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脑针法辅助语言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障碍患儿临床观察
吴旭教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经验特色

吴旭教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经验特色赵德智;鲍超;李彦彩;陈栋【摘要】该文介绍名老中医吴旭教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经验特色.基于吴旭教授对脑瘫"脑络受损,肾气不充"病因病机的认识,从选穴特色、操作特色以及重视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阐述"补肾健脑针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证经验.【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8(037)003【总页数】3页(P335-337)【关键词】针灸疗法;脑性瘫痪;补肾健脑;名医经验;头针【作者】赵德智;鲍超;李彦彩;陈栋【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00;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4吴旭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第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师承第一批全国老中医邱茂良教授,系属针灸大师承淡安所创“澄江针灸学派”。
承袭澄江针灸学派宗旨,吴教授主张衷中参西,强调临床实践,致力于针灸在儿科、内科、妇科等领域的运用,倡导针灸临床科研相结合。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的症候群,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是儿童肢体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CP的发病率为2.48‰,患病率为2.45‰[2]。
关于CP的治疗,现代医学尚无令人满意的方法。
多年来,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吴旭教授采用补肾健脑针法治疗CP,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医学没有关于CP的病名,但其关于“五迟”“五软”“五硬”的描述与CP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
吴教授认为CP的病位在脑,与肾、脾、胃、心、肝等脏腑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脑络受损、肾气不充。
脑为元神之府,“元神”,一方面表现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精神神志活动。
言语障碍的康复与护理

言语障碍的康复与护理作者:张素菡孟红旗陈慧卿范宇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3期【摘要】言语障碍是对于口语,文字和手势的理解及应用的异常。
言语障碍为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构音障碍和失语以及由发育迟缓引起的表达困难。
言语障碍对于患者的危害不仅仅是生理上,更有心理上。
为了让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言语障碍的康复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言语障碍,可施以针灸,推拿,基本训练,护理等方法改善相应症状。
【关键词】言语障碍构音障碍刺激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33-02言语是表达性语言在口腔的过程,当产生言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对于患者的危害不仅仅是生理上更有心理上,为了让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言语障碍的康复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言语障碍的康复(一)发音器官训练矫治1.电刺激疗法有人采用电刺激结合构音训练的方法将41名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卒中伴失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对照组为常规早期康复肢体训练。
实验组除对照组常规训练还增加电刺激构音训练疗法,即利用吞咽电刺激仪以对患者的言语辅助肌给予电刺激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构音器官的运动训练以及单词等的训练。
该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
2.物理性刺激有人对128名脑瘫患儿分析得出,找出发音器官的功能障碍的所在部位后治疗师予以相应方法刺激该部位或者按摩穴位,如口唇运动矫治,舌运动障碍矫治,下颌运动障碍矫治,呼吸功能障碍矫治,软腭运动障碍矫治,发声系统功能障碍矫治,并按揉刺激患者的风府,百会,哑门等多个穴位。
对发音器官的按摩和进行运动矫治的目的在于降低肌张力,提高肌肉灵活性[1]。
对于重症的患儿应用压舌板和冰块的刺激来达到促进口腔的运动训练。
19个月之后直至3岁以前是儿童的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而5岁及以前则是儿童诊断治疗发音器官的功能障碍的最佳时段。
由于我国的言语治疗的发展相对缓慢,很多家长没有相关意识,导致27.1%的就诊儿童年龄偏大,康复治疗的效果不理想。
脑性瘫痪患儿语言训练临床疗效观察43例

表 2 语 言障碍类型与疗效的关 系
经 3~ 9个 月的中西 医综合康 复治疗 , 总有效率 7 .7 。年 9 o%
12 1 检查与评价 ..
吸器官 的形态与功能检查 ; 发音 器官 的形 态与 功能检查 的评价 ; 发音功能的检查与评价。 ( ) 2 语言发 育迟缓 的检查 与评价 : 采用 S—S 符号形式 一指示内容关 系) ( 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及评价。 12 2 训练方法 .. 语言训练 1 d 3 6 ri 次 。( ) 次/ ,0— 0 n a / 1 构音 障
碍 的训 练 : 括 呼 吸 训 练 、 弛 训 练 、 舌 功 能 的 训 练 、 医 穴 位 包 松 唇 中
外, 部分伴有不 同程度智 力障碍 , 对语言 的理解及表达 能力低下 ,
有 的存在多动 、 意力障碍等行 为的异常 , 注 阻碍 了语言发育 。 综上所述 , 脑瘫儿童的语 言障碍 与年龄 、 言环境 及周 围环 语 境 的影 响密切相关 。3岁以前是儿童语 言发育 的关键 时期 , 也是 脑损伤 的最初 阶段 , 在家长的配合下 , 期诊 断 , 早 早期进行康 复训 练对脑瘫儿童的语 言恢 复至关重要。 表 1 语言障碍年龄与疗效 的关 系
推拿按摩 、 构音训练 。( ) 言发育 迟缓的训 练 : 戏疗法 、 2语 游 根据 语 言发 育阶段促进理解力提高 的训练 、 利用刺激促 通法进行表 达 能力的训练 、 际交流能力 的训练 。 实 13 疗效判 定标准 . 显效 : 语言发 育迟 缓 一语 言发育理解 能
力提高两个 阶段 , 言表达能力改善 。构音障碍 、 语 流涎 消失 , 音 构
≯
参; 量
脑 性 瘫 痪 患 儿 语 言 训 练 临床 疗 效 观 察 4 3例
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语言障碍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常 规 治 疗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o ) 常 规 治 疗 +语 言 训 练 + 头 针 组 的 治 疗 效 果 优 于 常 规 治 疗 + 语 差 P .i。
ln u g iod ro ee r l as hlrn LIXioj e Y a g a eds r e fc rba l c i e p y d a -i , AN G — i PANG e ,t 1 C id e u a Yuq , W t e . h l rn Ne r l a
作 者 简 介 : 晓 捷 ( 9 1 , , 授 、 任 医 师 。研 究 方 向 : 儿 脑 损 伤 发 病 机 制及 早 期 防 治 研 究 , — i:i jms 6 .Ol 李 1 5 一) 女 教 主 小 E malxa l ( 3 CI。 l o j  ̄1 3
【 要】 目的 观 察 头 针结 合 语 言 训 练 对 脑 性 瘫 痪 ( 瘫 ) 言 障 碍 的治 疗 作 用 , 析 疗 效 与 语 言 障 摘 脑 语 分 碍分 型 、 病情 程度 、 力 水 平 之 问 的关 系 。方 法 1 5例 脑 瘫 患 儿 按 随机 数 字 表 法 分 为 常 规 治 疗 组 3 智 5 O例 。 常规 治 疗 +语 言 训 练 组 7 例 , 6 常规 治 疗 +语 言 训 练 + 头 针 组 4 9例 , 规 治 疗 主要 进行 以物 理 疗 法 、 业 疗 常 作
法、 按摩 、 疗 为 主 的 综 合 康 复 治疗 , 包 含语 言 治疗 。治 疗 3 月 为 1 疗 程 。治 疗 前 后 应用 语 言 发 育 迟 理 不 个 个
基于辨证选穴针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研究

基于辨证选穴针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辨证选穴针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瘫伴有语言障碍患儿40例,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参照组患儿接受语言康复训练,研究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Gesell评分及综合能力评分。
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Gesell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Gesell评分、综合能力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患儿明显提升(P<0.05)。
研究组患儿治疗效果相较于参照组患儿更高,组间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
结论:为脑瘫语言障碍患儿实施辨证选穴针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能够保障患儿机体状态恢复,同时改善患儿的语言理解,值得将该治疗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辨证选穴针刺;语言康复;小儿脑瘫;语言障碍脑瘫指的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所导致的脑损伤综合征,脑瘫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对患儿的语言、理解、表达、书写以及阅读能力等均造成相应影响[1]。
如若治疗不及时,还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既往研究之中主要采用语言康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积极的应用效果[2]。
但该干预措施周期较久,而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无法长期坚持训练,因而临床干预效果受限。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基于辨证选穴针刺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瘫伴有语言障碍患儿40例,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
参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2/8,年龄范围1.5-5岁,平均年龄(3.35±0.56)岁;研究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1/9,年龄范围2-6岁,平均年龄(3.41±0.62)岁。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
脑瘫儿童训练内容记录

脑瘫儿童训练内容记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对患者的身体活动和姿势控制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提高其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脑瘫儿童训练内容。
1. 基础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协调性训练。
通过进行简单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患儿的肌肉力量,改善活动能力。
平衡训练可以提高患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协调性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各个肢体的协调性,提高日常生活技能。
2. 步态训练:针对脑瘫儿童的步态障碍,需要进行步态训练。
步态训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如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步行训练、进行平衡训练和踏步训练等。
通过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步行姿势和步行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手部功能训练:脑瘫儿童常常存在手部功能障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手部功能训练可以通过进行手指灵活性训练、手指精细动作训练和手部力量训练等方式进行。
通过手部功能训练,可以改善患儿的手部功能,提高握笔、书写、抓取等日常生活技能。
4. 语言训练:脑瘫儿童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语言训练可以通过进行各种语言游戏、语音训练和交流训练等方式进行。
通过语言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他人的交流能力。
5. 感觉训练:脑瘫儿童的感觉系统常常存在异常,影响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反应。
感觉训练可以通过进行触觉刺激、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等方式进行。
通过感觉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感觉系统的功能,增强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
6. 认知训练:脑瘫儿童在认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认知训练可以通过进行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思维训练等方式进行。
通过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7. 瑜伽训练:瑜伽是一种综合性的运动方式,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瑜伽训练可以通过进行各种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等方式进行。
通过瑜伽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姿势和平衡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疗效

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的疗效探究【摘要】目的对采用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患有脑瘫语言障碍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96例患有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确诊患儿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
a组患儿采用单纯针刺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针刺为主配合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 b组患儿在治疗后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儿;该组患儿在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再次出现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儿;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反应。
结论采用以针刺为主配合按摩的方法对患有脑瘫语言障碍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针刺;按摩;脑瘫;语言障碍小儿脑性瘫痪,在临床又被简称为小儿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该类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出现异常,并同时伴发智力低下、语言功能障碍、癫痫等严重的并发症现象[1]。
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采用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患有脑瘫语言障碍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对脑瘫语言障碍患儿的病情表现进行更加详实的了解,以便临床对脑瘫语言障碍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使该类患者的症状表现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纠正。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分组研究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抽取来我院就诊的96例患有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确诊患儿病例,将其分为两组。
划分在a组的研究对象中有27例男性和21例女性;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6岁,年龄最小者8个月,平均年龄2.8岁;划分在b组的研究对象中有26例男性和22例女性;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6岁,年龄最小者11个月,平均年龄3.1岁。
所抽取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
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康复的疗效观察

Yo n h l e r lp r lss ln u g a re e o e y t e c r tv fe tt b e v u gc i n u a a ay i a g a e b r ir r c v r h u a ie e fc o o s r e d Ba W “ 0
续 性运 动 和 姿势 发 育异 常 、 动受 限 的一 组 综合 征 , 瘫常 并 发 感觉 、 活 脑 知 效 2 1例 , 无效 5 , 例 总有 效 率 8 , 中 小 于 3岁 患 儿 总 有 效 率 为 9 . 3 其 2
觉、 知 、 认 交流 、 为紊 乱 、 痫 、 发性 肌 与骨 骼 问题 。约 8 的脑 瘫 患 3 , 于 3 患儿 总有 效 率 为 7 . % , 明年 龄越 小 , 效越 好 ( 1 。 行 癫 继 O 大 岁 64 说 疗 表 )
2 6
按摩 与康 复 医学
2 1. 1 中) 00 1(
C ieeMa i l i hns np a o u t n& R hblai d ie 2 1 , o3 eait o Mein 0 0 N . 2 it n c
小儿脑 性瘫 痪语 言 障碍 康复 的疗效 观察
包伟 丽
( 苏省 南京 市残 疾儿 童康 复 中心 南a tO jcie D su sstey u gc i e rl aay i meg n u g a r r y t ei rc v r rame tteci cl f c. to s src : be t : i se h o n hl n u a p r ls r el g a eb ri n h s eo ey tet n h l ia ef tMe d v c d s a es s n e h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肾健脑针法辅助语言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障碍患儿临床观察李志亚1张琦豪2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健脑针法辅助语言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障碍患儿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儿童康复科收治的脑瘫伴语言障碍患儿80例,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语言发育商(DQ )评分及Gesell 发育量表评分。
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 <0.05);治疗前2组构音障碍积分、DQ 评分及Gesell 整体发育水平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构音障碍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DQ 评分及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动作、个人社交等评分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补肾健脑针法辅助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能显著提高疗效,促进患儿整体发育水平的提高,改善语言功能。
关键词:脑瘫;补肾健脑;针刺疗法;语言功能训练;语言障碍;五迟;五软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9.01.040文章编号:1003-8914(2019)-01-0098-03作者单位:1.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河南郑州450000);2.郑州市骨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河南郑州450000)脑瘫是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或婴幼时期的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
研究表明70%以上的脑瘫患儿几乎都伴有语言障碍[1]。
语言障碍不仅影响患儿的智能及心理发育,还会给患儿人际交往造成障碍,影响其社会功能[2]。
中医认为脑瘫属于“五迟”“五软”范畴,病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病机在于肝肾亏虚导致气血不足,不能上元神之府,筋脉失养,神机失用[3]。
语言功能训练是现代医学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常用方法,但治疗周期长,耗时耗力。
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补肾健脑针法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4]。
因此,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补肾健脑针法联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疗效,旨在为临床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脑瘫伴语言障碍患儿80例,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 5岁,平均(3.18ʃ0.57)岁;Gesell 评分重度6例,中度23例,轻度11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 6岁,平均(3.09ʃ0.82)岁;Gesell 评分重度5例,中度22例,轻度13例。
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衡可比。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西医脑瘫及语言障碍诊断;符合《中医儿科学》[5]中五迟、五软分型及诊断标准;无视力、听力、感知觉障碍;患儿年龄1 6岁;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脑器质性病变;合并严重精神或认知障碍;合并癫痫;其他原因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或运动发育迟缓;伴有严重智力障碍;年龄<1岁或>6岁。
1.3方法对照组仅采用言语功能训练,选择患儿注意力较高的上午10时进行训练,每次训练30min ,每日1次,每周进行5d ,3个月为一个疗程。
训练内容包括:进食训练,以提高口腔器官协调运动功能。
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训练,包括呼吸训练等;构音训练:按照先易后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元音后辅音、然后单词、句子、短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健脑”针刺疗法,穴位选择:体针:主穴选大椎、身柱、命门、肾腧、太溪、地仓等穴,配穴按瘫痪部位及伴随症状加减。
头针: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
操作步骤:首先用碘伏消毒针刺部位及周围皮肤,针具使用哈尔滨市东方红医疗器械厂生产的0.35mm ˑ25mm 一次性不锈钢针。
体针进针后采用小角度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个穴位停针6s 后出针,头针以快速进针法与头皮呈20 30ʎ角刺入帽状腱膜下,进针一定深度后以200次/min 的幅度捻转2 3min ,留针30min 。
·89·光明中医2019年1月第34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19.Vol 34.1头针加用电针,四神针左右两针和两侧颞三针中间一针接电针,频率为连续波,强度以患儿能耐受为宜,留针30min,每周5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1)统计2组疗效。
分别于治疗前及3个月后进行语言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评价。
构音障碍分反射、呼吸、唇、颌、软腭、喉、舌、言语等8项,每项按严重程度分为Ⅰ Ⅴ级,Ⅰ级为正常,Ⅴ级为严重损伤,依次记0 4分。
2)统计2组治疗前后Gesell儿童发育量表评分。
该量表包括适应性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行为5个能区。
3)统计2组治疗前后语言发育商(DQ)评分,分值越低,表示症状越严重。
1.5疗效评定1)语言发育迟缓疗效标准:采用我国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S-S检查法)[6]评估,基本治愈:语言能力与同龄儿童处于同等水平,DQ达正常水平;显效: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基础性过程和交流态度较治疗前提高一个阶段,语言DQ提高>15分;有效:上述三方面较治疗前在同一阶段有进步,语言DQ上升5 14分;无效:上述三方面较治疗前无进步,语言DQ提高<15分。
2)构音障碍疗效标准按《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7]制定:显效:异常构音纠正50%以上,构音障碍、流涎消失,构音器官运动速度明显增快、运动范围扩大,言语清晰度提高;有效:异常构音纠正<50%,构音障碍、流涎减轻,构音器官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异常构音以及构音运动改善不明显。
1.6统计学方法用SPSS22.0软件系统完成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珋xʃ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患儿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
见表1。
表12组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404725436(90.00)对照组4005231228(70.00)χ2值5.000P值0.0252.22组患儿语言障碍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构音障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构音障碍均有改善,但观察组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2组患儿治疗前后DQ评分及Gesell整体发育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DQ评分及Gesell整体发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DQ评分及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动作、个人社交等评分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仅DQ评分及大运动评分明显升高(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2组患儿构音障碍积分比较(例,珋xʃs)指标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反射(咳嗽、吞咽、流涎) 3.26ʃ1.07 3.98ʃ1.161)2) 2.98ʃ1.23 3.32ʃ1.28软腭运动(反流、抬高、言语时) 1.79ʃ1.48 2.87ʃ1.511)2) 1.49ʃ1.51 2.06ʃ1.11言语(读字、读句、会话、速度) 1.29ʃ0.88 2.18ʃ1.271) 1.41ʃ0.73 1.75ʃ1.15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表32组患儿治疗前后DQ评分及Gesell整体发育水平比较(例,珋xʃs)指标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适应性行为57.62ʃ12.2875.37ʃ21.291)2)58.18ʃ12.9664.59ʃ18.71大运动56.91ʃ12.1774.33ʃ19.381)2)57.26ʃ12.6565.24ʃ17.931)精细动作56.48ʃ11.1271.26ʃ18.171)2)57.31ʃ12.2962.53ʃ17.58个人社交52.59ʃ14.2665.52ʃ18.311)2)53.07ʃ14.7556.18ʃ16.39 DQ评分45.58ʃ11.4960.21ʃ18.761)2)46.03ʃ12.2752.56ʃ14.531)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99·光明中医2019年1月第34卷第1期CJGMCM January2019.Vol34.13讨论脑瘫是由胎儿时期或婴幼时期的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一组症候群,以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患儿常伴有语言障碍,包括语言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智能发育及社会功能。
中医认为脑瘫属于“五迟”“五软”等范畴,病因在于肾禀胎气不足,病机在于肝肾亏损致心肺功能失调,舌体失用,五脏精气不能上荣元神之府[8]。
西医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治疗主要以语言功能训练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近年来研究表明综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结合现代医学康复训练治疗能加强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构音障碍、DQ评分及Gesell整体发育水平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补肾健脑针法结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语言功能训练。
其原因在于本研究所用“补肾健脑”针刺疗法中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分别位于大脑前动脉主干、额叶、颞叶语言区、枕叶运动区在头皮相应部位的投影区,针刺以上穴位不仅能疏通经络,促进脑内血液循环,增加病灶血流量,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调节大脑皮质运动及感觉功能,改善患儿智力及情感障碍,还能促进运动、学习及记忆功能产生良性调节[9]。
体针主穴均为督脉经穴,其中肾腧、太溪是补肾之要穴,肾精亏虚则出现五迟五软,故取肾腧、太溪可补肾益智、填精益髓,达益气开窍之功效;大椎为督脉贯脊入脑之要穴,与脑髓、脊髓密切相关,针刺大椎穴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后神经元的恢复,抑制脑损伤后脑神经元的凋亡[10]。
脑为元神之府,是精神活动的中枢所在,主神明、任物与运动,包括语言功能[11];肾主骨生髓而通于脑,肾精亏虚,脑髓失养,元神失主,则“五迟”“五软”[12],故本研究所用“补肾健脑”针刺疗法可治患儿五迟五软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