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模仿游戏》观后感
二战题材的电影《模仿游戏》观后感

二战题材的电影《模仿游戏》观后感《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是由莫腾·泰杜姆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等主演的传记电影。
影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二战题材的电影《模仿游戏》观后感一:因为你的生活是因为他们,才有如今的模样。
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世界上99%的人都极其愚蠢。
勿感冒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和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都是其中的一份子。
我们有着平庸的头脑,做着重复性的,没有创造性的劳动,以此应付我们的生活。
同时我们还在不停地抱怨世界给我们的太少。
而剩下1%的人,或者更少,他们是这个世界前进的真正的源动力。
而他们,从不关心这个世界剩下的其他部分。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天才。
GENIUS天才也许不是什么好事,至少对他们本人来说。
《模仿游戏》或是其他很多作品已经有了这样的描述:与众不同的人,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侮辱,怀疑,鄙视和伤害。
为什么?人类惧怕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制定了这样那样的规定。
因为大多数人穿一样的校服,不穿就是邪恶的。
因为大多数人是异性恋,所以同性恋是邪恶的。
因为大多数人都应该结婚,所以不结婚是邪恶的。
etc.正如片头那个小哥。
我可是拿了XX奖的,他笑着说,两次。
这只不过更是证明了他只是99%愚蠢者中的一个。
因为天才是不会跟别人比较的。
天才只会专注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天才甚至不会关注做的东西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多么震撼的作用:他们从来就不是为了名誉,金钱或者任何普通人梦想的东西而工作的。
他们只为满足自己内心而工作。
而他们的成果,只是顺便地,或是拯救了世界,或是让人类前进了一大步。
看到片尾的时候我一直不停地在抹眼泪。
在绝大多数时候害死天才的是我们,愚蠢的普通人们。
模仿游戏观后感

模仿游戏观后感《模仿游戏》观后感电影《模仿游戏》是由导演莫滕·泰杜姆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凯拉·奈特莉主演的一部传记剧情片。
该片根据阿兰·图灵(Alan Turing)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他在二战期间为破译德国的密码而设计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故事。
电影展示了图灵在科学上的杰出成就,同时也揭示了他个人生活中的痛苦和挣扎。
观影后,我被这部电影所打动,不仅对图灵的伟大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经历和人格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电影以图灵的幼年开始,展示了他对数学的天赋和对密码问题的兴趣。
年幼的图灵受到了父亲的鼓励和支持,这使得他有了追求科学的动力。
然而,随着成长,图灵在学校中遭到了欺凌和孤立。
这些经历带给他无尽的痛苦,但也锻炼了他的坚韧和执着。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图灵并不是个典型的英雄角色,他身上有着普通人的脆弱和缺点,这让他变得更加真实和可信。
然而,是二战的爆发改变了图灵的命运。
他被选入由丘吉尔领导的团队,负责破译德国的恩格玛密码。
他壮丽的脑力斗智让人叹为观止,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复杂的密码,为盟军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情报。
电影中的气氛紧张而紧凑,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破译密码的艰辛和危险。
同时,电影也展示了团队合作与信任的重要性,每个成员的个性和能力都在破解密码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图灵的个人生活并不如他在科学上的成功般辉煌。
他害怕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被揭露,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当时的英国,同性恋被视为犯罪,这加剧了他的焦虑和痛苦。
电影中展示了他与同性恋情人的深情关系,以及因被发现而导致的悲剧结局。
观众不禁对这种对于不同性取向的社会压迫感到愤怒与心痛,也更加理解图灵为什么在电影中选择了自杀。
《模仿游戏》不仅是一部关于科学与战争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与社会问题的作品。
它向观众展示了优秀人才的孤独与痛苦,揭示了同性恋被社会所排斥的苦楚。
2022年传记电影《模仿游戏》观后感5篇

2022年传记电影《模仿游戏》观后感5篇模仿游戏观后感早前3月份就有好友推荐我看模仿游戏,终因事情耽误,没能观看,今天观看的整个过程让我激动不已。
暂且不论剧本编写的如何,就说整个剧务的场景设计感,是我喜欢的英国调调;演员的挑选更不用讲了,卷毛太帅,女一号也是我喜欢的姑娘。
对于这部影片我有一些小小的思考:其一:论智商和情商的区别:无疑图灵属于高智商青年,1931年进入剑桥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哈代,1938年在取得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返回剑桥,曾经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那么什么是高智商呢?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IntelligenceQuotient),它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也叫智能,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力表现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等,其包括文商(CQ)。
高智商的人通常思维方式独特简明,逻辑思维好,是一块科研好工具;在影片开头我们就看到了图灵的高推理思维方式让自己面试成功,细心的人会发现图灵也是低情商的好青年,面试过程中由于不懂得聪明的社交和表达差点让将军将其赶出去,到后来的投诉事件,再到后来的休砸机器事件,种种都告诉我们低情商也可能是你的死穴;那么什么是情商?简明扼要,情商就是五部分组成自我认知,他人认知,自我情绪控制,自我鼓励,人际交往,无疑,图灵只做到了第一点,后来幸亏是琼的出现,才帮助他处理好整个团队的关系,从而化解了中间的解雇事件,可见情商是多么的重要;其实情商和智商并不矛盾,当然智商多为天生的财富,情商先天后天均有影响,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重视的是在当今群居社会里,智商和情商需要双向修炼,单练智商你就是一个优质的工具,单练情商你就是纸上谈兵。
智商可以让你变得更加聪明,但情商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其二:论爱情:记得大学第一节思修就讲什么是爱情?爱情三要素就是共同的理想,性爱,三观,以前我还嗤之以鼻,经过这几年的思考,我不得不说,思修还是要好好读的。
模仿游戏观后感

模仿游戏观后感模仿游戏观后感 1《模仿游戏》主要根据“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的传记改编而成。
阿兰-图灵(Alan Turing)英国出生,剑桥毕业,普林斯顿博士,二战期间回到英国,协助军方破译了德国著名的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获得了二战胜利。
图灵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他是个同性恋者。
在上世纪50年代,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疾病”。
图灵的同性恋身份曝光后,英国法庭判他有罪,对他进行了强制性“同性恋治疗”。
接受治疗1年后,1954年,图灵自杀。
60年过去,2013年圣诞节,英国女王最终赦免图灵无罪。
电影则选取了图灵二战期间破译密码的经历进行展开。
比较常看英剧的人大概都知道,英国二战期间有个叫布莱切利的地方,德军大部分密码都在这里破译,图灵就是供职于布莱切利的高级专家。
神秘的布莱切利已催生不少谍战片、悬疑片,《模仿游戏》里面自然也少不了谍战桥段。
不过间谍元素只是本片点缀,《模仿游戏》的主要戏剧冲突来自图灵和他排除万难一意孤行建造破译密码的计算机模型的整个过程。
有趣的是,虽然图灵是个gay,影片还是给他安排一个女主角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
真不愧是英国人拍的电影啊!如果是法国人拍这样的题材至少会来几段同性场景,可是英国人把这个电影拍成了百分百清水版,连kiss都没有,更别提脖子以下。
关于同性恋的描述,只有少年图灵的精神恋爱,以及图灵晚年被警察指控等段落。
而大段的正面情感描写,全都交给了差点和图灵形婚的凯拉-奈特莉。
这种保守和谨慎固然保证了该片绝对符合所有年龄段,但也意味着它在力度和深度上总让人有隔靴搔痒之感。
此片也堪称一场本尼迪克特的个人表演秀。
外媒给予了他毫不吝啬的吹捧,什么“令人印象深刻”是最客气的说法,主流评价已经达到了“跻身最佳演员行列”、“将获奥斯卡提名”的程度。
女一号凯拉-奈特莉够有名了吧,可在新闻里也就随便提她一句,因为本尼是本片的绝对主角,其他人都只是或深或浅的布景板。
2016年传记电影《模仿游戏》观后感

2016年传记电影《模仿游戏》观后感《模仿游戏》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2016年传记电影《模仿游戏》观后感一:看完电影时还是很澎湃的,然而查了一下史实,戏说的成分还蛮不少。
- Turing破解Enigma的机器在1939年完成最初的设计,名为Bombe,不是Christopher;1940年第一台Bombe便已投入使用。
- 除了Enigma,德军还有别的密码系统。
后续担负起破解任务的机器叫做Colossus(因为体积很大),而建造Colossus项目跟Turing 的直接关系并不大。
在Computer History Museum看到的一段科普片里也提到将战争缩短了两年的说法,但是指Colossus- Denniston本人其实也是密码学家。
关于Turing本身,电影似乎有塑造Turing带有自闭症(autism) 的倾向,表现他有社交沟通障碍(要不要去吃午饭、不懂什么是flirting 等)、强迫症(分开胡萝卜和豆子)。
但在本片所基于的传记著作里,Turing是一个甚有幽默感,跟同事相处也很和谐的人。
而同性恋部分,传记所描述的Turing,并没有向朋友和同事掩饰自己的性倾向,还会主动去结识男人。
电影原本拍了一个Turing死在床上、床旁边桌子上有个半咬的苹果的画面作为结局,但是编剧和导演觉得goofy,最后剪辑掉、换成了屏幕文字来交代。
_______可以理解传记片为了戏剧效果而篡改事实,唯一觉得比较刻意的是为了塑造对立感、营造「Turing是个伟大天才却备受社会卑劣对待」的悲惨命运式煽情效果,模糊掉了推动密码破解过程中其他unsung heroes...电脑的发明,至今没有给任何一个人颁发专利。
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取得,都是很多人互相助力、互相启发的结果。
模仿游戏观后感

模仿游戏观后感《模仿游戏》观后感电影《模仿游戏》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以优秀的演技、精良的制作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数学家阿兰·图灵的传奇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二战的影片,更是一次对人性、社会和道德的思考。
影片以二战期间英国情报部门的密室工作为背景,通过对阿兰·图灵与他的团队破解纳粹德国的密码机“恩尼格玛”的故事的描绘,展现了人类智慧和勇气的巅峰战斗。
导演通过精心的叙事和场景设计,将观众带入了那个紧张而危险的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的压力和困境。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对于人性的探讨。
阿兰·图灵这个角色被刻画得非常鲜活,他是一个天才的数学家,却在情感上缺乏交流和理解。
他的孤独和自闭让人感到心痛,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对异类的包容和理解的思考。
阿兰·图灵在电影中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对同性恋的歧视和迫害,这引发了对性取向和个人自由的思考。
电影通过这个角色的塑造,让我们思考人类社会对于不同的个体和思维方式的接纳和尊重。
此外,影片还对于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阿兰·图灵为了破解“恩尼格玛”而与情报机构合作,他在追求真理和保护自己的国家之间陷入了困境。
影片通过这个角色的内心挣扎,引发了对于个人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思考。
我们不禁思考,当我们面临道德困境时,应该如何抉择,如何平衡个人与集体的利益。
除了思考的层面,电影《模仿游戏》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盛宴。
影片的摄影和音乐都非常出色,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特别是在描绘“恩尼格玛”破译过程中,导演运用了创新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复杂。
总的来说,电影《模仿游戏》是一部思想深刻、情感丰富的作品。
它通过对阿兰·图灵生平的讲述,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社会和道德的思考。
同时,电影的制作和演技都非常出色,给观众带来了一次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模仿游戏观后感_模仿游戏观后感3篇

模仿游戏观后感_模仿游戏观后感3篇引导语:《模仿游戏》有着厚重历史背景的人物故事,破解英格玛的传奇被精*呈现。
节奏紧张,三条时间线反复穿*,没有一个浪费的镜头。
下面的《模仿游戏》观后感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一起来看一下吧!本部电影于2014年11月14日在英国上映,而74年前的11月14日德*轰炸了考文垂。
传闻称当时布莱切利庄园的破译专家已经破解了这次行动,但未公之于众;为的是不让德国人知道他们的“谜”密码已被破译。
(与电影中的剧情不相符。
)被蒙在鼓里而不自知的德国人,自此以后不知道有多少重要的*事机密被他们的敌人得知,并作出有针对*的举动,进而一点一点的输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观看这部电影后,给我带来了不少触动,结合公司的情况和本人的工作进行如下阐述。
一、解放思想在思想的束缚下、在过往辉煌的掩盖下、在盲目的信心中,德国人引以为豪的“谜”式密码被破解了;当初它的产生代表了一种新技术的产生,这让德国人沉浸在迷信技术的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同时,德国人的敌人同样运用起“技术”这把武器打破了“谜”式密码的神话。
回首公司发展的11年,我们有过创新、有过辉煌;我们的工作有过卓越,有过巅峰;但随着时间的漫步和组织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也遇到了自身发展的瓶颈;同时,我们的敌人不仅没有放松脚步,反而趁着我们放松的时候迎头赶上,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
至此,就需要我们抛弃过去的辉煌和自负,重拾我们优良的传统、作风,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因此,我们要解放的思想就是从头做起、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二、创新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在电影中德国人对思维与技术进行了创新,而他们的敌人同样通过思维和技术的长信打败了他们。
结合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求我们打破传统、进行思维创新进而带动技术创新,例如新的业务线和业务模式、新的客户和赢利点,新的管理思维和手段等等。
三、不盲目乐观在电影中,德国人陷入了“迷信”技术的陷阱,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缺乏继续创新的动力。
模仿游戏 影评

模仿游戏影评
《模仿游戏》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学家艾伦·图灵带领团队解密德国恩尼格玛密码机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更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偏见。
首先,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出色。
通过艾伦·图灵的回忆和现实场景的交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挣扎。
这种叙事方式让人更加投入到故事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孤独、挣扎和坚韧。
其次,本片的演员阵容也是非常强大的。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艾伦·图灵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情感,使得观众更容易与他产生共鸣。
而凯拉·奈特莉饰演的乔安娜也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角色,她的存在让整个故事更加饱满。
最后,影片所探讨的主题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在战争的背景下,图灵和他的团队不仅要面对密码的破解,还要面对社会的偏见和压力。
他们的努力和牺牲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却鲜为人知。
这种对历史中被忽视的英雄的呈现,让人不禁思考社会对
于不同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总的来说,《模仿游戏》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更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偏见。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夜又失眠,写一篇影评吧,刚刚看的一部根据图灵自传改编的电影叫做《模仿游戏》,是一部让人泪目的作品.艾伦.麦席森.图灵大家都知道吧,是计算机之父,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剧情是这样的,图灵是个数学家,二战时,为了破解德国的密码情报,他克服种种困难,制造出了一台破译机(就是计算机的雏形),缩短了战争时间,拯救了数以千万的人.但自己的科学成果却因是机密,最后被毁掉,自己也因同性恋问题被化学阉割,最后自杀,年仅41岁.我觉得影片的主题很明确,天才拯救了时代,时代却毁了天才,虽然老套,但因为有历史的衬托,编剧的合理,再加上主演的精湛演技,使这部电影的感染力爆棚.这部电影就是福尔摩斯的扮演者本尼提克特.康伯巴奇主演,专演天才二十年的那个,传说还与图灵有血缘关系.
图灵是计算机的鼻祖,我是学编程的,所以能够充分理解他有多伟大,对他的悲惨遭遇更是扼腕.我认为,他的悲惨遭遇来源于两点,一是因为他是个情商低的天才,先说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你没成就前就不会被人理解的那种人设,所以天才都很孤独.那什么是情商低呢,情商低就是社交水平很差,不懂人情世故,常常遭到厌恶排斥的那种.也就是说图灵在生活中是个没人理解还被人讨厌的人.其实大家对情商低都有一个误区,情商低的人不代表没有感情,正好相反,他们感情是最丰富和深邃的,因为他们想不了那么多东西,爱一样东西就深爱,没有多余的分摊.故事中的图灵也是如此,不讨人喜欢,甚至被人评价是冷血,但当军情处的头头怀疑琼是间谍时,他脱口而出了谁是间谍,丝毫不在乎自己是否会进监狱,因为那个间谍曾用他同性恋的秘密威胁他,当时的英国,同性恋犯法的.这充分表现出了他并非冷血,而是情感丰富,甚至远超常人,只是太过笨拙,不会表达.
其次是他同性恋的问题,我个人是非常理解不了这种情感的,好好的姑娘不去喜欢,竟然去喜欢男人,天啊,疯了吗.但我不会去打压这种行为,因为又没伤天害理,你们爱搞就去搞嘛.但英国真的很过分,不光是定了犯法,还给犯人两条选择,一是坐牢,二是化学阉割,可怜的图灵
为了继续科学研究,只能选择化学阉割,这可能是最后导致他自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我国自古也有龙阳之癖的行为,但我国毕竟是历史悠久的大国,文明程度唐宋时期便已远超诸国,所以根本就是用海纳百川的气度来对待的,不光不去打压,甚至有段时期还成为风气.对比起来,英国真是落后不堪啊,野蛮的民族.好吧,基于愤怒,强黑它一波.不过我个人希望同性恋还是越多越好的,这样就没人跟我抢姑娘了.
其实的我的理解,图灵最痛苦的就是找不到定位,就像他跟那个警察说那样,他的发明改写了战争,但为了迷惑对手,它只能选择性的使用破译信息,导致许多可以拯救的人却没有拯救,他的每一次计算,都带着鲜血,他分不清自己是救世主还是恶魔,甚至是怪物,当初为了琼的安危,他用笨拙的方式叫她走,琼生气的骂他是怪物时,他的表情最能体现出这种心态.警察没有给他答案,最后还是琼给了他,当他的科学研究要被毁坏时,他哭的像个孩子,央求琼阻止他们,那时他其实已经因为化学阉割无法再继续工作了,他看到琼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就委婉的表示自己要是个普通人该多好.琼安慰他,说她过来的时候,经过了一个因他而存在的城市,她现在研究的科学领域,也是因他而存在的,正因为他不是普通人,世界才会变得这么美好.图灵听完后,笑着流下了眼泪,我猜,其实这一刻他已经满足了,天才与常人不同,并不是多少财富,多少掌声他才能填满那种空虚和迷茫,他在乎的人一句认可,已经胜过一切了,而且,我觉的琼在剧中生气时骂他的那句怪物,一直是他心里的结,知道琼结尾的这想法,才让他豁然,多么单纯又深情的人,这种深情并非爱情,而是超越男女的那种纯粹的认同,因为琼是女的,他不喜欢女的.不过话又说会来,琼这么好看,图灵却把她当哥们儿,不带这么暴遣天物的.
好了,写完了,也没有草稿,想到哪就写到哪,有点乱,不过,终究是表达了一些我的观点和态度吧,可能还有一些强加给原剧情的理解,不过无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其实这部电影我是很有共鸣的,我也一直自诩是个孤独的天才,虽然被打过几次就不敢明说了,但一直这么不要脸的觉得,所以,我会像图灵一样不放弃梦想的,最后提下,我一直很佩服
图灵名字的翻译人,真的很灵性,图灵,名字就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所以我觉得也要模仿个高大上的名字,以后别叫我梦在江南外了,就叫我笔仙吧,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