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江苏市场分析

江苏市场分析

江苏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江苏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是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江苏市场规模庞大,消费能力强劲,是各类企业瞩目的重要市场之一。

本文将从人口分布、消费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对江苏市场进行全面分析。

二、人口分布江苏是人口大省,人口密度较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总人口约为8000万,其中城镇人口占比超过60%。

这意味着江苏市场潜力巨大,消费市场庞大,各类产品和服务在江苏都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三、消费结构江苏居民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较为多元化。

在城市消费中,教育、医疗、旅游、汽车等高消费品位产品及服务需求旺盛;而在农村地区,农资、家居用品等基础生活消费仍是主打。

因此,针对江苏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应针对不同细分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规划。

四、产业布局江苏的产业结构多元化,特色产业发达。

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都在江苏得到蓬勃发展。

这也为江苏市场提供了更多元的消费选择空间,带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五、市场竞争江苏市场竞争激烈,各行各业竞争对手众多。

因此,在进入江苏市场前,企业需深入研究市场动态,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根据市场规律精准制定营销策略,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六、市场前景随着江苏省不断加大对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未来江苏市场将持续向好,消费市场将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因此,各类企业可以抓住机遇,加大对江苏市场的投入,抢占市场先机。

结语江苏市场作为我国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只有深入了解市场概况,把握市场规律,才能在江苏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企业能够根据本文的市场分析,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市场策略,实现在江苏市场的长足发展。

以上内容为江苏市场分析文档。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

使 把 握 。 使 学 术 界 也 有 不 同 的 理 解 。 科 学 地 设 计 地 区 综 合 竞 争 力 评 式 也 是 x 有 K 个 因 子 的 因 子 分 析 模 型 。 因 子 负 荷 的 不 唯 一 性 , 我 即 价 指 标 体 系 , 根 据 我 国 各 地 区 的 实 际 情 况 , 持 实 事 求 是 的 原 则 , 们 对 有 更 多 的 选 择 余 地 。 而 是 有 利 的 : 用 某 种 方 法 找 出 的 f没 应 坚 反 当
称 为 特 殊 因 子 ,是 待 估 的 系 数 矩 阵 , 称 为 因 子 负 荷 ( 载 荷 ) 或 矩
其 个 个 载 。 康 增 长 。 20 0 7年 度 前 三 季 度 实 现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16 4 6 0 3亿 元 , 比 增 阵 , 元 素 称 为 第 i 变 量 在 第 j 因 子 上 的 负 荷 ( 荷 ) 同
由( ) ( ) 1 和 2 可见 D( ) =AA + =∑ ( ) 3
从 而 ∑ 对 角 线 上 元 素


+ :j 7+
, l, p :, … 2
其 中 h 反 映 了 公 共 因 子 对 X 第 i 变 量 的 影 响 , 称 为 共 同 度 . z 个 (o mu ai ) 共 性 方 差 (o mo vr ne) 得 注 意 的 是 , 子 负 荷 c m nly 或 t cm nai c 值 a 因 不 是 唯 一 的 , r是 任 一 k阶 正 交 阵 , ( 式 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写 为 若 则 1) X= ( )rf+ + Ar (, u ) ( 4) 将 Ar作 为 因 子 负 荷 阵 , ,作 为 公 共 因 子 , ( 式 仍 成 立 , 3 rf 则 2) ()

中国城市优势排行出炉江苏上榜最具竞争力省区

中国城市优势排行出炉江苏上榜最具竞争力省区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 的非 均 匀性 进 行 了分 析 ,采 用 P Q I 可 快 速 无 损 地 对 沥 青 混 凝 土 路 面 质 量 进 行 检 测 和 评 价 ,并 作 为 施 工 质量 调 控 措 施 , 可 以减 少 路 面 非 均匀 性 , 提 高 沥 青 混 凝 土 路 面 的性 能 和 使 用 寿 命 ,具 有 良好 的经 济 效 益 和应 用 前 景 。
参 考 文 献
[ 1 ] 张俊标 , 徐科 . 无 核密 度仪 在沥青 路面 检测 中的应 用 【 J ] . 广 东交
通职业技 术学 院院报, 2 0 0 7 ( 2 ) : 1 3 — 1 6 . 【 2 ] 郭 大进 , 孙 建华 , 等. 无核 密度仪 在沥 青面层 压实 度检 测 中的应 用[ J ] . 公路 交通科 技, 2 0 0 7 ( 6 ) : 5 0 — 5 2 . [ 3 ] 张蓓 , 蔡 迎春 , 等. 无核 密度仪 ( P Q I ) 在沥青 路面施 工质 量控 制 中 的应用 l J 1 . 公路交 通科技 ( 应用技术 版 ) , 2 0 0 6 ( 4 ) .
[ 4 ] 陈少幸 , 张 肖宁, 邹桂莲 . P Q I 在沥青 路面压实度检测 中的应用 [ J 】 .
压实机械 与施工技 术, 2 0 0 5 ( 7 ) : 5 5 — 5 7 .
【 5 】 彭余华, 习红军, 等. 无 核密度仪在沥青路 面密度测定 中的应用 【 J 】 .
施工机械 与施工 工艺, 2 0 0 8 ( 6 ) : 4 7 — 5 0 . [ 6 】 张争奇 , 蒋双全 . 采用无 核密度仪 定量检测 与评价沥青 混凝土路 面非均匀性 【 J 】 . 公 路, 2 0 1 0 ( 4 ) : 1 5 8 — 1 6 3 .

城市竞争力评估研究与实证分析

城市竞争力评估研究与实证分析

城市竞争力评估研究与实证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城市发展的迅猛,城市竞争力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竞争力评估研究和实证分析旨在了解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改进空间,以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一、城市竞争力评估指标的选择城市竞争力评估需要借助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城市在不同方面的竞争力水平。

这些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选择合适的指标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指标。

二、城市竞争力评估方法的研究城市竞争力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的竞争力水平,但各有优缺点。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多角度、全面性的评估,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城市竞争力评估的实证分析城市竞争力评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可以对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并建立评估模型。

同时,需要结合定性的调研和专家意见,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正和优化。

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指导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

四、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路径探索通过城市竞争力评估,我们能够发现城市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路径探索。

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优化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等。

这些措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五、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在竞争中寻求城市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通过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我们可以了解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从中汲取启示和借鉴。

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其他城市的竞争优势和不足之处,避免重复和盲目发展。

六、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城市竞争力评估和实证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追踪和调整评估指标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城市竞争力评估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其评价概述

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其评价概述

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其评价概述简介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竞争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综合竞争力非常重要,它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吸引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评价城市综合竞争力需要考虑多个维度和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城市的竞争力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维度和指标评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指标可以分为多个维度,如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

在每个维度下,都有一些具体的指标可以衡量城市的竞争力。

经济维度经济维度是评价城市综合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一个维度。

在经济维度下,可以考虑以下指标:•GDP:城市的经济产值,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

•创新指数:评估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营商环境:评价一个城市的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对于企业的便利程度。

科技维度科技维度是评价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关键。

在科技维度下,可以考虑以下指标:•技术创新:评估一个城市在科技领域中的研发投入和成果产出。

•学术研究:考虑一个城市的高校数量、科研机构和人才引进情况等因素。

•数字化水平:评估一个城市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方面的发展水平。

文化维度文化维度是评价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文化维度下,可以考虑以下指标:•文化遗产:考虑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保护情况。

•文化创意产业:评估一个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发展规模和创新能力。

•文化交流与交融:考虑一个城市在国际交流和文化交融方面的情况。

环境维度是评价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环境维度下,可以考虑以下指标:•空气质量:评估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和环境保护水平。

•生态环境:考虑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可持续发展:评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包括能源消耗、废物处理等因素。

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方法评价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方法有多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线性加权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评价方法。

城市竞争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分析——以南京、苏州、无锡为例一般来说,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

而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它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竞争力反映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城市地位。

城市在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人类各种活动的中心。

事实上自人类农业文明以来,城市在此过程中发展形成,世界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时至今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成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各个城市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其在区域的竞争力以谋求在区域中相对更高的地位,进而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对于城市来说,竞争力就是它创造财富的能力。

无疑,这与太多的因素有关。

欧洲最早的学者将城市经济的衰退或增长作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标准。

这其中又包含了收入、失业、移民以及商业和旅游需求等因素。

现代国外主要有三种评价体系:一是借鉴了波特的国家竞争力评价的“钻石体系”和“价值链”理论;二是在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其他要素,来进行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三是一些机构或者学者,结合部分城市发展的新背景,借鉴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的评价方法,关注城市竞争环境(或者竞争过程)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我国的倪鹏飞提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弓弦模型”,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一般认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金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竞争力、生活质量、政府效率等方面。

对于各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

在影响城市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各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

所以在分析各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之前,必须先确定因素因子的权重。

区域城市竞争力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区域城市竞争力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区域城市竞争力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在当今全球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了解和评估区域城市的竞争力对于城市的规划、发展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城市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一、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和能力。

从经济角度看,城市竞争力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合理性、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社会方面则包括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社会治安等;环境方面涉及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等;文化方面包含文化底蕴、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影响力等。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和体系的构建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城市竞争力的本质和内涵。

2、系统性原则要全面考虑城市竞争力的各个方面,避免片面和单一,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指标系统。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定义和数据获取渠道,便于实际操作和量化分析。

4、动态性原则城市竞争力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指标体系应能够及时反映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5、可比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和计算方法应在不同城市之间具有可比性,以便进行横向对比和分析。

三、经济竞争力评估指标1、经济总量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 GDP 等,反映城市的经济规模和总体发展水平。

2、经济增长速度通过 GDP 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城市经济的发展活力。

3、产业结构考察三次产业的比重,以及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情况。

4、财政收入反映城市的财政实力和公共服务提供能力。

5、固定资产投资体现城市的投资规模和发展潜力。

6、居民收入水平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反映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

7、企业竞争力包括企业数量、规模、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指标。

四、社会竞争力评估指标1、教育水平如义务教育普及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教育经费投入等。

基于因子分析评价江苏省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基于因子分析评价江苏省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X Xபைடு நூலகம்
0 .8 2 6 0 .7 2 5 0 .5 2 7

X,
X8 X。
0 .9 7 5
0. 87 2 0. 56 4
X1 o XI l
Xl 2
0 .7 8 2 0 .5 2 7
0. 92l
0 .5 9 7 O .8 1 3
城市综合竞争力 的实证分析 ( 一 ) 构 建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根据中国城市经济发展 中心 的阐释 ,一个城市所 拥有 的全部 实力 、 潜力 ,和其在国内外 经济社会 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即是这 个城市的综合 经济实力。本文的研究对 象是江苏 l 3 个 省辖市。从定性 和定量 分析 的 角度出发 ,本 文选择 了能够 真实 、全面反 映城市综合 经济实力 的 1 3项 经济指标 ,用因子分析法对 江苏省 的 1 3 个 省辖市做 了相关分 析。为 了 减少偶然年份的影 响,本文对从 《 江苏统 计年鉴》 ( 2 0 O 6 —— _ 2 O 0 8年 ) 获取 的数据 ,以每三年为 区间 ,进行 了滚 动式 的算术 平均 。具体 的经 济指标 如下所示 : :国 民生 产总值 ( 亿元 ) ; :人均 国 民生产 总 值 ( 元/ 人) ; X ,:第三产业所 占 GD P的比重 ( %) ; X :全社会 固定 资产投 资 ( 亿元 ) ; X :社会消 费品零 售总额 ( 亿元 ) ; X :货运总量 ( 万吨 ) ; 一 :进 出 口总额 ( 亿 美元 ) ; 墨 :邮 电业 务 总 量 ( 亿元) ; 蜀 :职工 平均工 资 ( 元) ; X 。:年 末 金 融 机 构 存 款 余 额 ( 亿元) ; 专业 技术人员数 ( 中级 以上 ) ( 万人 ) ; X 。 :地方政府 的一般 预 算收入 ( 万元 ) ; X 所拥有 的病床数 ( 张) 。这 l 3项指标 涵盖 了人 才状况 和政 府财政收入 、人 民生活水平 、对外 贸易度 、拥有 的交通 运 输能力 、商贸市场水平 、固定 资产状况 、产业结 构水 平 、经 济总量 等 各个方 面 ,能够全面 、真 实的反映出各个城市 的综 合经济实力 。 ( 二 ) 使 用 因子 分 析 法 综 合 评 价 主要 步骤 1 、把原始数据标准化 ; 2 、使用已经标准 化 的数 据 ,计 算 所有 变 量 的相 关 系数 矩 阵 ,用 K MO和巴特莱特检验的方法来判 断是否可 以使用因子分析法 ; 3、计算相关 系数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 4 、用主成分法 ,提取累计贡献率在 8 5 % 以上 因子 ; 5 、合理解 释各 因子并命名 ,求初始因子 载荷矩 阵 A ; 6、建立因子模 型 X. :E : a F+£ ,i =1 ,2 ,3 ,……其中 , 。 , F : , F ……是公共因子 , 是特殊因子 ; 7、对已求得 的初始 因子 载荷矩阵做正交旋转变换处理 ,得到新的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卢中辉 (1984-),男,江西抚州人,硕士,淮阴师范学院城 市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
以5%和10%较为合适,p、q、r、s、t为各等级对应的数量,权重计算 公式为:Pp+Qq+Rr+Ss+Tt=100%。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权重系数, 见表1。
表1 指标体系与权重系数表
目标 层
准则层
对象层
重要程度层次分级与权重 序 号 对象层 准则层 目标层
C1 GDP( 亿元 )
1
B1
C2 人均 GDP( 元 )
2
经济实力 C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亿元 ) 3
C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4
P P Q Q
0. 30 0. 30 0. 20 P 0. 20
0.30
B2 金融实力 A1 规模 总量
B3 科技实力
C5 年末居民存款余额 ( 亿元 ) C6 保险保费总额 ( 亿元 )
C7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 万人 ) C8 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
C9 全年专利申请数量 ( 件 )
5 6
P Q
7Q 8P 9R
0. 55 0. 45 Q
0. 35 0. 40 Q 0. 30
0.25 P 0.35
0.25
对江苏省各地级市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于吴利华(2001)、王阿 妮(2003)、李奇松(2005)等利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城 市竞争力主要因素及指标测算,王慧(2007)进行了基于因子分析、 主成分、关联度多种方法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本文结合江苏省各地 级市的实情,参照文献[4] [6]从规模总量、发展质量、要素流量三个方 面,对江苏省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
23 Q 24 P 25 R 26 Q
0. 25
0. 35 0. 15
R
0.15
0. 25
B10 资金流量
C27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 万美元 ) 27
P
1. 0 P 0.40
A3 要素 流量
B11 交通流量
C28 年货运量 (104t) C29 年客运量 ( 万人 )
28 29
P Q
0. 55 0. 45 Q
务设施
C21 每万人拥有高校人数 21 R
C22 每千人拥有医院床数 ( 万张 ) 22 R
0. 55 0. 45 P
0. 20
0. 30
0. 20 0. 15
R
0. 15
0.25 P 0.35
0.15
B9 社会环境
C23 人均住房面积 (m2) C24 人均绿地面积 (m2) C2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C26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
果进行聚类分析,分为四个阶层。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213-03
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源泉。城市竞争力是指在社会经济 结构、价值文化、制度政策等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一个城市 在所属区域中为自身发展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从而获得城 市经济的持续增长[1] 。城市竞争力涵盖要素较多,不同学者源于研 究视角的不同,研究成果并不一致。郝寿义等人选取综合经济实 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及 住宅六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等七 个城市进行定量研究[2] [3]。徐康宁依据环境、经济和体制三大类要 素,构建69个具体指标的测度体系[4]。倪鹏飞则提出城市竞争力的 弓弦模型[5]。尚正永等人从总量、质量、流量三个方面选取34个对象 构建山地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6]。
1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1.1 构建原则
城市竞争力涉及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环境等众多方 面,但城市的本质是各种要素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因此,遵循主体 性、综合性、潜能性和可用性四条原则,从城市的规模总量、发展质 量和要素流量三方面,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用地规模、城市环境 与设施等12个二级指标,确定具体指标30 每万人互联网户 C31 住宅电话普及率 C32 移动电话普及率 C33 人均邮电业务量 ( 元 )
30 Q 0. 30 31 P 0. 30 32 Q 0. 20 Q 0.30 33 Q 0. 20
2012年10月 213
区域经济 Regional Economy
江苏省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卢中辉
摘 要: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本文综述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成果,选取2010年
江苏省统计数据,从规模总量、发展质量、要素流量三方面,共33项指标对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计算。最后对评价结
B4 用地规模
C10 城市面积 ( 平方公里 ) C11 建成区面积 ( 平方公里 )
10 11
P P
0. 50 0. 50
R
0.20
B5 发展水平
C12 职工平均工资 ( 元 ) C13 当年 GDP 增长率 (%)
12 13
Q P
0. 45 0. 55 Q
0.20
B6 C14 产业结构 C15
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 (%) 14 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 (%) 15
P P
0. 50 0. 50 P
0.25
A2
B7
发展 经济效益
C16 主营业务收入 ( 亿元 ) C17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 亿元 )
16 17
P Q
质量
C18 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 ( 公里 ) 18 Q
C19 用电总量 (104kw·h) 19 P
B8 城市服 C20 人均公共图书馆书藏量 ( 册 ) 20 Q
1.2 权重的确定 权重确定方法一般有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法、层
次分析法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层,具体指标权重确定参照文 献[7]。对应各层次指标,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P、Q、R、S、T。首先确 定13个城市某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再用两指标的差值进行内 插比较,从而确定其他城市的级别。
Xp / Xp = 1;(P≤1) Xi / XP = Q,R,S;(i = Q,R,S;0<Q,R,S<1 ) Xt / Xp = T,(0<T<S ) 式中P、Q、R、S、T为城市某一指标对应等级,Xp、Xt分别为等级 P、T所对应的指标,Xi表示其他等级所对应指标。相互间等级差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