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16
2016,中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2016,中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展望2016-04-14 10:00来源:前线网-《前线》作者:郭田勇段益瑞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宏观经济数据,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2015年全年GDP增速自1990年以来首次跌破7%,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效果显著,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展现出了新特点。
目前来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明显,经济结构转型之路任重道远,推进结构性改革,寻求稳定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将是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内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改革难度加大受到国内外条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在2016年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大了我国改革的难度。
一是短期内全球经济仍将维持疲软态势。
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但基础不牢,政策敏感程度较高,仍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俄罗斯、巴西等国家陷入衰退。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普遍深度贬值,股票市场大幅振荡,一些国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
全球大宗商品多次持续大跌,包括农产品、能源、工业金属在内的商品价格低迷反映了供需面疲弱。
随着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进程加快,全球经济形势将面临更多考验。
二是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效率较低,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将更加错综复杂。
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将处于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时期,劳动力不足引发的“刘易斯拐点”现象、投资需求严重不足、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等问题或将使经济运行呈现低增长、低通胀、高杠杆的局势。
此外,连续45个月的PPI指数持续下降,显示工业制造业领域压力较大。
三是中国资本账户将逐步实现完全开放,资本流动加剧。
加入SDR 货币篮子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成果,其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入篮之后意味着中国央行要逐步放开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让其市场化波动。
短期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在中国经济不景气、美元走强的情况下,大量的国内外游资将会加速离开中国,稍有不慎则会出现金融动荡,给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带来极大的难度。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篇一: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报告篇二:2016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16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姓名:黄璐学号:201320430112班级:1324301专业:市场营销指导老师:熊玮2016年05月14日2016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16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探底的第一年,也是近期最艰难的一年。
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将进一步回落,微观运行机制将出现进一步变异。
这将给中国进行实质性的存量调整、全面的供给侧改革以及更大幅度的需求性扩展带来契机,从而为2017年经济周期的逆转,为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常态化打下基础。
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的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6年出现深度下滑,本轮周期的第二个底部可能在3-4季度开始出现。
仍有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将一起决定着本轮中国经济下行的底部以及底部下行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
2016年不仅要面对探底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将面临两大类风险:一是微观主体行为整体性变异带来的宏观经济内生性加速下滑的风险;二是各种“衰退式泡沫”带来的各种冲击和系统性风险。
一、国际宏观经济分析2016年世界经济难以摆脱2015年的低迷状态。
(1)美国货币政策的常态化、中国进口需求的进一步回落、国际大宗商品的持续下滑以及全球制造业前期错配带来的深层次问题的显化,都决定了2016年新兴经济体的动荡将超越以往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各类波动。
(2)各类地缘政治的超预期冲击可能导致欧洲经济复苏的夭折。
(3)全球投资收缩和贸易收缩并没有结束,世界宏观经济不仅缺乏统一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缺乏经济反弹的增长基础和中期繁荣的基本面支撑。
(4)是世界危机的传递规律决定了本轮危机从金融到实体、从中心到外围的传递并没有结束,新兴经济体的资产负债表调整刚刚开始。
因此,世界经济不仅面临总体性的持续低迷,同时还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现在,我把眼光回到今天,看一看今年中国经济的一些主要方面的变化。
增长的问题中国经济从增长的角度,从今年看未来,一个基本的结论是:有底,但是没有高度。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很可能就像人们说的,是一个“L”形的发展态势,不会是一个“V”形的发展态势,也不会是一个“U”形的发展态势,也不会是“W”形的发展态势,它就是一个“L”形的发展态势。
它是一个有底部的增长态势,由底要往上走,在未来若干年都不是那么容易。
这个“底”在哪里?就是“十三五”提出来的“6.5%”左右,这是我们党提出来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的最基本的速度,也就是说今年也好、明后年也好,中国经济都将在 6.5%这个底线上面来增长。
不会明显跌破6.5%,也不会明显高于6.5%,从趋势上看,从时点上看,会围绕着6.5%小幅度地波动。
6.5%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最基本的目标,换句话说,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一种庄严的承诺,因此,政府网想方设法都要让这个“底”守住。
而中国又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国家,它的独特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它有一个很健全的行政组织体系,从中央到村一级,有一个很健全的行政组织体系,这在世界范围之内除了朝鲜都是少有的。
因此,一声令下,能够快速地在全国形成一个巨大的行政推力,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
如果只有这样一个组织体系可能还不行。
第二,中国是一个政府还掌握着相当要素资源的国家,从土地、银行到矿产,甚至到人——比如说我们中国所有的聪明人、能人,大多数掌握在政府的手上,哪怕是民营企业家都挂上了各种的社会职务,他也纳入到政府的体系里面。
所以,它能够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要素资源,来实现短期的发展。
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所以它不会轻易地让GDP增速跌破6.5%这个底部。
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一些政策面上来看,我们同样能够看到中国经济在政策面上还是有一定的控制力。
货币政策方面,虽然利率杠杆的使用是越来越接近天花板,但是在其他货币工具方面的使用还是有很大的空间,降准这是一个还有很大空间的工具,现在18%左右,你降到10%左右的正常水平还有8%,降到15%的安全线,稍微这里要宽松一点,也还有3%,每降1%就可以增加超过1万亿的商业银行的高能货币,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有货币政策灵活运用的一定的空间。
2016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2016全球经济形势分析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
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2016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仅为3.0%左右。
据去年12月份,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发布《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在2016年和2017年将分别增长2.9%和3.2%。
报告分析了全球经济依然面临的五大不利因素,分别是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和贸易流动减少、汇率波动性和资本流动性上升、投资和生产率增长停滞、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活动之间脱节。
报告也同时认为,受益于更加协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明后两年世界经济将出现温和回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预计GDP增速为3.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
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
总体判断复苏乏力态势难改2016年,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
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
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
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与预测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一、2016年中国经济预测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至6.8%,主要考虑是:第一,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在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
第二,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部需求疲弱态势仍将持续;国投资基数已经十分巨大,投资增速将回归常态;消费总体仍将保持平稳。
第三,国将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力度,将加强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总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二、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积极扩大国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持续。
在此形势下,2016年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十分必要。
应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快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适度扩方财政税源;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工作,认真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财政收入增速创新低,积极财政政策面临新挑战。
2015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继续下降。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并非是一种短期、暂时的现象,而是同我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有密切的关系。
在历经30多年的长足发展后,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生态对发展的约束性空前加大,以往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必然。
而中国庞大而复杂的经济要实现转型必然付出巨大的转型成本,财政收入增长受到较大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在当前国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客观上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
财政收入增速显著下降,意味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难度在增加,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2、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稳增长”是关键性的问题。
201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三、供给侧改革与资本市场 2、降杠杆
现状:
政府负债:2015年底,窄口径地方债务率约为86%,宽口径(包括或有 债务8.6万亿)则为133%。 企业负债:2014年底,企业部门债务总额为83.1万亿元,其中国企(非 金融)负债约为66.5万亿。企业部门债务约为130.6%。一般发达经济体 的企业负债比率约在50%至70%之间。 居民负债:2013年底,中国未偿还消费贷款约21万亿,负债率为36.7%。
动力煤价:2011年初的848元/吨,目前370元/吨,降幅56.3% 螺纹钢价:2011年初的5200元/吨,目前2000元/吨,降幅61.5%
二、我国宏观经济分解与展望 5、新经济的现状-快速发展,民营主导
根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2016)》:“十二五”时期,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增加值增速将是同期国内生 产总值增速的两倍以上,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 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4%,由此可见,我 国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可以看出,经济回落主要 是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的回落造成的,第三产业是增 长的。 2、第二产业占GDP的40.59%, 也就是说GDP中只有一小半增 速是下行的,大部分增速仍是 加快的,只是下行的部分速度 稍快一点导致了GDP的整体小 幅回落。
二、我国宏观经济分解与展望
2、三大需求的角度
2013年 2014年 这对于所有企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015年
市净率
资产负债率
2.07
68.04%(50.72%)
2.84
3.52
68.61%(42.86%) 69.42%(37.7%)
2016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增长。 从总体来看, 2016 年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恢复与调整时期, 世
035
城投蓝皮书
界各国经济都定调于调结构和稳增长, 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寻找新动力。 总体
而言, 世界经济在未来几年内仍难以摆脱疲软的增长状态。
剧, 英国突然退出欧盟, 使世界经济进一步掉入 “ 低增长陷阱” 。 虽然世界
处于不景气局面, 但是中国的经济依然稳中有增。 2016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 也是我国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降成本、 补短板
的供给侧改革的攻坚之年,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经济发展呈现诸多
亮点。
经济实现了年初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 全年增长 6 7% 左右。 2016 年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 “ 三去一降一补” 重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 在经济总
量方面, 中国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稳稳迈过 70 万亿元大关, 与五年前的
10% 增长量相当, 同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有突出表现。 数据显示, 城镇
生产等指标有所改善, 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等也出现不同程度
的回落, 制约了财政收入增长。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固定资产投资 房地产 城投公司
034
2016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016 年世界经济依然缓慢复苏, 中美欧股市的波动率是次贷危机过后
最低的一年, 国际贸易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疲弱异常, 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
(五)全球产业和产业链布局调整步伐加快
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布局加快, 云计算、 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 可再
生能源、 智能制造和 3D 打印的加速发 展, 给 传 统 的 医 疗、 金 融、 商 贸、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研网2016-06-17 00:26:53近几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总体复苏较慢、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以及结构性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下行的态势,那么,2016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会是如何呢?一、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生事业持续进步,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1、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50.5%,比2014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
2、农业经济持续向好。
中国政府加大“三农”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全年粮食总产量62143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2.4%,实现历史性的“12连增”。
其中,夏粮产量14112万吨,增长3.3%;早稻产量3369万吨,下降0.9%;秋粮产量44662万吨,增长2.3%。
谷物产量57225万吨,比2014年增长2.7%。
棉花产量561万吨,比2014年下降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采矿和高耗能等传统行业增速继续回落。5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为 近年来首次整体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下降4.4%,降幅较4月份继续扩大;石 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由增转降。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5.9%,增速较4 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同比增长6%,增速较4月份回 落2.7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2.1%,降幅继续扩大;非金属矿物制 品业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
6.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1-5月份,民 间固定资产投资 116384亿元,同比名 义增长3.9%,增速比 1-4月份回落1.3个百 分点。民间固定资产 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 投资(不含农户)的 比重为62.0%,比去 年同期降低3.4个百 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5933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1-4 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34175亿元,增长5.7%,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21401亿元,增长2.0%,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4876亿元,下 降29.3%,降幅扩大6.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4086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比 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58700亿元,增长4.6%,回落1.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53599亿元,增长2.2%,回落1.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139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1-4 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1809亿元,下降11.1%,降幅扩大4个百分 点;制造业52868亿元,增长3.9%,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 水生产和供应业3463亿元,增长29.1%,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
(1)投资
投资结构逐渐优化。5月显示投资增速确 实有些回落,但是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固定 资产投资额中高技术投资、服务业投资保持
较快的增长速度,比重在提升,而高耗能投
资,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速在回落。1 -5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6%,比全部投 资增长速度高了4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的
投资在明显提升,1-5月份增长14.9%,比全
5.货币供应量
4月末,M1同比增长22.9%,这一较快的增速表明企业活跃度明显上升。 作为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0指流通中的现金;M1为M0加上企业活期存款,反 映的是现实购买力;M2为M1加上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及其他存款,可同时反映现实和 潜在购买力。
一、广义货币增长12.8%,狭义货币增长22.1%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低0.6个和和去年 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 同期高5.5个和20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44万亿元,同比增长6%。 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表明市场流动性总体宽裕,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企稳趋势。其 中,M1增长较快主要有四个具体原因:一是今年春节后,企业开工较多、投资进度加快,企业活期
7.进出口贸易数据
一季度,进出口总额 52144亿元,同比下降 5.9%。其中,出口 30123亿元,下降4.2%; 进口22021亿元,下降 8.2%。进出口相抵,顺 差8102亿元。3月份, 进出口总额19056亿元, 同比增长8.6%。其中, 出口10501亿元,增长 18.7%;进口8555亿元, 下降1.7%。
2.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2016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 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其中, 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1%; 食品价格上涨5.9%,非食品价 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 2.0%,服务价格上涨2.1%。1-5 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 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1%。 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 平环比下降0.5%。其中,城市 下降0.5%,农村下降0.4%;食 品价格下降2.7%,非食品价格 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 0.7%,服务价格持平。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16(1-5月)
目录
一、数据Date
二、模型Model
三、决策Decision
1
数据Date
1.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2016年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与上月持平, 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但继续高于临界 点;中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小型企业PMI为 48.6%,比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虽位于临界点以下,但收缩幅度有所收窄。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供 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从业人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2.3%,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 生产继续稳步增长。 新订单指数为50.7%,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连续三个月高于临界点,表 明制造业市场需求保持扩张态势,但增速放缓。 从业人员指数为48.2%,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 造业企业用工量有所减少,但降幅收窄。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比上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 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 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与上月相比有所加快。
2
模型Model
1.三驾马车
投资是指财政支出,即政府 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包括 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 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 是辅助性的扩大内需;
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 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 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 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 品销路。
投资
消费
净出口
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 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 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2、商品房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 积4.8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3.2%, 增速比1-4月份回落3.3个百分点; 销售额3.68万亿元,增长50.7%, 增速回落5.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 售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快速 增长区间。 商品房销售增速的回落主要由 住宅销售增速回落带动。1-5月份, 住宅销售面积比1-4月份回落4.6个 百分点,销售额回落8个百分点。 住宅销售增速回落既与前期刚需集 中快速释放有关,也与近期一些热 点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有关。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5.2个百分点,比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6%。房屋新开工面积282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2%,其中 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42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1%,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5.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8524亿元,同比增长54.1%,其 中住宅销售额增长60.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5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1.7%。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35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1%。一季度房地 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1992亿元,同比增长14.7%。
存款大量增加;二是国家继续加大稳增长力度,政策性银行继续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令单位活期存款增加较多;三是今年3月份,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发行较多,部分资金暂时留存于机关 团体账户,导致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四是部分季末到期的理财产品和资管计划资金转为企
业活期存款。
M1的增长,较快拉升了M2增速。总体看来,今年一季度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但综合考虑经济 增长和结构调整、物价及就业的情况,这一增速是基本符合实际需要的,也符合13%左右的预期目标。
八.房地产投资数据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微降, 住宅开发投资增速提高
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 投资3.46万亿元,同比增长 7.0%,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 资增长6.8%,增速提高0.4个百 分点;非住宅开发投资增长 7.5%,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微降主要 是非住宅投资增速回落引起的。 当前,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任 务更加艰巨,非住宅投资增速 回落有利于库存结构调整。
3.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缩 小0.2个百分点。环比变动的特点一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涨幅缩小, 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分别上 涨2.5%和12.3%,涨幅比上月分别缩小5.9和0.5个百分点;二是石油 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4.1%,涨幅比上月扩大3.1个百分点;三是煤炭 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止跌回升,由上月下降0.3%转为本月上涨1.8%。 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0.6 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煤炭开采和洗 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 分别下降21.5%、15.6%、10.2%、7.7%和5.4%,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 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1.7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0%左右。
8.国内生产总值GDP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 内生产总值158526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6.7%。分产 业看,第一产业增加 值8803亿元,同比增 长2.9%;第二产业增 加值59510亿元,增长 5.8%;第三产业增加 值90214亿元,增长 7.6%。以2015年价格 计算,今年一季度GDP 增量为9851亿元,比 上年同期多增222亿元。
4.工业增加值
2016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0%(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 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与4月份持平。从环比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比上月增长0.45%。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