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7 回忆我的母亲 教案 第2课时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 回忆我的母亲 第2课时

古人行
周郯子,品性至孝。郯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 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 伪装在群鹿中间觅取鹿乳。鹿生性机警,又善于奔跑,郯子 连去几日,终未如愿。一日,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便想 射他。郯子便将实情告诉他。他的孝行感动了猎人,猎人以 家中驯养的母鹿之乳相赠。有诗说:“幼年郯子孝双亲,为 觅鹿乳进山林。翻山越岭难如愿,猎户慨赠全孝心。”
中考这么考
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练习。 (1)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你得出的结论分别是: 示例:(1) 母爱是
无_私__的__,__母__亲_为__我__们__遮风挡雨,我们应学会感恩。(2)母亲 __是__伟_大__的__,__我__们__应_孝__心__永__驻__,_孝__敬__母__亲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行
帮母亲分担一点儿家务,给母亲买一束鲜花,陪母亲 聊聊天,听听母亲爱的唠叨,大声说一句“我爱你”…… 爱母于心,善于行。
中考这么考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 最香醇、值得永远品味的茶,那便是母爱。母亲节前,某班同 学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冰心的《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自然、童真” 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1. 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中考考点 __示__例__:_道__不__尽__的__母_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 回忆我的母亲 》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朴素的亲情中蕴涵着深深的感恩。
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增强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情感。
3.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选材的特点和材料的组织特点,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记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情,写出真情。
重点难点: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朴素的亲情中蕴涵着深深的感恩。
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增强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舔去(tian3) 侮辱(wu3)二、导入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忆的母亲形象是怎样的?作者截取了那些片段?在对这些材料的叙述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又是怎样的?我们将随着作者的笔触,去寻访朱德同志深爱着的母亲。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文中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5.领会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收获与启示。
6.把握叙事顺序及线索。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以与母亲有关的活动为线索。
7.概括母亲的品性特点或精神品质。
善良勤劳俭朴坚强隐忍宽厚仁慈温和谦虚聪慧刚强不屈。
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概括出人物形象后,要在具体事件中落实这些品性。
要能写出这些品性在事件中的表现。
8.领会选择材料的技巧。
选择典型事件;着重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详略得当;取舍有度;富有生活气息;质朴平实的语言中蕴含深情。
材料组织特点:材料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围绕表现主题(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选材,材料丰富而不庞杂。
9.领会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及效果。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第2课时)

第三件事,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为“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
第四件事,光绪三十四年(1908)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自然段中写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2.提问: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美德?
指名回答: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等美德。
教师引出新课:作为一位好母亲,对儿子的革命事业,她又是怎样理解和支持的呢?下面我们来继续研讨课文内容。
学习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选材、组材的方法。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那为什么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呢?
3.教师小结。
(1)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她深明大义,坚持劳动,理解儿子,支持革命。如果说母亲送子读书是为了支撑门户,这还比较狭隘的话,那么到后来她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这正是她的伟大所在。这样一位好母亲,怎不使儿子敬重,使儿子感激呢?
(2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第2课时)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重点、难点)2.了解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重点)3.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及优秀品质,掌握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和文章的感情基调。
这节课,我们一起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回忆录这种体裁的特点,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水平。
二、自主学习(1)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明确: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
(2)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义?明确: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明确: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不仅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
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
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合作探究(一)品析语言(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八上7回忆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指导》适配课件)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 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 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这一段,着力表现的是母亲“勤劳”的“一生”。先用议论句“一生不曾脱离过 劳动”来强调母亲“一生”勤劳。“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一句,一方面 表现出母亲勤劳至极,另一方面突出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勤劳。“虽到老年,仍然热 爱生产”是在表现母亲老年时的勤劳。母亲从“生我”到“老年”都热爱劳动,突出 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最后一句,作者又借外甥的另一封信来侧面表现母亲的 “勤劳一生”:这一年,母亲八十五岁,虽“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 喜纺棉”,也突出表现了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
读懂对“我”的情感
1.提问:对“我”产生巨大 影响的母亲逝世了,“我”怀 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2. 请 声 情 并 茂 地 朗 读 文 章 的第14至17自然段,体会“我” 的情感和议论抒情的作用。
(1)自由地朗读课文。 (2)组织讨论作者的情感 态度。 (3)再次朗读课文。 (4)讨论议论抒情的作用。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 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 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 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 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 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 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 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鼓励和支 持“我”走革命道 路。
朱德母亲的言行、鼓励和支持,是朱德 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 正因为朱德母亲对朱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才有了朱德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正因为 如此,朱德母亲逝世后,1944年4月10日, 延安各界为朱德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 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 “为母亲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 阶级完人”。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 回忆我的母亲 - 第二课时

④这一句是对母亲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⑤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 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⑥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 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 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 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 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1.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 种地了……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教给“我”生产知识) 2.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 刻的印象。(培养了“我”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 3.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 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启发了“我”以后走上革命道路的观念) 4.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 勉。(支持、鼓励“我”走上革命道路)
回忆我的母亲
第二单元
朱 德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朱德母亲一 生的主要事迹,那么母亲又对“我”产生 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我”对母亲的深 情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 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
任务一:感谢母亲教益
1.作为“回忆性散文”,文章除了表现了母亲勤劳、爱憎分明和深 明大义等品质外,还写了母亲对“我”的影响。那么,母亲给了“我” 哪些影响呢?请你浏览文章2-13段,摘录母亲在行动上影响“我”的 句子,说说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影响。 原文摘录
《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表格式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
①找出回忆结束,回到现实的句子。
本段表达方式:议论,深化主旨。
明确:第16段的第一句。
②第16节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③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这是作者感情的升华,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广大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为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崇高境界上来。
表达了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
写法:深化主旨
启示: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
④“创造了”是说劳动人民过去创造的历史,“创造着”是说劳动人民如今仍在继续创造着中国历史,二者有时态上的差别。
三、主题归纳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四、全文总结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感恩母亲,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吧!
五、课堂作业
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一个小事例来表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八年级语文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保留篇目。
文章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
本文既是七年级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的典范,也是一篇德育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具体事件,学习刻画人物的的方法。
2.反复品读,体会精当的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3.感受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梳理作者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质朴无华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四、说学情八年级学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自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能够概括文章内容,初步读出文章的情感,同时对文章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深情理解不够深刻,对回忆性散文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领悟不够深入。
五、说教法学法以导读、设疑、点拨、讨论、总结为主。
给学生提供更大更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揭示课题1.简单的介绍朱德同志2.揭示课题,文体探究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生字词(1)注音佃农()祖籍()仪陇()溺死()劳碌()私塾()衙门()蛮横()饱尝()妯娌()和睦()差役()迁徒()不辍劳作()(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①、不停地劳动(耕作)。
不辍劳动②、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任劳任怨③、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宽厚仁慈④、有钱而心狠,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为富不仁⑤、饥民聚夺富家食物或去富家吃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
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
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
(提示:概括大意时注意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第10段,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
第11段,热恋故土,热爱劳动。
第12段,独立支持家庭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第13段,到老不曾脱离劳动,热爱生产。
综上分析,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什么?
是她深明大义,坚持劳动,理解儿子,支持革命。
研讨分析第三层(第14、15段)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法、朗读揣摩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研讨第10—13段,思考归纳各段大意。
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听录音配乐范读
思考:作者着重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内容?
回勤劳俭朴
忆聪明能干怀
我宽厚仁慈念
的母亲一生坚强不屈崇
学完这篇回忆录,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
明确: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
要求学习本文文风纯朴、语言平实的优点和选材精当,叙事、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以时间为序(纬)、以“勤劳一生”为线(经)进行布局谋篇的巧妙的组材方法。
三、快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
亲教育影响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教 学 后 记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自选题: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Biblioteka 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板书设计
回勤劳俭朴
忆聪明能干怀
我宽厚仁慈念
的母亲一生坚强不屈崇
母教“我”与困难作斗争敬
1.归纳层次大意。
明确: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提问: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
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 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
小结: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四、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文章的感情基调
“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的思想感情。
分析研讨并背诵第三部分(第16、17段)
1.找出回忆结束,回到现实的句子。
明确:第16段的第一句。
朱德同志将“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二、总结全文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①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
②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①痛悼母亲的离去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课题:7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第7周星期二
年段
八年级
上课时间
第8周
主备人
课时安排
总(2)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2、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
谢觉哉的挽联是:
红星入怀,盖世勋名光子舍;白云在望,漫天晴澹陨慈辉。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师寄语:
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
十一、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勾画关键性词语。
交流收获。交流句式:
“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母亲,她表现在”。
因势利导理篇章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忆
勤劳简朴宽厚仁慈
整日劳碌
尽忠党和人民
节衣缩食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被迫搬家
反抗压迫
支持革命
送我读书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坚持劳动
同情革命
支持革命
母教“我”与困难作斗争敬
亲教育影响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五、拓展延伸培养亲情
悼念朱德母亲的挽联
党中央的挽联是:
八路公助,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是: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周恩来、刘少奇、陈云诸人的挽联是:
教人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饮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