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术中低体温的预防PPT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术中低体温预防 PPT

总结
• 1.提高护理服务意识,重视对“低体温”的主 动预防。
• 2.规范围术期的护理,病人的保暖工作,应从 入手术室前做起。
总结
• 3.加强对病人围术期的心理疏导和术中体温 监测。
• 4.加强专业技术培训,默契配合,尽量缩短
麻醉、手术、创面暴露时间。
总结
• 5.选择适应的加温设备,提高病人手术舒适 度,确保病人术中的安全。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 免疫系统 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降低机体免疫功
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致血流量减少, 从而增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导 致住院时间延长。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 中枢神经系统 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氧耗和氧需,减
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核心温度在 33℃以上不影响脑功能,28℃以下意识 丧失。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 自身因素: 1.紧张、害怕、恐惧 2.禁饮、禁食 3.自身体质差:新生儿、婴儿、严重创 伤、大面积烧伤、虚弱、老年患者等为 发生低体温的高危人群。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 环境因素 :1.层流设备的应用 2.室温调节过低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 麻醉因素: 1.体温调节中枢受抑制 2.肌肉运动、肌张力减退 3.血管扩张
注意事项
• 应采用综合保温措施。
• 在使用加温冲洗液前需再次确认温度。
注意事项
• 应使用安全的加温设备,并按照生产商的书 面说明书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对患者造成可 能的损伤。
• 装有加温后液体的静脉输液袋或灌洗瓶不应 用于患者皮肤取暖。
注意事项
• 使用加温毯时,软管末端空气温度极高,容 易造成患者热损伤。不能在没有加温毯的情 况下直接加温或使用中的软管与加温毯分离 。
注意事项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课件

减少并发症
01 低体温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凝血障碍、免疫 功能抑制、心肌缺血等。
02 预防术中低体温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术后恢复的负担。
02 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
缩短恢复时间
维持术中正常体温有助于 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意识, 缩短苏醒时间。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 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加速伤口愈合,缩短住院 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03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措施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
手术室温度应维持在24-26℃,湿度 应保持在50%-60%。
手术室门应保持关闭,减少冷空气的 进入。
手术室温度的调节应考虑到手术室的 容积和手术台的位置,确保手术台区 域温度适宜。
减少暴露部位
手术时应尽量减少非手术部位的暴露,如头部、四肢等 。
在处理低体温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加热导致烫伤等并发症。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 、凝血异常、感染等,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健康 造成严重影响。
02 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保温护理、加温输 液、减少暴露等,可以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 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使用保温毯或加温设备对暴露部位进行保温,以减少热 量散失。
使用保温毯或加温设备
01 保温毯或加温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预热,并确保
其性能良好。
02
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调整保温毯或加温设 备的温度,以保持患者体温稳定。
输注加温液体
用于输注的液体应进行加温处理,以减少因输注 低温液体导致的体温下降。
温的发生率。
医学术中低体温的预防PPT培训课件

惊人的数字
在美国医院感染(包括手术部位感染)成为第 四大杀手,其死亡人数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和 交通事故的总和
手术部位感染每年的医疗费用为10~100亿美元 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更可能
再次入院 入住ICU 死亡率增加两倍
导致手术患者低温的因素
麻醉药物导致体温再分布 全身麻醉 区域麻醉
手术室温度过低
术中体腔暴露
输注冷的液体或血制品
围手术期低温简介
测量显示全麻诱导和大范 围区域麻醉可致患者核心 温度在最初1小时内下降超 过1.6℃
即使轻度低温可导致患者 不良后果和增加额外费用
全身麻醉致低体温的特征模式
0
-1.6oC
-1
-2
Δ核心体温 (°C)
-3
0
2
4
6
经过时间 (h)
38℃温盐水纱布覆盖肠管·器官 体腔冲洗用加热的38 ℃生理盐水 输液的加温
室温调节
低体温的预防
升温毯的4个档位
冲洗溶液加温
输液加温
电子液体加温器
美国CMS-SCIP 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最佳策略
适当去除毛发
预防使用合理的 抗生素
CATS
维持正常体温 控制血糖
以上措施不仅能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减轻患者的 痛苦和负担,而且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代表了医院 护理质量的提升
摘自: Sessler, Anesthesiology 2000
热量再分配
寒冷环境
手术室的特殊寒冷环境加 剧了热量流失
手术操作
消毒准备和手术期间 大面积皮肤暴露于手术 室寒冷的环境中
手术切口暴露了内脏组 织器官加剧热量流失
预防低体温的措施
术中低体温护理幻灯片PPT

导致体温偏低,对温度变化敏感度差。 小儿由于体外表积相对体重大,且体温调节
功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随外环境 温度变化而改变。
〔二〕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增加伤口感染率: 有研究说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 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 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
均衡,因此应加强体核温度的监测。而直肠温度不 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是较理想的测量部位 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 ,采用合理的体温监测方法,对早期出现低体温者 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进展适当的保暖
小结
体温是重要的生命指征,正常的体温是机体 各项机能得以维持的关键。
(三)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3.减少术中热量散失
在手术中对于手术部位皮肤,采用含碘的3M 手术粘贴巾粘贴在切口周围裸露的部位,保 护皮肤,减少皮肤散热,减少手术中无菌单对 皮肤的冷刺激
单层覆盖物即能有效降低散热的 30 % ,不施 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 盖 ,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 ,尽量防止弄 湿被服 ,保持手术床的枯燥
醒时间明显延长。
〔二〕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4.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轻度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 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 心律失常。
〔二〕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5. 延长术后恢复时间 减慢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麻醉苏醒延迟。
〔一〕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1. 环境因素: ✓ 层流手术室快速空气对流,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 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4℃ ✓ 研究指出,在19℃-21℃的环境温度下,有50%的
功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随外环境 温度变化而改变。
〔二〕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增加伤口感染率: 有研究说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 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 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
均衡,因此应加强体核温度的监测。而直肠温度不 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是较理想的测量部位 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 ,采用合理的体温监测方法,对早期出现低体温者 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进展适当的保暖
小结
体温是重要的生命指征,正常的体温是机体 各项机能得以维持的关键。
(三)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3.减少术中热量散失
在手术中对于手术部位皮肤,采用含碘的3M 手术粘贴巾粘贴在切口周围裸露的部位,保 护皮肤,减少皮肤散热,减少手术中无菌单对 皮肤的冷刺激
单层覆盖物即能有效降低散热的 30 % ,不施 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 盖 ,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 ,尽量防止弄 湿被服 ,保持手术床的枯燥
醒时间明显延长。
〔二〕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4.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轻度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 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 心律失常。
〔二〕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5. 延长术后恢复时间 减慢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麻醉苏醒延迟。
〔一〕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1. 环境因素: ✓ 层流手术室快速空气对流,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 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4℃ ✓ 研究指出,在19℃-21℃的环境温度下,有50%的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PPT课件

18
预防措施
.
19
.
预防措施
20
.
应采用综合保温措施
室温
术前预保温
输液加温
术中保温
冲洗液加温
复苏室保温
覆盖保温
术后保温
加温仪加温
主动保温意识
注意事项
21
.
注意事项
在使用加温冲洗液前需再次确认温度
加温时间长短 加温温度设定 取出时间长短 液体容量 多少
22
.
注意事项
应使用安全的加温设备,并按照生产商的书面说明进 行操作,尽量减少对患者造成可能的损伤。
低档32+/-1.5℃ 中档38+/-1.5℃ 高档43+/-1.5℃
25
.
注意事项
加温后的静脉输液袋或罐洗瓶的保存时间应遵循静脉 输液原则及产品使用说明。
标注放置时间 分类按序摆放 玻璃瓶瓶口向上 加温取 出未用液体不得再次加温
争议
加温保存时间?(PVC、非PVC)加热温度控制? (输液、冲洗液) 加热时间多久可以达到理想温度? (不同容量)
栓形成
12
.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心血管的影响
寒战可增加氧耗109%-468%,术后患者的体温降低0.3-1.2℃, 平均增加氧耗92%
中度或重度低温则引起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和致死性心律失常 中心体温低于30℃时,常见心房颤动,体温再下降时可发生心室
颤动
13
.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胃肠道的影响 低温(32℃时)有肠蠕动的减低 如果体温低于26.7℃则出现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性胰腺炎
在主动脉夹闭期间不得对患者下肢进行加热。如果对 缺血肢体加热,可能会导致热损伤。
预防措施
.
19
.
预防措施
20
.
应采用综合保温措施
室温
术前预保温
输液加温
术中保温
冲洗液加温
复苏室保温
覆盖保温
术后保温
加温仪加温
主动保温意识
注意事项
21
.
注意事项
在使用加温冲洗液前需再次确认温度
加温时间长短 加温温度设定 取出时间长短 液体容量 多少
22
.
注意事项
应使用安全的加温设备,并按照生产商的书面说明进 行操作,尽量减少对患者造成可能的损伤。
低档32+/-1.5℃ 中档38+/-1.5℃ 高档43+/-1.5℃
25
.
注意事项
加温后的静脉输液袋或罐洗瓶的保存时间应遵循静脉 输液原则及产品使用说明。
标注放置时间 分类按序摆放 玻璃瓶瓶口向上 加温取 出未用液体不得再次加温
争议
加温保存时间?(PVC、非PVC)加热温度控制? (输液、冲洗液) 加热时间多久可以达到理想温度? (不同容量)
栓形成
12
.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心血管的影响
寒战可增加氧耗109%-468%,术后患者的体温降低0.3-1.2℃, 平均增加氧耗92%
中度或重度低温则引起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和致死性心律失常 中心体温低于30℃时,常见心房颤动,体温再下降时可发生心室
颤动
13
.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胃肠道的影响 低温(32℃时)有肠蠕动的减低 如果体温低于26.7℃则出现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性胰腺炎
在主动脉夹闭期间不得对患者下肢进行加热。如果对 缺血肢体加热,可能会导致热损伤。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ppt课件

低体温预防措施
医疗设备和用品的温度低,接触皮肤会导致散热增加,从而导致低体温,因此需要避免使用。
保持手术室内湿度适宜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室内湿度适宜,可 以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适中的湿度可以保持手术室内温度稳定,有 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
注意保暖,避免体表暴露过多
定义
影响
术中低体温的影响
生理影响
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凝血异常和免疫功 能抑制等生理紊乱。
心理影响
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患者焦虑、寒战和低温昏迷等 心理影响,影响手术效果。
02
术中低体温的原 因
手术室环境温度低
原因分析
手术室环境温度低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身体 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加上麻醉药物对体温调节的抑制作用,容易导致体温下降。
预防措施
保持手术室的温度适中,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为患 者做好保暖工作。
使用保温毯
使用保温毯覆盖患者的身体,减少体表散热,保持 体温稳定。
输注加温液体
使用加温装置将液体加温后输注给患者,避免低温 液体的输入引起的体温下降。
使用加温装置或加温毯等设备进行保温
01 使用加温装置或加温毯
02 提前预热手术室温度
预防措施
为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需要保持手术室的温度在24℃-26℃,尽量减少患者 身体的暴露,使用保温毯等措施来保持患者的体温。
手术过程中体表暴露
手术过程中体表暴 露
手术过程中,患者体表大面积
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引起
术中低体温。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越长,患者体表暴露 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术中低 体温。
医疗设备和用品的温度低,接触皮肤会导致散热增加,从而导致低体温,因此需要避免使用。
保持手术室内湿度适宜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室内湿度适宜,可 以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适中的湿度可以保持手术室内温度稳定,有 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
注意保暖,避免体表暴露过多
定义
影响
术中低体温的影响
生理影响
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凝血异常和免疫功 能抑制等生理紊乱。
心理影响
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患者焦虑、寒战和低温昏迷等 心理影响,影响手术效果。
02
术中低体温的原 因
手术室环境温度低
原因分析
手术室环境温度低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身体 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加上麻醉药物对体温调节的抑制作用,容易导致体温下降。
预防措施
保持手术室的温度适中,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为患 者做好保暖工作。
使用保温毯
使用保温毯覆盖患者的身体,减少体表散热,保持 体温稳定。
输注加温液体
使用加温装置将液体加温后输注给患者,避免低温 液体的输入引起的体温下降。
使用加温装置或加温毯等设备进行保温
01 使用加温装置或加温毯
02 提前预热手术室温度
预防措施
为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需要保持手术室的温度在24℃-26℃,尽量减少患者 身体的暴露,使用保温毯等措施来保持患者的体温。
手术过程中体表暴露
手术过程中体表暴 露
手术过程中,患者体表大面积
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引起
术中低体温。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越长,患者体表暴露 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术中低 体温。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通用课件

强化麻醉管理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选择作用时间短、 代谢快、对体温影响小的麻醉药物。
密切监测体温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并 处理低体温情况。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凝药物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身体状况,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静脉输注液和冲洗液加热
总结词
加热静脉输注液和冲洗液可以防止热量 流失,维持患者体温稳定。
VS
详细描述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量的 静脉输注液和冲洗液。如果这些液体温度 较低,会加速患者体内热量的流失,导致 低体温。因此,将静脉输注液和冲洗液加 热至适当温度可以减少热量流失,维持患 者体温稳定。
停止手术
当发现患者体温下降时,应立即停止手术。
快速升温
对患者进行快速升温,可以使用加温毯、 暖风机等设备。
输液加温
对患者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以避免在输 液过程中出现低体温。
观察生命体征
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包括血 压、心率、呼吸等。
紧急处理措施
呼吸抑制
当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时,应立即进行气管 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
呼吸回路加 热
总结词
加热呼吸回路可以防止呼吸道热量流失,提 高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
详细描述
呼吸回路是麻醉机或呼吸机中用于输送气体 的管道。在手术过程中,加热呼吸回路可以 提高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减少呼吸 道热量流失,维持患者体温稳定。
减少暴露和环境控制
总结词
减少手术中不必要的身体暴露和保持手术室 温度可以降低低体温的风险。
详细描述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 身体暴露,如覆盖足够的保温毯、调整手术 室温度等。此外,保持手术室温度在适宜的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不建议: • 腋窝温度计 • 红外温度计
PART 04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1、加强手术过程中对病人体温检测经常观 察病人的皮肤、温度及面色,并及时测体 温。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2、术中保温措施
a/控制室温 手术室采用空气层流系统,保持室温 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在40~60%。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d/采用保暖物品
(2)热水袋: 袋内加热水1/3~1/2满,温度50摄氏度以内,并以 多层包裹。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e/呼吸道的加热 热化气体,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 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可减少深部 温度继续下降。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f/心理疏导 加强手术前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低体温。 认真做好术前术后访视,访视时面对面交 流。
低体温的危害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轻度出现意识错乱,进 而出现淡漠、判断障碍、异常行为,严重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PART 03
温度检测设备建议
温度检测设备建议
肺动脉导管探头(PAC)-黄金标准
推荐: • 食管温度计探头 • 留置尿导管温度探头 • 口内温度计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b/输入加热的体液 液体加热后输入不仅能有效的减轻低体 温,从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升温作用。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c/温盐水冲洗 术中冲洗液加温至体温水平,以保持病人体 温的恒定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d/采用保暖物品
(1)保暖棉被服: 不实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 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绝,尽量避免弄湿被服,保 持手术床的干燥。
1、低温环境 环境温度较高,体温略高,反之体温略低。 如果环境体温太低,则可造成体温过低。 。
PART 04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1、加强手术过程中对病人体温检测经常观 察病人的皮肤、温度及面色,并及时测体 温。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2、术中保温措施
a/控制室温 手术室采用空气层流系统,保持室温 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在40~60%。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d/采用保暖物品
(2)热水袋: 袋内加热水1/3~1/2满,温度50摄氏度以内,并以 多层包裹。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e/呼吸道的加热 热化气体,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 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可减少深部 温度继续下降。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f/心理疏导 加强手术前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低体温。 认真做好术前术后访视,访视时面对面交 流。
低体温的危害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轻度出现意识错乱,进 而出现淡漠、判断障碍、异常行为,严重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PART 03
温度检测设备建议
温度检测设备建议
肺动脉导管探头(PAC)-黄金标准
推荐: • 食管温度计探头 • 留置尿导管温度探头 • 口内温度计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b/输入加热的体液 液体加热后输入不仅能有效的减轻低体 温,从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升温作用。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c/温盐水冲洗 术中冲洗液加温至体温水平,以保持病人体 温的恒定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d/采用保暖物品
(1)保暖棉被服: 不实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 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绝,尽量避免弄湿被服,保 持手术床的干燥。
1、低温环境 环境温度较高,体温略高,反之体温略低。 如果环境体温太低,则可造成体温过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档32+/-1.5℃ 中档38+/-1.5℃ 高档43+/-1.5℃
注意事项
加温后的静脉输液袋或罐洗瓶的保存时间应遵循静脉 输液原则及产品使用说明。
标注放置时间 分类按序摆放 玻璃瓶瓶口向上 加温取 出未用液体不得再次加温
争议 加温保存时间?(PVC、非PVC)加热温度控制?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大量静脉输注未加温的体液、血制品
1.输注冷液体会引起手术患者的低体温 2.输注1L常温的静脉输液,或1个单位冷冻血浆,将使核心温度
下降0.25℃ 3.单独使用并不能预防低体温 4.国外研究表明,如室温设置在21-22℃,在非手术区域覆盖一
层手术单及棉被的病人,对其输入的液体或血液加温后输入,约 有33%的病人术中核心体温低于35℃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 长时间手术,使病人体腔与冷环境接触时间延长,机体辐射散热增
加 1.胸腹腔暴露散热 2.无影灯辐射散热 3.手术体味增加散热面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手术室的低温环境 手术间层流合用一个主控机组 骨科医生手术操作幅度大易出汗 计划内低体温需要较低室温辅助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围手术期低体温
定义:人体正常的体核温度介于36℃至38℃之间,虽然低体温被定义为 体核温度小于36℃,但是它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低体温:指介于34℃至35℃之间的体核温度 中度低体温: 指介于30℃至34℃之间的体核温度 重度低体温:指低于30℃的体核温度
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 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
心血量和微循环,导致术中低体温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新生儿、婴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虚弱、老 年患者等为发生低体温的高危人群
婴幼儿皮肤为单层细胞
创伤、烧伤患者大量出血、渗液
虚弱、老年患者基础体温低、体温调节不敏感
(输液、冲洗液) 加热时间多久可以达到理想温度? (不同容量)
注意事项
对使用电外科设备需要粘贴负极板时,应注意观察负 极板局部温度,防止负极板局部过热性状改变对患者 皮肤造成影响。
弹力袜可能会引起负极板处的温度升高,从而造成产 热量增加,不要将负极板粘贴于施压处。
评估是否用加温毯:负极板和温毯之间应用毛巾,毯 子和折叠的手术巾隔开,已达到使负极板远离热源的 目的。
预防措施
设定适宜的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1-25℃,根据手术不同时段 及时调节温度
患者入室时 手术消毒前 手术医生要求 手术降温时 手术复温时
注意覆盖,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 外展肢体 肩颈部毯 输液加温器 输血加温器 暖箱
在主动脉夹闭期间不得对患者下肢进行加热。如果对 缺血肢体加热,可能会导致热损伤。
不得单独使用升温仪软管给患者加热,可能导致热损 伤。
注意事项
装有加温后液体的静脉输液袋或罐洗袋或罐洗瓶不应 用于患者皮肤取暖。
加温效果不佳 局部热效应损伤 皮肤压疮风险
注意事项
使用加温毯时,软管末端空气温度极高,容易造成患 者热损伤。不能在没有加温毯的情况下直接加温或使 用中软管与加温毯分离。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苏醒延迟 低温时,儿茶酚胺产生减少,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减弱,
从而相对延长清醒和拔管时间
低温使肝脏代谢率降低,肝功能能受到抑制,使肌松药和静脉麻 醉药的作用延迟,可使苏醒期延长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温可能 — 损害血小板功能 — 降低凝结率 — 增加纤容 严重低温可导致DIC 围手术期体温降低将显著增加失血量和对输血的需要 低温又导致静脉瘀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应采用综合保温措施
室温
术前预保温
输液加温
术中保温
冲洗液加温
复苏室保温
覆盖保温
术后保温
加温仪加温
主动保温意识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在使用加温冲洗液前需再次确认温度
加温时间长短 加温温度设定 取出时间长短 液体容量 多少
注意事项
应使用安全的加温设备,并按照生产商的书面说明进 行操作,尽量减少对患者造成可能的损伤。
国内发生率可能更高!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其他:术前禁食禁饮、皮肤消毒、患者紧张、麻醉等因素的 影响
长时间禁食禁饮可引起低血容量、低血糖和电解质紊乱易引起手 术低血糖、外周循环不足、麻醉及手术耐受性差
由于没有食物消化提供热量,术后易出现体温过低 消毒液温度低,消毒待干后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消毒液的挥发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寒战的发生率增加
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1℃,就会出现寒战 低体温引起寒颤可显著增加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 全麻恢复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复温的患者,寒战发生率约40% 寒战增加患者不适感,以及引起伤口疼痛,而需增加止痛剂用量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体温增加感染风险 1.核心温度下降1.9度,肠切除手术的感染率增加3倍 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患者住院天数增加2天 即便患者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低体温也会增加1.7住院日
注意事项
使用加温设备需做好病情观察及交接班工作
关注术中检测体温的变化 观察肢端皮肤温度湿度,及时调节加温仪设置温度 关注输注液体、冲洗液温度 关注术中出血量的变化 检查加温设备接口是否脱离 检查加温毯是否覆盖电极板 交接术中体温、树叶了、出血量等
栓形成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心血管的影响
寒战可增加氧耗109%-468%,术后患者的体温降低0.3-1.2℃, 平均增加氧耗92%
中度或重度低温则引起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和致死性心律失常 中心体温低于30℃时,常见心房颤动,体温再下降时可发生心室
颤动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胃肠道的影响 低温(32℃时)有肠蠕动的减低 如果体温低于26.7℃则出现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性胰腺炎
注意事项
加温后的静脉输液袋或罐洗瓶的保存时间应遵循静脉 输液原则及产品使用说明。
标注放置时间 分类按序摆放 玻璃瓶瓶口向上 加温取 出未用液体不得再次加温
争议 加温保存时间?(PVC、非PVC)加热温度控制?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大量静脉输注未加温的体液、血制品
1.输注冷液体会引起手术患者的低体温 2.输注1L常温的静脉输液,或1个单位冷冻血浆,将使核心温度
下降0.25℃ 3.单独使用并不能预防低体温 4.国外研究表明,如室温设置在21-22℃,在非手术区域覆盖一
层手术单及棉被的病人,对其输入的液体或血液加温后输入,约 有33%的病人术中核心体温低于35℃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 长时间手术,使病人体腔与冷环境接触时间延长,机体辐射散热增
加 1.胸腹腔暴露散热 2.无影灯辐射散热 3.手术体味增加散热面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手术室的低温环境 手术间层流合用一个主控机组 骨科医生手术操作幅度大易出汗 计划内低体温需要较低室温辅助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围手术期低体温
定义:人体正常的体核温度介于36℃至38℃之间,虽然低体温被定义为 体核温度小于36℃,但是它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低体温:指介于34℃至35℃之间的体核温度 中度低体温: 指介于30℃至34℃之间的体核温度 重度低体温:指低于30℃的体核温度
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 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
心血量和微循环,导致术中低体温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新生儿、婴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虚弱、老 年患者等为发生低体温的高危人群
婴幼儿皮肤为单层细胞
创伤、烧伤患者大量出血、渗液
虚弱、老年患者基础体温低、体温调节不敏感
(输液、冲洗液) 加热时间多久可以达到理想温度? (不同容量)
注意事项
对使用电外科设备需要粘贴负极板时,应注意观察负 极板局部温度,防止负极板局部过热性状改变对患者 皮肤造成影响。
弹力袜可能会引起负极板处的温度升高,从而造成产 热量增加,不要将负极板粘贴于施压处。
评估是否用加温毯:负极板和温毯之间应用毛巾,毯 子和折叠的手术巾隔开,已达到使负极板远离热源的 目的。
预防措施
设定适宜的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1-25℃,根据手术不同时段 及时调节温度
患者入室时 手术消毒前 手术医生要求 手术降温时 手术复温时
注意覆盖,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 外展肢体 肩颈部毯 输液加温器 输血加温器 暖箱
在主动脉夹闭期间不得对患者下肢进行加热。如果对 缺血肢体加热,可能会导致热损伤。
不得单独使用升温仪软管给患者加热,可能导致热损 伤。
注意事项
装有加温后液体的静脉输液袋或罐洗袋或罐洗瓶不应 用于患者皮肤取暖。
加温效果不佳 局部热效应损伤 皮肤压疮风险
注意事项
使用加温毯时,软管末端空气温度极高,容易造成患 者热损伤。不能在没有加温毯的情况下直接加温或使 用中软管与加温毯分离。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苏醒延迟 低温时,儿茶酚胺产生减少,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减弱,
从而相对延长清醒和拔管时间
低温使肝脏代谢率降低,肝功能能受到抑制,使肌松药和静脉麻 醉药的作用延迟,可使苏醒期延长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温可能 — 损害血小板功能 — 降低凝结率 — 增加纤容 严重低温可导致DIC 围手术期体温降低将显著增加失血量和对输血的需要 低温又导致静脉瘀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应采用综合保温措施
室温
术前预保温
输液加温
术中保温
冲洗液加温
复苏室保温
覆盖保温
术后保温
加温仪加温
主动保温意识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在使用加温冲洗液前需再次确认温度
加温时间长短 加温温度设定 取出时间长短 液体容量 多少
注意事项
应使用安全的加温设备,并按照生产商的书面说明进 行操作,尽量减少对患者造成可能的损伤。
国内发生率可能更高!
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其他:术前禁食禁饮、皮肤消毒、患者紧张、麻醉等因素的 影响
长时间禁食禁饮可引起低血容量、低血糖和电解质紊乱易引起手 术低血糖、外周循环不足、麻醉及手术耐受性差
由于没有食物消化提供热量,术后易出现体温过低 消毒液温度低,消毒待干后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消毒液的挥发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寒战的发生率增加
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1℃,就会出现寒战 低体温引起寒颤可显著增加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 全麻恢复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复温的患者,寒战发生率约40% 寒战增加患者不适感,以及引起伤口疼痛,而需增加止痛剂用量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体温增加感染风险 1.核心温度下降1.9度,肠切除手术的感染率增加3倍 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患者住院天数增加2天 即便患者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低体温也会增加1.7住院日
注意事项
使用加温设备需做好病情观察及交接班工作
关注术中检测体温的变化 观察肢端皮肤温度湿度,及时调节加温仪设置温度 关注输注液体、冲洗液温度 关注术中出血量的变化 检查加温设备接口是否脱离 检查加温毯是否覆盖电极板 交接术中体温、树叶了、出血量等
栓形成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心血管的影响
寒战可增加氧耗109%-468%,术后患者的体温降低0.3-1.2℃, 平均增加氧耗92%
中度或重度低温则引起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和致死性心律失常 中心体温低于30℃时,常见心房颤动,体温再下降时可发生心室
颤动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胃肠道的影响 低温(32℃时)有肠蠕动的减低 如果体温低于26.7℃则出现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