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文化安全

上的主权、 土完整 , 领 而且 包 括 经 济 安 全 、 息 安 全 、 境 安 安 全 是 隐 藏 于 国 家安 全 中 最 深 层 的 一 种 安 全 。 因 为 文 化 安 信 环 全 、 化 安 全 等 内容 的综 合 安 全 。冷 战 结 束 后 , 经 济 全 球 全 的 隐 蔽性 是其 他 安 全 所 难 以 比拟 的 , 以 , 护 文 化 空 间 文 在 所 守
确保 文化 的 民 族 性 和 民 族 文 化 的 凝 聚 力 、 响 力 。 文 化 安 和 中 心 的地 位 , 其 他 文 化 形 态 产 生 不 平 等 和 不 均 衡 的 信 影 对 全是 一 个 国家 安全 之 中 的 “ 安 全 ” 软 。一 个 国家 存 在 两 种 实 息 流动 , 而 使 以 发 展 相 对 较 差 国 家 的 地 域 文 化 为 主 要 代 从 力 : 种 是 硬 实 力 ; 种 是 软 实 力 。硬 实 力 是 指 在 国家 实 力 表 的弱 势 文 化 形 式 面 临 更 加 严 峻 的 挑 战 。在 这 种 态 势 下 , 一 一
第 7卷第 3期 江 西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o. o 3 17N . 2 1 年 9 J UR 02 月 O NAL OF JAN IUNI R I F TE HNOL I GX VE STY O C OGY S pe e. 0 2 e tmb r2 1
试 论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的 我 国 文 化 安 全
此 , 对全 球 化 的挑 战 、 应 发展 社会 主 义 先进 文化 、 设 我 国的 文 化 安 全就 成 为我 国 的重 大战 略 选 择 , 为 时代 的必 然 要 求 。 建 成
关键词 : 化 文 全球 化 国 家文 化 安 全 市 场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演讲稿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这一重要议题。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发展进步。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更加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加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创新,共同守护国家文化安全。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我们要自信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守文化底线,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产品,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其次,我们要加强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创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安全的保障能力。
同时,我们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环境,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最后,我们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在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事关国家长远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之负责,共同努力,共同守护国家文化安全。
谢谢大家!。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17课 筑起钢铁长城》公开课教案_11

《筑起钢铁长城》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史实,记住中国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的史实。
知道重要的兵种和军种。
了解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记住1998年,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抢险中的英雄事迹。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理解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概述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救灾中体现出的英雄本色。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为国家的强盛而刻苦钻研、奋发学习。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的内容,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史实,记住中国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的史实。
知道重要的兵种和军种。
了解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史实,记住中国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的史实,知道重要的兵种和军种。
2.了解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3.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为国家的强盛而刻苦钻研、奋发学习;3.通过了解军民共同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的史实,歌颂军民鱼水情义,歌颂人民子弟兵一心为民的革命风尚。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第17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3.洋务运动 (1)兴起
背景
目的 代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 国家的船坚炮利。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_自__强__”“求富”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内容
创办近代工业
_江__南__机__器__制__造__总__局___、福州船政局、天 军事工业
津机器局等 上海轮船招商局、_上__海__机__器__织__布__局__、开 民用工业 平煤矿等
筹划海防 创办近代教育
建成了以_北__洋__舰__队__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3)评价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_现__代__化__的
积极 尝试 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不改变封建
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
结果
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3.评价 (1)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幻想。 (2)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 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扶清”有利于争 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 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
4.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促使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5.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的特点不具有历史 的进步性。
1.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经济上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兴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 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 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7课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
(详见教材)(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法治思维是!旨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详见教材)法治思维是基于对法律的尊崇和对法治的信念判断是非、权衡利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要义是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守法治底线。
(详见教材)(二)法治思维的主要内容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一般来讲,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详见教材)1 .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详见教材)2 .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
只有依法对权力的配置和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私用、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详见教材)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4项要求。
(详见教材) 1E Λ确理解法治思维的主要内容:尊法学法守法用葭悬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7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重点知识点: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原因分析、启示
-关键词:清朝建立、社会阶层变动、思想启蒙、政治清明、社会公平
-重点句:明朝灭亡引发思想家对国家兴亡、社会改革的思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
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
1.政治腐败
2.社会矛盾
3.外患
二、李自成农民起义
2.均田免赋、免差役。
3.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
二、简答题
1.明朝灭亡的原因:政治腐败导致国家机构失去民心,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不断消耗国家实力。
2.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过程:起兵反抗,提出口号,攻克多个城市,最终推翻明朝。对明朝的影响:加速明朝:加强政治清明,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勇于改革创新。
2.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缺乏及时反馈,未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措施:
1.教学方法: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评价:及时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措施:
1.丰富多媒体资源:收集更多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制作更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
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掌握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
2.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认同:认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4.价值观: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特色创新: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总体国家安全概念和内涵;2.掌握不同层面的总体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自然安全); 3.了解国内外安全环境的现状与趋势;3.加强对家庭、学校、社区安全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1.总体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层面;2.国内外安全环境的现状与趋势;3.加强对家庭、学校、社区安全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总体国家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关系;2.总体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关系;3.总体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1.总体国家安全的定义;2.总体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层面;3.总体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4.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背景。
第二课时:政治安全1.政治安全的定义;2.政治安全的意义与特征;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4.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措施。
第三课时:经济安全1.经济安全的定义;2.经济安全的内涵和关键领域;3.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4.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第四课时:文化安全1.文化安全的定义;2.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和特征;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措施;4.维护本土文化的措施。
第五课时:社会安全1.社会安全的定义;2.社会安全的意义和特征;3.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4.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第六课时:自然安全1.自然安全的定义与内涵;2.自然安全与人民幸福的关系;3.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4.对反应态势的判断和应对。
第七课时:国内外安全环境1.国内外安全环境的现状;2.国内外安全环境的变化;3.现代战争的新特点;4.国内外安全环境的对策。
第八课时:家庭、学校、社区安全保护1.家庭安全保护的重要性;2.学校安全保护的重要性;3.社区安全保护的重要性;4.个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运用阅读材料、视频、图片等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总体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层面;2.讨论教学法:组织小组、小组辩论等讨论活动,加深学生对各层面总体国家安全的认识;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4.提问教学法:在教学中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示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维护国家安全》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维护国家安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9.2课《维护国家安全》,主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教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体系的内涵、内容和任务,以及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国家安全这样较为宏观的概念,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对于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将法律知识与国家安全相结合,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体系的内涵、内容和任务,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国家安全体系的内涵、内容和任务,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法律知识与国家安全相结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讲授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国家安全相关的新闻报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国家安全体系的内涵、内容和任务,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国家安全案例,让学生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方法。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法律知识,探讨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觉亲近中华文化 (2)自觉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3)倡导现代化的中华主流文化 (4)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义务; 破坏国家的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则要受到法 律的制裁。
平安歌谣 去粗取精去创新,去伪存真图振兴。 兼收并蓄促交融,中华文化争先进。
活动四 :做一做
设计一个宣传本土文化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活动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文化主要包括国家的文化特性得到保持、民族 文化的价值得到尊重、文化资源与遗产得到保护、文化 传统得到传承等。
为什么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当前,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 科技优势以及政治推动,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严重影响着我 国的文化安全。
活动三:我学我知
1、自主学习课文第74面的“应对技巧”
活动二 弄清什么是国家文化全?
1、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72面的“平安常识”。 2、思考: (1)知道什么是国家文化安全?她包括哪些内容? (2)知道为什么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3)知道怎样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4)你还知道哪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方法和措施?
什么是国家文化 安全呢?
国家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 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体系没 有遭受其他文化的侵蚀和破坏, 能够完整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传 统和民族特性,维护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扩大本国文化的影 响力。
第17课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制作:当阳市北门学校 张英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活动一:我学我思
1、快速阅读课本第71面的 “案例写真”
2、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1)在我们身边或学校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哪些国家文化或者传统文化呢? (2)你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国家文化 安全?为什么要维 护国家文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