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材料基本特性的研究
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磁性材料是一类能够产生磁场并且受到磁场作用的物质,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电子工程、医学、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从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磁性材料是指在外加磁场下显现出磁性的物质。
据其不同磁性特点,磁性材料大致可分为铁磁材料、亚铁磁材料和顺磁材料三类。
铁磁材料具有强烈的磁性,能够持续保持自发磁化;亚铁磁材料在外加磁场下产生磁化,但在去除磁场后磁化会消失;顺磁材料只在外加磁场下磁化,去除磁场后不具磁性。
二、磁性材料的研究方法1. 磁性测试磁性材料的研究需要通过磁性测试来确定其磁场特性。
常用的磁性测试方法主要有霍尔效应法、磁滞回线法和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等。
这些方法可以测量材料的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和磁化曲线等参数。
2. 微结构分析微结构分析是研究磁性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界和纳米级尺寸特征,可以揭示材料内部的磁性行为和性能表现。
3. 磁性理论模拟磁性材料的行为可以通过磁性理论模拟来解释和预测。
常用的理论模拟方法有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和蒙特卡洛模拟等。
这些模拟方法能够模拟材料的磁结构、磁化强度和磁化动力学等。
三、磁性材料的应用领域1.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磁性材料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磁存储领域。
硬盘、磁带等磁存储介质都采用了铁磁材料,利用其可持续的自发磁化特性实现信息的读写。
2. 电子工程磁性材料在电子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磁性材料可用于电感元件、变压器、电能计量等领域,利用其良好的磁导率和磁饱和特性。
3. 医学磁性材料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中需要用到磁性材料来产生强大的磁场,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器官。
4. 能源磁性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磁性材料可以应用于发电装置、电动汽车、磁能回收等领域,利用其磁矩定向和磁致伸缩特性实现能量转换和存储。
中班儿童科学教案:探究磁性材料的特性

中班儿童科学教案:探究磁性材料的特性探究磁性材料的特性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通过磁性材料的实验,旨在让中班儿童对磁性材料的特性有一个初步认识,激发儿童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思维力等。
根据中班儿童的特点,我们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积极引导儿童思考和互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磁性材料的特性。
2.培养儿童观察力和思维力。
3.激发儿童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实物引入,引导儿童探究磁性材料的特性:“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出示磁铁)。
“有没有人见过这个东西?”“这是磁铁,普通的铁是没有吸力的,而磁铁却可以吸住它,是不是很神奇呢?”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自己去尝试,让他们过程中有所发现,同时也有趣味性和探究性。
(二)实验环节1.实验一:不同材料的吸附实验教师将磁铁放在桌子上,供儿童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材料,如铜、铁、木块、纸张、铝箔等,让他们一个一个来试着去吸住磁铁,看看能否吸上去。
并引导儿童思考:为什么铜、铁块等可以吸跑磁铁?而木块、纸张、铝箔等则不行?2.实验二:查找隐藏材料将一些材料放在盒子里,如纸张、石头、木棍、铁、铝箔、硬币等,其中有一个隐藏了一个磁铁。
教师让儿童动手摸索,找出隐藏的磁铁,了解磁铁的特殊性。
3.实验三:磁铁与磁铁之间总是相互吸引教师让儿童拿两个磁铁在空中自由移动,让他们观察磁铁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磁极的特殊特性。
同时,让儿童感知磁力的强度与磁极朝向的重要性。
(三)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儿童思考:从今天的实验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指出磁铁特性、不同材料的吸附实验、隐藏磁铁的查找、磁铁与磁铁之间总是相互吸引)为什么会这样?(讲解原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呢?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呢?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磁性材料实验,中班儿童不仅掌握了磁性材料的特性,而且积极参与实验,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而且,通过探究实验,儿童逐渐认识到探索知识、理解世界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磁性材料基本特性测量二

(3)记录下示波器x、y轴的单位量,测出饱 和点、剩磁点、去磁点应测的各物理量。
(饱4)和求磁出感剩应余强磁度感BS应和强磁度场B强r,度为H矫S。顽HC,
实验数据
f
R2
R1 UBS UHS UBr UHC U-BS U-HS U-Br U-HC
(kH) (kΩ) (Ω) (V) (mv) (V) (m v) (V)度和磁感应 强度,而是通过测量相关的电压,再经过 关系式计算相应的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思考题
1.如何正确调试磁滞回线?关键步骤是哪些? 2.通过实验,磁化过程中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
HS时,B值几乎不再增加,
磁化趋于饱和.如使得H
A'
减少,B将不再沿着原路返
回,而是沿另一条曲线
AC'A'下降,当H从-HS增
加时,B将沿着A'CA曲线
到达A形成一闭合曲线.
C
0
Hc
Hs
H
-Br -Bs
其中当H = 0时,|B| = Br,B r称为剩 余磁感应强度。要使得Br为零,就必
须加一反向磁场,当反向磁场强度增 加到H = -HC时,磁感应强度B为零, 达到退磁,HC称为矫顽力。各种铁磁 材料有不同的磁滞回线,主要区别在
度B是否随外部磁场H增大而增大?为什么?
于矫顽力的大小,矫顽力大的称为硬 磁材料,矫顽力小的称为软磁材料。
实验原理
1.实验电路图
2.二个重要关系式
▪ X端电压输出:
UX
UR1
R1i1
R1L H N1
▪
Y端电压输出
Uy UC
N2S R2C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一.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1.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磁性材料是由铁磁性物质或亚铁磁性物质组成的,在外加磁场H作用下,必有相应的磁化强度M或磁感应强度B,它们随磁场强度H的变化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或B~H曲线)。
磁化曲线一般来说是非线性的,具有2个特点:磁饱和现象及磁滞现象。
即当磁场强度H足够大时,磁化强度M达到一个确定的饱和值Ms,继续增大H,Ms保持不变;以及当材料的M值达到饱和后,外磁场H降低为零时,M并不恢复为零,而是沿MsMr曲线变化。
材料的工作状态相当于M~H曲线或B~H曲线上的某一点,该点常称为工作点。
2.软磁材料的常用磁性能参数∙饱和磁感应强度Bs: 其大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它所对应的物理状态是材料内部的磁化矢量整齐排列;∙剩余磁感应强度Br: 是磁滞回线上的特征参数,H回到0时的B值. 矩形比: Br/Bs;∙矫顽力Hc: 是表示材料磁化难易程度的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及缺陷(杂质、应力等);∙磁导率m:是磁滞回线上任何点所对应的B与H的比值,与器件工作状态密切相关;∙初始磁导率mi、最大磁导率mm、微分磁导率md、振幅磁导率ma、有效磁导率me、脉冲磁导率mp;∙居里温度Tc: 铁磁物质的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达到某一温度时,自发磁化消失,转变为顺磁性, 该临界温度为居里温度. 它确定了磁性器件工作的上限温度;∙损耗P: 磁滞损耗Ph及涡流损耗Pe P=Ph+Pe=af+bf2+cPeμf2t2/,r 降低磁滞损耗Ph的方法是降低矫顽力Hc;降低涡流损耗Pe的方法是减薄磁性材料的厚度t及提高材料的电阻率r;∙在自由静止空气中磁芯的损耗与磁芯的温升关系为:总功率耗散(亳瓦特)/表面积(平方厘米)3.软磁材料的磁性参数与器件的电气参数之间的转换∙设计软磁器件通常包括三个步骤:正确选用磁性材料;∙合理确定磁芯的几何形状及尺寸;∙根据磁性参数要求,模拟磁芯的工作状态得到相应的电气参数。
材料:B H,m 磁芯(S,l):f~F 器件(N):U~I,LI ~H: H = IN/l 磁势F =ò Hdl=Hl Nf = ò UdtL~m:L=AL N2 =4N2m SK /D′10-9 U ~B:U = Ndf/dt = kfNBS ′10-6二、常用软磁磁芯的特点及应用(一).粉芯类1.磁粉芯磁粉芯是由铁磁性粉粒与绝缘介质混合压制而成的一种软磁材料。
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磁性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介绍其应用的前景和挑战。
一.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磁性材料是指具有磁性的材料,包括铁、钴、镍及其合金和氧化物等,以及铁磁性、顺磁性和反磁性等。
其中,铁磁性材料表现出强磁性,能够吸引磁铁,而顺磁性和反磁性材料则不能吸引磁铁。
磁性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来源于其特殊的磁性性质及其可控制的性质,如磁化强度、大小、方向等。
其特点使其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侵入性、无辐射、体积小等优点,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如磁场强度受到局限、测量精度不够等。
二. 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1.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磁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惯性等性质,可以作为医学成像技术中的对比剂,如MRI、CT等。
此外,磁性纳米粒子还可以有效地作为药物运输器,将药物靶向输送到病变部位,从而提高药物活性和抗肿瘤效果。
2.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中的治疗应用磁性纳米粒子可以通过磁场控制其运动,从而导向到特定的目标组织。
通过刺激电磁场,可以在特定的位置释放药物、放射性标记物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热疗、光疗等方式对病变组织进行恶性病变细胞的破坏。
3.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检测和诊断应用磁性材料的磁性常数对物理环境的敏感性十分重要,可以用来检测和诊断疾病。
例如,磁性纳米颗粒可以被修饰成绑定与某些抗体或蛋白质结合,被绑定的抗体或蛋白质可识别以特定抗原或患者的分子,从而用于疾病诊断和监测。
三. 磁性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前景。
其中,具有明显优势的磁性纳米粒子,已经在某些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但同时,其面临着以下挑战:1.磁性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技术有待发展。
磁性材料特性

磁性材料特性
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特定磁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医疗、能源等领域。
磁性材料的特性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磁性材料的特性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类材料。
首先,磁性材料的特性包括磁化强度、磁化曲线、磁化方式等。
磁化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磁化的能力,通常用磁化强度、剩磁和矫顽力等参数来描述。
磁化曲线则是描述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磁化过程的曲线,通过磁化曲线可以了解材料的磁化特性。
而磁化方式则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行为,包括顺磁、抗磁和铁磁等不同的磁化方式。
其次,磁性材料的特性还包括磁滞回线、磁导率、磁化损耗等。
磁滞回线是描述材料在磁化过程中的磁滞现象的曲线,通过磁滞回线可以了解材料的磁滞特性。
磁导率则是描述材料对磁场的导磁能力,磁导率高的材料对磁场的响应更强。
而磁化损耗则是描述材料在磁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耗,磁化损耗越小,材料的磁化效率越高。
另外,磁性材料的特性还包括磁饱和磁感应强度、居里温度等参数。
磁饱和磁感应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下达到饱和磁化状态时的磁感应强度,磁饱和磁感应强度越高,材料的磁化效果越好。
居里温度则是指材料在高温下失去磁性的临界温度,超过居里温度后,材料将失去磁性。
总的来说,磁性材料的特性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磁性材料的特性,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和应用这一类材料,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本文能够对磁性材料的特性有所启发,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一.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1.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磁性材料是由铁磁性物质或亚铁磁性物质组成的,在外加磁场H作用下,必有相应的磁化强度M或磁感应强度B,它们随磁场强度H的变化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或B~H曲线)。
磁化曲线一般来说是非线性的,具有2个特点:磁饱和现象及磁滞现象。
即当磁场强度H足够大时,磁化强度M达到一个确定的饱和值M s,继续增大H,Ms保持不变;以及当材料的M值达到饱和后,外磁场H降低为零时,M并不恢复为零,而是沿MsM r曲线变化。
材料的工作状态相当于M~H曲线或B~H曲线上的某一点,该点常称为工作点。
2.软磁材料的常用磁性能参数∙饱和磁感应强度Bs: 其大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它所对应的物理状态是材料内部的磁化矢量整齐排列;∙剩余磁感应强度Br: 是磁滞回线上的特征参数,H回到0时的B值. 矩形比: Br/Bs;∙矫顽力Hc:是表示材料磁化难易程度的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及缺陷(杂质、应力等);∙磁导率m:是磁滞回线上任何点所对应的B与H的比值,与器件工作状态密切相关;∙初始磁导率m i、最大磁导率m m、微分磁导率m d、振幅磁导率m a、有效磁导率m e、脉冲磁导率m p;∙居里温度Tc: 铁磁物质的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达到某一温度时,自发磁化消失,转变为顺磁性, 该临界温度为居里温度.它确定了磁性器件工作的上限温度;∙损耗P: 磁滞损耗Ph及涡流损耗Pe P=Ph+Pe=af+bf2+cPeμf2t2/,r 降低磁滞损耗Ph的方法是降低矫顽力Hc;降低涡流损耗Pe的方法是减薄磁性材料的厚度t及提高材料的电阻率r;∙在自由静止空气中磁芯的损耗与磁芯的温升关系为:总功率耗散(亳瓦特)/表面积(平方厘米)3.软磁材料的磁性参数与器件的电气参数之间的转换∙设计软磁器件通常包括三个步骤:正确选用磁性材料;∙合理确定磁芯的几何形状及尺寸;∙根据磁性参数要求,模拟磁芯的工作状态得到相应的电气参数。
科学实验教案:探索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科学实验教案:探索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应用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一个科学实验教案,探索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吸引铁、镍等金属或其他物质的能力的材料。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掌握相关应用是很重要的。
通过开展多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磁力的产生与变化规律,观察磁性材料对铁粉的吸引现象,并探索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情况与生成规律。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以下结构进行组织:首先,在第二部分中将介绍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包括磁性概念与原理、不同种类磁性材料以及磁场对磁性材料的影响和测量方法。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将重点讨论磁性材料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包括研究磁力产生与变化规律、观察磁铁吸引铁粉现象解释以及探索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与生成规律。
第四部分将提供科学实验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包括实验设备和材料清单、实验步骤和操作指导以及预期结果与讨论指导。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并从磁性材料特性及应用角度展开思考,并探讨科学实验教育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介绍一个科学实验教案,引发读者对于磁性材料特性及其应用的兴趣,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实践方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科学实验。
这些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通过完成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磁性材料并增加他们对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探索过程的理解。
2.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2.1 磁性概念与原理:磁性是物质表现出吸引或排斥其他物质的能力。
磁性源于物质中微观磁偶极子的排列和相互作用。
磁偶极子由带电粒子(如原子和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产生。
磁性可分为三种类型:顺磁性、铁磁性和抗磁性。
顺磁性物质受外部磁场影响时产生弱的吸引力,而铁磁性物质则在外部磁场中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抗磁性物质则被外部磁场所排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姓名:什么情况班级:F10 学号:51 实验成绩: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2011- 指导老师:助教批阅日期:
磁性材料基本特性的研究
【实验目的】
1.了解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概念,加深对铁磁材料的主要物理量矫顽磁力、剩磁和磁导率的理解;
2.利用示波器观察并测量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
3.测定所给定的铁磁材料的居里温度.
【实验原理】
1.磁化性质
一切可被磁化的物质叫作磁介质。
磁介质的磁化规律可用磁感应强度B、磁化强度M、磁场强度H来描述,它们满足一定的关系
μr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
对非铁磁性的各向同性的磁介质,H和B之间满足线性关系,B =μH,而铁磁性介质的m 、B 与H 之间有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一般情况下,铁磁质内部存在自发的磁化强度,当温度越低自发磁化强度越大。
如图一所示。
图一B~ H曲线图二μ~ T曲线
它反映了铁磁质的共同磁化特点:在刚开始时随着H的增加,B缓慢的增加,此时μ较小;而后便随H的增加B急剧增大,μ也迅速增加;最后随H增加,B趋向于饱和,而此时的μ值在到达最大值后又急剧减小。
图一表明了磁导率μ是磁场H的函数。
B-H曲线表示铁磁材料从没有磁性开始磁化,B随H的增加而增加,称为磁化曲线。
从图二中可看到,磁导率μ还是温度的函数,当温度升高到某个值时,铁磁质由铁磁状态转变成顺磁状态,在曲线上变化率最大的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居里温度T C。
2.磁滞性质
铁磁材料除了具有高的磁导率外,另一重要的特性是磁滞现象.当铁磁材料磁化时,磁
感应强度B不仅与当时的磁场强度H有关,而且与
磁化的历史有关,如图3所示.曲线OA表示铁磁材
料从没有磁性开始磁化,B随H的增加而增加,称
为磁化曲线.当H值到达某一个值H S时,B值几乎
不再增加,磁化趋于饱和.如使得H减少,B将不
再沿着原路返回,而是沿另一条曲线AC'A'下降,当
H从-H S增加时,B将沿着A'CA曲线到达A形成一
闭合曲线.其中当H = 0时,|B| = Br,Br称为剩余
磁感应强度.要使得Br为零,就必须加一反向磁场,
当反向磁场强度增加到H = -H C时,磁感应强度B为零,达到退磁,HC称为矫顽力.各种铁磁材料有不同的磁滞回线,主要区别在于矫顽力的大小,矫顽力大的称为硬磁材料,矫顽力小的称为软磁材料.
3.用交流电桥测量居里温度
铁磁材料的居里温度可用任何一种交流电桥测量。
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RL交流电桥,
图三RL交流电桥
在电桥中输入电源由信号发生器提供,在实验中应适当选择不同的输出频率ω为信号发生器的角频率。
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相匹配,在未放入铁氧体时,可直接使电桥平衡,但当其中一个电感放入铁氧体后,电感大小发生了变化,引起电桥不平衡。
但随着温度的上升到某一个值时,铁氧体的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CD两点间的电位差发生突变并趋于零,电桥又趋向于平衡,这个突变的点对应的温度就是居里温度。
实验中可通过桥路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求其曲线突变处的温度,并分析研究在升温与降温时的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用示波器测量动态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本实验研究的是闭合状的铁磁圆环样品,平均周长为L,励磁线圈的匝数为N1,若励磁电流为i1时,在样品内满足安培环路定律
HL=N1i1
在示波器横轴的偏转板的输入电压为
这表明横轴输入的u R1大小与磁场强度H成正比。
设样品的截面积为S,匝数为N2的次级线圈中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同样可分析得到电容两端的电压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上式表明Y轴输入的大小u C与磁感应强度B成正比。
【数据记录与处理】
1.样品饱和磁滞曲线的测量
1)观察不同情况下样品被磁化的过程
a)调节 R B时可以发现,回线在竖直方向上被拉伸或压缩。
根据公式(6)可以得知,
与R B成反比,因此不难解释,当R B增大时,示波器上的回线会在竖直方向上被压缩,反之则会被拉伸
b)信号源频率不同时,示波器上的回线也会发生变化,当频率过低时,回线发生变
形,可能是因为次级线圈的自感在此时不能忽略造成的
2)选择合适的R B值
综合考虑到回线在示波器上的形状和次级线圈自感电动势的影响,认为应该选择较大的R B值,调整合适后用万用表测得R B= 2.093kΩ
3)测量回线上点的电压值
实验中选择了17个点,分别测量其X方向和Y方向的电压值,数据如下表:
4)磁滞回线及相关量的计算
H/A∙m−1B/ H/A∙m−1B/ -36.6-0.45819.00.316 -27.7-0.40813.90.203 -13.9-0.16713.30.157 -10.90.00010.50.000
-6.60.161 6.4-0.157
0.00.2610.0-0.261
6.90.316-5.7-0.313
13.90.362-27.7-0.434
32.40.439
图中的磁滞回线的形状与课本上的理论曲线符合较好,说明实验进行得较为成功。
由图得:
{
B r=0.261 −B r=−0.261 B s=0.439
−B s=−0.458 H c=10.5A∙m−1
−H c=−10.9A∙m−1 H s=32.4A∙m−1−H s=−36.6A∙m−1考虑到原点的定位误差
⇒
{
B r=
B r−(−B r)
2
=0.261
B s=0.449
H c=10.7A∙m−1
H s=34.5A∙m−1
被测样品的磁滞回线
2.电桥法测量铁氧体的居里温度T C
1)数据测量
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作图,见下页。
根据图像可以发现,在前期,铁氧体的Ucd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缓慢下降,但是基本上保持不变,说明此时铁氧体仍具有铁磁性。
在75左右,Ucd突然急剧下降到个位数水平,说明到达了铁氧体的居里温度,铁磁性消失,转变为顺磁性。
之后Ucd随温度的变化在常值附近波动。
为了取得居里温度的精确值,对Ucd求导,在导数图像中找到最小值点,即Ucd变化率最大的点,这点对应的温度即为居里温度。
在本次实验中,居里温度为77。
铁氧体的Ucd-T 曲线
铁氧体的
d U cd dt
~T 曲线
( )
( )
(V /s )
【误差分析】
1.实验中,使用示波器上的标尺来测量x方向和y方向的电压,由于示波器上回线较粗,
也由于人眼的定位误差,所读取的电压值会和真实值有所偏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电子测量设备,如能够自动采集数据的示波器等。
2.由于电路元件年代久远,实际阻值与标称值可能有所偏离,这也会造成误差。
3.尽管R B的阻值直接由万用表测得,但由于R B十分巨大,因此测量值的误差较小。
4.测定居里温度时,研究Ucd和T的变化,但是Ucd还和电感大小有关,举例来说,如
果敲一下桌子,改变了铁氧体在线圈中的位置,Ucd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实验时应该保持装置稳定,确保铁氧体位置不变。
5.将铁氧体放入线圈后,必须始终检查电压表读数,保证其远大于未放铁氧体时的值。
否
则在加热过程中Ucd的变化就不会很大,突变不明显,难以确定居里温度。
6.测定居里温度时使用了管式加热炉,利用电阻丝加热管内空气来达到加热目的。
而铁氧
体位于电感线圈中,若加热过快,则空气温度将高于铁氧体温度,即温度计的读数和实际温度会产生误差;另一方面,根据实验教材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磁性突变的温度不精确等于居里温度,这也造成了误差。
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应该将加热器的电压控制在合适的值,实验中保持在25V左右。
7.在居里温度附近,Ucd发生突变,但是由于采用了人工读数方式,无法快速采集数据,
因此无法做出完整的Ucd~T图像,也无法精确找到那个真正的Ucd变化率最大点。
【实验总结及思考】
本实验测定了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和铁氧体的居里温度。
在第一部分的实验中,测得样品的磁滞回线参数如下:
B r=0.261
B s=0.449
H c=10.7A∙m−1
H s=34.5A∙m−1
在第二部分的实验中,测得样品铁氧体的居里温度为77。
为了能够让人在示波器上直观的观察回线图案,实验中采用了交流源,利用精心设计的电路将H和B分别与电压建立关系,并在示波器上输出。
但这也造成了磁化曲线的转瞬即逝的情况。
为了观察磁化曲线,可以考虑使用直流恒流源,先将原样品退磁,然后从零开始将恒流源电流单调增大,记录不同电流时的电压Uc,直到Uc趋于不变为止。
然后描点绘出磁化曲线。
另一方面,如果有计算机采样设备的话,采用交流源也未尝不可。
【实验体会】
个人感觉这个实验的设计十分精巧,使得实验操作较为简单,并且能够得出直观而清晰的结果。
这是我的最后一个大学物理实验,在做了这么多实验之后,我觉得一个成功的物理实验,不仅需要规范的操作,更需要精巧的设计,不过设计一个物理实验似乎是在我能力之外了,就只好在这两个学期中浅尝一下物理实验之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