20
2
−
111 40
.
∵
−10
x
−
7 20
2
0
,∴
−10
x
+
7 4
2
=
25 16
,
直接开平方,得 x + 7 = 5 . 44
∴
x1
=
−
1 2
,
x2
=
−3
.
【总结升华】方程(1)的二次项系数是 1,方程(2)的二次项系数不是 1,必须先化成 1,才能配方,这是
关键
的一步.配方时,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目的是把方程化为
(mx + n)2 = P(P 0) 的形式,然后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同时要注意一次项的符号决定了左
【典型例题】 类型一、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用配方法解方程: (1) x2 − 4x −1 = 0 ;
【答案与解析】 (1)移项,得 x2 − 4x = 1 .
(2) 2x2 + 7 x + 3 = 0 .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整理

一元二次方程一、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我们要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条件,填空题最青睐这简单而又易忽视的知识。
其次就是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判别式,求根公式,这些需要我们重点记忆。
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式:ax2+bx+c=0 (a≠0)其中:ax2叫做二次项,bx叫做一次项,c叫做常数项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二次项系数不为0):“△”读作德尔塔,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中△=b2-4ac△=b2-4ac>0 <====>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x1,x2△=b2-4ac=0 <====>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x1=x2△=b2-4ac<0 <====> 方程没有实数根。
注:“<====>”是双向推导,也就是说上面的规律反过来也成立,如:告诉我们方程没有实数根,我们便可以得出△<0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项系数不为0;△≥0),韦达定理。
ax2+bx+c=0 (a≠0)中,设两根为x1,x2,那么有:因为:ax2+bx+c=0 (a≠0)化二次项系数为1可得,所以:韦达定理也描述为:两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
注意:(1)在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中,如果解出来得到的是两个根,那么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应舍去一个跟。
5、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注:任何一元二次方程都能用求根公式来求根,虽然使用起来较为复杂,但非常有效。
三、经验之谈:对于韦达定理的文字描述希望同学们能理解,试着把二次项系数化1来观察一下。
求根公式也要牢记于心,使用很广泛。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经典讲义--绝对经典实用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经典讲义基础知识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一般地,这样的方程都整理成为形如脳」「冰4;"『:寫占门的一般形式,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分别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 b分别是二次项和一次项的系数。
如|满足一般形式「丁:、1,工宀L分别是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2,—4分别是二次项和一次项系数。
注:如果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在讨论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时,则需要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
2.—元二次方程求根方法(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的方程都可以用开平方的方法写成' ,求出它的解,这种解法称为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通过配方将原方程转化为V;工己丿的方程,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配方:组成完全平方式的变形过程叫做配方。
配方应注意: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原式两边要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若二次项系数不为1,只需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之成为1。
(3)公式法求根公式:方程小* X 「的求根公式_b 丄v b2-4ac2ti步骤:1)把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匚『“甩.m」:,确定a b、c。
2)计算式子卜In的值。
3)当八心心-时,把a、b和卜L LI的值代入求根公式计算,就可以求出方程的解。
(4)因式分解法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后,方程一边为零,另一边是关于未知数的二次三项式,如果这个二次三项式可以作因式分解,就可以把这样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因式分解法。
3、一兀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定义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过程中得到显然只有当护仏“时,才能直接开平方得: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卅r吐m沁珥只有当系数'耳、满足条件託=眇一盘供訣氐时才有实数根.这里「n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4、判别式与根的关系在实数范围内,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由其系数「、耳、确定,它的根的情况(是否有实数根)由二•,确定.设一元二次方程为' 7 ' 11■ 「,其根的判别式为:则hbph' ■4tjcr①1■- ' =■方程门厂山应二::緘町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r V ——丫——…_ _②方程' f'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一.③.匸方程农用沁没有实数根.若I,4,匸为有理数,且二为完全平方式,则方程的解为有理根;若△为完全平方式,同时血是%的整数倍,则方程的根为整数根.说明:⑴用判别式去判定方程的根时,要先求出判别式的值:上述判定方法也可以反过来使用,当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时,人-J;没有实数根时,「1⑵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情况下,首先要运用根的判别式—氐判定方程的根的情况(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无实数根)•当亠忙仝: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重根),不能说方程只有一个根.①当时二抛物线开口向上二顶点为其最低点;②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二顶点为其最高点.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在以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⑴运用判别式,判定方程实数根的个数;⑵利用判别式建立等式、不等式,求方程中参数值或取值范围;⑶通过判别式,证明与方程相关的代数问题;(4)借助判别式,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必定有解的代数模型,解几何存在性问题,最值问题.6韦达定理b如果能畋;:;的两根是;:,贝U " -丿.(隐含的条件:•「「)特别地,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时,设',’‘是方程"'的两个根,贝U '-7、韦达定理的逆定理以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 )是F -(x t ^x2)x^x l x2 -0一般地,如果有两个数’,•满足<,「,那么',•'必定是加亠脉V.U =比爭為的两个根.8、韦达定理与根的符号关系在£已护仏心1J的条件下,我们有如下结论:-<0 丄邸⑴当・时,方程的两根必一正一负•若- ,则此方程的正根不小于负-*<0根的绝对值;若「,则此方程的正根小于负根的绝对值.->0 --> o⑵当J 时,方程的两根同正或同负.若」,则此方程的两根均为正--<0根;若「,则此方程的两根均为负根.更一般的结论是:若,'■是煜。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2.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3.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通过化简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要点诠释: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观察其是否是整式方程,否则一定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其次再将整式方程整理化简使方程的右边为0,看是否具备另两个条件:①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对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题目,要充分考虑定义的三个特点,不要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 要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基本思想一元二次方程⎯⎯⎯→降次一元一次方程 2.基本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要点诠释: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根据方程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先考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再考虑用公式法.要点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1)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21,a cx x =21.注意它的使用条件为a ≠0, Δ≥0. 要点诠释: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正反都成立.利用其可以解决以下问题:(1)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 (2)根据参系数的性质确定根的范围. (3)解与根有关的证明题.2.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应用很多:(1)已知方程的一根,不解方程求另一根及参数系数.(2)已知方程,求含有两根对称式的代数式的值及有关未知数系数. (3)已知方程两根,求作以方程两根或其代数式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要点四、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三个重要环节:一是整体地、系统地审题. 二是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三是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 2.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3.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 (审题目,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等). 设 (设未知数,有时会用未知数表示相关的量). 列 (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 (解方程,注意分式方程需检验,将所求量表示清晰). 验 (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答 (写出答案,切忌答非所问). 4.常见应用题型数字问题、平均变化率问题、利息问题、利润(销售)问题、形积问题等. 要点诠释: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先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列方程),然后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获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典型例题】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2210x x+=B .20ax bx c ++= C .(1)(2)1x x −+=D .223250x xy y −−=【答案】C【解析】A :不是整式方程,故本选项错误.B :当a =0时,即ax 2+bx +c =0的二次项系数是0时,该方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C :由原方程,得x 2+x-3=0,符号一元二次方程的要求;故本选项正确.D :方程3x 2-2xy -5y 2=0中含有两个未知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 .【总结升华】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四个条件:(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2)二次项系数不为0 (3)是整式方程(4)含有一个未知数.由这四个条件对四个选项进行验证,满足这四个条件者为正确答案.举一反三:【变式】关于x 的方程22(28)(2)10a a x a x −−++−=,当a 时为一元一次方程;当a 时为一元二次方程.【答案】a =4;a ≠4且a ≠-2.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0.5x 2-=0 (2) (x+a)2=(3) 2x 2-4x-1=0 (4) (1-)x 2=(1+)x【答案与解析】 (1)原方程可化为0.5x 2=∴x 2=用直接开平方法,得方程的根为 ∴x 1=,x 2=-(2)原方程可化为x 2+2ax+a 2=4x 2+2ax+∴x 2=a 2用直接开平方法,得原方程的根为 ∴ x 1=a ,x 2=-a .(3) a=2,b=-4,c=-1b 2-4ac=(-4)2-4×2×(-1)=24>0x=∴x1=,x2=.(4)将方程整理,得(1-)x2-(1+)x=0用因式分解法,得x[(1-)x-(1+)]=0∴ x1=0,x2=-3-2.【总结升华】在以上归纳的几种解法中,因式分解法是最简便、最迅捷的方法,但只有一部分方程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所以要善于及时观察标准的二次三项式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能直接因式分解,凡能直接因式分解的,应首先采取这种方法.公式法是可以解任何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是计算过程较繁琐,所以只有选择其他解法不顺利时,才考虑用这种解法.虽然先配方,再开平方的方法也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是对系数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的过程比运用公式更繁琐,所以,配方法适用于系数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举一反三:【变式】解方程. (1)(3x-2)2+(2-3x)=0 (2)2(t-1)2+t=1【答案】(1)原方程可化为:(3x-2)2-(3x-2)=0,∴ (3x-2)(3x-2-1)=0∴ 3x-2=0或3x-3=0,∴12 3x=,21x= (2)原方程可化为:2(t-1)2+(t-1)=0∴ (t-1)[2(t-1)+1]=0∴ (t-1)(2t-1)=0,∴ t-1=0或2t-1=0∴11t=,21 2t=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3.(2020•荆门)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5﹣a=0有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A.a≥1 B.a>1 C.a≤1 D.a<1【答案】A【解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5﹣a=0有实数根∴△=(﹣4)2﹣4(5﹣a )≥0 ∴a ≥1 故选A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据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得到判别式大于等于零,求出a 的取值范围.类型四、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4.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2220x x t −++=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t 的取值范围;(2)设2212s x x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与解析】(1)因为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2)2-4(t+2)>0,即t <-1. (2)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知:122x x +=,122x x t =+,从而2212s x x =+21212()2x x x x =+−222(2)2t t =−+=−,即2(1)s t t =−<−.【总结升华】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求函数解析式综合题.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x m x m =−−的两实数根为1x ,2x .(1)求m 的取值范围;(2)设12y x x =+,当y 取得最小值时,求相应m 的值,并求出最小值.【答案】(1)将原方程整理为222(1)0x m x m +−+=. ∵ 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2[2(1)]4840m m m =−−=−+≥△,∴ 12m ≤. (2) 1222y x x m =+=−+,且12m ≤. 因为y 随m 的增大而减小,故当12m =时,取得最小值1.类型五、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5.如图所示,在长为10cm ,宽为8cm 的矩形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使得留下的图形(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80%,求所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答案与解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m,由题意得4x2=10×8×(1-80%).解得x1=2,x2=-2.经检验,x1=2符合题意,x2=-2不符合题意舍去.∴ x=2.答: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cm.【总结升华】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因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80%,所以4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20%.举一反三:【变式】(2020春•启东市月考)如图,某中学准备在校园里利用围墙的一段,再砌三面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围墙MN最长可利用25m),现在欲砌50m长的墙,砌成一个面积300m2的矩形花园,则BC的长为多少m?【答案】解:设AB=x米,则BC=(50﹣2x)米.根据题意可得,x(50﹣2x)=300解得:x1=10,x2=15当x=10,BC=50﹣10﹣10=30>25故x1=10(不合题意舍去)50﹣2x=50﹣30=20答:BC的长为20m.6.某旅行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空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提高2元,则减少10张床位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再提高2元,则再减少10张床位租出.以每次提高2元的这种方法变化下去,为了每晚获得1120元的利润,每床每晚应提高多少元?【答案与解析】设每床每晚提高x个2元,则每床每晚收费为(10+2x)元,每晚出租出去的床位为(100-10x)张,根据题意,得(10+2x)(100-10x)=1120.整理,得x2-5x+6=0解得,x1=2,x2=3∴当x=2时,2x=4当x=3时,2x=6答:每床每晚提高4元或6元均可.【总结升华】这是商品经营问题,总利润=每张床费×床数.可设每床每晚提高x个2元,则床费为(10+2x)元,由于每晚每床提高2元,出租出去的床位减少10张,则出租出去的总床位为(100-10x)张,据此可列方程.【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已知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x+1=0的一个根,则m 的值是( )A.1B.﹣1C.0D.无法确定2.若一元二次方程式ax (x +1)+(x +1)(x +2)+bx (x +2)=2的两根为0.2,则|3a +4b |之值为何( )A .2B .5C .7D .83.(2020•濠江区一模)某机械厂一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三月份生产零件72万个,则该机械厂二、三月份生产零件数量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 A .2%B . 5%C . 10%D . 20%4.将代数式x 2+4x-1化成(x+p )2+q 的形式( )A.(x-2)2+3 B.(x+2)2-4 C.(x+2)2-5 D.(x+2)2+45.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kx x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0 B .k ≤0 C .k ≠1且k ≠0 D .k ≤1且k ≠06.从一块正方形的铁片上剪掉2 cm 宽的长方形铁片,剩下的面积是48 cm 2,则原来铁片的面积是( )A.64 cm 2B.100 cm 2C.121 cm 2D.144 cm 27.若t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则判别式和完全平方式的关系是( )A.△=MB. △>MC. △<M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8.如果关于x 的方程ax 2+x-1=0有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且 D .且二、填空题9.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mx ﹣6=0的一个根为2,则m = ,另一个根是 .10.(2020秋•青海校级期末)有一间长20m ,宽15m 的矩形会议室,在它的中间铺一块地毯,地毯的面积是会议室面积的一半,四周未铺地毯的留空宽度相同,则地毯的长、宽分别为 和 . 1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10a x x a −++−=有一个根为0,则a = .12.阅读材料:设一元二次方程似20ax bx c ++=(a ≠0)的两根为x 1,x 2,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12bx x a+=−,12c x x a=,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x 1,x 2是方程2630x x ++=的两实数根,则2112x x x x +的值为________. 13.已知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15,则这两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14.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3x-2=0的两个实数根,则2211223x x x x ++的值为________. 15.问题1:设a 、b 是方程x 2+x -2012=0的两个实数根,则a 2+2a +b 的值为 ;问题2:方程x 2-2x -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x 2,则(x 1―1)(x 2―1)= ; 问题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mx +m -2=0的两个实数根为x 1、x 2且x 1x 2(x 1+x 2)=3,则m 的值是 ;问题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2x+m=0,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 1,X 2,且X 1+3X 2=3,则m 的值是 . 16.某校2010年捐款1万元给希望工程,以后每年都捐款,计划到2012年共捐款4.75万元,则该校捐款的平均年增长率是 .三、解答题17.某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5,把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乘积为736,求原来的两位数.18. 恒利商厦九月份的销售额为200万元,十月份的销售额下降了20%,商厦从十一月份起加强管理,改善经营,使销售额稳步上升,十二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193.6万元,求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19.(2020•十堰)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3)x+m 2+2=0. (1)若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两实数根分别为x 1、x 2,且满足x 12+x 22=31+|x 1x 2|,求实数m 的值.20.某商场将每件进价为80元的某种商品原来按每件100元出售,一天可售出100件.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1元,其销量可增加10件. (1)求商场经营该商品原来一天可获利润多少元? (2)设后来该商品每件降价x 元,商场一天可获利润y 元.①若商场经营该商品一天要获利润2160元,则每件商品应降价多少元?②求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通过画该函数图像的草图,观察其图像的变化趋势,结合题意写出当x取何值时,商场获利润不少于2160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得:(m﹣1)+1+1=0,解得:m=﹣1.故选B.2.【答案】B;【解析】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式ax(x+1)+(x+1)(x+2)+bx(x+2)=2的根确定a.b的关系式.然后根据a.b的关系式得出3a+4b=-5.用求绝对值的方法求出所需绝对值.3.【答案】D;【解析】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50(1+x)2=72,解得x1=0.2=20%,x2=﹣2.2(不合题意,舍去)故选D.4.【答案】C;【解析】根据配方法,若二次项系数为1,则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若二次项系数不为1,则可先提取二次项系数,将其化为1后再计算.x2+4x-1=x2+4x+4-4-1=(x+2)2-5,故选C.5.【答案】D;【解析】因为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k≠0,又因为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即△=4-4k≥0,于是有k≤1,从而k的取值范围是k≤1且k≠0.6.【答案】A;【解析】本题用间接设元法较简便,设原铁片的边长为xcm.由题意,得x(x-2)=48,解得x1=-6(舍去),x2=8.∴x2=64,即正方形面积为64 cm2.7.【答案】A;【解析】由t是方程的根得at2+bt+c=0,M=4a2t2+4abt+b2=4a(at2+bt)+b2= b2-4ac=△.8.【答案】B;【解析】注意原方程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也可能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填空题9.【答案】1;﹣3.【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定义,将x =2代入关于x 的方程x 2+mx ﹣6=0,然后解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b a解出方程的另一个根. 10.【答案】 15m ,10m ;【解析】设留空宽度为xm ,则(20﹣2x )(15﹣2x )=20×15×,整理得:2x 2﹣35x+75=0,即(2x ﹣5)(x ﹣15)=0,解得x 1=15,x 2=2.5,∵20﹣2x >0,∴x<10,∴x=2.5, ∴20﹣2x=15,15﹣2x=10.∴地毯的长、宽分别为15m 和10m .11.【答案】-1;【解析】把x=0代入方程得1a =±,因为10a −≠,所以1a =−.12.【答案】10;【解析】此例首先根据阅读部分,明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然后由待求式2112x x x x +变形为2221212121212()2x x x x x x x x x x ++−=,再整体代换. 具体过程如下:由阅读材料知 x 1+x 2=-6,x 1x 2=3.而222221121212121212()2(6)2310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3.【答案】3和5或-3和-5;【解析】注意不要丢解.14.【答案】7;【解析】∵ 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2320x x −−=的两实数根,∴ x 1+x 2=3,x 1x 2=-2∴ 222222112211221212123(2)()3(2)7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5.【答案】2011;-2;m=-1或3;m=34.【解析】由于a,b是方程x2+x-2012=0的两个实数根,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得到a+b=-1,并且a2+a-2012=0,然后把a2+2a+b可以变为a2+a+a+b,把前面的值代入即可求出结果.16.【答案】50%;【解析】设该校捐款的平均年增长率是x,则,整理,得,解得,答:该校捐款的平均年增长率是50%.三、解答题17.【答案与解析】设原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则个位数字为(5-x),由题意,得[10x+(5-x)][10(5-x)+x]=736.整理,得x2-5x+6=0,解得x1=2,x2=3.当x=2时5-x=3,符合题意,原两位数是23.当x=3时5-x=2符合题意,原两位数是32.18.【答案与解析】设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x.,则根据题意,得200(1-20%)(1+x)2=193.6,即(1+x)2=1.21,解这个方程,得x1=0.1,x2=-2.1(舍去).答: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10%.19.【答案与解析】解:(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3)x+m2+2=0有实数根,∴△≥0,即(2m+3)2﹣4(m2+2)≥0,∴m≥﹣;(2)根据题意得x1+x2=2m+3,x1x2=m2+2,∵x12+x22=31+|x1x2|,∴(x1+x2)2﹣2x1x2=31+|x1x2|,即(2m+3)2﹣2(m2+2)=31+m2+2,解得m=2,m=﹣14(舍去),∴m=2.20.【答案与解析】⑴若商店经营该商品不降价,则一天可获利润100×(100-80)=2000(元)⑵①依题意得:(100-80-x)(100+10x)=2160即x2-10x+16=0解得:x1=2,x2=8经检验:x1=2,x2=8都是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商店经营该商品一天要获利润2160元,则每件商品应降价2元或8元.②依题意得:y=(100-80-x)(100+10x)∴y=-10x2+100x+2000=-10(x-5)2+2250画草图(略)观察图像可得:当2≤x≤8时,y≥2160∴当2≤x≤8时,商店所获利润不少于2160元.。
复习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4、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2x+1=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1
B. m<1且m≠0
C.m≤1
D. m≤1且m≠0
5、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7/4=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 k= .
6.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3m-1)x+2m-1=0, 其根的判别式的值为1,求m的值及该方程的根。
则x1+x2=
;x1x2= ;
2、方程2x2-kx-6=0的一个根是2,则k=
;
另一个根为( )
3、以2,-3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4、已知a、b是方程x2+x-1=0的两实根,则
a2+2a+b=
拓展已知a、b满足6a=a2+4,6b=b2+4,
求 ab ba
思维训练. 1、在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a 0)中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注意:此关系是在( )条件下存 在的。若 ax2+bx+c=0 的两根为 X1、x2,则x1+x2= ;x1x2= ;
4、以x1、x2为根(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课时训练(一)
Hale Waihona Puke 1、下列一元一次方程中,有实数根的是( )
A
.x2-x+1=0
➢ 要点、考点聚焦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情况: (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Δ<0时,方程无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要点

文案大全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bx+c=0 (a ≠0)时,Δ=b 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ax 2+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acx x abx x )2(a 2ac 4b b x )1(212122,1=-=+-±-=,; ※ 5.当ax 2+bx+c=0 (a ≠0) 时,有以下等价命题:(以下等价关系要求会用公式 ac x x a b x x 2121=-=+,;Δ=b 2-4ac 分析,不要求背记)(1)两根互为相反数 ⇔ a b-= 0且Δ≥0 ⇔ b = 0且Δ≥0;(2)两根互为倒数 ⇔ a c=1且Δ≥0 ⇔ a = c 且Δ≥0;(3)只有一个零根 ⇔ ac = 0且a b-≠0 ⇔ c = 0且b ≠0;(4)有两个零根 ⇔ a c = 0且a b-= 0 ⇔ c = 0且b=0;(5)至少有一个零根 ⇔ ac=0 ⇔ c=0;(6)两根异号 ⇔ ac<0 ⇔ a 、c 异号;(7)两根异号,正根绝对值大于负根绝对值⇔ ac <0且a b->0⇔ a 、c 异号且a 、b 异号;(8)两根异号,负根绝对值大于正根绝对值⇔ ac <0且a b-<0⇔ a 、c 异号且a 、b 同号;(9)有两个正根 ⇔ ac >0,a b->0且Δ≥0 ⇔ a 、c 同号, a 、b 异号且Δ≥0;(10)有两个负根 ⇔ a c >0,a b-<0且Δ≥0 ⇔ a 、c 同号, a 、b 同号且Δ≥0.6.求根法因式分解二次三项式公式:注意:当Δ< 0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文案大全ax 2+bx+c=a(x-x 1)(x-x 2) 或 ax 2+bx+c=⎪⎪⎭⎫ ⎝⎛----⎪⎪⎭⎫ ⎝⎛-+--a 2ac 4b b x a 2ac 4b b x a 22. 7.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x 2-(x 1+x 2)x + x 1x 2 = 0. 注意:所求出方程的系数应化为整数. 8.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第三年 或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9.分式方程的解法: .0)1(≠),值(或原方程的每个分母验增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公分母两边同乘最简去分母法.0.2≠分母,值验增根代入原方程每个换元凑元,设元,换元法)(10.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0)3(0)2(0)4(0)1(0)4(0)2(0)3(0)1(0)4)(3(0)2)(1()3(;02;1⎩⎨⎧==⎩⎨⎧==⎩⎨⎧==⎩⎨⎧==⎩⎨⎧===------分组为应注意:的方程)()(中含有能分解为方程组)分解降次法(程中含有一个二元一次方方程组法)代入消元(※11.几个常见转化:;;或;;;⎪⎩⎪⎨⎧<-+-=--≥-+=-=-+-=+-+=+-+=--+=+)x x (x x 4)x x ()x x ()x x (x x 4)x x ()x x (x x 2)x 1x (x1x 2)x 1x (x1x x x 4)x x ()x x (x x 2)x x (x x )1(212122122121212212212122222221221221212212221⎪⎩⎪⎨⎧=--=-=-⇒=-4x x .22x x 2x x .12x x )2(221212121)两边平方为(和分类为 ; ⎪⎩⎪⎨⎧-==⇒==.,)2(34x x 34x x )1()916x x (34x x )3(2121222121因为增加次数两边平方一般不用和分类为或 ;.0x ,0x :.1x x B sin A cos ,1A cos A sin ,90B A B sin x ,A sin x )4(2122212221>>=+==+︒=∠+∠==注意隐含条件可推出由公式时且如文案大全AB C cba.0x ,0x :.x ,x ),,(,x ,x )5(212121>>注意隐含条件的关系式推导出含有公式等式面积例如几何定理,相似形系可利用图形中的相等关时若为几何图形中线段长.k ,)6(”辅助未知元“引入些线段的比,并且可把它们转化为某比例式、等积式等条件角三角形、三角函数、如题目中给出特殊的直.,;,)7(知数的关系但总可求出任何两个未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少一个时,一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数时方程个数等于未知数个解三角形1.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 ΔABC 中,如∠C=90°,那么sinA=c a =斜对; cosA=c b =斜对;tanA=ba=邻对; cotA=a b =对邻.2.余角三角函数关系 ------ “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 那么:sinA=cosB ; cosA=sinB ; tanA=cotB ; cotA=tanB. 3.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n 2A+cos 2A =1; tanA ·cotA =1. ※ tanA=A cos A sin ※ cotA=Asin Acos 4. 函数的增减性:在锐角的条件下,正弦,正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增大;余弦,余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反而减小.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图:这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设k, 它可以推出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函数 值,要熟练记忆它们.K3 KKKK2 K230°45°60°ABC ABC文案大全※ 6. 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在0° 90°时.正弦函数值范围:0 1; 余弦函数值范围: 1 0; 正切函数值范围:0 无穷大; 余切函数值范围:无穷大 0.7.解直角三角形:对于直角三角形中的五个元素,可以“知二可求三”,但“知二”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是边.※ 8. 关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公式: Rt △ABC 中: 若∠C=90°, .:m :R :r .m 2cR 2c b a r c c 斜边上中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9.坡度: i = 1:m = h/l = tan α; 坡角: α.10. 方位角:11.仰角与俯角:12.解斜三角形:已知“SAS ” “SSS ” “ASA ” “AAS ” 条件的任意三角形都可以经过“斜化直”求出其余的边和角.※ 13.解符合“SSA ”条件的三角形:若三角形存在且符合“SSA ”条件,则可分三种情况:(1)∠A ≥90°,图形唯一可解; (2) ∠A <90°,∠A 的对边大于或等于它的已知邻边,图形唯一可解;(3)∠A <90°,∠A 的对边小于它的已知邻边,图形分两类可解. 14.解三角形的基本思路:(1)“斜化直,一般化特殊” ------- 加辅助线的依据;(2)合理设“辅助元k ”,并利用k 进一步转化是分析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转化思想; (3)三角函数的定义,几何定理,公式,相似形等都存在着大量的相等关系,利用其列方程(或方程组)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方程思想.北东北偏西30南偏东70仰角俯角水平线铅垂线lha i=1:m文案大全函数及其图象一 函数基本概念1.函数定义:设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 如对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 2.相同函数三个条件:(1)自变量范围相同;(2)函数值范围相同;(3)相同的自变量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也相同.※3. 函数的确定:对于 y=kx 2(k ≠0), 如x 是自变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如x 2是自变量,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 4.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上点的坐标是一对有序实数,表示为: M (x,y ),x 叫横坐标,y 叫纵坐标; (2)一点,两轴,(四半轴),四象限,象限中点的坐标符号规律如右图:(3)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即“x 轴上的点纵为0,y 轴上的点横为0”;反之也 成立;(4)象限角平分线上点M(x,y) 的坐标特征:x=y <=> M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x=-y <=> M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5)对称两点M(x 1,y 1), N(x 2,y 2) 的坐标特征: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 <=> 横相反,纵相同; 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 <=> 纵相反,横相同; 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 <=> 横、纵都相反. 5.坐标系中常用的距离几个公式 -------“点求距”(1)如图,轴上两点M 、N 之间的距离:MN=|x 1-x 2|=x 大-x 小 , PQ=|y 1-y 2|=y 大-y 小 . (2)如图, 象限上的点M (x,y ):到y 轴距离:d y =|x|; 到x 轴距离: d x =|y|;22y x r +=到原点的距离:.(3)如图,轴上的点M (0,y )、N (x,0)到原点的距离: MO=|y|; NO=|x|.※(4)如图,平面上任意两点M (x 2,y 2)、N (x 2,y 2)之间的距离: .)y y ()x x (d 221221-+-=xyo + +_ _-- ++ -xyoM(x,y )r xyo M(x,y )N(x,y )C文案大全※ 6. 几个直线方程 :y 轴 <=> 直线 x=0 ; x 轴 <=> 直线 y=0 ; 与y 轴平行,距离为∣a ∣的直线 <=> 直线 x=a ; 与x 轴平行,距离为∣b ∣的直线 <=> 直线 y=b. 7. 函数的图象:(1) 把自变量x 的一个值作为点的横坐标,把与它对应的函数值y 作为点的纵坐标,组成一对有序实数对,在平面坐标系中找出点的位置,这样取得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函数的图象;(2) 图象上的点都适合函数解析式,适合函数解析式的点都在函数图象上;由此可得“图象上的点就能代入”-------重要代入!(3) 坐标平面上,横轴叫自变量轴,纵轴叫函数轴;利用已知的图象,可由自变量值查出函数值,也可由函数值查出自变量值;可由自变量取值范围查出对应函数值取值范围,也可由函数值取值范围查出对应自变量取值范围;(4) 函数的图象由左至右如果是上坡,那么y 随x 增大而增大(叫递增函数);函数的图象由左至右如果是下坡,那么y 随x 增大而减小(叫递减函数). 8. 自变量取值范围与函数取值范围:一次函数1.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 . (k ≠0)2. 关于一次函数的几个概念:y=kx+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也叫直线y=kx+b,图象必过y 轴上的点( 0,b )和x 轴上的点( -b/k,0 );注意:如图,这两个点也是画直线图象时应取的两个点. b 叫直线y=kx+b (k ≠0)在y 轴上的截距,b 的本质是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知道截距即知道解析式中b 的值.x y (x,y)00(0,b)(-b/k, 0)b -b/k, 即取点对角 03.y=kx+b (k≠0) 中,k,b符号与图象位置的关系:yxok>0, b>0k>0, b<0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图象上坡.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图象上坡.图象过一二四象限,图象下坡.图象过二三四象限,图象下坡.4. 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 <=> k1=k2※两直线垂直<=> k1k2=-1.5. 直线的平移:若m>0,n>0, 那么一次函数y=kx+b图象向上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y=kx+b+m;向下平移n 个单位长度得y=kx+b-n (直线平移时,k值不变).6.函数习题的四个基本功:(1) 式求点:已知某直线的具体解析式,设y=0,可求出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x0 ,0);设x=0,可求出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0,y0);已知两条直线的具体解析式,可通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x0 ,y0);交点坐标的本质是一个方程组的公共解;(2) 点求式:已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可设这个函数为y=kx+b,然后代入这两个点的坐标,得到关于k、b的两个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k、b,从而求出解析式 ------ 待定系数法;(3) 距求点:已知点M(x0 ,y0)到x轴,y轴的距离和所在象限,可求出点M的坐标;已知坐标轴上的点P到原点的距离和所在半轴,可求出点P的坐标;(4) 点求距:函数题经常和几何相结合,利用点的坐标与它所在的象限或半轴特征可求有关线段的长,从而使得函数问题几何化.正比例函数1.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kx (k≠0);属于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即b=0的一次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也叫直线y=kx.2.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y=kx (k≠0)的图象必过(0,0)点和(1,k)点,注意:如图,这两个点也是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应取的两个点,即列表如右:xy(x, y)1K(0,0)(1,K)文案大全文案大全3.y=kx (k ≠0)中,k 的符号与图象位置的关系:k>0k<0.象限,图象下坡.4. 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已知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可设这个正比例函数为y=kx,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后, 可求k, 从而求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 2+bx+c.(a ≠0)2. 关于二次函数的几个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 2+bx+c ;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c 叫二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 )点.3. y=ax 2(a ≠0)的特性:当y=ax 2+bx+c (a ≠0)中的b=0且c=0时二次函数为y=ax 2 (a ≠0);这个二次函数是一个特殊的二次函数,有下列特性:(1)图象关于y 轴对称;(2)顶点(0,0);(3)y=ax 2(a ≠0)可以经过补0看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和双根式,即: y=ax 2+0x+0, y=a(x-0)2+0, y=a(x-0)(x-0). 4. 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5. 二次函数y=ax 2+bx+c (a ≠0)中,a 、b 、c 与Δ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1) a >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a <0 <=> 抛物线开口向下; (2) c >0 <=>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文案大全c <0 <=>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3) a, b 异号 <=> 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 a, b 同号 <=> 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b=0 <=> 对称轴是y 轴;(4) Δ>0 <=>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Δ=0 <=> 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Δ<0 <=> 抛物线与x 轴无交点.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 2+bx+c ,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 、b 、c 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 、b 、c 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8.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 ≠0); 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 ),对称轴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 最值= k.9.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x 0,y 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x 0)2+ y 0,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 ,从而求出解析式.(注意:习题无特殊说明,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10.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行移动:二次函数一般应先化为顶点式,然后才好判断图象的平行移动;y=a(x-h)2+k的图象平行移动时,改变的是h, k 的值, a 值不变,具体规律如下: k 值增大 <=> 图象向上平移; k 值减小 <=> 图象向下平移; (x-h )值增大 <=> 图象向左平移; (x-h)值减小 <=> 图象向右平移.11. 二次函数的双根式:(即交点式) y=a(x-x 1)(x-x 2) (a ≠0);由双根式直接可得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x 1,0),(x 2,0).12.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x 1,0),(x 2,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 a(x-x 1)(x-x 2),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 ,从而求出解析式. (注意:习题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13.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0k (kx y xk y 1≠==-或图象叫双曲线.※ 2. 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y=kx -1中自变量x 不能取0, 故函数图象与y 轴无交点; 函数值y 也不会是0, 故图象与x 轴也不相交.3. 反比例函数中K的符号与图象所在象限的关系:图象过二四象限,图象上坡.图象过一三象限,图象下坡.k>0k<04.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即可设解析式y=kx-1, 代入这一点可求k 值,从而求出解析式.函数综合题1.数学思想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数学思想经常在函数问题中得到体现,例如:分析函数习题常常需要先估画符合题意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降低难度;而点求式、式求点、点求距、距求点等基本操作则是转化思想在函数中应用;当函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结合时,方程思想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函数习题中,当图象与图形不唯一、点位置不唯一、可知条件不唯一时,往往造成函数问题的分类.2.数学方法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建立坐标系、建立新函数、函数问题几何化、挖掘隐含条件、分类讨论、相等关系找方程、不等关系找不等式、等量代换、配方、换元、待定系数法、等各种数学方法在函数中经常得到应用,了解这些数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3.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正比例函数y=kx (k≠0)、一次函数y=kx+b (k≠0)都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而二次函数y=ax2+bx+c (a≠0)可以看作二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0k(xky≠-=可以看作分式方程,这些函数图象之间的交点,就是把它们联立为方程组时的公共解.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1)如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的Δ>0时,图象与x轴相交,函数值y=0,此时, 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这个方程的两个根x1 、x2是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相交两点的横坐标,交点坐标为(x1 ,0)(x2 ,0);(2)当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相交时的有关问题时,应立即把函数转化为它所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此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Δ值,根系关系等都可用于这个二次函数.(3)如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的Δ>0时,图象与x轴相交于两点A(x1 ,0),B(x2 ,0)有重要关系式: OA=|x1|, OB=|x2|,若需要去掉绝对值符号,则必须据题意做进一步判断;同样,图象与y轴交点C(0,c),也有关系式: OC=|c|.5.二元二次方程组解的判断: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若消去一个未知数,则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此时的Δ值将决定原方程组解的情况,即:Δ>0 <=> 方程组有两个解;Δ=0 <=>方程组有一个解;Δ<0 <=>方程组无实解.文案大全初三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 圆 )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文案大全文案大全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基本概念:圆的几何定义和集合定义、弦、弦心距、弧、等弧、弓形、弓形高文案大全文案大全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 三角形的内心、 圆心角、圆周角、 弦 切角、 圆的切线、 圆的割线、 两圆的内公切线、 两圆的外公切线、 两圆的内(外) 公切线长、 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的中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正 多边形的中心角. 二 定理: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为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三 公式:1.有关的计算:(1)圆的周长C=2πR ;(2)弧长L=180R n π;(3)圆的面积S=πR 2. (4)扇形面积S 扇形 =LR 21360R n 2=π;(5)弓形面积S 弓形 =扇形面积S AOB ±ΔAOB 的面积.(如图) 2.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圆柱的侧面积:S 圆柱侧 =2πrh ; (r:底面半径;h:圆柱高)(2)圆锥的侧面积:S 圆锥侧 =LR 21. (L=2πr ,R 是圆锥母线长;r 是底面半径)四 常识:1. 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3. 三角形的外心 ⇔ 两边中垂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 ⇔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 表示圆的半径)直线与圆相交 ⇔ d <r ; 直线与圆相切 ⇔ d=r ; 直线与圆相离 ⇔ d >r.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 、r 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 ≥r )两圆外离 ⇔ d >R+r ; 两圆外切 ⇔ d=R+r ; 两圆相交 ⇔ R-r <d <R+r ; 两圆内切 ⇔ d=R-r ; 两圆内含 ⇔ d <R-r.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的方法加辅助线.7.关于圆的常见辅助线: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点: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剖析
1.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剖析 从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可知,一元二次方程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即未知数有且只有一个.如果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多于1个,那么它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即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能低于2,也不能高于
2.但方程中是否存在一次项或常数项,并没有提出要求.因此,可将方程进行降幂排列,观察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为2.
(3)方程的两边是整式.整式是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说明分母不能含有未知数,被开数不能含有未知数.
只要某个方程不符合以上三条中的一条,那它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反之,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它就一定满足以上三个条件.
3.注意 (1)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应以化简后的结果为准.如化简前含有未知数是2次的项,但是化简后未知数最高次数是1,那它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2)当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又叫参数)时,应区分未知数和字母.如“关于x 的方程……”,则表明x 是未知数,而方程中其它字母均是常数.
(3)“×元×次方程”中的“元”指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4.典例 例1 下列方程中,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3(x +1)2=2(x +1)
B .2112x x
+-=0 C .ax 2+bx +c =0 D .x 2+2x =x 2-1 解:因B 中的分母含有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C 中字母a 没有强调不为0,若a =0,则C 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低于2,因此,不能肯定C 中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D 中方程化简后是一元一次方程.只有A 中的方程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故选A .
例2 方程(m +2)x |m |+3mx +1=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A .m =±2
B .m =2
C .m =-2
D .m ≠±2
解:由于一元二次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所以|m |=2,即m =±2.但当
m=-2时,原方程变为-6x+1=0,它是一元一次方程,不合题意,舍去.当m=2时,原方程变为4x2+6x+1=0,它是一元二次方程,故选B.
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及剖析
1.概念把方程化成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剖析(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将方程变形和整理后的一种很有规律的表达形式,它的左边是未知数的二次三项式的降幂排列,且其中a通常写成大于0的形式,而右边是0.
(2)当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后,左边的三个单项式ax2,bx,c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且常数a,b分别叫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基础.
3.典例例3 把方程(1-3x)(x+3)=2x2+1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解: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是:5x2+8x-2=0(若写成-5x2-8x+2=0,则不符合人们的习惯),其中二次项是5x2,二次项系数是5,一次项是8x,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2(因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三个单项式的和,所以不能漏写单项式系数的负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