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2014年高考化学第三轮复习练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合集下载

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题点训练-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

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题点训练-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

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题点训练-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一、低档题1.(2013·揭阳一模)关于酸、碱、盐、氧化物的元素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酸、碱一定含有氢元素,盐一定不含氢元素B.碱、盐可能含氧元素,酸一定含氧元素C.酸、碱、盐可能都不含金属元素D.酸性氧化物一定是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解析酸式盐中含有氢元素,故A错误;无氧酸不含氧元素,如盐酸等,故B错误;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H2SO4、NH3·H2O、NH4Cl等都不含有金属元素,故C正确。

答案 C2.下列物质的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A.强碱和弱碱:电离出的OH-数目B.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C.浊液、胶体、溶液:分散剂粒子直径大小D.氧化剂、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解析碱的强弱是根据碱溶于水后,能否完全电离出OH-分类的,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强碱,不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弱碱,根据碱电离出的OH-数目可判断几元碱,如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氢氧化镁都是二元碱,而一水合氨、氢氧化钠都是一元碱,A项错误;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划分的标准是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与其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无直接关系,如极稀盐酸的导电能力没有较浓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强,B项错误;分散系的分类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划分的,与分散剂无关,C项错误;在氧化4.下列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Na+的结构示意图为B.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C.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D.高氯酸(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 解析聚乙烯为聚合物,结构简式为CH2—CH2,故C项错。

答案 C5.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C.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物质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D.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分子或离子解析有新元素生成的变化属于核变化,A项正确;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当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该微粒应为不带电的中性微粒,不可能为离子,D项错误。

【恒心】高考化学夯实基础-专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恒心】高考化学夯实基础-专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
10.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 (
)。
)。
11.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乙
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葡萄糖的最简式为CH2O。
( 12.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可表示为 13.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一级排查 二级排查
)。 )。 )。
三级排查
( (
一级排查
二级排查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排查
3.王水、氨水、氯水、冰水、汽水、泥水、蒸馏水、鸡蛋
清溶液、雾、盐酸中,哪些不属于分散系?哪些属于胶
体?为什么? 【答案提示】 冰水、蒸馏水不属于分散系,因为分散 系是混合物,而冰水和蒸馏水都属于纯净物。鸡蛋清溶 液、雾均属于胶体,因为它们的分散质粒子直径都介于
1~100 nm之间。 易错警示
2012· 山东,7
2012· 全国新课标,8 2011· 山东,9 知识点3: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2013· 江苏,2
2012· 海南,9
2012· 江苏,2 2011· 上海,4
一级排查 二级排查 三级排查
主要考点
(说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 内打“×”。) 1.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但冰水混合物有固定的熔沸 点。 ( )。
2. SO3的水溶液和Cu都能导电,所以它们属于电解质;
BaSO4投入水中,所得溶液与水的导电能力几乎无变 化,所以BaSO4属于非电解质。 同,但二者都属于弱酸的酸式盐。 ( ( )。 )。 3. NaHCO3溶液呈碱性和NaHSO3溶液呈酸性的原理虽然不
一级排查
二级排查
三级排查
4. 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这是交叉分类法。物

市鸽悉学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精练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市鸽悉学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精练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盘船州斜盒市鸽悉学校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分散系解读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了解溶液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2.了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考情分析高考考查本专题内容时多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体现等,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备考指导关注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注意分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等的关系,掌握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化学信息的能力【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考点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除水垢、纯碱去油污都发生了化学变化B.碳纤维、有机玻璃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可燃冰是新型清洁能源,其化学式为CH4·H2OD.煤的气化、液化和石油的分馏都为物理变化答案A2.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下列解释或说明正确的是( )信息解释或说明A 氨气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氨气液化以及液氨汽化均要吸收大量的热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泪”的主要成分是水C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指的是颜色是绿色的食品D暖宝宝的主要原料是铁粉、蛭石、活性炭、无机盐及水等。

暖宝宝一贴即热,其中发生了原电池反应答案D考点二分散系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含大量PM2.5,所以此时的空气一定属于气溶胶B.因淀粉和纤维素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所以淀粉和纤维素可用作人体的营养物质C.因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为Fe3+,且能形成胶体,所以在水中加入K2FeO4既能杀菌消毒,又能除去悬浮物D.因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医疗上常用无水乙醇杀菌消毒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也能制造出新的元素B.明矾水解时产生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C.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防止食品氧化变质D.河流入海口处会形成三角洲,其原理与卤水点豆腐相似答案 D5.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记载或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是因为加热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成HgS晶体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硫酸铜),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操作是蒸馏答案 A综合篇知能转换【综合集训】1.(济宁微山质量监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组成上来说,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氧化物是指含氧化合物C.酸和碱中都含氧元素D.不含杂质的盐酸是纯净物答案A2.(济宁微山质量监测,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B.CO2、S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答案B3.(临清一中月考,4)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物质类别分类依据A 酸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B 碱性氧化物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C 胶体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D 强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答案D应用篇知行合一【应用集训】1.(2019济宁二模,7)从古至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014年化学分类复习及详解答案一

2014年化学分类复习及详解答案一

2014年化学分类复习及详解答案一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常用化学用语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

2.掌握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3.能正确使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4.能用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结构。

典型例题例1.(2010年江苏高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例2.(2011年北京理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色反应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C.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D.用甘氨酸和丙缩4种二肽例3.(2009年无锡)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OH与OH-组成元素相同,含有的质子数也相同B.NH4Cl的电子式为:CD.CO2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例4.(2011年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N2的电子式:B.S2-的结构示意图:I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53D.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例5.(2012年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B.F-的结构示意图:C.中子数为20 的氯原子:2017Cl D.NH3的电子式:N(NO)(如下图所例6.(2011年安徽理综)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23N(NO)的说法正确的是示)。

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23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10个原子D.15.2g该物资含有6.02³22例7.(2011年上海高考).工业上制取冰晶石(Na3AlF6)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Al(OH)3+ 12HF+ 3Na2CO3=2Na3AlF6+ 3CO2↑+ 9H2O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在上述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电子式,属于弱酸的电离方程式。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配套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配套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考点点拨]本专题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

本专题高考命题除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近年还出现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生活等方向渗透发展,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口,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的信息迁移型试题[知识梳理]1.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部分非金属单质(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HX、H2O、NH3、H2S等)③酸性氧化物(SO2、CO2、SO3、P2O5、N2O5等)④酸类(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部分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CO、NO、N2O4、等)(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等;(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盐、强碱、金属氧化物、部分有机物(醋酸钠等)。

2.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1地壳中前五种元素的质量分数:O-48.6%Si-26.4%Al-7.73%Fe-4.75%;Ca-3.45%;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性质(1胶体、浊液等);③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粉精、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钢铁、黄铜(含Zn)、青铜(含Sn)、铝热剂、黑火药等。

2014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案【配套课件】:第2章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45张PPT)

2014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案【配套课件】:第2章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45张PPT)
考点通解
大量分子 聚集成的 固体小颗 粒
不均一、 不透明, 久置沉淀
大量分子 聚集成的 小液滴
不均一、 不透明, 久置分层
特点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分散系 分散质微 粒能否透 过滤纸 分散质微 粒能否透 过半透膜 实 例
溶 能

胶 能



悬浊液
不能
乳浊液
能 食盐水、 蔗糖溶液
不能
提示 按阳离子分为两类:钠盐和钾盐。 按阴离子分为三类:硫酸盐、碳酸盐、氯化物。 按酸根是否含氧可分为两类:无氧酸盐、含氧酸盐。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 一定 有 物 理 变 化,而物理变化中 不一定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项,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是溶液;D
项,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 C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数轴在化学上也有很多的应用,如利用数轴可以很清晰地理 解分散系的分类,同样利用数轴也可以帮助记忆物质的溶解
状态:
一定量的CO2通入NaOH溶
液中产物的判断也可以用数轴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清 晰地辨析一些量变过程引起的变化 。
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A.②⑤
C.②③④
B.①③⑤
D.①⑤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解析
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都位于主族,故①

2014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配套学案部分: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014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配套学案部分: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胶体、溶液、浊液的比较
2.胶体的性质、 制备、提纯和 应用
【例4】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 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 与溶液、悬浊液区分 C.光线通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物质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解析:A项,胶体也是均一、稳定的;B项,区分胶体与其他 分散系应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是所有微粒在分散剂中的 运动方式;D项,胶体是指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0-9 m~10-7 m 之间。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可逆反应 非可逆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1.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例2】[北京高考题改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 氧化物 D.亚硫酸氢钠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做食品的防腐剂
4.[2012年江苏]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B )
【备考指南】复习备考时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四同”的考查; (2)由分子组成物质的考查; (3)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考查; (4)高分子化合物、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的考查; (5)酸酐的考查; (6)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考查; (7)酸、碱、盐、氧化物的考查; (8)物质俗名的考查。 2.①辨认分散系是否为胶体;②对胶粒大小的考查;③对 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的考查;④对胶体制取 [Fe(OH)3胶体]考查;⑤对胶体应用的考查;⑥对胶体提纯 的考查。

2014版高考化学 专题检测卷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2014版高考化学 专题检测卷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13·莆田一模)下列有关化学用语及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CH2=CH2B C与C互为同位素C.氟离子结构示意图: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2.(2013·三明质检)下列各组物质或概念之间,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X Y ZA 硫酸含氧酸酸B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 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D 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②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③电解质溶液导电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④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成甜酒一定是化学变化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全部4.(2013·福州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氯气具有漂白性,可以直接使有色布条褪色②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③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④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或强碱A.③B.②③④C.③④D.④5.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和O3互为同位素B.O2转化为O3为化学变化C.仅含有O2和O3的气体为纯净物D.O2和O3互为同分异构体6.(2012·江苏高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D.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7.(2012·重庆高考)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8.(12分)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所示: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专题知识排查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
小题限时满分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8分,限时15分钟;每小题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仿2013四川高考,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烧碱、食醋、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C.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D.王水、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解析CO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四氯化碳属于非电解质,B错;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C错;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都属于混合物,D正确。

答案 D
2.(仿2013天津高考,1)下列有关化学概念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③冰醋
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④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⑤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一定属于离子反应⑥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都属于离子反应
A.①②③B.①②④⑤
C.②③④D.③④⑤⑥
答案 B
3.(仿2013江苏高考,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
D.乙酸乙酯的分子式:C4H8O2
答案 D
4.(仿2011山东高考,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C.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效应
D.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解析D项中发生反应Fe3++3OH-===3Fe(OH)3↓,得到Fe(OH)3悬浊液,不会形成胶体。

答案 D
5.(仿2013广东高考,10)物质系列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

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A.Na2CO3、C、CO2、CO、NaHCO3
B.Na2S、S、SO2、Na2SO3、Na2SO4
C.NH3、N2、NO、NO2、NaNO3
D.P2O5、H3PO4、Na3PO4、Na2HPO4、NaH2PO4
解析NaCl、Cl2、NaClO、Cl2O5、HClO4中都含氯元素,且氯元素的化合价是依次升高的。

C项NH3、N2、NO、NO2、NaNO3中都含氮元素,且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依次升高的。

答案 C
6.(仿2013上海高考,2)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 A
7.(仿2012全国新课标高考,8)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根据反应中是否发生电
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氧化物中是否
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⑤根据在水溶液里能否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A.①②⑤B.②④C.①③⑤D.②
答案 D
大题限时争分练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2分,限时25分钟)
8.(仿2012四川高考,26)(满分12分)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的情况进行分类的分类图。

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组中物质除了Cl2外还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D组中的氨水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呈弱碱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Al3+制备Al(OH)3,最好不选择D组中的NaOH溶液,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O2(3)NH3·H2O NH4++OH-(4)过量NaOH 会溶解生成的Al(OH)3沉淀
9.(仿2012全国新课标高考,26)(满分11分)半透膜与滤纸一样有许多小孔,但孔径比滤纸小,只能通过较小的离子和分子,胶体分散质不能通过半透膜。

现把10 mL淀粉胶体和5 mL K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烧杯内的蒸馏水中。

2 min 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用另一支试管里的溶液设计实验,证明胶体粒子是否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半透膜有非常细小的孔,只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胶体分散质的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在烧杯中的液体中有K+、Cl-,不存在淀粉胶体粒子。

答案(1)出现白色沉淀
(2)向该试管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碘水,无现象(或用一束光照射,溶液中没有产生光亮的通
路)
(3)Cl-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10.(仿2012江苏高考,20)(满分19分)2014年全运会在辽宁举办,其开幕式就是一场焰火盛宴。

(1)焰火利用了部分金属元素特征的________反应,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
“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的五元环代表A、B、C、D、E五种化合物,圆圈交叉部分指两种化合物含有
一种相同元素,五种化合物由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每种化合物仅含两种元素。

图中A是沼气的主要成分,B、E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均为18,B不稳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其稀溶液是医疗上广泛使用的消毒剂,E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为
,C 与纯碱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工业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之一,D 中所
含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电子总数之比为3∶2。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B 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其主要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D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A 、B 、E 中均含有的一种元素符号为________。

③C 与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液态B 与液态E 反应可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常见液体,1 mol B 参加反应放出热量Q kJ ,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A 为CH 4,B 为H 2O 2,C 为SiO 2;由E 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和N 、H 元素的价键规则知,大黑球表示N 原子,小黑球表示H 原子,故E 为N 2H 4。

D 中所含Si 和N 两种元素,且原子个数比为3∶4,电子总数之比为3∶2,故化学式为Si 3N 4。

答案 (1)焰色 物理 (2) ①H 2O 2
HO 2-+H + Si 3N 4 ②H
③SiO 2+Na 2CO 3=====高温
Na 2SiO 3+CO 2↑
④N 2H 4(l)+2H 2O 2(l)===N 2(g)+4H 2O(l) ΔH =-2Q kJ ·mol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