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花开与敦煌读书思维笔记

花开与敦煌读书思维笔记

花开与敦煌读书思维笔记一、引言《花开与敦煌》是一本关于敦煌文化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

在阅读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思维笔记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我在阅读《花开与敦煌》时所采用的思维笔记方法,并分享一些阅读心得。

二、思维笔记方法1. 思维导图在阅读《花开与敦煌》时,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法,将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2. 关键句笔记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书中的一些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整个段落或章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这些关键句子,以便在复习时能够快速回忆起书中的内容。

3. 批注笔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在书中留下批注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批注笔记可以是对某个知识点的补充说明,也可以是对某个观点的质疑或反驳。

通过批注笔记,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三、阅读心得1. 深入理解在阅读《花开与敦煌》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深入理解的重要性。

只有对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才能够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和内涵。

因此,我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思考和感悟,努力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知识点。

2. 跨学科思考《花开与敦煌》涉及到了多个学科领域,如历史、文化、艺术等。

在阅读过程中,我注重跨学科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分析书中的内容。

这种跨学科思考的方式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加深了我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3. 独立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注重独立思考,尝试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书中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独立思考的方式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这种独立思考的方式也让我更加自信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结语通过阅读《花开与敦煌》并采用多种思维笔记方法,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思维笔记对于提高阅读效果的作用。

敦煌学十八讲读书笔记(精品5篇)

敦煌学十八讲读书笔记(精品5篇)

敦煌学十八讲读书笔记(精品5篇)散文的读书心得600字篇1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没错,读书给人带来欢乐,给人带来启发。

总之,读书有许许多多的好处。

寒假中,我读了许多书。

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几乎每一篇散文都给人带来深刻的启发。

读了这本书,我有许多感想,下头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每篇散文因为主题不一样,所以,给我留下的启发、感想也不一样。

《软枝杨桃》这篇散文让我明白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只重视外表的好坏,不重视内在的美丑时,真正清净的生活就不可能实现。

《在繁花中长大的孩子》则让我明白在美丽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因为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心也是完美的。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又让我明白,虽然一秒钟的混乱,可能需要几天才能清净,但只要我们一向坚持迈向更高境界,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留一只眼睛看自我》让我明白,仅有留一只眼睛看自我才能明白成功的真谛,如果心执着停滞了,就仅有死路一条。

是啊,一本书给我带来了这么多启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觉得太好看了,结果妈妈叫了好几次都没听见。

这本书用巧妙的方法引出了许多生活事物中的看法、理解。

让人情不自禁的想看第二遍,书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十分耐人寻味。

整本书写的十分好,还让我明白了许多新鲜事物。

偶尔,我看到精彩、好笑之处,都会不由自主的笑一笑。

每当我看见林清玄写的书时,都会拿起来读一读。

因为,每当我拿起来阅读时,都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散文的读书心得600字篇2拿起这本书,一本书名为《我的人生笔记》的散文集,我便即将开始了解作家毕淑敏的内心世界了。

本以为一个作家,就是整天坐在家里,奋笔疾书,一天到晚与文字打交道的人,但毕淑敏与我想象中的作家完全相反。

她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验,她年轻时曾在藏北高原当了十一年的兵,把青春留在冰川雪岭之间,她曾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跋涉在藏北无人区,她曾在寒冰之上,铺张雨布席地而眠,她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但她同样有家庭、儿子、友爱,小时候也害怕见教师。

《敦煌医学研究大成 针灸卷》读书笔记模板

《敦煌医学研究大成 针灸卷》读书笔记模板

第八章敦煌针灸文献 的理论研究
第九章敦煌医学文献 中针灸疗法研究
第十章敦煌针灸疗法 的现代应用与研究
第十一章敦煌针灸医 学的学术特点与学术 价值
第一节经络理论研究 第二节取穴法研究 第三节腧穴研究
第一节灸法 第二节针刺法 第三节拔罐疗法 第四节刺血疗法 第五节贴敷疗法 第六节导引法
一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敦煌针灸各疗法的现代研究
敦煌医学研究大成.针灸卷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医学
中医
研究
甘肃省
学科
疗法
针灸疗法
大成
医学
敦煌 敦煌
现代
针灸
针灸

文献
五脏
医学
灸法
内容摘要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与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整理、研究与应用敦煌遗书、敦煌壁画及其他敦煌文物中涉 及医药史料的一门学科。其与“中医”“西医”不是等同概念,与“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命名相呼应。敦 煌医学卷目前公布的有一百三十余种,其内容包括医理、诊法、本草、医方、针灸等方面。本套敦煌医学丛书出 版的《诊法卷》《本草卷》《医方卷》《医方络药理学卷》《针灸卷》《本草卷》《养生与杂论卷》 《藏医卷》 《形象医学卷》《教学卷》《专著与人物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是最具权威性的敦煌医学研 究系列专著。作者简介:李金田为伤寒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 作。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中医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甘肃省“333科技人 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荣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教学名师奖等称号。兼任中华中医学会理事、全国仲 景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一届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 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甘肃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政协甘肃省九届、十届委员会常委等职。创办了中医临床基础硕士 点。

敦煌整理资料之六(敦煌壁画)

敦煌整理资料之六(敦煌壁画)

敦煌整理资料之六(敦煌壁画)longzizhai 的敦煌整理资料之六(敦煌壁画)我暂别敦煌资料的整理已经半月了,今天又重新拾起来半月前的提纲,收集了一些资料。

可惜我的时间太有限,当时列提纲时将网撒的太开了,竟然有些收不住了。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体部分,其线条、色彩、技法、表现内容等都很值得结合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仔细研究,但是我无奈之余却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零散的收集了些资料。

以后有时间会一个窟一个窟的仔细收集资料,看得多了,自己的观点也就孕育胸中了。

以下的所有文字我甚至没有仔细读过。

先作为背景知识列出吧。

-----------------------------------------------------------------------------------------------------------------------------------------5 敦煌艺术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

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

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

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

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

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

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

敦煌历史笔记高考知识点

敦煌历史笔记高考知识点

敦煌历史笔记高考知识点一、敦煌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敦煌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的前秦时期。

这段时期,敦煌地区正处于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交通要道上,与丝绸之路紧密相连。

随着西域文化的渗透和传播,敦煌艺术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二、敦煌壁画的特点与表现形式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这些壁画多以佛教题材为主题,内容涉及佛教经典、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壁画采用了色彩丰富的绘画技法,以及构图精巧的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

同时,壁画还以其丰富的细节描绘和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而著称。

三、敦煌文献的重要性与研究价值敦煌除了壁画之外,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被誉为“东方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这些文献内容包括佛经、诗文、文史著作等,涉及宗教、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推动学术研究和历史的继续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敦煌壁画与文献的保护与修复问题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敦煌壁画和文献的保存状况面临严峻的挑战。

如何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目前,科学家们采取了各种技术手段,如数字化修复、保护性展示等,来保护和传承敦煌的文化遗产。

五、敦煌艺术的影响与传承敦煌艺术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对世界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发。

同时,敦煌也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西方艺术家们慕名前来,带回了敦煌壁画的艺术元素,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六、敦煌艺术在高考历史考试中的重要性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敦煌艺术在高考历史考试中经常被提及。

作为考生,我们需要了解敦煌艺术的起源、特点和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同时,还应了解如何保护敦煌的文化遗产,以及敦煌艺术对世界艺术史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提高历史考试的分数。

敦煌学十八讲笔记

敦煌学十八讲笔记

《敦煌学十八讲》 , 第26页唐朝的“会灭昌法”(844—845)《敦煌学十八讲》 , 第27页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土豪张议潮率众起义。

赶走吐蕃守将节儿、夺取沙、瓜二州,并迅速向东西方向扩展,又遣使分几路往唐朝长安告捷。

五年(851),敦煌使者抵达长安,唐朝设立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兼沙、瓜、甘、肃、伊、西、鄯、河、兰、岷、廓等十一州观察使“。

敦煌从此开始了延续近二百年的归义军时期。

《敦煌学十八讲》 , 第29页甲戊年(9t4),曹议金(名仁贵)取代张承奉,废金山国,去王号,仍称归义军节度使。

《敦煌学十八讲》 , 第31页1036年.西夏占领沙洲,归义军政权基本结束。

到1227年3月,敦煌终于为蒙古汗国占领。

《敦煌学十八讲》 , 第32页1372年,明将冯胜经略河西,取得初步胜利,但敦煌仍为元朝残部所守。

为防蒙古东进,冯胜在肃州西七十里处建嘉峪关,成为明朝西部的边关,敦煌被弃置关外。

《敦煌学十八讲》 , 第34页汉代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是,东面始于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咸阳,一条路沿泾河面上,经固原、景泰进人河西走廊;另一条路沿渭水西行,经陇西、金城(今兰州)进入走廊。

沿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张掖、酒泉,到敦煌。

由敦煌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

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

北道四行.经渠犁(今库尔勒)、焉耆、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

南道自都善(今若羌).经且木、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硫勒。

从疏勒两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

由此《敦煌学十八讲》 , 第35页西行可至大月氏(在今阿富汗)、康居、奄蔡、安息(今伊朗),最远可达大泰(罗马帝国)的犁 (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另外一条道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戈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

敦煌学的名词解释敦煌学,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学科,其名词本身就表达了一种学习和研究敦煌的艺术遗产的方法和意义。

这篇文章将深入解析敦煌学的名词解释,探讨其历史、研究对象、方法和学术价值。

敦煌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国,当时西方学者史坦因(Aurel Stein)等人对敦煌莫高窟的发掘和收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随着中国学者的参与和研究,敦煌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以研究敦煌墓葬中的壁画、文书、经卷等艺术作品为主要对象。

首先,敦煌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以及敦煌文书、经卷、织锦等各种文物。

其中,莫高窟的壁画是敦煌学的核心研究领域。

这些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和优秀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同时,敦煌文书、经卷等文物也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物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于了解唐代敦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敦煌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艺术史、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艺术史主要从美学、艺术风格和技艺等方面,对敦煌壁画进行分类和研究,揭示其艺术内涵和历史地位。

考古学通过对文物的挖掘和发现,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结构。

历史学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探索敦煌在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文献学通过对敦煌的文书和经卷的研究,还原历史真相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些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为敦煌学提供了多角度的解读和理解。

最后,敦煌学在学术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敦煌文书和经卷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制度、经济形式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再次,敦煌学研究不仅仅关注敦煌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更涉及了丝绸之路、唐代文化交流等广阔的研究领域。

通过敦煌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总结起来,敦煌学是一个研究敦煌艺术和文化遗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文书、经卷等各种文物。

《敦煌莫高窟》复习要点归纳

《敦煌莫高窟》复习要点归纳

《敦煌莫高窟》复习要点归纳敦煌莫高窟复要点归纳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自敦煌市东北约25公里处的莫高河两岸而得名。

以下是对敦煌莫高窟的复要点归纳:
1. 历史背景
- 敦煌莫高窟建立于4世纪,经历了辽、西夏、元、明等多个朝代的建设和保护。

- 莫高窟为艺术的宝库,是传播和研究的重要遗址之一。

2. 窟洞数量与分类
- 敦煌莫高窟共有735窟,壁画数量超过四万平方米。

- 窟洞分为壁画窟、彩塑窟和石刻窟三个主要类型。

3. 壁画艺术
-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种类繁多,题材广泛,涵盖了、、儒教、历史、音乐等方面。

- 壁画表现形态多样,有线刻、塑刻、彩绘等不同技法。

色彩
鲜艳,很好地展示了古代艺术的风采。

4. 彩塑艺术
- 彩塑是敦煌莫高窟的独特之处,代表了中国古代彩塑艺术的
高度成就。

- 彩塑窟内的彩塑佛像精细逼真,栩栩如生,展示了古代艺术
家的精湛技艺。

5. 保护与研究
-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受到国内外重视。

- 为了保护和研究莫高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保护区、修复壁画和彩塑、开展考古和研究等。

以上是对敦煌莫高窟的复习要点归纳,希望对你复习敦煌莫高
窟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第一节敦煌学的基本概念①音译词少数民族语言②敦,大。

煌,盛。

1. 敦煌学的崛起1900 年,以敦煌藏经洞17 窟的发现为契机2. 敦煌学的提出陈寅恪1930 年最先提出为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首次“遗书”江亮夫1983 年《敦煌学之文书研究》研究范围包括石窟艺术、剪辑及周围的历史遗迹3. 敦煌学定义及其基本研究领域实际上是一门包括许多学科的群体性学问,如果从学科本身所研究的课题上看,敦煌学应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艺术、敦煌史地、敦煌简牍( 4 个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还包括敦煌一带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第二节敦煌文献的数量和收藏1. 文学分藏于世界上十余个国家①英国藏品由斯坦因由1907、1914 两次从莫高窟劫来,总数约 13300 件左右,包括 12 种文字。

英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②法国伯希和 1908 年劫来巴黎国家图书馆约 6000 件③俄罗斯奥登堡 1914 年劫来约 19000 件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约 350 件艾尔米塔什博物馆④日本 1912 年大谷光瑞探险队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633 件⑤中国藏品主要为劫余部分国家图书馆馆藏约16000 件中国收藏敦煌卷式文书总计约19000 件,有吐蕃文9648 页⑥美国不少于25 件⑦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图书馆收藏16 件⑧德国 3件2. 其它相关研究资料①吐鲁番文书总计约 42400 件,另有碑帖276 块②塔里木盆地文书约 6300 件左右③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所出简纸文书约89129 余枚、件第二章中国历史上的敦煌第一节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汉代敦煌的开拓一、史前时期的敦煌汉武帝统一河西之前,河西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的活动地带。

二、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武帝建元三年(前 138 年),张骞以汉使节的身份率团第一次出使西域。

前 119 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为了将匈奴彻底击溃)。

三、汉代对敦煌、河西的开拓经营1. 郡县设置设置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统治匈奴,通西域2. 主要经营措施①移民实边、增加人口②积极在河西、敦煌地区实行屯田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的历史状况和军事建制①公元 227 年??慈出任敦煌太守② 西晋在河西设凉州刺史部十六国时期敦煌先后归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和北凉五个政权统辖③442 年,归属北魏统辖④孝昌元年( 525),北魏派元荣任瓜州刺史,在其治理敦煌的近 20 年中,团结豪强大家、发展当地经济、并大修佛窟⑤ 北周时,仍设瓜州,任命于义继任瓜州刺史,大兴修窟造像第二节佛教活动的兴盛早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经由西域传入祖国内地,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前 64 年)佛教传入中国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的佛教以译经与讲经为主,同时石窟寺的开拓也兴盛起来。

被称为“敦煌菩萨”的竺法护,自晋武帝时游历西域诸国,之后的鸠摩罗什和昙无亦是著名译经大师。

河西地区现存石窟寺之多,许多始建于十六国时期,莫高窟就是在十六国时期建造的。

公元366 年第三节莫高窟的早期建造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可分为建筑、雕塑和壁画三方面石窟建筑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僧房、庙塔和佛殿北魏、西魏的彩塑和绘画代表早期敦煌的最高成就,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有佛、菩萨像。

佛像一般都有侍从菩萨,形成一佛二菩萨的形式,北周时增加了佛弟子,除少量纯装饰的题材外,主要题材包括具有情节型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股市(九色鹿)、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人药叉等形象。

249 窟西魏天官伎乐285 窟菩萨群像西魏据段文杰先生研究,早期塑造大多造型朴拙,色彩淳厚,人物比例适度,面相丰圆略长。

北魏晚期人物造像面貌清瘦,眉目开朗、北周则出现了面短而艳的风格,人物高鼻深目,具有西域民族某些特征绘画技法上,十六国及北魏前期躲采用凹凸晕染法并多使用土红地色,北魏晚期突破了土红地色所形成的浓重淳厚的基调,形成明朗的中国风格第四节隋唐时期的敦煌一、敦煌艺术的辉煌成就隋朝一佛二菩萨立像成为洞窟的主体,并继承了北周的群像形式,形成三至七身为一铺的结合隋代的敦煌艺术发展史上体现变革精神的活跃时期,在敦煌艺术的发展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唐代是敦煌艺术的黄金时代,唐代敦煌彩塑艺术集中体现了大唐帝国空前的繁荣与昌盛,壁画题材繁多,场面宏伟、金碧辉煌,人物造型、敷彩晕染和线描技巧都达到空前的水平。

李泽厚《美的历程》“维摩诘”由六朝“清嬴示病之容”,变而为健壮的老头,且题材和主题本身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残酷悲惨的场景图画终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净土变”,那各种幻想出来的“极乐世界”的佛国景象:衣襟飘飘的舞蹈美替代了动作强烈的运动美,丰满圆润的女使代替了瘦削超脱的士大夫,绚烂华丽代替了粗犷狂放。

如果说北魏壁画是对悲惨现实和苦痛牺牲的描述来求得心灵的喘息和神的恩宠,那么在隋唐则是以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来取得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安慰。

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的,决定它们的归根结底仍是现实生活,相对稳定的和平年代、统一王朝。

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有所变化,于是对于佛国的向往和宗教的要求便有变化。

精神统治不再需要用吓人的残酷苦难,而以表面诱人的幸福生活更为容易进行麻痹。

第五届吐蕃占领时期的敦煌一、吐蕃对敦煌及河陇地区的占领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年)为吐蕃占领二、军政建置及有关经济政治状况①统治形式的变化:设置一套完整的宜蕃宜汉的制度②田赋制度的变化:均田制→ 记口受田制③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第六节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张议潮起义, 848 年发动起义, 861 年收复河西,故地重归唐王朝851 年 11 月,唐于沙州建立归义军。

张氏归义军( 848~907)张议潮、张维深、张维鼎、张承奉手宝甲戌年( 914 年)曹议军取代张承奉曹氏归义军( 914~1036)曹议军、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156窟,晚唐张议潮出行图(在横幅长卷式壁画上)开创了莫高窟在佛窟内绘制为个人歌功颂德壁画的先例第七节元明清时的敦煌1. 西夏政权对敦煌、河西的占领景佑三年( 1036),元昊带兵占领,统治瓜洲、河西长达190 年,是敦煌建郡以来被少数民族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2. 西夏时期敦煌的社会经济状况结束政权林立、战争不断的局面,提供安定的政治环境农业:①迁徙人口,增加劳动力② 农田水利的兴盛③ 耕地的开垦与先进农业工具的使用畜牧业3. 蒙元时期经济措施:①甘肃行省及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②劳动力资源的补充和增加③兴修水利,发展屯田随着南宋建都杭州,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敦煌逐渐失去了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重要地位,逐渐走向衰落4. 夏元时期敦煌的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①商业(丝绸、瓷器、茶叶、牲畜和毛皮)与内地交流形式主要有贡赐贸易及民间贸易等②手工业5. 明代的敦煌1524 年,关闭嘉峪关,敦煌孤悬大漠。

1539 年,二闭嘉峪关,从此瓜、沙二州旷无建置近二百年。

明代有国的14~17 世纪是敦煌历史上的全面衰落时期6. 清代敦煌移民垦荒,开设沙州7. 敦煌和莫高窟艺术的衰落1227 年,蒙古占领沙州后,在莫高窟中出现了引人注目的西藏式密教艺术,元代的密宗壁画,既有西夏传下来的汉密系统,又有风格迥异的金刚藏密画派作品元代以后,莫高窟的营建就逐渐告停密教: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唐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等传入中国。

第三章敦煌藏经洞的原状、封闭原因及被发现一、藏经洞的发现王道士其人号圆箓1900 年发现藏经洞延栋叶昌炽端方汪栗庵开凿在鸣沙山东崖上的莫高窟,窟室大体可分为三层二、藏经洞文物的早期流散叶昌炽收藏《水月观音像》苏子培旧藏道经写卷、佛经写卷端方旧藏《观音菩萨像》(北宋开宝八年)陆季良旧藏《药师琉璃光如来像》绢本三、敦煌宝藏的命运1907 年 3 月英国斯坦因1908 年 2 月法国伯希和选择标准时背面有非汉文的卷子,带有写经题记的卷记,估计未入佛藏的卷子和非佛教的典籍与文书1911~1912 年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1914~1915 年俄国奥登堡考察队1914 年斯坦因再次到敦煌1923 年 ~1924 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华尔纳来到敦煌四、藏经洞的封闭原因①废弃说斯坦因根据他在洞中收藏一些包裹皮中发现的一批相当数量的汉文碎纸片、带有木轴的残经尾、木轴、丝带、布包皮、丝织片做的还原物、绢画残片、画幡木网架等等,认为这些东西是从敦煌寺院中搜集来的“神圣废弃物”,藏经洞就是堆放它们的处所,他还根据所见写本和绢画题记最晚者为十世纪末的情况,推测洞窟的封闭是在十一世纪初叶(不可靠)方广昌博士也主张“废弃说”②避难说伯希和根据洞中无西夏文书,而藏、汉文本及绢画、壁衣、佛像、石碑杂沓堆置,因而认为是 1035 西夏入侵敦煌时为避外寇而仓皇封闭的(不可靠)斯坦因第二次中亚探险的正式考古报告《西域考古图记》所记录的情形,应是讨论藏经洞封闭原因的出发点。

“废弃说”难以为人接受的原因之一,是藏经洞作为这样一种??????③伊斯兰宗教的入侵第四章敦煌遗书的内容与学术价值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的总数大约为五万卷(号),其中,时代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卷子是前秦甘露元年( 359),最晚的是北宋景德三年( 1006)1.宗教文献敦煌是我国中古时期西北地区的佛教圣地( 1)一些已经被历代大藏所收录的佛经,由于其抄写年代较早,可用来对传世本的佛经进行校勘( 2)一些未被历代大藏所收的经卷,不仅可以补充宋以来各版大藏经的不足,还为佛教的经典和佛教是的研究打开了门户( 3)中国僧人的疏释类著作,真实反映了中国佛教的特点,是研究中国佛教各宗各派的主要资料(4)有关早期禅宗历史以及禅宗北宗情况的资料,对于禅宗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5)寺院文书。

包括寺院财产数目,僧尼名籍,法事记录以及施物疏等集中反映了敦煌地区的佛教活动。

敦煌艺术中的道教经卷约有 500 号左右,主要是初唐至盛唐的写本,其中包括老子《道德经》及其不同注本,所出道教经卷有两个特点:一是纸质优良,多用染黄,而且墨色字迹都很好;第二,许多卷子的背面又写了佛经,这些佛经书写的时代绝大部分是吐蕃和归义军统治敦煌的时期2.儒家经典总数达百卷以上,其中,又以《尚书》《论语》《诗经》为主3.史记与地志①现存史书的残卷、校勘如裴姻《史记集解》②未收入历代史书目录《开天辟地以来帝王纪》③早已亡佚的的史书如孔衍《春秋后语》邓粲《晋纪》④地方史资料⑤唐代的地方志4.公私文书上行文书官府文书表:上于天子之书官府文书状:上于近臣之书法制档案启、箴:上于太子之书牒:九品官员上行之书往来公文表状牒辞:普通人(庶人)上行之书私人文书各种符籍下行文书:制、敕、册:天子下行之书令:皇太子下行之书(教)放:公主、亲王下行之书符:尚书省下达州,州下达县,县下达乡5.文化教育资料主要包括各种童蒙课本、书仪及字书等,此外,书法、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资料也可以归属这一类中① 敦煌的童蒙读物多为唐五代民间流行的一些识字课本,按性质可大致分为四类:A.单纯供识字用的,其特点是文字互不连贯,有的是按声韵编排,有的是以字义编排《俗务要名林》B.一些语句连贯、押韵,并表明一定意义的识字课本,如《千字文》C.姓氏识字课本,伯希和《姓氏书》2995D.对学生进行修身处事等道德伦理教育的课本,如《太公家教》② 书仪,就是书信的程式和范本,供人模仿和套用,大致分为三种:A.朋友书仪,即友人往来书信的范本B.吉凶书仪,即一般来往和婚礼庆贺、丧礼吊唁的书信范本,为唐代书仪的主要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