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建筑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体现之一,其结构复杂,内涵深厚,是中国文化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园林整体结构、园林布局和建筑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提供参考。
一、园林整体结构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园林前厅、园林主体和园林背厅。
前厅通常位于园林的门厅前,是园林的接待场所,也是园林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主体是园林的核心和主要景点,通常有水面、假山、花木、亭台等景观。
背厅位于园林主体后部,是园林保护区,也是园林设计中的隐匿之处。
1.前厅园林前厅通常有一定的面积,装饰风格以豪华、气派为主。
前厅通常布局简单,但各个建筑元素之间的关系非常精细,用以突出前厅的高贵尊荣。
通常,前厅的建筑形式是有特色的门厅或者廊式结构。
另外,前厅通常还有开阔的广场,用以接待宾客,展示园林的独特魅力和高超设计技巧。
广场通常选用方形或者长方形,可以有水池、喷泉等装饰物。
2.主体园林主体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园林最受欢迎和最令人难忘的部分之一。
主体常见的有湖、山、亭、台等景观。
湖:湖是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既可以供人娱乐,也可以起到调节气候、增加氧气等作用。
园林中的湖通常使用人工修建的山石堆积而成,呈现各种形态。
山:中国园林中的假山多为人工山,由一些山石堆砌而成。
它们通常采用形似天然山景的设计手法。
亭:亭是园林中的建筑物之一,是供人休息观赏的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有不同的形式,如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等。
台:台是园林中的一种高平台,通常供人观看远景、俯瞰景色而设。
3.背厅园林背厅位于园林主体之后,常用于为主体提供安全保护,同时也是园林巧妙设计的重要部分。
背厅常见的建筑形式为墙和唐梁,并配有园门、砖墙等。
二、园林布局古典园林的布局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其布局通常根据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原则,结合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等因素而设定。
古典园林的布局通常可分为镜花水月、白石青山、水迷林径、中央主轴线、对称布局五种。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一、中式园林设计风格传统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准侧,追求景观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在构图上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的布局形式。
庭院多以假山、花木、流水等共同组成,以木质的亭台、廊柱和水榭为主。
传统中式园林通常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形象,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设计效果。
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天人合一”在中式园林造景中,十分注重天人合一设计效果。
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设计师们倡导以自然为主题来造景,增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在设计中通过自然美来增强园林的艺术性。
(二)“因、借”的造园思想中式园林通过借助自然山水把隐喻、借景等描写手法巧妙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
这样周边的景物和园林中的景物就会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相互渗透,达到统一的整体,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效果。
(三)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中国的书画艺术流传已久。
在中式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们同样注重建筑和景物的艺术性,对具有诗情画意的设计风格十分追求。
在园林设计中,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山水设计以及对建筑的造型和意境的创设,给人突出一种寄情山水的闲雅风情。
二、中式园林设计要点在中式园林设计上,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达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融,以意念中式的现代建造传承传统文化在有效的景观规划空间,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以庭院造景方式围合、层进、回转、错落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
(一)园林选址与布局选择要适当。
园林位置力求适中,居民使用都方便。
园林如果布置在小区中心,其服务半径以下不超过三百米为宜。
如果沿街布置,应尽量利用街角、街边,特别是道路弯转处的两侧或反弓的外侧,可兼顾化解因道路反弓带来的风水煞气,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一、融合自然与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
在园林的布局中,设计师常常借助天然地貌、构造山水、设置假山、挖池塘等手法,创造出错落有致的景观。
同时,通过在园林中增加建筑物、亭台楼阁,融入人文元素,使园林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融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二、重视空间布局与序列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空间序列的变化和连续。
设计师通过合理布局,将整个园林划分为多个景点,每个景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连续空间。
有的景点布置在高处,有的布置在低处,有的设在弯曲处,有的设置在开阔处,呈现出一幅自然画卷。
人们在游览过程中,由不同角度观赏到不同景色,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流动。
三、注重留白和空间错落中国古典园林中,留白是一种重要的美学手法。
设计师注重利用空间的留白来增加观赏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庭院中留出一块空地或者一片草坪,或设置一道空隙,使人们对未揭示的景色充满好奇,产生一种虚实结合的美感。
同样,设计师通过将元素错落布置,使空间层次感更加丰富,这样的错落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广阔和变化。
四、强调景点的呼应和映衬中国古典园林的景点往往相互呼应和映衬,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在景点的选择上,设计师会考虑到彼此之间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
例如,在一个湖泊的旁边设置亭台楼阁,这样可以通过湖泊的倒影增加景观的美感。
又例如,在一个庭院的一侧布置一座假山,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景观效果。
五、重视材料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园林中常用的材料有石头、水、树木、花草等等,这些材料能够通过不同形态和质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此外,园林设计还注重细节处理,例如亭台楼阁的雕刻、栏杆的构造、花草的摆放等等,都需要精心雕琢,使其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园林更加精致美观。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注重空间布局和序列,注重留白和空间错落,强调景点的呼应和映衬,以及重视材料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致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其建筑巧妙地结合了南方的水乡特色和北方的山水意境。
其主要景点有大荷花池、垂虹桥和太湖石园等。
拙政园的设计精湛地运用了地形地貌、建筑和植物等要素,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感。
留园是苏州园林中最早建成的一座,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留园的设计注重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
该园内有著名的别墅、错角轩和观山台等,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但其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该园内有几十个小亭子,彼此相连,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
这种设计风格被誉为“小品园林”。
另一个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是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建筑和景观设计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采。
颐和园分为前半山和后半山两个部分,前半山主要是湖泊和建筑群,后半山主要是山体和庙宇。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万寿山、长廊和宝石山等。
颐和园的设计注重表现自然的美,充分运用了水、石、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一个宏大而又细致的空间。
园内的建筑群也采用了中国古典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品味要求。
另外,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还注重空间的变化和细节的处理。
通过运用传统的建筑、园林和艺术技巧,园林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巧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很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从传统园林中汲取灵感,将传统的设计理念与现代的审美要求相结合,创造出一些别具一格的园林作品。
例如,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感和氛围经常被现代园林设计师所借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
颐和园建筑分析

颐和园建筑分析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西郊。
建于18世纪中叶,面积达到293公顷。
颐和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颐和园的建筑进行分析,揭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一、整体布局颐和园分为两个主要区域:万寿山和昆明湖。
万寿山区域包括假山、湖泊、楼阁等景点;昆明湖则是人工挖掘建成的水景区域。
这两个区域通过美丽的连廊相连,构成了颐和园独特的整体布局。
整个园林的主要轴线从南向北延伸,呈现出南北相连的景观。
二、建筑风格颐和园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影响,同时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
颐和园的建筑融汇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庄严、华美与西方建筑的精细与对称。
园内的建筑多为仿古建筑,包括宫殿、亭台、楼阁等。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颐和园中的宝慈寺、清漪堂和万寿山长廊。
宝慈寺作为颐和园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也是最为庄严华丽的寺庙建筑之一,是颐和园的核心元素之一。
寺内供奉的观音像高达30多米,造型精美,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
清漪堂是颐和园里著名的一座仿古丽宫。
建筑坐北朝南,仿造了南方建筑的特点。
清漪堂主体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4米,造型宏伟壮观,被誉为“颐和园第一建筑”。
万寿山长廊是颐和园内最长的走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连廊之一。
其全长达728米,共有273间房间。
长廊上装饰着精美的画和雕刻,是颐和园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三、园林艺术颐和园不仅是建筑的杰作,同时也是园林艺术的典范。
园林中充满了大量的小桥流水、假山景观和奇石,以及精心设计的温室花房等。
这些景点的布局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充满了设计者的智慧。
园内的湖泊、池塘融入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开凿的元素,形成了宛如画卷的景色。
在昆明湖畔,人们可以乘船游览,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四、文化内涵颐和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象征。
颐和园以人文景观为核心,汇集了文学、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一、整体布局方面:1.整体规划合理:中国古代园林通常有序而不乱,布局合理。
整座园林类似于一幅画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
2.多元化空间布局:中国古代园林往往通过分隔、连续的方式组合不同的空间,使园林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
例如,通过错落有致的山石、花草树木、水池、亭台楼阁等组成不同的空间,使游人能够在不同的空间中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周正式布局:中国古代园林中一般遵循周正形,即中轴线和对称轴线的布局。
这种布局形式使得整座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能够给人以安定、稳重的感觉。
二、建筑风格方面:1.历史沿革的变化: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风格具有丰富的历史沿革,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及地域文化的影响。
例如,汉唐时期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宋元时期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石材的使用。
2.注重形式美: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注重对称、整齐、简洁的美感。
建筑物一般采用重檐歇山顶、绿色石材、白墙黑屋檐等风格,形成典雅而不失庄重的建筑风格。
3.回避世俗纷扰:古代园林建筑往往追求一种宁静、幽雅的美感,远离尘嚣、避开世俗纷扰。
例如,背山面水的布局能够使人们远离尘嚣,享受宁静。
三、景观装饰方面:1.艺术性的花草树木:中国古代园林中的花草树木通常都是精选的,所选用的植物常常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园林中重要的景观点往往会配以名贵的花木,以增加景观的美感。
2.人工山石的创造:中国古代园林在景观装饰方面注重人工山石的创造。
通过人工塑造山石形状、注重山石的纹理、色彩处理等手法,使山石呈现出自然、生动的美感。
3.艺术性的桥梁和亭台楼阁:中国古代园林中的桥梁和亭台楼阁往往也非常注重艺术性的表现。
例如,各种形态的桥梁常常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装饰,亭台楼阁则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卓越的创意。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园林以其独特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和景观装饰等特点,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风格,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园林的设计与建造方式,对后世园林园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1.建筑景观2.自然景观3.园林山水4.园林植物5.园林文化三、各组成要素的详细解析1.建筑景观1) 建筑风格2) 布局结构3) 建筑功能2.自然景观1) 山石水系2) 地形地貌3) 气候条件3.园林山水1) 山水关系2) 山水布局3) 山水意境4.园林植物1) 植物种类2) 配置方式3) 寓意象征5.园林文化1) 历史背景2) 文化内涵3) 影响因素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自然美为主题,将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以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1.建筑景观建筑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建筑形式、风格、布局和功能。
这些建筑既包括供游客休憩、观赏的厅、堂、楼、阁,也包括宗教祭祀用的寺庙、塔、亭等。
建筑风格多样,如明清时期的建筑、江南园林建筑等。
布局结构灵活多变,有的以中轴线对称分布,有的采用自由式布局。
建筑功能丰富,可以作为景点、休憩场所、观赏风景等。
2.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主要包括山石、水系、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
山石是园林中的重要元素,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能够分割空间。
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溪流等,与山石相互映衬,形成优美的山水景观。
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对园林的植物配置和景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3.园林山水园林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元素,它将自然山水美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山水关系密切,相互依托,形成优美的山水画卷。
山水布局讲究对称、平衡、和谐,注重表现自然之美。
山水意境则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体现了园林主人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
4.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包括各种树木、花卉、草本植物等。
植物配置注重层次、色彩、形态的变化,形成四季景色各异的美景。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案例探析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案例探析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传统园林在景观空间设计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叙事性特征。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出发,探析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叙事性设计手法及其灵感来源,深入探究古代工匠们的审美理念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旨在揭示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的魅力和独特性,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设计;案例分析一、引言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智慧,由于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造园技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完美融合,成为世界上独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之一。
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传统园林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包含了丰富的叙事元素,通过景观空间塑造、意象装饰、造型风格、构图布局等多种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与思想,传递着文化与历史的内涵。
景观空间设计作为传统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明显的叙事性特征。
它通过统合材料、色彩、线条、形式等多种景观素材,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环境,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体验。
本文将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出发,结合典型案例,探析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叙事性设计手法及其灵感来源,深入探究传统园林中人文与自然的交融,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二、叙事性设计的概念景观空间设计是园林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手法,它借助丰富的艺术语言,将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元素凝练、提炼,以其独特的审美感受为主要特征,创造出一种观赏性、游览性和沉浸性的空间体验。
景观空间设计的核心在于对空间的统筹规划和配置,它可以通过色彩、形态、声音、气息等多种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情境,表达出设计者的情感、思想及其对生活的理解。
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叙事性设计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法。
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景观元素,借助场景和环境来表达一个故事或叙述一个情景,并引导人们到达某个主题或情感体验。
叙事性设计不仅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可以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和情感,与观者产生共鸣,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建筑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10T10:42:52.8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顾小艺[导读] 形成了传统的建筑观、审美观、空间观等,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要汲取我国传统景观建筑的精华,真正服务于当今人民。
园林中的景观建筑,经历漫长的发展时期并达到过高度成熟阶段,它的许多设计观念与手法有东省南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对于生活环境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
中国园林中景观建筑富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和园林文化,形成了传统的建筑观、审美观、空间观等,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要汲取我国传统景观建筑的精华,真正服务于当今人民。
园林中的景观建筑,经历漫长的发展时期并达到过高度成熟阶段,它的许多设计观念与手法有恒久启示意义。
关键词:建筑;景观;园林
园林景观要想达到理想化的效果,不仅需要自然景观,同时还应适当融人人文景观,通过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园林景观变得更加内涵丰富。
在这一过程中园林设计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园林景观建筑的合理应用,以及在设计的时候采用富有艺术性的想法进行合理的搭配,整体的提升了园林景观建筑的优雅性,同时还具有非常浓厚的人文气息,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针对景观建筑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全面探讨。
1 园林景观中的亮点———景观建筑
景观建筑是建造在园林中供人观赏和游憩的建筑场所,有亭、台、楼、阁、小桥、曲廊、花池、围墙等等,在构成园林景观中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景观建筑的形式多样,色彩丰富,还有屋面、门窗、挂落、围栏、座凳等部分的装饰,使得建筑本身就能成为一道景观,与周围环境互相衬托,起着点缀风景和组织环境视觉导向作用。
成功的景观建筑可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为园林景观增添色彩,带出亮点。
在整个园林设计的环节中,通过立意能够将整个工程的各项内容有机串联起来,通过整体的设计规划,来实现设计师的艺术构想,立意将对园林工程有着系统性影响,是整个园林的核心思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园林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准。
2 景观建筑的实际应用
2.1 亭
亭在园林景观中常用作点景、供游人驻足观景、小憩、纳凉、避雨。
特征是通透玲珑,拥有相对独立的建筑形象。
亭的形式主要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类。
传统形式有单柱亭、圆亭、方、长方、三角、多边形、半圆、十字、梅花、海棠、双菱形、多单体组合等平面形式。
屋顶则有单檐、重檐、三重檐的悬山、歇山、攒尖、卷棚、盔顶、十字等形式。
现代形式的屋顶则有平面、弧面、双曲面、坡顶、构架等形式,加上建筑材料有木、石、竹、草、钢筋混凝土、金属、拉膜等,使亭子的造型千差万别、变化丰富,有雄伟壮观,有灵巧飘逸,有简朴粗犷,有华丽精致、有亭亭玉立、有端庄华贵。
亭是园林景观中的构景要素,有观景和点景的作用,所以其选址很重要。
要满足在亭内朝外有景可看,又要满足整个园林景观构图的要求,能做到画龙点睛,作为构图的焦点,带出高潮的作用。
2.2 桥的应用
在园林工程中,通过加人河流的元素将能够使得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能够扩展园林景观的心理空间,更重要的是河流还能够对园林的整体气候进行调节,使得空气变得更加湿润,这将使得园林环境极大改观。
不仅如此,河流的流动还将使得园林更加富有活力,使人们的视觉感受更加多样,同时还能够通过河流与大自然产生更加亲近的感觉。
如果园林规模相对较小,桥梁通常都是用来对水面进行划分,这样一来就使得景观的整体面积有所拓展,同时还能够使水面焕发出幽深的感觉,从而使河流的景观作用进一步展现出来。
而且在进行桥梁设计时,还可以设计成拱桥,这样一来就能够变得更加简约质朴,简化了人们的感官心理,能够更加沉静的与自然融含在一起。
2.3 廊的设计
廊也是园林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景点之间的连接通道,对于园林建筑的内部与外部起到连接的功能。
廊能够有效拓展园林的整体空间,尤其是不同的廊结构与形式更加能够丰富园林建筑的类型,同时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廊与藤类植物的统一结合,形成多种植被覆盖的外部结构,能够使得游客在游玩时感到神清气爽,起到一定程度的遮阳作用。
廊的存在有利于游客观赏景色时间的延长,使得游客能够更加细致、深入地观赏园林景观。
除此之外,廊这种景观建筑类型也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廊在园林设计中的人文价值。
2.4 假山的设计
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假山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进行园林景观的假山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好假山的格局以及空间分布,通过假山实现对园林空间的有效分割,并且通过假山的高低分布,实现对游客视觉的引导,营造不同的景观氛围。
假山的形态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因此,设计形态时往往可以根据景观的需求进行充分发挥,给游客带来别样体验。
综上所述,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建筑小品不仅能够提高园林的设计质量,还能够使园林整体的艺术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园林设计的原则进行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设计出自然和谐的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日常休憩场所。
参考文献
[1] 肖丹. 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小品的应用实践[J]. 商品与质量,2016(33).
[2] 吴丽,弓弼. 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榆林学院学报,2012(1).
[3] 凌士义,户天顺,魏韵佳. 论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的影响[J]. 科技资讯,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