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在双边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汽车装配线平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汽车装配线平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汽车装配线平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汽车装配线的平衡是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传统的汽车装配过程中,由于生产环境的复杂性和装配工艺的复杂性,会导致装配线的不平衡,进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汽车装配线平衡方法成为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关注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选题意义1. 大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2. 技术成果的应用,可以为汽车制造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提升。

3. 进一步推动了汽车企业的制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升了汽车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三、研究内容1. 分析汽车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 根据数据分析和经验判断,确定每个装配工序的标准时间和工序间的步骤数,设计流程图。

3. 运用配对对比检验方法,研究并确定各工序之间的加工时间、涂装时间、检验时间等。

4. 结合流程设计和配对对比检验结果,确定装配线的生产节拍和生产数量。

5. 通过对装配线进行调整、优化和平衡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四、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根据生产数据和现场调查,收集车辆出厂数据、制造各工序数据和产能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数学模型和模拟仿真方法:建立汽车装配线平衡模型,进行模拟仿真、计算优化。

3. 配对对比检验方法:根据实际数据,通过配对对比检验方法,确定各工序之间的加工时间、涂装时间、检验时间等,为装配线平衡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4. 现场调整和优化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调整,对装配线平衡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五、预期成果1. 完成汽车装配线平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2. 实现汽车制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升汽车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3. 形成相关成果,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可实现的技术支持。

六、研究难点与挑战1. 汽车装配线的复杂性,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2. 研究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关键。

工业工程中的装配线平衡与生产效率

工业工程中的装配线平衡与生产效率

工业工程中的装配线平衡与生产效率引言工业工程是一门致力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质量的学科。

其中,装配线平衡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流程中,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资源利用。

本文将讨论装配线平衡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一、装配线平衡的概念和原理装配线平衡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合理安排任务和工作站,使得各个工位负荷相对均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其原理在于,通过任务分配和工作站布局的合理规划,减少生产线上的闲置时间和等待时间,达到减少生产周期并提高产能的目的。

二、装配线平衡的方法1. 工作要素分析工作要素分析是装配线平衡的基础。

通过对装配过程中的任务、工序和作业要素进行分析,理解每个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为后续的任务分配和工作站布局提供依据。

2. 任务分配任务分配是指将任务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工作站上,并使得每个工作站的负荷相对均衡。

任务分配需要考虑工作站的能力和资源,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时间要求。

合理的任务分配可以降低工作站的负荷差异,提高整个装配线的生产效率。

3. 工作站布局工作站布局是指合理安排工作站的位置和顺序。

合理的工作站布局可以减少物料和零件的运输距离,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流程效率。

通过将相关的工作站彼此靠近,降低工艺流程中的间隔时间和传递时间,实现装配线平衡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4. 标准化操作标准化操作是实现装配线平衡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工作操作标准,明确工作站的工作要求和流程,减少操作变异,降低错误率,提高生产效率。

标准化操作还有助于人员培训和技能转移,提高工人的工作质量和生产经验。

三、装配线平衡的应用1. 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是装配线平衡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

在汽车装配生产线上,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和工作站布局,实现各个工作站的负荷平衡,避免生产线的拥堵和空闲,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装配线平衡还可以减少生产线上的错误和变异,提升汽车的质量和可靠性。

2. 电子制造业电子制造业是另一个典型的装配线平衡应用领域。

双边多工位装配线平衡的应用研究

双边多工位装配线平衡的应用研究

双边多工位装配线平衡的应用研究双边多工位装配线平衡的应用研究【摘要】为克服传统算法求解效率和求解质量低的缺陷,针对装配线每个工作站左右两边各有多个工位的装配线平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行作业序列的遗传算法,既保留了传统GA 的并行和随机搜索能力,同时又只在可行解子空间进行搜索,这样可提高算法运算效率和计算结果的精度。

【关键词】装配线平衡双边装配线多工位遗传算法一、引言装配线平衡问题(Assembly Line Balancing Problem,ALBP)源于装配线平衡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稳定性、减少在制品数量等诸多优点,多年来装配线平衡技术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我国,由于装配线不平衡引起的效率低下、成本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装配线平衡在企业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装配线可以分为单边装配线和双边装配线,双边装配线广泛应用于装载机、重型卡车、风力发电机等大中型产品的装配过程中,与单边装配线相比,具有缩短装配线长度、降低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原材料运输与工人移动成本、降低工具和夹具费用等优点,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随着双边装配线的广泛应用,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two-sided assembly lines balancing problem,TALBP)也随之产生。

因双边装配线布置方式的变化,在分配任务时,除需满足操作方位的要求,还需综合考虑同一工作站内不同工位的前序作业对后序作业开始时间的影响。

因此,TALBP较单边装配线平衡问题更为复杂。

近年来,运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TALBP 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文献提出了一种求解TALBP的遗传算法;文献提出了TALBP的一种基于任务序列的改进遗传算法;文献提出了求解TALBP的禁忌搜索算法;文献提出了一种蜂群算法求解带区域约束的TALBP;文献针对第Ⅰ类TALBP,提出了一种先产生任务排列序列、后按启发式分配规则产生可行解的蚁群算法。

基于精益生产的装配流水线平衡研究与应用

基于精益生产的装配流水线平衡研究与应用

参考内容二
引言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精益生产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生产方式。装配线是 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配线平衡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针 对装配线平衡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旨在基于 精益生产的前提下,对装配线平衡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改善方法,为制造业的 持续改进提供指导。
文献综述
装配流水线平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学 者对装配流水线平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主 要包括:
1、数学规划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优化算法求解最优解,如线性 规划、动态规划等。这些方法可以求得最优解,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 和资源。
基于精益生产的装配流水线平 衡研究与应用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文献综述
引言
装配流水线平衡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在制造业中,装配流水线平衡对于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装配流水线往往 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如任务分配不均、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会导致生产效率 下降、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因此,研究装配流水线平衡问题对于提高企业竞 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精益生产、装配线平衡、 分析、改善、应用研究
装配线平衡分析
装配线平衡分析是指通过对装配线的各个环节进行时间和负荷分析,找出生 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进而进行调整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在实际生产过 程中,装配线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故障、员工缺勤等,导致装配线 平衡难以维持。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装配线平衡 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善。

工业工程技术在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研究

工业工程技术在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研究

工业工程技术在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装配线平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装配线平衡是指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和工序优化,使得装配线上的工作站在任务负载上达到相对均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一项管理方法。

工业工程技术在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实施装配线平衡,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一、装配线平衡的意义装配线平衡是工业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带来许多益处。

首先,装配线平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的工序设置和任务分配,可以减少工人之间的闲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装配线平衡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通过平衡工序,可以减少因为工序不平衡而引起的错误和质量问题,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最后,装配线平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合理的工序设置和任务分配,可以减少工人的不必要移动和浪费,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损耗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装配线平衡的方法实施装配线平衡有许多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对工序进行优化和任务分配。

首先,可以通过流程分析来找出工序中的瓶颈,然后对瓶颈进行改进,以提高工序的效率和产能。

其次,可以通过任务分配来平衡工作站之间的负载。

合理的任务分配可以减少工人之间的等待和交互,从而提高整个装配线的效率和工作站的负载均衡。

此外,还可以采用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进等方法,来提高装配线的效率和质量。

三、工业工程技术在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工业工程技术在装配线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工业工程可以通过对工序进行分析和改进,来提高装配线的效率和产能。

例如,可以采用时间研究和工时评价等方法,找出工序中的瓶颈并对其进行改进。

其次,工业工程可以进行任务分配和工作站布局优化,以实现装配线的负载均衡。

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和工作站布局,可以减少工人之间的等待和交互,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工业工程还可以通过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进来提高装配线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采用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操作,提高装配线的产能和稳定性。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
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使其更为合理,可以有效改善装配生产线的平衡。
工艺流程的复杂性是装配生产线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
设备布局的影响
生产计划的影响
不合理的生产计划可能导致部分工作站过载,而其他工作站空闲,造成生产线的浪费和不均衡。
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产能进行排产,可以改善装配生产线的平衡。
汽车制造企业
02
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线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生产流程和瓶颈问题,提出合理的平衡方案。
机械制造企业
03
通过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线的分析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实证研究结果
通过改进生产线平衡策略,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的负荷得到合理分配,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20%。
生产线平衡度提高20%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分类
02
静态平衡是指装配线在某一时间段内,各工作站作业时间保持不变的平衡状态;动态平衡则是指装配线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条件下,各工作站作业时间不断变化的平衡状态。
03
单品种平衡是指装配线只生产一种产品,各工作站作业时间相等;多品种平衡则是指装配线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各工作站作业时间需要根据产品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整。
生产成本降低15%
产品质量提高10%
员工满意度提高5%
通过优化生产线布局和平衡生产负荷,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等待时间,生产成本降低了15%。
通过改善生产线平衡状况,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误差,产品质量提高了10%。
优化生产线平衡后,员工的工作量和压力得到合理分配,员工满意度提高了5%。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03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影响因素
生产节拍是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关键因素,它对生产线平衡有着直接的影响。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课程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课程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课程引言装配生产线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涉及到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方面。

精确平衡装配生产线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本文将对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课程进行探讨。

什么是装配生产线平衡?装配生产线平衡是指在装配生产线上合理分配任务和工作内容,使得各个工作站之间的工作负载相对均衡。

当装配生产线平衡时,各个工作站的生产节拍和产能变得相对均衡,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装配生产线的平衡,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例如零件供应、工作站之间的物料传递、人员需求等。

为什么需要进行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装配生产线平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合理安排工作站的生产节拍,能够避免生产线的拥挤情况,减少生产中的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装配生产线平衡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当各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载相对均衡时,可以减少工作站之间的影响,从而降低生产中的失误率,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装配生产线平衡还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工作压力,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基本原则装配生产线平衡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介绍一些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基本原则:1. 合理分配任务在装配生产线上,不同的工作需要消耗不同的时间和劳动力。

为了实现平衡,需要根据各个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工人的能力,合理分配任务。

比如,将耗时较长的工作安排给工作内容相对简单的工作站,以保证整个生产线的平衡。

2. 考虑工作站之间的物料传递装配生产线上,各个工作站之间的物料传递需要考虑到时间和效率。

为了实现平衡,可以通过优化物料传递路径和使用自动化设备等方式,减少物料传递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 根据需求调整产能不同的产品需求量不同,为了实现装配生产线的平衡,需要根据产品需求量调整产能。

当产品需求量较大时,可以增加工作站的数量或者增加工人的数量,以保持装配生产线的平衡。

装配线平衡问题分析

装配线平衡问题分析

装配线平衡问题分析一、引言装配线平衡问题是指在生产流水线上,各个工序之间的任务分配不均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的情况。

这种问题在生产制造领域是非常常见的,解决装配线平衡问题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产流水线的基本概念、装配线平衡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常见的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生产流水线的基本概念生产流水线是指将生产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划分为若干个工序,并将每个工序之间形成一个流水线的生产模式。

生产流水线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三、装配线平衡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装配线平衡是指在流水线上均衡地分配工作任务,以达到最大化生产效率的目标。

装配线平衡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生产效率:装配线平衡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工序瓶颈和空闲,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期。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合理的装配线平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重复工作,减少能耗和人力成本。

3. 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均衡的装配线可以减少产品在不同工序间的拖延和等待,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装配线平衡受到以下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1. 工序时间:不同工序的处理时间不同,可能会形成工序之间的瓶颈。

合理安排工序时间,可以减少瓶颈,提高生产效率。

2. 任务分配:将任务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工序中,避免某个工序任务过重或过轻,从而实现装配线的平衡。

3. 人力资源:充足的人力资源可以保证各个工序的顺利进行,缺乏人力资源会影响装配线平衡。

四、装配线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装配线平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任务重分配:对不均衡的工序进行任务重分配,将任务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工序中。

这需要根据各个工序的处理能力和任务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调整。

2. 工序优化:通过技术手段和工艺改进,缩短处理时间,提高工序的效率。

这可以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改进工艺流程等方式来实现。

3. 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各个工序有足够的人手,避免产生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7209204 ; 修回日期 :2007211220
作者简介 : 侯东亮 (19792) ,男 ,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 亮 : 工作研究在双边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
2 底盘总装线的生产现状调查及存在
问题分析
2. 1 生产现状调查
1993 年 Bart holdi 首 次 提 出 双 边 装 配 线 概 念 后 , Kim ,Lee ,Adil ,Q IN Xingmin ,吴尔飞等学者对双边
法、 改进遗传算法及启发式算法进行了平衡 。然而 ,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启发式 搜索 ,对于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普通技术工人 较难理解和掌握 。 本文以某汽车制造业轻型卡车底盘总装线瓶颈 工段 ( 即落装发动机总成工段) 为研究对象 , 对装配 线上某些工作站之间表面上看起来不存在等待与空 闲时间 ,而实际上因操作方位的限制存在大量的等
N- 3
4 5 6
94
1 1 1
1
N- 4
7 8 9
180
1 3 ,4 8
1
N- 5
10 11 12
212
8 5 11
1
N- 6
13 14 15
125
11 13 13
1
N- 7 N- 8
16 17 18
92 257 1268
14 3 ,4 15
2 2 10
合计


表 1 中 ,操作方位 L 表示该工序在装配线的左 边工位上装配 ,R 表示该工序在装配线的右边工位 上装配 , E 表示该工序在装配线的左边或右边均可 。 从表 1 中可计算出该工段的产线平衡率 。计算 公式 如下
操作方位 作业时间 ( s)
E E R L E E R E R L E L R R E L E E 54 115 45 47 12 35 26 145 35 36 134 54 56 57 68 92 168 89 1268
工位作业 时间 ( s)
54 160
前接元素 工位定员 ( 人)
1 1 1 1
图1 某汽车底盘双边装配线示意图
作业元素时间的测定是用秒表从实际装配过程 中多次反复测得的 , 测试对象是长期从事装配该工 作站的熟练工人 ,工作强度中等 ,经过多次测试再取 平均值[ 1 ] 。该工段的作业顺序及作业时间的统计分 析如表 1 所示 。
表1 现行作业顺序及作业时间的统计分析 工位号
图2 由于等待时间而造成的不平衡现象
3 改善方案设计及实施
在对装配线存在问题 进行 分析基 础上 , 利 用 ECRS ( 取消 、 合并 、 重排 、 简化 ) 四大原则 [ 1 ] , 结合动 作经济性原则和装配线平衡理论 , 对装配线的瓶颈 工位进行改善 ,减少闲余能量 , 并重新布置装配线 , 提高生产能力 。然而 ,由于双边装配形式的特点 ,装 配线的平衡也有新的约束和要求 : ① 分配任务时 , 需按操作方位的要求 ,分配到对应一边的工位上 ; ② 分配任务时 ,不仅要考虑其自身作业时间对平衡的 影响 ,而且还要考虑因其前序任务 ( 伴随工位内) 的 作用而使其产生的等待时间对平衡的影响 平衡方案如下 。 ( 1) 位置 1 改善方案设计 装配线位置 1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作业内容分配 不均衡 。针对此问题 , 并考虑工位 1 的作业内容不 受操作方位要求的约束 ,故取消工位 1 ,将其作业内 容合并于工位 2 , 同时将工位 3 中的作业元素 6 移 到工位 2 中 ,任务重新分配后的工位 2 记作新装配 线中的工位 1′ 。 实施效果 : 减少一名工人 , 闲置时间由原来的 203s 降低到现在的 8s 。 ( 2) 位置 2 改善方案设计 此时 ,工位 3 中只剩作业元素 4 和 5 , 将其重新 分配位置 , 移到工位 1′ 的伴随工位 2′ , 由于工位 2′ 中大量的空闲时间 , 且工位 4 中的作业元素 8 不受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8 年第 3 期
来 ,生产效率自然会提高 。
必要的等待时间 ,同时受其操作方位的约束 ,在工位
3 中也存在 163s 的空闲时间 。在位置 3 , 表面上看 ,
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根据工段实际状况 , 运用 “5Wl H ” 提问技术 [ 1 ] , 对各工位完成任务的目的 、 方法 、 人员 、 时间 、 地点及 原因等方面进行提问 ,逐项进行分析 。 在位置 1 ,工位 2 的作业内容受其伴随工位 1 内 的前序任务的作用而产生 54s 的等待时间 ,其操作工 人必须等待底盘架上线后才能进行此工位的作业内 容 ;同时工位 1 的操作工人在整个节拍内一直处于空 闲状态 ,其闲置时间长达 203s ( 即 257s254s) 。在位置
scheme makes the rate of production line balance upgrade 19. 1 %. Key words : work research ; t wo2side assembly line ; balancing
1 引言
装配线平衡问题自 1955 年 Salveso n 首次提出 以来 ,许多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并在不 同程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然而 , 这些研究主要 集中于传统的单边装配线的平衡问题 , 对于诸如汽 车、 装载机等大型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双边装配方式 下的平衡问题的研究开展较少 。尤其是应用工作研 究分析技术平衡双边装配线问题 , 尚未见到公开发 表的文献 。 针对双边装配线所产生的新的平衡问题 , 近年 来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自
摘要 : 针对双边装配线上某些工作站之间表面上看起来不存在等待与空闲时间 ,而实际上因 操作方位及优先约束关系的限制存在大量的等待时间的现象 ,运用 “5W1 H ” 分析技术和 “ECRS” 四 大原则 ,结合装配线平衡理论 ,对装配线的瓶颈工段进行改善 ,并重新布置装配线 。新方案的实施 使产线平衡率提高 19. 1 % 。 关键词 : 工作研究 ; 双边装配线 ; 平衡 中图分类号 : F406. 2 文献标识码 : A
[3 ]
操作方位的约束 , 故考虑将其分配到工位 2′ 中 ,至 此新装配线中位置 1 的作业分配完毕 。 实施效果 : 闲置时间由原来的 163s 降低为 54s 。 ( 3) 位置 3 改善方案设计 保持工位 5 中的作业任务不变 ,将任务 11 放于 任务 10 的前面执行 ,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其伴随工位 中任务 13 尽可能早的开始 。取消工位 6 ,将其中任 务 13 和 14 重新分配到工位 4 中 , 与工位 4 中剩余 的任务 7 和 9 合并 ,任务 15 移到后面的工位中去执 行 。重新分配后的工位记作工位 3′ 和工位 4′ , 且各 作业任务满足优先顺序关系和操作方位要求 。 实施效果 : 减少一名工人 , 等待时间从 170s 降 低为 73s ,闲置时间由原来的 33s 降低为 10s 。 ( 4) 位置 4 改善方案设计 将伴随工位 7 和 8 中的任务进行重排 。具体措 施是将任务 18 放于装配线的左边执行 ,考虑其前序 任务 15 的影响 ,故将任务 15 放于装配线的左边优 先执行 。 实施效果 : 闲置时间由原来的 165s 降低为 89s 。 至此所有的作业任务分配完毕 , 平衡结果具体 见图 3 所示 。
( 5W1 H ” 待时间的现象 ,运用工作研究分析技术 “ 技
术和 “ECRS” 四大原则) 并结合装配线平衡理论 , 减 少了工作站数并重新布置了装配线 , 达到提高生产 效率的目的 。该方法与上述所提方法相比 , 容易理 解和掌握 ,且对企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借 鉴作用 。
装配线第一类 、 第二类问题 , 分别应用分支定界算
Indust 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No . 3 ,2008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8 年第 3 期
文章编号 :100725429 ( 2008) 0320121204
工作研究在双边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
侯东亮
( 广东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 , 广东 湛江 524088)
2 ,同样由于伴随工位内的前序任务的作用而产生不
似乎装配线两边工位的作业内容都能在节拍内完成 , 但由于作业任务优先顺序的影响 ,装配后减振器总成 必须在落装后桥总成后才能开始 ,从而导致工位 6 的 部分作业内容超出了节拍时间 ,使得装配线无形中存 在不必要的等待现象。在位置 4 ,由于操作方位要求 的约束以及作业内容的时间的限制 ,工位 7 中的操作 工人存在大量的空闲时间 。以上分析的具体情况见 图 2 所示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等待或空闲时间 ,无阴 影部分表示作业元素的作业时间) 。
The Application of Work2Study to Two2side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HOU Do ng2liang ( School of Engineering , Guangdo ng Ocean U niver sit y , Zhanjiang 524088 , China)
Abstract : Apparently a lot of idle and latent time doesn’ t exist among some workstations in the two2side assembly line , but they factually exist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the operational orientation and preferential relation. Aiming at this phenomenon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ottle2neck section of as2 sembly line. Using the 5Wl H check_lis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ECRS and the theory of line balancing , the assembly line is rearranged. Implementation of this ne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