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谈职业教育ppt2
合集下载
德国职业教育介绍(双元制及教学方法) PPT课件

提出修改意见。
与,共同完成计划,并
19
记录工作过程。
二、教师课前准备
1、指导文件 2、信息或信息源
3、参考答案
上课
20
三、指导教学法的优点
1
2
3
4
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 动性与自 主性。
是理论与 实践相结 合的教学 方法。
学生在学习 中学会自我 调节、控制, 在分工中发 挥个人优势, 在协作中加 强沟通与配 合。
15
教学大纲与教学模块的关系
教学模块1
教 学
教学模块2大纲来自教学模块3······
教学大纲是一个统一 的规定,各校如何实 施以及如何与企业合 作,由各校决定。
各个模块要明确学 习的目标、内容、 时间。
教学情境1
教学情境2
教学情境3
······
“教学情境”始终 贯策“行动能力” 培养目标。
16
实际岗位
武汉市财政学校 韩林 2008年6月28日
7
德国现代职业教育主流思想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
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
德国职业教育 学习领域的
课程方案研究
德国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的
教学过程研究
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研究
8
一、设计导向思想的基本内容
1、内涵: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而 且更重要的是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 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
将工作结果和参考答案进行对比,并作自我评价。
与教师交流工作结果。
展示工作结果,与同学讨论、获取反馈信息。
4、时间:
对各任务的完成时间作规划。
22
国外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ppt课件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的基本概念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
工作过程:广义的工作过程指的是旨在实现确 定目标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的顺序。狭义的工作 过程则是指向物质产品生产的。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 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 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 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 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
结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 即德国所谓的“培训职业”。
(2)培养目标的确定与基本构成
社会能力 基本发展能力
从业能力
方法能力 学会学习 学会工作
基本发展能力
专业能力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基本生存能力
双元制课程开发
培训职业的名称: 信息技术营销人员
培训期限:三年
培训内容:
1.培训企业
2.业务流程
有关学习方法的提示
1.提示问题:提示答案 2.提示问题:工作计划 3.与实训教师进行专业性会谈 4.必要时得到培训师的建议 5.检查单 6.与实训教师进行性会谈
5.”双元制“教学评价
双元制实行教考分离,严格考试制度,考试的 核心是考核学生自主能力,从而以考试促进学 生主动地学习,真正实现“学习是学会的而不 是教会的”。
学习情境:组成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是课程方案在职业 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化。换句话说,学习情境要在职业的工作任 务和行动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目标表述和学习内容,进 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构成在学习领域框架内“小型”主题学 习单元。
学习领域课程方 案的主要内容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总体结构:
教师与师傅结合 学生与学徒身份结合 作品与产品结合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课件

9
工 作 过 程 为 导 向 的 情 境 性 课 程
10
三、柏林教学法
背景:柏林教学论(Berliner Modell der Didaktik)也被称为 学习理论教学论(Lerntheoretische Didaktik),于20世 纪60年代、70年代由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保罗•海曼(Paul Heimann)、冈特•奥托(Gunter Otto)、沃尔夫冈•舒 (WolfgangSchultz)共同提出。这是一种在德国的学校 教育中被普遍采纳的教学论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分 析和教学设计模式。
考察收获 汇报
缺点 考察结果 讨论
优点
原因 目的
考察地
考察前
准备
考察
方法
考察
考察
考察计划 考察
内容
人员
确定 安排 考察方案
问题 确定
?。
?。
22
• 1、德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内涵,使 其机械业无比强大,成为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基 础,仍然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 2、中国的职业教育有规模,但内涵的高低参差不 齐。
• 3、德国的实习生是企业先培养,后录用,企业作 为人力资源,是后备力量。
• 4、中国的实习生是企业廉价的劳动力。 • 5、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怎样改进?
一、对“双元制”的认识
1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2
3
本 科 生 通 过 两 次 国 家 考 试
4
5
两国职业教育的比较
历史 待遇 目标 形式 地点 经费 班级人数 授课方式
德国
中国
500年
300年
高
低
能力提高
能力提高
双元制
工 作 过 程 为 导 向 的 情 境 性 课 程
10
三、柏林教学法
背景:柏林教学论(Berliner Modell der Didaktik)也被称为 学习理论教学论(Lerntheoretische Didaktik),于20世 纪60年代、70年代由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保罗•海曼(Paul Heimann)、冈特•奥托(Gunter Otto)、沃尔夫冈•舒 (WolfgangSchultz)共同提出。这是一种在德国的学校 教育中被普遍采纳的教学论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分 析和教学设计模式。
考察收获 汇报
缺点 考察结果 讨论
优点
原因 目的
考察地
考察前
准备
考察
方法
考察
考察
考察计划 考察
内容
人员
确定 安排 考察方案
问题 确定
?。
?。
22
• 1、德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内涵,使 其机械业无比强大,成为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基 础,仍然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 2、中国的职业教育有规模,但内涵的高低参差不 齐。
• 3、德国的实习生是企业先培养,后录用,企业作 为人力资源,是后备力量。
• 4、中国的实习生是企业廉价的劳动力。 • 5、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怎样改进?
一、对“双元制”的认识
1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2
3
本 科 生 通 过 两 次 国 家 考 试
4
5
两国职业教育的比较
历史 待遇 目标 形式 地点 经费 班级人数 授课方式
德国
中国
500年
300年
高
低
能力提高
能力提高
双元制
以行动为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PPT优秀课件

径
完全中学毕业(或经过职业教育获得同等学历 )
24学时。
2.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是跨界
德
成为正式教师
国
职
职业教育学培训
校
(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
承担校内实
实
践教学任务。
践
课
教
1年制师傅学校
师
培
工作3-5年
养
2年制技术员学校 至少工作2年
周课时不少 于28学时。 职业学校中 实践课教师 所占比例很
途
对课程某个学习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二、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
2003 签约 (北京)
2004—2006 916名中等职业 学校骨干教师
数控、机电、 汽修、电子、 国际商务、旅 游
2007 签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波恩)
除中职外, 2007-2009 400余名高职院 校骨干教师加入
数控、机电、 汽修、电子、 物流、建筑
• 普通员工—师傅、 学士、工程师—领 导者
•《职后教育条例》
•培养转换行业的 能力;
• 失业人员的培 训,受国家支持
两次机会,每次两周,每周体验一个职业,深入企业、了解职业, 对以后的工作选择进行参考。
设立“职业体验”项目,在初三最后一学期,提早对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改善学 生的学习动机,针对性的促进职业教育,降低学生流失率。
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 (INWENT)
2011 签约 (柏林)
2011年内:340 余名中等职业学 校和48名高等职 业教育院校骨干 教师 数控、机电、汽 修、电子、建筑、 化学、农业、新 能源、教学法
2011 签约 (柏林)
2012年内:345 名中高职骨干教 师、140名中职 校长、1400名中 高职教师参加境 内教学法培训 数控、机电、汽 修、电子、建筑、 化学、农业、新 能源、教学法
《德国职业教育》ppt课件

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
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其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质量保障体系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提高教育质量
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社会提供了可靠的职业教育服务,增强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增强社会认可度
德国职业教育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生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从事相关职业的资格和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02
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保障
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标准和要求。
它们确保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并为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了平等的职业教育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
04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
目标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和企业合作能力,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先进技术和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教师。
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等活动。
《德国职业教育》ppt课件
CATALOGUE
目录
德国职业教育概述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德国职业教育成功案例分析德国职业教育经验与启示
01
德国职业教育概述
德国职业教育背景
德国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德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共56页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浅谈国职业教育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浅谈国职业教育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Research,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r. B. Diegner, Q-China 2010
20/9/10 Folie 2
Who is ZVEI ?
•
Germa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 New technologies, new employment fields new qualification challenges!
Flexibility is what companies need
• Broad qualification profiles, wholistic acting competences, open training structures, openness to new developm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or company‘s demand is the central aim
• Carry out concrete tasks, fill concrete orders, run and optimize production and service processes, cooperate with neighboring departments
20/9/10 Folie 7
Reasons why companies are willing to offer training
Source: BMBF
Research,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r. B. Diegner, Q-China 2010
20/9/10 Folie 1
Content
• •
Very shortly: Who is ZVEI? What is the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How does it work? Why in-company vocational training? The modern way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dustry
•
ZVEI represents approx. 80% of the sector in terms of turnover and employee numbers
20/9/10 Folie 3
Research,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r. B. Diegner, Q-China 2010
4-3 days per week*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Examinations
* 5 days working week
Research,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r. B. Diegner, Q-China 2010
State:
Standardized framework
Industry:
Industrial environment
Vocational School:
General education and specialized instruction 1-2 days per week*
Company:
Practice-related training
New professions, designed by modern principles, taught in modern ways of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Business processes define professions, and ways and contents of training
20/9/10 Folie 13
Research,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r. B. Diegner, Q-China 2010
Work processes and challenges typical for the profession
• •
Pacemakers of technical progress, with key technologies decisively influencing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virtually all sectors of the economy Figures 2009:
Research,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r. B. Diegner, Q-China 2010
The VT based on „old“ (1987‘s) electrical professions had not kept pace.
Consequently, the numbers of training contracts in the traditional professions constantly decreased. Young people were no longer interested, companies offered VT in neighboring fields (IT professions, mechatronics).
The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Germany
and the moder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professions in industry
Dr. Bernhard Diegner, ZVEI e.V.
Research,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r. B. Diegner, Q-China 2010
20/9/10 Folie 11
New professions for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dustry – why?
The industry changed – the professions had to follow! In the 1990‘s,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dustry underwent fundamentalch,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r. B. Diegner, Q-China 2010
20/9/10 Folie 4
The Dual System: Partner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ime for new professions had come!
Research,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r. B. Diegner, Q-China 2010
20/9/10 Folie 12
Basic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new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professions 2003
Connection between ZVEI and the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
Qualified workforce is the backbone of a hightech industry. Representing a hightech industry, ZVEI is actively engaged in matters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ctivities of ZVEI include questions of engineering studies as well as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further training for both engineers and technicians. For decades now, based on it‘s specific experience, ZVEI represents the employer‘s si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fessions for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dustry within the dual system. We are convinced: The best way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s the dual system.
• • • • Employees in Germany: Employees in German companies abroad: Turnover: of which from foreign customers: R&D spending; ≈ 810,000 ≈ 600,000 145.0 bn € (2008: 182 bn €) 67.8 bn € (=46,5%) 10.4 bn €
• • •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process based work forms (new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IT, new business and organizational challenge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Increasing complexity and networking of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customer related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