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灯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单片机交通灯 开题报告

单片机交通灯 开题报告

单片机交通灯开题报告单片机交通灯开题报告一、引言交通灯是城市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起到了引导交通流量、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交通灯已经逐渐被智能化的单片机交通灯所取代。

本文将对单片机交通灯的设计和实现进行探讨。

二、背景介绍传统的交通灯通常由定时器控制,无法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而单片机交通灯则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获取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信息,根据实时情况进行灯光的调控,从而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三、设计目标本次设计的单片机交通灯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根据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情况,智能调节交通灯的信号灯时间。

2. 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使行人和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辨认交通灯的信号。

3. 具备故障检测和自动报警功能,及时发现交通灯故障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四、设计方案1. 硬件设计:a. 使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传感器获取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信息。

b. 设计合适的灯光模块,确保交通灯信号清晰可见。

c. 添加故障检测模块,监测交通灯的工作状态,并在发生故障时自动报警。

2. 软件设计:a. 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根据传感器数据调节交通灯信号灯时间的功能。

b. 设计用户界面,使相关人员能够方便地监测交通灯的工作状态和进行维护。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次设计,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交通效率:交通灯能够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调节信号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等待和拥堵。

2. 提升行车安全:交通灯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报警,确保交通灯的正常运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方便维护管理:通过用户界面,相关人员可以实时监测交通灯的工作状态,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

六、实施计划1. 硬件搭建:根据设计方案,购买所需的硬件设备,并进行组装和连接。

2. 软件编写:根据设计方案,编写单片机程序,并设计用户界面。

3. 调试测试:对搭建好的硬件和编写好的软件进行测试,确保交通灯的正常运行和功能实现。

4. 效果评估:对实施后的交通灯进行效果评估,收集用户反馈,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5】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金解云 邹继军,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6】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的设计,周峰,内江科技,2011年第10期
.
五、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
序号
起止日期
工 作 内 容
阶段成果
1
第1-2周
智能交通灯控制技术相关文献调研
搜集所需资料并分类整理
2
第3-4周
四、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材料:
MCS-51单片机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彭军 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 《MCS-51单片机教程》张为民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MCS-51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 蔡美琴 张为民等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器设计,曹纯子 李业德,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3、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目标:
该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选用MCS-51系列单片机控制芯片,它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稳定性和性价比。内置15K的Flash存储器 和512字节RAM,具有3个16位计数器和一个标准的串行通信口,并具有P4口,支持ISP程序下载。单片机价格低廉, 体积小, 运算速度快. 定时器通过中断方式给CPU 发送信号, 使CPU 及时响应, 降低了系统功耗. 单片机通过程序方式控制各种输入输出信号, 可以方便的设定交通灯亮灭的时间和选择运行规则, 从而实现多种功能。
整理文献资料,初步完成论文内容
7
第13-14周
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完成论文排版,打印
8
第15-16周
毕业设计总结与答辩
通过毕业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智能交通灯开题报告

智能交通灯开题报告

智能交通灯开题报告智能交通灯开题报告背景介绍智能交通灯是一种新型交通管理设备,它能够通过内置的计算机程序以及传感器进行道路交通的自动控制。

智能交通灯具有智能化、自适应等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优化交通流量和路口的通行效率。

在当前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的情况下,智能交通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标本次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能够对交通流量进行自适应调节,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机器学习算法的选择本次研究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选择出最适合的算法。

2.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实现智能交通灯的自适应调节,需要采集路口交通流量的实时数据,然后将其进行处理。

我们需要设计一套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以便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和分析。

3.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在确定机器学习算法和处理好数据之后,我们需要着手设计智能交通灯的控制系统。

此系统需要能够根据实时的路口交通流量进行自适应调节,以确保路口的通行效率。

4.系统优化与评估最后,对设计好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进行系统优化和评估。

这将为我们提供改进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并为今后更好地推广智能交通灯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研究意义智能交通灯的推广和应用将会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和高效。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将能够开发出更加科学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性。

结论本次研究将开发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

此系统能够自动地根据实时的路口流量进行自适应调节,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并为今后推广智能交通灯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我们相信,通过这一研究,智能交通灯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1. 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道路的管理和交通流量的控制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交通灯是路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合理控制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现有的交通灯控制系统存在许多问题,如无法适应交通流量的变化、无法智能调整信号灯的时长等。

因此,我们计划设计一种先进的交通灯控制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个智能化的交通灯控制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 根据实时交通流量智能调整信号灯的时长,以提高交通效率。

- 根据交通流量预测,提前调整信号灯的时长,以平衡交通流量。

- 支持不同交通场景下的定制化调度策略,满足不同路口的需求。

3. 项目计划我们计划按以下步骤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1. 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 - 调研现有的交通灯控制系统,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与市政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合作,了解他们对交通灯控制系统的期望和需求。

- 组织用户调研,收集居民对交通灯控制系统的意见和建议。

2.系统设计和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来实现系统的各个组件。

3.原型开发和验证–根据系统设计,进行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原型开发。

–验证原型系统的功能,并与用户和相关部门进行验证和反馈。

4.系统优化和改进–针对原型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对系统进行充分测试和调试,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5.最终系统的部署和推广–在实际交通场景中部署最终版本的交通灯控制系统。

–进行系统的推广和宣传,吸引更多的用户和交通管理部门使用和支持本系统。

4. 项目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我们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成果: - 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 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 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凡建超
专业
自动化
班级
1224081一、选题的目的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为了保障城市交通有序、安全、快速的运行,提高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及实现道路交通的科学化管理迫在眉睫。统计的方法已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交通现状,十字路口简单的双向红绿灯的控制已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道路车流量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一种以微电脑技术为核心的自动控制装置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灯的控制领域。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利用工控机结合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使车辆滞留数量最少化。设计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尽量可靠、经济,使大多数城市能够使用。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交通灯的研究慢慢地走向人性化、自由化和便利化,因此,交通灯控制的设计还存在非常广阔的研究价值。
[5]易继锴,侯媛彬.智能控制技术[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5.
[6]尹宏宾,徐建闽.道路交通控制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2004,4.
五、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年月日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范永胜、王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张飞舟、范耀祖.交通控制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3.
[3]王阿根.PLC控制程序精编108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王耀南,孙炜.智能控制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前设计交通灯的方案有很多,有应用CPLD设计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方法;有应用PLC实现对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有应用单片机实现对交通信号灯设计的方法。目前国内的交通灯一般设在十字路口,在醒目位置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加上一个倒计时的显示计时器来控制行车。对于一般情况下的能发挥作用,但根据实际行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还存在以下缺点:1.两车道的车辆轮流放行时间相同,在十字路口,经常一个车道为主干道,车辆较多,放行时间应该长些;另一车道为副干道,车辆较少,放行时间应该短些。2.两条干道的红绿时间不能随时间的改变而修改。而在发达国家,他们的交通控制技术比较先进,他们的大多数城市在使用最优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SCATS),SCATS系统的优点是其自动适应交通条件变化的能力,通过大量设置在道路上的传感器以及视频摄像机随时获取道路车流信息。ANTTS是其重要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几千辆出租车装有的ANTTS电子标签可与设在约200个交叉路口处的询问器通话,通过对出租车的识别, SCATS系统能够计算通行时间并对交通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判断。目前我国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也采用这一系统。澳大利亚的先进系统合作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名叫TRIRAM的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道路网来预测交通行为以及新的交通流量。

智能交通灯开题报告

智能交通灯开题报告

智能交通灯开题报告背景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交通拥堵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传统的交通信号灯通常是根据固定的时间间隔来控制交通流量,而无法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进行调节。

这导致了很多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智能交通灯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灯系统利用传感器、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交通信号灯。

通过智能交通灯系统,交通管理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道路拥堵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交通信号灯的调节,从而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分析传统交通灯的问题传统的交通信号灯是根据固定的时间间隔来控制交通流量的。

这种固定的时间间隔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导致了一些问题:1.交通拥堵:当道路上的车辆数量较多时,固定时间间隔的交通灯无法及时调节信号,导致交通堵塞。

2.交通事故:由于固定时间间隔的交通灯不能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调节,可能在交叉口出现交通事故。

3.能源浪费:当道路上没有车辆时,交通灯仍然会继续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运行,造成能源的浪费。

智能交通灯的优势智能交通灯系统通过应用新兴的技术,可以解决传统交通灯带来的问题,并带来以下优势:1.实时监测:智能交通灯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测道路上的车辆数量和交通状况。

2.数据分析:通过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智能交通灯系统可以准确地预测交通状况,为交通信号灯的调节提供依据。

3.动态调节:智能交通灯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灵活调节交通信号灯,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4.节约能源:智能交通灯系统可以根据道路上的车辆情况智能地调整信号灯的运行,避免能源的浪费。

结果实施智能交通灯系统的案例在实际应用中,智能交通灯系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

某城市智能交通灯系统实施案例某城市在市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实施了智能交通灯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智能交通灯系统实现了交通信号灯的动态调节。

实施智能交通灯系统后,该市的交通拥堵情况明显减少,车辆通行速度提高了约30%。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一、引言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交通灯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交叉口。

本文旨在探讨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期改善交通流动性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车辆数量不断增加,道路基础设施的限制导致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传统的交通灯控制系统往往采用定时控制,无法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进行调整,导致交通信号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

三、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一种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调控,以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同时,该系统还应考虑交通安全因素,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方法4.1 数据收集与分析首先,我们将收集大量的交通数据,包括车辆流量、车速、等待时间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交通状况的变化规律,为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4.2 优化算法设计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将设计一种优化算法,用于智能调控交通信号。

该算法将考虑多个因素,如车辆流量、道路拥堵程度、交通事故风险等,以实现最优的信号控制策略。

4.3 系统实现与测试在系统实现阶段,我们将开发一个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原型,并在实际道路交叉口进行测试。

通过与传统的定时控制系统进行对比,我们可以评估新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五、预期结果我们预期通过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同时,该系统还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性。

六、挑战与解决方案6.1 数据收集的难点由于交通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将采用多种手段,如视频监控、传感器等,来收集数据,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处理。

6.2 算法的复杂性优化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我们将借鉴现有的优化算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以确保算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智能交通灯开题报告

智能交通灯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无线控制系统的设计系部名称:信息工程系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生姓名:李白学号: 2指导教师:崔丹丹教师职称:讲师2012年03月08 日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一、结合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的数目不断增加,道路堵车现象日益严重,智能交通灯就应运而生了。

目前世界上的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是:系统结构庞大、管理困难、维护投入大等。

为了改善现有的交通状况,并克服现有智能交通系统的缺点我设计了城乡交通灯模拟控制小型化的智能交通灯。

它具有小型化、智能化、维修投入小、易于安装等特点。

与其他的智能交通系统相比该系统更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符合目前科技发展的现状。

智能交通灯是一项综合运用网络通讯计算机技术、感应技术来管理交通灯具的自动控制系统。

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监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导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之,如何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利用好耗费巨资修建的城市高速道路,缓解主干道与匝道、城区同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越来越成为交通运输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此,本文就城乡交通灯模拟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设计计算和实验调试等问题来进行具体分析讨论。

本设计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有稳压电源电路部分,8051单片机电路部分,功能电路部分,红外无线信号控制部分,报警电路部分等组成。

系统的软件部分有单片机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实现设计要求中各种控制功能。

该设计使交通灯能够根据车流量来实现红绿灯转换功能,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完全等优点,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

关键词:智能化交通灯无线控制主要内容一、研究目的及意义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内的车辆也随之增多,城市道路交通情况日益严重,人车冲突也日渐增多,这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交通灯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国内外关于交通灯的研究现状及分析;三.交通灯主要研究内容;四.研究方案及预期达到的目标五. 进度安排;六.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七.主要参考文献。

一、交通灯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来源: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数量不断增加,交通管制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利用计算机代替人进行高效交通管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让计算机控制的交通灯拥有类似人类的感知智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通过检测电路及数据采集模块让交通灯控制系统发挥类似交警的作用,使系统根据所“看到”交通情况自适应改变管制策略,提高了交通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使得交通更高效、更顺畅。

早在1850年,城市十字路口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量就引发了人们对安全和拥堵的关注。

,1868年,英国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街口安装了一台红绿两色的煤气照明灯,用来控制交叉路口马车的通行,拉开了城市交通控制的序幕。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出现了电力驱动交通信号灯,与现在意义上的信号灯已经相差无几。

1926年英国人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这是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交通控制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实现了以一个城市或者更大地域,而非简单的一个路口的交通总体控制系统。

1952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首次利用模拟计算机和交通检测器实现了对交通信号机网的配时方案自动选择式信号灯控制,而加拿大多伦多市于1964年完成了计算机控制信号灯的实用化,建立了一套由IBM650型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电子数字计算机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

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研究目的及意义:交通控制研究的发展,主要是为解决人类交通因车辆的增多而日益拥堵带来的问题,局限于道路建设的暂时不足和交通工具的快速增长,就要使更多的车辆安全高效的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避免因无序和抢行等控制原因造成的不必要阻塞甚至瘫痪,另外,针对整个交通线路车辆的多少实时调整和转移多条线路的分流也十分必要。

交通网络是城市的动脉,象征着一个城市的工业发展水平。

交通关系着人们对于财产,安全和时间相关的利益,保证交通线路的畅通安全,才能保证出行舒畅,物流准时到位,甚至是生命通道的延伸。

二.国内外关于交通灯的研究现状及分析:(1)交通灯的出现,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

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和道路标志信号协定》对各种信号灯的含义作了规定。

绿灯是通行信号,面对绿灯的车辆可以直行,左转弯和右转弯,除非另一种标志禁止某一种转向。

左右转弯车辆都必须让正在路口内行驶的车辆和过人行道的行人优先通行。

红灯是禁行信号,面对红灯的车辆必须在交叉路口的停车线后停车。

黄灯是警告信号,面对黄灯的车辆不能越过停车线,但车辆已十分接近停车线而不能安全停车时可以进入交叉路口。

在西方发达国家,交通控制系统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的交通控制系统向智能交通控制系统ITS的转变,而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传统的交通控制系统而言,对红绿灯一般采用定时控制,无法对实际的交通流进行识别优化,以至于不能适应交通量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原因,往往造成交通资源的浪费和道路的梗阻。

而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则在不产生大的硬件改动的情况下有效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即智能交通系统,其核心技术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交通工程和系统工程。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在交通管理方面水平还欠发展,随着交通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我国城市中小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现代化设施却做得不足。

在车辆,道路和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管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采集和信息提供技术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近几年,虽然有部分城市研究和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交通信号管理系统,但是由于交通管理设施不足等原因,我国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

城市车流行驶速度逐年下降,目前不少城市交通运量年年增长,但运输速度普遍下降,这都源于交通通行不佳。

(3)解决方法:1). 控制需求,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限制车辆的增加;2). 多修路,十字路口架设高架桥;3). 选择合理先进的控制调度方案,以下是几种控制方案:No1:模糊控制表1 显示时间选择车辆情况A.本次该方向通行时间下次该方向通行时间B.本次该方向通行时间下次该方向通行时间南往北<=20,北往南<=2020秒20秒40秒20秒南往北<=20,北往南>=2020秒40秒40秒40秒南往北>=20,北往南<=2020秒40秒40秒40秒南往北>=20,北往南>=2020秒40秒40秒40秒首先判断各方向车辆状况:假设 20秒内可以通过的车辆为20辆,(1)当20秒内南往北方向车辆通过车辆达不到20辆时,判断该方向为少车,当20秒内北往南方向车辆通过车辆也达不到20辆时,判断该方向也为少车,下一次通行仍为20秒,(2)当20秒时间内南往北或北往南任意一个方向通过的车辆达20辆时证明该状态车辆较多,下一次该方向绿灯放行时间改为40秒,(3)当40秒内通过的车辆数达45辆时车辆判断为拥挤,下一次绿灯放行时间改仍为40秒,当40秒车辆上通过车辆达不到45辆时,判断为少车,下次绿灯放行时间改为20秒,优点:这样检测,某次可能不准确,但下次肯定能弥补回来,累积计算是准确的。

因为路上的车不可能突然增多,塞车都有一个累积过程。

这样控制可以把不断增多的车辆一步一步消化,虽然最后由于每个路口的绿灯放行时间延长而使等候的时间变长,但比塞车等候的时间短得多。

缺点:简单的模糊处理将导致系统的控制精度降低和动态品质变差,模糊规则难以总结。

No2:统计控制:车辆情况通行时间同一方向: 车流量<=10 10同一方向:10<车流量<=20 15同一方向: 20<车流量<=30 20同一方向: 30<车流量<=40 25同一方向: 40<车流量<=50 30No3: 固定周期自动分配绿灯时长控制:设P1、P2、P 3 和P4 分别是每一相两个方向等待通行车辆数的最大值, 则本周期每一相的绿灯时长为:这里, T 是设定的周期, 取为120 s。

优点:能合理的自动分配各方向通行时间,相比较统计定时控制能有效减少各方向车流量等待延误时间。

三.交通灯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是基于单片机搭载外围电路,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系统。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通常要实现自动控制和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手动切换信号灯让特殊车辆优先通行。

通过采用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以下功能:1.自动控制十字路口四组红、绿交通灯的状态转换,指挥各种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管理的自动化。

2.根据车流量的实际情况, 固定信号周期自动调节红绿灯配时比例, 以尽量减少道路交通路口的车辆滞留, 实现交通灯的智能化控制。

研究的主要内容:系统硬件框图:1 . 车流量检测电路:在十字交叉路口各车道100米距离内设置两个传感器计数电路,用于统计各车道车流量并智能分配需要放行的绿灯时间。

2 . 信号灯电路:根据车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配时数据及时的调整红黄绿交通灯持续的时间,保证各路口信号灯能正确合理的有效运行。

3 . 时间显示电路:由车流量检测电路和信号灯电路分配得到的红绿灯时间,设计一个LED倒计时显示电路模块提醒车辆等待及放行时间。

4 . 紧急转换开关电路: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通常要实现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动切换信号灯让特殊车辆优先通行,如消防车救护车等。

四.研究方案及预期达到的目标:(1)十字路口车辆通行模式1).双车道:行驶规则:A. 东西方向绿灯时,东西方向行驶车辆直行或右转,同时南北方向红灯。

B.南北方向绿灯时,南北方向行驶车辆直行或右转,同时东西方向红灯。

缺点:1.如考虑行人过十字路口,此行驶规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2.车辆只能直行或右转,车辆行驶不方便。

(2)六车道:行驶规则:A允许东西方向直行车辆通行;B允许东西方向左转车辆通行;C允许南北方向直行车辆通行; D允许南北方向左转车辆通行。

(2)预期目标:1)通过单片机的定时控制实现十字路口红绿黄交通灯状态变换,并定时显示等待时间。

2)在十字路口设置车流量检测器及紧急车辆检测电路,根据车流量大小实现自动调节红绿灯持续时间,即实现智能交通。

五.进度安排:本论文将利用14周的时间完成。

具体安排如下:1. 2月24号~3月12号:查阅资料,确定交通灯控制系统方案,并完成开题报告;2. 3月13号~20号:总结相关资料,熟悉并掌握单片机,Keil及Proteus软件的使用方法;3. 3月21号~4月10号:绘制电路原理图,进行硬件分析,改进不足,完善设计方案;4. 4月11号~5月1号:编写和调试各模块程序;5. 5月2号~6月1号:撰写毕业设计报告并准备答辩;6. 6月10号:进行答辩。

六.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在设计最基本的交通灯模拟控制电路时,可能会因为编程以及单片机掌握不熟练而耽误时间重新学习单片机编程,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尽量和同学老师请教。

(2)完成最基本的交通灯控制电路后,进一步实现智能控制可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挑战,因此,我会尽量抽出时间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并求助老师指点迷津。

七.参考文献:1. 杨佩昆: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文通出版社,1992.2. 李静:单交叉口交通灯信号模糊控制及其仿真[J].微计算机信息,2006。

3. 李明:基于微波检测器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4).4. 田海,薛艳春:基于模糊控制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8,29(4).5.郭强; 刘志峰: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系统设计,2008.10.20 6.刘学美:基于探测车辆的道路识别和交通灯状态估计的方法研究,2012。

7.孙玉芳: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研究,20098.张辉:8051单片机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方法研究[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3(5).9. SJA1000 CAN Controller.Product specification. PhilipsSemiconductors,2000.10. Australasian Transport Research Forum Adelaide FUZZY LOGICTRAFFIC SIGNAL CONTROL ZEESHAN RAZA ABDY PREPARED FOR DR NEDAL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