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高清版2015

合集下载

新版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主要变化

新版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主要变化

中国是一个多震灾的国家。

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

百年来的资料表明,中国平均5年左右就会发生1次7级以上地震,平均10年左右就会发生1次8级以上地震。

依据地震区划图提高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和土地利用规划水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

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标准将于2016年6月1日开始实施。

GB 18306—2015的发布实施,为新时期全面提高我国的抗震设防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科学依据。

一、标准的修订背景2000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地震台网布局更加合理,并逐步实现了地震观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实现了对中国大陆全覆盖监测。

同时,实施了国家GPS观测系统一期、二期工程,中国大陆形变监测和地球物理场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针对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断层调查。

观测系统的完善和大规模的调查,获取了大量的新资料。

与此同时,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了中国大陆强震机理、强震危险预测关键技术等重点项目研究,对中国大陆强震危险性取得了突破性的新认识,形成了一些先进的模型和关键技术。

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2001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

10多年来,该标准在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汶川“5·12”8.0级地震、日本东北太平洋海域“3·11”9.0级地震等国内外特大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的经验教训,对防范特大地震的灾难性后果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需求不断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这些都为地震区划图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客观上也要求地震区划图应适时更新。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2015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对我市城乡建设的影响
肖曙曦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2016.04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一、引言
2015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颁布与正式实施, 使得我市主城区和湘潭县所辖范围,由原来的非抗震设防区
变成了六度抗震设防区。建设行业的各位同行十分关注由此
带来的城乡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受市地震局和市住建局的
3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标准》及其他相关规范规程来确定抗震设防相关参数的取值。 特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应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根据安评报告 确定抗震设防参数。
4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相关文件节选】
国务院第323号国务院令《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月1日起实施) 第三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 总体规划相一致,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第九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地震的危害程度估计,城市抗震 防灾现状、易损性分析和防灾能力评价,不同强度地震下的震害预测等(二)城市抗震 防灾规划目标、抗震设防标准(三)建设用地评价与要求(四)抗震防灾措施 。。。。。。
图1.1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局部
(比例尺:1:400万)
8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新区划图 的修订,消除了不设防区域,我市全范围内的一般建设工程在 抗震设防参数上有了整体的提高,特别是湘潭市城区(含九华、昭山)和湘 潭县均划为六度设防区。从6月1日起, 一般建设工程均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和 施工验收,以提升建设工程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新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究竟对我市的城乡建设有哪些影响 呢?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抗震防灾的需要,并逐步 解决由非抗震设防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2.对建筑设计、市政设计、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提出了更高安全标准的 要求.

2015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2015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26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底框结构震害
图3.4 青海玉树地震底框结构震害
图3.5 台湾集集地震底框结构震害
底框结构(底框-抗震墙结构)属于典型结构竖向不规则结构,底部刚度 小而上部刚度很大,在历次地震中破坏严重。建议今后对于底部大空间多层 商住楼采用局部抽柱的框架结构或异形柱框架结构。
(4)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电力调度中心,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或者规划容量100万千瓦以上的火
力发电厂、75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厂、50万伏以上的变电所和50万伏以上大跨越塔; (5)坚硬、中硬场地上80米以上或者中软、软弱场地上60米以上高层建筑工程;百万人口以上城市 的各类救灾应急指挥机构用房。
2、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5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相关文件节选】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34号《湖南省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 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2004年4月1日起实施)
1、重大建设工程 (1)省以上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国际电信楼、国际卫星地球站、省中心长途邮电通信枢纽; (2)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生物制品和天然人工细菌与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等)的建筑; 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医疗中心; (3)公路、铁路干线上的特大桥梁、300米以上的隧道及立交桥工程,铁路特大型站的候车楼,国 际、国内主要干线中的航空站楼;
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14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 – 2015
第8.1.3条: 综合管廊工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第8.1.5条: 综合管廊工程应按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应满足国家现 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程地震与结构抗震(04)中国地震动区划图

工程地震与结构抗震(04)中国地震动区划图

中国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区划图预编及 工程应用研究
三代图基础数据 设防标准研究
用户需求 场地土修正标准
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与地震小区划结果
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图的主要技术技术环节
1. 基础资料的研究 地震资料 地震地质资料 深部地球物理资料 地壳动力学基础资料
在上述基础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14幅不同比例尺的基 础图件。
0
台湾地震区
2
台湾西部地震带
0
台湾东部地震带
2
地震数
2
9
32
20
110
368
1
37
50
6
13
62
5
29
104
7
20
99
1
7
21
0
4
19
6
19
52
5
28
139
0
2
46
5
26
93
38
261
891
8
57
145
30
204
746
潜在震源区的划分
为了科学地表达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不确定性,采 用多方案的方法,共有4套方案,共划分出986个潜 在震源区。
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图的技术思路
地震构造环境基础数据
近十年科技成果和新 资料,国际合作成果
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基础数据
地震活动性 模型及参数 的确定
潜在震源区 划分
地震动衰减模型研究 中国分区烈度衰减关系 参考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重点地震区划图 不确定性概率综合
区划图 应用政策研究
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编制
为做好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工作, 2010年5月 31日至6月3日,全国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讨论会在江苏南京 召开。

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委托,我和大家一起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求在今后的
工作中,有所裨益。
2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1.1 2015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颁布
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等357项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5年第15号)。 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将替代《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GB 18306-2001),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适用范围有如下说明: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以及社 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般建设工程:除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以外 的建设工程。
11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章:防震减灾规划 第十二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 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 根据上一级防震减灾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防震 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 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 面预防的原则,以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需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编制防震减灾规划的需要,及时提 供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 震监测台网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救援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 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监测台网建设、震情跟 踪、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准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等作出具体安排。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6度以上分布一览表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6度以上分布一览表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6度以上分布一览表
我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

按国家规范,房屋的防震烈度为7度,就是说至少能承受烈度为7度的地震。

抗震度数和地震的里氏级数不一样。

我国抗震设防烈度分6-9度,度数越高要求越严。

根据2002年起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图中由浅色到深色,地震烈度依次为5-9级
从地震烈度对人的感受来说: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
等崩塌,铁轨弯曲;
图为我国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6度以上地区分布(数据来源于网络)
抗震设计要求做到:当遭受50年一遇地震影响时,房屋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475年一遇地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1641-2475年一遇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通俗的说,2001年以后新建住宅小区房的抗震标准为:小震不坏(五级以下)中震可修(七级以下)大震不倒(七级以上),图中这些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快看看你的房子在这个区域里吗?看看施工标准里是否做了防震设计?
•地震
•建筑
•房产。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版简介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版简介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天津市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大部分为“第二组”,局部 为“第三组”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天津市城镇区划界线图: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表C.2 天津市城镇峰值加速 度和特征周期列表:
● 两表:
1.各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表 附录E
2.场地基本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表1
GB18306-2015 技术要素:
GB18306-2015 技术要素: ● 场地类别划分表 附录D ● II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
对照表 附录G
GB18306-2015 主要特点:
与GB18306-2001版相比,新修订的全国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整体上有适当提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不再出现2001版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的 分区; 2.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即VII度)及以上地 区面积有所增加,从49%升至58%;其中,0,2g (即VIII度)及以上地区的面积从12%升至18%;
GB18306-2015 主要特点:
与GB18306-2001版相比,新修订的全国地震动加速 度反应谱特征周期整体上有适当提高,主要体现 在2个方面: 2.城市抗震设防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中 有14.8%城市的特征周期分区值有提高,只有1.8% 的城市略有降低,其余83.4%的城市不变。
天津市行政分区情况
天津市内外共计16个区县
1. 市内6区: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 、红桥区; 2. 市外7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 、宝坻区、滨海新区; 3. 外围3县: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

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10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许晏萍。

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