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h-ex_u第二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二)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讲义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讲义有机物,这个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神秘物质,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到衣物的纤维材料,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到燃料中的化学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科学家们是怎样揭开有机物神秘的面纱,深入研究其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呢?让我们一同来探索。
首先,科学家们会对有机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这就好比从一堆杂乱的物品中挑选出我们需要的宝贝。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蒸馏、萃取、重结晶等。
比如,要从植物中提取某种特定的有机物成分,可能会先通过溶剂萃取的方法将其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初步分离出来,然后再通过多次重结晶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其纯度。
在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方面,科学家们有专门的分析方法。
元素分析仪就是他们的得力工具,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有机物中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含量。
通过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对有机物的大致结构有一个初步的推断。
接下来,就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关键环节了。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等技术就派上了大用场。
红外光谱能够告诉我们有机物中存在哪些官能团,就像是给有机物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而核磁共振氢谱则能清晰地展现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量,让我们对其分子结构的细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质谱则像是一个精确的“秤”,可以准确地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在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时,科学家们还会运用化学方法。
比如,通过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特定的化学反应,推断出其可能的官能团和碳骨架结构。
而对于有机反应的研究,科学家们会精心设计实验,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通过观察反应的进程、产物的生成和变化,来揭示反应的机理和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会用精确的仪器测量各种数据,然后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模拟也成为了科学家研究有机物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有机物的分子模型,模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变化,为实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预测。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讲义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讲义有机物是生命的基础,从我们吃的食物到身体中的蛋白质、核酸,从药物到塑料、纤维等材料,有机物无处不在。
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这些神秘而又重要的化合物的呢?首先,科学家会对有机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这就像是在一堆五颜六色的珠子中,把同一种颜色、大小的珠子挑出来。
比如,从植物中提取某种特定的化学成分,或者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纯的有机物。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像蒸馏、萃取、重结晶等等。
蒸馏是根据有机物的沸点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把混合物加热到其中一种有机物变成气体,然后通过冷却将气体变回液体收集起来,就得到了相对纯净的这种有机物。
萃取则是利用有机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把目标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
在分离和提纯之后,科学家要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这就像是给有机物“称重”,看看它里面都有哪些“零件”。
他们会把有机物燃烧,然后分析燃烧产物中的二氧化碳、水等,从而计算出碳、氢、氧等元素的含量。
如果还有其他元素,比如氮、硫、磷等,就需要用专门的方法来检测。
接下来,科学家会运用各种手段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这是研究有机物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红外光谱。
就好像是给有机物照“X 光”,不同的官能团会在红外光谱中产生特定的吸收峰。
通过分析这些吸收峰,科学家就能知道有机物中存在哪些官能团,比如羟基、羰基、羧基等等。
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核磁共振。
这就像是在听有机物分子的“心跳”。
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核磁共振谱中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通过分析这些信号,就能了解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分布情况,进而推断出分子的结构。
质谱也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有力工具。
它可以测量有机物分子的质量,从而帮助科学家确定有机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式。
除了这些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也不可或缺。
比如,通过有机物与特定试剂的反应,来确定其官能团的性质和位置。
在研究有机物的性质时,科学家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
专题一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如何确定有机物的最简式。
2、了解李比希提出的基团理论,认识常见的基团以及在有机物中的性质。
3、能看懂简单的核磁共振谱图及红外光谱图。
4、认识手性分子。
5、了解简单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
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知识导航】1、对于有机物的研究首先就要知道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
最简式又称,指2、定性分析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一般测定方法——燃烧法:各元素对应的燃烧产物:C→______;H→_____ ;N→N2;Cl→HCl。
若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元素,还需确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思考】以上情况,什么条件下不需要进一步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2)其它常见的元素测定方法:①钠融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②铜丝燃烧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_______(3)确定有机化合物元素组成的仪器:元素分析仪。
(阅读课本P7)分析该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该仪器的优点。
3、定量计算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介绍】李比希法:(课本P6“资料卡”)利用CuO在高温下氧化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H2O 高氯酸镁吸收;C→CO2碱石棉吸收(1)最简式法:第一步:确定各元素原子个数比,求出最简式第二步:根据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求出分子式【练习1】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5。
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讨论】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1、定义法:= 2、标态密度法: 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M =22.4×ρ3、相对密度法:根据气体A 相对于气体B 的相对密度D ,求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M A =D×M B(2)直接计算法:直接求算出1mol 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即可确定分子式。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知识清单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知识清单有机物,作为生命的基础,其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现象、开发新材料和解决能源问题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科学家究竟是怎样对有机物展开研究的呢?首先,分离和提纯是研究有机物的重要前置步骤。
就好像在一堆混杂的豆子中要挑出特定种类的豆子一样,科学家需要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把目标有机物分离出来,并去除其中的杂质,以获得纯净的研究对象。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蒸馏、萃取、重结晶等。
蒸馏是根据不同有机物沸点的差异来进行分离;萃取则是利用有机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重结晶则适用于提纯固体有机物。
在确定有机物的结构方面,科学家们有一系列精妙的方法。
光谱分析法就是其中的“利器”之一。
比如红外光谱能够帮助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就像是通过指纹来识别一个人的身份特征一样。
而核磁共振氢谱则能告诉我们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此外,X 射线衍射技术可以清晰地给出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让我们仿佛能“亲眼看到”分子的排列方式。
有机物的元素分析也是关键的一环。
通过燃烧法,科学家可以确定有机物中碳、氢、氧等元素的含量。
这就像是给有机物做一次“体检”,了解其基本的组成成分。
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同样不可或缺。
科学家会设计各种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来观察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
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分析,推测反应的机理,从而更好地理解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还会借助模型来辅助思考。
分子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方式。
定性和定量分析也是常见的研究手段。
定性分析用于确定有机物的种类和官能团,定量分析则能精确测量有机物的含量和纯度。
此外,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现代有机物研究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模拟实验条件,科学家可以在计算机上预测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从而减少实验的盲目性,提高研究效率。
科学家们在研究有机物时,还需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第二课时)(教案)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1.2.2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及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意义及常用方法,并能够利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最简式。
2.知道李比希提出的基团理论,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有机物中常见的基团。
3.会应用1H 核磁共振谱图分析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知道核磁共振波谱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在研究有机物结构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够利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最简式;难点:会应用核磁共振波谱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分析简单有机物的结构。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流程首先需定性分析有机物的组成元素【讲解】一、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1.定性分析有机物的组成元素(1)一般测定方法——燃烧法各元素对应的燃烧产物:C→CO 2;H→H 2O ;S→SO 2;N→N 2。
注意:(不能确定O 元素是否存在)(2)其他测定方法——钠融法、铜丝燃烧法①钠融法可定性分析有机物中是否存在氮、氯、溴、硫等元素。
①铜丝燃烧法可定性分析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卤素。
将一根纯铜丝加热至红热,蘸上样品,放在火焰上灼烧,若存在卤素,火焰呈绿色。
【讲解】2.定量分析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李比希定量分析)(1)测定原理①先用红热的CuO 作氧化剂,将仅含C 、H 、O 元素的有机物氧化,然后分别用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剂吸收生成的H 2O 和CO 2。
①根据吸收前后的质量变化即可算出反应生成的H 2O 和CO 2的质量,从而确定有机物中C 和H 的质量,剩余则为O 的质量。
①最后计算确定有机物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有机化合物的最简式(实验式)。
(2)有机物最简式(实验式)与分子式的关系分子式=(最简式)n 。
【讲解】(1)李比希定量分析法中的高氯酸镁可用浓H 2SO 4或无水CaCl 2替代;烧碱石棉剂可用碱石灰或NaOH 溶液替代。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讲义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讲义有机物,这个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神秘存在,从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物,到药物、材料,都离不开有机物的身影。
那么,科学家们是怎样揭开有机物的神秘面纱,深入研究它们的呢?首先,科学家们会对有机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这就像是从一堆混杂的豆子中挑出特定种类的豆子一样。
他们使用各种巧妙的技术和方法,比如蒸馏、萃取、重结晶等。
蒸馏可以根据有机物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开来;萃取则是利用有机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来实现分离;重结晶则能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纯度。
在分离和提纯之后,科学家们就要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了。
这时候,元素分析就派上了用场。
通过燃烧有机物,然后分析产生的气体成分,就可以知道有机物中含有哪些元素以及它们的比例。
接下来是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质谱法是科学家们常用的手段之一。
将有机物分子变成带电粒子,然后在磁场中让它们偏转,根据偏转的情况就能算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知道了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还不够。
科学家们还要搞清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这就像是解开一个复杂的谜题。
红外光谱可以告诉科学家们有机物分子中存在哪些官能团。
不同的官能团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指纹一样,官能团也有其独特的红外吸收特征。
核磁共振氢谱则能帮助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通过分析氢原子在不同化学环境下的共振信号,科学家们就能描绘出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分布情况。
除了这些实验方法,科学家们还会运用理论计算和模型来辅助研究有机物。
利用计算机模拟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预测它们可能的反应和行为。
在研究有机物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还会关注有机物的反应和转化。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比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来实现特定的有机反应,合成新的有机物或者将有机物转化为有用的产品。
有机合成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科学家们需要精心设计合成路线,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反应步骤,以最高的效率和产率得到目标有机物。
最新高中化学-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精品

专题一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学习任务】1、了解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方法,知道如何确定最简式。
2、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方法,了解李比希提出的“基团理论”。
3、.认识反应机理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能用同位素示踪法解释简单的化学反应。
【学习准备】“没有什么分子像DNA分子结构那样动人。
它让科学家着迷,给艺术家灵感,向社会发出挑战。
从任何意义说,它都是一种现代的标志。
”——《自然》杂志。
你能理解结构的测定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吗?【学习思考】一、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1.研究方法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2.仪器——元素分析仪(1)工作原理:使有机化合物充分燃烧,再对_____ _______进行自动分析。
(2)特点①自动化程度高。
②所需样品量__ _____。
③分析速度快。
④可同时对______ ______等多种元素进行分析。
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主要通过_______结合在一起。
原子之间_______或_______不同导致了所形成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
(2)1831年,德国化学家_______提出了“基团理论”。
常见的基团有:羟基_______,醛基_______,羧基_______,氨基_______,烃基_______等,它们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2.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方法(1)核磁共振法在1H核磁共振谱中:①特征峰的个数就是有机物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种类;②特征峰的面积之比就是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个数比。
如乙醚(CH3CH2OCH2CH3)分子中有10个氢原子,在1H核磁共振谱中会出现_______个峰,峰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
(2)红外光谱法①原理:不同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不同,对红外光吸收的波长不同。
②应用:初步判定有机物中_______。
(3)质谱法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有机物分子,使之分离成带电的“碎片”,分析带电“碎片”的特征谱,从而分析有机物的结构。
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说课稿

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说课稿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解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了解科学家在研究有机物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以及这些研究对于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家的贡献与故事1.1 路易斯·帕斯特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位重要的科学家——路易斯·帕斯特(Louis Pasteur)。
帕斯特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有机物是由生命体产生的,而不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而来的。
他的实验结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对于当时的科学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2 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贝尔尼修斯特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位对农业有着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贝尔尼修斯特(Justus von Liebig)。
他通过研究有机物中的营养成分,发现了植物所需的重要元素,如氮、磷和钾,并且提出了适量施用肥料的理念。
他的研究对于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3 有机合成的奠基者——弗里德里希·维勒我们还需要认识一位对有机合成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Friedrich Wöhler)。
他通过实验成功地合成了一个有机化合物——尿素,打破了当时认为有机物只能由生命体合成的观念。
他的研究为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4 结晶学的奠基人——范登瓦尔斯最后,我们还要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家——范登瓦尔斯(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
他通过研究气体和液体的性质,提出了“范登瓦尔斯力”(van der Waals force)的概念。
这种相互作用力使得有机物能够形成固体结构,对于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有机物的方法和技术2.1 分离提纯在研究有机物时,科学家们首先需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
他们常常使用的方法包括溶剂萃取、蒸馏、结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第二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二)
【学习目标】
1、知道有机物与无机物在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差异
2、知道有机化合物研究的发展过程,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意义和常用方法。
3、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意义和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结构的分析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基团(官能团)。
4、知道有机化学方程式与反应机理的关系,知道研究反应机理的常用手段,了解甲烷卤代反应、酯化反应、酯水解反应的机理。
【基础知识扫描】
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科学家主要通过“基团理论”和现代化学测定方法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1、 基团理论:
1838年,李比烯提出了“基”的定义(见教材P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比烯的“基团理论”虽然存在不少缺陷,但其开拓性的工作,引导后人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现在人们认识到,有机物中不同的基团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点,研究有机物结构时可先研究其所具有的基团,常见的基团有:羟基、醛基、羧基、氨基、硝基等。
【练习1】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基团理论”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理论是由_______率先提出来的。
请写出下列常见基团的结构式:
羟基______________,醛基____________,羧基______________,氨基____________甲基_____________。
分别写出羟基和氢氧根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有机化合物H
OH O
中不含有的基团是 ( )
A .醛基
B .羧基
C .羟基
D .烃基
2.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方法: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质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等。
【练习3】核磁共振谱(NMR)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有力手段之一,在所研究的化合物分子中等性氢原子在NMR 谱中都给出了相应的峰(信号),谱中峰的强度与结构中氢原子数成正比,如:CH 3CHO 分子中的NMR 谱有两个峰,其强度之比是3:1
(1)某分子式为C 2H 6O 的化合物,若它的NMR 谱中有三个不同的峰,且其强度之比为3:2:1,则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它的NMR 谱中只有一个特征峰,则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构简式为CH 3CH 2Cl 的化合物,它的NMR 谱中有________个不同的峰,其强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性分子
①定义:分子不能与其镜像重叠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
如:丙氨酸分子有A 和B 两种结构,这两种结构互为镜像且不能重叠,称为___________;与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_____
②意义:具有神奇的光学特性
三、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
1.化学方程式与反应历程
化学方程式是一个反应的总结果,研究反应方程式就要从微观角度着手,即探讨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以甲烷的一氯取代为例(见教材)
2.反应历程的研究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乙酸乙酯在加热条件下将发生水解反应,下面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根据以上反应式判断,乙酸乙酯在反应中断开了哪个共价键? 你能用示踪原子法来表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机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分析】
【例1】某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无铅汽油的抗爆震剂,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0,含C 的质量分数为68.2%,含H 的 质量分数为13.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种有4个甲基,请写出其结构简式
【例2】图1和图2是A 、B 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
已知A 、B 两种物质都是烃类,都
含有6个氢原子。
请根据图1和图2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谱图选择出可能属于图1和图2的两种物质是 ( )
A .A 是C 3H 6 ;
B 是
C 6H 6 B .A 是C 2H 6 ;B 是C 3H 6 C .A 是C 2H 6 ;B 是C 6H 6
D .A 是C 3H 6;B 是C 2H 6
C
CH 3
H COOH C
CH 3H 2N
NH 2
A
B CH
3C
O O
CH 2
CH 3+ H 218
O
CH 3
C
O
18
OH + CH 3CH 2OH
【例3】乙酸和乙醇在浓H 2SO 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现有下列两种有机物:
CH 3CO 18OH 和CH 3CH 2O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酯,则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88 B .90 C .92 D .86 ( )
【反馈训练】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电子式:
B .丙烯的键线式: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D .乙醇的结构式: 2.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 A .质谱 B .红外光谱
C .紫外光谱
D .核磁共振谱
3.下列不是有机化合物所具有的基团的是
A .-OH
B .-CHO
C .-COOH
D .OH - 4.下列分析方法不是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是
A .燃烧法
B .红外光谱法
C .紫外光谱法
D .核磁共振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机化合物的1H 核磁共振分析中,氢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表现出的核磁性就不同,代表核磁性特征的峰在核磁共振谱图中横坐标的位置也就不同。
B .红外光谱是利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不同,测试并记录有机化合物对一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吸收情况,根据对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该有机化合物中具有哪些基团。
C .有机化合物中的“基”是一成不变的。
D .质谱法是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有机物分子,使之分离成带点的“碎片”,并根据“碎片”的某些特征谱分析有机物结构的方法。
6.解决有机分子结构问题的最佳手段是1H 核磁共振。
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不同,在1H 核磁谱图中就处于不同的位置,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可以推知(CH 3)2CHCH 2CH 2OH 有多少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A .6
B .5
C .4
D .3
7.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 试样应是
A .单质
B .纯物质
C .混合物
D .任何试样 8.某化合物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有C -H 键、O -H 键、 C -O 键的振动吸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A .CH 3CH 2OCH 3 B .CH 3CH 2CH (OH)CH 3
C .CH 3CH 2CH 2OH
D .CH 3CH 2CH 2O 9.向
的平衡体系中加
入H 218
O ,过一段时间后18
O 是
A .只存在于乙酸分子中
B .只存在于乙醇分子中
C .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子中
D .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子中
C H
H
H
10.下列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中只有一个单峰。
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1)C2H6O ;(2)C4H6;(3)C4H8;
(4)C5H12;(5)C2H4Cl2;(6)C8H18;
11.解决有机分子结构问题的最强有力手段是核磁共振。
下图是计算机软件模拟出的该分子氢原子的核磁共振波谱图,单位是ppm;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不同,在核磁谱图中就处于不同的位置,化学环境相同的氢原子越多,吸收峰面积(或高度)越大(或高)。
其核磁共振波谱图如下:
参考结构式,分析核磁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子中共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谱线最高者表示有个
环境相同氢原子,谱线最低者表示有个环境相同氢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