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 Drucker彼得德鲁克简介
PeterDrucker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彼得·德鲁克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
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
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
彼得·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
彼得·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
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
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
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
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
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
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
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
德鲁克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
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
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
中文名:彼得·德鲁克外文名: Peter F.Drucker别名:杜拉克国籍:美国出生地:维也纳出生日期: 1909年11月19日逝世日期: 2005年11月11日职业:学者,管理学大师主要成就:目标管理代表作品:《德鲁克论管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九十年代的管理》名誉:现代管理学之父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1909.11.19~2005.11.11)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德鲁克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他文风清晰练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
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
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
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编辑本段深远影响“德鲁克先生的渊博知识、深刻思想不仅影响了学术界,也影响了企业界。
可以说,没有一个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不从他那里汲取养分。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管理大师 彼得.德鲁克

,却又兼有两者的成分。
• 《公司的概念》并不只是一本关于企业 的著作,它是一本有关组织、管理和工 业社会的书。这是一本从组织角度分析
企业的著作;也是第一本审视企业社会
结构的书,而这个社会结构有能力集合 众人之力来满足众人的经济需要;这本 书同时也是第一个把‘管理’(
management)视为承担特定工作与责
7
•
•
• •
8
• •
1945年出版《公司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公司的概念》
9
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德鲁克首次 提到“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
学的基础。而传统社会学根本没有“组
织”的概念,因为传统社会学研究的是 社会(society)和社区(community) ,而“组织”既不是社会,也不是社区
管理理论与实 务
成员: 孙鑫婷 冷昱慧 苏秀霞
杨军 潘震 王鑫
目录
2
名人简介 创造的成就 经营哲学 对我们的启发
名人简介
• 彼得· 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 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 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 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 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 代管理学之父”。 1909年11月19日,彼得· 德鲁克出生 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 。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 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 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 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彼得· 德鲁 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 彼得·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 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 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 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 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 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彼得· 德鲁克 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 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 20 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 管理学之父”,但彼得· 德鲁克一直认为 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十大管理学家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教育背景: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思想/专长:现代管理之父∙简介: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评价/荣誉: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服务过的客户包括: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
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
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
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出版物: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
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
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教育背景: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思想/专长:强调在工作场所中人的价值的基本定位∙简介:是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简称SoL)的创始人和主席。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

3.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 我们于1988年在行业中摘取了中国冰箱史 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要归功于日清 工作法,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海 尔集团 张瑞敏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 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 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3.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 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 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 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 “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 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 鲁克的评价。
2.管理学的真谛 管理学的真谛
• 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 德鲁克认为: 凡的事。 凡的事。 •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 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 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 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 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 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 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 长于 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1.人物生平
•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 当今世界, 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 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 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 年代初, 年代初 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 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 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 日本工业的崛起 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 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 年后, 东亚国 年后 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 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 年代, 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 年代 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不要求你成为莫扎特,只要求你成为乐团的大提琴手
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普通人通过练习来获得 胜任某项工作的能力。
12
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应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自己、下属、同事、
上级。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用一个人,应该每天的工作都需要用他。判断人数是 否过多,有一个靠得住的标准,如果一个高级管理人 员不得不将他的工作时间1/10花在处理所谓的‚人际 关系问题‛上,那么这个单位就嫌人数过多了。
21
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第三点:组织不健全
组织不健全的表现就是会议太多。开会时不能工作,工作时就 不能开会。开会的目的是要彼此合作,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 是因为某一情况所需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全部装在一个人的头 脑里,需要集思广益。 一位管理者的时间,绝不能让开会占用太多。会议太多,表示 职位结构不当,也表示单位设臵不当。会议太多,表示本应由 一个职位或一个单位做的工作,分散到几个职位或几个单位去 了。同时表示职责混乱,以及未能将信息传送给需要信息的人 员。
22
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第四点Fra bibliotek信息功能不健全
某一医院的院长,多年来一直为应付院内医生们的电话而苦恼。 医生们打电话给他,要求给病人安排一个床位。住院部都说没 有床位了,但是这位院长却每次都可以找到空床位。原因是病 人出院时住院部不能立刻接到通知。当然,有没有床位,各病 房的护士长随时都清楚,主办出院结帐手续的出纳台也能随时 知道。住院部的人,是在每天清早5点办理‚床位调查‛工作, 而通常病人大多是在上午医生查房之后才办出院手续。其实像 这样的问题,只要各病房护士长在填写出院通知单给出纳台时, 多填一份副本送住院部就解决了。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主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名言桑全军发表于:2009-11-06 10:21:26 河南星翰贸易有限公司Promotion Manager查看档案彼得·德鲁克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
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
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
彼得·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
彼得·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
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
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
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
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
彼得·F·德鲁克简介

龙源期刊网
彼得·F·德鲁克简介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第41期
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
20世纪30年代,德鲁克在欧洲当记者和经济学者,直到1937年他到美国后,才决定了自己一生要从事的事业。
1942年他进入佛蒙特的本明顿大学,10年后前往纽约大学担任管理学教授。
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经常为美国很多领先的企业做
报告、写作和担当顾问。
1974年发表著作《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 1982年发表第一部小说《最后一个可能的世界》。
其主要著作包括《经济人的末日》、《工业人的未来》、《公司的概念》、《管理的实践》、《成果管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人员与绩效》、《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无形的革命》、《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面向新经济》、《管理前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的概念》
• 1945年出版《公司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 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德鲁克首次提到“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
了组织学的基础。而传统社会学根本没有“组织”的概念,因为传统社 会学研究的是社会(society)和社区(community),而“组织”既不 是社会,也不是社区,却又兼有两者的成分。 • 《公司的概念》并不只是一本关于企业的著作,它是一本有关组织、管
Peter F. Drucker
In his book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published on November 6th,1954, Peter Drucker put forward an epochmaking concept-----MANAGEMENT BY OBJECTIVE (MBO), a most important and a most influential concept developed by Peter Drucker, which has become an significant component part in modern management.
Drucker was awarded the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by U.S.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on July 9, 2002.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onored Drucker in the June 2004 with his seventh McKinsey Award for his article, "What Makes an Effective Executive", the most awarded to one person. In Claremont, California, Eleventh Street between College Avenue and Dartmouth Avenue was renamed "Drucker Way" in October 2009 to commemorate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Drucker's birth.
Thanks for your attendance !
65
Peter Drucker
Doris Drucker
德鲁克关键五问题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谁是我们的客户? 客户需要什么?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的计划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融汇了德鲁克先生60多年为众多世界知名企业 做顾问咨询的经验。德鲁克把企业的战略规划简化为一个 决策者可以马上使用的管理工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解 决您的企业为什么存在,如何定位,如何制定长期目标和 短期目标,如何取得卓越成效等一系列决策问题。
Vedio
I could go on and on talking about Peter – my favorite subject. Looking Back, I know we managed our life together – according to a German proverb: ―In any marriage the husband decides how to solve serious problems, and the wife makes the decisions how to solve unserious problems. But in a happy marriage there are no serious problems.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To be effective,is the job of the executive.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Know :Thy :Time”if he wants to,and be well on the road toward contribution and effectiveness.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Effectiveness can be learned. 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Effectiveness is a habit;that is a complex of practices. 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 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The man who focuses on contribution and who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results,no matter how junior,is in the most literal sense of the phrase, “top management”.
理和工业社会的书。这是一本从组织角度分析企业的著作;也是第一本
审视企业社会结构的书,而这个社会结构有能力集合众人之力来满足众 人的经济需要;这本书同时也是第一个把‘管理’(management)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承担特定工作与责任、履行组织特定机能的著作。
《管理实践 》
• 原作出版时间:1954年
• 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
前写下第一个字,到完成全书,不到一年的光景。这本书虽不是我最
重要的著作,却是我最喜爱的一本。
做企业的三个境界
• 德鲁克曾以“三个石匠的比喻”来说明做企业的三个境界:
第一个石匠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好饭碗”; 第二个石匠说“我做的是一流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建一座大教堂”。
正如德鲁克说的,第三个石匠才代表做企业最高境界。
如果你问他是干什么的,他会说他是个作家。 这位作家在20世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作家都大。 “我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人难以想像的那种
神髓、韵味与感觉。在我的著作中,没有一本反刍的时间像这本这么
长———20年来,这些人物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行、住、坐、 卧,无所不在;也没有一本书这么快就问世了———从我坐在打字机
管理的三项任务
任务之一: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和使命。一个组织的存在, 是为了特定的目的、使命以及特定的社会功能。对企业而言, 这就是经济绩效。企业管理必须始终将经济绩效放在首位。 任务之二: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管理的第 二项任务是使工作富有成效,使员工有成就感。企业只有一 个真正的资源:人。只有使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力,企业才能 运作。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最未有效使用的资源,提 高经济绩效的最大机会在于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 任务之三: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管理的第 三项任务,就是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没有一 个机构能够独立生存并以己身之存在为存在的目的。每个组 织都是社会的一个器官,企业也不例外。只有对社会有益的 企业才是好企业。
德鲁克管理学说三大特点
实用性
系统性 前瞻性
德鲁克认为,仅将管理者定义为“对他人的
工作负有责任的人”是不够的,管理者应该 是“对企业的绩效负有责任的人”。 这里所谓的绩效,就是合理使用资源(人员、 设备、原材料等)。 管理者两项核心要务:建立团队/权衡利益。
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 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 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 结合就是管理。”这就是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在这个定义中,德鲁克使用了一个关键词:使命。什 么是使命呢?使命就是组织存在的原因。关于使命的 假设规定了组织把什么结果看作是有意义的,指明了 该组织认为它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种贡献。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book marked the birth of management as a discipline of study. MBA program, that are all the rage now, is largely based on concepts developed by Drucker. Someone even concludes: people will be all ears when the name of Peter Drucker is mentioned in the forest of business.
(discipline),从而奠定了其大师的地位。
• 原作出版时间:1967年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该书讨论的并不是高级主管要做些什么或应该做些什么, 而是为每一位对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与决策责任的 知识员工而写的。换言之,是专门为那些可以称之为“管 理者”的人而写的。
《旁观者》
• 原作出版时间:1979年
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Who has to use my output for it to become effective?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 所短。The effectiveness executive knows that to get strength one has to put up with weakness. 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 问题。They focus on opportunity in their staffing-not on problems. 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 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Making the strength of the boss productive is a key to the subordinate’s own effectiveness. 10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tries to be himself,he does not pretend to be someone e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