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黄河颂》 教案设计15-精选word文档 (3页)
《黄河颂》教案优秀12篇

《黄河颂》教案优秀12篇《黄河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
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四、欣赏质疑1、解题。
钢琴协奏曲黄河颂教案

钢琴协奏曲《黄河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钢琴协奏曲《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2. 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黄河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奋斗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钢琴协奏曲《黄河颂》简介a. 作品背景b. 作品结构c. 作品风格2. 欣赏《黄河颂》a. 分析乐曲主题b. 感受乐曲情感c. 探讨乐曲的表现手法3. 演奏技巧与表现a. 钢琴演奏技巧b. 协奏乐队演奏技巧c. 整体表现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2. 欣赏:播放《黄河颂》全曲,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主题、感受乐曲情感。
3. 讲解:讲解乐曲的结构、风格以及演奏技巧。
4.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调作品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颂》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乐曲主题、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对乐曲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钢琴协奏曲《黄河颂》音频、视频资料。
2. 相关文献资料。
3. 教学PPT。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欣赏《黄河颂》:组织学生观看钢琴协奏曲《黄河颂》的演奏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气势和情感。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分析乐曲:引导学生分析《黄河颂》的结构、主题和表现手法,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乐曲。
4. 演奏技巧讲解:讲解钢琴和协奏乐队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演奏中表达乐曲的情感。
5. 实践演奏:组织学生进行《黄河颂》的演奏实践,让他们在演奏中体会乐曲的情感和风格。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对《黄河颂》的理解。
2. 示范教学:使用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和风格。
3.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演奏,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黄河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颂》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并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学习和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和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黄河颂》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并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学习和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
1.解读《黄河颂》中的意象和象征。
2.使用适当的诗歌表现手法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文本分析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
3.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堂讲解所需的课件和教辅材料。
2.学生熟读《黄河颂》,准备课堂讨论和诗歌朗读活动。
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黄河颂》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提问学生对黄河的印象和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实用的《黄河颂》教案三篇

实用的《黄河颂》教案三篇《黄河颂》教案篇1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4、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5、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材分析重点:(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难点(3)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具课件教案学案课时2教学补充教学过程简记: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一、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1、字音认读狂澜(lán)屏障(zhàng)哺育(bǔ)体魄(pò)2、字形辨识障(zhàng)屏障浊(zhuó)浊流哺(bǔ)哺育湃(pài)澎湃蟑(zhāng)蟑螂蚀(shí)腐蚀捕(bǔ)追捕拜(bài)拜年二、内容讲解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和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广大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这首诗的内容层次分明,并用“啊!黄河!”作为梳理的依据。
首先写望黄河。
一个“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先是近镜头特写“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一节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别是黄河的色彩、形态、奔腾的气势、汹涌的力度。
《黄河颂》语文教案

《黄河颂》语文教案《黄河颂》语文教案15篇《黄河颂》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同学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边倾听《捍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迸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黄河颂》语文教案2【教学目的】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揣测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1、安排同学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生答:黄河)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质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广博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今天我们学习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广博,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河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查阅历史与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颂。
2.朗读指导:3.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三、内容研讨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
《黄河颂》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黄河颂》优秀教案设计(精选教案设计:《黄河颂》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中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详细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毛泽东的《黄河颂》,诗中通过对黄河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所表达的黄河的伟大和民族的精神。
2. 学生能够掌握诗文中的重点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主题,提高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和诗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重点:诗文的朗读和字词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2. 朗读:学生齐读诗文,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 讲解:教师讲解诗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的主题。
5. 练习:学生朗读诗文,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黄河颂》板书内容:黄河——伟大民族精神——赞美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黄河颂》。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颂》的读后感。
答案:1. 《黄河颂》2. 读后感(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学生对《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作业的设置也能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诗文主题的理解还有待提高,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黄河,进一步感受黄河的伟大,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教案中,教学难点主要在于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和诗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生僻字词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而诗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则需要学生对诗文内容有深入的领会,这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黄河颂》教案(15篇)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河颂》教案1一、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的华夏儿女,向着黄河母亲,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对黄河的豪迈的颂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的歌词《黄河颂》。
(板书课题、作者)(课件同步播放黄河图片)二、简介作者、作品。
上课之前,老师从网络平台搜集到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下面展示给大家。
指名让学生起来读。
1.作者简介。
(课件展示:先作者照片,后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作品。
《黄河大合唱》: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课件展示)3.背景。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便是其中之一。
(课件展示相关资料,指学生名起来读。
)师:通过这些资料我们知道:本文是一首反映抗日主题的现代诗。
三、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黄河颂》教案设计1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型:朗读体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
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师激情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
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她,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
著名音乐家冼
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河唱》曾感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
族的独立而不懈奋斗。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
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一、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自由朗读,体会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后,谈感受。
(把握诗歌对黄河的豪
迈赞颂之情)
朗读朗诵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后听录音,众生评论。
此处指导朗读时应注意重音,学生提到朗读诗歌要把握好重音,则让他说出哪
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如: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需重读
(朗诵词概括的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教师及时板书:
英雄的气魄和伟大坚强)
朗读歌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众生评论。
以歌词第一节为例指导朗读时应注意情感、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所以,读的
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
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
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
候要舒缓一些。
教师范读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把握好节奏、重音(需重的词一般有动词、修饰名词的词)、语速(快慢)、感情抒发要恰当。
(此节主要体现了黄河的英雄的气魄)
师生再次共同朗诵这一节。
学生自由朗诵“颂”的部分,并体会感情的变化。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所以要
读的舒缓。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
示她的伟大和坚强,所以读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
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
所以,读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应完全迸发。
两
个“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不仅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且,要读出变化,后一个
要比前一个感情更要强烈,“你一样的”和“伟大坚强”都要比前一个语气重,“伟大”的“大”和“坚”的“强”都要采用拖音,
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
教师适当师范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总结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养育、保护及激励作用,
并板书
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二、朗读诗歌,提出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