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思想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开展进行整体性、长远性的规划设计的过程。
它涉及到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的根本概念和城市规划的思想。
城市规划的根本概念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包括了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提供居住、工作、交通、休闲等方面的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它需要考虑到人口增长、经济开展、环境保护等因素,协调城市不同局部之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规划者、市民等多方的合作。
城市规划思想1. 可持续开展可持续开展是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之一。
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追求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开展的实现需要制定长远的开展战略和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资源,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
它还需要考虑到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为居民提供多种需求的满足。
2.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城市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思想。
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权益。
城市规划应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等。
人本主义的实现需要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防止城市开展的不平衡现象。
城市规划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提高城市的社会包容性,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 空间组织空间组织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空间进行规划和组织,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并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协调。
空间组织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益,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减少人口密集度,改善生活环境。
它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开展方向、居住区域的分布、商业区域的布局等因素。
4.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使命之一。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2、城市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城市化几个阶段: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1)田园城市理论:英国霍华德提出.意义: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
原则;动态管理的观点。
(2)卫星城镇理论: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3)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4)马丘比丘宪章:重视人与人的联系。
(5)邻里单位: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2、城市规划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相关内容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相关内容2012-09-09 23:46:17|分类:城市规划原理|字号订阅一、城市的内涵“城市”一词最早见于战国史籍,《韩非子·爱臣》里讲到:“大臣之禄虽大,不得籍威城市”。
“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
[1]现在关于城市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出了几十种不同的释义,我们稍作探讨。
古代城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乡村式城堡阶段,大约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初,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军事及其他防御功能,这时“市”还没有出现;其二,城、市分离阶段,大致从夏初到西周前期,这时“市”虽已产生,但城的防御功能等与市的买卖交换功能等是各自分离、独立的;其三,城、市结合一体化阶段,从西周开始,城与市在逐渐有机地融合以后所表现出来的集合性特点与综合性功能日益显现,从而最终构成了一种区别于乡村的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表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城市的形成。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和“市”在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城”指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墙垣,是防御性的概念,是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等目的而兴建的;“市”则是指特定的交换场所,是贸易、交易的概念,是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城”的出现早于“市”。
后代的城市则是指“城”和“市”的有机结合体。
城市是以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含义,基于本文研究的需要,我们将中国古代的城市定义为“城市是有着防御功能和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二、思想脉络一、殷商以前的“城”与“市”的发展关于城市的起源时间在历史学界还没有形成共识。
考古学界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居民村落,可以看成是城市的雏形。
[4]历史文献中也有很多关于早期城市的记载。
《汉书·食货志》记载:“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
”《中州杂俎·郡邑》记载:“黄帝筑邑,造五城。
”《汉书·效祀志》记载:“黄帝为五城十二楼。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思想

于40米的干道作为城市 的城市单元,每个单元均
发展的“脊锥”,铺电气化 设市政管理机构。工厂、
铁路,并配好全部市政工 学校、商店、市场按照要
程。
求自然分布在干线两侧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思想
带形城市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思想
河流
绿地 居住服务
绿地 工业 铁路
Ch2 §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二、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探索
1)城市中心位于 河流南岸的河湾 处(选址)
2)宫室建筑群 成组排列,似有 定局。
3)宫室西南有 一段壕沟(防卫 设施)
4)住区东西南 北相对,出具四 合院雏形
Ch2
§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二)周代 是我国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周礼·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完整地记录 了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此后两千多年 我国封建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思想
Ch2 §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二、近代规划理论的探索
(二) 西班牙人马塔的带形城市
他认为城市的宽度应
在道路两侧建房屋,做独
有限制,长度可以无限, 立花园式住宅。每隔300
甚至可以把北京和布鲁塞 米建一条20米宽的横道。
尔连接起来。以一条不小 这样形成了5万平方米面积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四)汉、三国、隋唐 城市规划思想逐步完善
◆中轴对称布局: ◆大小套城: ◆方格状路网 ◆里坊制: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思想
曹魏邺城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思想
曹魏邺城:采用城 市功能分区的布局 方法,邺城的规划 继承了战国时期以 宫殿为中心的规划 思想。功能分区明 确,结构严谨,城 市交通轴线与城门 对齐,道路各级分 明,对唐长安及以 后有重要影响 。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思想变革-2

1 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1909年意 大利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 (F.T.Marinetti)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 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未来主义对现代生 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否定一切 文艺规律和传统。他们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 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宣称要创造一 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朗香教堂是现代主义建筑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 的天主教堂,它突破了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变形,怪诞神秘,表现了柯布西 耶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
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柯布西耶的功能理性主义规划思想 1922年,柯布西耶在《明日城市》(The City of Tomorrw)一书中提出了 “光明城”(Radiant City)理论,对城市人口密度、交通、绿化等城市问题 的解决进行了探索,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 识,以及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他认为现代城市的恶魔就是它的高密度开发,对此的策略就是反其道行之, 去进一步提高城市密度。 现代城市规划方案 在《明日城市》中柯布西耶提供了一个300万人口的规划图,追求由严谨的 城市格网各大片绿地组成的充满秩序与理性的城市格局,通过城市中心富有 雕塑感的摩天大楼来换取公共空地,并体现几何形体之间的协调与均衡,透 射出几何秩序“美”和功能理性“美”,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空间与运动交 互影响的现代艺术观。规划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尤其是 提高中心区的密度来改善交通,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以形成新的 城市发展概念。
02先秦城市规划思想

安阳殷墟
安阳殷墟甲骨文
4.3.宫殿与宗庙 位于遗址中心部位的 洹河南岸小屯村和花园庄 一带,地势较高而近水源, 是宫殿宗庙区。 洹河绕经其北、东两 面,其西、南侧则开掘有 壕沟连接洹河,濠沟宽约 10米,南北长约1100米, 东西长约650米,所圈面 积达70万平方米。 已发掘到成组的夯土 建筑基址50多座,分为甲、 乙、丙3组。其中大型基 址多为东西向。有些两两 对称。似有一定规划。 历代出土的刻辞甲骨 都是发现于壕沟和洹河围 起的这一区域内。
商朝的统治以河南中部黄河两岸为中心,东至大海,西抵陕西,南抵湖北、 安徽,北达河北、山西、辽宁。
1.史载商代都城 契:商(河南商丘)、蕃(山东滕县)、砥石(河北隆平、宁晋县间) 昭明:商(河南商丘)、东都(山东泰山下) 相土:商(河南商丘) 商侯履(汤):殷(河南安阳)、商(河南商丘) 商王汤——南亳(山东曹县)、西亳(河南偃师县) 商王仲丁——隞(河南荥阳县) 商王河亶甲——相(河北内丘县) 商王祖乙——邢(山西河津县) 商王阳甲——奄(山东曲阜) 盘庚——西亳(河南偃师县) 盘庚—帝乙——殷(河南安阳) 商王纣——殷(河南安阳)、朝歌(河南淇县) 2.盘庚之前频繁迁都: 迁都的原因“灾害说”,“战乱说”,“矿产说”(张光直)等,与夏代 的情况一样,“视民利以用迁”。耕作水平低,土地用尽后,迁到更为丰 饶的地方。
2.3.周公营洛邑 《尚书· 洛诰》记载,周公营建洛邑前召公曾来洛相宅,“我乃卜涧水东、瀍 (chan)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重视城市选址的自然条 件。 2.4.“天下之中” “中国”一词的由来: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特别是黄河中游南岸的 河洛地带,以此作为天下之中,周围为“四方”。《周礼· 地官· 大司徒》: “以土圭之法,测地深,正日景,以求地中。”说的是周公营建洛邑成周, 以土圭测景以求地中。《逸周书· 作雒》:“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 中。”为什麽要做都城于土中呢?《春秋· 公羊传》僖公元年注曰:“王者封 诸侯必居于中,所以教化者平贡赋者均。”《史记· 周本纪》:“成王在丰, 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甲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 ‘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总结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

总结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城市建设,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和重要思想。
18世纪至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迅速扩展,工人阶级的产生引起了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关注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增加道路、供水和排水系统。
此外,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的美学和卫生环境。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城市成为国家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心。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开始让步给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例如,波城市计划在法国提出,试图通过道路和大型开放空间的布局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健康。
此外,19世纪晚期的芝加哥市规划展示了大规模城市扩张的规划,引入了大型公园和市中心道路的设计。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城市规划开始受到社会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关注于社会公正和平等,例如莫斯科的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在其中逐渐建成了大型集体住宅区和公共交通系统。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强调城市功能分区、汽车交通和功能性建筑。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城市规划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强调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规划试图通过关注社区需求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城市规划开始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例如丹麦哥本哈根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计划。
21世纪初至今,城市规划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使城市规划师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的需求。
城市规划开始更加注重弹性、适应性和包容性,例如新加坡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计划和梅德斯昆的可持续社区规划。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从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到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划逐渐从以建筑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全球化、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
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寻找平衡,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以创造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城市。
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结合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状况、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以达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思想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倡导和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下面就城市规划思想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核心。
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城市规划应尽量减少城市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其次,人本主义思想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城市规划应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升生活质量为出发点,通过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创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环境,并注重保护和恢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再次,综合协调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指导原则。
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并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以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发展。
此外,参与性思想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
城市规划应倡导广泛的参与,鼓励市民、专业人士和政府机构的合作,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确保规划过程的公开、透明和民主。
只有让市民参与城市规划过程,确保他们的意见得到充分考虑,才能真正实现市民的利益。
再者,灵活与创新思想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
城市规划应注重灵活性,及时调整规划方案,以适应变化的城市需求和发展趋势。
总之,城市规划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指导原则和理念,它体现了对人与自然、综合协调、参与性以及灵活与创新等方面的思考和追求。
只有在不断推进和完善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北朝
道教空前发展
隋唐
唐长安城(618-907) 选址中的融入易学思想。 城建规模宏大。全城分宫城、 皇城和外廓城三部分。 实行分区设计,宫殿与居民不 相参。 居住区运用了里坊制的设计原 则。 城里街道宽直,整齐划一。 城里水源丰富。
宋
北宋东京(开封) 城市结构冲破了传统的 里坊制,较多的服从经 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 历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 转折点。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与 米利都城
•
•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 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 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棋盘式路网结构,以城 市广场为中心。
罗马营寨城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 • • •
•
《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 设辉煌的历史总结。 关于城市选址 关于建筑物选址 关于街道的布置 理想城市方案
城市人口规模为32000人, 占地400公顷,外围有2000 公顷农业生产用地,作为永 久性绿地。城市由一系列同 心圆组成,六条各36米宽的 大道从圆心放射出去,把城 市分为六个相等的部分。如 果城市平面是圆形,中心至 周边的半径长度为1140米。
(2)田园城市 的群体组合 6个32000人口规 模的田园城市围 绕着一个55000 人口规模的中心 城市,形成人口 规模约25万人的 城市联盟。
“范式”——美国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范式的转换及对中国的启示”——何明俊(2008)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尼格尔 .泰勒(中文版,2006)
一、范式1 功能--结构范式
背景:工业化、城市化初期;个人主义、自 由主义;市场一元结构; 规划模式与思想:功能主义、城市乌托邦 理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勒.柯布西埃的光 辉城、赖特的广亩城、马塔的“带形城市” 、嘎涅的工业城、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等
关于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和设计化倾向的批判
对于漠视社会性的批判 关于空间环境决定论的批判 咨询的缺乏
关于蓝图式规划的批判
只关注终极蓝图、不关注发展的过程
关于规划准则的批判
关于乌托邦主义的批判 关于反城市化的批判 关于城市结构模式化的批判 关于规划价值取向共识的批判
批评1
规划史上的三位奠基人
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 :有控制地分散 勒.柯布西埃 Le Corbusier :集中、大都市
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极端分散
1、霍华德与他的田园城市
Town and country must be married, and out of this joyous union will spring a new hope, a new life, a new civilization.
——莱奇沃斯规划图
莱奇沃斯
莱奇沃斯
莱奇沃斯
设计人 Louis de Soissons.
Welwyn Garden City (1920),
1991 年,人口 40,665 为了疏散伦敦的人口而建,但多数人仍在伦敦工作
2、 莱特和他的广亩城市
Broadacre City: A New Community Plan, 1935
2)城市的生长与衰败 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提出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表现的原则
•相互协调的原则
•有机秩序的原则
3)有机疏散 树木的启示 “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 “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马塔的“带形城市”
N.A.米柳金的“连续功能分区”
5、《雅典宪章》1933年
简.雅各布斯及她对现代城市规划和重建原则与目标的抨击
Jane Jacobs and her attack on the principles and aims that have shaped modern, orthodox city planning and rebuilding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1961
批评规划师不去了解城市如何 运作,城市规划学科也没有 科学基础。
对田园城市的批评 对光辉城的批判 对城市美化运动的批判
公共绿地总是好的吗? 拥挤是可怕的吗? 以大规模清理重建为手 段的城市更新能真正清 除贫民窟吗?
批判当时城市规划的金科玉律: 大面积绿地——犯罪率上升 大尺度的城市——对城市多样性的破坏 城市美化运动——城市成为城市规划的牺牲品 成就:①唤起人们对城市复杂多样生活的热爱;②对“街道 眼”(street eye)的发现;③反对大规模计划。
中世纪
• •
自发成长 防御要求
文艺复兴时期
局部改建:广场建筑群
绝对君权时期
城市改建
第二节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Modern Planning Theory of the West
内容提要:
规划思想范式的转换 范式1 功能--结构范式 范式2 理性--参与范式 范式3 合作—沟通范式
Her 1961 classic,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was only the beginning of a career as writer, thinker and activist.
How cities work in real life?
弗里德里克.吉伯德Frederick Gibberd (1908 –1984) : 城镇设 计Town Design,1953 刘易斯.凯博Lewis Keeble: 城市规划原理和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1952 Town Planning is... The art and science of ordering the use of land and the character and siting of buildings and communication routes so as to secure the maximum practicable degree of economy, convenience and beauty.
批评2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城市不是树〉1965
二、范式2 理性—参与范式
背景:福利国家和干预主义;市场-政府的二元结构 规划理论与思想:系统与理性过程规划、公众参与 ;理性与干预、引入了经济学中的“公共利益”( public interest)概念
1、系统规划理论
布莱恩.麦克洛克林Brain Mcloughin: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统方
3、 勒.柯布西埃和他的光辉城
建筑师有意识地干预 精神上和物质上过了时的 城市物质结构,在人口集 中的基础上改造大城市。 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提高 人口密度,改善城市的环 境面貌。这是一场把“乡 村推进城市”的战斗。
300万人城市规划方案, 1922
Plan Voisin, 1926(巴黎市中心改造方案)
2)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意义 发展极限的概念 有机平衡的原则 动态管理的观点 3)“田园城市”的实施 •莱奇沃斯 letchworth——第一个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直接造成的规划实践。昂温(Unwin)、帕克 (Parker) •魏韦林 welwyn •新城建设运动
•英国第一个田园城市
提出功能分区:城市活动可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 和交通四大活动。并提出这是城市规划研究和分析的 “最基本分类”。 现实意义:解决当时工业和居住混杂,工业污染严重 ,设施不配套,交通拥挤等问题。 思想方法:物质空间决定论——物质空间规划 理性特征
6、蓝图式规划,总体规划,物质规划
Blueprint Planning. Comprehensive Planning, Physical Planning
郭以守民”《淮南子•原道训》
秦汉
秦咸阳城(公元前350—前207年) 秦咸阳城在都城规划史上有两个 特点:一是象天法地;二是规模 汉长安城(公元前206—220年 宏大。
三国
曹魏邺城(公元220 年—265年 ) 经曹操改建,邺城发 展为宫殿在北,市里 在南,自城南正门有 街直抵宫门,夹街建 官署,形成全城中轴 线的布局,开中国古 代都城的新模式。
第二讲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Evolution of Urban Planning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夏 国土勘测,迁居至安全处居住 商 出现城市的雏形 周 丰、镐京城
《周礼考工记》写于春秋,定型于战国时期。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 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 一夫”。 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即奴隶 制王国的首都;第二级为“诸侯城”,即诸 侯封国的国都;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 卿大夫的采邑。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源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倡导的“乌 托邦”和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充分调查与思考,因此,“田 园城市”的概念与“乌托邦”思想相比较,具有操作的可能 性。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 (1)单个田园城市的结构 城市人口规模为32000人,占地400公顷,外围有 2000公顷农业生产用地,作为永久性绿地。城市由一系列同 心圆组成,六条各36米宽的大道从圆心放射出去,把城市分 为六个相等的部分。如果城市平面是圆形,中心至周边的半 径长度为1140米。
元
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 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 手法——三套方城、宫城 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规划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 囿有机结合。 完善的上下水道。 元大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周密,由刘秉忠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