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成本法转换整理

合集下载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

鲤鱼网提供了"2015【注册会计师】"会计"根底辅导讲义〔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及合营安排〕汇总":2015注会会计根底知识点学习: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的本钱法、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

踏实做好每一个题目或者仔细体会每一份讲义、笔记,知晓考试考点所在,应该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提示】共计有6种情况:假定条件如下:5%〔金融资产〕;20%〔权益法〕;60%〔本钱法〕〔1〕5%〔金融资产〕→20%〔权益法〕〔2〕5%〔金融资产〕→60%〔本钱法〕【涉及合并报表】〔3〕20%〔权益法〕→60%〔本钱法〕【涉及合并报表】〔4〕20%〔权益法〕→5%〔金融资产〕〔5〕60%〔本钱法〕→20%〔权益法〕【涉及合并报表】〔6〕60%〔本钱法〕→5%〔金融资产〕【涉及合并报表】〔一〕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例如:5%〔金融资产〕→20%〔权益法〕】〔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展会计处理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在转按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方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的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为取得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本钱。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本钱【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其他综合收益【或贷方】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本钱【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贷:银行存款等〔2〕比拟上述计算所得的初始投资本钱,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日可识别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成本法转权益法——增资【商誉综合考虑】【例1】商誉综合考虑:两次在初始入账时都已经考虑,不需调整。

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负商誉冲掉第一次商誉20,还有商誉20,不用调整。

【例3】商誉综合考虑:本期的负商誉冲掉了上期的40,还要确认20的负商誉,即营业外收入20: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贷:营业外收入20商誉综合考虑:两次确认初始投资时只应确认本次的营业外收入,第一次: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第二次: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0贷:营业外收入60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商誉冲掉第一次负商誉40,即本应确认第一次负商誉20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商誉冲掉第一次负商誉60,还有180,不需要调整。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已评估值+商誉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剩下的180则是这10%的评估增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8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80长投的账面价=法一:按账面600+1200+60+180=2040法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份额8000*22%+第一次商誉40+第二次商誉240=2040【例2】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但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只增加了20,也就是说10%的评估价下降了4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40长投的账面价=法一:按账面600+1200+60-40=1820法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份额5800*22%+第一次商誉40+第二次商誉504=1820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但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还下降了20,也就是说10%的评估价下降了8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80长投的账面价=法一:按账面600+1200+60-80=1780法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份额5400*22%+第一次商誉40+第二次商誉552=1780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剩下的180则是这10%的评估增值。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互相转换的全面总结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互相转换的全面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小结2010-9-14根据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的变化,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会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转换,成本法核算实际上有两种,一是对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一是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所以,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实际上涉及三种核算形式的转换,即权益法、成本法(非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便于以下的讨论,将这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称之为合并)。

而且,引起核算方法转换的原因一是增加股份,二是减少股份(或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类型。

一、因增持股份引起的转换1、从成本法到成本法(不是指子公司采用的成本法,以下同),比如持股比例10%到15%。

该种变化不涉及特别的会计处理方法,它实际上只是一项追加投资,适用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讲解“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规定。

2、从成本法到权益法,比如持股比例15%到25%,达到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程度。

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讲解:应区分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和新增加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1)首先,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2)其次,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追加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和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进行上述调整时,应当综合开考虑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相关商誉或计入损益金额。

长投核算方法的六种转换方法

长投核算方法的六种转换方法

长投核算方法的六种转换!长期股权投资一直是重中之重,所以永远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它。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长投今年教材的一些变化么?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投资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原来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现在改按金融资产来计量。

因为这个变化导致长投核算方法的转换由原来的两种变为六种,而且需要追溯的只有一种。

下面,薛薛带您来看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一、公允价值计量转为权益法对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按照金融工具进行处理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的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转为权益法计算,投资方应该按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为取得新增投资而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新的初始投资成本。

原来股权投资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其他综合收益(或贷)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投资收益二、公允价值计量转为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原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现后续计量转为成本法核算。

新的初始投资成本为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

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全部转让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

三、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银行存款备注:以上三种为增资情况下的处理四、权益法核算转为公允价值计量原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投,因部分处置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下降,不能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按金融工具确认或计量进行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的会计处理精编版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的会计处理精编版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如:10%(原持股比例)+15%(新增股份)=25%即:当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无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转为→能够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时:(1)原持股比例部分第一:对在原投资时点账面价值的调整-按10%的比例计算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第二:原投资时点至新增投资时点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按10%的比例计算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分录同上;其余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新增持股比例部分按15%的比例计算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调整分录可能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营业外收入(可能要冲减原投资部分商誉后的差额)或者:将原投资比例部分调整的留存收益冲回借: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长期股权投资注意: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也就是10%和15%两次确认时产生的商誉、调整的留存收益及产生的营业外收入要综合考虑,可分以下情况:情形10%比例(原投资)15%(新增投资)处理情形一账面余额>公允价值=商誉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商誉不需作特殊考虑,对新增投资部分的差额无影响,均不做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奥秘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奥秘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奥秘一、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关键要点阐述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需进行追溯调整,将剩余股权视同开始时按权益法核算。

(一)个别财务报表处理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处置部分需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和“投资收益(差额)”。

对于剩余部分的追溯调整,首先是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

若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属于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若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该份额,需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投资后的追溯调整,需根据被投资单位的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

需注意调整留存收益和投资收益时,应自被投资方实现的净损益中扣除已发放或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二)合并财务报表处理当母公司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和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与商誉之和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

此外,与原有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当期损益,由于被投资方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变动而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除外。

二、权益法转成本法的会计处理(一)增资情况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时,要追溯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可能因持股⽐例下降或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或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影响、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1)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余额与按照原持股⽐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 ①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即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 ②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余额⼩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另⼀⽅⾯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下图所⽰: (2)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对于投资成本⼩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

注意:两次投资形成的商誉或计⼊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额应综合考虑,以确定与整体投资相关的商誉或应计⼊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额。

(3)对于原取得投资后⾄新取得投资的交易⽇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例的部分 ①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 ②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新增投资交易⽇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当期损益; ③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价值的同时,应当计⼊“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五)
成本法—金融工具
(出售减资)
1出售股权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2剩余长投转金融工具
借:交易性金融工具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不需追溯成本法差额
思路:先卖再买
权益法—公允价值
(出售减资)
1出售股权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考试中为了避免出售比例的重复计算,最好是出售和结转两步合成分录,不易计算出错)
(四)
成本法—权益法
(其他方增资)
1、调整因持股比例变动影响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当年)
盈余公积(以前)
利润分配(以前)
其他2、3、4同上
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思路:先卖后买
1、对比新增被投资单位的帐面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确定投资成本。
2、冲减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金融工具分两种: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差额记入“投资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形成的差额记入“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注意:一定要先确定投资成本,不能习惯性用分批处理方法,容易造成投资成本的错误计算。
(二)
非同控
公允计量—成本法
(增资)
1、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公允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工具(帐面价值)
投资收益
或:其他权益投资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公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
持股比例
4.与原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权益变动,
应当自丧失控制权时全部转入当期损益,设定收益计划除

个别报表
1.转换日,按照原权益法核算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
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相关其他综合收益,不做处理,应当在处置该投资时采取

与被投资单位Leabharlann 接处置相同的基础处理。转入当期投资收益,设定收益计划除外
原投资相当于处置,其他综合 收益等变动转入当期损益
个别报表
80%~60% 合并报表
60%~80%
单体报表 合并报表
非一揽子交易
多次交易分步处

一揽子交易
做长投的处置,出售取得的对价公允价值与所处置部分的
账面价值之差为处置损益。
处置价款与处置的长投相对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
处理方法
投资收益计算
1.个别报表中从成本法转权益法核算; 2.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的净资产份 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按照新的持股比例视同自取得投资时采用权益法追溯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权益变动
母公司应当按照增资前的比例计算增资前子公司账面净资产的份额,该份额与增资 后母公司持股比例计算的在增资后子公司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在合并报表中计 入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的,冲减留存收益。
合并方应对被购买方拥有的但未在其财务报表中的无形资产辨认和判断,下列应确认无形资产: 1.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2.能够从被购买方中分离出来,并能单独与相关合同、资产、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租赁、交换
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Internal 信息分类: 内部
买日开始持续计算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 权益交易,不涉及损益
积,资本公积不足的,调整留存收益
非一揽子交易时,每次分别处理
应作为一项处置原有子公司并丧失控制权的交易;
一揽子:合起来看才能
1.丧失控制权前的每项交易: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应的享 达到商业目的;多次交
有该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 易在同一个协议中约
收益
2.原投资公允价值与账面减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
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入成本法核算的投资收益
1.对剩余股权改按公允价值计量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
额计入当期损益;
2.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 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处理。其
他综合收益以及其他资本公积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投或金融工具进行核算;
价+处置收到价-(被投
3.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 资方自购买日净资产持 合并范围改变,其他综合收益
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 续计算*原持股比例+商 全部转出
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与商誉之和,形成的差额计入丧失控 誉)+其他综合收益*原
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异,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
积不足的,冲减留存收益; 1.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商誉不因持股比例改变而改变;
权益交易,不涉及损益
2.应确认的资本公积=售价-出售日应享有子公司按照购买日
公允价值持续计算金额对应的份额
按照支付对价确定新增的投资成本
新增投资成本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
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权益法 核算的当期损益;
3.比较初始成本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
异,前者大,不调整账面价值;后者大,调整账面价值,
差异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原投资相当于转换日以
1.转换日,按照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作 公允价处置,计入投资
为初始投资成本
1.按照处置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投投资成本; 2.在丧失控制权日,剩余投资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差异 进投资收益;
原投资相当于处置,剩 余投资以公允价值买回
原投资相当于处置,其他综合 收益等变动转入当期损益
80%~20%
个别报表
1.按照处置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投投资成本;
原投资相当于处置,剩
额之间的差额,在合并报表中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定;单独考虑某项交易
2.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损益。
不经济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Internal 信息分类: 内部
情形 被动稀释丧控 单体报表
被动稀释不丧控 合并报表 非同控,被合并方表外的无形资产 合并商誉
情形 非同控下:
处理方法
投资收益计算
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权益变动
5%~20%
5%~80% 20%~5% 80%~5%
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
公允价值转成本法 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 个别报表
1.在转换日,按照原股权的公允价值加上为取得新增投资而
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成本;
2.原股权投资于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净损益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 、其他综合收益追溯调
益或投资收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
整回来
追溯调整
80%~5%或20% 合并报表
1.终止确认长投、商誉等账面价值,终止确认少数股东权益
(含其他综合收益)的账面价值;
2.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对剩余股权进行重新计量,
按照剩余股权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将剩余股权作为长 投资收益=剩余股权公允
2.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 余权益法核算的投资视
算原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同最初就以权益法核
的份额,前者大,不调整;后者大,调整投资成本的同 算,投资成本按照当时
时,计入留存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取得的或者当时净资产
3.原取得投资后至转为权益法核算之间的被投资单方实现的 公允价值调整;净损益
其他综合收益不动,只有处置 时在转出
20%~80% 合并报表
1.在购买日,合并报表中应该对原投资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
进行重新计量,以原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对价作为合
并成本; 2.购买日,原投资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计入投资收 益;
原投资相当于以公允价 处置,计入投资收益
3.原投资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其他权益变动,在购买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