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大坝下游河床的冲刷防护
下游坡受水流冲刷的管护措施

下游坡受水流冲刷的管护措施
在自然界中,水流会不断地侵蚀土地和石头。
对于运输水的管道来说,这种侵蚀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管道的破裂或损坏。
因此,如果管道位于下游坡区域,需要采取一些管护措施来保护它们免受水流冲刷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可行的管护措施:
1. 应用导流堰
导流堰是一种用来减缓水流速度的结构,它可以使水流更加平稳地流过管道。
这种结构可以通过在管道下游坡处建造一些石头或混凝土坝来实现。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护管道,而且可以减少下游地区的水流速度,从而减少泥沙的沉积和侵蚀。
2. 采用稳定性绿化
稳定性绿化是一种通过种植适合该地区生长的植物来保持土壤
稳定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水流对土壤的侵蚀。
通过在管道下游坡处种植草,可以保护管道免受水流的直接冲击,并且可以减少泥沙的沉积。
3. 采用降伏式结构
降伏式结构是一种通过建造陡峭的沟槽来减缓水流速度的方法。
这种结构可以在管道下游坡处建造,以减少水流的速度。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流对管道的冲击,并且可以减少泥沙的沉积。
总之,为了保护管道免受水流冲刷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管护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通过使用导流堰、稳定性绿化和降伏式结构来实现。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管道的损坏,提高管道的安全性。
山区小桥涵下游冲刷与防护的设计

2012年3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arch2012 第5期总第255期Inner Mongolia Science T echnology&Economy No.5Total No.255山区小桥涵下游冲刷与防护的设计X王建萍(呼和浩特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在山区道路的设计中,小桥涵是主要的排水设施,小桥涵下游的冲刷与防护的设计是保证小桥涵稳定的重要因素。
文章阐述了小桥涵下游防止冲刷的几种结构类型和构造要求。
关键词:小桥涵;下游冲刷;防护 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5—0101—02 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小桥涵是主要的排水构造物,平均每公里要设置2~3道涵洞,由于山区地形险要,大部分的涵洞置于斜坡上,涵底坡度较大,导致出水口流速较大,一些桥涵下游设计或施工的处理不当,往往导致道路水毁问题的出现,所以要求我们设计者在设计当中掌握小桥的冲刷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防止小桥涵的冲刷。
1 小桥涵下游引起局部冲刷的原因水流从桥涵流出后,从急流转变为缓流的过程中发生了水跃,使水流紊动性大大提高,虽然水流纵向流速减小,但由于紊动性升高,仍会发生冲刷。
水流流向与河岸成某一角度时,下降水流对河岸发生淘刷的作用,即流向斜偏引起的冲刷。
下游实际流速大于河床土的不冲刷流速,即水流引起的冲刷。
2 小桥涵下游加固工程的类型2.1 小桥涵出水口的几种形式常见的涵洞进、出水口形式有:一字墙、八字墙、急流槽等。
小桥的进、出水口为八字墙、锥坡等构造,一字墙构造简单,水流对出口处的截水墙冲刷较大,八字墙比一字墙出口处最大冲刷深度和平均冲刷深度都小,由于八字墙出口水流均匀,水利条件好,对截水墙的埋置深度要求也不高,所以涵洞进、出水口常用八字墙。
急流槽因地形来设置。
当填土高度较大时,而小桥的上、下游通常设置锥坡,锥坡构造较复杂,但对于防止冲刷很有作用。
大坝下游河床清理施工技术补充措施

糯扎渡水电站导流洞、泄洪洞工程(NZD/C1)大坝下游河床清理施工技术补充措施大坝下游河床清理施工技术补充措施
由于河道渣石含泥沙较多,基本泡于水中,装渣后形成较稀的泥沙渣石,以致最近大坝下游清运河床渣石过程中,运渣车辆在所经路段洒漏泥浆,污染路面,对交通及文明施工造成一定影响。
为有效减少泥浆洒漏,保证路面整洁,我单位将加强文明施工管理,改进施工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我单位对大坝下游河床清理施工技术措施补充如下:
1、文明施工主动控制措施
首先对较稀渣石甩到河岸滤水和泥浆后再装车运输,其次在车辆所经斜坡道配专人看守,使运渣车辆至河床装渣结束后,运至斜坡道停车10min进行泥浆过滤,使泥浆漏于斜坡道上,减少泥浆对所经厂内路面的污染,保证业主创优目标的实现。
2、文明施工被动控制措施
由于河道渣石较稀,难以保证泥浆全部过滤掉,难免在路面仍存在漏泥浆现象,为保证路面整洁,配置10人文明施工队和一部洒水车,对运渣车辆漏泥浆、漏渣污染路面进行清扫、冲洗,确保路面整洁。
3、加强施工管理
装渣不能太满,装渣结束后,对不稳定渣石采用反铲压实;加强对驾驶员管理,运渣车辆不超速行驶,确保运输安全。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糯扎渡项目经理部第1 页共 1 页。
下游坡受水流冲刷的管护措施

下游坡受水流冲刷的管护措施
下游坡受水流冲刷的管护措施是指在河流或水库下游地区,由于水流冲刷导致管道或管网受损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管护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管道或管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减少管道的维修和更换成本,确保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首先,需要进行地形勘测和水文测量,了解水流的流速和冲击力,进而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排水设计方案。
建议选用高强度、耐腐蚀、防护性能好的管道材料,如玻璃钢、PE等。
排水设计方案应考虑水流流速、坡度、管道直径、管道长度等因素,确保水流稳定、流速适宜,减少水流冲击力。
其次,需要进行管道安装和固定。
在安装时,应保证管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充足,采用合适的密封和固定措施,防止管道松动或漏水。
对于较长的管道,应设置支架和吊具进行支撑和固定,避免管道产生弯曲或变形。
最后,需要进行管道维护和巡查。
定期巡查管道,及时发现、处理管道的损坏和故障,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
在水流冲刷强烈的地区,建议增加巡查频次,加强管道检修和维护,防止管道被水流冲刷破坏。
总之,下游坡受水流冲刷的管护措施需要重视水文地理条件,合理选择管道材料和排水设计方案,进行安装和固定,定期维护和巡查,确保管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1 -。
大坝下游岩石河床的冲刷问题

大坝下游岩石河床的冲刷问题
Fahl.,FE;刘毅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快报》
【年(卷),期】1994(000)020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Fahl.,FE;刘毅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7.5
【相关文献】
1.南津渡水库闸坝下游河床冲刷问题的试验研究 [J], 刘晓平;侯斌;潘宣何;方森松;吴国君
2.长湖水电站大坝下游河床冲刷分析 [J], 李芳志
3.青溪水电站大坝下游河床冲刷分析与研究 [J], 张从联;黄智敏;江洧
4.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下游河床冲刷坑成因分析 [J], 王启国;黄海蛟;宋斌;王小波
5.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下切问题的探讨 [J], 周志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桥梁河床防护措施要求是什么

桥梁河床防护措施要求是什么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设施,而河床是桥梁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桥梁的安全稳固,必须对河床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桥梁河床防护措施的要求及相关内容。
1. 河床稳固性要求。
首先,桥梁河床防护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河床的稳固性。
河床的不稳定会对桥梁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对河床进行加固和防护。
具体要求包括,河床的土质必须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能够支撑桥梁的重量;河床的坡度和坡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出现滑坡和坍塌的情况;河床的水文条件必须得到合理的考虑,避免因为水流冲刷而导致河床的变形和破坏。
2. 河床排水要求。
其次,桥梁河床防护还要求对河床的排水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河床的排水不畅会导致积水和泥沙堆积,加剧河床的侵蚀和破坏。
因此,必须对河床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确保雨水和河水能够迅速排出,避免积水和泥沙的堆积。
同时,还要考虑河床的稳定性和排水系统的耐久性,确保长期有效地保持河床的排水畅通。
3. 河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除了对河床的稳固性和排水情况进行要求外,桥梁河床防护还要求保护河床的生态环境。
河床是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也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河床防护时必须尊重和保护河床的生态环境。
具体要求包括,在进行河床加固和防护时,要尽量减少对河床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对水生生物和植被造成破坏;在排水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到对河床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排水系统对河床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 河床防护材料要求。
最后,桥梁河床防护对防护材料也有一定的要求。
河床防护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冲刷和抗侵蚀能力,能够有效地保护河床不受水流的侵蚀和破坏。
同时,河床防护材料还要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期有效地保护河床。
在选择河床防护材料时,还要考虑到对河床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材料。
总之,桥梁河床防护措施的要求包括对河床稳固性、排水情况、生态环境和防护材料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有效地保护桥梁的安全稳固,确保桥梁的正常使用和长期运营。
河坝下游防冲措施

河坝下游防冲措施引言河坝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结构,起到了调节水流,防洪抗灾的作用。
然而,河坝下游常常是一个容易受到冲刷破坏的区域。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河坝下游的冲刷破坏,采取一系列防冲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河坝下游防冲措施,包括植被复绿、河道整治和建设明渠等。
1. 植被复绿植被复绿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河坝下游防冲措施。
植被能够有效地抵抗水流的冲刷,起到固土保护的作用。
在河坝下游的边坡和河道两侧进行植被复绿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流对土壤的阻力,从而降低冲刷破坏的风险。
植被复绿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具有较强扎根力和抗冲刷能力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
- 合理规划植被布局。
根据河道的水流情况和悬浮物输移情况,合理规划植被的密度和分布,确保植被能够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和固定土壤。
- 定期养护和管理。
定期对植被进行修剪、浇水、施肥等养护管理工作,确保植被的生长状况良好,发挥最大的防冲作用。
2. 河道整治河道整治是另一种重要的河坝下游防冲措施。
通过对河道进行有效的改造和整治,可以提高河道的输沙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减少河坝下游的冲刷破坏风险。
河道整治的主要工作包括: - 清淤疏浚。
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工作,排除河道中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河道的通畅。
- 加固河床和岸坡。
通过加固河床和岸坡的方式提高河道的稳定性,增加河床和岸坡的抗冲刷能力。
- 定期清理漂浮物。
定期清理河道中的漂浮物,防止其对河床和河岸造成损害,降低冲刷破坏的风险。
3. 建设明渠建设明渠是一种较为直接且有效的河坝下游防冲措施。
明渠可以将河道的水流引导到指定的通道中,减少水流对河岸的冲刷破坏。
明渠的建设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 方案设计。
根据河道的水流情况和地形条件,设计出适合的明渠建设方案,确定明渠的形状、尺寸等参数。
- 施工准备。
确定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等。
下游坡受水流冲刷的管护措施

下游坡受水流冲刷的管护措施
下游坡是指河流或溪流下游的地形低洼区域,通常是河床或溪床的最低点。
由于水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下游坡的地形容易被破坏和改变,尤其是管道和河道岸坡等人工结构。
因此,为了保护下游坡的人工结构免于被水流冲刷破坏,需要采取一些管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护措施:
1. 加固河道岸坡。
可以采用石方、混凝土砌块、植被等方法加固河道岸坡的稳定性,避免岸坡的塌方或滑坡等情况。
2. 安装防护网或板。
在岸坡上或管道周围安装防护网或板可有效防止水流对管道或岸坡的冲刷侵蚀,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止滑坡的作用。
3. 采用地埋式管道。
地埋式管道可以将管道埋在岩土中,减少管道受水流冲刷的风险,提高管道的稳定性。
4. 定期巡查和维护。
对于管道和岸坡等人工结构,需要定期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和加固,避免出现重大事故。
总之,下游坡受水流冲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需要采取有效的管护措施来保护人工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117.50 6.50 117.00 8.00 117.85 11.85
A
116.50 14.50 116.10 14.10 116.25 14.25
4600
B
115.95 6.95 116.25 9.25 118.60 14.60
C
116.45 5.45 117.50 8.50 119.50 13.50
3300
B
116.50 7.50 117.00 10.00 117.25 13.25
C
116.40 5.40 117.25 8.25 117.50 11.50
A
116.05 14.05 115.95 13.95 116.00 14.00
4000
B
116.45 7.45 116.35 9.35 117.50 13.50
图 7. 河床冲刷平面图(Q=4600.0cms,D50=7.2mm) 如图 6 和图 7(最大流量条件下),正像前面所说的一样,冲刷发生在河床右侧紧接着消 力池的下游部位(尾水渠左侧)。冲刷朝下游发展,伴随着尾水渠末端河床冲刷的加深加宽并
1084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达到其最大程度。在尾水渠与河道交接点下游约 100.0 m 以内冲刷强度减小到零,据此可以 判断在坝脚或消力池各部位附近不发生严重的、有害的冲刷,最大冲深限制在 95.0 m.a.s.l 高 程(约 15.0 m 深)。
沙米尔河和岑丹河流经伊朗霍尔木兹甘省阿巴斯港东北,在尼安地区也就是上述河流的 下游平原区,正在兴建沙米尔大坝和岑丹大坝,两者有一个共用的水库,沙米尔大坝位于尼 安大坝东 7.0km,这两条河的总平均流量约为 4.0 cms(立米每秒)。
修建这两座大坝的主要用途如下: - 向阿巴斯港供水 - 调节沙米尔平原的农业灌溉 - 防洪 - 沙米尔和泰可特平原地下水资源供应 - 满足下游最起码的环境要求
根据最终的试验可得:对于两种类型的床面材料,最大冲深几乎相等,但主要区别在于
1082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较粗材料的冲刷区域比较细材料小 6%,因此选用中值粒径 D50=7.2 mm 的材料来保护河床。
图 4. 模型中的河床冲刷(Q=4600.0cms,D50=4.8mm) 图 4 和图 5 显示了在第一阶段最大流量条件下用不同粒径河床保护材料的冲刷发展趋势, 另外,为了获取一个更好的河貌发展最终蓝图,提出了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计划[1]。
由于该项目具有上述诸项重要作用,依照尼安大坝及其溢洪道的总体布局并参考消力池 和尾水渠道布置的地质、土工和形态方面的状况,由于泄洪造成下游冲刷的水工模型研究是 至关重要的,其结果被应用于最终的设计,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2]。
2 设计数据
坝型 : 坝顶长度: 坝顶宽度: 坝高(距河床): 溢洪道类型 : 闸门数: 控制水位: 溢洪道净宽: 溢洪道和消力池宽: 陡槽长度: 陡槽坡度: 消力池长度: 消力池最低点高程: 消力池尾槛高程:
clay 粘土;
silt 淤泥; sand 沙子;gravel 砾石; pebble 卵石 图 2. 中值粒径 D50=7.2 图 3. 中值粒径 D50=4.8
每次模型试验时间至少需要 2.0 小时(在原型中需要 14.0 小时才能与洪水过程线充分一 致),在第一阶段尾水渠规划定案后,流量达到 2500.0 m3/sec 之前没有发现河床变动。真正 意义上的河床冲刷大概从 3300.0 m3/sec 流量开始被观察到,主要冲刷部位在尾水渠左侧,呈 一条与尾水渠平行的带状,具有两个冲深点,在河床上尾水渠末端(弯曲部分右侧)也有冲 刷。
表 1 尾水渠中的流速[1]
流量 (CMS)
部位
流速 (M/S)
左
中
右
流量 (CMS)
部位
流速(M/S)
左
中
右
A
0.67 0.40 0.71
A
5.47 3.61 1.45
500
B
0.89 0.67 0.67
3300
B
5.64 5.95 1.06
C
0.66 0.64 0.62
C
4.26 5.16 2.03
在第一阶段试验流量为 3300.0 m3/sec 时可以区分两个单独的冲刷区,但当流量增至 4600.0 m3/sec 时上述区域发展并连接成沿着尾水渠左侧的单一冲刷区域,床面材料中值粒径 D50=4.8mm 时可以识别另一个单独的冲刷区域(见图 4 和图 5),发生在左侧的冲刷最终停止, 稳定后最大冲深为 15.0 m。
考虑到消力池右侧的几何形态和地形条件(具有高倾斜度的自然斜坡),而且由于一些水 力问题(消力池在下泄流量从最小值到设计流量整个范围内可接受的功能):加长消力池既不 能在试验中得到想要的结果,从经济和建设观点来看也是无益的、不适用的。因此,对于其 余试验,一致认为应只对尾水渠的几何尺寸设计和保护材料的颗粒分级进行修正,如下所示: - 修正尾水渠右岸开挖模式以优化朝向河流的流线方向 - 增加尾水渠长度以避免未来任何朝向坝脚和消力池底板的更为严重的冲刷发展 - 在尾水渠底和河床铺上活动材料用来找出可能的冲刷位置和保护材料最适宜的分级
C
114.40 3.40 114.35 5.35 114.30 8.30
A
115.50 13.50 115.55 13.55 115.50 13.50
1500
B
115.50 6.50 115.45 8.45 115.55 11.55
C
115.90 4.90 115.85 6.85 115.95 9.95
粘质心墙土坝 510.0 m 8.0 m 27.30 m 顶部配有反弧形闸门 4 128.0 m a.s.l. 44.0 m 56.0 m 48.3 m 37.5% 100.0 m 102.0 m a.s.l. 105.0 m a.s.l.
1077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尾水渠最低点高程:
102.0 m a.s.l.
因此,除了控制溢洪道和消力池的水力功效以外,水工模型试验的主要研究范围如下: - 研究尾水渠道内部和河床的冲刷现象,确定保护它们的设计方案 - 根据冲刷试验结果优化尾水渠的几何设计和与相关的开挖方量 - 研究消力池和坝脚处的水流流动条件和水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并注意到相关的弗汝德相似计算,选 1:50 作为模型试验比尺,该模型模 拟了一部分水库、整个溢洪道、消力池、坝体右部 300.0 m(从溢洪道左墙算起)、尾水渠和 一定长度的下游河床(高程为 120.0 m a.s.l.),考虑到河床为动床,在该模型中尾水渠和河床 冲刷的研究高程可达 75.0 m a.s.l(深度为 45.0 m)。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尼安大坝下游河床的冲刷防护
Hossein MOAREFI 土木工程硕士,Moshanir 动力工程顾问团土木水力部主席,伊朗德黑兰 Khoddami 大街 Vanak 广
场 37 号,1994753486,E-MAIL: h.moarefi@
1 绪论
1079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5. 试验描述 必须实施系列试验以找出使河床冲刷最小的尾水渠最终形状和长度(尾水渠最初长度为
86.0 m),尾水渠的规划、形状和长度必须在多次试验中逐步改变以发现最合适的结构。 由于河床和尾水渠保护型式是试验研究目的之一,因此考虑在不同试验阶段采用中值粒
径 D50 为 4.8mm 和 7.2mm 两种动床保护材料(图 3),根据 USBR 准则(HDC-712-1)至少应该 保护长度为 h2(共轭水深)10 倍的河道不被冲刷,最大可能下泄流量(4600.0 m3/sec)对应 的 h2 深度为 14.6 m,模型中从坝脚到消力池下游约 250.0 米的尾水渠和河床铺有保护材料。
图 5. 模型中的河床冲刷(Q=4600.0cms,D50=7.2mm)
1083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图 6. 河床冲刷平面图(Q=4600.0cms,D50=4.8mm) 基于所有流量大于 2500.0 cms 时的稳定冲刷区域而提出的电算冲刷平面图表明:使用中 值粒径 D50=7.2mm 的床面材料相对较好。
A
1.92 2.07 1.56
A
5.64 8.87 2.44
1500
B
2.51 1.78 1.04
4000
B
7.40 7.00 1.01
C
2.14 2.03 1.12
C 10.67 6.63 1.85
A
2.48 3.50 1.69
A
8.25 8.28 2.48
2500
B
2.99 3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表 2 尾水渠初设方案中的水深和水位
左
中
右
流量 (CMS) 部位
水位
水深
水位
水深
水位
水深
(m.a.s.l.) (m) (m.a.s.l.) (m) (m.a.s.l.) (m)
A
114.45 12.45 114.40 12.40 114.25 12.25
500
B
114.45 5.45 114.40 7.40 114.30 10.30
因为特殊的几何形态条件,在最终设计中尾水渠右岸开挖的具体几何设计不可避免,提 及这种情况是很有价值的,因此在进行最终的修正和集中关注其它参数之前,为了优化几何 形状,所有流量条件下的水位和水深被一再精确测量去和原始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以找出下 游条件随尾水渠几何形状的变化情况(表 2)。
1080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1078
水电 2006 国际研讨会
4. 初步试验及模型的修正
如图 1 所示,注意到特殊的布局状况,消力池出流最初通过一条相当短的尾水渠正对着 下游流域。在基于初设从 500.0 到 4600.0 m3/sec (PMF)变流量的定床模型试验中,分别测量 了距消力池尾槛下游 15.0 m, 47.0 m 和 62.0 m 的尾水渠中的流速(在 A , B 和 C 部位),如 表 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