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色知病情
面相识病之面色,学会面诊,你也是大家啊,看面相知道脏腑的疾病

面相识病之面色,学会面诊,你也是大家啊,看面相知道脏腑的疾病上一讲到面部分区,这一讲分享一下面色的判断要点一、面色泛白白色主虚、寒证、虫症。
常见的面白色有如下几种:(一)面色鱿白,虚浮多属阳虚,可见于慢性肾炎、哮喘、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面色淡白无华多属血虚,见于贫血病人。
(三)面色苍白多见于急性病的阳气暴脱。
如大出血、休克引起的血容量急剧下降,以及剧烈的疼痛。
(四)面色灰白多见于铅中毒、肠内寄生虫病(面部灰白兼见白点或白斑)。
此外,若白色见于两眉之间,是肺脏有病;肝病见白色为难治之病。
二、面赤面赤主虚热、实热、血瘀高血压面部红亮;结核病两颧部呈现绯红色;红斑狼疮面颊出现蝶型红斑;心脏有病两颊(两颊及腮)呈赤色;煤气中毒时,面部也泛出樱桃红色;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常见面部通红并伴有口渴,甚至出现抽搐。
三、面青色面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
临床常见面部青色变化,有如下几种:(一)面色青白多见于阴寒内盛,气血凝滞。
常见风寒头痛或里寒腹痛。
(二)面色发青以鼻柱、眉间、口唇为甚,在小儿高热时为惊风之兆。
(三)面色青紫多见于周围循环衰竭、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缺氧及某些内脏剧痛疾病,如心绞痛和胆绞痛等。
四、面黄色面黄色主湿、主脾虚。
临床常见面部黄色变化,有如下几种:(一)黄色鲜明色如金色属湿热,为阳黄。
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及中毒性肝炎。
(二)黄色晦暗色黄如土少光泽,属寒湿,为阴黄。
多见于肝硬变、肝癌、胰头癌等。
(三)面色淡黄干枯或虚肿同时见口唇苍白,但巩膜不黄,称为“萎黄”,是脾胃气虚之象,也是黄肿病的见证。
多由于失血或大病之后气血亏耗,或寄生虫病等原因所致。
五、面黑色面黑色主寒、痛、瘀血、水饮,肾虚。
临床常见面部黑色变化,有如下几种:(一)面色黧黑多为长期慢性疾病,肾精亏损。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二)面色青黑多见于寒凝瘀阻、剧烈疼痛。
(三)紫黑、灰黑常见于瘸瘕积聚、心肺瘀滞,如肝硬变、肝癌、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
看脸、面色、鼻、唇、眼睑、耳朵来辨别身体之病

看脸、面色、鼻、唇、眼睑、耳朵来辨别身体之病脾胃不好的人,从外表就能看出来:有的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但一点都不结实;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未老先衰;脾胃好不好,看看就知道,中医看病强调望、闻、问、切,平时观察五官就大致了解脾胃功能情况,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面色微黄润泽,称之为有胃气。
若面部颜色、荣润发生改变,则为病色。
面色萎黄多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面色黄胖,可见于脾胃虚弱,且内有湿气之人。
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虚不摄的一种表现。
唇为脾之华一般来说,唇色红润、明亮,称之为有胃气;唇色颜色、荣润发生改变,则为病色。
唇色发黄多因饮食内伤,兼有湿热郁于肝脾,可出现精神倦怠,四肢困乏,头晕等症状。
下唇深红且晦黯无华,多属脾虚运化不强,可见食少神倦、四肢困乏等。
唇外侧红如血染,内侧反淡白无华,此为脾胃虚寒,可见纳呆、胃痛等症状。
上唇红而鲜明,下唇淡白微青,为胃热脾寒,可见能食易泻、四肢困倦。
下唇深红,上唇淡白,为胃冷脾热之兆,症见欲呕、不思饮食、头昏、胸痛。
唇微黑兼紫红多为内实之邪瘀积在腑,症多见心烦、口千思饮,腹坚满微痛,夜不得寐等象。
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也大多是脾胃之病。
鼻子鼻色明润,是胃气未伤或病后胃气来复的表现;鼻翼发红多有胃热;鼻色黄多见脾胃湿热;色青多为腹中痛;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鼻头枯槁,是脾胃虚衰,胃气不能上荣之候;眼睑眼睑主脾,如果眼睑发红,说明有脾热。
如果眼睑不但发红还烂了、流水,就是脾湿热。
眼睑淡黄说明脾虚,眼睑黄白且不均匀,是积食。
若整个眼白发黄,首先考虑黄疸,是湿困脾胃肝胆所致。
耳朵耳为肾所主,同时又受养于后天。
脾胃虚弱可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出现耳鸣耳聋。
若是脾胃虚弱严重,还可致耳廓变薄,颜色变黄,甚至发黑。
养胃之道要掌握,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饿。
怎么通过看脸色来辨别身体是否健康

怎么通过看脸色来辨别身体是否健康一般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可以通过人们的脸色来判断身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一般正常健康的人群脸色应该红润有光泽并且有弹性,当脸色发黄发黑发白就是异常问题。
如何通过脸色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1、脸色异常的发红脸部颜色异常的发红,说明此类人群体内有热,体热主要是分为实热和虚热,若是繁忙的时候脸部通红这属于实热,若只是髋骨发红,这属于虚热。
2、脸色发黄说明脾虚或者湿气重当脸部发黄的时候一定要警惕脾气是否处于虚弱状态,当脾胃虚弱的时候就不能够吸收食物里面的营养物质,长期如此就不能够让身体得到营养,最终导致营养不良,引起皮肤越来越发黄。
另外脾胃失调会影响到正常的代谢,最终引起脸色发黄。
3、脸色发黑,说明出现了肾虚中医认为黑色主要是对应的肾脏,当脸色发黑时说明肾脏功能出现了异常,一般肾虚的人群会出现脸色发黑的情况。
另外水代谢出现异常也会引起脸色发黑,平时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来补肾,比如黑芝麻黑豆,枸杞子等。
4、脸色发青说明气血不通畅一般来说脸色发青的人群会出现血液循环不流畅的情况,说明身体里面出现了气滞血瘀。
肝脏具有储存血液以及调节血容量的功效,脸色发青说明肝脏功能出现了异常。
一般脸色发青的人群也会伴有脾气暴躁,睡眠不安,失眠多梦以及全身无力等症状。
5、脸色发白说明贫血身体虚弱若是脸色经常出现发白说明气血不足,当血液循环不流畅或者血液不足时,就不能够让脸部得到充足血液的供应,最终引起脸色苍白。
身体中的血液生成以及运行主要是通过气来维持的,当出现气虚也会影响到正常的生血功能,如果想要补血,必须要先补气,这样才能够让女性拥有好气色。
温馨提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脸色来看出健康问题,当脸色出现异常时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做检查,全面为身体摄入营养,多吃一些具有补气补血的食物,每天要抽出3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营养运动,这样可以提高抵抗力,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避免让情绪过于波动。
面部诊断,中医教你从脸上看出疾病

面部诊断,中医教你从脸上看出疾病颜面望诊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是中医“望、闻、问、切”之一,健康的人脸上应该是干干净净,色泽红润有光泽。
刚出生的婴儿脸上通常都是干干净净的;随着岁月的增长以及空气、水、食物添加剂、环境污染、基因变化、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体健康受到伤害,面部就会逐步产生症状。
通过面部颜色查看健康1.黄色:脾胃,消化系统有问题;2.白色:肺,呼吸系统有问题;3.红色:心脑血管系统有问题;4.青色:肝胆,免疫系统有问题;5.黑色:肾脏、膀胱系统有问题。
面相婴儿的脸是洁净的,当他(她)们断奶吃食物后才显示出心、肝、脾、胃、肾、五脏的能力;随着年龄越大,在脸上表现出来的状态越多。
不外乎有痘、痔、色斑、痕、纹路;一般青少年以痘表现,一般中年人以皱纹表现,老年人以斑表现。
1、脸上长痣、痦子:表示该部位脏器先天功能不足。
2、脸上长斑:表示该部位长期慢性耗损形成的慢性疾病(3~5年形成)。
3、脸上长青春痘:表示该部位脏器现阶段正存在炎症病变(短期形成)。
4、全脸青春痘、斑:是内分泌失调或肝脏免疫功能下降。
具体面相1、心脑血管压力区:多数长痘、斑和皱纹。
2、心区:长横纹(或一道,或两道,或若干道)多为心脏不好。
鼻纹多为供血不足。
3、脑区:长竖纹(左右眉毛的内侧川字文,或三道,或两道)心脑血管不好。
印堂发红为血脂粘稠多为高血压。
4、肝区:长鱼尾纹和斑。
5、胆区:发青。
6、脾胃区:颜色异样(或红鼻头)多为脾胃不和。
7、肺区:发暗,下凹肺功能不好。
8、肾区:发暗肾虚。
有红疙瘩是腰酸和全身有酸痛的地方,侧脸颊有下凹的地方为肾虚,耳朵小肾虚。
9、膀胱区:发暗、发乌,长痘;膀胱有问题。
10、大肠、小肠区:有斑和“沉色”的红点位肝功能不好。
11、生殖区:颜色异常发青,多为内分泌失调。
12、胸乳区:颜色发暗一边对应一边。
面诊面诊主要分为十二部分:即“心、脑、肝、胆、脾、肺、肾、膀胱、大肠、小肠、生殖、胸乳”。
学会以“貌”取人 看懂脸上的“疾病地图”

学会以“貌”取人看懂脸上的“疾病地图” 虽说不可“以貌取人”,但一些内在疾病,真的会在脸上有所体现。
相由心生,疾病同样也会在脸上不同的对应区表现出来,当我们说一个人红光满面或面黄肌瘦时,也就可以看出他的健康状况,脸部发生的一些变化也许就预示着疾病征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其实是有助于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
脸上有张“疾病地图”,哪里生病了,细心留意,它会告诉你!议多做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确保氧分供应充足;另外体寒者还需注意保暖。
脸色发青:气血不畅面色发青与寒症、痛症和肝病有关,由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
形容一个人生气时,我们常用到“青筋爆出”“脸都绿了”这样的词,中医认为,肝能反映人的情绪,所以面色偏青的人一般性格暴躁,要谨防肝病。
如果是心脏疾病,表示血液中缺氧,需要改善心能,应及时就医。
建议:如为寒症、痛症则可多吃些羊肉、狗肉、胡椒、生姜来激发热能,加快新陈代谢,若配以适当的运动效果会更好。
肝不好的人应少吃酸,适当吃些枸杞粥、黑米粥和红枣粥是不错的选择。
春天养肝很重要,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抑郁,否则容易诱发疾病。
脸色异红:火气大或心脏问题健康的红是由内而外散发的,而不健康的潮红,就像潮水一样,比如,有人会在下午时脸色发红。
如果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而两颧绯红,可能是虚热。
此外,长期面色发红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心脏方看脸色上海长海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俞超芹谈道,亚洲人健康标准是:红黄隐显,明润而有光泽,而以下五种脸色则需调理。
脸色发白:气血不足脸色发白多为气血不足、体质差的表现。
建议:平时要多吃坚果、水果、豆类、鱼肉、鸡肉等,可拿红枣和枸杞当零食吃;除了补充营养,建面的健康问题,需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中医认为,两眼之间为心,这里要比其他部位偏红,但如果是大红色,意味着心火过旺;如果是青紫色,则表明全身血液运行不畅,要防范冠心病;如果两眼间有横纹,也是心脏不好的表现。
建议:心脏不好的人,一定要规律生活,保持充足睡眠;运动上,要把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少做剧烈运动;少吃发苦的食物,多吃芦笋、西兰花、绿叶蔬菜等护心食物;可常用手掌掌缘按揉背部心区(背部与心脏正对的位置),起到养生作用。
察“颜”观色知疾病

轻者引起皮肤、 筋膜 、 肌肉、 神 床损伤 及末梢 循环 障碍 、缺氧 易 侵,
●甲 面上 有 纵 条 状 突起 : 常 引起 甲裂 , 见于 肺 气肿 、 伤 、 经 湿症 ,重者循 环 障碍 、肌 肉萎 常 冻
健 霪十 富= 财 幸福
缩、 骨质 变形 。 碍 , 者 为 肌 腱 筋膜 炎 、 管 炎 , 轻 脉
●指 甲明显增物 ,可根据 不 同的症状 和相
1 . 发凉 : 为 阳气虚 , 邪 内 多 寒
泽 或脆 弱。常见 于 甲癣 、 缺钙 、 类
严 重营养 不 良。
●指 甲脆 裂 :即 甲板 变 薄易 应部 位诊 断疾病 。
引起指 甲纵 裂及 甲层断裂 。 甲 风湿 、 黏液 性水肿 、 脊髓 病 变 以及 碎 ,
观 发
中主要 为胆 固醇和甘 油 三酯 。经 研 究 者还发 现 , 减肥 前 体重 越重 .
减肥速度越快 , 越容 易引起胆石 观 发识病 , 自古 医学 家就 有 研究发现,正常人胆汁中的胆 固
症 。原 因可能是 由于减肥 后 热量 认识 。 国 医学认 为 , 发与 祖 毛 肾有 醇之所 以能保持 溶 解状 态 ,是 因
观 面
人体 的 内脏 , 心 、 、 如 胃 肾等
和 尿 液进 行察 “ ” 色 , 能提 见 于急性 热病 、药物 中毒 以及 一 颜 观 就 早 发现病情 。
些慢 性病 , 尿 毒症 、 尿病 等 。 都 与 脸 部 的 不 同部 位 有 特 定 联 如 糖
此外 , 湿疹 、 炎、 皮 圆形脱 毛症 、 干 系。内脏机 能 的好 坏会 在 人的脸 癣 及 指 甲 根 受 外 伤 均 能 见 横 条 部反 映 出来 。 手能预 报健康 或疾 病 ,如果 ●面色 常显 萎 白 :多 为贫血 出现 了异常现 象 ,可 能患 了某种 状 。 ●甲印 : 甲半 月 , 称健 康 或虚 寒。 即 又 疾病 , 因此 , 您应该 经常 观察 一下 ●面色发 黑 :可 能患 有 内分 手 ,看看 身体是健 康还 是有 什 么 圈 ,是指 指 甲根 部 呈半 月状 的 白
脸色辨健康

中医:脸色体现人体五脏盛衰
脸色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大夫常常通过患者的脸色作为疾病的参照,这是因为人体五脏的盛衰与面部五色有关。
中医认为:不健康的人脸色会出现潮红、青紫、发黄、黑色、苍白。
面色潮红--心不好。
表现为心跳紊乱、胸闷气短、心悸气短等,可食用红色食物进行调治。
面色青紫--肝不好。
表现为头晕目眩、两目干涩模糊、易怒烦躁等,可食用绿色食物调治。
面色发黄--脾不好。
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胃痛、消瘦肥胖等,可食用黄色食物进行调治。
面色发黑--肾不好。
表现脑鸣耳鸣、腰膝酸软、失眠盗汗、尿频尿急等,可食黑色食物调治。
面色苍白--肺不好。
表现久咳无痰、口咽干燥、喉鸣声哑等。
可食用白色食。
图解看脸识病:3 分钟面诊家用自疗手册

1
相目 眼形的吉凶征兆
2
相鼻 鼻子可主富贵或贫穷
3
相耳 耳朵的吉凶征兆
4
2
相口唇 根据口形的不同预知命 运
5
相人中之长短 掌管寿命和子孙
09
下篇 看脸识病及穴位按摩
下篇 看脸识病及穴位按摩
六 头诊 头痛是最大的健 康警钟
八 耳诊 耳朵是人体器官 的总集
十 口唇诊 别让唇膏耽误 你的病情
七 目诊 眼睛是身体疾病 最直接的表现
舌体红色 按摩中府穴,调气之 王
0 4 舌体紫色 按摩阳溪穴,紫舌远离你
0 5 舌体淡白色 按摩太渊穴,肌肤红润 血色旺
0 6 舌裂 按摩脑户穴,愈合你裂开的舌
下篇 看脸识病及穴位按摩
十一 舌诊 大病重病早预警
舌头萎缩 按摩太白穴,脾虚不过小问题
下篇 看脸识 病及穴位按摩
十二 齿诊 牙“好”身体才“好”
脸会说话 疑难杂症,看脸便知
脸会说话 疑难杂症,看脸 便知
06
疾病与部位对照速查表
疾病与部位对照速 查表
07
本书内容导航
本书内容导航
08
上篇 认识中医面诊
上篇 认识中医面诊
一 察“颜”观“色” 一眼看穿你的健康危
机
二 一分钟换来一生 健康 观形、得神、
望色
三 望面部脏腑知健 康 面部的脏腑反射
0 4 舌苔溃烂 按摩足三里穴,多活二十 年
0 5 舌苔黄腻 按摩劳宫穴,不跟“口臭” 做朋友
0 6 舌苔白腻 按摩阴陵泉穴,难言之隐 不求医
下篇 看脸 识病及穴位 按摩
十一 舌诊 大病重病早预 警
0 1 舌上无苔 按摩廉泉穴,让体内液体 正常流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疾病体现在脸上黄里透红才是好脸色
脸上的气色能反映人的健康状况,中医对此深有研究。
在中医里,“色诊”是一门严谨却有趣的学问,能从脸上不同部位的颜色,看出五脏的健康状况。
你的脸上有哪些不应该出现的颜色?肝色、胆色、胃色分别对应着脸上什么部位?我们自己能否通过气色变化,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呢?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际生物医学特征辨识学会副主席,被称为“中国色诊第一人”的王鸿谟教授日前接受《生命时报》的独家专访。
他告诉记者,每个人都可以从脸上的颜色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
人的气色如何,10%是天生的,剩下90%属于人为能够改变的。
年近七旬的王鸿谟,从外表看起来就只有五十几岁。
从他的脸上,能充分体现出他对记者所说的,“好气色应该是明亮、润泽、含蓄的”。
青色和黑色是最严重的病色
“中国人的脸色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红黄隐隐’。
”为什么这么说呢?王鸿谟解释,因为我们在两侧颧骨处的红色比较明显,其他部位则是黄色。
这两种颜色隐约交替,没有明显的界限。
当你的面色发生哪些变化,就说明可能有病呢?他指出,第一是面色变得太深或太浅;第二是红黄隐隐中,突然红色消失,全部变成了黄色,或者黄色消失,都变成了红色;第三是脸上突然出现了原本没有的颜色;第四是面色违背了季节规律,正常应是春季略青、夏季略红、秋季略黄、冬季略灰;第五是颜色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部位,比如应在两侧颧骨部位的红色转移到了其他部位。
有3种颜色,如果突然出现在脸上,是最明显的疾病标志。
王鸿谟说,它们分别是白色、青色和黑色。
白色多与肺病、虚证有关。
脸色过白的人,往往都患有贫血。
不仅如此,还会感觉没力气、爱出汗,这是血虚和气虚的表现。
青色多与肝病、气滞血淤有关。
通常形容一个生气的人,会用到“青筋爆出”、“脸都绿了”这类词。
中医认为,肝能反映人的情绪,所以面色偏青的人一般性格暴躁,要谨防肝病。
而满面青紫,往往是由血淤、组织缺氧引起的,严重者会发生剧痛或猝死。
黑色多与肾病有关。
青色和黑色都是最为严重的病色,提示有重大疾病。
当脸上出现两者结合的青黑色时,就意味着有严重的血淤。
而整个面色发灰、发黑的时候,可能是慢性肾病的表现,主要特征是腰膝酸软、排尿失常、性功能减退。
此外,黄色和红色如果太多,也说明有一定的疾病。
脸色过黄表示脾胃不和,可能表现为吃饭不香,吃点东西肚子就胀,长期腹泻、大便溏稀。
如果不注意,时间长了,会逐渐发展为消瘦或虚胖,甚至黄疸。
一旦出现白眼仁发黄,必须及时就诊,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红色多与心病有关。
一般人提到满面红光,总觉得很健康,其实,脸发红的人要提防心脏病,还有一些感染引起的热证,如伤寒、肺结核等。
五脏的疾病体现在脸上
在王鸿谟教授看来,色诊是一门既深奥又不那么太难的学问。
有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自诊,从脸上不同部位的颜色,初步判断自己的五脏到底出了什么毛病。
肺脏病色看两眉间。
这个区域叫印堂,最好是白里透红,最忌讳发黑,代表有不可治愈的重大疾病。
如果特别红也不好,说明有肺热;发白是血虚或气虚;发青是血瘀。
心脏病色看两眼间。
过度的红就是心火太盛,会引起心烦、失眠,甚至神经失常。
如果两眼间出现了青紫的颜色,就表示有血淤,可能是由冠心病所导致的。
肝脏病色看鼻梁。
鼻梁骨最高的点如果发红,可能是肝火偏盛,表现为易怒、眼睛发红、月经增多等;出现青黑色,可能是肝硬化或肝癌等。
胆色、胰色看鼻梁两旁。
肝色的右边是胆色,这里淡白无华,会气短乏力,容易惊恐;发红通常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颜色晦暗,或呈灰褐色,可能是有蛔虫。
肝色左边是胰色,这里气色苍白,是胰腺虚寒,女性易出现腰腹酸沉;颜色青黄,是胰胃不和,多表现为厌食、反酸。
脾脏病色看鼻头。
如果发红是脾胃有热证,就是特别能吃,吃完一会就饿,甚至会得糖尿病;发白就是气虚;发青是气滞血瘀,会肚子痛。
胃色看鼻翼。
此处及两侧如果淡白无华,是消化功能减退的征兆,多半会厌食、饭后腹胀。
颜色淡红干燥是胃部津液不足,通常会口干唇裂、大便干燥;颜色过红是胃火亢盛,出现口臭和牙龈肿痛。
肾脏病色看两颊。
这里不怕灰黑就怕娇艳。
明亮、润泽、含蓄的淡灰色出现在肾色部,是健康的表现,反而是出现胭脂般娇艳的红色,说明已经病重。
子宫、前列腺色看人中。
此处变白,是血虚、气虚;变黄是脾虚;变红是有热证,女性多有宫颈糜烂,男性则是前列腺炎;变青或黑是寒证,会有剧痛和癌症。
有人可能会觉得,脸色的变化那么微妙,自己怎么才能看出来呢?王鸿谟教大家,最关键是要学会对比。
“看脸色”要争取在白天室内的间接日光下观察,还要对照自身的手背、颈部肤色,比这两处深或浅就表明面色有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拥有像王教授一样的好气色,就要学会一些他保养五脏的秘诀。
首先是调理肺色。
可在早晚进行半小时左右的呼吸锻炼,采用腹式呼吸: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能增加肺活量。
还可用大拇指按揉印堂,能调理肺气。
当肺有症状时,按20分钟左右,一般就可以得到缓解。
还可以服用川贝蒸梨,把梨核挖掉,中间放上川贝,蒸熟后连皮吃,能清肺热。
要想心色好,除了在饮食上少油、少盐、少脂肪、少吃动物内脏外,每天可以按揉手掌中心的劳宫穴,或用对掌法:双手合十,然后将手掌根部稍微打开,再慢慢合上但不要合拢,可以感受到手掌心的两个劳宫穴在相互吸引。
练习一段时间后,双手不接触,并将距离拉大,常练手掌心相对,能强心健体。
人们常说“肝胆相照”,所以护肝和护胆有共性,都要学会宣泄情绪,遇到委屈别憋着。
按揉太冲穴(在大脚趾和二趾之间)也可以起到制怒的作用。
生气时,这个穴位会特别酸胀,
经常按摩可以消除酸胀、疏泄肝气。
对于脾胃来说,很多人都知道,多吃薏苡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能够起到滋养的作用。
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揉鼻头,每次20分钟左右,能改善胃胀气等症状。
王鸿谟教授的护肾绝招是,每天早晚各吃一个核桃,多嚼慢咽,多分泌唾液以滋养身体。
此外,还可以练习脚掌心相对,通过刺激涌泉穴,达到补肾益气的效果,30分钟就能练得浑身发热。
了解气色的秘密,可以帮我们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个基本的了解,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
王鸿谟教授最后指出,不忽视身体每一点微小的变化,才是真正的养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