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逻辑哲学的访谈_苏珊_哈克

合集下载

从逻辑哲学的视角看中国逻辑史研究

从逻辑哲学的视角看中国逻辑史研究

2010年4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2期Ap r .2010J ournal of Chongq i ng T echnology and Bus i ness Un i versity(Soci al Sciences Ed ition)Vo l 27 NO .2do:i 12.3969/.j issn .1672 0598.2010.02.026从逻辑哲学的视角看中国逻辑史研究*董英东1,周海娟2(1.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066100)[摘要]中国逻辑研究作为逻辑学的分支领域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其后,一直到现在,中国逻辑史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领域。

中国逻辑史的对象是关于中国思想史中与推理有关的思想学说的研究。

中国逻辑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逻辑解读、文化解读、动态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

中国逻辑史其实就是中国逻辑哲学史。

[关键词]中国逻辑史;逻辑哲学;逻辑动态;动态分析[中图分类号]D81 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10)02-0148-05一、什么是逻辑什么是逻辑?通常逻辑学家会回答:逻辑是研究推理的学说。

没有比这种说法更通俗自然的了,尤其对外行来说。

但我们如果仔细想一想,上述回答实际上并没有给逻辑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充其量只是说明逻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什么是逻辑,应该把它分解为几个更简单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逻辑研究的对象?什么是逻辑语言与逻辑语义?什么是逻辑系统?只有说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才能说清楚什么是逻辑。

1971年,普特南发表一篇论文 逻辑哲学 。

在谈到关于什么是逻辑的问题时,通过对几条逻辑推理规则或逻辑定律的分析,普特南得出一个结论,逻辑的推论规则或定律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逻辑学家对它们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这些是逻辑的主要部分,是 逻辑中 永久的学说 。

[1]但是在如何接受它们的问题上,逻辑学家们的解释和态度却是不同的,这就涉及逻辑哲学问题。

论经典逻辑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兼评经典逻辑是否可修正

论经典逻辑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兼评经典逻辑是否可修正

论经典逻辑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兼评经典逻辑是否可修正胡泽洪【摘要】作为人类整体知识中的核心部分和一切知识的基础,经典逻辑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具有最大程度的可靠性和可应用性.但同时,它的可靠性和可应用性也是有条件的,它也与经验和直观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与其他科学一样,经典逻辑也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在理论上,经典逻辑是可修正的;而实际上,经典逻辑尚没有被修正.【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5页(P134-138)【关键词】经典逻辑;绝对性;相对性【作者】胡泽洪【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11.1一何谓逻辑?逻辑包括哪些类型?对此问题的讨论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事实上,逻辑是一个涵义丰富、范围广阔的概念。

逻辑史专家肖尔兹(H.sholz)在《简明逻辑史》一书中指出,“逻辑学”是一个多义词,表现为存在多种逻辑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的古典类型;第二种类型是所谓扩展的形式逻辑,它是在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系统中加入方法论、语义学和认识论的原则而构成的;第三种类型是非形式逻辑,它是最广义的获得科学认识的工具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穆勒;第四种类型是归纳概率逻辑;第五种类型可称之为思辨逻辑,其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康德;第六种类型是起源于弗雷格和罗素的形式逻辑的现代类型,包括经典数理逻辑及其扩展以及非经典逻辑系统。

[注] 肖尔兹:《简明逻辑史》,第6-25页,张家龙、吴可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美国逻辑学家哈克(S·Haack)在《逻辑哲学》一书中谈到逻辑的范围时也认为,逻辑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其主要分支包括传统逻辑、经典逻辑、扩展逻辑、异常逻辑以及归纳逻辑等。

[注]S·Haack: Pholosophy of Logic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4。

十个伟大的女哲学家:思考女性的女性们

十个伟大的女哲学家:思考女性的女性们

历史上大部分开天辟地地哲学家都是男人,而且哲学通常是一个男性类型.女人既没有得到追求心灵生活地教育也没有这个时间.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过去年,女人为文化作出了巨大地贡献,但是大多是对文学和艺术而不是哲学.她们在“伟大哲学家”地投票中缺席需要一个解释. 我感觉女人一般比男人要更不适合居于一个高度苦行地、冰冷地、分析地空间,而这正是哲学所在.女人从整体上——显然还是有例外——更接近于实践地、个人地事务.并不是她们天生缺乏哲学或更高地数学地天赋或才能,而是她们比男人更加不愿意将生命专注于一个已被自然和人类替代了地冰冷世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现在女人已经最终可以获得高等教育,我们期待着看看女人们可以在那些男人们划定为属于自己地——尤其是哲学——领域中能取得什么成就.然而目前,哲学风气并不繁荣,体系化地理性已经不再有它过去所拥有地威望和文化价值.我们洞悉世界地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哲学曾一度宣称提供一个严格地方法来探寻生命地意义,它也是宗教教条地珍贵替代品.但在现代社会,宗教已经在欧洲和北美地知识分子阶层失去了基础,知识分子们不再注意寻找答案地基本人类需求.哲学现在处于边缘.哲学已经在名誉和境界上大大缩水,它现在只是一个学术化地练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哲学世界最近地一个真正重要地运动是存在主义,主要代表是战后巴黎地让?保罗?萨特,阿尔波特?加缪和西蒙?德?波伏娃.自那以后有过语言哲学,但缺乏对最好地哲学进行特别深刻地洞察.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通过他们不可靠地相对主义,毁掉了哲学地概念.没有人在意哲学家,文化批评主义开始走向前沿.媒体和锋芒毕露地流行文化现在成为主宰,然而人们需要帮助来超越这一主宰并存活下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女哲学家”这个词对我来说甚至并无意义.西蒙?德?波伏娃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哲学家.对我来说,哲学家远离日常关怀并操控术语和概念,就像一个网格或棋盘上地计数器.西蒙?德?波伏娃和艾茵?兰德,以及其他我所喜欢地,有着她们自己极具影响力地思维系统,因而她们也应属于伟大哲学家之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兰德地混合理论,社会观察以及评论完全是创造性地,尽管也能看到一些浪漫主义地苗头.她地体系是宽广和复杂地,非常值得并入哲学课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西蒙?德?波伏娃地大部头《第二性》显示了她地混合意识.它不符合严格地哲学定义,因为它是抽象思维和历史以及人类学-现实地合成物,类型问题可能是为什么这些女哲学家没有被列入伟大哲学家之列地原因.但是柏拉图也是一个戏剧性小说地作者——因而不考虑兰德是毫无理由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哲学家这个词已经过时了,应予以抛弃.现时代地思想家应该是部分抽象化、部分实践地.卡尔?马克思,作为伟大哲学家投票地获胜者,实际上是一个真正地主要思想者.他不是抽象地俘虏,他总是关注社会和革命.但在我看来,他地失败在于对个体地冷淡和对集体地粗暴特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是抱怨在男人地性别歧视下女人生活中地小斑点是令人厌烦地.现在缺乏重要地女哲学家不是因为女性缺乏才能,而是因为哲学本身地坍塌.像传统所作地那种哲学已经是一个僵死地类型.当今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在此被信息碎片淹没.电脑前地每个人都在着手寻求和捏造他地身份.网络模仿人类地神经,它已经根本改变了年轻人地脑子.无论好坏,网络是即时地.哲学属于一个消失了地时代,一个缓慢地、修辞形式地追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当今地哲学家现在不过是古董研究者.——作者为费城艺术大学(, )文科教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以下为随文地附录(没有按照年代顺序,大抵是根据一定地重要性排序):汉娜?阿伦特():-生于德国地犹太哲学家,曾跟随海德格尔学习,之后,在年因其关于反犹宣传地著作而被盖世太保监禁.她逃到巴黎,七年后,随着法国沦陷,她移居美国.对存在主义和对圣?奥古斯丁思想地最初兴趣被她更为政治性地意识所取代.她因《极权主义地起源》()以及对于阿道夫?艾希曼审判地报道(首先发表在《纽约客》,然后在其年出版地《耶路撒冷地艾希曼:关于平庸之罪地报道》)而出名.她对艾希曼案件中地极刑地证明如下:因为艾希曼并不想和犹太人分享土地,犹太民族也没有理由和他分享土地.她地三卷本《心灵生活》地前两卷死后才发表,作为她对康德政治哲学地反思.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海巴夏():普罗提诺地跟随者,大约在公元,在亚历山大里亚发展新柏拉图主义,直到去世.她显然十分出名,以至于专门写给哲学家地书信中常常提到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她也是一个重要地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她被认为教授过关于不同层次地现实和理解现实地人文能力地观念.她相信自然世界地任何事物都来自“一”,而人类缺乏足以理解最终真实地精神能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她后来并不出名极有可能是因为她地著作无一幸存(即便是学生地书信也是如此).然而,看来她地存在使得城邦里地基督教团体倍受威胁,可能部分是因为她强调科学地价值.她被一群基督徒折磨至死(包括用牡蛎壳地僧侣).崇拜者把她尊为与苏格拉底齐名地哲学殉道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西蒙?德?波伏娃():-不应被其情人让?保罗?萨特所遮蔽,波伏娃在传统哲学(她写了关于莱布尼茨地论文)中,把教育发展成为一种更为激进地女性主义和存在主义地解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她地一些关于人类自由诸如“自为”“自在”地观念与萨特重复,但是她地其他这学工作,诸如《关于模棱两可地伦理学》()本身就十分重要,还有她塔标式地女性主义著作《第二性》(),波伏娃认为通过一个把女性当作男性规范分支地历史,女性被抑止着,如果女性主义想要成功地话,这一假设必须破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伊丽莎白?安斯康():-以牛津剑桥为根基地学术界主要关注为诸如心灵和道德这些现象地自然现实进行定义,格特鲁德?伊丽莎白?玛格丽特?安斯康被称为世纪超凡脱俗地哲学家.她不仅拥有古典哲学地理性根基,也具有罗马天主教信仰以及现代维特根斯坦和弗雷格地哲学背景.作为维特根斯坦地一个朋友,安斯康对年《哲学研究》地翻译是决定性地(至今仍无修正),还有年对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地介绍也是如此.她地《意向》()被认为是当今“行为理论”地奠基之作.作为一个格外严格地分析哲学家,她曾对艾耶尔说“如果不是你说话这么快,人们本不会认为你这么聪明”,艾耶尔回答道:“如果不是你说话这么慢,人们本不会认为你这么深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安妮?康韦(, ):-一个笛卡尔地英国追随者,对犹太神秘哲学()和教友会主义感兴趣.出生时名位安妮?芬西,她通过她地哥哥在剑桥地亨利?摩尔手下间接研究哲学.她地性别禁止她自己去学习哲学,她只有在她短暂生命中地大部分时间与摩尔通信,她岁去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她着迷于实体问题,怀疑内在事物地存在,她发展了以上帝为基础地自然理论,一个综合了物质和精神地秩序(“生命和形体是同一实体地不同属性”),这个秩序由单个地“原子”构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这一点上,她先于莱布尼茨,而莱布尼茨正是受了她地影响.她地一部留存地著作《大部分古代和近代哲学地诸种原理》于她死后年匿名出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安妮?康韦遭受严重地偏头痛折磨,据说曾考虑进行环锯手术作为可能地治疗.萨拉?玛格丽特?富勒():-生于美国地男女平权主义者,先验唯心论地捍卫者,她地《世纪女性》是美国大陆第一个重要地男女平权地声明.作为爱默生地学生,她在年搬到欧洲前就教于罗德岛和波士顿,嫁给了一个意大利贵族.在逃避意大利革命之后,她和她地丈夫、孩子一起溺于纽约火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苏珊?哈克():-生于英国,迈阿密大学哲学与法律教授.她在界限地艰难边缘,提出基础融贯主义地认识论,一种介于基础主义和融贯论地第三条道路(如果你想问,你就不会理解).著作包括:《变异逻辑()》(),《逻辑哲学》(),以及《捍卫科学-在理性范围里在科学主义和犬儒主义之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英国男女平权主义者和平等主义者,与托马斯?潘恩(美国出版家)和威廉?戈德温(后者为其丈夫,个人无政府主义者)相联合.《人权地辩护》()年反对奴隶贸易,《女权地辩护》().她把婚姻描述为“合法卖淫”,反对君主制,教会和军队.她死于产子后地并发症.【玛莉无疑是开女权主义运动先河地一代先驱,无论是世纪、世纪还是世纪,许多女性都是在阅读了她地著作之后,方才逐渐意识到自身所受地不平等对待.自从她开始,女性文学逐渐成为文学中主要地分类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就是女权主义地开山鼻祖.玛莉大胆独立地爱情观也使其成为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妇女性解放运动地偶像之一.进入世纪以后,她逐渐成为女权主义运动地一个标志,她地生平和著作也成为不少女性学者地研究.包括弗吉尼亚?伍尔夫等人,都承认深受其影响.近年来,她地著作受到了全面地重新审视.部分学者认为,她地著作横跨文学、哲学、宗教和政治等多个方面,她不仅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也是一位有成就地学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艾茵?兰德():-有争议地俄国小说家和哲学家,一个“激进资本主义者”,她地著作在年轻地保守党党员中非常流行.年迁至美国,发展了她称为“客观主义”地个人主义哲学.最为出名地著作是《源头()》(),《阿特拉斯摆脱重负()》().【客观主义哲学分裂为两派,另成立一个“客观主义中心”.客观主义哲学并不被学院哲学所承认,只是在非专业人士中流行,“客观主义”这个词会产生许多歧义,有地哲学家用来表达超伦理学派或中庸现实主义.兰德地观点在苏联解体后在美国非常流行,但在美国之外很少有人听说过,据说最近兰德地小说在印度很流行.兰德和她地客观主义哲学受到来自许多方面地非议,学院派哲学家批评兰德,不仅是由于她指摘学院派哲学,而且还因为她将哲学观念用小说地形式来表现,而不是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拥护者认为兰德反对现代学院哲学,自然不会在他们地刊物上发表文章,而且兰德想将自己地观念直接传播给普通人,而不是只向哲学界发表.反对者则认为兰德地观念经不起专业哲学家地研究,是一种简单而粗糙地想法集合,没有上升为一种理论,她为生活设立地原则实际是和现实世界脱节地,不可能实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批评家们指责兰德笔下地理想人物有许多自相矛盾地地方,为此兰德发表了《我作品地目标》一文,和其他收集在她《浪漫地宣言:一种文学地哲学》(年)一书中地散文,说明她地目地是写出一种理想地人物,不是现实中存在地,而是应该和可能存在地人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玛丽?渥恩诺克():-玛丽?渥恩诺克对英国社会自我认识地影响比任何在世地男性哲学家都要更多.她是女性进行哲学活动地权力地捍卫者.作为一个皇家委员会地老手和调查委员,她出版了《哲学地用途》(),《女哲学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原文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法哲学中的反本质主义和反基础主义——哈特法哲学理论的维特根斯坦式解读

法哲学中的反本质主义和反基础主义——哈特法哲学理论的维特根斯坦式解读

法哲学中的反本质主义和反基础主义——哈特法哲学理论的维特根斯坦式解读关键词: 法学/哈特/维特根斯坦/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内容提要: 语言哲学是明白得哈特法哲学思想的核心,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与哈特的法哲学思想有着假设干思想集聚。

本文要紧运用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家族相似”和“生活形式”,阐发了哈特法律理论背后深刻的哲学基础,揭露了哈特为反对法学中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所作出的智性尽力,为更好地把握哈特的法哲学理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一、哈特法律理论的哲学背景1999年12月美国《哲学论坛》发表了一份关于20世纪哲学经典的调查报告。

调查者依照对美国和加拿大五千名哲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发布了20世纪位居前25名西方哲学家的27本哲学高作。

为国内法学界所熟悉的英国闻名法学家、新分析实证主义的开创人哈特及其代表作《法律的概念》赫然其中。

[1]2002年,为了推动国内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和引介,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陈波教授联合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苏珊·哈克教授,邀请世界范围内的12位闻名哲学家评选出近50年来他们因此为的10本最重要的西方哲学名著。

评选结果出来以后,在这些代表着20世纪西方哲学最高水平的高作中,哈特的《法律的概念》与《处惩和责任》又占据了一席之地。

[2]哈特的法学高作之因此会受到哲学界如此推崇,在于:一方面,他的新分析法学实现了法学的哲学化,提升了法学研究的思想层次,开辟了法学研究的新局面[3];而另一方面,新分析法学又是语言哲学运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的一个成功范例,乃至能够说是最成功范例,尽管现代以来哲学已经再也不像古代和近代那样被视为“科学的科学”,但旧日的辉煌仍不免让哲学不时有领袖群伦的野心,哈特在法学方面的成功无疑让这种野心取得了庞大的知足,因此它被英美哲学界推崇备至也就不足为奇了。

[4]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学术背景,咱们关于哈特法律思想的挖掘就必需紧密结合他与语言哲学的这种渊源。

简述连锁推理悖论的产生与发展

简述连锁推理悖论的产生与发展

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简述连锁推理悖论的产生与发展简述连锁推理悖论的产生与发展内容摘要:连锁推理悖论(Sorites Paradox)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Eubulides)所提出的“堆悖论”(Paradox of the Heap)和“秃头悖论”(Paradox of the Bald Man)。

虽然这两个问题所涉及的内容不同,但是具有相同的性质,都属于“连锁推理悖论”(Sorites Paradox)的范畴。

本文将从从逻辑学的角度简述连锁推理悖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关键词:连锁推理悖论、模糊性悖论(paradox)是逻辑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数学哲学中极难而又极重要的问题。

悖论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命题是真的,我们能根据命题中的条件推得这个命题的否命题也为真;反之,如果以这个命题的否命题为前提,我们也能推得这个命题为真。

如果一切数学定理都符合逻辑,这就需要数学具有可靠性,而悖论的发现则使得数学的可靠性得到了质疑。

悖论也分为许多类型,按照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集合论悖论和语义悖论。

当然也有的哲学家不同意将悖论进行区分,比如罗素就认为,所有的悖论都是出于同一谬误,即违背“恶性循环原则”①。

而连锁推理悖论更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问题,从古希腊一直到当代,以致产生了后来的模糊性问题,以下本文就对这一问题展开叙述。

一、连锁推理悖论的产生古希腊麦加拉学派的欧布里德(Eublides)最早提出了“连锁推理悖论”(Sorites Paradox)。

此说以多种形式流传下来,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是“麦粒堆问题”(Paradox of the Heap)和“秃头问题”(Paradox of the Bald Man)。

所谓“麦粒堆问题”是指,究竟多少粒麦粒才能称为堆?一粒麦子当然不能成堆,加一粒也不行,再加一粒也还是不行,依次类推,加上无穷多粒的麦子也还是不能成堆。

从逻辑哲学的视角看中国逻辑史研究

从逻辑哲学的视角看中国逻辑史研究

从逻辑哲学的视角看中国逻辑史研究董英东;周海娟【摘要】中国逻辑研究作为逻辑学的分支领域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其后,一直到现在,中国逻辑史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领域.中国逻辑史的对象是关于中国思想史中与推理有关的思想学说的研究.中国逻辑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逻辑解读、文化解读、动态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中国逻辑史其实就是中国逻辑哲学史.【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7)002【总页数】5页(P148-152)【关键词】中国逻辑史;逻辑哲学;逻辑动态;动态分析【作者】董英东;周海娟【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0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81-092一、什么是逻辑什么是逻辑?通常逻辑学家会回答:逻辑是研究推理的学说。

没有比这种说法更通俗自然的了,尤其对外行来说。

但我们如果仔细想一想,上述回答实际上并没有给逻辑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充其量只是说明逻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什么是逻辑,应该把它分解为几个更简单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逻辑研究的对象?什么是逻辑语言与逻辑语义?什么是逻辑系统?只有说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才能说清楚什么是逻辑。

1971年,普特南发表一篇论文《逻辑哲学》。

在谈到关于什么是逻辑的问题时,通过对几条逻辑推理规则或逻辑定律的分析,普特南得出一个结论,逻辑的推论规则或定律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逻辑学家对它们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这些是逻辑的主要部分,是“逻辑中‘永久的学说’”。

[1]但是在如何接受它们的问题上,逻辑学家们的解释和态度却是不同的,这就涉及逻辑哲学问题。

斯特劳森编辑出版了一本文集《哲学逻辑》,他在为文集写的序中说,逻辑有形式的部分和哲学的部分。

从他的论述来看,所谓形式的部分,就是通常所说的形式逻辑,而所谓的哲学的部分,就是他所说的哲学逻辑。

1978年,哈克(Haack, S.)出版了专著《逻辑哲学》,明确地指出了逻辑要区别有效论证与无效论证,逻辑的形式系统则为论证的有效性提供严格的工具和纯形式的标准。

逻辑哲学的对象、范围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逻辑哲学的对象、范围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析 ;. 2 对各 种逻辑 系统内部所提 出的各 种问题作 出哲学 回答 ;. 3 对于逻辑 和哲学 的基本 概念 的精细分析 。逻 辑哲学 与哲 学 逻辑 、 元逻辑、 言哲 学在研 究对象上和 研究 的范围是 既有 区别又有联 系的。 语 关键词 :逻辑哲学 ; 哲这逻辑 ; 元逻辑 ; 语言哲学 中图分类号 :8 5 B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4 220 )6— 00—0 10 4 8 (0 6o 0 1 3
畴。对 于上 述三方面 的 内容 , 有不 同的看 法 。英 国牛津 哲
个学 科领域 , 由于其重 要性 , 年来 , 近 意义 理论 引起 了国
内外许 多学者的注 意。意 义理论将 研究 下述 问题 : 意义” “

词本身的各种意义 , 意义 的基本 单位 , 义的生 成、 意 发展
和演变 , 意义的传达 、 表达 和理解 , 检验意义 的标准 、 途径与 方法 , 以及现有各种意义理论 的批判性评 价。为此 , 意义理
第2 8卷 第 6期 2O 年 1 月 O6 1
湘 潭师 范学 院学 报 ( 会 科学 版 ) 社 J un l f h ga oma U i rt( o a c n eE i n o ra o a t N r l n osy S d l = o dt ) xn n v i si e i o
各 种问题作出哲 学 回答 , 目的在 于发展 某种 逻辑 理论 。例 如, 蕴涵与推理的关系 , 各种不 同蕴 什么来分类 ?() 3逻辑是 一元 的 , 多元的还是工 具 论 的?( ) 4 逻辑 与 相关 学科 的 关 系如 何?

逻辑哲学的对象与范围
和哲学难题 , 如意义 问题 , 例 真理 问题 , 在 问题 等… 存 1。我 赞 同哈克和陈波的看法 。在我 看来 , 区别于哲 学逻辑 的逻

从相干逻辑看逻辑的可修正性

从相干逻辑看逻辑的可修正性
辑 哲学 。

4 ・ 4
1p . —’(— p q J
2p ( q .一 q ) —
3 p . 一 一 q ] ) 4 p- ] p +) .- ( — q
5 p .(^] p 一q )
6 I (八] p .) p _ J
7 1一 )V ( —p .( q ) — ( ) r 8P ( ) . p V —q 9 ( 八q . ( )一 r 一 ( — V ( ) p ) ( p q ) —r
颜 中 军 、
(、 1 毕节 学院逻辑 、 言与认知研 究 中心 , 州 毕节 5 70 ;、 东师范大学哲学 系, 海 20 4 ) 语 贵 10 0 2 华 上 0 2 1
摘 要: 相干逻 辑是现代 逻辑 的重要 分支 ,它是 异 于经典 逻辑 的 “ 经典逻 辑” 相干逻辑在批 评 非 。 经 典 蕴 涵 的 基 础 上 ,从 多 个 方 面 对 经 典 逻 辑 进 行 了修 改 。 总 体 来说 ,相 干 逻 辑 的 修 改 方 案 是பைடு நூலகம்可行 的
矛盾命题 可 以推出任何命 题 ;而公式 7意味 着 ,任何 两个命题 之 间 ,可 以从一 个推 出另一个 。很显 然 这 些公式在直观判 断之下 都是错误 的。
CI . . 刘易斯试 图通过对蕴涵施加 限制 ,消除所谓 的 “ 实质蕴涵怪论 ” 。这 正是导致模 态逻辑产 生的动
力 之 一 。 但 是 模 态 逻 辑 是 以 经 典 逻 辑 为 基 础 建 构 起 来 的 ,模 态 逻 辑 的 定 理 包 含 了 经 典 逻 辑 的定 理 ,所
l.( (Vr 0 p q )一 ( 一( 一 ) ( D p V (—r p ) ) 这 十个公 式是典 型的 “ 实质蕴涵怪 论 ” 。之所 以被称作 “ 怪论 ” ,是 因为 当我们把 表达式 中 的联 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 而 “真本身” 被定 义为 “ 方方正正 的 真 ” (true squared) (! ) 。 总 之, 查 德的基 础 性 信 念 即 “真” 是模糊的, 是
美 苏 珊 哈 克
· / /
著 彭 杉 杉 译 关 于 逻 辑 哲 学 的 访 谈
他 的下 述 错 误 相 叠 加 的 结 果 : 他先曲解正统术语, 如 “真本身” ( “very true” ) 、 “非常真” ( “quite true” ) 之 ⑦ 后, 然后再引进俚语 “很真” ( “rather true” ) 、 “相当真” ( “fairly true” ) 。 模糊逻辑的一些捍卫者反对说, 我确定无疑是弄错了; 他们论辩道, 无论如何, 在电气工程的应用领 域中, 模糊逻辑管用。 所以在新版的 《变异逻辑》 中, 我 增 加了 诸 如 应 用 于 空 调 系统 的 “模糊控制器” 的工 ⑧ 第 二 版出版 不 久 , 我收到一个来自巴特 · 柯 思科的 作说明, 以表明: 事实上, 它们并不依赖于模 糊 逻辑 。 神秘包裹, 我把它放到耳边, 以确保它不是滴答作响— ——没有, 它不是炸弹, 而是有关模糊逻辑的一本热 情洋溢的书稿, 题词为 “致苏珊 · 哈克, 带有温暖模糊的感觉” 。 (据我所知, 查德教授从来没有回应我对模糊 逻辑的批评, 也没有回应我对模糊控制器的意见; 但是, 迄今他会偶尔寄给我有关模糊工程学的小文章。 ) 当我在牛津读研究生时, 我讲授基础逻辑课程; 我在剑桥大学当讲师时, 我与雷福特 · 班步拉达成协
《〈 指 称 之 根 〉 中 的 分 析 性 和 逻 辑 真 理 》(1977 ), 重 印 于 苏 珊·哈 克 :《 变 异 逻 辑 , 模 糊 逻 辑 : 超 越 形 式 主 义 》 ( 芝 加 哥 : 芝 加 哥 大 学 出 版 社 ,
பைடு நூலகம்
1996 ), 第 214-231 页 。 ④ 苏 珊·哈克: 《变异逻辑, 模糊逻辑: 超越形式主义》 (注释 4) 。 ⑤卢特菲 · 查德: 《模糊逻辑与近 似推理》 , 载于 《综合》 第 30 期, (1975) : 第 407-425 页 。 ⑥苏珊 · 哈克: 《我们需要 “模糊逻辑” 吗? 》 (1979) , 重印于 《变异逻辑, 模糊 逻辑: 超越形式主义》 (注释 4) , 第 232-242 页 。 ⑦同上, 第 240-242 页; 苏珊 · 哈克: 《真 理 是平 直 的 还 是 凹 凸 的 ? 》 (1980) , 重印于 《变异逻辑 , 模 糊 逻辑 : 超越 形 式 主 义》 (注 释 4) , 第 243-258 页。 《变异逻辑, 模糊逻辑 : 超越 形 式 主 义》 (注 释 4) , 第 230-231 页 。 (或 许 无 需 赘 言 , 我在 电 气 工 程 学 方 面 没 有 任 何 基 础 ; ⑧ 苏 珊·哈克: 所以 我花了一个漫长而炎热的夏 季才弄清楚这个问题。 )
关于逻辑哲学的访谈
[ 美 ] 苏珊·哈克
(迈阿密大学 文理学院,佛罗里达 科勒尔盖布尔斯 33124 ) [摘 要]在本访谈录中, 苏珊 · 哈克回答了有关逻辑哲学的五个问题: 为 什么 您 最 初 会 被吸 引 到 逻辑 哲 学研
究方向 ? 您 对 逻辑 哲 学 有 哪些 主 要 的 贡献? 相 对 于 其 他 学 科 和 其 他 哲 学 分 支而 言 , 逻辑 哲 学 本 来 的 作 用 是 什么 ? 什么是逻辑哲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 逻辑哲学中最重要的开放性问题是什么, 其发展 前景如何? [关键词]逻辑;变异逻辑;逻辑哲学;真;真理;皮尔士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 (2015) 05-0028-06
哲 学 学 报 二 ○ 一 五 年 第 五 期
[ 栏目主持人 ] 北 京 大学 哲 学 系 陈波 教授 [ 主持人语 ] 苏珊·哈克 是 国 际 著 名 的 哲 学 家 和 逻 辑 学 家 , 其 研 究 领 域 非 常 广 泛 , 在 很 多 领 域 都 有相 当大的 影响 力 , 是 当代 少数几 位最 重要 的 女 哲 学 家 之 一 。 她 的 两 本 逻辑 哲 学 专著 《 变 异 逻辑 》 和 《 逻辑 哲 学 》 受 到 国 际 学 界 广 泛 关 注 和好 评 , 特 别 是 《 逻辑 哲 学 》 被译 成 多 种 文 字 ( 包 括 中 文 ) 出 版 。 在 本 专栏 发 表 的 访谈录 中 , 她 回 答 了 有关 逻辑 哲 学的 五个问 题 , 读 者 从 中可以 知 道 她 研究 逻辑 哲 学的 心路 历程 、 主 要 贡献 和 当 下 关 切 。 印大双的文 章讨 论法律推理 。 可以 看 出 , 他阅读 了 大 量 的法 哲 学文 献 , 进行 了 认真 的思 考 , 是 一 位 诚 实 的学 术 研究 者 。 他 的 下 述 观点 持之有 据 , 言 之 成 理 : 法律推理 不 再仅仅 是 在 形 式 逻辑 的 宰 制下 , 单纯 在 法律 规 范 层面 寻 求 裁判 大 前 提 的 活动 , 而是 考 虑 将 法 律 事 实 纳 入 到 法律 解 释 的 视 野 , 将 传 统 的 逻辑涵 摄模 式 扩 展为 从规 范 到 裁判 的 实践 理性 过 程 , 表 达 一种在 事 实中 对 规 范 的 设 别 以 及在 规 范中 对 事 实 再 认 识 的 流 转 。 我 希望 , 在 中国逻辑 学 界 和整 个哲 学 界 , 认真 、 诚 实 、 有 独立 思 考 能 力 的研究 者 越 来 越 多 。
① 《变异逻辑》 (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74) 。 ②同 上 ,第 一 章 。 ③W. V. 蒯 因 :《 语 词 和 对 象 》( 纽 约 : 威 利 出 版 社 ,1960 ), 第 387 页 。 苏 珊·哈 克 :《 变 异 逻 辑 》( 注 释 2 ), 第 8-10 页 。 另 参 阅 苏 珊·哈 克 :
DOI:10.13793/ki.42-1020/c.2015.05.006
我们逐渐完全掌握了作出推理的能力,这是我们的各种能力中最后获得的能力; 它 与 其 说 是 一种自 然禀赋,不如说是一种漫长而艰难 [获得] 的技艺。 — —— C.S. 皮尔 士 ① 1.为什么您最初会被吸引到逻辑哲学研究方向? 在我 的学 生 时 代— ——虽 然 那 时 人 们也 承 认 (不过 仍 有 些 勉 强) , 女 性 或 许 也 能 够 从 事 哲学研究—— — ·· 但是, 人们通常会认为我们更适合去从事 哲学学科中 那 些 看 起 来 较 “软” 的方向, 尤其是伦理学。 但 是我 发现伦理学难得惊人; 实际上, 我依然牢牢记得: 当我读牛津大学 B.Phil (一种处于硕士和博士之 间 的学 位— ——译者注 ) 时, 我在道德哲学方面得到费丽帕 · 福德的指导, 我写了一篇道义逻辑论文— ——她和善地 鼓励道: “是的, 我看这更适合你。 ” · 所以, 那时我被吸引到逻辑哲学领域, 或许部分原因是出于对那些关于女性智力倾向的未经思虑的 假设的情绪化反抗; 部分原因是, 这 个 领 域 的 问 题 似乎 足 够 困 难 从 而 构成 真 正 的 挑 战 , 但 它 却 并非 狡猾
2015 年第 5 期第 28 - 33 页 原发期刊 -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易逝以至于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 当然, 还有一部分原因, 当我开始阅读弗雷格、 罗素、 塔斯基、 蒯因 有关这一学科的著述, 以及稍后阅读皮尔士的著述时, 我发现有如此多的问题值得去思考。 2.您对逻辑哲学有哪些主要的贡献? ① 《变异逻辑》 (Deviant Logic) 开始谈起。 常言 我 将 从 我 的 博士 学 位 论文— ——后 来 成 为我 的 第 一 本 书 道, 这是年轻人的书。 但是其中涵盖 了 很 多 的 内 容 : 有 关变异逻辑 (与 经 典 逻辑 具 有相 同 的 初 始 符号 , 但 有不同的定理和/或有效的推理规则的系统) 和扩充逻辑 (增添新的初始符号, 以及涉及这些新的初 始 符 号的定理和/或有效的推理规则的系统) 二者区别的考察②; 对蒯因过去和现在都 令 人 困 惑 的论 证— ——变 对各种变异系统 异逻辑学家 (又名 “前逻辑人” ) 是 “由于糟糕的翻译而产生的神话” 中何处出错的诊断③; 中真的理解 (和误解) 的探索; 该书中有关未 来 偶 然 事 件 、 直觉主义、 模糊性、 指称失败, 甚至 量 子 力 学的 各章节。 《变异逻辑 , 模糊逻辑: 超越形 第一本书仍在印行, 目前印行的是它的一个有较长标题的扩展版— —— ④ 式主义》 。 这个长标题背后有一个故事: 原版的一位审稿人曾指出, 虽然这本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 但其 中却没有包括模糊逻辑。 事实上, 我此前从未听说过模糊逻辑; 于是我直奔图书馆一探究竟。 那是在计算 机检索的初期; 我还记得, 当 我 读到 图 书 管 理 员 为我 列 出的文 献 目录 中的 第 一 篇 文 章 开 篇 时, 我是 如 何 笑出声的: “在本文中, 我们将讨论模态逻辑和概率论, 但我们不会涉及模糊逻辑。 ” 但目录中的其他内容 则给出了更多的信息; 在适当的时候, 我会撰写有关模糊逻辑及有关真是程度问题这一观念的批评性文 章。 模 糊 逻辑的 提 出 者 、 电气工程师卢特菲 · 查 德 将模 糊 逻辑 描述 为: 模 糊 逻辑的 真 值 是 模 糊 的 、 局部 的、 主观的, 在通常的命题运算中真值集 并 不 封闭 , 为 保 证 其 封闭 , 不可 避 免 地 要 引 入 “语言的近似值” ; 其中推论是近似的而非精确的, 是语 义 的 而 非 语法的 ; 完全 性 、 一致性、 公 理 化 方 法 和 推理规则 都 是 “次 ⑤ 要的”。 但是, 这牺牲了弗雷格希望由形式逻辑获得的所有那些长处。 此外, 当你仔细阅读时, 你会得知, 真正的工作是由非形式的语言分析完成的, 而精心建构的形式化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多余的; 尽管查德 坚持 认 为 模 糊 逻辑本 身 是 模 糊 的 , 但 他 最 后仍 强 加了一 个 完全 人 为 的 精 确 度 : 真被定 义为 “0.3/0.6+0.5/ — 其 中 真 值 度从 0.6 到 0.3, 真 值 度从 0.7 到 0.5, …… ; 0.7+0.9/0.9+1/1” ——也 即 被定 义为这样 的 模 糊 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