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44张

《咬文嚼字》优秀课 件44张
目录
• 引言 • 《咬文嚼字》概述 • 汉字基础知识 • 词语基础知识 • 句子基础知识 • 文章基础知识 • 《咬文嚼字》选读1引言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 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 咬文嚼字技巧和方法,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咬文嚼字》概述
02
《咬文嚼字》的由来
01
创刊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的规范 使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咬文嚼字》应运而生。
02
创刊时间与地点
1995年在上海创刊,由郝铭鉴先生创办。
03
刊物宗旨
以“咬文嚼字,正本清源”为宗旨,致力于推动语言文字 的规范使用,提高全民语言素质。
•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 种主张。
• 应用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 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文体。
《咬文嚼字》的意义
01
02
03
语言文字规范
通过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 的错误,推广普通话和规 范汉字,提高语言文字的 规范化水平。
文化传承
作为一本文化类刊物, 《咬文嚼字》在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影响
刊物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成为推动社会语言文化进 步的一股重要力量。
《咬文嚼字》的流传和影响
汉字的结构和分类
汉字的结构
分析汉字的基本结构,包 括独体字、合体字等,以 及偏旁部首的概念和作用。
目录
• 引言 • 《咬文嚼字》概述 • 汉字基础知识 • 词语基础知识 • 句子基础知识 • 文章基础知识 • 《咬文嚼字》选读1引言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 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 咬文嚼字技巧和方法,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咬文嚼字》概述
02
《咬文嚼字》的由来
01
创刊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的规范 使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咬文嚼字》应运而生。
02
创刊时间与地点
1995年在上海创刊,由郝铭鉴先生创办。
03
刊物宗旨
以“咬文嚼字,正本清源”为宗旨,致力于推动语言文字 的规范使用,提高全民语言素质。
•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 种主张。
• 应用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 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文体。
《咬文嚼字》的意义
01
02
03
语言文字规范
通过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 的错误,推广普通话和规 范汉字,提高语言文字的 规范化水平。
文化传承
作为一本文化类刊物, 《咬文嚼字》在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影响
刊物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成为推动社会语言文化进 步的一股重要力量。
《咬文嚼字》的流传和影响
汉字的结构和分类
汉字的结构
分析汉字的基本结构,包 括独体字、合体字等,以 及偏旁部首的概念和作用。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汉字的演变过程
详细阐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 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 变过程,以及各阶段的字形特点和 代表作品。
汉字的文化内涵
探讨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天 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 及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汉字结构特点及规律
汉字的结构类型
介绍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左右结 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 构、独体字和特殊结构,并给出相应 的例字。
近义词定义
意义相近或相似的词语。
辨析方法
从词性、词义、用法等方 面进行比较。
运用示例
通过具体句子展示近义词 的细微差别和正确用法。
成语故事及文化内涵解读
STEP 01
成语定义
STEP 02
文化内涵
具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 的词组,通常来源于古代 文献或历史故事。
STEP 03
解读方法
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 或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其 文化内涵和正确用法。
授课方式与时间安排
授课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互动。
时间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2次,每次 2学时,共18周。具体授课时间和 地点由学校安排。
Part
02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起源与演变过程
汉字的起源
介绍汉字的起源,包括结绳记事、 八卦、图画等早期记事方式,以 及仓颉造字的传说。
成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哲学等方面的意义。
修辞手法介绍与实例分析
01
02
03
修辞手法定义
在语言表达中,为了增强 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修饰和 调整语言的特殊方法。
《咬文嚼字》ppt课件

3.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 敲”。(第五段)
4.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 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 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
分析思路:
从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 效果(1-5)
郭沫若改字 (句式改变) 王若虚改句 (字数增减)
贾岛推敲
(意境改变)
近义词辨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 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 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 简要赏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使意 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清茶 (味觉) 联 想
水中月 (视觉)
清沁心脾
烟
联想
水汽
联想
一川烟草
朦胧愁绪(化虚为实)
写愁的具体形象的其他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动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重量)
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 奠基者之一。笔名孟实、孟 石,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 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 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 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 有:《文艺心理学》、《谈 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拓展:
⑴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 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
优秀咬文嚼字ppt课件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如成语接龙、诗词接龙等 ,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成语 和古诗词,同时锻炼咬文 嚼字能力。
语言猜谜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锻炼 咬文嚼字能力和思维能力 。
辩论比赛
参加辩论比赛可以锻炼语 言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 力和咬文嚼字能力。
04
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
广告文案:吸引消费者的语言艺术
抓住关键词
挖掘产品特点,准确传达 信息,吸引消费者关注。
案例二:某演讲视频解析
总结词
逻辑清晰,深入浅
详细描述
该演讲视频内容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复杂的概念和问题。演讲者语言流 畅,表达准确,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让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案例三:某文章点评与改进建议
总结词
客观全面,针对性强
详细描述
该文章点评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提出了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针对文章的不足之处,提供 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提高文章质量和水平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优秀咬文嚼字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1-29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咬文嚼字的基础知识 • 咬文嚼字的技巧提升 • 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 • 咬文嚼字的挑战与对策 • 优秀咬文嚼字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咬文嚼字的定义
01
咬文嚼字是指对语言文字进行细 致、深入的推敲和琢磨,以准确 理解其含义和表达。
02
咬文嚼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 握语言文字的用法和规律,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咬文嚼字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 欣赏文学作品。
咬文嚼字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使语言表达 更准确、生动、有力。
《咬文嚼字》完整版本ppt课件

B快 紧C紧 D密)
——施耐庵<<水浒>>第10 回
14
鲁迅曾评价,一个“紧”字, 境界全出。作者写景功力非凡, 一字传神。 “紧”,揭示了雪 下得大,为后面压倒草厅埋下 伏笔,有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同时,还很好地渲染了一种氛 围,为下文复仇的高潮蓄势。
15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 现出特定的内容。
2思考:从本文的写作特点中你 获得了哪些写作的启示?(不少于2 条)
3完成课后练习二和四。
19
学习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
内容启示
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 咀嚼是否到位。
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 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 修养问题的重视。
咬文嚼字
1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 文嚼字”的正确意思: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
地咬文嚼字 。( A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
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B )
12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 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附着 上有“声”的意味。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 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 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 蓬勃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13
(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 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 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 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 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 风而行。那雪正下得( ) 。(A大
——施耐庵<<水浒>>第10 回
14
鲁迅曾评价,一个“紧”字, 境界全出。作者写景功力非凡, 一字传神。 “紧”,揭示了雪 下得大,为后面压倒草厅埋下 伏笔,有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同时,还很好地渲染了一种氛 围,为下文复仇的高潮蓄势。
15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 现出特定的内容。
2思考:从本文的写作特点中你 获得了哪些写作的启示?(不少于2 条)
3完成课后练习二和四。
19
学习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
内容启示
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 咀嚼是否到位。
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 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 修养问题的重视。
咬文嚼字
1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 文嚼字”的正确意思: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
地咬文嚼字 。( A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
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B )
12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 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附着 上有“声”的意味。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 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 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 蓬勃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13
(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 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 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 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 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 风而行。那雪正下得( ) 。(A大
优秀《咬文嚼字》ppt课件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
中华文化传承与拓展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语文知识与 能力训练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通过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 强文化自信。
02
《咬文嚼字》杂志简介
创刊背景与历史沿革
创刊背景
为满足当时社会对于规范语言文 字的需求,提高全民语言文化素 养。
词语使用错误
褒贬误用
例如,“半斤八两”是贬义词, 用于形容两者差不多,但有人误
将其用于褒义语境。
对象误用
例如,“美轮美奂”用于形容房 屋高大美观,但有人误将其用于
形容其他事物。
谦敬失当
例如,“蓬荜生辉”是谦辞,表 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 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 己非常光荣,但有人误将其用于
荣誉
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期刊奖、编校质量奖等荣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
03
优秀文章赏析
精选文章概述
《咬文嚼字》杂志中 的经典文章,涉及语 言、文化、历史等方 面。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剖 析,可以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
文章主题鲜明,观点 独到,语言生动,富 有感染力。
文章风格与特点
敬辞。
标点符号错误
顿号误用
例如,“第一、第二、第三”中 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书名号误用
例如,将课程名称、会议名称等误 用书名号,应使用引号。
冒号误用
例如,“即”和“也就是”等词语 后面误用冒号,应使用逗号。
05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建议
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尊重语言文字
01
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尊重其规范性和约定俗成的用
咬文嚼字优秀(实用版)PPT课件

山:雄壮 、高大、包容 少年:有力、健壮、胸怀宽广
2021
33
2021
34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 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 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 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可是 人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 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12
例2: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 终不能入。 或: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2021
13
论述角度:文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2021
9
经典回眸,咬文嚼字
1.以下哪一句是《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话?
你是猴头! 你这猴头! 你这妖猴!
2021
10
2.以下哪一句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话?
你是个妖怪,哪里逃! 你这个妖怪,哪里逃! 妖怪,哪里逃!
2021
11
补充材料一
2021
塞下曲
卢纶(唐)
2021
23
• 小处不可随便
2021
24
请选字组成一副五字对联
风雨
过 、来 、遇 、急
琴书 翰墨
香润
2021
25
2021
26
• 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 “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 则长叹曰:“在吃中国。”
• 体会着三个人所说的话的不同意味。
“吃在中国” :食文化在中国。 “在中国吃”:想吃美食,到中国去! “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 用公款吃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 中国,针砭深刻!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共36张PPT)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重量)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思考:文章第五段开头两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B
解题:
文中义:
贬词褒用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思考
作者在文中举的“几个实例”有哪些?举这些 实例有何用意?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译文:踏遍江南各地,遇到山就流连景色。带着如明月般
沁人心脾的茶来试试惠泉山的水。登山路来回盘绕像龙的脊梁 一般,水光荡漾翻动着太湖倒映的天空。登山归去时,半个山 岭的松林风声依旧回荡在山间。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 字”的正确意思:
A.形容卖弄才学。
B.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C.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
嚼字 。(
)C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
哗众取宠之能事。( ) A
美发店——
整妆待发 最高发院
魔发师
“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思考:文章第五段开头两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B
解题:
文中义:
贬词褒用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思考
作者在文中举的“几个实例”有哪些?举这些 实例有何用意?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译文:踏遍江南各地,遇到山就流连景色。带着如明月般
沁人心脾的茶来试试惠泉山的水。登山路来回盘绕像龙的脊梁 一般,水光荡漾翻动着太湖倒映的天空。登山归去时,半个山 岭的松林风声依旧回荡在山间。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 字”的正确意思:
A.形容卖弄才学。
B.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C.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
嚼字 。(
)C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
哗众取宠之能事。( ) A
美发店——
整妆待发 最高发院
魔发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谜:
小老鼠进书箱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1
2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 家。笔名孟实、 孟石。安徽桐 城人。代表作 《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 书简》等。
3
•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 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 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 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 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 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 “三此”主义,即此身,此 时,此地。
——清·沈德潜
20
拓展训练:炼字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B)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A、数
B、一
21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 谓“早”;而这“一枝”又 先于众梅,悄然“早”开, 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 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22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B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9
几个实例: 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推”和“敲”的故事 《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套板反应 ”
10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句式不同 感情不同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不好 “这”字带有贬义
结论:文字与情感有关
启发: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
A、浓
B、闹
23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 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 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 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 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 话》中说:“着一‘闹’字而 境界全出。”
24
品 味
二月独 泉来携
妙
试天
语
人上
间小
第团
25
大胆想象:
1、诗人所处环境:
月明风清,碧泉映月 2、诗中人物的活动:品茶、赏月
7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 “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文中当怎 样理解? ▪明确:在本文中指“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实质:调整思想和情感。
8
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 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 道理”。
①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说明了哪些“道理”?
②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 说明这些“道理”?
18
朱光潜的观点:
一、“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
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
‘启敲发’:就不不同免的有字声有,时惊表起现了不宿同鸟的,意打境破,用了
寂静,也什似么乎字平要添看了表搅现扰什。么意境,推敲文
二、 “推字”的固实然质显,得是鲁推莽敲一思点想,感但情是. 它表
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13
改换句式
云南解放前夕,国民党省主席卢汉准备起 义,而军统特务在昆明逮捕了近百名民主人士。 卢汉为这些人向蒋介石求情。蒋的回电是“情有 可原,罪无可逭(huàn,逃,避)”。
还是这八个字,卢汉命译码员将电文稍加调 整,再交给军统特务小组,从而救下了这近百名 民主人士的性命。到底卢汉命译码员如何调整呢?
“罪无可逭,情有可原”
14
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 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 复入石矣。
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
启石发,因:更文复字射的,好终坏不,能关入。键要看它的表达 改为效:果尝,见而草不中是有简虎,繁射;之看,似没平镞淡。的视
之,石也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1、逸马杀犬于道 。 2、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毙之。
总结:1、视点不同:第一句以马为主角,第二 句以犬为主角。
2、“道”不及“通衢”具体,“杀”不 及“蹄而毙之”准确、精彩。
17
题李凝幽居
贾岛(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2
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及诗友 黄山谷论诗小妹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梅花”
33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析:“扶”字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 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 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 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6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例1: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 切 不可一味地 .
B.形容卖弄才学或掉书袋。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或不重实质,只在某些 字句上纠缠。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水平低的反映。
27
例子
分析
“你是没有骨气的 文人”一句的修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改
《史记》李广射 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虎一段的改写
“僧推月下门”一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句的推敲
《惠山烹小龙团》 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三、四句的剖析
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柳腰桃面”等套 语的评述
道理
文字和 思想情 感关系 密切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析:“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摇”“舞”这
类较露的动词不妥。下句中添“映”“隐”也欠妥帖。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静幽闲、醉情山水
明确: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26
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风景——“春花秋月” 别离——“柳岸灞桥” 买卖——“端木遗风”
辨析:“套语滥调”“套板反应”
结论: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 启发情:趣套,“板根反本应与可文能艺是无思缘想”贫乏、文学
眼都不能放过。
11
品味括号内的语言: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 中有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 竹竿,(下端开了裂):她 分明已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12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 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 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 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 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 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 ,就成为一条警示语。
28
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
29
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 达到艺术的完美境地?
30
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心随 思处 索留
自刻 励苦
出推 吻精 新陈 合练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31
小结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实 质上是说,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 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 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 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
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
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也就是说,
“僧敲月下门”,“敲”的应是自家之门。
结论: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19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 字见色。
辨析明确:视之,石也。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结论:文字与意味有关 15
鲁迅《秋夜》开篇的句子: “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改成“在我家的后园,可以 看到墙外有两株枣树。”
16
一次,欧阳修和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脱缰 的奔马踏死一只狗。你认为下面哪种表述较好。
5
• “三此主义”,忘我精神。 •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
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 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 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 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 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
小老鼠进书箱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1
2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 家。笔名孟实、 孟石。安徽桐 城人。代表作 《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 书简》等。
3
•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 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 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 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 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 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 “三此”主义,即此身,此 时,此地。
——清·沈德潜
20
拓展训练:炼字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B)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A、数
B、一
21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 谓“早”;而这“一枝”又 先于众梅,悄然“早”开, 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 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22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B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9
几个实例: 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推”和“敲”的故事 《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套板反应 ”
10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句式不同 感情不同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不好 “这”字带有贬义
结论:文字与情感有关
启发: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
A、浓
B、闹
23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 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 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 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 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 话》中说:“着一‘闹’字而 境界全出。”
24
品 味
二月独 泉来携
妙
试天
语
人上
间小
第团
25
大胆想象:
1、诗人所处环境:
月明风清,碧泉映月 2、诗中人物的活动:品茶、赏月
7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 “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文中当怎 样理解? ▪明确:在本文中指“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实质:调整思想和情感。
8
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 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 道理”。
①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说明了哪些“道理”?
②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 说明这些“道理”?
18
朱光潜的观点:
一、“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
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
‘启敲发’:就不不同免的有字声有,时惊表起现了不宿同鸟的,意打境破,用了
寂静,也什似么乎字平要添看了表搅现扰什。么意境,推敲文
二、 “推字”的固实然质显,得是鲁推莽敲一思点想,感但情是. 它表
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13
改换句式
云南解放前夕,国民党省主席卢汉准备起 义,而军统特务在昆明逮捕了近百名民主人士。 卢汉为这些人向蒋介石求情。蒋的回电是“情有 可原,罪无可逭(huàn,逃,避)”。
还是这八个字,卢汉命译码员将电文稍加调 整,再交给军统特务小组,从而救下了这近百名 民主人士的性命。到底卢汉命译码员如何调整呢?
“罪无可逭,情有可原”
14
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 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 复入石矣。
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
启石发,因:更文复字射的,好终坏不,能关入。键要看它的表达 改为效:果尝,见而草不中是有简虎,繁射;之看,似没平镞淡。的视
之,石也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1、逸马杀犬于道 。 2、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毙之。
总结:1、视点不同:第一句以马为主角,第二 句以犬为主角。
2、“道”不及“通衢”具体,“杀”不 及“蹄而毙之”准确、精彩。
17
题李凝幽居
贾岛(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2
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及诗友 黄山谷论诗小妹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梅花”
33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析:“扶”字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 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 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 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6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例1: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 切 不可一味地 .
B.形容卖弄才学或掉书袋。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或不重实质,只在某些 字句上纠缠。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水平低的反映。
27
例子
分析
“你是没有骨气的 文人”一句的修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改
《史记》李广射 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虎一段的改写
“僧推月下门”一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句的推敲
《惠山烹小龙团》 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三、四句的剖析
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柳腰桃面”等套 语的评述
道理
文字和 思想情 感关系 密切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析:“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摇”“舞”这
类较露的动词不妥。下句中添“映”“隐”也欠妥帖。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静幽闲、醉情山水
明确: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26
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风景——“春花秋月” 别离——“柳岸灞桥” 买卖——“端木遗风”
辨析:“套语滥调”“套板反应”
结论: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 启发情:趣套,“板根反本应与可文能艺是无思缘想”贫乏、文学
眼都不能放过。
11
品味括号内的语言: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 中有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 竹竿,(下端开了裂):她 分明已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12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 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 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 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 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 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 ,就成为一条警示语。
28
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
29
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 达到艺术的完美境地?
30
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心随 思处 索留
自刻 励苦
出推 吻精 新陈 合练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31
小结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实 质上是说,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 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 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 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
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
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也就是说,
“僧敲月下门”,“敲”的应是自家之门。
结论: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19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 字见色。
辨析明确:视之,石也。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结论:文字与意味有关 15
鲁迅《秋夜》开篇的句子: “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改成“在我家的后园,可以 看到墙外有两株枣树。”
16
一次,欧阳修和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脱缰 的奔马踏死一只狗。你认为下面哪种表述较好。
5
• “三此主义”,忘我精神。 •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
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 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 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 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 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