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 解释与建立模型.ppt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单元计划教学内容:1、解释2、建立模型教学目标: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释。

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4、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

模型包括图画图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

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能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知道模型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简单制作简单模型。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课时分配:第1课:解释一课时第2课:建立模型一课时第一课解释课题:解释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知识与技能2、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知道解释与假设一样,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激发学生运用解释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具准备:滤纸、水、盛水的塑料瓶、水性笔、实物展台、教科书。

教、学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寻趣——情境引入确定自主探究内容二次修改(红色)1.指导学生知道解释是怎么回事。

(1)讲述: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书:看想)(2)学生回答。

(教师不作判断)(3)提问:雪地上留下了很多脚印,看过之后,你是怎样想的?(4)学生回答。

(教师同样不作判断)(5)提问:这是三年级一位同学的油菜生长记录表,你有什么想法?(6)讲述:看到这三幅图之后,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以前科学课我们曾经学习过,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叫做观察到的事实,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事实,我们的大脑就会思考这些事实,并会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和你们还没来得及说的想法,其实就是对这些事实所做出的……解释(板书:解释)二、激趣——自主学习合作共生2.指导学生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兴趣盎然
开课伊始,我展示太阳的图片,让学生回答太阳是什么,然后交流总结。由此得到太阳是光源的结论。再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影子是什么的结论。如此经过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交流发言、得出结论等环节后,让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准备充足,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准备
教学的过程中准备了两个实验,一个是观察影子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影子与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巧妙的把太阳高度的知识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结合起来对比记忆,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1.1太阳和影子
教学
目的
和要

1、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2、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3、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重点
难点
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践
活动
检查
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1.1太阳和影子
高度高低
太阳运行气温气温高气温低
(自东向西)影子影子短影子长
东南西自西向东
西北东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的上节课的观察记录。
2、提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二、学习新课
1、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1)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整理

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整理

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有什么关系?早晨太阳在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2.太阳高度概念?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中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温度最高;早晨;傍晚太阳高度低;影子长;温度低.3.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长度、方向)?长度:由长变短;再变长. 方向:由西向东.4.古人用的计时工具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太阳的运动与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原理制作出的.5.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什么日晷?赤道日晷:与地球赤道平行.6.昼夜交替的原因?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地球自转7.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8.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地球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着.9.因为地球是圆的;同时在自转;有一部分地区有阳关照射;是白天;有一部分没有阳光照射;是黑夜;所以存在时差.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12.月相的概念?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月两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这是因为太阳照到月亮上;同时月亮围绕地球转;不同时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被照射到的月亮也是不同的;所以才会出现‘月有阴晴圆缺’.13.月相的周期?看到的月光是什么光?月相的周期是一个月;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反射到地球上的光.14.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15.科学家林奈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编制了花钟.16.夜晚活动的动物有:蜗牛;猫头鹰;老鼠;蛾子;蝙蝠;刺猬等.17.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动物、植物的习性也会变化.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让鸡下更多的蛋.18.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什么?不伤害小动物;不惊动小动物;注意安全.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来自哪里?什么叫光源?有哪些光源?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自然光源(萤火虫;闪电;阳光;火焰)和人造光源(蜡烛;激光;灯光).2.光的行进路线是?光在空气或水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3.两千多年前;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看到的像是什么样的?原理是什么?像是倒立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4.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光线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光就是太阳光照到月亮后反射出的光.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5.镜子中看到的像的特点?左右相反;上下不颠倒;大小不变.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图.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连续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7.万花筒就是由于光的相互反射做出来的.8.凹面镜和凸面镜看到像的特点.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放大的像;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缩小的像.9.光的折射的概念?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铅笔向下弯折了.10.凹透镜与凸透镜的特点及作用.12.为什么一滴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水滴是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体;可以看成凸透镜.13.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可以做成望远镜.是正立的像.14.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15.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16.彩虹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17.(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18.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某种颜色的玻璃纸只能让这种颜色的光透过;所以把白色的物体放在红色玻璃纸下看到的东西是什么颜色?红色.19.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小孔成的像上下;左右都颠倒(画出原理图)答:是的;小孔所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20.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第三单元《电和磁》1.简单电路的组成及特点?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电路的特点是闭合的.2.画出让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实物图.连接灯泡的导线分别接在电池的正负极;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3.画电路实物图的方法:先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然后连接开关、灯泡;最后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在电池的负极;正好形成电流的通路(围城一个圈;闭合的).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4.用导线连接电路;要求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小灯泡.5.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6.有哪些导体?有哪些绝缘体?常见的导体:人体;盐水;水;大地;铁;铜;铝等金属;铅笔芯等常见的绝缘体:干木头;塑料;橡胶;陶瓷;玻璃;油.7.怎样安全用电?如何避免触电?①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②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③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④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8.暗盒里的电路;用灯泡;导线;电池做成一个检验器;可以用来判断暗盒里的电路情况:①如果发现灯泡变得更亮;说明里面可能有电池;②如果发现灯泡变暗;说明可能有灯泡;③如果灯泡不亮;里面可能没有导线;或导线是断的;也可能还有一节电池.9.磁铁能吸哪些东西?铁、钴、镍.10.磁铁有哪些性质?磁极的概念?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所有的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北极(N 极)、一个叫做南极(S极).磁铁的性质:1(磁铁能吸铁)、2(磁性可以传递)、3(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4(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5(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1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就是古人用来指示方向的工具.12.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次;缝衣针就带有磁性了;就做成了(指南针);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13.消去缝衣针磁性的方法有(去磁的方法):(用木棒敲)、(在火上烤).14.磁铁的应用:磁性黑板;门吸、磁带、喇叭等.15.电磁铁的组成. ①线圈②铁芯③电源将导线缠绕在一根铁棒上;再通上电;就做成了电磁铁.16.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或条件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导线的圈数;电池的节数(电流的大小)有关.导线线圈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电池的节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①在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池的节数有没有关系的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不变的条件是: .结论是:②在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导线的圈数有没有关系的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不变的条件是: .结论是:17.探究实验必须遵循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改变的条件只有1个;其他条件都应该保持相同或不变).18.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能吸铁.都有两个磁极.不同点:电磁铁如果没电了;磁性会消失.组成的部分不同.19.电磁铁的应用. 电铃、电动机、电扇、电磁起重机、电话;磁悬浮列车.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通过测量自己和小组同学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我发现:运动后;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2.我们呼吸的空气要进入身体的哪些器官?依次写出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3.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发现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4.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5.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是肺.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6.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7.心跳的概念?为什么心脏会跳动?(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8.为什么心脏会不停的跳动?(心脏不停地跳动;促进了血液在身体的循环;血液将氧气;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把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走)9.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相同)10.保护心脏的方法:多运动;合理饮食;多喝水;保持好心情;良好的情绪.11.实验题: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什么叫解释?判断区分解释和现象.(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2.解释不一定是事实;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3.模型的作用: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4.许多科学结论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5.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6.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8.(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复习课》优秀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复习课》优秀课件ppt

知识回顾
反射:
光当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 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知识回顾
镜子
镜子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镜子成像的特点:镜中的影像与实物大小
相等、与实物左右相反;两面直立镜子间的 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 不同,所成的像方向不同。
知识回顾
折射: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 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知识回顾
凸透镜和凹透镜
镜片特点 能Biblioteka 放大能否聚光 能否成像 生活用途
凸透镜
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能 放大镜、老花镜
不能 近视镜
知识回顾
彩虹:
制造彩虹:1.利用水盆 2.利用三棱镜 3.利用喷雾器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色散
2、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 A.放大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3、下列选项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 镜子 C. 太阳
练习与拓展
4、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 )作用形成的 。
A.折射 B.反射 C.斜射
5、下列影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
A.平面镜 成像 B.小孔成像 C.凸透镜成像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例
第二单元复习
知识回顾
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 人造光源:灯光、烛光......
知识回顾
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
光在水中或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知识回顾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6课时。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第三单元:电和磁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

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且单元里还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本单元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

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单元分析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科学探究1.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利‘学知识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

本单元探究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三单元《电和磁》1.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

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3.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4.只能使用(电池)实验,不能从插座接电。

5.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7.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铝等);酸、碱、盐的水溶液(硫酸、盐酸等);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盐水;湿木头8.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塑料梳子);橡胶(橡皮);玻璃;陶瓷;干燥的木头;木铅笔等。

9.避免触电的方法有:(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

10.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线是否连着。

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11.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

12.常见的磁铁有(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菱形磁铁)等。

13.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向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N )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S )表示。

14.磁铁的性质有:(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

15.(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16.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指南针)。

17.消去缝衣针磁性的方法有:(用木棒敲)、(在火上烤)、(与大磁铁放在一起)18.指南针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是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端)。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PPT课堂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PPT课堂课件

探究纸筒模型
A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C
B D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建立模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呼吸系统包括哪几个器官?
咽喉
气管 鼻
支气管
它们分别在人体的哪个 部位?你能指一指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知识目标: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技能目标:能够建立和分析一些简 单的模型。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对生活的影响。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修改模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科学的流程, 制作一个物体的模型。(比如眼球模型、 电流流动模型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共 11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例第五单元第二课《2.建立模型》优秀教学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例第五单元第二课《2.建立模型》优秀教学课件

落到陆地上的水包括从陆地 表面通过蒸发后进入大气的水, 还有10%的水是从海洋蒸发的。
有些落在陆地上的水流入海中。
认识模型的作用
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 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识模型的作用
回忆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在哪里用到过模型? 这些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 它们起了什么作用?
视频暂停, 学生活动。
动手建立模型
黑盒子模型。
2.把自己所在组研究的结果公布于众。
动手建立模型
纸筒模型。
1.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在A、B、C、D4个位置露出4个线头,拉 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线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把纸 筒里线绳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动手建立模型
纸筒模型。
2.按照你画的模型,用这些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筒,验证自己的解释。
视频暂停, 学生活动。
认识模型的作用
三球仪
认识模型的作用
三球仪 物理模型
认识模型的作用
植物细胞模型 图示模型
认识模型的作用
将圆从一个位置滚动一圈回到原位,圆走过的距离就 是圆周长。
圆周长
圆周长 数学公式:π= 圆直径
公示模型
认识模型的作用
水的循环模型 现象模型
从海上蒸发的水 有90%又回到了海中。
苏苏教教版版点小击小输学入学科标题学科五学年六级年上级册下第册五单第元一解单释元与建我立在模长型大
2.建立模型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模型的作用 动手建立模型
认识模型的作用
科学小活动
1、回忆曾经的童谣: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14

练习与拓展
填空题
4.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 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 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15
2.古希腊哲学 家柏拉图(前 427~前347)的解 释是:在我们看见 物体之前,太阳光 必须与我们眼睛内 部发出的光先混合。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10
科学家的解释
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
3.古希腊哲学 家亚里士多德(前 384~前322)的解 释是:我们通过发 光物体发出的光来 看见东西。
苏苏教教版点版击小小输入学学标科题科学学五六年年级上级册下册第五第单一元单解元释与我建在立长模大型
1.解释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1
点击输入标题
观察思考 解释现象
事实与解释
科学家的解释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2
观察思考
这是几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性的东西?
165 160
150
130
110 90
70
50
01
3
2019-8-29
5
7
9
谢谢您的观赏
吴逸凡(男) 陈 可(女) 严亚鹏(男) 马文灏(男) 吴思敏(女)
11 12 年龄(岁)
3
观察思考
这是两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你能做出怎样 的解释?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4
观察思考
我们既要善于观察,又要勤于思考。解释就是在观察 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 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充满发现和 创造的过程。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13
练习与拓展
填空题
1.解释是一个充满(发现 )和( 创造)的过程。它要在(观察) 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 )、事物之 间的( 联系 ),或者是事物发展的( 规律 )。 2.做出正确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 ),利用( 已有知识 ), 进行合理( 思考 )。 3. 解释不一定就是( 事实 ),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下面这些说法中,哪些是观察到的事实?哪些是解释?
2019-8-29
苹果表皮渗出了水
()
闻起来有异味
()
捏上去发软
()
室温有30℃
()
苹果变坏是因为温度太高 ( )
苹果变坏是因为被捏来捏去( )
苹果表面细菌在繁殖
()
谢谢您的观赏
7
事实与解释
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 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5
解释现象
做彩色水点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
1.用水笔在吸水纸上画出不同颜色的圆点。 2.固定纸条,使水能浸到纸条的底部,而不碰到彩色水点。 3.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圆点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上述现象,你能做出什么解释?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6
事实与解释
4.古希腊天文 学家托勒密(约 90~168)的解释 是:物体像镜子那 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11
科学家的解释
5.阿拉伯物理学家阿尔哈曾的解释是:光由太阳、夜间 的火光或任何其他照明物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12
科学家的解释
查资料,找几个如今已被广为接受的科学理论(如日心 说、板块说),看看这些著名的科学解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过程。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8
科学家的解释
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 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2019-8-29
谢谢您的观赏
9
科学家的解释
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
1.古希腊哲学 家毕达哥拉斯(约 前580~约前500) 的解释是:眼睛发 出的不可见的光接 触物体,从而使我 们能看见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