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 和 醚(3)a
醇和醇反应生成醚的反应类型 -回复

醇和醇反应生成醚的反应类型-回复醇和醇反应生成醚是一种醚化反应,也称为醚化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醇分子中的羟基(-OH)与其他醇分子中的氢原子(-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分子和醚化合物。
醚是一类含有碳-氧-碳(C-O-C)键的有机化合物,它可以分为对称醚和不对称醚两种类型。
对称醚是指两侧连接醚氧原子的碳原子都相同的醚,而不对称醚则是指两侧连接醚氧原子的碳原子不相同的醚。
醚化反应通常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酸性条件可以提供酸性质子(H+),使得醇分子中的羟基成为带正电荷的羟基离子(-OH2+)。
在这种情况下,醇分子中的羟基离子会成为亲核试剂,与其他醇分子中的氢原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中亲核试剂攻击一个含有部分正电荷的电子富集区域,从而替换其中的一个原子或团。
在醇和醇的反应中,亲核试剂是带正电荷的羟基离子,而电子富集区域是含有氢原子的醇分子。
亲核试剂的攻击将导致一个氢原子被醇分子中的氧原子替换掉,形成一个氧原子连接两个碳原子的醚链。
同时,被替换的氢原子与亲核试剂的氢原子结合形成水分子。
这是醚化反应的关键步骤。
在醚化反应中,反应物的选择也很重要。
通常,一方面参与反应的醇分子需要具有较强的酸性,以便产生足够的亲核试剂。
另一方面,参与反应的醇分子需要具有较强的碱性,以便接受亲核试剂的攻击。
这样,反应才能更好地进行。
此外,反应的速度也取决于反应物中的各种因素,如浓度、温度、溶剂等。
较高的浓度和温度通常会加速反应速度,因为它们增加了反应物碰撞的频率和能量。
而合适的溶剂则可以提供反应物的离散性和活性。
总而言之,醇和醇反应生成醚是一种醚化反应,酸性条件下的亲核取代反应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步骤。
通过酸性质子的提供和亲核试剂的攻击,醇分子中的羟基离子替换了其他醇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了醚化合物和水分子。
反应物的选择、浓度、温度和溶剂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度和产物的选择。
这种反应在有机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用于合成不同类型的醚化合物。
醇和醇反应生成醚的反应类型

醇和醇反应生成醚的反应类型在有机化学中,醇和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指的是两个醇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一个醚分子的过程。
这种反应在实验室和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药物、香料、涂料等行业中具有重要价值。
醇和醇反应生成醚的反应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威廉姆逊合成:这是最早发现的醇与醇生成醚的反应,由英国化学家威廉姆逊于1859年首次报道。
该反应通常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如氢氧化铝、磷酸等催化剂。
反应过程中,两个醇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一个醚分子。
例如,甲醇与乙醇反应生成甲乙醚:CH3OH + C2H5OH → CH3C2H5O2.醚化反应:这是一种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醇与醇生成醚的反应。
通常使用金属钠、氢氧化钠等强碱作为催化剂。
反应过程中,醇分子脱去一个氢离子,形成一个醚分子。
例如,甲醇与乙醇反应生成甲乙醚:CH3OH + C2H5O H → CH3C2H5O3.斯托克豪森反应:这是一种在酸性条件下,醇与醇生成环醚的反应。
通常使用磷酸、硫酸等催化剂。
反应过程中,两个醇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一个环醚分子。
例如,甲醇与乙醇反应生成环甲乙醚:CH3OH + C2H5OH → (CH3)2C(OH)2反应条件的选择对醇和醇反应生成醚的反应类型和产率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目标醚的结构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
醇和醇反应在药物、香料、涂料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醇和醇反应,可以合成许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抗病毒药物、抗癌药物等。
此外,醇和醇反应还可以用于制备高分子材料,如聚醚、聚酯等,这些材料在工程、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总之,醇和醇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0-16章

第十章 醇和醚一、将下列化合物按伯仲叔醇分类,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1.2.CH 3CH 3CH 3C OH3.OH4.OH 5.OH6HOCH 2CH 2CH 2OH7.OHOH8.9.OHOH仲醇,异丙醇 仲醇,1-苯基乙醇 仲醇,2-壬烯-5-醇二、 预测下列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度的顺序。
1.正丙醇 2.2-甲基-2-戊醇 3.二乙基甲醇解: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度顺序如下: 2-甲基-2-戊醇>二乙基甲醇>正丙醇 三、比较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说明理由。
1.CH 3CH 2CH 2OH2.HOCH 2CH 2CH 2OH3.CH 3OCH 2CH 34.CH 2OHCHOHCH 2OH5.CH 3CH 2CH 342135>>>>理由:羟基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羟基越多在水中溶解度越大,醚可与水形成氢键,而丙烷不能。
四、区别下列化合物。
1.CH 2=CHCH 2OH 2.CH 3CH 2CH 2OH3.CH 3CH 2CH 2Cl解:烯丙醇 丙醇 1-氯丙烷2.CH 3CH 2CHOHCH 3CH 3CH 2CH 2CH 2OH (CH 3)3COH解: 2-丁醇 1-丁醇 2-甲基-2-丙醇3.α-苯乙醇 β-苯乙醇解:与卢卡斯试剂反应,α-苯乙醇立即变浑, β-苯乙醇加热才变浑。
六、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脱水产物。
1.CH 3CH 2C(CH 3)2OHCH 3CH=C(CH 3)22.(CH 3)2CCH 2CH 2OHH 2SO 41moleH 2O(CH 3)2C=CHCH 2OH3.CH 2CHCH3H +CH=CHCH 34.CH 2CHCH(CH 3)2+CH=CHCH(CH 3)25.CH 3CH=CCH 3CH 2C(CH 3)C(CH 3)CH 2CH 3CH 3C CH 3=CHCH 3OHOH七、 比较下列各组醇和溴化氢反应的相对速度。
有机化学-醇和醚

Saytzeff规律:主要产物是双键上连有最多 烃基的烯烃。
• 烯丙型、苄基型醇脱水时形成稳定的共轭 烯烃。
CH2CHCH2CH3 H2SO4 OH
CH=CHCH2CH3
• 当主要产物有顺反异构时,以反式产物为主。
CH3CH2CHCH2CH3 H2SO4 OH
H3C
H
H3C
CC
+
C
H
CH2CH3 H
CH2 CH2 CH2
OH
OH
1,3-丙二醇 1,3-propanediol
C CHCH2CHCH3
CH3
OH
5-苯基-4-己烯-2-醇
5-phenyl-4-hexen-2-ol
二、结构、物理性质 (一)结构:氧原子为不等性sp3杂化
H O HCH H
H
O 108.9。
H
CH
109.3。 H
H
H
机制:
HH C C
H OH
HH C C
H
H+
HH C C
H2O
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OH2
慢
H+ H
CC
快
H
由于正碳离子稳定性:3°C+ > 2°C+ > 1°C+ • 脱水活性:3°ROH > 2°ROH > 1°ROH
• 脱水方向
OH CH3CH2CHCH3
H2O CH3CH CHCH3 (主)
CH3CH2CH CH2
RCH2 OH
R' R C OH
H
伯醇
仲醇
R' R C OH
R"
叔醇
按羟基数目分:
鉴别醇和醚的化学方法

鉴别醇和醚的化学方法
鉴别醇和醚的常用化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酸碱反应法:将待鉴别化合物加入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溶液中,若产生气泡,则表明化合物中含有醇;若无反应,则可能为醚。
2. Lucas试剂法:向待鉴别化合物中加入Lucas试剂(浓盐酸和氯化亚铁的混合物),加热后若形成浑浊的混合物,则表明化合物中含有1、2或3度醇;若产生无色液体,则表明化合物为醚。
3. 碘液试验法:向待鉴别化合物中加入碘液(碘化钠溶液),若产生黄色颜色,则表明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醇;若无反应,则可能为醚。
4. 嗅觉法:由于醇具有刺鼻的气味,而醚则无气味或轻微芳香味,因此可以通过嗅觉进行初步区分。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时应注意条件的选择和控制,方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同时,这些方法虽然可以用来进行初步的区分,但不能确定化合物的具体结构和成分等信息,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有机化学(北大版)第8章醇酚醚(习题)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生成分子式为的两种异构体(C)和(D)。(C) 经臭氧化再还原水解可得
(3)SOCl2 (6)Cu,加热 (9)Al2O3,加热
(1) H2SO4,加热
(2) HBr
(3) Na
(4) Cu,加热
(5) K2Cr2O7+H2SO4
解:(1) CH3CH=CHCH3
Br (2)
CH3CH2CHCH3
Cl
(3) CH3CH2CHCH3
CH3
CH
(4)
C2H5
ONa (5) CH3CH2CHCH3
OH
Br
Br
SO3H
OH
Br
Br
Br H2C CHCH2O
Br
(7)
(8)
(9)
11.用指定的原料合成下述的醇或烯。
(1)甲醇,2-丁醇合成 2-甲基丁醇 解:
CH3CHCH2CH3 PCl3 CH3CHCHCH3 Mg,(C2H5)2O CH3CHCH2CH3
OH
Cl
MgCl
CH3OH
[O] CH2O
有气体产生
片刻后出现混浊
有气体产生 Na
有气体产生
卢卡斯试剂
加热才出现混浊 立刻出现混浊
(D)
白色沉淀
(E)
无现象
无现象
(5) (A)
无现象
无现象
不溶
(B) Fe3+ (C)
无现象 Na 有气体产生 浓HCl
无现象
无现象
溶解
(D)
紫色
6.给下列苯酚的衍生物按酸性由强到弱进行排序。
OH
OH
OH
OH
OH
OH
醇和醇反应生成醚的反应类型

醇和醇反应生成醚的反应类型醇和醇反应生成醚是一种醚化反应,也被称为醚化缩合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两个醇分子经过酸催化或酸碱双催化作用,发生醚化反应生成醚。
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常用于制备醚的方法之一。
醚化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质子转移,然后是质子歧化。
质子转移是指一个醇分子将氢原子离去,生成一个质子,并转移给另一个醇分子中的氧原子。
质子歧化是指在质子转移的基础上,生成一个氧离子和一个亲电性中心,然后这两个中心再次结合形成醚。
醚化反应的步骤可以表示为以下化学方程式:R-OH + R'-OH → R-O-R' + H2O其中,R和R'代表醇分子中的有机基团。
醚化反应的催化剂通常是酸。
在酸催化下,醇分子中的氧原子上的质子容易被剥夺,形成含正离子的中间物质。
然后,醇分子中的另一个氧原子接受这个质子,形成氧离子。
这个氧离子再与另一个醇分子中的亲电性中心结合,形成醚。
常用的酸催化剂有浓硫酸(H2SO4)、磷酸(H3PO4)和三氯化铁(FeCl3)等。
这些酸具有较高的酸性,可以有效促进醚化反应的进行。
此外,酸碱双催化也可以促进醚化反应的进行。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酸和碱可以很好地相互配合,使醚化反应速率更高。
以硫酸和氢氧化钠为例,硫酸具有酸性,可以从醇中提取质子;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以中和产生的酸,并使体系的酸碱度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醚化反应的适用范围很广。
不同类型的醇可以进行醚化反应,包括脂肪醇、芳香醇、脂环醇和脂孤环醇等。
此外,醚化反应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醇进行串联反应,生成三元醚和多元醚等高级醚。
醚化反应还可以用于合成药物、香料、染料和涂料等有机化合物。
醚具有较好的溶剂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醚还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于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的催化反应具有一定的优势。
总结起来,醇和醇反应生成醚是一种醚化反应,其机理主要包括质子转移和质子歧化两个步骤。
有机化学中的醇和醚

有机化学中的醇和醚醇和醚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两类化合物,它们在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别。
本文将对有机化学中的醇和醚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醇的概念和性质1.概念:醇是由一个或多个羟基(OH)取代碳原子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一般为ROH,其中R代表烷基或芳基。
2.性质: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醇分子中的羟基具有极性,导致醇具有较高的沸点、溶解度和比热容,同时也使醇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2)醇可以和酸反应,形成醚、酯等化合物,这是醇的一个重要反应。
(3)醇可以进行氧化反应,形成醛、酮等化合物,这是醇的另一个重要反应。
二、醇的命名和分类1.命名:醇的命名遵循系统命名法,以确定主链和羟基的位置、取代基和官能团等因素,例如乙醇、异丙醇等。
2.分类:醇可以根据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个数进行分类,分为一元醇、二元醇等。
三、醇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醇的还原性:由于醇分子中含有极易离去的羟基,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氢化剂还原为饱和烃。
这一性质使得醇成为重要的还原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用于还原醛、酮等化合物。
2.醇的亲核性:醇分子中的羟基具有较强的亲核性,可以与酰卤、烯烃等电子不足的化合物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形成醚、酯等化合物。
这一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十分常见。
3.醇的氧化性:醇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被氧化剂氧化为醛、酮等化合物,这一反应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氧化反应。
四、醚的概念和性质1.概念:醚是由两个有机基通过氧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通式一般为R-O-R'。
2.性质:醚具有以下特点:(1)醚是较稳定的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沸点和溶解度。
(2)醚分子中的氧原子不带电荷,因此醚没有和水分子形成氢键的能力。
(3)醚可以被酸催化下的水解反应,将醚分解为两个醇。
五、醚的命名和分类1.命名:醚的命名同样遵循系统命名法,以确定两个有机基的结构和官能团等因素,例如乙醚、二甲醚等。
2.分类:醚可以根据氧原子所连接的碳原子个数进行分类,分为二元醚、三元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H3C
Mg(Hg) CH3 H2O H3C
C
Hale Waihona Puke CCCH3
Pinacol 频哪醇
OH OH
O
2
Mg(Hg) H2O OH OH
2. 多元醇的选择性氧化
OH OH R C H C H R' or KIO4(偏高碘酸钾) NaIO4(偏高碘酸钠) [O] OH R C H OH + HO OH C H R' - 2 H2O H5IO6(高碘酸) R O C H O
外消旋体
邻基参与机理的解释
CH3 H H CH3 Br OH H Br H H CH3 CH3 Br OH2 H3C OH2 H a Br H H3C Br Br CH3 a H b Br b H3C H H Br CH3 Br H3C H H H CH3 CH3 Br Br CH3 H H Br
H Br R Br
SN2 or SN1 非立体专一
CH3
CH3 H H CH3 Br OH or Br HO
CH3 H H CH3 HBr H H
Br Br CH3
立体专一 反应
meso
CH3 H HO CH3 Br H or Br H CH3 CH3 H OH HBr H Br CH3 CH3 Br H + Br H CH3 CH3 H Br
一.醚的结构、分类及命名 醚的结构、
醚(Ether) Ether)
O O O O O
O R R'
R
O
R'
(CH2)n O
O
sp2杂化
饱和醚
环醚
大环多醚 冠醚
R' R O R' R" CH O R Ar O R (R = 烷基)
饱和醚
烯基醚
芳基醚
• 命名
CH3 CH3CH2 O CH2CH3 CH3C CH3 O CH2CH3 H3C O CH CH2
CH3 CH3
CH3 CH3 − H2O ~ CH3 OH CH3 H3C C C CH3 CH3
脱水
~ CH3
CH3 CH3
迁移、脱水同步 迁移、
迁移
− H+ H3C O C CH3 C CH3 CH3
更稳定的正离子
•例:其它邻二醇的Pinacol重排 其它邻二醇的Pinacol重排
OH OH Ph C C H H
+ H
C
R'
OH OH R C H O R C C H OH C H
OH C R" R'
H5IO6 R
O C H +
O H C OH + "R
O C R'
H5IO6 R' R
O C OH + H
O C R'
3. Pinacol重排 Pinacol重排
H3C
OH OH C C CH3
H+ H3C
O C
第九章
主要内容
醇 和 醚(3)
邻二醇的选择性氧化,Pinacol重排及机理(重要) 重排及机理( 邻二醇的选择性氧化,Pinacol重排及机理 重要) 邻基参与效应 醚的制备(williamson醚合成法,烯烃的烷氧汞化-脱汞反应) 醚合成法, 醚的制备(williamson醚合成法 烯烃的烷氧汞化-脱汞反应) 醚类的化学性质,酸性条件下C-O键的开裂 醚类的化学性质,酸性条件下C 环氧乙烷衍生物的酸性和碱性开还 冠醚及其应用
CH3 − OH2 H3C H3C
慢
环重排
CH3
O
重排有利因素: 重排有利因素: 迁移基团与离去 基团处于反式
说明机理中消 除和迁移可能 是同步的
通过Pinacol重排合成螺环化合物 通过Pinacol重排合成螺环化合物
O Mg(Hg)
2
H+ OH OH O
O
Mg(Hg)
H OH OH
+
2
O
•写出重排机理
4
oxirane
2−methyloxirane
O
O O O
3 2
5
O
1
6
1, 3-环氧丙烷 3- 氧杂环丁烷 oxetane
对二氧六环 1, 4-二氧六环 4- 1,4-dioxane 1,4-
四氢呋喃 THF tetrahydrofuran
二氢吡喃 DHP 3,4−dihydro−2H−pyran 3,4−dihydro−2H−
Br作为亲核试剂 Br作为亲核试剂
CH3
分子内S 分子内SN2 (邻基参与) 邻基参与)
环正离子 溴鎓离子) (溴鎓离子)
meso
邻基参与效应: 邻基参与效应:邻位亲核性基团促进了离去基团的离去
S H2O Cl S
例 1
Cl
快
Cl
OH
2, 2'-二氯二乙硫醚 2'- 芥子气 机理(邻基参与) 机理(邻基参与)
O C
SN2
SN2
思考题:试用邻基参与效应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思考题:
OAc OTs
KOAc HOAc
OAc
kcis
OAc
OAc
KOAc HOAc
OAc
(±)
OAc
OTs (+) or (-)
ktrans
习题 9- 9, 9-22, - 9-25 -
ktrans : kcis
= 800 : 1
第三部分
Cl Cl S Cl
•水解速度比一般 oRX快 水解速度比一般1 快 •动力学为一级
k1
S
k2
H2O Cl S OH H H2O Cl S OH
k2 > k1
例 2
H Br
CH3 CO2 Na
CH3 NaOH H2O H HO CO2 Na
构型保持 邻基参与机理
H3C O H C Br O − Br H3C H HO H3C O O H C HO O
一.邻二醇及其性质
1. 邻二醇的制备
重点:邻二醇 重点:
• 烯烃加成
稀冷 KMnO4 or OsO4
R1
R2 C C OH cis R4
(± )
R3 HO
R1 C R3 C
R2 R4
O RCOOH
?
H2O OH or H
R1
OH C C R2 R4
(±) R3
HO
trans Cl2, H2O R3 R1 C OH C
丙三醇-1-甲醚 丙三醇- 3-甲氧基-1, 2-丙二醇 甲氧基- 2- 3−methoxypropane−1,2−diol methoxypropane−1,2−
O H2C CH2 H2C
3
O
1
1
H CH CH3
2 3
O
2
CH3 H
H3C
环氧乙烷
1, 2-环氧丙烷 2- 2-甲基环氧乙烷
反-2, 3-环氧丁烷 3- 反-2, 3-二甲基环氧乙烷 3- trans−2,3− trans−2,3−dimethyloxirane
对称醚 乙醚(二乙基醚) 乙醚(二乙基醚) diethyl ether
乙基叔丁基醚 ethyl t-butyl ether t-
甲基乙烯基醚 methyl vinyl ether
OH O CH3 H3CO CH2 CH2 OCH3 HO CH2 CH
OCH3 CH2
苯甲醚 甲氧基苯 anisole
乙二醇二甲醚 1, 2-二甲氧基乙烷 2- 1,2−dimethoxyethane 1,2−
?
H2O NaHCO3
R4
OH R2 cis + trans
• 酮的双分子还原(第十章) 酮的双分子还原(第十章)
O C R R + R O C R Mg(Hg) R H2O R C R C R
OH OH
适合制备对称邻二醇 适合制备对称邻二醇
例:
O
邻二醇 Pinacol类化合物 类化合物) (Pinacol类化合物)
+
思考:这些结果说 思考: 明了什么? 明了什么?
O C H + Ph O C H C Ph H
H Ph C Ph
Ph H
OH OH Ph C C Ph
H
+
CH3 O Ph C Ph C CH3 + Ph
CH3 O C CH3 C Ph
CH3 CH3
OH OH Ph C H C CH3 H
H+ Ph
H C H
O C CH3 + Ph
CH3 O C H C H +
……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Pinacol重排立体化学: Pinacol重排立体化学 重排立体化学:
OH H3C HO CH3 H
+
OH2 H3C HO CH3 − OH2 H3C H3C
快
CH3迁移
O
CH3 HO HO CH3 H+ H2O HO
CH3 C CH3 CH3 + H2O
CH3 CH3
Pinacol
Pinacolone (频哪酮 ) (频哪酮
•Pinacol重排机理(有两种可能途径): Pinacol重排机理(有两种可能途径) 重排机理
OH OH H3C C C H+ OH OH2 CH3 H3C C C CH3 − H2O H3C OH C C CH3
思考题:写出下列转变的机理 思考题:
H3C H3C O CH3 CH3 BF3-Et2O(Lewis酸) ( 酸 H3C CH3 O C CH3 C 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