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清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文学常识《秋天的怀念》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作者与背景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原籍河北涿(zhuō)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
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二、字词残疾焦躁不安憎恨(zēng) 暴怒无常砸碎墙壁沉寂瘫痪(tānhuàn) 侍弄(shì) 捶打整宿(xǐu) 翻来覆去唰唰啦啦憔悴(qiáocuì) 央求神色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豌豆仿膳踩扁敏感诀别淡雅深沉泼泼洒洒烂漫创伤(chuāng)词语解释:1.瘫痪(tān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2.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3.整宿:整夜,整个晚上。
4.诀(juã)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5.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三、问题巩固(一)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解析: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与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与解析一、积累运用(共20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太阳像个魔术师,把蔚蓝的大海装点得波光lín lín。
海面像丝绸一样柔和,微荡着涟漪。
从高处看,烟波浩渺,一望无际;而有时,海水就在你的脚边,轻轻絮.语。
①lín lín粼粼②絮.xù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①紧握拳头,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和曾经幼稚可笑的自己。
②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
③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A.离别取决而且B.诀别决定固然C.离别决定固然D.诀别取决而且导析:D ①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离别:较长时间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
故“诀别”更合语境。
②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
从句中语境看,应选“取决”。
③“而且”是连词,表示进一步。
“固然”是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
根据语境,应选“而且”。
故选D。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C )A.元旦晚会上,七年级(1)班的同学竟然将话剧《屈原》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班主任喜出望外....。
B.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记者在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外国友人们翻来覆去....的那句经典老话——“中国功夫,Great!”C.天气预报早已告知明早暴雪将至,大家各得其所....,尽量让损失降到最小。
D.春天,小鸟最爱凑热闹,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呼朋引伴....,嬉戏玩耍,像小孩子一样天真快乐。
导析:C “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A.这次比赛的成败尤为重要,将决定着他能否进入下一轮面试。
B.黄文秀鞠躬尽瘁,用青春热血诠释了新时代不怕困难、奋勇当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周周清试卷及答案

第五单元周周清(二)[测试范围:第五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清(21分)1. 将下列画线的词语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4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的生灵都有怜悯感,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他是个高尚的人。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温驯.()羞怯.() 鹦.鹉()乞gài() quán()伏怂yǒnɡ()3.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弛.担持刀()(3)一狼洞.其中()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4分)A. 临近毕业,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大家约定在新的学校里萍水相逢....。
B.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一笔。
C. 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纷纷大相径庭....参加“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
D. 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5. 下列括号里的分析无误的一项是()(4分)A. 这时,妻买了一对..。
(句中的加点词分别是..,叫得很好听..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数量词、名词、动词)B. 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
(这是一个比喻句)C.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聊斋”是该书作者蒲松龄的书房名称,“志”是“志向”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的“志”解释有误,不是“志向”,是“记述”的意思)D. 它渐渐地忽然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这是个病句,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但”改为“并且”)二、素养清(12分)6. 填空。
(7分)(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分歧.(qí)瘫.痪(tān)熬.夜(áo)沉寂.(jì)B.粼.粼(lín) 诀.别(jué) 姊.妹(zí) 荫.蔽(yīn)C.一霎.时(chà) 匿.笑(nì) 沐.浴(mù) 脸颊.(xiá)D.捶.打(chuí) 菡萏..(hàndàn) 徘徊.(huí) 絮.叨(xù)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4分)(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轻。
(竞—竟)(2)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落叶“唰唰啦啦”地漂落。
(漂—飘)(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酒酒—洒洒)(4)水藻真绿,把终年伫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伫—贮)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你的数学基础好,参加数学竞赛,我喜欢物理,参加物理竞赛,咱们各得其所....。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D.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说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絮絮叨叨....个没完。
4.在下列句子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分)(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3)“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分)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复习第1课秋天的怀念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的丧失活动能力。
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暴怒bào nù:大怒;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沉寂chénjì:①非常寂静;②杳无音讯。
捶打chuídǎ:用拳头或锤子敲打。
憔悴qiáo cuì:黄瘦;瘦损。
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yāng qiú:恳求,乞求神色shénsè:神情面色敏感mǐn gǎn: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诀别juébié:分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烂漫làn màn:①色彩鲜丽;②坦荡,无做作絮絮叨叨xùxu dāo dāo:形容说话啰嗦淡雅dàn yǎ:(颜色花样)素净雅致;(花草等的香气)清淡深沉shēn chén:指声音低沉;形容程度深;沉稳,不外露。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二、文学常识(二)、《秋天的怀念》1.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
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答: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1为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2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3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2.找出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表现了母爱的伟大的句子(三句以上),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答:(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1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
“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2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面对厌世自弃的“我”,1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周周清(二)

第三单元周周清(二)[测试范围:第三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清(21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用横线画出书写有误的字并改正在田字格中。
(8分) 鉴赏小心翼翼书塾.()美不盛收倜.()傥则善而从蝉蜕截然不同渊搏人迹罕至轻捷疲倦不堪.() 奥密油然而生和蔼.()三省吾身2. 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人不知而不愠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路上寂静无人,这条街还沉睡着,再过几个钟头,这里就会人声鼎沸....了。
B.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D.人们常把童话中的世界和现实混为一谈....。
4.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②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着,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
③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
④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
⑤大家一齐兴奋地扎进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肉厚、个儿大、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
A.③①⑤④②B.③⑤①④②C.④①③②⑤D.⑤③②①④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B.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C.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D.“不知道,”她一脸怒色地说:“我们好好谈谈。
”6.【2019·自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阳光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个性化“菜单”,涌现出大批的优秀阳光少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解析

七上第二单元简介>>> ......................................................一、单元选文情况本单元各篇课文,从内容主题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亲情单元”。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刚进人初中不久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几篇课文中,《秋天的怀念》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宝贵,抒发了对母爱的礼赞;《散步》取材平凡而意蕴丰厚,表现了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恐融的美好氛围;《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赞美;《(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让人感受到古代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实现“理解作者情感”与“陶冶自身情感”的双重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文章的主旨,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厚的内涵。
例如,《秋天的怀念》不只是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海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散步)),可以读出生命轮回和延续的感慨,读出人生的选择,读出中年人特有的责任感。
二、单元教学重点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本单元着重训练朗读技能。
朗读的内部心理技能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洞”,外部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
本单元与上个单元分别侧重不同的技能点,又互相呼应、反复训练,螺旋式提升。
朗读的教学方式,应以教师示范感染,学生反复练习、不断调动内心感受、不断打磨语音技巧为主,此外还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相关术语(感情基调、语气、节奏等),帮助学生有意识、有方向地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
从文章写祛的角度看,本单元着重于学生对文章情感表达的体验,要让他们把握不同文立抒情的不同特点。
这一单元文立的抒情特点各有不同,相比之下,《散步》《荷叶·母亲》等课文,抒发的感情比较显豁明了,可以让学生直接体会和把握;《秋天的怀念》表达的感情则非常深沉含蓄,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第二单元 (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部编版)(解析版)

第二单元基础过关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侍.弄(sì)讷讷.(nè)脚踝.(huái)B.拆.散(chāi)熬.过(áo)并蒂.(tí)C.攲.斜(qī)菡萏.(dān)步履.(lǚ)D.分歧.(qí)徘.徊(pái)搁.下(gē)【答案】D【解析】A项“侍”应读shì;B项“蒂”应读dì;C项“萏”应读dàn。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C.家住回龙村的向代惠,得了偏瘫,被界定为二级伤残,看见施工人员正在为她提供免费无障碍改造服务,喜出望外....。
D.秋游结束后,同学们都回家写游记作业,可谓是各得其所....。
【答案】D【解析】A.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使用恰当。
B.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形容人很容易发怒。
而且很没有规律。
使用恰当。
C.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使用恰当。
D.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使用不恰当。
故选D。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内容:第二单元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5分)【甲】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伺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乙】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徘.徊(pái)qī斜(欹)(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修改。
(2分)__伺__改为__侍__(3)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修改建议是:将冒号改为逗号。
(1分)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他这次考试成绩名列年级第一,令班主任喜出望外....。
B.奶奶翻来覆去....地想了好几遍,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里了。
C.长大了我才明白,母亲的絮絮叨叨....是对我最深沉的爱。
D.这次活动大家顾全大局,各得其所....,只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解析】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与后半句“有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矛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A.竹篱之内的院子,薄薄的泥层下面尽是岩石,只能种些番茄、蚕豆、芭蕉等蔬菜,却不能种树木。
B.前进的道路上,肯定有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克服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困难。
C.人民网是网上的《人民日报》,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
D.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解析】A.分类不当,“芭蕉”不是蔬菜,应删去“芭蕉”;B.搭配不当,应改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D.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4.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①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上浪费时间。
”②我们要仰仗经典之力。
③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
④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
⑤“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同时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佳作。
A.②①③④⑤B.②①④⑤③C.①④②⑤③ D.①④⑤③②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其作品《病隙碎笔》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B.《散步》的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他的创作以小说为主。
C.散文诗既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又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如泰戈尔的《飞鸟集》。
D.《世说新语》是中国唐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解析】《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作品。
6.根据提示默写。
(8分)(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咏雪》)(4)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的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5)雪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色,请你写出带“雪”字的两句连续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4分)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
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
她说:隐鼠是昨天晩上被猫吃去了!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
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
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
(1)选段出自鲁迅的散文《狗·猫·鼠》。
(1分)(2)结合原著,说说隐鼠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3分)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8.综合性学习。
(5分)河海中学七(1)班正在举行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2分)材料一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材料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莱,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①真正的友谊是忠实的、纯洁的、不求回报的;②真正的友谊需要志同道合。
(2)随着网络的发展,交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网络开始逐渐取代以“串门”为代表的传统社交模式。
的确,近半数人认为网络社交平台承担了一部分“串门”的功能。
此外,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宅文化”的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串门文化”带来冲击。
相关数据显示,近半数的人在非工作时间更喜欢宅在家里。
那么,你对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有着怎样的看法呢?请简要谈谈,并说明理由。
(3分)示例一:我不赞同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这种捧着手机、看着电脑的交友方式,其实淡化了人际关系,只能让朋友之间更加疏远。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符合时代潮流。
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十分便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阅读理解(40分)(一)观沧海(4分)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作者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情形,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解析】最后一句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所以“卒章显志”“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错。
10.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请简要分析。
(2分)示例:作者描写了水的动,岛的静;描写了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12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2)相委.而去(舍弃)(3)尊君在不.(同“否”) (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 D.元方时/年七岁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陈元方是从“无信”“无礼”这两方面反驳“友人”的。
B.面对“友人”的无端指责,文中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元方的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C.“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表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友人”,在“友人”表示歉意后,陈元方喜不自胜,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15.文章在为人处世方面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至少写出两点)(2分)做人要讲诚信、懂礼貌。
(三)母亲的心(13分)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摸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闭起双眼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16.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