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明交往我能行教案
七年级政治上册 2_2 文明交往我能行教案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1

第二课时文明交往我能行(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情景展示:小花的苦恼:“我真希望总结能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是见了人常常不知道说什么,后来就很少与人交谈。
我希望能使别人更快乐,但是我却觉得在这一点上自己的成就不大,真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问:遇到类似情况你是怎样解决的?教师:生活中,人们随时都在与他人交往,但文明交往却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
文明交往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需要学习、思考和实践。
怎样做到文明交往呢?(二)讲授新课:活动一:展示图片或照片:1、文明场景:《温馨家庭》、《井然有条的车厢内》、《师生活动的场景》、《校长给学生颁奖》。
2、不文明场景:3、通过两组图片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怎样做到文明交往?(1)尊重他人。
平等待人,不以自己的某些长处自傲,才能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情。
只要懂得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就会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诚意,良好的态度和言行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
(2)注重细节。
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态度、仪表、语言、举止等方面。
(3)态度亲和。
待人真诚、和气,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彼此感到温暖、愉快。
面带微笑能给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
(4)仪表大方。
仪表大方就是要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服装整洁得体、美观大方,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5)语言文明。
说话和气文雅,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不说脏话粗话,不乱叫别人不雅外号。
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耐心倾听。
(6)举止端庄。
我们举手投足、站立行走、与人交谈等,都要保持合乎礼仪的姿态,展示我们的自信与朝气。
活动二:学生表演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共场合,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周围的人打交道的方法与技巧。
教师小结:1、不同的场合对我们的举止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正规的交往场合需要一些比较正式的礼仪,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一些公认的文明规则,而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则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2、文明交往的艺术归根结底是学会做人。
文明交往(教案)

《文明交往》教案第二课时政治组杨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交往礼仪与技巧。
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
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与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做到文明交往。
2、教学难点:礼貌是社会交往必备的“通行证”。
【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着眼于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文明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教学思路】设置情景____提出问题___学生讨论____发表意见____师生共同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FRIEND》问:谁能够歌曲取个中文名字?(引出“文明交往”的主题)过渡:在我们与同学、朋友、家人、甚至是陌生人的交往中,怎样才能文明愉快地交往,使我们成为受受欢迎的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今天讨论的话题就是文明交往。
二、新课主体(一)趣味故事吧古时候,有个财主请客吃饭,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有来。
主人急了,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怎么还不来?”有些敏感的客人听了,想:“该来的客人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喽”于是,悄悄走了。
主人一看走了些客人,更着急了,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人一听,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留下就是该走的了”。
于是客人又全都走了。
问: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知识点:交往是门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需要学习、思考和实践(二)探究园:P61小组讨论1、你赞成陈峰与人交往的态度、言行吗?为什么?2、试分析陈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人格缺陷?知识点:缺乏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问:寻找产生不尊重他人言行的原因。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问:那么尊重他人,文明交往的秘诀是什么呢?知识点: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察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过渡】具备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优良品质,展示的不仅是个人的形象和魅力,有时它带给人的力量是惊人的。
原创教学教案:文明交往

原创教学教案:文明交往原创教学教案:文明交往(通用5篇)原创教学教案:文明交往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2、能力目标: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交往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
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文明交往基本礼仪和交往技巧。
三、教学形式:角色表演、同桌合作师生交往等活动。
四、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排练小品。
2、做好多媒体。
五、教学设计思路:一、寻找文明交往的“金钥匙”展示北京奥运人物图片,分别为:博尔特、郭晶晶、菲尔普斯、埃蒙斯、朗平、志愿者等。
1、请学生快速抢答,他们分别是谁?2、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看一看,说一说,他们分别在干什么?教师总结:虽然他们所干的事情都不同,但是他们都在进行交往,只是交往的对象不同,有的是运动员与观众之间,有的是运动员与运动员、运动员与家人……这说明人们交往的范围很广,生活中处处有交往。
3、睁大眼睛,好好观察,他们在交往的时候,还有哪些表情?(学生回答:兴奋、温柔、激动……)他们通过这些动作与表情,想向对方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或者希望对方感受到什么?学生:尊重、礼貌、感恩、热情、关怀、真诚、鼓励、安慰、理解、自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书写板书,并以钥匙简图勾画成型)补充:博尔特、志愿者的行为表现也告诉我们:无论你步入哪一个社会场所,不管面对的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要恰当使用礼貌、尊重等名片,这是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
二、文明交往的“金钥匙”的运用过渡: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寻找到文明交往的金钥匙,“钥匙是干什么用的?”(学生:开门)1、展示三扇门,分别为:校门、家门、城门,选择一扇,我们一起打开它。
2、家门(观看小品表演,表演之前,教师说明;这是发生在家里的一个小故事,有奶奶、阿姨、三毛,他们三人在交往过程中,哪些属于文明交往,不文明的交往又有哪些?)补充:尊敬孝敬长辈,既是文明交往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把对长辈的爱化为实际行动。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2.2《文明交往我能行》教学设计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2.2《文明交往我能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2.2《文明交往我能行》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文明交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循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文明交往的重要性、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文明交往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不够文明,缺乏礼貌。
因此,本节课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文明交往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2.使学生掌握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循社会公德,做到文明待人接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明交往的重要性,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文明交往方面的经验和感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明确文明交往的正确做法,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3.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物品。
4.提前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觉得什么是文明交往?文明交往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呈现文明交往的场景,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认识到文明交往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
2.2文明交往我能行教案

2.2 文明交往第二课时文明交往我能行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材使用的是粤教版,本课处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文明交往》第二课时,上一课时主要讲述交往的必要性,礼貌是社会交往的“通行证”及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而本课时的内容是“文明礼貌我能行”,侧重于介绍文明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是第一课时教学知识的延续,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上一课时更多的是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对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而本课时除了要掌握知识和方法,更侧重于将知识提升为能力,并在活动和实践中不断地内化为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而要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一定要知道文明交往的艺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文明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2)理解文明交往的艺术。
(3)找出在文明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能力目标:学会辨别礼貌与不礼貌的言行,认识尊重、礼貌在交往中的重要性,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及表达能力,找出文明交往的艺术及因该注意的问题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知道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形成文明、友善的价值品质。
学会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重点:怎样做到文明交往四、教学难点:文明交往的艺术及要注意的问题五、教学方法:三疑三探六、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故事引趣,导入课题开篇以“看病”这个小故事做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意图: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有自己的思考,很容易得出“他对人不礼貌”、“他不文明”等论断,留作后文学习的铺垫),进而将主题转到“我会如何做”,引出本文课题“文明交往我能行”。
出示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以学习目标为学生提纲挈领,知道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同时为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思考,认识文明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原创教学教案:文明交往

原创教学教案:文明交往第一章:文明交往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明交往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文明交往的习惯。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明交往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文明交往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1.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故事或事例引出文明交往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文明交往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其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总结:总结讨论结果,强调文明交往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文明交往的理解。
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日常交往中的行为表现。
第二章:礼貌待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礼貌待人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介绍礼貌待人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讲解礼貌待人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故事或事例引出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礼貌待人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其影响。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礼貌待人的场景。
总结:总结角色扮演的结果,强调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礼貌待人的理解。
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日常交往中的礼貌行为表现。
第三章:倾听他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倾听他人重要性。
培养学生养成倾听他人的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倾听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介绍倾听他人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倾听他人对于沟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讲解倾听他人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故事或事例引出倾听他人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倾听他人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其影响。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倾听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总结讨论结果,强调倾听他人的重要性。
政治教案-文明交往(精选2篇)

政治教案-文明交往(精选2篇)-文明交往篇1广东教育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3.3文明交往(第一、二课时)及课堂1、知识与能力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礼貌与言行”的课堂讨论,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及表达能力,学会辨别礼貌与不礼貌的言行。
通过“探究园”中“成功的秘诀”的探索,充分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
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如何做到文明交往教学难点:礼貌是现代社会必备的名片教法选择:情景设置,思考评价,心理辅导课堂组织形式:活动课四人小组讨论学习教法引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体验,小品评价教学媒体应用: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生活素材,教材,教学用书,网络资源课前准备:学生自学教材有关内容(预习)并完成部分作业;上网查找交往的有关资料。
问题布置:对“礼貌言行”P61—62图片中分析判断有礼貌言行与没礼貌言行;对“成功的秘诀”中第一、二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对课堂上演小品进行评价。
上课过程:老师:同学们,请看这幅画面(CAI)这幅画是上个月在厦门举办的中国(厦门)国际旅游节开幕的场景。
老师: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大型的国际性活动能在厦门举办?学生1:厦门是一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旅游城市。
学生2:厦门是一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
学生3:厦门人讲文明。
老师:(CAI)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厦门不但是一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旅游城市,有着一流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厦门的软件设施也是一流的,1996年厦门被评为全国“创卫”城市第一名,2000年我们厦门市还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先进城市。
老师提出问题:作为厦门的市民,我们该怎么做?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我们应讲文明,讲礼貌人人争当厦门市精神文明形象使者。
关于文明交往的教案

关于文明交往的教案第一章:文明交往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明交往的含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1.2 教学内容介绍文明交往的定义和意义举例说明不文明交往的行为及其负面影响强调文明交往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文明交往的含义和重要性案例分析:讨论不文明交往行为的负面影响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文明交往第二章:尊重他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良好习惯2.2 教学内容介绍尊重他人的定义和意义举例说明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和作用强调尊重他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具体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第三章:礼貌待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礼貌待人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礼貌待人、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3.2 教学内容介绍礼貌待人的定义和意义举例说明礼貌待人的具体表现和作用强调礼貌待人对社会和谐和个人形象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礼貌待人的含义和重要性情景模拟:创设礼貌待人的具体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礼貌待人第四章:倾听与理解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倾听与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理解他人的良好习惯4.2 教学内容介绍倾听与理解的定义和意义举例说明倾听与理解的具体表现和作用强调倾听与理解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倾听与理解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倾听与理解的具体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倾听与理解第五章:冲突解决与沟通技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冲突解决与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解决冲突、有效沟通的良好习惯5.2 教学内容介绍冲突解决与沟通技巧的定义和意义举例说明冲突解决与沟通技巧的具体表现和作用强调冲突解决与沟通技巧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冲突解决与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情景模拟:创设冲突解决与沟通的具体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冲突解决与沟通技巧第六章:文明交往的礼仪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明交往中的基本礼仪培养学生应用礼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文明交往中的基本礼仪知识分析礼仪在各种场合的应用和重要性强调遵守礼仪对个人形象和社会风气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文明交往礼仪的内涵和重要性情景模拟:创设各种社交场合,让学生实践所学礼仪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应用礼仪知识第七章:网络文明交往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网络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理性参与网络交流、遵守网络规则的良好习惯7.2 教学内容介绍网络文明交往的定义和意义分析网络不文明现象及其危害强调网络文明交往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7.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网络文明交往的含义和重要性案例分析:讨论网络不文明行为的负面影响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网络平台上实践文明交往第八章:跨文化交往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往的意义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元文化的良好习惯8.2 教学内容介绍跨文化交往的定义和意义分析跨文化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强调尊重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往中的重要性8.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跨文化交往的含义和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交往场景,让学生学会尊重文化差异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实践文明交往第九章:文明交往的心理素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明交往所需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面对交往困境时的心理调适能力9.2 教学内容介绍文明交往所需的心理素质分析心理素质在文明交往中的作用强调心理素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9.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文明交往心理素质的内涵和重要性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文明交往的心理素质第十章:文明交往的评价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明交往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交往反思、不断改进的良好习惯10.2 教学内容介绍文明交往的评价标准和反思方法分析文明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强调评价与反思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10.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文明交往评价与反思的方法和重要性自我评价: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交往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礼仪知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践这些原则和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文明交往
第二课时文明交往我能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材使用的是粤教版,本课处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文明交往》第二课时,上一课时主要讲述交往的必要性,礼貌是社会交往的“通行证”及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而本课时的内容是“文明礼貌我能行”,侧重于介绍文明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是第一课时教学知识的延续,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上一课时更多的是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对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而本课时除了要掌握知识和方法,更侧重于将知识提升为能力,并在活动和实践中不断地内化为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而要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一定要知
道文明交往的艺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文明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2)理解文明交往的艺术。
(3)找出在文明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能力目标:
学会辨别礼貌与不礼貌的言行,认识尊重、礼貌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及表达能力,找出文明交往的艺术及因该注意的问题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形成文明、友善的价值品质。
学会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重点:
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四、教学难点:
文明交往的艺术及要注意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故事引趣,导入课题
开篇以“看病”这个小故事做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意图: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有自己的思考,很容易得出“他对人不礼貌”、“他不文明”等论断,留作后文学习的铺垫),进而将主题转到“我会如何做”,引出本文课题“文明交往我能行”。
出示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以学习目标为学生提纲挈领,知道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同时为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思考,认识文明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2)学会辨别礼貌与不礼貌的言行,认识尊重、礼貌在交往中的重要性,形成文明、友善的价值品质。
3)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及表达能力,找出文明交往的艺术加以运用,并注意交往中的问题。
3、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材P38——P39页的内容,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初步了解,提出问题)
4、自探提示(设计意图:抓住课本重点,同时提出应用性的学习要求)
结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自探提示:
1)怎样做到文明交往?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看谁积累的最多。
2)文明交往的艺术有哪些?
3)文明交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解疑合探
1、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合探
1)怎样做到文明交往?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看谁积累的最多。
继续出示开篇故事“看病”
在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他为什么会处处“碰壁”。
引导出“尊重他人”在文明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由“尊重他人”回答其他做到文明交往的方法和要求,由学生回答并作简要理解、识记
提问学生,积累礼貌用语,鼓励积极发言,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些进行分类。
出示课件《文明交往在线:礼貌用语知多少?》
接着出示《帮一帮》,结合图片情景,纠正小峰的行为,进一步练习。
2)文明交往的艺术有哪些?
观看一系列不同场合礼仪的图片,引导得出“不同的场合对我们的举止有不同的礼仪要求!”由《你知道吗?》得出“文明交往的艺术归根结底是学会做人”,倡导学生做受人欢迎的人,做文明友善的人,进一步强调文明交往的重要性。
3)文明交往要注意哪些问题?
以《交往误区》将话题转到文明交往中该注意的问题,
用实例说话,提起学生的注意
同时,以“说一说”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应该怎样做?作为总结
(过程中多注意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结合自身实例)
(三)质疑再探
在总结所学内容的基础上
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大胆说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总结所学,提出新的疑问)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
2、教师预设习题
(1)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下列属于表达“感谢”的常用语是()
A、“对不起”“请原谅”“请多包涵”
B、“谢谢”“让你费心了”“多亏你的帮助”
C、“您好”“请多指教”“欢迎光临”
D、“再见”“祝你健康”“请不要放在心上”
(2)近年来,我国一些游客在境外旅游时,有出现大声喧哗、乱扔杂物、排队加塞儿、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
为了展示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礼仪习俗
B、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C、遇见外国友人,主动上前热情拥抱
D、维护民族尊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3)培养良好的品德、人格,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就会从内到外地表现出来。
下列属于文明礼貌行为的是()
A、中学生可以佩戴首饰上学
B、妨碍他人不道歉无关紧要
C、说话要注意场合,态度诚恳
D、与他人发生摩擦,大打出手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请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
由学科班长总结这节课学生表现!
七、板书设计:
2.2 文明交往我能行
怎样做?
文明交往艺术?
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