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软件的核心是

系统软件的核心是
系统软件的核心是

系统软件的核心是

试题: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是()

A、计算机语言

B、计算机应用程序

c、操作系统

D、文字处理软件

答案:c

解析: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将无法正常工作。

【相关阅读】

操作系统(英语:operating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务必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操作系统的种类相当多,各种设备安装的操作系统可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智能卡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传感器节点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多处理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大型机操作系统。按应用领域划分主要有三种: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

桌面操作系统

桌面操作系统主要用于个人计算机上。个人计算机市场从硬件架构上来说主要分为两大阵营,Pc机与mac机,从软件上可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类Uni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

1、Unix和类Unix操作系统:macoSX,Linux发行版(如Debian,Ubuntu,Linuxmint,openSUSE,Fedora等);

2、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XP,windowsVista,windows7,windows8,windows10等。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应用在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范围从便携设备到大型固定设施,如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器、医疗设备、交通灯、航空电子设备和工厂控制设备等,越来越多嵌入式系统安装有实时操作系统。

在嵌入式领域常用的操作系统有嵌入式Linux、windowsEmbedded、Vxworks等,以及广泛使用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操作系统,如Android、ioS、Symbian、windowsPhone和BlackBerryoS等。

服务器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指的是安装在大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比如web 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集中在三大类:

1、Unix系列:SUNSolaris,IBm-AIX,HP-UX,FreeBSD等;

2、Linux系列:RedHatLinux,centoS,Debian,Ubuntu等;

3、windows系列:windowsServer2003,windowsServer2008,windowsServer2008R2等。

组成部分

操作系统理论研究者有时把操作系统分成四大部分:

驱动程序:最底层的、直接控制和监视各类硬件的部分,它们的职责是隐藏硬件的具体细节,并向其他部分带给一个抽象的、通用的接口。

内核:操作系统内核部分,通常运行在最高特权级,负责带给基础性、结构性的功能。

接口库:是一系列特殊的程序库,它们职责在于把系统所带给的基本服务包装成应用程序所能够使用的编程接口(API),是最靠近应用程序的部分。例如,GNUc运行期库就属于此类,它把各种操作系统的内部编程接口包装成ANSIc和PoSIX编程接口的形式。

外围:是指操作系统中除以上三类以外的所有其他部分,通常是用于带给特定高级服务的部件。例如,在微内核结构中,大部分系统服务,以及UNIX/Linux中各种守护进程都通常被划归此列。

并不是所有的操作系统都严格包括这四大部分。例如,在早期的微软视窗操作系统中,各部分耦合程度很深,难以区分彼此。而在使用外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中,则根本没有驱动程序的概念。

操作系统中四大部分的不同布局,也就构成了几种整体结构的分野。常见的结构包括:简单结构、层结构、微内核结构、垂直结构、和虚拟机结构。

内核结构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内核最基础的构件,因而,内核结构往往对操作系统的外部特性以及应用领域有着必须程度的影响。尽管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演进,操作系统高层特性与内核结构之间的耦合有日趋缩小之势,但习惯上,内核结构仍然是操作系统分类之常用标准。

内核的结构能够分为单内核、微内核、混合内核、外内核等。

单内核(monolithickernel),又称为宏内核。单内核结构是操作系统中各内核部件杂然混居的形态,该结构于1960年代(亦有1950年代初之说,尚存争议),历史最长,是操作系统内核与外围分离时的最初形态。

微内核(microkernel),又称为微核心。微内核结构是1980年代产生出来的较新的内核结构,强调结构性部件与功能性部件的分离。20世纪末,基于微内核结构,理论界中又发展出了超微内核与外内核等多种结构。尽管自1980年代起,大部分理论研究都集中在以微内核为首的“新兴”结构之上,然而,在应用领域之中,以单内核结构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却一向占据着主导地位。

混合内核(Hybridkernel)像微内核结构,只但是它的组件更多的在核心态中运行,以获得更快的执行速度。

外内核(Exokernel)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的减少软件的抽象化,这使得开发者能够专注于硬件的抽象化。外核心的设计极为简化,它的目标是在于同时简化传统微内核的讯息传递机制,以及整块性核心的软件抽象层。

在众多常用操作系统之中,除了QNX和基于mach的UNIX等个别系统外,几乎全部采用单内核结构,例如大部分的Unix、Linux,以及windows(微软声称windowsNT是基于改良的微内核架构的,尽管理论界对此存有异议)。微内核和超微内核结构主要用于研究性操作系统,还有一些嵌入式系统使用外核。

基于单内核的操作系统通常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例如,绝大部分UNIX 的家族史都可上溯至1960年代。该类操作系统多数有着相对古老的设计和实现(例如某些UNIX中存在着超多1970年代、1980年代的代码)。另外,往往在性能方面略优于同一应用领域中采用其他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但通

常认为此种性能优势不能完全归功于单内核结构)。

发展历史

1980年代前

第一部计算机并没有操作系统。这是由于早期个人电脑的建立方式(如同建造机械算盘)与效能不足以执行如此程序。

但在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以及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Vincentwilkes)发明的微程序方法,使得电脑不再是机械设备,而是电子产品。系统管理工具以及简化硬件操作流程的程序很快就出现了,且成为操作系统的基础。

到了1960年代早期,商用电脑制造商制造了批次处理系统,此系统可将工作的建置、调度以及执行序列化。此时,厂商为每一台不同型号的电脑创造不同的操作系统,因此为某电脑而写的程序无法移植到其他电脑上执行,即使是同型号的电脑也不行。

到了1964年,IBm推出了一系列用途与价位都不同的大型电脑IBmSystem/360,大型主机的经典之作。而它们都共享代号为oS/360的操作系统(而非每种产品都用量身订做的操作系统)。让单一操作系统适用于整个系列的产品是System/360成功的关键,且实际上IBm大型系统便是此系统的后裔;为System/360所写的应用程序依然能够在现代的IBm机器上执行!

oS/360也包含另一个优点:永久贮存设备—硬盘驱动器的面世(IBm称为DASD(Directaccessstoragedevice))。另一个关键是分时概念的建立:将大型电脑珍贵的时间资源适当分配到所有使用者身上。分时也让使用者有独占整部机器的感觉;而multics的分时系统是此时众多新操作系统中实践此观念最成功的。

1963年,奇异公司与贝尔实验室合作以PL/I语言建立的multics,是激发1970年代众多操作系统建立的灵感,尤其是由AT&T贝尔实验室的丹尼斯·里奇与肯·汤普逊所建立的Unix系统,为了实践平台移植潜力,此操作系统在1969年由c语言重写;另一个广为市场采用的小型电脑操作系统是VmS。

20世纪80年代

第一代微型计算机并不像大型电脑或小型电脑,没有装设操作系统的需求或潜力;它们只需要最基本的操作系统,通常这种操作系统都是从Rom读取的,此种程序被称为监视程序(monitor)。

1980年代,家用电脑开始普及。通常此时的电脑拥有8-bit处理器加上64kB内存、屏幕、键盘以及低音质喇叭。而80年代早期最著名的套装电脑为使用微处理器6510(6502芯片个性版)的commodorec64。此电脑没有操作系统,而是以8kB只读内存BIoS初始化彩色屏幕、键盘以及软驱和打印机。它可用8kB只读内存BASIc语言来直接操作BIoS,并依此撰写程序,大部分是游戏。此BASIc语言的解释器勉强可算是此电脑的操作系统,当然就没有内核或软硬件保护机制了。此电脑上的游戏大多跳过BIoS层次,直接控制硬件。

早期最著名的磁盘启动型操作系统是cP/m,它支持许多早期的微电脑,且被mS-DoS超多抄袭其功能。

最早期的IBmPc其架构类似c64。当然它们也使用了BIoS以初始化与抽象化硬件的操作,甚至也附了一个BASIc解释器!但是它的BASIc优于其他公司产品的原因在于他有可携性,并且兼容于任何贴合IBmPc架构的机器上。这样的Pc可利用Intel-8088处理器(16-bit寄存器)寻址,并最多可有

1mB的内存,然而最初只有640kB。软式磁盘机代替了过去的磁带机,成为新一代的储存设备,并可在他512kB的空间上读写。为了支持更进一步的文件读写概念,磁盘操作系统(DiskoperatingSystem,DoS)因而诞生。此操作系统能够合并任意数量的磁区,因此能够在一张磁盘片上放置任意数量与大小的文件。文件之间以档名区别。IBm并没有很在意其上的DoS,因此以向外部公司购买的方式取得操作系统。

1980年微软公司取得了与IBm的合约,并且收购了一家公司出产的操作系统,在将之修改后以mS-DoS的名义出品,此操作系统能够直接让程序操作BIoS与文件系统。到了Intel-80286处理器的时代,才开始实作基本的储存设备保护措施。mS-DoS的架构并不足以满足所有需求,因为它同时只能执行最多一个程序(如果想要同时执行程式,只能使用TSR的方式来跳过oS 而由程序自行处理多任务的部份),且没有任何内存保护措施。对驱动程序的支持也不够完整,因此导致诸如音效设备务必由程序自行设置的状况,造成不兼容的状况所在多有。某些操作的效能也是可怕地糟糕。许多应用程序因此跳过mS-DoS的服务程序,而直接存取硬件设备以取得较好的效能。虽然如此,但mS-DoS还是变成了IBmPc上面最常用的操作系统(IBm自己也有推出DoS,称为IBm-DoS或Pc-DoS)。mS-DoS的成功使得微软成为地球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而1980年代另一个崛起的操作系统异数是macoS,此操作系统紧紧与麦金塔电脑捆绑在一齐。此时一位施乐帕罗奥托研究中心员工DominikHagen 访问了苹果电脑的史蒂夫·乔布斯,并且向他展示了此时施乐发展的图形化使用者界面。苹果电脑惊为天人,并打算向施乐购买此技术,但因帕罗奥托研究中心并非商业单位而是研究单位,因此施乐回绝了这项买卖。在此之后苹果一致认为个人电脑的未来必定属于图形使用者界面,因此也开始发展自己的图形化操作系统。现今许多我们认为是基本要件的图形化接口技术与规则,都是由苹果电脑打下的基础(例如下拉式菜单、桌面图标、拖曳式操作

与双点击等)。但正确来说,图形化使用者界面的确是施乐创始的。

20世纪90年代

AppleI电脑,苹果电脑的第一代产品。延续80年代的竞争,1990年代出现了许多影响未来个人电脑市场深厚的操作系统。由于图形化使用者界面日趋繁复,操作系统的潜力也越来越复杂与巨大,因此强韧且具有弹性的操作系统就成了迫切的需求。此年代是许多套装类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互相竞争的时代。

上一年代于市场崛起的苹果电脑,由于旧系统的设计不良,使得其后继发展不力,苹果电脑决定重新设计操作系统。经过许多失败的项目后,苹果于1997年释出新操作系统——macoS的测试版,而后推出的正式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原先失意离开苹果的Stevejobs风光再现。

除了商业主流的操作系统外,从1980年代起在开放原码的世界中,BSD 系统也发展了十分久的一段时间,但在1990年代由于与AT&T的法律争端,使得远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另一股开源操作系统——Linux兴起。Linux 内核是一个标准PoSIX内核,其血缘可算是Unix家族的一支。Linux与BSD 家族都搭配GNU计划所发展的应用程序,但是由于使用的许可证以及历史因素的作弄下,Linux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开源操作系统市占率,而BSD则小得多。

相较于mS-DoS的架构,Linux除了拥有傲人的可移植性(相较于Linux,mS-DoS只能运行在IntelcPU上),它也是一个分时多进程内核,以及良好的内存空间管理(普通的进程不能存取内核区域的内存)。想要存取任何非自己的内存空间的进程只能透过系统调用来达成。一般进程是处于使用者模式(Usermode)底下,而执行系统调用时会被切换成内核模式(kernelmode),所有的特殊指令只能在内核模式执行,此措施让内核能够完美管理系统内部与外部设备,并且拒绝无权限的进程提出的请求。因此理论上任何应用程序执行时的错误,都不可能让系统崩溃(crash)。

另一方面,微软对于更强力的操作系统呼声的回应便是windowsNT于1993年的面世。

1983年开始微软就想要为mS-DoS建构一个图形化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称为windows(有人说这是比尔·盖茨被苹果的Lisa电脑上市所刺激)。

一开始windows并不是一个操作系统,只是一个应用程序,其背景还是纯mS-DoS系统,这是因为当时的BIoS设计以及mS-DoS的架构不甚良好之故。

在1990年代初,微软与IBm的合作破裂,微软从oS/2(早期为命令行模式,之后成为一个很成功但是曲高和寡的图形化操作系统)项目中抽身,

操作系统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D 】A.程序B.数据 C.文件D.资源 2.产生死锁的基本原因是()和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A 】A.资源分配不当B.系统资源不足 C.作业调度不当D.进程调度不当 3.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中进行的。【D 】A.编译过程B.装入过程 C.连接过程D.执行过程 4.存放在磁盘上的文件,()。【A 】A.既可随机访问又可顺序访问B.只能随机访问 C.只能顺序访问D.只能读写不能访问 5.对于硬盘上存放的信息,物理上读写的最小单位是一个()。【C 】A.二进制(bit)B.字节(byte) C.物理块D.逻辑记录 6.操作系统中利用信号量和P、V操作,()。【C 】A.只能实现进程的互斥B.只能实现进程的同步 C.可实现进程的互斥与同步D.可完成进程调度 7.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C 】A.独占B.共享 C.虚拟D.物理 8.在存储管理的各方案中,可扩充主存容量的方案是()存储管理。【D 】A.固定分区B.可变分区 C.连续D.页式虚拟 9.磁盘是可共享的设备,每一时刻()进程与它交换信息。【C 】A.允许有两个B.可以有任意多个 C.最多一个D.至少有一个 10.逻辑文件存放到存储介质上时,采用的组织形式是与()有关。【B 】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1页(共×页)

A.逻辑文件结构B.存储介质特性 C.主存管理方式D.分配外设方式 11.在操作系统中,()是竞争和分配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B 】A.程序B.进程 C.作业D.线程 12.作业调度的关键在于()。【C 】A.选择恰当的进程管理程序B.用户作业准备充分 C.选择恰当的作业调度算法D.有一个较好的操作环境 13.文件的保密是指防止文件被()。【C 】A.篡改B.破坏 C.窃取D.删除 14.系统抖动是指()。【 D 】A.使用机器时,屏幕闪烁的现象 B.由于主存分配不当,偶然造成主存不够的现象 C.系统盘有问题,致使系统部稳定的现象 D.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现象 15.避免死锁的一个著名的算法是()。【C 】A.先入先出算法 B.优先级算法 C.银行家算法D.资源按序分配法 16.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肯定不会因竞争()而产生死锁。【D 】A.打印机B.磁带机 C.磁盘D.CPU 17.用户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操作实际是由()完成。【C 】A.程序设计语言B.编译系统 C.操作系统D.标准库程序 18.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的地址映射是通过()实现的。【B 】A.段表B.页表 C.PCB D.JCB 19.在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最基本特征是()。【A 】A.动态性和并发性B.顺序性和可再现性 C.与程序的对应性D.执行过程的封闭性 20.一种既有利于短小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C 】A.先来先服务B.轮转 C.最高响应比优先D.均衡调度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2页(共×页)

五大操作系统比较

五大操作系统比较.txt第一次笑是因为遇见你,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智能手机是一种在手机内安装了相应开放式操作系统的手机,有别普通PDA 手机手机,操作系统一般也只应用在高端智能化手机上,这些操作系统之间的应用软件互不兼容。因为可以安装第三方软件,所以智能手机有非常丰富的功能。 目前应用在手机上的操作系统主要有PalmOS、Symbian、WindowsCE、Linux和Android、iPhoneOS六种,其中采用Symbian、WindowsCE和Android的手机较多,Linux和Palm对应的软件非常少见。在国内,安装有Symbian操作系统的手机多为诺基亚生产,酷派、多普达则是WindowsMobile的主要支持者,代表产品有酷派N900+(WindowsCE6.0操作系统)、酷派F800(WindowsCE6.0操作系统)、等。 Symbian Symbian是一个实时性、多任务的纯32位操作系统,具有功耗低、内存占用少等特点,非常适合手机等移动设备使用,经过不断完善,可以支持GPRS、蓝牙、SyncML、以及3G技术。最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式平台,任何人都可以为支持Symbian的设备开发软件。与微软产品不同的是,Symbian将移动设备的通用技术,也就是操作系统的内核,与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分开,能很好的适应不同方式输入的平台,也可以使厂商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制作更加友好的操作界面,符合个性化的潮流,这也是用户能见到不同样子的Symbian系统的主要原因。现在为这个平台开发的java程序已经开始在互联网上盛行。用户可以通过安装这些软件,扩展手机功能。 在Symbian发展阶段,出现了三个分支:分别是Crystal、Pearl和Quarz。前两个主要针对通讯器市场,也是出现在手机上最多的,是今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主力军。第一款基于Symabian系统的手机是2000年上市的爱立信R380手机。而真正较为成熟的同时引起人们注意的则是2001年上市的诺基亚9210,它采用了Crystal分支的系统。而2002年推出的诺基亚7650与3650则是SymbianPearl分系的机型,其中7650是第一款基于2.5G网的智能手机产品,他们都属于Symbian的6.0版本。索尼爱立信推出的一款机型也使用了Symbian的Pearl分支,版本已经发展到7.0,是专为3G网络而开发的,而目前的诺基亚已经达到8.0的6630、6681等,可以说代表了当今最强大的手机操作系统。此外,Symbian从6.0版本就开始支持外接存储设备,如MMC卡,这让它强大的扩展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存放更多的软件以及各种大容量的多媒体文件成为了可能。 Windows Mobile系统 WindowsMobile系统包括PocketPC和Smartphone以及MediaCenters,PocketPC针对无线PDA,Smartphone专为手机,已有多个来自IT业的新手机厂商使用,增长率较快。 按照微软官方的说法:“WindowsMobile将熟悉的Windows体验扩展到了移动环境中,所以您可以立即使用它投入工作。” 事实上,WindowsMobile是微软进军移动设备领域的重大品牌调整,它包括PocketPC、Smartphone以及MediaCenters三大平台体系,面向个人移动电子消费市场。由于大多数机

系统软件开发实践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系统软件开发实践报告 姓名:王冬升 学号:08123228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12-1班 指导教师:张博 2015年 4月

摘要 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教学教程中,容易偏重于理论的介绍,而忽视了实践环节。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教学后所进行的,全面综合训练学生的系统软件开发能力 关键字:编译系统、Flex、Bison、操作系统、启动、内存管理

目录 1 借助Flex进行词法分析 (2) 1.1实验内容 (2) 1.2 实验要求 (2) 1.3 程序代码 (2) 1.4 实验结果 (4) 2 借助Flex/Bison进行语法分析 (5) 2.1 实验内容 (5) 2.2 实验要求 (5) 2.3 程序代码 (5) 2.4 实验步骤 (5) 2.5 实验结果 (7) 3 Flex/Bison综合实验 (7) 3.1 实验内容 (7) 3.2 计算器具体需要实现的功能 (7) 3.3 实验要求 (7) 3,4 程序代码 (8) 3.5 实验结果 (11) 4(操作系统实验)lib0:熟悉实验环境 (11) 4.1 实验目的 (11) 4.2 实验环境搭建 (11) 4.3 GCC编译练习 (12) 4.4 GDB调试练习 (12) 5(操作系统实验)lib1:启动操作系统 (13) 5.1 实验目的 (13) 5.2 实验内容 (14) 5.3 实验步骤 (14) 5.4 操作系统启动过程 (15) 5.5 实模式与保护模式 (16) 6(操作系统实验)lib2:物理内存管理 (16) 6.1 实验目的 (16) 6.2 实验内容 (16) 6.3 ……………………………………………………………… 7实验体会…………………………………………………………………… 8参考文献……………………………………………………………………

系统软件的核心是

系统软件的核心是 试题: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是() A、计算机语言 B、计算机应用程序 c、操作系统 D、文字处理软件 答案:c 解析: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将无法正常工作。 【相关阅读】 操作系统(英语:operating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务必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操作系统的种类相当多,各种设备安装的操作系统可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智能卡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传感器节点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多处理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大型机操作系统。按应用领域划分主要有三种: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 桌面操作系统 桌面操作系统主要用于个人计算机上。个人计算机市场从硬件架构上来说主要分为两大阵营,Pc机与mac机,从软件上可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类Uni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 1、Unix和类Unix操作系统:macoSX,Linux发行版(如Debian,Ubuntu,Linuxmint,openSUSE,Fedora等);

2、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XP,windowsVista,windows7,windows8,windows10等。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应用在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范围从便携设备到大型固定设施,如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器、医疗设备、交通灯、航空电子设备和工厂控制设备等,越来越多嵌入式系统安装有实时操作系统。 在嵌入式领域常用的操作系统有嵌入式Linux、windowsEmbedded、Vxworks等,以及广泛使用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操作系统,如Android、ioS、Symbian、windowsPhone和BlackBerryoS等。 服务器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指的是安装在大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比如web 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集中在三大类: 1、Unix系列:SUNSolaris,IBm-AIX,HP-UX,FreeBSD等; 2、Linux系列:RedHatLinux,centoS,Debian,Ubuntu等; 3、windows系列:windowsServer2003,windowsServer2008,windowsServer2008R2等。 组成部分 操作系统理论研究者有时把操作系统分成四大部分: 驱动程序:最底层的、直接控制和监视各类硬件的部分,它们的职责是隐藏硬件的具体细节,并向其他部分带给一个抽象的、通用的接口。 内核:操作系统内核部分,通常运行在最高特权级,负责带给基础性、结构性的功能。 接口库:是一系列特殊的程序库,它们职责在于把系统所带给的基本服务包装成应用程序所能够使用的编程接口(API),是最靠近应用程序的部分。例如,GNUc运行期库就属于此类,它把各种操作系统的内部编程接口包装成ANSIc和PoSIX编程接口的形式。 外围:是指操作系统中除以上三类以外的所有其他部分,通常是用于带给特定高级服务的部件。例如,在微内核结构中,大部分系统服务,以及UNIX/Linux中各种守护进程都通常被划归此列。

(完整版)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点详细概括

第一章: 1. 什么是操作系统?OS的基本特性是?主要功能是什么 OS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原理以及方程用户的功能的集合。特性是:具有并发,共享,虚拟,异步的功能,其中最基本的是并发和共享。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提供用户接口。 2. 操作系统的目标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目标是: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作用是:提供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提供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提供扩充机器 3. 什么是单道批处理系统?什么是多道批处理系统? 系统对作业的处理是成批的进行的,且在内存中始终保持一道作业称此系统为单道批处理系统。 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调入作业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4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引入多道程序技术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系统具有终端功能,只有有中断功能才能并发。 5. 什么是分时系统?特征是什么?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有交互性的一般是分时操作系用,成批处理无交互性是批处理操作系统,用于实时控制或实时信息服务的是实时操作系统,对于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如计算机之间无主次之分就是分布式操作系统,因为网络一般有客户-服务器之分。 6. 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系统: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按照截止时间可以分为1硬实时任务(必须在截止时间内完成)2软实时任务(不太严格要求截止时间) 7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有哪三种? 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用户接口、程序接口。 用户接口又分为:联机用户接口、脱机用户接口、图形用户接口。 8. 理解并发和并行?并行(同一时刻)并发(同一时间间隔) 9.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1 ?无结构操作系统,又称为整体系统结构,结构混乱难以一节,调试困难,难以维护 2?模块化os结构,将os按功能划分为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是os容易设计,维护, 增强os的可适应性,加速开发工程 3?分层式os结构,分层次实现,每层都仅使用它的底层所提供的功能 4. 微内核os结构,所有非基本部分从内核中移走,将它们当做系统程序或用户程序来实现,剩下的部分是实现os核心功能的小内核,便于扩张操作系统,拥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第二章: 1 ?什么叫程序?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点是什么? 程序:为实现特殊目标或解决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特点: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 什么是前趋图?(要求会画前趋图)P35图2-2 前趋图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记为DAG ,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3?程序并发执行时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计算机操作系统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操作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操作系统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 B. 操作系统是主机和外设之间的接口 C.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D. 操作系统是源程序与目标程序之间的接口 标准答案:C 2. 在计算机系统得层次关系中,最贴近硬件的是() A. 应用软件 B. 实用软件 C. 操作系统 D. 用户 标准答案:C 3. 计算机系统把进行()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即操作系统 A. CPU管理 B. 作业管理 C. 资源管理 D. 设备管理 标准答案:C 4. 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 非交互性 B. 实时性 C. 高可靠性 D. 分时性 标准答案:A 5. 分时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 交互性 B. 实时性 C. 高可靠性 D. 资源利用率高 标准答案:A 6. 高可靠性是()的主要特点之一 A. 分时系统 B. 实时系统 C. 批处理系统 D. 通用操作系统 标准答案:B 7. 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 A. 分时操作系统 B. 单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C. 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D. 实时操作系统 标准答案:A

8. 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在用户提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只追求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属于()操作系统(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分时系统 B. 实时系统 C. 批处理系统 D. 通用操作系统 标准答案:C 9. 下列哪个观点不是描述操作系统的典型观点()(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操作系统是众多软件的集合 B. 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C. 操作系统是资源的管理者 D. 操作系统是虚拟机 10. 下列哪个系统与其他三个不同()(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现场压力采集系统 B. 火炮自动控制系统处理机 C. 飞机定票系统 D. 导弹制导系统 标准答案:C 11. 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并发和异步 B. 并发和共享 C. 共享和虚拟 D. 虚拟和异步 标准答案:B 12. 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 B. 计算机硬件和用户之间 C. CPU和用户之间 D. CPU和软件之间 标准答案:B 13. 分时系统追求的目标是()(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充分利用I/O B. 快速响应用户 C. 提高系统吞吐率 D. 充分利用内存 标准答案:B 14. 分时系统的()是衡量一个分时系统的重要指标(分数:1,完成次数:157) A. 周转时间 B. 用户数 C. 时间片 D. 用户响应时间 标准答案:D

四种实时操作系统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

四种实时操作系统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 https://www.360docs.net/doc/0c9690337.html,2006年11月18日21:55ChinaByte 本文对四种实时操作系统(RTOS)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它们是:Lynx实时系统公司的LynxOS、QNX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的QNX以及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实时Linux——新墨西哥工学院的RT-Linux和堪萨斯大学的KURT-Linux。 近年来,实时操作系统在多媒体通信、在线事务处理、生产过程控制、交通控制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基本特征概述 *QNX是一个分布式、嵌入式、可规模扩展的实时操作系统。它遵循POSIX.1 (程序接口)和POSIX.2(Shell和工具)、部分遵循POSIX.1b(实时扩展)。它最早开发于1980年,到现在已相当成熟。 *LynxOS是一个分布式、嵌入式、可规模扩展的实时 操作系统,它遵循POSIX.1a、POSIX.1b和POSIX.1c标准。它最早开发于1988年。 *RT-Linux是一个嵌入式硬实时操作系统,它部分支持POSIX.1b标准。 *KURT-Linux不是为嵌入式应用设计的,不同于硬(hard)实时/软(soft)实时应用,他们提出“严格(firm)”实时应用的概念,如一些多媒体应用和ATM网络应用,KURT是为这样一些应用设计的“严格的”实时系统。 体系结构异同 实时系统的实现多为微内核体系结构,这使得核心小巧而可靠,易于ROM固化,并可模块化扩展。微内核结构系统中,OS服务模块在独立的地址空间运行,所以,不同模块的内存错误便被隔离开来。但它也有弱点,进程间通信和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大大增加。相对于大型集成化内核系统来说,它必须靠更多地进行系统调用来完成相同的任务。 *QNX是一个微内核实时操作系统,其核心仅提供4种服务:进程调度、进程间通信、底层网络通信和中断处理,其进程在独立的地址空间运行。所有其它OS服务,都实现为协作的用户进程,因此QNX核心非常小巧(QNX4.x大约为12Kb)而且运行速度极快。 *LynxOS目前还不是一个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但它计划使用所谓的“Galaxy”技术将其从大型集成化内核改造成微内核,这一技术将在LynxOS 3.0中引入。新的28Kb微内核提供以下服务:核心启动和停止、底层内存管理、出错处理、中断处理、多任务、底层同步和互斥支持。

SmartMonitor地铁监测及分析软件简介

SmartMonitor地铁自动化监测及分析软件简介 SmartMonitor监测软件是配合徕卡TS30/TS15/TCA2003/TPS1200系列全站仪,对大坝、水库、桥梁、楼宇、隧道、地铁、体育馆和钢结构等进行24小时自动变形监测,自动输出监测报表和图形。 SmartMonitor监测软件的主要功能 ●设备联机 设备联机包括计算机与传感器(TS30/TS15/TCA2003/TCA1800/TPS1200全站仪)的联接和初始化,联机通讯模块可以使用光纤电缆有线连接,也可以使用UHF 电台建立无线通讯链路;可以通过通信网络GPRS数据形式互相传送;也可以通过 Internet建立通讯链路,Internet可分为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有线方式是在测量机器 人端连接一个调制解调器,然后通过网线或光纤接入互联网,同时将控制中心接入 互联网,从而可以建立一个专用的通讯。 支持多台全站仪同时联机测量。 ●自由设站 自由设站也可以称作后方交会,当测站点坐标未知或者需要更新时可以采用自由设站方法,以便建立统一的测量坐标系,该功能也可以解决仪器高量取不准确造 成高程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定向和检核 通过设站和定向测量,自动计算出定向方位角,建立测量坐标系,对于多余观测,具有定向结果输出和精度分析的功能。既可以调用已知点定向,又可以直接输 入方向值; ●差分改正点组的测量 通过实时测量已知点组的三维成果,软件自动计算所有实测已知点与理论数据的差分值,并将其实时配赋到每一个监测点,科学地最大化地消除综合气象条件导 致的不固定误差,从而得到最或是监测成果。 ●监测点组的初始化测量(学习测量) 通过全站仪概略瞄准并测量所有监测点的初始三维坐标,取得变形监测点的历史数据,为接下来的自动测量提供初始数据; ●监测点组的定义 根据不同的监测频率和限差需求,将不同的监测点编辑成不同的点组群; ●监测点组的限差设置 将不同需求的各点组分别定义不同或相同的报警限差值,包括超差重测次数等; ●监测点组的参考断面设置 测量坐标系对于管理者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他们所关心的是变形点位相对于某一条线或某些方向上的直接变化量。所以,有必要定义管理者所关心的一系列的所 谓“参考断面”,在软件上可以实时显示出监测点转换在参考方向上的实际最大变 化量; ●监测点组的时间周期分配 可以将不同的监测点组设置不同的测量次数、测量间隔、测量周期等参数来实

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一、本章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 1、计算机四大系统资源的管理机制:处理器、存储器、外围设备和文件四大资源的管理。 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进程 (1)、进程是指一个可并发执行的程序(或程序段)在给定的工作空间和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或基本单位。 (2)、进程是动态的,它由操作系统创建并独立地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因某个条件不足而被暂时“阻塞”,当条件满足时又被“唤醒”并继续执行,直到任务完成而“撤销”。因此,进程有生命期,并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动态地转换。 (3)、进程的并发特征是指一个进程能和其它进程并行执行,但各进程在逻辑上又相对独立,同时各进程的执行速度是不可预知的、异步的。因此,系统必须为进程提供同步机构,以确保进程能协调操作和共享资源。 (4)、一个进程至少要对应一个或多个程序。不同的进程可以调用同一个程序,但该程序必须在不同的数据集合上执行。 (5)、程序和进程的关系在于: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静态的。程序的执行过程才是进程。 3、线程:在现代操作系统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进程的并发性,引入了线程(Thread)的概念。简单地说,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此时线程成为处理器调度的基本单位。 4、页式存储:

页式存储基本原理是预先把内存物理空间分成大小相等的存储“块”,比如每块为1k 字节,并编上号码,同时把要运行程序的逻辑地址空间分成与“块”大小相同的“页”,也编上号码。 当把程序调入内存时,恰好把程序的某一“页”装入内存某一“块”,而且可以见缝插针地将若干连续的页装入分散的不连续的块中。由于页和块大小相等,所以除了最后一页可能小于块之外,其余都很合适,这样每一个内存碎片的大小不会超过一“块”的大小。 页式虚拟存储就是把内存和外存作为一个整体连续起来划分成块。在一个进程运行前,不必将其所有页装入内存,而只需先装入当前要运行的若干页。 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现所需要的程序页不在内存时,便请求系统分配存储块,然后将所需页从外存调入,并在页表中登录新调入的页号与对应的块号。这一调度过程在操作系统控制下自动实现的,用户无须干预。 5、虚拟存储: 当所运行进程需要较大的内存空间,而内存空间又有限时,存储管理提供虚拟存储的功能,将内存和大容量外存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虚拟内存(VM:Virtual Memory),从而大大地扩展程序可运行空间。 虚拟存储的概念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逻辑存储空间角度看,程序的大小不定,经过编译连接后的目标程序地址多是从零地址开始的一维连续或二维段页式地址。这是一种虚拟地址或逻辑地址,它们都不是程序运行时的真正物理地址。我们把程序逻辑地址的全体所对应的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简称虚存。虚存地址空间大小有可能会超过实际物理内存空间。 从程序设计者角度看,虚拟存储器就是把内存和外存作为一个整体连续起来划分,当内存空间不足时,参与当前运行的部分程序可以暂存在外存中,一旦需要及时调入内存,而已经在内存中的部分程序目前可能不再使用,可以保存到外存。这样程序设计者不必忧虑内存是否够用,因为有巨大容量的外存可供使用。虚拟存储管理的工作就是及时恰当地调入调出当前程序,为进程提供“透明”的存储空间。 6、段式存储管理:

计算机四级操作系统多选题题库及答案

计算机四级操作系统多选题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系统的特点有( A C D ) A.能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 B.是一个由硬件系统组成的裸机 C.操作系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D.具有对不同用户进行不同控制执行的能力 E.允许各用户随意地使用系统中的资源 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这是因为它能(A B C E ) A.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使用接口 B.使硬件的功能发挥得更好 C.保证信息的安全和快速存取文件 D.提高源程序的编制质量 E.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3.各类操作系统各有所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之处表现为( A B C ). A.批处理操作系统不允许用户直接干预作业的执行 B.分时系统采用交互方式工作,故对需处理时间较长的作业不太合适 C.实时操作系统中资源利用率不及批处理操作系统 D.批处理操作系统能实现并行工作,但不能提高吞吐能力 E.为了使用户满意,分时操作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必须有严格的规定 4.在下述各项中,( A B C D E )是操作系统力所能及的工作. A.为用户合理分配处理器时间. B.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 C.提供按名存取文件的功能 D.按用户要求启动外围设备 E.根据用户的意图控制作业的执行

第二章 1.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软件,它包括( A B )等. A.操作系统 B.编译系统 C.接口软件 D.软件开发工具 E.软件测试程序 2.在下列的阐述中,( A B C E )是正确的. A.一个中央处理器任何时刻最多只能被一个程序占用 B.只有被操作系统选中的程序才能占用处理器 C.若一个程序在执行中出现了事件,则该程序就要让出处理器 D.一个被中断的程序在等待中断事件结束后就可立即占用处理器 E.中断装置发现中断事件后就要让操作系统程序占用处理器 3.采用通道结构的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与外围处理设备之间的关系有( A B C D E ) A.中央处理器执行一条”启动I/O”指令可启动指定的设备 B.中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是可以并行工作的 C.外围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传送工作不需要中央处理器的干预 D.外围设备工作结束后应把工作情况反馈给中央处理器 E.中央处理器可启动多台设备,让它们并行工作. 4.计算机系统中可用于存储信息的部件有( B C D E ) A.输入机 B.主存储器 C.磁带 D.寄存器 E磁盘 5.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应追求的设计目标是( A B C E ) A.正确性 B.高效性 C.维护性 D随意性 E.移植性 6.操作系统采用层次式结构的优点是( A B C ) A.能把操作系统的整体工作局部化 B.有利于操作系统功能的增.删.改 C.实现各层次的功能时都可利用较内层提供的功能 D.最外层可直接使用硬件提供的功能 E.各层之间允许双向调用,这样便于达到正确性的设计目标 第三章 1.能实现多道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必须( A C D E ) A.具有中央处理器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能力 B.提供多个中央处理器

软件详细设计报告

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Android手机客户端 学生姓名:宋同煜张宗森 指导老师:裴斐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2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在Android完全开源及拥有庞大用户群的环境下,迫切需要为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网站开发Andriod手机客户端,方便计算机学院师生随时随地查看实验信息、登记实验等。 。 一、系统分析 需求分析 查询实验:教师及学生可以查询当周及上一周、下一周实验安排 登记实验:教师登录后可以登记实验 引言 为方便计算机学院教师及学生查询、登记实验,因此开发实验中心Android手机端软件 编写目的 本文档对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网站手机客户端的功能、用户界面、运行环境等作出详细说明。 项目背景 软件的开发名称: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项目需求单位:计算机学院全体师生 项目开发单位:宋同煜张宗森 二、系统设计 系统目标 1.实现需求分析阶段的所有功能 2.主界面清晰、简单、操作易行 系统功能预览

该软件主要包括查询、登录、登记实验3个功能模块,主要操作如下: (1)运行软件后,首先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如果正常,获取当周实验安排信息,显示给用户,效果如图 (2)通过“菜单->登记实验”进入等级实验页面,要求输入用户名密码才可继续

点击“登录实验”后,提示登录后才能继续 (3)点击登录进入登录页面,如图 正确输入用户名密码后点提交 (4)用户名密码输入正确,就可以登记实验了,次页面包含实验名、课程名、班级、机房、

第几大节、实验日期等信息的填写,如图 (5)正确填写实验信息后,确认登记后点提交,返回登记结果

计算机操作系统选择题大全

1. 单项选择题(共200个题目) 100236. 一般用户更喜欢使用的系统是(c )。 A.手工操作 B.单道批处理 C.多道批处理 D.多用户分时系统 100237. 与计算机硬件关系最密切的软件是(d). A.编译程序 B.数据库管理程序 C.游戏程序 D.OS 100238. 现代OS具有并发性和共享性,是由(D)的引入而导致的。 A.单道程序 B.磁盘 C.对象 D.多道程序100239. 早期的OS主要追求的是(A)。 A.系统的效率 B.用户的方便性 C.可移植 D.可扩充性 100240. (A )不是多道程序系统。 A.单用户单任务 B.多道批处理系统 C.单用户多任务 D.多用户分时系统 100241. (B)是多道操作系统不可缺少的硬件支持。 A.打印机 B.中断机构 C.软盘 D.鼠标100242. 特权指令可以在(C)中执行。 A.目态 B.浏览器中 C.任意的时间 D.进程调度中100243. 没有了(C )计算机系统就启动不起来了。 A.编译器 B.DBMS C.OS D.浏览器100244. 通道能够完成(C )之间数据的传输。

A.CPU与外设 B.内存与外设 C.CPU与主存 D.外设与外设 100245. 系统的主要功能有(C )。 A.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处理机管理 B.虚拟存储管理、处理机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 C.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 D.进程管理、中断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 100246. 单处理机计算机系统中,(A)是并行操作的。 A.处理机操作和通道 B.程序与程序 C.主程序与子程序 D.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 100247. 处理机的所有指令可以在(D)中执行。 A.目态 B.浏览器中 C.任意时间 D.系统态100248. (B )功能不是操作系统直接完成的功能。 A.管理计算机硬盘 B.对程序进行编译 C.实现虚拟存储器 D.删除文件 100249.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外界的请求必须给予及时相应的OS是(B )。 A.多用户分时系统 B.实时系统 C.批处理系统时间 D.网络操作系统 100250. 操作系统是对(C )进行管理的软件。

系统软件设计报告模板

(项目名 称) 系统设计报 告 (部门名称) 文件编号:TD202 文件版次:QMS2005

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修改记录

目录 0 报告编制要求 (5) 1 引言 (5) 1.1文档编制目的 (5) 1.2背景 (6) 1.3词汇表 (6) 1.4参考资料 (6) 2 总体设计 (6) 2.1软件体系结构 (6) 2.2系统运行体系 (6) 2.2.1运行体系图 (6) 2.2.2 程序/模块对应表 (7) 2.3系统物理结构 (7) 2.4技术路线 (7) 3 系统接口设计 (7) 3.1用户接口 (7) 3.2外部系统接口 (8) 3.3模块间接口 (8) 4 子系统/ 模块设计 (8) 4.1 子系统 /模块 1(编号 /名称) (9) 4.1.1 功能 (9) 4.1.2 性能 (9) 4.1.3模块结构 (9) 4.1.4 子模块接口设计 (9) 4.2子系统 /模块 2(编号 /名称) (9) 5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 (9) 5.1 面向对象数据的数据结构 (9) 5.2面向对象数据库设计 (10) 5.3数据安全性 (10) 5.4对象数据 /模块对应表 (10) 6 外部存储结构设计 (10) 7 故障处理说明 (10) 8 尚需解决的问题 (11) 9 附件 (11) 编写指南: 本模板力图给出系统设计阶段可能包括的基本信息,重点在于和需求分析文档相联系。描述系统整体

情况。如果某个章节在项目或当前阶段中无法描述,则可保留其标题,注明“不适用” ;如果需要对本模板的个别章节详细描述,也可将其形成单独的文档,成为本文档附件。 若文档中的某个章节已经在其他项目文档中加以描述,可保留标题,注明“参见(文档编号)(文档名称)(条款)”。 形成正式文档后须删除斜体字内容。 0 报告编制要求 这里列出本系统设计报告编制的经验性要求,须由系统设计人员参照其进行裁剪以确定本次报告编制的相关规定。 1引言 1.1文档编制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叙述系统设计阶段的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理解本报告所

微震监测系统应用及分析

微震监测系统应用及分析 4.1 老虎台微震监测系统的应用 ARAMIS M/E 微震监测系统安装、调试后,运行良好,共监测到微震事件2482次,释放的总能量为3.56×109J,事件平均释放能量为1.43×106J。其中微震能量大于109J的1次,发生在2009年2月25日2:05:28,具体三维坐标为(36450,77497,-836),能量为1.07×109J;108~109J的微震事件数5次;107~108J的微震事件数9次;106~107J的微震事件数45次;105~106J的微震事件数190次;104~105J的微震事件数502次;103~104J 的微震事件数877次;能量低于103J的852次,见图4.1。按照工作面发生情况,微震事件分布见图4.2。每月微震事件发生情况见表4.1~4.8。 由表4.3得出:2008年11月期间发生一次能量高达8.54×108J的微震事件,多次能量值大于106J的事件,原始波形图如下4.7。 11月期间共监测到微震事件360次,释放的总能量为8.8×108J,发生在83002工作面的有143次,释放的能量为9.53×106J;发生在55002工作面的有119次,释放的能量为4.93×106J;另外,有32次发生在38001,30次发生在38002,16次发生在63003,20次发生在73003工作面。其中最大能量事件数发生在11月4日19:22:26,能量值为4.052×106J,38001工作面,具体三维坐标(35711,77184,-425)。10月21日、10月28日和11月6日3次事件基本上可以看作一组事件,3次事件发生时间接近,沿着煤层走向分布在不同层位上(-828,-676,-523),但均分布在断层附近;在具体位置上,3次事件均发生在巷道交叉位置,距离工作面较远,采动影响不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从发生时间上来看,首先发生的事件位于F25断层与F16-1断层交界区域,也是事件频发区域,在该事件发生前,该区域中小事件频发,直至首次事件发生;在两次事件之间的7天时间内,该区域只是零星的发生了一些小级别的微震事件,没有大规模的能量释放,直至第二次事件发生;第二、第三次事件之间的7天时间内,小级别微震事件数量频繁发生,无

操作系统试题

操作系统试题 课程代码:0232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设计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是() A.吞吐量和周转时间B.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C.灵活性和可适应性D.可靠性和完整性 2.用户通常利用键盘命令、系统调用命令请求操作系统服务,有时也会用() A.宏指令B.汇编语言 C.作业控制语言D.计算机高级语言 3.操作系统中的中断处理程序很大部分是处理()中断的。 A.程序B.访管 C.I/O D.外部 4.用作业控制语言编写作业控制说明书主要用在()系统。 A.分时B.实时 C.批处理D.多CPU 5.采用多道程序设计能() A.增加平均周转时间B.发挥且提高并行工作能力 C.缩短每道程序执行时间D.降低对处理器调度的要求 6.程序状态字反映了()状态。 A.进程调度B.作业调度 C.与处理器有关的系统D.主存储器分配 7.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 A.先来先服务B.轮转法 C.优先权调度D.短执行时间优先调度 8.单个分区的存储管理不适用于() A.个人计算机B.专用计算机 C.单道程序系统D.多道程序系统 9.页式管理中的地址结构分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它() A.仍是线性地址B.是个二维地址 C.是个三维地址D.是个四维地址 10.把逻辑文件存放到存储介质上时,如果组织成()文件,则逻辑记录可以按任意次序存放在不相邻的存储块中。 A.流式B.记录式 C.顺序D.链接 11.为了保证存取文件的可靠性,用户要求读一个文件前应首先请求系统执行()文件操作。 A.打开B.建立 C.关闭D.删除 12.计算机系统中往往对每一台设备确定一个编号以识别各台设备,这些编号称为设备的()号。 A.绝对B.相对 C.逻辑D.类 13.Spool技术是一种实现虚拟()的技术。

ios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对比的优势教学文稿

i o s操作系统与安卓 系统对比的优势

ios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对比的优势 Android抗衡iOS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比如在移动应用开发者的收入方面,平台的整合度,操作的流畅度等。尤其在企业级市场,几乎已被iOS全面占领,新兴的企业都表示更加青睐iOS而非所谓“开放”、基于Linux内核、拥有双核甚至四核……的Android设备。 企业级用户对稳定和实时性的需求恰恰就是Android的软肋,网络上一个段子很能表现Android的窘境:“Android用户三大爱好:刷机重启换电池”,还有人出来解释“为什么Android永远不会比iOS流畅”,并称Android是本着学、赶、超的思路诞生并发展起来,在黑莓时代Android设备最早是按照全键盘机型作为参考,后来iPhone的横空出世才导致Android瞬间改头换面,于是为后面的图形渲染等等埋下了隐患。 Android是第一个内置支持Java的操作系统,Android应用程序使用Java语言编写。Android开发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Java语言核心能力是否扎实。iOS苹果的iPhone和iPad应用开发都指定使用同一开发语言:Objective-C 语言。Objective-C是Cocoa的本地编程语言,Coaco框架和大多数应用程序都使用该语言编写而成。但是也可以使用Python、Ruby等其他编程语言开发应用程序,并且此种开发方式也可使用Cocoa框架。 系统特性: 1、与硬件整合度高:使用起来更加流畅;不支持Flash,但可以使用第三方程式Jailbreak观看。 2、通知中心:苹果在iOS5上改变了通知中心的形式。在新的通知中心中,提示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弹出,而是像Android系统那样出现在屏幕上方。你可以下拉这个菜单,选择自己想查看的信息。不会再被弹出的信息打扰还是件很令人舒服的改变。

软件详细设计报告文档

软件详细设计报告文档 1.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子设备查询各种信息,最常见的一个查询软件就是——电子词典,其主要的市场目标是学习外语的人群。从软件功能来看,英文电子词典一直高居榜首,虽说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的与全球进行交流的,但是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渊远流长,因此我们此次项目所实施的功能是成语查询,该软件可以帮助人们随时随地更加方便地查询成语的意思以及用法,使其使用者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成语文化,使汉语文化可以发扬光大。 1.1 编写目的 本详细设计的编写目的在于描述成语词典的界面设计、查询功能、数据库收集与导入等。在简要描述视成语词典的整体环境搭建的基础上,详细说明查询模块,为以后的开发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1.2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本软件产品所针对的的预期读者,包括: ●用户; ●开发人员; ●测试人员; ●文档编写人员。 1.3 参考资料 编写此详细设计时所用到的参考文献及资料,包括: 2. 设计概述 2.1 限制和约束 起到限制和约束作用的各种可能存在的条件: ●技术条件; ●开发环境; ●时间限制;

●数据库内资源的多少。 实现的系统目标:在成语查询的首页有成语推荐,若要查询成语,输入其关键字或整体,点击“查询”按钮,系统进行自动查询,如果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可以点击“我要留言”,进行反馈。 2.2 系统组织设计 通过系统组织表描述搜索系统由下列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与业务职能之间的关系。系统组织表如下: 子系统编号中文名称业务职能备注 1 环境搭建、界 面设计以及 查询模块 在UNIX下,基于php+apache+mysql的 环境下,进行界面和查询模块的开发, 包括查询结果的显示。 周婷婷 2 数据库模块收集成语的释意以及用法,加上post或 get内容的特殊符号处理,将其导入到数 据库中。 李燕 3 数据库模块收集成语的释意以及用法,将其导入到 数据库中,并加上分页函数类和首页成 语推荐。 宋彧婕 2.3 系统结构设计 2.3.1 整体结构 爬虫 索引 查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