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名词解析

合集下载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代用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4、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5、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6、本位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7、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8、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9、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10、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11、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12、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金融学专业名词解析

金融学专业名词解析

金融学专业名词解析风险厌恶:是一个人在承受风险情况下其偏好的特征。

可以用它来测量人们为降低所面临的风险而进行支付的意愿。

在降低风险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过程中,厌恶风险的人们在相同的成本下更倾向于作出低风险的选择。

例如,如果通常情况下你情愿在一项投资上接受一个较低的预期回报率,因为这一回报率具有更高的可测性,你就是风险厌恶者。

当对具有相同的预期回报率的投资项目进行选择时,风险厌恶者一般选择风险最低的项目。

风险厌恶投资者,要求回报较高于其面对之风险。

风险厌恶:用来测量人民通过付钱来降低风险的意愿。

期权定价模型:由布莱克与斯科尔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该模型认为,只有股价的当前值与未来的预测有关;变量过去的历史与演变方式与未来的预测不相关。

模型表明,期权价格的决定非常复杂,合约期限、股票现价、无风险资产的利率水平以及交割价格等都会影响期权价格。

风险定价: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未来收益与风险的一种函数关系。

建立风险定价体系需考虑经营成本、目标利润率、资金供求关系、市场利率水平、客户风险等因素。

银行采用精密的信用评估程序,将可更有效就贷款进行风险定价,即质素好的客户应能以较优惠的利率借款。

随着银行更有效就贷款进行风险定价,而不是仅依赖于诸如房地产等抵押物,中小企业将较容易获取贷款。

安利启航经济学考研课程,启航经济学考研开课了:已开设:2016考研(经济学)冲刺提分班、2016考研(经济学宏、微观)考前提分班、2016经济学考研终极密押班(985高校直通车)、2016经济学考研终极密押班(985高校直通车),有名师一对一互动答疑,揭秘重点研招单位命题规律,快速掌握答题时间和技巧、结合全年经济学热点,预测考点。

给你上课讲解,下课辅导,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同样的课题规律化,使你再没有对考研的困惑,在短时间内突破复习瓶颈。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名词解释货币: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金融:金融是以货币为主导拥有信用凭证的交换,它既包括货币流通、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内容,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等微观领域。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的综合。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由16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在1558年提出来的。

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

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即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媒介。

支付手段:货币不随商品运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

2.简答货币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进?答:按照货币外在不同形态的演进阶段,货币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

(基于货币外在形态视角的货币形式)在货币的发展形态中,按照货币价值和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把货币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三种。

货币有哪些职能?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

金融专业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专业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专业名词解释大全1. 利率:指借贷双方约定的资金使用价值的衡量标准,通常表示一定时间内资金的利息占总金额的比例。

2.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胀率的政策。

3. 证券:指股票、债券、期货等可以证明权益、债权和商业承诺的金融工具。

4. 股票:公司向公众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投资者购买股票即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相应的所有权和分红权。

5. 债券: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有债务特性的证券,债券持有人可以获得固定的利息和本金的偿付。

6. 期货:指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约定价格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量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品合约。

7. 期权:指购买或销售标的资产的权利,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约定价格进行买卖的金融衍生品合约。

8.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用于计算不同货币之间的价值和交易。

9. 风险管理:在金融交易中采取措施和策略来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10. 财务报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11. 保险:一种通过支付保费来转移风险的金融工具,保险公司承担被保险人在某些风险发生时的经济损失。

12. 资本市场:用于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募集和交易资金的市场,分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

13. IPO:初始公开募股,指公司首次向公众发行股票以募集资金的过程。

14. 资产管理:管理个人或机构资产的活动,包括投资决策、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等。

15. 市场份额:企业在特定市场中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所占的份额,用于衡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6. 金融衍生品:以金融资产或指标为基础,通过合约或协议进行交易的金融工具,包括期货、期权和掉期等。

17. 盈利能力: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利润能力,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18. 银行:接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19. 资本结构:指企业财务结构中,资本和负债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的资本运作情况。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货币:是能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的必然产物。

实物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同其他商品相互交换的足值货币,是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并且是具有普遍接受性的实物。

金属货币:凡是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都可以成为金属货币。

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一般是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的现代形态。

信用货币可分为辅币、纸币、存款货币等几种主要形式。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

价值尺度只能:是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这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这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以社会财富的直接化身被贮藏起来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以确保贮藏价值的稳定。

支付手段:是货币在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的条件下,用于清偿债务、支付工资、租金等,作为独立的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的职能。

世界货币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以平衡贸易差额;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外国商品;作为国际间财富一般转移手段,用于战争赔款、跨国投资、国际信贷、资金外逃等。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该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货币单位:是指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重量。

与规定货币单位密切相关的是规定“价格标准”。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金属量;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价格标准是货币单位及其划分的等分,如元、角、分。

金融学27个名词解释

金融学27个名词解释
7.固定汇率制度:一国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
8.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通过国际惯例、协定和规章制度等,对国际货币关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
9.民间借贷:一是指在民间自发产生的借贷组织形式,它们的出现并非政府倡导,从而政府不予支持,也得不到专门法律或法规的保护。二是指无定型组织形式但遵循借贷准则的经济行为,如通过邻里,熟人的中介进行的借贷。
17.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
18.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19.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
20.金融基础设施:指在金融工具之间发挥转换功能并提供相关信息支持服务的流程及框架。
21.杠杆率:反映金融机构自有实物资本与其所撬动的交易资本总和的比率,反映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风险程度。
22.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求双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
23.金融资产: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
24.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是指银行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10.消费信用: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11.利息: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或者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那获得的报酬。
12.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13.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变动。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银行本票: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申请人凭其在同城范围内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银行汇票:申请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申请人持往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6、 支票:银行存款人签发的,委托存款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7、 信用证: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
10、 债券: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自立的场所或机制。
1、 同业拆借市场:原始(狭义)上讲,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剂的市场。现代(广义)上讲,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 国库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由国家财政部发行、政府提供信用担保、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券的市场。
货币供给:
1、 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引的资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2、 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商业信用证:在国际或国内贸易中,银行用来保证买方支付能力的一种凭证。
旅行信用证:银行为便利旅游者在国内外旅行取款所发放的一种信用凭证。
8、 信用卡: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消费者)所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
9、 股票: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股票持有人即为公司的投资者,即股东。
3、 回购: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的证券卖给买方,同时承诺若干日后按约定价格将该种证券如数买回的一种交易方式。
4、 场外市场:(场外交易)在股票交易所交易大厅以外进行的各种股票交易活动的总称。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第二张信用货币——能够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帐结算的银行存款等。

信用货币在流通中发挥的各项货币职能主要是依赖于其发行机构的信用作基础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以直接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

货币层次——是指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时,都以“流动性”作为依据和标准。

货币制度——是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币——即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分,主要解决商品流通中不足1个货币单位的小额货币支付问题限制铸造——是指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

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格雷欣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即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各国也随后纷纷宣布放弃固定汇率,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第三章外汇——动态含义:是指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外汇银行)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专业名词解释(2010-10-19 07:04:19)转载▼标签:杂谈吸筹(Accumulation):一种市场过程,一般而言,小散户在这个过程中卖出,大的主力在买进,也就是“收集”股票。

腾落线(Advance / Decline Line):表示一个国家范围内上涨股票数量与下跌股票数量之比的一个公式,该公式允许包括价格保持不变的股票。

套利(Arbitrage):同时买进一种证券并且卖出另一种证券的交易活动,利用价格差异牟利。

熊市(Bear Market):整体价格趋势下跌的市场,又叫做“空头头寸”,卖出股票以防价格下跌。

认为价格要下跌的人被称为“看空的”。

牛市(Bull Market):整体价格趋势上涨的市场,跟随大势(比如上升市场)的证券或者资产的比例。

概念股发行(Blind Issue):没有实际业务的公司发行的股票,或者那些只有未来的虚无飘渺的计划的公司发行的股票。

泡沫头部(Blow-off Top):主要的牛市的头部,由股价的加速上行所形成的。

面值(Book Value):表示每股资本的净资产大小,由股价的加速上升所形成。

交易所(Bourse):进行证券(股票交易)、商品、贵金属和外汇交易的市场。

世界上最早的交易所是16世纪的荷兰的范德伯尔斯家族位于布鲁日的房子。

广度(Breadth):在某个具体的金融市场,跟随大势(比如上升或者下降市场)的证券或者资产的比例。

突破(Breakout):价格变化突破某个成交密集区域。

发散形态(Broadening Formation):一种技术形态,价格在越来越宽广的范围内震荡。

经纪人(Broker):收取佣金、代人买卖证券的自然人或者公司。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性。

正向套利(Cash and Carry):同时买进某种证券、卖出其期货(或者进行相反的操作),利用价格差异牟取利润的交易行为。

收盘价(Close Price):交易所(或者外汇市场)的收盘价。

对于股票和债券市场而言,一般是最后一笔出价或者成交价,而对于外汇市场来说,一般是最后三笔成交价的平均值。

密集区(Congestion Area):价格很长一段时间在相对狭窄的区间范围内波动。

轧空(Corner):一种市场情形,卖空者发现由于卖家的缺乏,他们无法买回自己的空头头寸。

由于轧空往往是操纵市场的结果,因此交易所规则和法律对此现象严加禁止。

崩盘(Crash):在恐慌杂乱的市场里,价格大幅下挫。

死叉(Death Cross):呈下降趋势的短期均线(比如15日),向下穿越同样呈下降趋势的长期均线(比如75日)。

扩散度(Diffusion):市场证券立于自身某个给定移动平均线之上的比例。

派发(Distribution):市场主力将手中的筹码卖给中小散户的过程。

双头(Double Top):一种标准的反转形态,有两个价位相近的清晰的头部。

有效市场(Efficient Market):市场价格立即消化所有新的信息。

簇(Family):同一类的股票,由于它们的业务和结构相似,经常被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费根鲍姆叶珊(Feigenbaum Cascade):一系列的连续分叉。

旗型(Flag):在强烈的趋势市场中,由于短期反作用所形成的技术形态。

形态(Formation):价格图上的一种视觉图案,几种标准描述之一。

远期合约(Forward Contact):在商定的未来某一个具体的日子生效的金融交易,它起源于法国的商品交易。

摩擦(Friction):用以描述实际问题的总和,这种总和形成了经济政策制定和实际作用之间的距离。

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对证券真实价值,或者未来预期收益的分析。

期货合约(Futures Contracts):一种标准的证券交易所合约,授予拥有者在未来确定的日期够买某商品的权利。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18世纪日本的稻米市场。

缺口(Gap):价格间断,其中没有任何交易。

杠杆比率(Gearing):指保证金交易。

金叉(Golden Cross):上升的短期均线(比如15日)向上穿越上升的长期均线(比如75日)。

头肩形态(Head and Shoulders Formation):一种技术形态,由三个典型的头部组成,中间那个最高,标志着主要牛市的反转。

也可能出现三个底部,标志着熊市的反转。

对冲者(Hedger):利用金融交易防范商业风险的人。

国际货币市场(IMM):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 的缩写,它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CME)的一个分支。

指数期货(Index Future):一种期货合约,其标的股票由一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股票组成。

内部人(Insider):有特殊途径可以获得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的人。

在美国,内部人还指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人。

利率套现(Interest Rate Arbitrage):外汇套利,买进利率较高的币种,卖出利率较低的币种,利用利息差额获利。

岛型反转(Island Reversal):由两个缺口刻画的趋势反转。

关键反转(Key Reversal):一天内的趋势反转,价格突破前一天的最高价,但是收盘价却低于前一天的最低级(在底部相反情况成立)。

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关键的经济数字,用以指明经济运行态势。

有限指令(Limit Orders):仅仅在具体的价格区间(要么高于、要么低于)有效的交易指令。

K线图(Line Charts):又称蜡烛线、阴阳线、棒线、日本线、阴阳线等,原来是日本米市商人用来记录米市当中的行情波动,后因其标画方法具有独到之处,因而在股市及期市中被广泛引用。

它是以每个交易日(或每个分析周期)的开盘价、最高键、最低价、和收盘价绘制而成。

K线的结构可分为上影线、下影线及中间实体三部分。

K线将买卖双方力量的增减与转变过程及实战结果用图形表示出来。

当收盘价高于开盘价时,实体部分一般绘成红色或空白,称为“阳线”当收盘价低于开盘价时,实体部分一般绘成绿色或黑色,称为“阴线”伦敦基价(London Basis):以伦敦证券交易所正常交易时间的价格为基础的价格。

多头(Long Positions):市场中买进的代名词(相对于卖出,即空头)。

操纵(Manipulation):市场单个大户或机构试图影响某种证券的价格的行为。

保证金(Margin):在证券交易的过程中,实际交纳的少量押金。

补交保证金(Margin Call):由于投资者在保证金交易中的损失,需要另外补充的保证金。

会员(Member):证券交易所的会员,也就是经纪人(Broker)。

动量(Momentum):趋势运动的强度,用价格在某个时间范围内的百分比波动来表示。

货币市场(Money Market):单个银行或者银行之间的流动性交易市场。

在这种交易中收取的利率被称为“实际佣金率”。

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连续更新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价格。

如果在求平均价格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时间区段,则基于几天的称为“短期均线”,基于较长时间的称为“长期均线”。

颈线(Neckline):关键心理价位,出现在头肩形态和双头形态中。

颈线常常被称为是“最后的防线”。

新高/ 新低(New Highs / New Lows):一个给定指数在具体的时间范围内,创出新高或者新低的股票的比例。

投资通讯(Newsletter):专门刊登投资建议的出版物。

散户(Odd Lotter):每笔低于100股的交易,或者进行这种交易的人。

这个词一般表示欠成熟的投资者行为。

未平仓量(Open Interest):期货市场的净未成交合约。

如果有1000个买进合约,同时还有另外1000个卖出合约,则未平仓量就是1000个合约。

期权(Option):证券交易所的一种合约,该合约有权(但非必须)在将来某个价位买进或卖出某种证券。

如果这种期权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则称为“可交易期权”。

场外交易(OTC):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

场外交易包括通常的市场行情清单上没有包含的证券,因此也未受到证券交易所严格规则的约束。

超买与超卖(Overbought / Oversold):一种市场状态,价格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上涨或下跌,这种情况下通常反弹一触即发。

尖旗形(Pennant):旗形的一个变种,有点类似小的三角形。

实物交割(Physical Delivery):商品期货合约的实物交割。

点画图(Point and Figure):一种技术图像,上涨用“X”表示,下跌用“O”表示。

这种图形实际上没有时间轴。

压力指数(Pressure Index):技术支撑位的计算,表示市场的热度和超买/超卖的情况。

价格确定(Price Fixing):交易所证券的指示价格确定。

主要趋势(Primary Trend):几年内的主导趋势。

获利回吐(Profiting-taking):上升趋势中的一波卖压或者下跌趋势中的一波空头回补,原因是投资者兑现利润。

回抽(Pull Back):突破成交密集区后,价格暂时回到原位。

金字塔形(Pyramiding):不断增加市场风险暴露,但是幅度逐步减小。

如果风险暴露是按照增加的幅度进行的。

这就是“倒金字塔形”。

反弹(Rally):完美的长期下跌趋势中的暂时性价格上涨。

随机漫步理论(Random Walk Theory):该理论技术的本质暗示历史价格和未来趋势之间没有系统联系。

变化率(Rate of Change):一种技术指标,它将市场的超买/超卖情况表示为在某个给定时间范围内的价格变化函数,以及一段时间内价格维持同一方向变化的日子。

矩形(Rectangle):价格在两个明确的水平内的整固,也称为“波动范围”。

相对大盘指数(Relative to Total Index):基于相对价格趋势与全国性的大盘指数之比的表示股票强弱的技术指标。

阻力位(Resistance):在这个价位可能出现大量的集中性卖盘。

响应(Response):市场中大量股票对于领头羊股票价格孤立变化的反应。

当日冲销(Scalping):短线交易技术,试图利用市场的短线波动牟取利润。

季节性波动(Seasonal Cycle):与日历有关的周期性价格波动。

次要趋势(Secondary Trend):延续几周至几月的趋势。

空头回补(Short Covering):空头买回自己的卖空头寸。

空头头寸(Short Postion):熊市头寸,也就是说还没有回补将来交割的卖空证券。

现货交易(Spot Trading):立即生效的交易(相对于期货交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