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 02 粒淋浆系
临床血液学检验

当RDW轻度增高时, 血细胞分析仪RBC直方图3显示出 红细胞主群左移, 主要分布在50~100fL, 峰顶约在65fL 处, RDW轻度增高为16.8%。含义汇报提醒为“小细胞低 色素和不均一性”镜检血片时RBC体积显著减小, 大小差
异不显著。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11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1页
血液学检验发展
• 1、5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显微镜计数方法进行红、白细胞计数 及分类计数。因使用手工,费时费劲,且检验结果准确性、准确 性受到影响。
• 2、50年代早期,美国库尔特先生研制出血细胞分析仪,伴随科 学技术发展及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测量水平不停提升,测量参数 不停增加,同时还提供细胞分布直方图,对一些疾病诊疗与治疗 含有主要临床价值。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26页
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血小板直方图(图2-55)显 示出血小板分布于21~5fL范围, 主要集中于 2~10fL, MPV仅为6.4fL。含义汇报提醒为 “小血小板”。镜检是可见许多小血小板。
17%, 嗜酸性细胞1%、中性粒细胞46%。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23页
血小板参数和直方图临床应用
• 1、PLT和MPV正常 • 2、PLT降低,MPV随之增高,如血小板破坏增多 • 3、PLT增高,MPV正常,如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 4、MPV异常增高,如地中海贫血、慢性髓性白血病 • 5.MPV异常减低,如血小板增生不良
• 3.细胞体积直方图:共有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个体积分布 直方图;直方图X轴为细胞体积大小,Y轴表示细胞相对数量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2页
血液学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 1、标本采集应尽可能在受检者平静、平稳状态下,采集 部位应无损伤、无输液等情况
临床血液学检验-2试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2(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总题数:50,分数:50.00)1.新鲜血清中主要含下列哪一组凝血因子( )∙A.因子Ⅶ和因子Ⅹ∙B.因子Ⅴ和因子Ⅷ∙C.因子Ⅱ,Ⅴ,Ⅶ,Ⅹ∙D.因子Ⅰ,Ⅲ,Ⅴ,Ⅶ∙E.因子Ⅶ,Ⅷ,Ⅴ,Ⅱ(分数:1.00)A. √B.C.D.E.解析:2.Coombs试验是诊断哪一类溶血性贫血最重要的试验( )∙A.膜缺陷∙B.酶缺陷∙C.血红蛋白病∙D.自身免疫性∙E.溶血性贫血(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其目的是检查温反应性抗体(不完全抗体);直接试验是检查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间接试验是检查血清中存在的游离的不完全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重要的试验。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鉴别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慢粒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时则明显升高∙B.急淋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急粒时则明显升高∙C.PNH病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再障时则明显升高∙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积分明显升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无明显变化∙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AP积分值减低,骨髓纤维化NAP可增高(分数:1.00)A.B. √C.D.E.解析:4.下列关联组合错误的是( )∙A.大红细胞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B.靶形红细胞见于地中海性贫血∙C.红细胞苍白区扩大见于缺铁性贫男友∙D.Cabot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E.Howell-Jolly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Cabot环常见于铅中毒、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5.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AL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数:1.00)A. √B.C.D.E.解析:6.血细胞由幼稚到成熟过程中其形态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胞体由小到大∙B.胞核由大到小∙C.染色质由紧密到疏松∙D.核仁由无到有∙E.胞浆由多到少(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血细胞由幼稚至成熟过程中,胞体由大到小,但原粒比早幼粒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胞核由大到小,成熟红细胞消失;核仁由显著可见到无;核浆比由大到小;染色质由细致到粗糙,由疏松到紧密。
血液学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细胞系统特点和疾病识别方法要点

临床血液学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组织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等细胞特点和常细胞疾病提示及识别方法与要点血细胞的命名:命名六系三过程,粒红巨单浆和淋;原始幼稚与成熟,早幼中幼晚幼型。
血细胞成熟规律:成熟规律有共性,由大到小是特征;质细到粗疏变密,仁有到无粒体生。
红细胞系统1、原红细胞:原红圆或椭圆形,色染深蓝不透明;浆有瘤状小突起,核大居中有核仁。
2、副原红细胞:副原红见红血病,浆核紊乱异步行;核熟要比胞浆早,浆含空泡核畸形。
3、早幼红细胞:早幼红属嗜碱性,浆多色蓝稍透明;核仁模糊或消失,质变粗密核居心。
4、中幼红细胞:中幼红呈多色性,核渐缩小无核仁;浆色灰蓝转灰红,质似碎墨龟背形。
5、晚幼红细胞:晚幼红小更好认,两大特点要记清;核质集聚如炭核,去核便是成熟型。
6、巨幼红细胞:巨幼红大是特征,原早中晚呈巨型;浆多丰满核晚熟,巨幼贫血常增生。
7、小幼红细胞:小幼红称侏儒型,老核幼浆是特征;核圆或呈梅花状,缺铁贫血所造成。
8、网织红细胞:网织红属过渡型,浆含线粒嗜碱性;活体染色呈网状,通常将它分五型。
9、成熟红细胞:成熟红为正常型,中凹边厚似圆饼;无核浆呈淡红色,周围略比中央深。
10、小红细胞:小红体小见增贫,合成障碍所造成;缺铁贫血常出现,或见血红蛋白病。
11、大红细胞:大红体大见溶贫,或见巨幼贫血人;胞体常比正常大,提前脱核所形成。
12、巨红细胞:巨红巨大是特征,巨幼脱核所形成;中央淡染不明显,恶性贫血常增生13、超巨红细胞:超巨红呈超巨型,病态造血所造成;红白血病常出现,抗癌化疗也增生。
14、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不均见增贫,巨幼贫血也增生;直径相差一倍多,粗制滥造所形成。
15、红细胞形态不整:形态不整称异形,常见骨纤和增贫;如梨似拍呈棒状,或呈纺缍和哑铃。
16、球形红细胞:球形红小圆球形,淡染消失厚度增;色深体比正常小,常见遗传和溶贫。
17、椭圆形红细胞:椭红遗传所造成,偶见缺铁和巨贫;胞体较长呈桶状,长径三倍于横径。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首次提出干细胞概念的是细胞生物学家()。
参考答案:Wilson2.血细胞的认识是经过一定的发展历程,从发现的先后顺序为()。
参考答案: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以下属于血液学的研究范畴的是()。
参考答案:血细胞形态学;血液免疫学;血细胞生理学;血液遗传学4.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
()参考答案:对5.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在血液学检验的应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防由分子水平上升到细胞水平。
()参考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
参考答案:卵黄囊2.血细胞在胚胎期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参考答案: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3.胚胎3-6月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是()。
参考答案:肝脏4.出生后正常情况下能唯一产生红系、粒系、巨核系的造血场所是()。
参考答案:骨髓5.T淋巴和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是()。
参考答案:脾脏6.脾脏的主要功能是()。
参考答案:滤血;免疫反应;造血;储血7.中枢淋巴器官指的是()。
参考答案:胸腺;骨髓8.黄骨髓是没有造血潜能的。
()参考答案:错9.髓外造血是在病理情况下才会发生。
()参考答案:对10.血细胞发育演变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核仁由有到无11.使细胞数量显著发生变化的发育阶段是()。
参考答案:增殖12.所有血细胞的来源最早是()。
参考答案:造血干细胞13.下列细胞中属于多倍体细胞的是()。
参考答案:单核细胞14.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是()。
参考答案:原始粒细胞15.幼稚阶段被划分为早幼、中幼、晚幼三个阶段的细胞是()。
参考答案:粒细胞系;红细胞系16.血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是有丝分裂。
()参考答案:对17.不属于原癌基因的是()。
参考答案:P5318.原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参考答案:促进细胞增殖19.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临床血液学检验 白细胞检验 MPN、MDS、MM等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以骨髓中分化成熟相对正常的一系或多系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持续异常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
与MDS所见无效造血相反,增殖的细胞分化成熟相对正常。
临床一般起病缓慢,有血细胞质和量的改变,肝、脾肿大,常并发出血、血栓及髓外造血。
疾病进展到终末期,可出现骨髓纤维化、无效造血,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本组疾病中典型的4种,除了慢粒还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主要累及巨核细胞系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数持续增多、血栓形成和(或)出血和骨髓巨核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
【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50~7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多缓慢起病,50%的病人发病时无症状,在血常规检查时才偶然发现PLT显著增高,偶尔因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大或手术后出血不止而确诊。
但约20~30 %的患者初诊时已表现为血管梗死或出血,多数病人有出血或血栓形成。
出血症状以胃肠道、上呼吸道黏膜出血较常见(皮肤、粘膜出血少见)。
血栓栓塞以指(趾)小血管、中枢神经血管和肢体血管栓塞为主,患者可有血管性头痛、头昏、意识模糊、手掌及足底灼痛感或手指痉挛及坏死。
初诊时,脾大见于多数病例(>50%),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少数病人(约20%)有肝肿大。
【检验】1、血象:血小板计数多在(1000~3000)×10^9/L。
MPV增大,血小板比积明显增加。
可见巨大型、小型及不规则血小板,常自发聚集成堆。
可见巨核细胞碎片。
白细胞计数多在(10~30)×10^9/L,偶可达(40~50)×10^9/L。
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不多或轻度增多。
Hb一般正常或轻度增多,但可因出血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骨髓象:有核细胞多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偶见增生减低。
最显著的特点是巨核细胞系统增生突出,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的比例增高,常有巨大的巨核细胞,部分病例可见到小巨核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小知识点

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
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造血微环境(HIM):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普通显微镜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最为简单、使用,可以了解骨髓中各种血细胞数量、细胞形态有无异常等,从而诊断、协助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骨髓穿刺适应证:(1)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如一系和/或一系以上细胞减少或增多,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等(2)不明原因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3)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4)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5)其他:骨髓活检、骨髓细胞表面抗原(CD)测定、造血干/祖细胞培养、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电镜检查、骨髓移植、微量残留白血病测定、微生物培养(如伤寒、副伤寒、败血症)及寄生虫学检查(如疟疾、黑热病)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练习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练习题(1)姓名:学号:一、选择题(单选题):1、下列哪种细胞常呈蝌蚪形或棱形,瑞氏染色下胞质中的颗粒常呈深紫红色,颗粒粗大,大小均匀,排列紧密。
()A.淋巴细胞 B.组织细胞 C.内皮细胞 D.纤维细胞E.组织嗜碱细胞2、正常成人的骨髓中,粒细胞系统所占的比例是:()A.60%~70% B.50%~70% C.40%~60% D.30%~50% E.20%~25%3、某细胞胞体为椭圆形,成堆分布,胞体边缘清楚。
胞核椭圆形,偏于一侧,染色体呈粗网状,有1~3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
胞质丰富,蓝色,有空泡,离核校远处有一个椭圆形的淡染区。
你初步认为是什么细胞。
()A.浆细胞 B.成骨细胞 C.破骨细胞 D.组织细胞 E.内皮细胞4、下列哪项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
()A.细胞体积由小到大B.核浆比例由大到小C.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D.核仁从无到有E.颗粒从有到无5、正常人骨髓中,粒红比值为多少()A.1:1 B.1~2:1 C.2~3:1 D.2~4:1 E.2~5:16、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有显著异常的,见于以下哪种疾病()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多发性骨髓瘤C.缺铁性贫血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7、判断骨髓增生程度是,通常根据骨髓中什么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值来判断()A.粒系细胞 B.有核细胞 C.巨核细胞 D.淋巴系细胞E.有核细胞8、某细胞,核染色质密集,核分两叶,其胞质中颗粒粗大,大小一致,呈圆形,不覆盖胞核,该细胞最可能是()A.早幼细胞B.中性中幼粒细胞C.巨核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9、下列哪种细胞化学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别意义最大()A.PAS B.ACP C.NAS-DCE D.NAP E.POX10、临床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固定方法是()A.冷冻固定法B.干燥固定法C.化学固定法D.火焰固定法E.无需固定11、为了鉴别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红白血病,首选下列哪项细胞化学染色()A.PAS B.α-NAE C.NAS-DCE D.NAP E.POX12、下列哪种疾病NAP积分表现为降低()A.再生障碍性贫血B.慢粒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急性化脓必感染D.类白血病反应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铁染色的原理是()A.氧化酶法B.普鲁士蓝法C.钙-钴法D.偶氮偶联法E.Gomori 硫化铅法14、细胞内铁存在于()A.幼红细胞内 B.巨核细胞内 C.巨噬细胞内 D.粒细胞内 E.淋巴细胞内15、正常血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下列不正确的是()A.原始粒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B.嗜碱性粒细胞阳性最强C.原始单核细胞阴性,幼稚单核细胞可呈弱阳性D.淋巴细胞系和红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E.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最强16、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B.单核细胞C.早幼粒细胞D.晚幼红细胞E.原始淋巴细胞17、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C.弱表达CD34D.对称性有丝分裂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18、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A.干细胞因子B.TGF-βC.IL-11D.IL-3E.TPO19、在人类产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A.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D.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20、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的是()A.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B.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C.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D.中幼红细胞胞浆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E.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呈网状21、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铁颗粒在5个以上,且环绕核周三分之一者称为()A. 细胞外铁B. 铁粒幼红细胞C. 铁粒红细胞D.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E. 以上都不对2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A.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淋巴肉瘤C. 多毛细胞白血病D. 尼曼-匹克病E. 以上都不对23、骨髓片作PAS染色,大多白血病细胞呈红色块状阳性,而胞浆底色不红,下列何者与此相符A. 急粒B. 急淋C. 急单D. 浆细胞性白血病E. 以上都不符合24、染色体核型46,XY,del(8q)表示()A. 8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B. 8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C. 多一条8号染色体长臂D. 少一条8号染色体短臂E. 8号染色体长臂易位24、染色体核型中缩写符号“t”表示()A. 倒位B. 易位C. 插入D. 嵌合体E. 缺失25、骨髓穿刺易出现“干抽”的病变是,但除了()A. 骨髓纤维化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 骨髓转移癌D. 多发性骨髓瘤E. 缺铁性贫血26、下列不应作为观察骨髓穿刺是否成功的指标有()A. 可见骨髓小粒及脂肪滴B. 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C. 骨髓杆状核/分叶核小于外周血杆状核/分叶核D. 镜下可见骨髓中特有细胞成分E. 骨髓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有核细胞数27、下列适于做骨髓检查的是,但除了()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巨幼细胞性贫血D. 不明原因的发热E. 血友病28、PML-RARa融合基因常见于下列哪一型的急性白血病()A.M0 B.M1 C.M2 D.M3E.M429、t(15;17)(q22;q12)常见于下列哪一型的急性白血病()A. M0B. M1C. M2D. M3E. M430、计数高倍视野有核细胞均数为75个,则该骨髓的增生程度为()A. 增生极度活跃B. 增生明显活跃C. 增生活跃D. 增生减低E. 增生极度减低31、胚胎期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A. 肝脏B. 脾脏C. 卵黄囊D. 骨髓E. 胸腺32、巨核细胞体积巨大,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所致()A. 胞核高度分叶B. 胞核巨大C. 多次直接分裂D. 多倍体细胞E. 细胞巨幼样变33、关于胚胎期造血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B. 肝脏造血是由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肝脏而引起的C. 胚胎的第5个月以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D. 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E. 胚胎发育第5周造血干细胞经血流入脾,在此增殖、分化和发育34、人体内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A. 红系祖细胞B. 造血干细胞C. 粒系祖细胞D. 巨核系祖细胞E. T淋巴系祖细胞35、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A. 肝脏B. 脾脏C. 骨髓D. 胸腺E. 淋巴结36、下面哪项不符合髓外造血的病理生理特点()A. 常见于儿童B. 是机体对血细胞的需求明显增高的一种代偿C. 外周血中常出现较多的幼稚粒细胞、有核红细胞D. 成人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E. 可导致相应的器官肿大37、正常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A. 30天B. 60天C. 90天D. 100天E. 120天38、成骨细胞常需要与下列哪种细胞进行鉴别()A. 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中幼红细胞D. 浆细胞E. 组织细胞39、细胞化学染色步骤中的固定是()A. 改变细胞内化学成分B. 改变细胞内化学结构C. 保持细胞结构和改变化学成分D. 保持化学成分和改变细胞结构E. 保持细胞结构和化学成分40、下列哪项组合错误()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OX染色为阴性B. 红白血病——幼红细胞PAS染色为阴性C. 急生单核细胞白血病——NAS-DCE阴性D.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α- NBE阴性E.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PAS阳性41、某细胞胞体直径约18um,核圆形,居中,染色质粗颗粒状,核仁无;胞质量较多,不透明,深蓝色,无颗粒。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一、选择题A 型题1. 血细胞由原始向成熟发育演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 胞体由大到小B. 巨核细胞由小到大C. 核染色质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D. 胞浆由少到多E. 胞质内颗粒从无到有2. 人体内具有多项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A. 红系祖细胞B. 造血干细胞C. 粒系祖细胞D. 巨核系祖细胞E. T淋巴系祖细胞3. 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A. 肝脏B. 脾脏C. 骨髓D. 胸腺E. 淋巴结4. 关于造血祖细胞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 具有多项分化能力B. CD34+ CD38-C. CD34+ Lin-D. 分化能力较局限E. 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5. 胚胎期造血下列错误的是A. 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B. 肝脏造血是由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肝脏而引起的C 胚胎第五个月以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D. 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E. 胎肝的造血干细胞经血流入脾,在此增殖、分化和发育6. 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A. 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B. 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C. 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D. 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E. 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7.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A. 胸骨B. 肋骨C. 下肢股骨远心端D. 脊椎骨E. 颅骨X 型题8. 关于红骨髓下列正确的是A. 含大量发育的各阶段血细胞而呈现红色B. 18岁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骨的近心端C. 红骨髓约各占骨髓总量的50%左右D. 红骨髓是脂肪化的骨髓E. 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参与造血,但仍保留造血潜能9. 血细胞分化是指A. 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B. 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C. 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D. 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转变为具有新功能细胞的过程E. 分化后的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10. 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A. Lin-B. CD38+C. CD38-D. CD34-E. CD34+11. 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A. 对称分裂能力B.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C. 定向分化能力D. 多向分化能力E. 有明显的形态特征12. 造血微环境包括:A. 网状细胞B. 造血细胞C. 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D. 骨髓微血管系统E. 造血岛13. 胚胎期参与造血的器官有:A. 骨髓B. 肝脏C. 胸腺D. 脾脏E. 淋巴结14 髓外造血可发生在下述哪些情况:A. 婴幼儿严重贫血B. 急性再障C. 骨髓硬化症D. 严重感染E. 血友病二、名词解释1. 造血祖细胞2. 血细胞分化3. 髓外造血4. 造血器官三、问答题1.试述造血微环境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临床检验血液学》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二篇 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第三篇 红细胞及其检验 第四篇 白细胞及其检验 第五篇 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
第二篇 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第三章 造血基础理论 第四章 造血细胞检验方法 第五章 造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造血细胞检验方法
第一节 骨髓象和血象检验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第三节 骨髓活体组织检验(自学)
各种粒细胞1
各种粒细胞2
美国病理学会定义:“以核丝为标准”;“如果胞 核扭曲、缠绕,造成一部分核压在另一部分核上, 以致整个核形看不清楚,应判断为分叶核”
40
NEXT
核桥
核最窄处直径
<1/3
核最宽处直径
核桥 nuclear bridge
杆状核和分叶核的划分标准:核丝、核桥
图
4
2
核凹陷程度
核假设圆形直径
早幼 粒细胞
12~25
圆或 椭圆
核形同上,但 常偏于一侧
常清楚 开始聚集 增多
出现A颗粒, 少许覆盖核上
淡蓝或 深蓝色
中性中幼 粒细胞
10~20 圆形
椭圆或一侧 开始扁平
常无 呈索块状 多
出现中性颗粒 淡蓝或 A颗粒常较多 淡蓝色
中性晚幼 粒细胞
10~16 圆形
明显凹陷呈肾 形、半月形
无
呈块状 多
中性颗粒丰富 A颗粒少或无
3.各阶段粒细胞的划分
非特异性 颗粒
特异性 颗粒
35
两种颗粒多 少、核形 、染色质
核形
核形
凹陷程度 <1/2
假设直径
晚幼粒细胞
metamyelocyte
杆状核粒细胞
stab granulocyte
凹陷程度 假设直径 >1/2
核丝 nuclear threads
分叶核粒细胞 segmented granulocyte
淡蓝色
中性杆状 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 核粒细胞
10~15 圆形 10~14 圆形
呈杆形、S形、 U形等
无
分叶(2~5叶) 无
呈粗块状 多 充满中性颗粒 同上
同上
多
同上
同上
2. 粒细胞系统 形态总特征
原粒
早幼粒
胞体: 较规则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分叶核
胞核: 圆 椭圆 半圆 肾形 杆状 分叶
颗粒: 无 非特异性 特异性、非特异性 特异性
有时嗜酸性颗粒呈暗黄色
图57
图58
60
图58
图58
嗜碱性粒细胞
小的成熟嗜碱性粒细胞:其胞体小,核浆分不清, 核染色质结构也不清,核上可见少许嗜碱性颗粒
成熟嗜碱性粒细胞有时很难确定为哪一个阶段,可 统称为成熟嗜碱性粒细胞
小的嗜碱性粒细胞要注意与小淋巴细胞鉴别
4.粒系细胞在正常骨髓中的参考值
均匀
深紫红色或 深紫黑色
分布不均 常覆盖在核上
嗜苯胺兰颗粒 较中性颗粒粗 大小不一
形态不一 少至中等
紫红色
分布不均 可覆盖在核上
图44-四种颗粒
45
图51
图45
图24
图46
图47
50
图48
图49
图50
图52
图53
55
图54
图55
图56
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有时嗜酸性颗粒呈嗜碱性 染色反应,颗粒呈深褐色,尤其见于中幼粒阶段
图21
图22
图23
20
图38
图28
图26
图31
图33
25
图35
图34
图36
图37
图39
30
图41
各期粒细胞形态特点 胞体
细胞名称 直径(µm) 形态 核
胞核
形
核 仁 染色质 浆量
胞浆 颗粒
颜色
原粒细胞
10~20
圆或 类圆
圆或 椭圆形
2~5 较小
细颗粒
较少
无
天蓝或 深蓝色
T幼淋巴细胞 B幼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65
浆细胞
1.各期淋巴细胞
原始淋巴细胞(lymphoblast) 幼稚淋巴细胞(prelymphocyte)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大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淋系01-原淋
淋系02-幼淋
淋系03-小淋巴
淋系04-大淋巴
70
淋系05-大淋巴
复习1 复习2 目的要求
(二)粒细胞系统
造血干细胞
髓系干细胞
粒单系祖细胞
粒系祖细胞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粒C
分叶核粒C
1.各期粒细胞形态特点
▪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 ▪中性(neutrophilic)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 ▪嗜酸性(eosinophilic)
▪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嗜碱性(basophilic)
▪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
▪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granulocyte)
各期粒细胞
图20K
图19
10
图18
图25
图27
图30
图29
15
图32
中幼粒细胞 <1/2
核凹陷程度 核假设直径
/
晚幼粒细胞 1/2-3/4
<1/2
杆状核粒细胞 >3/4
>1/2
分叶核粒细胞 核丝
核丝
核最窄 核最宽
/
>1/2
1/2-1/3
<1/3
最细小 大小一致 细颗粒状 多 均匀
均匀 多
淡红色或 淡紫红色
较中性颗粒粗
紫红色
大小不一
图43-四种颗粒图
形态不一
大小 颜色 形状 数量 分布
淋系06-原淋和小淋巴
淋系07-小淋巴
淋系08-原淋
淋系09-幼淋和小淋巴
75
淋系10-小淋巴
淋系11-小淋巴
淋系12-原淋和幼淋
淋系13-大淋巴
淋系14-原淋
80
淋系15-幼淋和小淋巴
第四节 血细胞超微结构检验(自学) 第五节 造血祖细胞培养检验(自学) 第六节 血细胞遗传学检验(自学) 第七节 分子血液学检验(自学)
第一节 造血细胞形态 学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血象检验 骨髓象检验
5
一、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红细胞系统 粒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系统 淋巴细胞系统 浆细胞系统 巨核细胞系统 其它细胞
少至中等 可覆盖在核上
常覆盖在核上 常不多
圆黄色
形态不一
深紫红或 深紫黑色
最粗大 大小不一
4.四种颗粒的鉴别
大小
中性颗粒
最细小 大小一致
嗜酸性颗粒
粗大 大小一致
嗜碱性颗粒
最粗大 大小不一
形态 量
细颗粒状 多
圆形 多
形态不一 常不多
颜色
淡红色或淡紫 桔红色或
红色
暗黄色
分布 均匀
粒系占有核细胞的 40-60 % 原粒细胞 <2 % 早幼粒细胞 <5 % 中性中幼粒细胞约占8% 中性晚幼粒细胞均占1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20%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约占12% 嗜酸性粒细胞 <5 % 嗜碱性粒细胞 <1 %
(四)淋巴细胞系统
造血干细胞
淋系干细胞
T淋系祖细胞 B淋系祖细胞
T原淋巴细胞 B原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