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_是不能忘记的_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爱的教育_林敏

合集下载

浅析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应用

浅析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应用

浅析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应用语文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还要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远大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情操感染。

因而,将爱心教育渗入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而这份爱,又该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呢?一、爱,在剖析词句中一篇文章,总是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字字句句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甚至咬文嚼字,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内涵,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

《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

“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旗帜”“洁白的鸽子”“欢乐的乐曲”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教学该诗时,我抓住这些字眼,让学生思考并想象:作者为什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田野里会有哪些果实?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你是飞翔的鸽子,你会对祖国妈妈说什么呢?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你能唱吗?又为什么说10月1日是个“美好的日子”?作者通过赋予大自然生命,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喜庆气氛。

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徐徐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的心声。

“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此情此景,令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二、爱,在探究问题中小学生正处于喜欢刨根问底的好奇阶段,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

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预设的情境,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样,学生在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和“孝于亲,所当执”。

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展开讨论:(1)当妈妈拎着沉甸甸的一桶水走来时,三个儿子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而那个“没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2)妈妈此时最希望的是什么?哪个儿子做得最好?(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

《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

《爱,是不能忘记的》这篇小说1979年发表在《北京文艺》上,那个年代就敢于不顾争议地发表这种文章,我觉得作者——张洁和编辑都是很有勇气的。

《爱,是不能忘记的》开头是写“我”——姗姗的爱情及其对爱情的看法。

三十岁的“我”还待嫁闺中。

对于求婚者——乔林,“我自己拿不准注意要不要嫁给他”“因为我闹不清楚我究竟爱他的什么,而他又爱我的什么”这样的想法在那个年代,人们是不理解,不认同的。

对于婚姻,“我”是既感悲凉,又是无奈。

“在商品生产还存在的社会里,婚姻,也像其它的许多问题一样,难免不带着商品交换的烙印”这时,我变得现实了。

但“当我问起:…乔林,你为什么爱我‟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因为你好”。

他的回答似乎并不是“我”想要的。

在“我”看来,他也是不知道自己究竟爱“我”的什么。

他的回答让“我”很失望,甚至“我的心被一种深刻的寂寞填满了”。

对于“我”的思想,“我”的行为,对于他人是无法理解的,但若是母亲还在的话,她一定会理解“我”,并会给“我”建议的。

“我”的这些特别的想法,是与母亲对“我”的教育息息相关的。

“一切在一般人看来应该对孩子隐讳的事情,母亲早已从正面让我认识了它”。

母亲对“我”的教育是开放式的。

正因如此,“我”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

有时候母亲是“我”的长者,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建议;有时候母亲又是和“我”平级的,“我”可以问一些晚辈不应该问长辈的问题。

就如,“这不自在的感觉迫使“我”……问下去:…是不是您还爱着爸爸”。

正因为有了这样思想开明,先进的母亲,才有了如今的“我”。

这也许就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吧!“我”的爱情不如意,母亲的爱情也很曲折。

在爱情的道路上,母亲也曾走错过。

她从没有爱过“我”的父亲,但却同他结了婚,生了“我”,后又分了手。

原来,她也不曾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年轻时候的她,是被父亲漂亮的外表所吸引,但并不存在爱情,知识对父亲外貌的一种欣赏而已。

母亲的另一段爱,爱的很艰难。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爱”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爱”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爱”第一篇: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爱”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爱”“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在工作中,我们常这样说,也认为自己在这样做着。

认为只要心中有爱,那么“以爱之名”去教育学生、甚至批评学生,都将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经常看到(并且可能,我们自己也曾这样做过):当学生犯了错时,我们会严厉地批评、制止,直到他们表示不敢再犯同样的错,看到学生“痛心疾首”的样子,我们会感到满足,因为我们帮心爱的学生认识并改正了错误,这是对他们好。

但过不了多久,同样的错误还会出现,我们更加生气,“恨铁不成钢”,于是更加严厉地批评、责骂他们,而效果依然不够理想。

我不禁沉思:到底怎样表达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呢?近日,在心理教育培训中有幸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蔺桂瑞和张增田两位教授的报告,受益良多。

现将个人的几点认识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莫要“苦了自己,害了别人” 如果问我们教师到底是做什么的,大家都可能会说:“教书育人”,那到底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的人呢?也许大家都会发现,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知不觉地,我们已把“让学生考个高分”当成了教育目的,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去喜欢、偏袒学习好的学生,而排斥学习差的学生。

但“高分”不一定“高能”,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已摆在我们眼前:考入高校的大学生们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们不知如何应对工作、生活。

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张增田教授在报告中提道: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触动人心灵的活动,就像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带动另一朵云,教育也应是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

而台湾教育心理学家张春兴也说过:人为什么要受教育?是为发扬人性与启迪潜能,是受教育者的身心成长的主观需求,而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谋生职能,则是施教者代表社会文化对新生代的客观需求。

可见,教育应该首先满足学生发展的主观需求,而这一点,正在被我们渐渐遗忘。

浅谈如何进行爱的教育

浅谈如何进行爱的教育

---浅谈爱的教育摘要:如何去关爱幼儿,如何让幼儿感受爱,理解爱,并且学会去爱,是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期间的重点之一,本文浅谈爱的教育。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可以将冰封的心灵唤醒,爱可以铸就人间奇迹,爱可以让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新中国刚成立,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而纷纷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之中,投身于科学研究之中,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这一切都源自于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2012年央视频道报道了“最美的乡村教师”特别节目,并予以连续报道,其中报道的事迹让人为之震撼,生活的周围也有许许多多类似于报道中的人和事迹,她们都爱岗敬业,都在默默地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爱,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今天,党和政府把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范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是无比自豪,也是责任非常重大的,从孩子吃、喝、拉、洒、睡到孩子在园内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从每个孩子入园开始到顺利地度过幼儿园阶段,每一个环节都不容疏忽,都要担负一定的责任,都要倾注一定的爱心,没有爱心做铺垫,是很难做好幼教工作的。

下面,结合自身工作这半年多来的教学实际,谈谈我是“如何进行爱的教育”的。

首先,要让幼儿感受到爱。

目前,我所承担的教育教学管理班级是小班,小班幼儿因为是第一次上幼儿园,所以哭闹情绪更强烈。

上学期开学那段时间,我们班的孩子在入园时是哭的哭、闹的闹,还有的想乘老师不注意逃出教室。

对于孩子们的这些表现我表示理解,毕竟他们是第一次由家庭生活转移到幼儿园集体生活,这对他们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在幼儿入园时要面带微笑去接待幼儿,用亲切温柔的话语与幼儿交流,耐心倾听幼儿诉说,还可以通过拉拉小手、亲亲、抱抱等动作来亲近幼儿,给予幼儿以温暖、安全的感觉。

我们班有一位名叫徐子轩的小男孩,只有三岁,刚来时,总是哭着要妈妈,每次入园时我们老师都将他从妈妈的怀里接过来抱着他,和他说话,带他在幼儿园里玩,陪他站在窗户边看妈妈。

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两个人没有牵过手,他们这一辈子接触过的时间累计起来计算,也不会超过甘四小时,唯一的物质上的交换就是他给她送过一套的契诃夫的书。

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散步”,还是“默默地走着,彼此离得很远。

”这两个人,谁能想到是在恋爱呢?一个嫁错了男人的寡妇和一个跟自己的妻子只有道义上的责任的男人之间的精神恋爱。

无疑这样的恋爱是痛苦的,只有死后才能相会。

“倘若真有所谓天国,……我就要到那里去和你相会,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会分离。

”这“镂骨铭心”的爱简直就是一种“疾痛”。

所以张洁将它视为一场“大悲剧”。

明知道两个人是不能在一起的,却还在在心里默默地爱着对方,“曾经相约:让我们互相忘记。

”却“同样没有忘记”。

他死了,“似乎灵性里的一部分也随他而去了”。

一套契诃夫的文集成了她命根,谁都不让碰,“爱那套书爱得简直象得了魔症一般”,而那本《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就成了她对他倾诉的唯一渠道。

,那“是一颗灼人的、充满了爱情和痛苦的心,那颗心怎样在这爱情和痛苦里挣扎、熬煎。

”这是一个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

哀伤,隐忍,抑郁却又有一股淡淡的清新的味道。

很古典,很美丽。

张洁用一种感性的语言叙述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留给人们的是心里的忧伤,还有一串的反思。

我认为,故事的悲剧性在于两个人的爱情没有办法的到社会的认可。

而他们也没有办法超越这种认可而在一起。

这种认可的依据则是张洁所说的“法律和道义”。

“法律和道义”,这似乎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词组,作为一个人理所应当所遵循的准则,但对于一对无爱的夫妻来说,那却是一个天大的网,将人们紧紧地困在其中,要想逃脱,势必要受到伤害。

当然,还有可能就是网破,但这个希望几乎是渺茫的。

法律规定了人的忠诚,所以一对无爱的夫妻也总是默默忍受无爱的婚姻,然后装做很恩爱的样子,扮演着模范夫妻的角色。

但是法律能规定行为上的不出轨,却不能约束精神上的出轨。

于是他们俩义无反顾地相爱了。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爱的教育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爱的教育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爱的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做人的原则,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所谓的“教书育人”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作者认为学会做人的核心就是爱:懂得父母之爱,体会到兄弟、姐妹之情,珍惜同学、朋友之情。

爱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呢?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每个时代,学生的爱好都是有差别的。

学生的爱好受环境影响非常大。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学生可以通过电脑上网,可以通过平板电脑上网,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信息,更可以通过手机了解信息。

因此吸引学生的东西有很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明星等。

就目前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大多数喜欢的网络游戏包括英雄联盟、dota等,手机游戏有我的世界等;很多学生比较喜欢韩国明星,当然中国的TFboys也深受他们喜爱。

教师了解学生的爱好,就是为了更好的实施爱的教育。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爱好进行引导,这样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背影》时,本人就结合了很早网上流传的“你妈叫你回家吃饭”的故事进行了父爱和母爱的教育。

教导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要辜负父母对他们的爱。

同样的,在讲解人教版7年级语文上册中的《邓稼先》时,我顺便就和学生探讨了各自所崇拜的人物。

有人喜欢歌星、电影明显等人物,像黄晓明、TFboys等;还有人崇拜一些政治人物,像周恩来等;还有人羡慕科学家,像爱因斯坦、邓稼先等。

我让他们了解各自崇拜的人物之后的故事,并让学生总结出他们成功的原因。

最后,我激励他们,“其实,只要我们多下功夫,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也能成功。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二、围绕学生日常生活进行在课堂中实施爱的教育时,必须以学生的日常活动为话题。

否则,教育的效果将会很差。

我们根据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教育,学生更容易体会,也方便学生实践。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的实践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的实践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的实践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小学语文课程课堂教学的教育功能,其中让学生成为懂得接受爱和付出爱的人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表达。

本文笔者就主要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课堂教学前言人类最崇高的行为是"奉献',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叫"关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无论是大爱还是小爱,无论是被爱还是付出爱,都是让世界更美好的行为。

未来的青少年要想承当起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首先就必须成为一个懂得爱,并且愿意付出爱的人。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从"娃娃'抓起,注重爱的教育,以爱唤醒学生的主动性, 以爱培育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以爱传递爱。

一、爱的教育的意义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相比于初中生、高中生来讲,更加重视教师的看法。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

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一句夸奖的话、一个表扬的动作就会让小学生欣喜不已。

而这种欣喜更能使得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所以,这种有爱的教育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语言逻辑以及文化知识等。

教师在努力完成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始终和学生进行着情感交流。

事实上,教师是将知情意传递给学生。

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情传意,情景相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审美情景。

所以,通过实施爱的教育,更容易实现师生情感交流,引起思想共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策略1.感受自然的美,培养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小学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比方《桂林山水》《葡萄沟》《黄山奇石》《美丽的小兴安岭》...可见祖国山川处处都是美景,那么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描写景色的文章,潜移默化地便培养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强烈的热爱祖国之心。

简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

简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

简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发布时间:2021-12-28T05:48:21.73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第22期作者:罗田[导读] 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及时渗透爱的教育,帮助学生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养成主动的探究习惯,在探究中、实践中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找到正确发展方向后,勇于创造精彩人生,最终成为高素质人才。

罗田永州市第九中学湖南永州 425000摘要: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及时渗透爱的教育,帮助学生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养成主动的探究习惯,在探究中、实践中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找到正确发展方向后,勇于创造精彩人生,最终成为高素质人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了爱的教育,引发了学生们积极思考,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潜移默化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实践工作的高效化推进来说,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谓一举数得。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爱的教育;渗透研究引言:打破传统而固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地渗透爱的教育,教师关爱学生,赢得学生信任,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再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教学实践独具特色,爱的教育价值更高,成功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培育出大批高素质人才,更利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爱的教育足够深入,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实践热情愈发高涨,可以走出学习困境,进入最佳状态,并积累下丰富的知识经验。

1、加强教师认识,实现爱的教育我们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对于学生的关注度越高,对于他们的认知特点、理解能力、接受程度、兴趣爱好等了解更全面,优化设计教学方案,才能改进教学质量,得以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全方位、多角度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语文教师对于爱的教育有着正确的认识,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提前掌握方法、技巧等,再利用互动机会,帮助学生们理解爱,懂得爱,回报爱,教师是有责任心的教育者,学生会成为有责任感的栋梁之才,他们懂得爱他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更努力的学习知识,实践体验,语文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必然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

爱,全人类共同的追求;爱,全人类共同的期待。

勃朗宁说:“将爱拿走,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人间需要爱,需要爱那伟大的力量,人间的真情,需要爱那崇高的精神。

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完美的教育;充满爱的智慧的教育,更应该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

本文从教师自身修养、人文课程资源、教学方式手段等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爱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而且是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一、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关注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

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

好老师的眼神应该是慈爱、友善、温情的,透着智慧,透着真情。

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一个渴望与人交流、沟通、得到他人的认同的人,期望与在班级集体中取得应有地位,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尊重、赞赏的人……这些愿望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内驱力,学生就是在这些欲望不断得到满足,调节、提升的过程中,通过语文课特有的人文教育方式,使他们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健全人。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发现“爱”、体会“爱”
我们发现,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主要责任的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已把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爱和生命意识放置其中,大量歌咏人世至爱真情的作品进入语文教材,以情感浸润的方式作用于学生心灵。

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教材的文本价值,引导学生学会体会各种情感,感悟爱的真谛。

在阅读《一碗清汤荞麦面》过程中,身处逆境的母子三人咬紧牙关,互相激励,终于度过艰难岁月迎来成功的故事让学生感动;老板夫妇淳朴仁爱、善解人意的举动让学生感动;小面馆暖暖的人情氛围让学生感动。

有的学生说,小说传达出一种坚定不屈的信念和暖暖的温情;有的学生说,心中有绿洲,世界就不尽是沙漠;有的学生说,每个人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生命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有的学生说,每个人都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我问学生对“为什么我的
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诗有什么感受时,学生发言说,这是一种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所以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

全诗的学习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沉重地叩击学生的心房,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引发学生共鸣。

明白了我们要从爱脚下的土地出发,推及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以及建立在这块土地上的国家。

在引导学生阅读《好雪片片》时,看到一个卖奖券的流浪老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却没有磨灭善良的本性。

污秽的外表,遮不住他明净的善意;油腻的双手,挡不住他温情的传递。

循着那笨拙的双手,学生仿佛能感受到那美艳的红色塑胶奖券封套,就是一簇跳跃着的火焰,烘烤在我们的心头,让人感受温暖。

三、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释放“爱”、学会“爱”在讲授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时,当全班集体朗诵最后一段“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时,我发现学生对作者那种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也感同身受地叹着气,还欲言又止时,我及时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感恩常在———讲述我与父母的故事”,鼓励心灵,激发情感。

有个学生上台后这样述说:“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还是父母。

当我离开父母,来到了学校,母亲问我会不会想家的时候,我很坚定地说:‘不会,肯定不会!’可是来了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我好想哭。

正心烦意乱的时候,家里来了电话,母亲恰到好处地问我好吗。

我的眼泪很快就下来了,强忍着才没让她发觉。

”讲到这里的时候,这位女学生的声音有些哽咽了,很多学生的眼睛也有些发红,最后,大家纷纷表态:虽然我们还是学生,不能用物质报答父母的爱,但要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

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我们都要跟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啦”。

这样通过情感交流,真正达到使学生深刻体会亲情,感悟到父母的爱,懂得要感恩父母情的教育效果。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是第一位的,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语文教师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达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用爱塑造生命,奉献他人,实现教育情感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 ].漓江出版社,2007.[2]陈文洁.“天高任鸟飞”———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激活中职语文课堂[J ].语言文学研究,2010:66-67.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爱,是不能忘记的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爱的教育
摘要:爱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

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完美的教育;充满智慧的爱的教育,才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

本文
从教师自身修养、人文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爱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生命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了解到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而且是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语文课堂爱的教育教学方法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