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实践效果与退出机制

合集下载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及退出机制分析——基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视角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及退出机制分析——基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视角

联储 资产 负债 表 中持有 的 资产 项 目更 加 多样 化 , 可
从美 联储 资产 负 债表 中一 窥究竟 ( 见表 1 ) 。
重要 渠 道 。
名 义 利率 接近 于零 息 的约 束 下 , 央 行 货 币 政 策有 两
种 方式 可 以选 择 : 一是 调 整 央 行 资 产 负 债 表 的构 成 和规模 , 二 是 改变公 众 对 未 来 短 期 利 率 变 化 的市 场 预 期口 “ ] 。次 贷危 机后 美 联 储 大 量 采 用 非 常规 货 币 政 策 的主要 原 因 : 一 是 常规货 币政 策实 施 空 间收窄 。
自2 0 0 7年 8月美 国次贷危 机 开始 , 美联 储 为 了 维持 金 融系 统 和宏 观 经济 的稳 定 运 行 , 除 了通 过 降
低 基 准 利 率 和 公 开 市 场 操 作 向 市 场 注 入 流 动 性 等 常
规 货 币政 策 外 , 大量采用 非常规货 币政策 ( u n c o n — v e n t i o n a l mo n e t a r y p o l i c y ) 。尤其 是 2 0 0 8年 9月 雷
有 助 于深 入 理 解 非 常规 货 币政 策 的 实施 和 退 出机 制 。
关 键 词 :非 常 规 货 币 ; 政 策 资 产 负债 表 ; 量 化 宽松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2 1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7 2 1 7 ( 2 O 1 3 ) 0 3 —0 0 2 9 —0 6
美联 储通 过 执行 多项 扩大 央行 资产 负债 表 的非 常规 货 币政策 来 吸 收金 融 危 机 的负 面 冲 击 , 使 得美

常规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运用与局限

常规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运用与局限

常规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运用与局限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常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改变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来实施,而非常规货币政策则采取一些非传统手段来应对经济危机或通胀压力。

本文将分析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运用与局限。

常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基准利率来调控银行间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影响借贷成本和资金供给。

当经济增长乏力或通胀压力较低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促进借贷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在通胀压力较高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

这种常规货币政策具有以下优点和局限:首先,常规货币政策相对简单直接,易于操作和理解。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可以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影响储蓄、投资和消费,进而调节整个经济体的供求关系。

其次,常规货币政策具有灵活性。

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变化快速调整利率,以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然而,常规货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首先,传导机制存在滞后效应。

一旦中央银行调整利率,其对经济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政策实施时需要预估经济变化的滞后期,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常规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期间可能失去效果。

当经济活动低迷时,企业和个人普遍对借贷和投资持谨慎态度,此时即使降低利率也无法刺激经济增长。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中央银行会采取一些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

非常规货币政策通常包括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

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来扩大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长期利率,促进借贷和投资。

这种政策可以提供更多的流动性和信贷,刺激经济活动。

负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将银行存款利率设置为负值,即银行需要向中央银行支付存款利息。

这样的政策旨在鼓励银行加大贷款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优点在于其对经济刺激效果更为直接和迅速。

然而,非常规货币政策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日本银行非常规货币政策

日本银行非常规货币政策

日本银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历史与现状
• 当前政策环境- 全球经济复苏 •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日本银行的信贷环境逐渐改善,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
低利率和低通胀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日本银行继续实施非常规货币政 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 日本政府支持 • 主要政策工具- 购买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担保债券凭证(CBO):日本银 行通过购买资产支持证券和担保债券凭证等工具,增加流动性,并促进信贷市 场的稳定。这些工具通常由政府或大型企业发行,并由多个债务人共同偿还。 - 扩大贷款规模:日本银行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增加流动性,并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鼓励银行扩大贷款规模,并提供政策支持。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提供 优惠利率和其他激励措施来吸引更多的借款人。
日本银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历史 与现状
日本银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历史与现状
历史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银行也受到了冲击,导致信贷紧缩、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日本银行开始 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如购买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担保债券凭证(CBO)等。- 2013年安倍经济学
VS
详细描述
日本银行实行负利率政策,将存款利率设 定为负值,贷款利率设定为正值。这种政 策旨在鼓励银行增加贷款,刺激企业和个 人消费和投资。同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贷款。
案例三:贷款支持计划
总结词
政府担保、低利率贷款、企业融资支持
详细描述
日本政府与银行合作推出贷款支持计划,为 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担保的贷款。这些贷款通 常具有较低的利率,以鼓励企业融资。此外 ,政府还提供其他支持措施,如税收优惠和 财政补贴,以帮助企业度过经济困难。
目的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 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刺激 经济增长、提高物价水平并促进银行 信贷扩张。

欧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运用实践及评析

欧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运用实践及评析

[文章编号]1006-169X(2018)05-0004-09
DOI:10.19622/36-1005/f.2018.05.001
李文浩(1974-),湖南邵阳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博士,高级经济师,培训认证部主任;张洲洋
(1991-),山西高平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硕士,经济师。(北京 100045)
贷宽松政策(即银行向非传统交易对手贷款和针对 性地购买特定类型证券)有助于降低金融体系面临 的压力,促进信贷资金流向家庭和企业。
在采取大规模收购资产的行动时,央行可以通 过以下四个主要渠道影响总需求和价格水平:一是 银 行 贷 款 和 货 币 供 应 效 应 ;二 是 证 券 投 资 组 合 效 应;三是预期;四是资本市场功能改善。
一般情形下,各中央银行不会动用常规货币政 策 之 外 的 手 段 ,但 是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他 们 会 固 守 成 规。2007 年次贷危机,尤其是 2008 年 9 月雷曼兄弟 破产风暴以来,全球货币市场动荡不安,欧元、美 元、英镑市场的利差不断升高,市场交易额急剧萎 缩,流动性严重短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危机以来各国中央银行普遍 采用低息政策,利率一降再降,2014 年 6 月欧央行首 次降低利率至 0 以下,常规的以利率为主的货币政 策效果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各主要中央银行纷 纷大规模、长时间采用非常规货币政策,以期稳定 市场、刺激经济,客观上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了积 极影响。非常规货币政策即央行在非常时期动用 常规工具以外的货币政策工具,充分体现了央行能 够自由选择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及运用各工具的组 合来实现其目标的特点。
一、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概述 (一)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概念 目前,理论界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定义尚未达 成一致意见。美联储主席 Bernanke 认为,作为非常 规货币政策的资产负债表政策包括量化宽松(定量

从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变化分析主要国家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

从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变化分析主要国家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

危机救助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 , 来研究主要国家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退 出机制的独特
一 关于 常规及 非常规货 币政策 的研 究文献简介
长期以来 , 理论界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常规货币政策范畴, 对于危机救助 的政策工具也倾 向于选择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 自20 1 年 一 X 6 年 日 0 2( ) 本央行实行数量 宽松的货币政策 以来 , 有关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研究也随之兴起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 , 随 着非 常规 货币政 策在 全球 范 围内 的广 泛实施 , 理 论 界 与 中央银 行 专 家们 对 于 非 常规 货 币
同时 还要求 交易 对手 具有 较高 的传导 货 币政 策 的能 力
场利率走势 ,就可以影响金融市场中长期利率 , 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调控方式
经过 2 多年 0
的实 践 ,上 述货 币政 策实施 方式 已被 主要 国家 央行 认 为是 体 现其 透 明 度 与公 信 力 的经 典
即使 当金融市场受危机冲击难以顺畅运行时 , 如果央行能及时通过公开市场
W or in g P 叩 e r , W P /2 (洲 / 2 2 6 . k )9
0 7
小奋研忆
总3 期 第 5
施 , 主要通过向特定借款人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信贷支持 , 来促进信贷市场复苏 , 美联储倾
自200 年 一 0 6 年 日 1 20 本央行实行数量宽松的货 币政策 以来 , 有关非常规货币政策
的研 究也 随之兴 起 日本央行 实行 的数量 宽松 政 策 主 要具 有 三 个 特 点 :一是 日本 央 行将 基准利 率 降低 到接 近零 的水平 ,并 将公 开市 场操 作 目标 由隔夜 利 率 转 变 为存 款 机 构在 央 行 的超 额准 备金 存 款余 额 ;二 是 日本 央行 通 过直 接买 人政 府债 券来 实现 其数 量操 作 目标 ; 三是 日本 央行 承诺 只要 C P 下跌 走 势未 发 生 变化 , 就 会 持 续 实施 数 量 宽 松 的政 策 I 不少 学者 对 日本 央行 实施 数量 宽松 政策 的经 验教 训 进 行 了 系统 研 究 , 主 要 归纳 为 以下 五个 方 面 :其 一 , 央 行增 加基 础货 币供 应不 一定 能创 造 宽 松 的货 币 环 境 , 如 果货 币乘 数 出现 大 幅 下 降 , 将 削 弱数量 宽松 政策 对 实体 经济 的刺激 效果 (H r s i 20 0 ) ;其 二 , 银行 体 系 的状 况 i oh 6 对 于数 量宽 松政 策 的实 施效 果 至关 重要 , 当商业银 行需 要大 幅 降低杠 杆 率时 , 向非 金融机 构 提供 贷款 的意 愿将会 受到 影 响 ( C a a er , K a hya 200 ) 其 三 , 央行 试 图通 过 实 施数 b l o s p 6 ; 量 宽松 的货 币政 策促使 中长 期 收益 率 曲线 扁平 化 ,从 而 刺激 私人 部 门扩大 投 资 , 但影 响私 人部 门投 资决 策 的主要 因素 是真 实利 率水 平及 通 货 膨 胀 预期 , 当数 量 宽松 政 策 被 认 为会 长期 执行 时 ,很 难对 私人 部 门 的通 货膨 胀 预 期 产 生影 响 (K njg a 1 9 ) ;其 四 , 长 期执 行 m n 9 8 数量 宽松 的货 币政 策还 可能 会影 响财 政政 策 的扩 张 能力 , 日本央 行 在 实施 数 量 宽 松货 币 政策 期 间 , 其财 政政 策 与 货 币 政 策 对 刺 激 经 济 增 长 的 效 果相 对有 限 (A u t a h , o h i l e hc a f d e 0 3 2 0 ) ;其 五 , 日本 央行 在 低利 率 环 境 下 购人 政 府债 券 , 将 显 著 增 加 央行 未 来 资产 损 失 的 风 险 ,从 而对 央 行 的公 信 力 及 其 政 策 实施 效 果 带 来 不 利 影 响 ( B r a k 20 3 , Sv n s n e n n e 0 e s o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发展与利弊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发展与利弊

5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产生
——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中非常规政策措施的产生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引起股市 剧烈动荡。投资者担心,危机会扩散到整个金 融市场,影响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进而损害 美国经济增长。
利率多次被下调以期实现经济复苏。主要靠调 节短期名义利率来扩张流动性,往往是连续多 次下调。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利率上调和下调上 的变化不对称,相对后者,下调更多,更大幅 度的发生。这一货币政策也被称为‘传统货币 政策’。 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多次下调联邦基 金利率,直至2009年1月28日将联邦基金目标 利率维持在0-0.25%的区间不变,是经济直面 零利率下限问题(ZLB).
美国次贷危机
量化宽松 信贷宽松
全球经济危机
临时辅助性非常 规政策产生
运用传统货币政 策使利率多次下 调后至0.25
零利率下线负面 影响会造成经济 衰退
6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产生
——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中非常规政策措施的产生
ZLB名义利率下限问题带来负面影响: 1) 货币政策的利率手段失去使用的空间,货 币当局不能再靠降低短期名义利率来扩张 流动性来刺激经济。 2) 当短期名义利率为0时,公众持有现金的 意愿将增强,支出减少,造成经济衰退。
10
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自07年金融危机09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
从09年3月开始至10年6月底。推出2000亿美元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 (TALF),重振消费者和小型企业贷款。 09年3月推出公私联合投资计划(PPIP),又称‘排毒计划’。旨在从金 融机构手中收购问题贷款和其他资产。 09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私人资本提供担保,以便其从美联储获得无追索 权贷款,进而介入问题资产的处置。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将在今后6个月内购进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 债;同时进一步购入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和1000亿美元房贷公司 债券。 11月4号凌晨,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决定到2011 年6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对我国央行的启示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对我国央行的启示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对我国央行的启示内容摘要: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等机构纷纷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复苏。

本文主要分析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为应对危机所采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并指出后危机时期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我国中央银行在政策调整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非常规货币政策实践效果分析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相关概念(一)常规货币政策常规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宣布基准利率来传递其政策立场,通过信贷规模影响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对中长期利率乃至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对于一般的经济下行周期来说,降息行为的效果是明显的。

然而,当金融市场甚至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央行仅仅通过常规手段的下调名义利率行为不足以支撑市场的反弹,常规性货币政策遭受“流通性陷阱”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非常规货币政策就成为了央行进行危机救助的主要工具。

(二)非常规货币政策1.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含义。

非常规货币政策是指在几乎没有降息空间或利率的市场传递机制严重受阻的情形下,央行通过改变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来影响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继续维持市场的流动性。

非常规货币政策一般分为三类:流动性宽松,即央行在整个金融市场上提供流动性支持。

一方面,央行可以扩大交易对手的范围、延长融资期限、降低抵押品要求等方式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另一方面,央行还可以通过双边或多边互换的方式提供外汇流动性。

定量宽松,主要是在基准利率趋于零的情况下才被采用,是通过央行买入政府债券的方式来降低国债收益率,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恢复。

信贷宽松,主要是向特定的借款人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信贷支持,扩大贷款规模,降低并且放松贷款条件,从而刺激信贷市场。

信贷宽松可以和定量宽松同时进行来促进资产组合。

2.非常规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

2007年的次贷危机不但重创了美国的金融和经济体系,而且波及到世界范围的金融市场,使全球的经济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危机爆发之初,各国都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有效性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有效性

性2023-11-06•引言•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概述•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经验与启示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这些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降低利率、购买长期政府债券和抵押支持证券等。

研究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理解这些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复苏和未来政策制定的方向。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复苏。

研究内容本文旨在评估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影响,重点关注政策措施对实际产出、通胀和就业率的影响。

研究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利用宏观经济学模型对政策效果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内容与方法02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概述非常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受到限制或失效时采取的非传统货币政策手段,以实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等目标。

非常规货币政策通常包括大规模资产购买、前瞻性指引、负利率等措施。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定义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前瞻性指引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声明或市场预期管理,引导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以实现政策目标。

负利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促使商业银行增加贷款和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

大规模资产购买中央银行通过购买长期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某些情况下,非常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等。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力度、经济周期、市场反应等。

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中央银行需要灵活运用非常规货币政策手段,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评估。

03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刺激经济增长: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非常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实践效果与退出机制王亮亮,李明星,苗永旺2010-09-06摘要:非常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救助2007-2009年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但学术界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研究还相当有限。

由于非常规货币政策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登上了全球范围的舞台,并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效果和退出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以增强人们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认知范围。

关键词: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机制,大萧条,数量宽松,性质宽松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纷纷推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以应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破坏。

由于这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在世界经济史上第一次登上全球范围的舞台,并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围绕着学者们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争论热点,我们将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世界主要经济体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和效果及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进行系统阐述。

一、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剖析非常规货币政策(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是与常规货币政策(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相对应而言。

常规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利率的升降来传递其政策立场,调节市场的流动性,影响宏观经济的波动。

当正常的经济体受到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后,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金融系统的压力骤增,此时市场处于流动性紧缩状态。

为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央行一般采取降息的常规货币政策手段,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激活“资本市场”。

对于一般的经济下行周期来说,降息行为的效果是明显的。

然而,当遇到1929-1933年大萧条或2007-2009年这样严重的金融与经济双重危机时,仅仅通过常规手段的降息行为并不足以支撑市场的反弹。

当利率降到零利率边界或进入零利率陷阱后,降息行为更是无能为力。

在常规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非常规货币政策便成为央行进行危机救助的主要工具。

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在没有降息空间或利率的市场传递机制严重受阻的情形下,央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或膨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行为,以保证在利率极低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市场的流动性。

我们通过Bernanke and Reinhart(2004)、KotaroIsh,iMark Stone(2009)、Peter Morgan(2009)和Vladimir Klyuev,Philde Imus and Krishna Srinivasan(2004)等人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的分析,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类型进行如下划分:(一)承诺效应(commitment effect)承诺效应是指货币当局向投资者提供清晰的承诺,确保短期利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承诺效应通常分为有条件的承诺和无条件的承诺两种类型。

从现实经验来看,通常为有条件的承诺,即货币当局向消费者和企业承诺,在实现经济复苏的某种既定目标之前,货币当局不会撤出宽松的货币政策。

承诺效应使人们能够准确的判断货币当局未来的货币政策,增加信息的对称性,从而为个体的行为选择提供参照标准。

在承诺效应下,消费者或企业确信短期利率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市场长期利率的下降。

因此,承诺效应可以改善民众通货紧缩的预期、防止实际利率的上升从而避免消费、支出的延后,并因此刺激需求的增加。

(二)数量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数量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超额储备存款的规模而使其资产负债表得到扩张,使其超过维持零利率所需的水平,从而影响金融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和经济产出。

当短期利率政策达到零利率边界或承诺效应无法降低长期利率时,数量宽松政策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首先,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购买政府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长期国债的方式降低长期利率。

其传递机制是,中央银行对长期国债购买的增加无疑会抬升国债的价格,并因此降低长期国债的收益率。

由于国债是各类金融资产的基准价格,随着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下降,市场长期利率也必然随之下降。

其次,中央银行通过购买金融机构的长期国债而将等额的资金存入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账户,金融机构准备金余额的增加则意味着基础货币的扩充。

此外,数量宽松政策还会通过以下渠道影响投资和需求:(1)资产组合渠道。

在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无法完全替代时,中央银行通过数量宽松政策向市场投入大量货币后,投资者会将部分货币转换成其他金融资产,进行资产的重新组合。

资产重新配置的结果会提升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在托宾Q理论的效应下,会刺激投资,增加需求;(2)预期效应。

中央银行通过从金融机构购买国债的形式向各类金融机构提供货币供给。

金融机构可贷款货币供给的增加增强了市场流动性。

市场流动性的增强可以使民众摆脱悲观的情绪,对未来的经济景气产生期待,从而增加消费和投资;(3)财政渠道。

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以使政府以通货膨胀税的形式替代直接税收并降低政府的还债成本。

这使得政府可以在宽松的预算约束下使用更加积极的财政刺激方案。

(三)性质宽松(qualitative easing)性质宽松(信贷宽松)政策的本质是通过改变私人部门所持有的各类资产的比例来影响各类资产的相对价格,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性质宽松和数量宽松政策的区别在于数量宽松政策扩大了市场中的货币基础,其重点在于负债方,是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水平的变化而发挥作用;而性质宽松政策则是中央银行的资产总规模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其资产组合发生变化,一般是由于购买了私人部门流动性较差和风险较高的资产使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组合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私人部门所持有的各类资产的比例及相对价格也发生了变化)。

即使性质宽松政策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也会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但其重点在于央行的资产方而不是负债方。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将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或私人证券的行为视为数量宽松政策,而将中央银行购买私人资产(例如“有毒资产”)的行为视为性质宽松政策。

(四)特别贷款(specialloan)特别贷款是在金融系统正常的信贷功能紊乱的情况下,央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特定的金融机构、企业或其他投资者提供贷款的情况。

在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或贷款意愿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受到削弱的情况下,通过央行直接向投资者提供信贷将更为有效。

此举还可以向市场参与者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央行要为经济的复苏竭尽全力。

然而,这种干预一方面会使央行承担大量信贷风险,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扭曲信贷市场的相对价格,从而可能损害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在给某些机构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使其他机构受到损害。

(五)外汇宽松(foreignexchangeeasing)外汇宽松政策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外汇资产的形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央行购买外汇资产的行为可以降低本币的价值,有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从而刺激需求。

虽然该手段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但由于这种方法往往具有操作汇率的嫌疑,容易遭到他国的报复,所以一般较少应用。

第二类是央行间进行货币互换安排,以缓解国际储备货币较少国家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困境。

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及效果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上,众多学者将日本在2001-2006年间通过购买长期国债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维持极低利率水平的行为视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初次尝试。

然而,在近期的研究中,CarmenM.Reinhart、Vincent Reinhart(2009)发现非常规货币政策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已由美国最早实践,只是当时没有“非常规货币政策”这样的提法而已。

本节,我们将对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时期、日本2001-2006年时期和2007-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主要经济体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及效果进行分析。

(一)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时期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及效果面对着192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胡佛政府在救助方案上畏首畏尾,葬送了救助美国经济的大好时机。

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开始实施新政,大刀阔斧的推行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然而,罗斯福总统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财政预算平衡思想”的禁锢,在财政扩张力度上与当时的经济形势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

在罗斯福总统上台一年后的1934年,其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比其上台前上升了1.5%(Christina D.Romer,2009)。

在这种情况下,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便成了罗斯福总统反危机的最重要手段。

在货币政策上,罗斯福政府首先采取大规模的降息手段。

如图1所示,美联储将短期名义利率从1932年的3%左右大幅度下调到1933年末的零利率边界,在1934年初期甚至达到零利率水平。

从传统凯恩斯视角来看,当时美国已经进入了“零利率陷阱”,常规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

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利率的大幅降低并不足以挽救美国经济。

对此,罗斯福政府开始采用“非常规货币政策”。

美联储开始大幅度购买黄金并因此抬升黄金价格,黄金价格的上升使美元大幅贬值,到1934年美元贬值幅度达到60%,但美联储并没有在市场上进行冲销操作。

高价购买的黄金大都被转换成商业银行在美联储存款准备金账户中的超额准备金。

非常规货币手段向市场中注入大规模流动性,增加了市场中的基础货币。

如图2所示,从1933年3月到1937年5月,美国市场中的基础货币数量增加了60%,而M1同样膨胀了60%。

到1935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超额储备金占到了总储备额的50%。

Carmen M.Reinhart、Vincent Reinhart(2009)认为,货币政策的上述组合不但使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急剧放大,还使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发生了转变,这对当时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势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潜在影响。

此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扩张还为财政政策的扩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他们认为,美联储当时的货币政策手段完全满足了Bernanke and Reinhart(2004)所定义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数量宽松政策”。

Michael Bordo(2009)也认为2007-2009年金融危机中美联储采用购买长期国债的数量宽松手段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的行为可以视为20世纪30年代美联储黄金政策的重演。

图1:美国大萧条时期短期名义利率变动情况图2:美国大萧条时期高能货币和M1的变动情况可以说,非常规货币政策是罗斯福政府“新政”的重中之重,也是大萧条经济复苏的关键。

从实践效果来看,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是较为成功的。

它不但使美国的短期名义利率在随后的几年内一直维持在零利率边界,还向市场中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激活了市场的经济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