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考研参考书,真题

合集下载

北京服装学院历年美术考题及优秀试卷

北京服装学院历年美术考题及优秀试卷
《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设计考题》 《北京服装学院2009年设计考题》
1.以太阳与车轮为设计元素,分 别表示“快速”与“缓慢”
2.用帽子和鞋表现“寒冷”和 “炎热”
1.用游泳圈和太阳伞表达“运动” 与“休闲”
2.用水和石头表现“互融”和 “矛盾”
3.用福娃和五环来表现“拼搏” 和“友谊”
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考研培训班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考研培训班

四、洛可可时期的男装(向近代男装发展)(1)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造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向外张,在衣摆里加进马尾衬、硬麻布或鲸须,后中缝和两侧缝在下摆都有开禊,无领或小立领,前门襟一排装饰扣。

口袋位置经常变动,袖克夫很大用扣子固定。

(2)贝斯特豪华起来,造型与阿比一样,衬衣袖口装饰蕾丝或飞边褶饰从阿比袖口露出,衬衣领为小立领或小翻领,被克拉巴特挡着,后来,衬衣门襟上出现了蕾丝或皱褶飞边装饰-加宝(取代克拉巴特)。

1710年左右出现了宽领饰“耐克•斯特克”和黑色缎带蝴蝶结“索里太尔”。

(3)克尤罗特,用斜丝裁剪,紧身,不系腰带,不用吊裤带,长度到膝下多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固定,包在白色长统袜外面,有带襻或皮带扣。

(4)夫拉克(燕尾服、晨礼服的始祖),18世纪中叶,男装为之一变:①男上衣去除多余的量,衣摆不外张了,实用多了。

②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

③有立领或翻领,后开禊,衣身自袖窿起有公主线,不扣扣,袖子为两片构成,袖长及手腕,袖口露出衬衣的褶饰,袖克夫消失,但袖克夫的装饰扣保留到现在,现代男西服的缝制技术已基本形成。

④夫拉克•阿比埃-由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组成的三件套。

作为上流社会的男子社交服一直用到19世纪。

⑤鲁丹郭特,新型外衣,两层或三层领子,造型类似阿比。

五、洛可可时期的女装(1)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过渡期)1.耐葛里杰,白天的常服,领口很大,背部有很多箱形普利兹褶,呈又宽又长的托裙形式。

2.帕尼埃(行李筐、背笼的意思),裙撑,用鲸须、金属丝、藤条、木料和亚麻布等制作,呈吊钟状,又称为“鸣钟罗布”。

(2)路易十五时代(1730-1770)1.帕尼埃,越来越大,前后扁平,左右横宽的椭圆形,;帕尼埃•多布尔,是左右两个,中间用绳子或带子系身上,也越来越大。

外穿衬裙,再罩上前开的罗布,露出倒三角形的装饰一排缎带蝴蝶结的胸衣,罗布下面A字形打开,露出里面装饰着褶皱飞边、蕾丝、缎带蝴蝶结和鲜花的衬裙,领口很大,呈四角行,袖长及肘,袖口有三层飞边。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参考书讲义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参考书讲义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参考书讲义第二节欧主文化黑暗时代的服装文化一、日耳曼人的服装文化(1)为了御寒形成了封闭式、窄小紧身、四肢分别包装的体形型样式,是上衣和下衣的二部式结构,需要裁剪。

(2)女子上身穿短小紧身的丘尼克,筒袖长及肘部,裙子为筒形,用带穗的带子系扎;男子上身穿无袖的皮制丘尼克,下穿长裤,膝下系着绑腿。

(3)受罗马文化影响,男子在丘尼克和长裤外穿上了罗马式萨古姆(斗篷);女子沿用了罗马末期的达尔玛提卡,卡拉比变成沿领围一圈后中心一条的形状,为御寒,常两件达尔玛提卡重叠穿用,内层窄袖口的紧身长袖,外层为宽松的半袖或喇叭状的长袖,袖口装饰带状刺绣纹样,系腰带,头包长及下摆、披肩似包住双肩的贝尔,贵族妇女在贝尔外戴冠。

二、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服装文化(1)墨洛温王朝:长及膝丘尼克,腰系皮带,男穿长及膝或踝的裤子-不莱,小腿十字交叉式捆扎。

女穿长丘尼克,外罩前开式长长大袖子的长袍,腰带很长,头戴面纱,脚穿黑皮鞋。

(2)加洛林王朝:丘尼克外穿达尔玛提卡,外罩长袍。

(3)昂格鲁撒克逊:男上身穿短丘尼克,下穿半截裤,外披斗篷;女穿内衣是叫“卡特尔”的贯头衣,外套叫“萨科特”的贯头穿长袍,外披斗篷。

第三节罗马式时代的服装文化(公元11-12世纪)一、罗马式在建筑上表现为:半园形拱顶、十字形交叉拱顶,厚实的墙壁,狭小的窗户,雕塑造型抽象,超自然,形成一种宏伟的,超世的神秘感觉。

二、罗马式时代的服装(1)一方面,形式上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斗篷、风帽、面纱,宗教服和礼仪服原封不动继承拜占庭样式;另一方面,保留了日耳曼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裤等紧身窄样式。

这个时期,世西洋服装从古代宽衣向近代窄衣过渡徘徊于两者之间的阶段。

表现在服装上,即不显露体形,从头上垂下面纱,把全身掩盖起来,罗马式后期,女服出现出现收紧腰身、显露体形曲线的举动,这是显示性差的前兆,预示着明朗造型的哥特式来临。

(2)罗马式时代的服装特征是:除了男子穿裤子外,男女同形,几乎没有性差。

2016北京服装学院考研辅导班-北京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专业考研参考书

2016北京服装学院考研辅导班-北京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专业考研参考书

((3)旗袍,①50年代初期仍被穿着。

②50年代后期,随着服装政治意义的强化,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穿的人减少,以后的社会政治生活不能容忍旗袍这种款式,旗袍代表的闲适的淑女形象在新社会氛围里失去了生存空间。

③文革前基本绝迹。

④直到改革开放后,在一些礼仪场合,旗袍又成为重要的中国女性服装。

(4)春秋衫,式样为:前翻一字领或八字领、四粒扣,领子可打开也可闭合,前身两只大贴袋,没有腰省、不显腰身,只在肩部和腋部向胸部又两个省道,略微表现胸部,也称“两用衫”。

当年所谓“慧芳服”就是这样的服装。

其实不仅两用,而是全能,夏天可作衬衣,春、秋、冬则作外衣。

(5)红卫兵装,文革时是最革命的服饰,是一种政治符码。

文革结束便完全推出历史舞台。

(6)中式外衣,就是传统的袄褂,农民和平民穿着者多。

以后流行中西式棉袄罩衣,即中式服装用西式装袖的服装。

口袋、扣子、面料有所变化。

(7)女着男装,建国后,“男女同装”是新中国服装史上的特殊现象,这是中国妇女解放的自身特点造成的。

妇女为了谋求解放,抹煞女性特点,追求与男子一样的服饰。

(8)踏脚裤,80年代末期,一种名为“健美裤”的黑色弹力针织裤迅速遍及全国城乡,其裤脚下有一条踩在脚下的蹬索。

在惊人的高度流行后迅速走向了流行的反面。

健美裤开启了中国女性的性感意识。

(9)西服套裙,①80年代的女性穿上了西服套裙,这是在欧美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白领女性套装。

中国女性终于摆脱了裤装,西服套裙开始成为女性的职业装,被称为“职业女装”。

②80年代中,女装的大宽肩使肩部丰满、平挺,使穿着者显得时尚、潇洒。

当时各式女装都用“垫肩”来达到这种80年代的审美要求。

(10)裙,①直身裙、衬衫裙、春秋裙、背心裙、吊带裙,配穿长统袜、高跟鞋;②90年代流行超短裙,以及喇叭形超短裙。

③1994年的超短裙还有一种优雅或清纯的女人味,1995年的超短裙、长统袜则营造出一种挑逗风格。

(11)民族女装,中国风是90年代末一股民族风貌的流行,有时尚旗袍、肚兜、斜襟袄子等形式。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设计学考研参考书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设计学考研参考书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设计学考研参考书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服装学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笔记,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上衣下裳的历史和演化商朝时期,据考证,已出现上衣下裳制,分为常服和礼服。

那时,袖较短,裳较窄。

西周时,常服仍以上衣下裳为主流。

衣裳的款式不变,但逐渐变宽,且袖日趋变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

春秋战国时,常服、礼服依旧是上衣下裳制,日趋精美。

大袖在此时只用做礼服。

秦汉时,民间常服是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汉服体系中的第2个款式)并存,只不过深衣已逐渐代替上衣下裳成为主流。

此时裳较之前朝更加宽大。

魏晋时,常服中的上衣下裳装束已不受人们所宠爱。

由于受一部分思潮影响,衣裳日趋宽大飘逸,袖也多变为魏晋风骨式的敞口。

隋唐五代仍有,但已式微。

中国服装史——袁仄中华人们共和国服饰1)新中国并没有确立新的服饰制度,但却成功地推行了新的服饰,其改变不依靠政府法令,而是意识形态的力量。

2)1949年后,执政阶级的服饰审美取向逐步主导了社会舆论、社会思潮和时尚导向。

3)服饰时尚上的泛政治化已经成为中国以后几十年的基本标准。

4)高度集中得计划经济,日益加强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使行政权利通过组织形式支配一切、干预一切,从社会生产、分配、消费直到私人生活和私人衣着。

5)“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影响下,“突出政治”被推到了极端,服饰审美自然被打上极端畸形的政治色彩。

6)1978年改革开放后,服装进入一个繁荣年代。

随着西风东渐,西式服饰时尚(着装意识、时装运作方式、服饰消费方式等)再次进入中国。

7)1992年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水平,常常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活和流行时尚。

8)90年代,多元化服饰是处在过渡时期的中国人精神状态的最好诠释。

9)20世纪末,中国服装进入一个多姿、多彩、多元的服装时代。

1.服饰是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艺术专业考研真题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艺术专业考研真题

第五节古罗马的服装一、罗马服装的特性1.罗马人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色彩单纯,边饰强烈,用服装表征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有制服的作用。

在古代世界,罗马人最先明确在服装上表现阶级差别。

2.与希腊一样,罗马时代有了纺织业的行会组织,是经营者的组织。

3.紫色衣服在罗马是高贵的王权的象征。

二、伊特鲁利亚人的服装尖头鞋、帽子、大胆的滚边装饰、女子长长的紧身丘尼克、螺旋状的装饰。

品种有:1.丘尼克:很短、有边饰;女性较长且紧身,领口和后面有开衩,肩缝和腋下侧缝有编带边饰,刺绣的花纹。

2.泰本纳:是一种披肩或斗篷,后来发展成罗马的斗篷“帕鲁达门托姆“。

3.菲莱特:是把泰本纳做成带状的饰物。

4.斗篷:类似希腊的希玛纯,有边饰的铅垂。

5.鞋:皮条凉鞋,半长靴,尖头鞋,有边饰。

6.男子头发短,女性头发长,戴尖角帽或圆锥帽。

三、罗马的男子服与希腊服装文化相比,特点一:在衣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上是从单纯和朴素向复杂化发展;特点二:罗马服装具有更加明确的性别意识。

(1)托加:1.托加•普拉:没有任何装饰的白色毛织物的罗马市民的正式服装。

2.托加•普莱泰克斯塔:紫色边饰的官员制服。

3.托加•康迪达:经漂白处理过的竞选官吏专用的托加•普拉的一种。

4.托加•普尔拉:灰暗色、深褐色、接近黑色的丧服。

5.托加•佩克塔:紫色织物上有金线刺绣花纹的豪华托加,凯旋将军和皇帝穿用。

6.托加•特拉贝阿:是大礼服,有紫色边饰的彩色托加,颜色依据地位而不同。

(2)其他以方形为基础的外衣:1.拉凯鲁那2.萨古姆3.帕鲁达门托姆4.阿宝拉5.帕留姆6.佩奴拉7.比尔鲁斯8.莱纳(3)丘尼卡内衣丘尼卡,是一种宽大的睡袍一样的袋装贯头衣,在肩部和腋下缝合,呈“T”字形,袖长及肘,也有长袖和无袖,男子的丘尼卡衣长及膝,女的衣长及踝,腰部系带子。

贵族或官吏的丘尼卡还在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条饰,-“克拉比”,用其宽窄表示官阶的大小。

根据丘尼卡衣长、袖长、用途、及其装饰“克拉比”的变化,可分为:1.丘尼卡•塔拉里斯:衣长及踝、一般有长袖,主要用于女性。

艺术基础真题(回忆)

艺术基础真题(回忆)

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艺术硕士MFA艺术基础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选择(第1小题可抄题连线,第2-6小题标明题号,写出正确答案,共10分)1、用直线将作者与作品连起来嵇康《沧浪诗话》库尔贝《悲剧的诞生》严羽《声无哀乐论》亚里士多德《诗学》尼采《割麦的农妇》2、王羲之书法代表作是。

3、提出“艺术乃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4、《格尔尼卡》是的作品。

5、《巴黎圣母院》是的作品。

6、电影《乱》是日本导演的作品。

(在一航学员内部头脑风暴上,基本全都讲过!最后三套题、考前文艺理论知识讲座都有讲到)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1、丑(见一航红宝书、绿宝书、内部学员名词解释讲座)2、意境(见一航红宝书、绿宝书、内部学员名词解释讲座)3、形象思维(见一航红宝书、绿宝书、内部学员名词解释讲座)4、人化自然(见一航红宝书、绿宝书、内部学员名词解释讲座)5、艺术生产(见一航红宝书、绿宝书、内部学员名词解释讲座)三、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见一航红宝书、绿宝书、最后三套题、缩小范围头脑讲座、考前一天内部讲座)2、简述能指与所指。

(见一航红宝书、绿宝书、最后三套题、考前一天内部讲座)3、为什么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见一航红宝书、绿宝书、缩小范围头脑讲座、考前一天内部讲座)四、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1、谈谈你对“艺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

(见一航红宝书、绿宝书、缩小范围头脑讲座)2、习总书记说“低俗不等于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

”结合当下中国文艺创作现状,谈谈你的观点。

(见一航绿宝书、最后三套题)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艺术硕士MFA艺术综合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中国现代舞之父是2、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作者是3、小说《长恨歌》的作者4、戏剧《正义者》的作者5、兵马俑体现了秦朝的什么技术6、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是谁?7、吴门四家除了沈周、文征明、仇英,还有一个是8、纪录片之父谁创作了《北方的那努克》9、敖德萨阶梯是哪部电影中的10、修氏人物或物体造型所用的光是什么光?(在一航学员内部头脑风暴上,基本全都讲过!)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1、侯孝贤(见一航头脑风暴、考前学员群最后热点预测第四套题)2、视觉传达设计(见一航第二轮第10次默写、考前学员群最后热点预测第四套题)3、启蒙主义戏剧(见一航第一轮默写戏剧篇、第二轮第9次默写)4、舞剧(见一航红宝书)5、书法(见一航第二轮第10次默写)6、民族乐派(见一航红宝书、头脑风暴中小罗师哥演唱各国民族乐派音乐)7、阿里斯托芬(见一航红宝书)8、转场(见一航红宝书、见一航第一轮默写、第二轮第1次默写)9、戏剧情景(见一航红宝书、见一航第二轮第3次默写)10、主旋律影片(见一航绿宝书、最后三套题)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1、以当下较为热门的一档选秀节目为例,概括该节目中的运动镜头的使用特点,并就这些运动镜头对节目所起到的做欧诺个进行适当的分析。

2016北京服装学院考研辅导班-北服考研 服装设计学考研笔记真题

2016北京服装学院考研辅导班-北服考研 服装设计学考研笔记真题

六、清朝的精湛纺织(1)清代染织工艺空前发展,为面料的精细繁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思考题:1.评述清初服饰改制的措施与方法。

2.清代何以会形成“不厌其烦”的服饰风格?3.哪些清代服饰的元素可以继承、沿革?03年考试真题:简答题:简述明代与清代男装的不同特点。

05年考试真题:简答题:清代服饰特点及审美评价。

06年考试真题:简答题:试比较中国历史上元代与清代服饰的异同。

08年考试真题:简答题:江南三大织造分别在哪里?简述当时中国纺织产业的状况。

论述题:奥运火炬祥云纹样在中国古代经常应用在什么地方?并阐述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变化。

论述题:欧洲洛可可艺术受中国哪一时期风格影响,并阐述其异同。

袖,全身施有文彩,花边镶嵌。

4.鞋,底极高,上宽下圆,形似花盆,俗称花盆底;又有底的中部凿成马蹄式,踏地时印痕若马蹄,也叫马蹄底。

5.满族女子发式,梳旗髻,未婚时也梳辫子。

平髻、叫一字头、又叫两把头、也叫如意头。

咸丰年间盛行“大拉翅“。

(3)汉式女服,上身袄、衫,下身裙为主。

1.袄、衫,清初袄、衫以对襟居多,寸许领子,上有一两枚领扣,领形若蝴蝶,以金银做成,后改用绸子编成短纽扣,腰间仍用带子不用纽扣。

装饰日趋繁复,到“十八镶十八滚”。

2.裙装,清代裙子系在上衣之内。

有百裥裙、月华裙、弹墨裙、鱼鳞百褶裙、丁当裙、凤尾裙、百蝶裙、金泥簇蝶裙。

3.裤子,清后期,女子着裤为常服盛行,裤子镶滚。

腰带成装饰物,下端有流苏、绣花、镶滚。

4.一裹圆,妇女的便服四面五、女子服饰(1)清代女装由于“十从十不从”之故,存满汉两式。

满族妇女着长袍,汉族仍以上衣下裳或下裤为主,并互相影响。

(2)满式女服,满族女子常服为长袍、马甲、马褂等。

1.长袍,①满族女子着直身长袍,袖口平且大,圆领、右衽、捻襟,有五颗纽扣,长可掩足。

②长袍有二式,衬衣和氅衣,衬衣无开禊,氅衣左右开禊至腋下,且纹饰华美。

③长袍衣领较低,后逐渐加高,无领时在颈间围一条围巾。

④开始腰身极为宽大,后腰身渐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服装色彩的象征意义
中世纪的欧洲人热衷于色彩的象征作用,拼命追求服装的社会性符号功能。

1.绿色:男女恋爱,暗示结婚和生育。

2.蓝色:愚蠢,低劣。

3.红色:权利,权威。

4.黑色:清贫、谦让,丑陋,悲哀、痛苦。

5.黄色:被判,憔悴、衰老,疯狂的颜色。

(9)内衣、手套的象征意义
1.只穿内衣,是罪犯和俘虏的特征,还表示谢罪。

2.手套,是力量、权利的象征。

三、哥特时代的鞋、帽子和服饰品
1.尖头鞋-波兰那;
2.圆锥状尖顶帽子-汉宁;
3.男帽-夏普仑;
4.女子头饰-艾斯科菲恩;
思考题:
1.解释名词:科特修尔科希克拉斯科塔尔迪萨科特普尔波万肖斯吾普朗多波兰那夏普仑艾斯科菲恩汉宁
2.哥特式建筑样式是如何表现在服装上的?
3.为什么说哥特式时期在衣服构成上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4.试以哥特式时期服饰文化为依据进行设计训练。

02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哥特服装的特点。

03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欧洲中世纪服装的主要特点。

05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装特征。

08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哥特服装的特点。

第一章史前人类的穿衣文化
第一节兽皮衣服的穿用
一、旧石器时代的克罗马农人已经用骨针缝合兽皮。

第二节织物的出现
一、新石器时代的湖上住居已经有了麻织物和毛织物。

二、纺线技术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创造。

三、在欧洲,新石器时代初期才出现石制或陶制的纺轮。

第三节欧洲的史前文化
一、欧洲最古老的衣服是件皮革做的丘尼克,是吊带式、肩上系结、衣长及膝,外套斗篷,头戴半球形帽子,脚穿短靴,上半身半袖毛线衫,下半身短裙,裙摆有流苏装饰,外罩毛织物长裙,系腰带,前有带扣。

第四节关于人类穿衣动机的学说
一、物理的保护—保护说-气候适应说、人体保护说。

二、心理的防护-道德性的-隐蔽说-羞耻说、礼仪说;宗教性的-护符说-巫术说、魔力说。

三、心理的表现-艺术性的-装饰说-猥亵说、性的魅力说、拥有说、象征说。

思考题:
1.人类最先使用的衣料是什么?
2.人类何时使用纤维做衣料?简述纤维的使用过程。

3.关于人类穿衣的动机有哪几种学说,简述各学说的主要观点。

4.在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当中,为什么说羞耻说是最站不住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