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使用)
生物必修2知识点:七(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_

生物必修2知识点:七(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_此定律是由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的,故又称哈代温伯格定律。
在一个极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在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保持平衡。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物种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生殖隔离 a.生态隔离;b.季节隔离;c.性别隔离、心理隔离或行为隔离;d.机械隔离;e.不亲合性;f.杂种不活;g.杂种不育。
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
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
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
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5、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
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条件所起的作用是A.诱发基因突变 B.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选择基因型D.导致基因重组()6.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需氧型生物出现的重大意义表现在A.可提供人类呼吸所需之氧气 B.明显提高生物新陈代谢的效率C.降低厌氧型生物对氧气的依赖 D.增加大气中氧气的含量()7.下列哪一生命现象,为有性生殖过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A.无丝分裂 B.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 D.个体生长()8.人和兔都具有盲肠,但兔的盲肠很发达,而人的盲肠高度退化,这一事实可解释为A.人与兔有共同的具有盲肠的原始祖先,以后人的盲肠退化B.兔是人类的原始祖先,以后人的盲肠退化C.人与兔有共同的不具有盲肠的原始祖先,以后又进化出盲肠D.原始的人和兔都具有盲肠,由于用进废退,人的盲肠退化()9.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昊的气候比较寒冷。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 生物的进化

2.[2020·山东临沂蒙阴实验中学期末] 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 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 量变化曲线如图7-22-4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图7-22-4 A.在Ⅰ、Ⅲ时间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Ⅱ时间段发生剧变的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可能相同 C.在Ⅲ时间段,隐性个体比显性个体的适应能力更强 D.Ⅰ→Ⅲ时间段过程中,该种群发生进化
[解析]据题分析,萝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生物,将萝卜(AA)与甘蓝(BB)杂交,收获种 子并培育成F1(AB)植株(异源二倍体),该个体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育。秋水仙素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的原理是在分裂前期抑制 纺锤体的形成。F1(AB)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故不能进行自交产生 后代,A错误; 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的叶肉细胞不会使染色 体数目加倍,B错误; F1是萝卜和甘蓝杂交形成的,萝卜产生的配子(A)有9条染色体,甘蓝产生的配子(B) 有9条染色体,F1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N=AB=18,C正确; 萝卜与甘蓝可杂交产生F1,但因F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说明二者仍存 在生殖隔离,D错误。
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项目 主要观点
贡献 评 价
不足
自然选择学说 ①过度繁殖;② 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 多样性 的形成 ①对 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 个体 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 渐变 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PPT (14)

样性;但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发展
( l )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 水平深人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 变异的本质。 ( 2 )针对达尔文进化论以个体为研究单位往 往不易说明变异的来源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已 经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 ( 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仍然是自然选 择学说。
第 1 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生存斗争 长颈、长前肢个体
(遗传积累) 适者生存
现代长颈鹿 自然选择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结果)
遗传变异
2 、理论价值 :
① 建立了生物进化的基础理论,促进生物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② 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唯物主义世界观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③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²3. 用进废退是指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如食蚁兽的舌头细长); 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如鼹鼠眼睛萎缩。
4.获得性遗传是指环境影响改变了生物的遗传性状,这类后天获得 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如长颈鹿因食用树叶颈部伸长,这获得 的长颈可以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食蚁兽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例: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长颈鹿的始祖
现代长颈鹿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生存斗争 长颈、长前肢个体
生物: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2)

生物进化的过程:
不利变异
不适者 被淘汰
生存斗争
生物
有利变异 (通过遗传积累) 新类型
适应者 生存
………………..
(自然选择的结果)
达尔文的成功与局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 1、生物进化的原因,
2、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产生。
但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 1、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随着遗传学和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进化理 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 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 已经 种群 生物个体 从以__________为单位,发展到以________为 自然选择学说 基因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 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 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 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 差异 ___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 菌被杀死(这是___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__________)。青霉素的 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 选择 生存斗争 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 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这个性状逐代 ___________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 积累 自然选择 物的____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__在很 变异 大程度上是定向的。所以细菌抗药性产生的内因 是 遗传和变异 ,而外因是 自然选择 。达尔文 Nhomakorabea然选择学说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不是过渡)繁殖——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反馈评价:
1.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10% 能发育为成体。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 B)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自然选择 2.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D) A.适者生存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学说 3.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C)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4.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C)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拉马克 D.摩尔根
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几个结论:
1、变异是不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4、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
1、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2、科学的解释了生命的统一性和生物的多样性 3、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 学的轨道。
本质 1、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________。 个体水平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限于_________。
物种大爆发 3、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_________ 的现象。
种群 1、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原材料 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______ 自然选择 4、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 5、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809)
主要内容:
1.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 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 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都是由 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 也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
拉马克(1744—1829)
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5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 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 A每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变异朝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6有关进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多种生物有强大的繁殖力 B生存斗争造成多数个体死亡,少数个体生存 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变异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行,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三拓展题
人类对濒危动物保护,会 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 然选择?
3按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鲸没有牙齿,是因为他们吞食浮游生物 B长颈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
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的结果 4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 道
二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拉马克进化学说内容
A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B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低等到高等不断进化的; C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拉马克支持物种不变论
2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的是
A为适应环境改变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B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 C后代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物质 D生物所有性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
传”。 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理论。 2进步意义: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 ①选择的基础: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②选择的手段: ③进化的原因: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④选择的结果:
一填空: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填空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 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 );它 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 );它们 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 );颈长的能吃 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 适者生存 )。 终饿死了(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B.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C.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D.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9.下列事例,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 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 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 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 个体,生存 并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 异逐代积累, 生物不断进化 出新类型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②斑马为什么越跑越快?
事实1:生物都 有过度繁殖的 倾向
事实2:物种内 的个体数能保 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推论1:个体间 存在着生存斗 争
1. A点使用农药之前,害虫种群中有多种变异类型, 为什么? 提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产生多种变异。 2. 使用农药后,大量害虫被杀死,但是又不会全部 被杀死,这是为什么? 提示:害虫种群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 大部分没有抗药性,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被杀死, 只有少部分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成形态上退化。
鼹鼠眼睛已经退化了
③拉马克认为,这些 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 状是可以__遗__传_____的,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 主要原因。
3、进步意义 ①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__进__化__理__论____的学者; ②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4、局限性 (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_科__学__证___据_ 的支持。 (2)拉马克过于强调_环__境__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环境的 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岛上经常刮大 风。 达尔文发现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 达,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并指出上述现象与岛上 经常刮海风有关。请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 下问题:
1.这些昆虫与海风是什么关系? 2.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什么作用? 3.通过这种现象说明变异是定向的还是不定向的?
事实1:生物 都有过度繁殖 的倾向 事实2:物种 内的个体数能 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 是有限的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推论1:个体 间存在着生存 斗争
适者生存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 个体,生存 并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事实4:个体 间普遍存在差 异(变异)
事实5:许多 变异是可能遗 传的
推论3:有利 变异逐代积累, 生物不断进化 出新类型
1、所有生物都 有共同的祖先; 2、生物的多样 性是进化的结 果;
3、生物界的种 类之间有一定 的内在联系。
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积极意义: 1.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2.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解释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局限性: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无法解释物种 大爆发现象
1.这些昆虫与海风的关系是生存斗争。 2.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选择作用。 3.变异是不定向的。
作业
• 课时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相 应内容
鳕鱼的年产卵量是500万粒。有人计算过, 如果鳕鱼所产的卵全部能孵化长大成鱼,那么 不出6年,整个大西洋就会被鳕鱼塞满。
各种生物都有极强大的生殖力。 但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 时期内都会保持相对稳定。
2.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D ) A.适者生存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学说
•3.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C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4.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C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拉马克 D.摩尔根
5.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B ) ①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 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 变异是定向的 ⑤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 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 达尔文组
1、达尔文关于进化提 出了什么学说 2、该学说的主要内容 是? 3、该学说的与拉马克 的进化学说有无联系?
基于以上观点,他们分别如何解释: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变长?”这个问题的?
• 两种观点,哪一种更科学呢……
历史最终还是选择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解释模型)
过度繁殖
建立简单的自然选择模型
• a:每个同学将桌子上的白纸裁成4个等份,分 别写上:活着,死亡,繁殖,变异。 • b:每个同学用2张写好的纸条交换另一同学等 量的纸条。在30秒内与尽可能多的同学按该 方式进行交换。每一次交换后要将纸条重新 混匀。 • c:30秒后,每个同学查看手中的纸条,如果有 两张纸条同时写着“死”或两张纸条同时写 着“突变”,就坐下来。如果没有,那么你 就是“幸存者”。 • d:如果你是“幸存者”,再将纸条叠起来,与 其他“幸存者”一起重复步骤c,d,e。三轮 之后,活动停止。
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英国华威大学的科学家手持鸡蛋向人们展示研究成果
•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7月14日报道, 谢菲尔德大学和华威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 撰写了一篇题为《蛋壳蛋白质晶核的结构 控制》的论文,他们发现一种能够催化蛋 壳形成的蛋白质只存在于鸡的卵巢内。 所 以先有鸡后有蛋。
• 问题是……
理解:
• a:鉴别四张纸分别代表什么?
• b:鉴别决定谁是“幸存者”的因素是什么? 解释原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 有限的生活条件 + 变异 + 有利性状遗传
导致 导致 适者生存
导致 生存斗争
生物新类型出现
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结论:对生物进化的解释
1、选择材料—— 由变异提供 2、内在因素—— 遗传和变异 3、进化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 4、进化动力——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1984年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 石群。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 在寒武纪里大爆发式的出现,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 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 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当时几乎都已经存 在,只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
达尔文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 骤变不可能形成新物种。那么如何解释这 一现象呢?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又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学说进行了那些修改呢?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进化”
性状水平
深入
基因(分子)水平
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多数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五、反馈练习
1.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10 % 能发育为成体。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 B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自然选择
鸡从哪里来的?
• 首先是神学家们 作出了“解释”: 先有鸡,因为上 帝创造了鸡,然 后让鸡下蛋!也 就是说神创造了 生物。(神创论)
圣经中“创世纪”的情景
第七 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用进化的观点解释: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变长?
• 拉马克组
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 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3、有什么证据支持拉 马克的进化学说?
生物个体之间进行的相互斗争,以及 生物与无机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赖以维 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遗传变异
生物个体间普遍存 在差异(变异), 许多 变异是可遗传的。 生物的变异有的比 亲代更适应环境, 有的 却更不适应环境, 即变 异是不定向的。
拟态
警戒色
保护色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 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过度繁殖 ;它们 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 生存斗争 ;它们有 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遗传变异 ;颈长的能吃到 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 饿死了 适者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