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3次单元备课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复习旧知识导入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观看录像,引起学生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思考。
1、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2、分析资料,展开讨论,互相质疑。
3、游戏,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播放录像,简介《寂静的春天》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CAI课件展示食物链:水稻---螟虫---青蛙,启发提问:青蛙被大量捕杀后,会出现什么后果?312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教师指导时间草→吃草的昆虫→吃虫的鸟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四、对植物造成危害小结: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并促进生态系统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分析这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消长关系。
学生看书本46页的彩图,认真思考并且回答问题观看、描述、思考、分析,理解物质循环过程根据图片说出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分析资料,列举事实:设施农业与虫媒传粉。
分析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展示CAI课件,启生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概念。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本46页的彩图,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1.丸花蜂和蜜蜂在在吸食花蜜,采集花粉时对植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苍耳的果实可以勾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到很远的地方,这对植物有什么作用?3.榛睡鼠的储食行为对植物有什么意义?教师提出:探索“生物防治”这种1015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当堂检测检测内容(可粘贴)检测结果分析:作业布置请您在布置作业前先试做,建议根据学情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减负。
板书设计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后反思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学生太熟悉以至于可能提不起兴趣来了解的知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三、四、五章重点内容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包发霉).
8.真菌是单细胞或多细胞: 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中 板
都没有叶绿体.
书
真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真菌的繁殖方式:孢子生殖. 酵母 设
菌还进行出芽生殖.
计
9.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
碳,水,无机盐.
相
列文虎克.
检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 查
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 并
染的方法.
通
5.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报
细菌都单细胞生物.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有的有鞭毛和荚 结
2)食品防腐:
防腐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他们的生长和繁殖.
乳酸菌——制泡菜.
青霉菌——产生青霉素.
苏云金杆菌——细菌杀
虫剂. 甲烷菌——净化污水.
2/3
word
酵母菌——制作酒馒头,面包.
枯草杆菌——引起水果腐烂 . 链球菌—
—使人患扁桃体炎.
根瘤菌——固氮作用.
保存食品的几种方法:
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流程 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学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与功能,来发明创造仪器设备.
生
飞机—鸟的翅膀
薄壳技术—乌龟的背甲
雷达—蝙蝠的回声定
30
位
荧光灯—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宇航服—长颈鹿的脖子
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RJ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 第3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作用进行概括,正与前两册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一脉相承。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并为第六单元中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课对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在本节课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对事实材料和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相关的课件、材料、视频、图片等。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羊吃草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1的“想一想,议一议”。
教师提问:适度的放牧对羊草的生长有好处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由此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1.带领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
(2)食物链的书写方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
2.阅读教材P61-62“资料分析”。
让学生写出资料1和资料2的食物链,分析一种动物的增减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
(学生写出食物链后教师可展示相关食物链中不同动物的数量增减关系)学生分小组,对三则资料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分析。
提示:资料1: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消灭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资料2: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这种动物的数量。
此外,由于生存所需的食物和空间有限,某种动物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长。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1-3章 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五单元第1-3章复习教案基础知识:1.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动物和动物两大类。
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2. 鱼类:靠的摆动和的协调游泳,部和部产生前进的动力,鳍、鳍和鳍维持鱼的平衡,鳍控制运动的方向;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3. 动物:有口无肛门。
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
如:章鱼、河蚌、田螺等。
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
如:虾、蟹、水蚤等。
4..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通过和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称为动物,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来呼吸。
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5.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牙齿有齿、齿、齿的分化;体腔内有;用呼吸;心脏有腔;体温;大脑发达;多为生、哺乳。
6.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齿(切断食物)、齿(磨碎食物)发达,无齿(撕裂食物),发达。
7.空中飞行的动物:①鸟:1、身体成型,前肢特化为,有羽毛; 2、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食物残渣很快排出。
3、胸骨具有,便于着生发达的胸肌。
4、有发达的气囊,减轻体重,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5、心脏发达,心率快。
5、体温高而恒定。
②昆虫:1、特征:身体分、、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
2、的作用:支持、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飞行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繁殖。
③节肢动物:1、特征:身体由许多组成,体表由,和分节。
2、如: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呼吸,用辅助呼吸,发育。
如:青蛙、蟾蜍等。
8.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结构::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一组肌肉总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中间较粗的部分,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难点: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动物,如果没有动物,自然界会是怎样的状有限蚁“侵食”金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哪些启示?吸作用公式。
释放能量,质,这些物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的时间,那五、板书设计: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2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019-2020学年八上生物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可以大量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在野生动植物原来的栖息地对野生动植物实施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D.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鱼类适应水中生活,下列叙述中,属于鱼类特征的是( )A.用肺呼吸,皮肤起辅助呼吸作用 B.胎生哺乳、盲肠发达C.用鳃呼吸,鳍是主要的运动器官 D.心脏四腔、体温恒定3.下图示意人体产生屈肘和伸肘动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乙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②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①肌腱B.甲图中示意产生伸肘动作,此时肱三头肌收缩C.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D.屈肘和伸肘都是简单反射,不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4.楚汉时期,刘邦派谋士在项羽必经之地“召集”蚂蚁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谋士利用了蚂蚁的什么行为A.社群行为 B.生殖行为 C.觅食行为 D.防御行为5.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看见的集合体被称为:A.真菌B.菌痕C.细菌D.菌落6.你见到武陵源索溪峪的猴子吗?下面是猴子的一系列有趣的行为,你认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猴子看到陌生人时逃走B.猴子向人“行礼”C.猴子爬到树顶采摘桃子D.猴子向游客索取桃子7.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B.一般来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C.一般来说,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动物具备学习新行为将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D.社群行为是学习行为中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8.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产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由于细菌繁殖形成菌落造成的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下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了温度、抗生素X、Y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9.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母猫抚爱小猫 B.小狗做算术C.小黑猩猩模仿取食白蚁 D.猴子表演骑车10.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电子教案

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知识与技能1. 说出生态平衡的概念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3. 运用生态平衡的观点分析社会和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探究活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1.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PPT。
展示“颐和园的观鸟活动”的图片。
师:现在观鸟活动在全国各地盛行,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参加,其中有很多中小学生。
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参加这类活动呢?生:观鸟能增长知识,培养爱鸟护鸟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
师: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鸟类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从参加观鸟活动中就可体会到鸟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呢?(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创设新情境。
)(一)、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一个情境话题,结合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展示结论。
资料1 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
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海市曾在5天内就消灭麻雀686172只,获得雀卵265968只。
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吁,这是为什么?资料2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
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
八年级上册生物电子备课第五单元第三章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分组讨论法 教师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_____ 生态系统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______、阳光、空气等 2.生态平衡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____、 相互______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 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例子
传粉: 使植物顺利_____后代
作用 传播果实和种子 :有利于扩大植物
的分布范围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重庆有了 5000 条蛇,2 万只麻雀和 20 万只青蛙后会怎么样?
三、当堂总结
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教师加以补充、点拨。
四达标检测
1. 《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寂静世界,你认为这样的世界是 ( ) A 人类乱捕滥杀野生动物造成的 B 可减少动物对人类的伤害 C 自然灾害造成的 D 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2.对于重庆古城因蝗灾急需 5000 条蛇.2 万只麻雀和 20 万只青蛙的做 法,你认为 ( ) A 多此一举 B 引进这些动物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C 既有 可能解决蝗灾,又能保护环境 C 我们可以用过大量农药来消灭蝗虫 3.人类开发利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应当是 ( ) A 禁止捕鱼 B 及时适时捕捞成鱼 C 及时捕捞小鱼 D 大量投入鱼苗 4.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 B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不变 C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D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 5.关于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请回答: (1) 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含有能量的有 机物,从而养育着地球上的___________。 (2)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联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总 维持在_____________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 ( 3 ) 动 物 能 够 帮 助 植 物 ___________ , 使 这 些 植 物 顺 利 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还能帮助植物传播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c.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a.导入:以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或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b.基本概念:通过讲解、举例、图表等形式,让学生掌握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动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是什么?
b.动物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哪些贡献?
c.举例说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
2.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教学评价: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包括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构成、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等方面。
2.难点: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及其生态价值的认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态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概念,阐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图表等形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
3.教学重点:强调动物在食物链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它们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难点:1.说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单
元
知
识
结
构
周次第3单元2015年月日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学生对细菌真菌和病毒不熟悉,但比较感兴趣,这为细菌真菌和病毒以及主要特征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不是很理解,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实验,总结出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一些特征。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小协镇初级中学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第四五章细菌、真菌和病毒及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课时计划
12课时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说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描述细菌和真菌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包括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
每
节
课
解
决
的
问
题
和
采
取
的
方
法
内容
解决问题
采取方法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二节细菌
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观察法、分组实验
第三节真菌
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观察法、比较法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包括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观察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教导处检查意见:
领导签字:
观察法、列表比较法
第五章病毒
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殖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讨论法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的原因、依据、意义及等级单位.
观察法、举例子、讨论法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举例子、资料分析法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5.描述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殖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生物分类的原因、依据、意义及等级单位.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8.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9.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重
点
难
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点: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