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文一对一八年级物理状元培优暑假周测题五《透镜及其应用》(基础型、人教版附答案)-教学文档
深圳龙山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练习(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图乙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图丙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D.图丁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B.甲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C.乙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D.乙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3.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丙乙C.甲丁D.丙丁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虚像B.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C.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D.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5.蜡烛的烛焰发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B.烛焰通过透镜不能成像C.烛焰通过透镜后成的是放大的实像D.眼睛在A处还能观察到烛焰在凸透镜上有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6.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30.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右移动,烛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D.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在凸透镜原位置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7.疫情期间随着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图所示的这个小东西,迅速蹿红寻常百姓家,这是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
【单元练】深圳建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卷(培优提高)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B解析:B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繁星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运动,疏密不断变化,大气层对星光折射的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星光时明时暗的闪烁,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解析:BA.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C.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漫反射也是反射的一种,所以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李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李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李老师是近视眼C.李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D.李老师眼睛的晶状体太厚A解析:AB.李老师要戴眼镜才能批改作业,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学生的容貌,说明李老师不能看清近处物体,但能看清远处物体,是远视眼,故B错误;A.远视眼需佩戴远视镜,远视镜镜片是凸透镜,故A正确;C.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故C错误;D.远视眼的成因是: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故D错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凹透镜是()A.B.C.D.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B.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C.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3.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的是放大的实像B.该透镜的焦距是30.0cmC.若蜡烛、光屏不动,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再一次成像D.若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0cm刻度处,光屏需要适当左移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6.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市民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7.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预防近视从我做起。
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B.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C.乙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D.乙图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二、多选题9.小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4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4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7cm10.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三、填空题11.富川县很多学校都安装了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 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5cmB. 10cmC. 15cmD. 25cm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A. 缩小、正立的虚像B. 放大、正立的虚像C. 缩小、倒立的实像D. 放大、倒立的实像7.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7题图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 ,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 所在的范围是( )A. u <fB. f <u <2fC. u =2fD. u >2f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 培优训练(含答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2.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3. 如图是蜡烛的成像规律图,它的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是()A. 投影仪B. 放大镜C. 照相机D. 潜望镜4. 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 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 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D. 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5. 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 如图所示,简易天文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A.幻灯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照相机7. 小刚是近视眼,爷爷是远视眼,如图所示为小刚家书桌上的两副眼镜,则()A.甲眼镜是小刚的,乙眼镜是爷爷的B.乙眼镜是小刚的,甲眼镜是爷爷的C.两副眼镜都是小刚的D.两副眼镜都是爷爷的8.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9. 远处的物体在望远镜中成的像为什么在其焦点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大B.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小C.因为物体离物镜太远D.因为物体离物镜太近10. 一名同学用老式照相机拍摄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其结果是()A.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C.能拍摄出,但胶片上的像与人上下相反D.能拍摄出,但胶片上的像与人上下、左右均相反二、填空题11. 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期末复习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后一定与主光轴相交B. 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一定经过焦点C. 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生会聚作用D. 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答案】D【解析】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将靠近主光轴偏折,但不一定与主光轴相交,故A错误;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不一定经过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是仅仅指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故C错误;D.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一定不改变传播的方向,故D正确。
2.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 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答案】C【解析】A.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就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故选项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从而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选项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投影仪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故选项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变化规律可知,要使像变大,像距要变大,物距要变小,所以应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故选项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
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B.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C. 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D.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答案】A【解析】解:AD、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D错误;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C、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
深圳建文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透镜遮一半,光屏上的像变得不完整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2.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3.在模拟“老花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近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老花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老花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蜡烛()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4.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B.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缩小、倒立的像C.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25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动40cm右侧5.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
已知OA=6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2cm B.f=5cm C.f=7cm D.f=9cm6.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B.甲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C.乙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D.乙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7.李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李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深圳市文德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透镜遮一半,光屏上的像变得不完整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2.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
已知OA=6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2cm B.f=5cm C.f=7cm D.f=9cm3.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和判断(每次操作均在图中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然后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由此可以判断小明戴的是近视镜D.将蜡烛沿光具座移动15cm,再适当移动光屏,一定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烛焰像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虚像B.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C.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D.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5.如图所示,是一副眼镜放到物理书上一定距离时观察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凸面镜B.凹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6.以下是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像的一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A.有些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C.实像不是放大的就是缩小的D.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7.如图为某款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龙文一对一2019-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状元培优暑假周测题五《透镜及其应用》(基础型、人教版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1、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正确的是()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C、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D、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明亮的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一定能看到窗户倒立放大的像2、(2019甘肃兰州,第6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显微镜3、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凸透镜成像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实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4、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A.投影机 B.照相机 C.近视镜 D.老花镜5、“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莲湖岸边的美景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旅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
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6、小明要制作如图所示的简易潜望镜,他需要下列器材中的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凸面镜7、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
给凸透镜“戴”上“老花镜”,并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老花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 C.保持在原来位置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8、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B.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字发生漫反射C.隐形飞机是人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飞机D.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9、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A.冰砖 B.冰三棱镜C.冰凸透镜 D.冰凹透镜10、下图是一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11、2019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FAST)(如图2)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 “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 “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 “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2、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3、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14、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C.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15、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近视眼可戴凸透镜片做的眼镜进行矫正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16、像的成因有三个,即光的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成像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是所列的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小孔成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对这些成像实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 分)17、患近视眼的小张,在阳台上埋头看书,被街对面电子眼的闪光干扰了,他戴上眼镜后,好奇地观察街道上的情况,清楚的看见了一辆轿车绝尘而去,消失在街道的尽头.小张戴的眼镜是透镜;电子眼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当轿车绝尘而去,电子眼所拍摄到的轿车的像将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18、如图所示,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________(填“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____视眼(填“近”或“远”),需要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19、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20、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
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革开放30年来,淮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选填“虚”、“实”)像。
若此透镜的焦距为10cm,用此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他将器材放上光具座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解决完所有不利因素后,当物体离透镜15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22、凸透镜 1. 远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镜,对着太阳取火,这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作用。
2.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凸透镜的镜面上,在镜后8cm处光屏上形成了一个小亮点,若用此凸透镜作幻灯机镜头,则幻灯片应插在离凸透镜______________范围内。
3. 修理钟表的师傅戴的老花镜是____镜,修理时,细小零件放在该镜______的位置。
4.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前应先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________;实验时,当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并调整物距,使它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后,要移动______找像。
23、(1)周末,小丽和家人去湿地公园游玩,看见平静的水里,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射形成的像;若湖水深2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2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常见的视力缺陷类型有近视眼和远视眼,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是,要矫正他的视力缺陷应配带.(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三、作图题(共10 分)24、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1)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2)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3)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透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中传播的大致光路图.(4)请在两幅图上分别作出入射光线、出射光线.(5)如图,试在盒子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器件.(注意对应光线位置变化)四、实验,探究题(共10分)25、(3分)下表是小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设计的表格,请回顾你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将表格填充完整。
26、(4分)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27、(3分)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点时,可以在C点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放至C点,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放在图中的,此时蜡烛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五、综合题(共5分)28、阅读所给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 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问题:(1)人眼看到的像是________的________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