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文言文语段阅读之“原因分析说明题”
2021届上海市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讲解分析

①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
少有大志,才力过人。
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
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②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
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
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
”虏疑有伏兵,遂引去。
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②详之。
”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③氐③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
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
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
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
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
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
相拒四十余日。
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贼不能当,乃焚营退。
梁州平。
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④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
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
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选自《南齐书》,有删节)[注]①考:指已死的父亲。
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
③氐: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1)皇考与道济无素故()(2)彭城王义康秉政()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相拒四十余日()A.拒绝B.抵御C.占据D.关闭(2)虏疑有伏兵,遂引去()A.退却 B.拉弓 C.率领 D.避开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为建威府参军必为所屠B、皇考即据之何轻敌之甚C、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以大斧搥其后D、乃焚营退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4、对第②段划浪线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A、萧承之在治理百姓的钱财方面,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北京市各区2021年高三语文一模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北京市各区2021年高三语文一模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2021年朝阳一模(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
(共20分)唐制,岭南为五府,府部州以十数。
其大小之戎,号令之用,则听于节度使焉。
其外大海多蛮夷,由流求、诃陵,西抵大夏、康居,环水而国以百数,则统于押蕃舶使焉。
内之幅员万里,以执秩拱稽,时听教命;外之羁属数万里,以译言赠宝,岁帅贡职。
合二使之重,以治于广州,故宾军之事,宜无与校大。
且宾有牲牢饔饩,嘉乐好礼,以同远合疏;军有犒馈宴飨,劳旋勤归,以群力一心。
于是治也,闬闳阶序,不可与他邦类,必厚栋大梁,夷庭高门,然后可以上充于揖让,下周于步武。
今御史大夫扶风公廉广州,且专二使,增德以来远人,申威以修戎政。
大飨宴合乐,从其丰盈。
先是为堂于治城西北陬,其位,公北向,宾众南向,奏部伎于其西,视泉池于其东。
隅奥庳侧,庭庑下陋,日未及晡,则赫炎当目,汗眩更起,而礼莫克终。
故凡大宴飨、大宾旅,则寓于外垒,仪形不称。
公乃始斥其制,为堂南面,横八楹,纵十楹,飨宴之位,化为东序,西又如之。
其外更衣之次,膳食之宇,列观以游目,偶亭以展声,弥望极顾,莫究其往。
泉池之旧,增浚益植,以暇以息,如在林壑。
问工焉取,则师舆是供;问役焉取,则蛮隶是征;问材焉取,则隙宇是迁。
或益其阙,伐山浮海,农贾拱手,张目视具。
乃十月甲子克成,公命飨于新堂。
幢牙茸纛【1】,金节析羽,咸饰于下。
鼓以鼖晋【2】,金以铎铙。
公与监军使,肃上宾,延群僚,将校士吏,咸次于位。
卉裳罽衣【3】,胡夷蜑蛮,睢盱【4】就列者,千人以上。
燔炮胾炙,羽鳞狸互之物,沉泛醍盎【5】之齐,均饫于卒士。
兴王之舞,服夷之伎,揳击吹鼓之音,飞腾幻怪之容,寰观于远迩。
礼成乐遍,以叙而贺,且曰:"是邦临护之大,五人合之,非是堂之制不可以备物,非公之德不可以容众。
旷于往初,肇自今兹,太和有人,以观远方,古之戎政,其曷用加此!"华元,名大夫也,杀羊而御者不及;霍去病,良将军也,余肉而士有饥色。
《2021届高三文言文复习之主观题:原因等概括题》课件(46张PPT)

活动一:典例示范
1.请简述贾诩两次向君主进言的内容,并概括贾诩的用兵之道(6分)
曹公(曹操)入荆州,降刘琮,欲顺 江东下,以取孙氏。贾诩言于公曰: “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闻, 兵势盛矣!若因旧楚之饶,以飨吏士, 抚安百姓,江东可以不劳众而定也。” 公不用其计,以兵入吴境,遂败于赤壁。
魏文帝始受汉禅,欲用兵吴、蜀, 以问贾诩。诩曰:“吴、蜀虽蕞尔小国, 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 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 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 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 权、备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 势也。”帝不能用,遂兴江陵之役,士 卒多死。
【参考译文 】曹公占据荆州,迫使刘琮投降,想要顺长江东
下,来攻打孙权。贾诩对曹公说:“您以前打败了袁氏,现在攻 取了汉水以南的地方,威名远扬,军队的声势浩大啊!如果凭借 昔日楚国的富饶,来供给官兵,抚慰安顿百姓,(那么)江东可以 不须劳师动众就平定了。”曹公没有采纳他的计策,率军进攻吴 地,最终在赤壁兵败。
活动三:实战演练
2.(导学案)从文段中的“上谕”来看,世人“优李而劣田”的 原因是什么?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同样的“禁铜”一事,田文镜建议采用“拟 军”“治其主人之罪”等方法,可见其严苛;而李卫则建 议采用“增价购”“不治藏者之罪”等方法,可见其宽厚 仁义。因此,世人“优李而劳田”
我来总结:原因分析、概括的一般思路方法 1. 找准答题区间(准确作答的基础) 2. 精读去芜存菁(多角度考虑原因,原因可能不单一) 3.进行因果验证(验证原因和结果之间是否合理) 4. 斟酌词句答案(语言力求简洁,忌大段抄原文)
题干组成:范围(显、隐)。指向明确、要求清晰。分值(3-6分) 答题要求:紧密联系文本,自己的话表述
文言文阅读中原因分析题-2024年高考语文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上海专用)(原卷版)

专题31 文言文阅读中原因分析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贾谊传(汉)班固①贾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文帝召以为博士。
②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
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③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至,入见,坐谈于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具道所以然之故。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④是时,天下初定,制度疏阔。
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
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⑤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⑥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
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
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有删改19. 依据第②段内容分析贾谊得以重用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新高考二卷文言文解析

2021年新高考二卷文言文解析一、背景介绍2021年新高考二卷文言文试题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于考生来说,这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目。
本文将从试题特点、考点解析、解题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题型。
二、试题特点1. 文本难度较大:试题所采用的文言文文本难度较大,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题目。
2. 考点覆盖面广:试题涵盖了文言文词汇、语法、人物性格特点、历史背景等多个方面,对于考生来说,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应对题目。
3. 题目设置灵活:试题题目设置灵活,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形式多样,考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题。
三、考点解析1. 实词理解:试题中涉及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考生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和历史背景来理解这些实词的含义。
2. 虚词用法:试题中涉及一些常用的文言虚词,如“以”、“为”等,考生需要掌握这些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3. 语法结构:试题中涉及一些文言文语法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
4. 人物性格特点:试题中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考生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来理解这些特点。
5. 历史背景:试题中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和背景,考生需要了解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四、解题技巧1. 把握文章主旨:在阅读文言文文本时,考生需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2. 注重语境分析:在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时,考生需要注重语境分析,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3. 对比翻译版本:在解答一些主观题时,考生可以参考翻译版本的书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4. 合理安排时间:在解答文言文试题时,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因为个别题目难度较大而耽误了其他题目的解答。
五、总结2021年新高考二卷文言文试题对于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021年新高考二卷解析文言文

2021年新高考二卷解析文言文新高考二卷的文言文试题一直以其难度高、知识点覆盖全面而受到广大考生的关注。
本文将就2021年的新高考二卷文言文试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试题特点,掌握解题技巧。
一、试题特点1. 选材广泛:2021年的文言文试题选材广泛,涉及历史、文化、人物等多个方面,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 难度适中:试题难度适中,既考察了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又结合了现代文阅读和语法知识,使考生能够在阅读中提升综合素质。
3. 重点突出:试题重点考察了考生对文言实词、句式、文意理解等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有一定的创新,如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
二、解题技巧1. 注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文章主旨和重点段落的内容,理解人物关系和事件背景,为后续理解文言内容打下基础。
2. 关注重点:对于文言实词、句式等重点内容,要结合现代文阅读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要注意总结和积累。
3. 理解文意: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和理解。
三、试题举例及解析以2021年新高考二卷的一道试题为例:“此段文言文中的‘之’字,共出现三次,请分析其用法和含义。
”解析:此题考察了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在这段文言文中,“之”字共出现三次,分别作为代词、助词和动词用。
第一次出现时,代指前文中提到的人或事物;第二次出现时,作为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第三次出现时,作为动词,有往、到之意。
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和推断。
四、总结总的来说,新高考二卷的文言文试题难度适中,重点突出,既考察了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又结合了现代文阅读和语法知识,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阅读、积累和总结,掌握重点内容,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文化常识的积累和学习,为更好地理解文言内容打下基础。
2021浙江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解析及文言文翻译

2021浙江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解析及文言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景山①书[宋]蔡襄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
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
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
”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
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
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
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
”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
”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
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
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
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
”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
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
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
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
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
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
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
2021年新高考一卷文言文试题解析

2021年新高考一卷文言文试题解析
B.XXX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解析:正确断句应该是“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
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这样才能体现出文言文的语
言特点。
改写后的文句为“XXX在XXX九年秋八月甲子,即
位于东宫显德殿。
XXX想要通过强化宗室来镇住天下,于是
再次封三从弟及兄弟之子为王,即使是XXX也有数十人成为XXX。
XXX从容问群臣,是否应该遍封宗子于天下有利?”
他想要强化宗室的地位,以稳定天下局势。
他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是否有利。
这其中包括了童孺,甚至是兄弟之子,都被封为王者数十人。
10.B选项正确,庶务指各种事务。
11.D选项不正确,庶务指各种事务。
12.B选项不正确,“XXX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无中生有。
13.
1) 皇帝为了避免官吏贪赃枉法,派遣左右近臣试图贿赂
他们。
2) 如果国君讨厌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臣就会变成奸臣;如果国君喜欢听到直言不讳的话,那么人们就会变成忠臣。
14.这句话表达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君王是国家的代表,臣子则是国家的形象。
君王应该以身作则,做出好的榜样,而臣子则应该跟随君王的步伐,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作者的目的是强调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君王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 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 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 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 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 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 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 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 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 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 立本家代善画。至荆州,视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 ”明日及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 下定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又张僧 繇作《醉僧图》,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 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图》。
答案
• 10.D • ①“师范”解释错误,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两个义项,作名词
•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 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 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 书也/
• 11.A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 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错)
• 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 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东汉后渐废。《史记·高祖本纪 》:“﹝ 高祖 ﹞为泗水亭长
• 12.C
•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 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 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 “群臣皆莫敢言”,群臣心中不服,只是不敢违 背高祖之意,公开反对罢了。
• 13. (1)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批准 了,萧何就办理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 根据情况自行处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2)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 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 居我们之上,为什么呢?
时为“学习的榜样”,作动词时为“师法,效法”,此句“亦师 范于立本”,“师范”后有动作的对象,宾语“立本”,意为“师 法,效法”。③“墙面”解释错误。这里“墙面”的意思是“面对 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无“面壁思 过”之意。④“相代”解释错误,这里“相代”的意思是指交替 ,指阎立本代替兄长阎立德为工部尚书。分析可知,①③ ④解释错误,②⑤⑥解释正确。故选D。
• 12 D
• “李渊悉数采纳刘文静的结交突厥、让突 厥资助大量军马的策略”中“悉数”错, 李渊对突厥的马只买了其中一半,对突厥 士兵只要几百人,用来壮大自己声势就够 了。
• 13、答案: (1)如今义兵虽然聚集但军马很缺乏,(尽 管)胡人兵卒不是(我们)需要的,但马匹不 能失去;如果再拖延回信,恐怕他产生反悔之 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
阎立本,唐太宗朝,官位至重,与兄立德齐名。善图画,工于写真。
尝奉诏写太宗真容。与立德同制《职贡图》,其人物鞍马、冠冕车服,皆
神也。立本画国王粉本在人间,昔南北两朝名手,不足过也。时南山有猛
兽害人,太宗使骁勇者捕之,不得。虢王元凤忠义奋发,自往取之,一箭
而毙。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有
(2)我之所以少买马匹,是因为(要)(向 他们)显示贫穷,而且不把买马当做急事的缘 故啊。
14、结合选文回答:李渊为什么与突厥始终 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1)害怕因关系疏远致使突厥为他人所用, 为害边关,彼此成为不共戴天之死敌;
(2)害怕因关系亲密以致引狼入室,使其成 为百姓之蠹虫祸害。
• 【答案】
• B.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 座宾∕不堪愧赧∕
• 【解析】画波浪线句的大意是:当时,阎立本任主爵郎中 。听到传召后,他急忙跑步赶来,大汗淋漓,立即俯身池 边挥笔绘画起来,望向坐上众宾,满面羞愧不堪。“奔走 流汗”指阎立本在担任主爵郎中时的工作状态,均为“立本” 的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瞻望”的宾语是“ 座宾”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 以分析 (3分)
个人答案 (1)濮阳周氏的无私帮助 (2)季布被项羽任用是其职分
(3)因为私怨追捕季布显示自己的心 胸狭窄。 (4)季布会逃到胡或者越
答案订正
(1)刘邦听取了滕公的进言。
(2)季布数窘汉王,是为项羽尽责尽 忠表现。
• 12 C
• 【解析】C项,“在选官授徒上力有不逮”分 析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文 章倒数第二段只是说“立本唯善于图画,非 宰辅之器”,但并没有指出在“选官授徒上”“ 力有不逮”。故选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 (1)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 其能。
•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 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 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 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 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 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 10.D
《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等图,亦辉映前古,时人称其妙。李嗣
真云:“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
力,阎画乃神品。”
• 太宗尝与侍臣泛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 四,诏座者为咏,召阎立本写之,阁外传呼云:“画师阎 立本。”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 望座宾不堪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 缘情染翰,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 深戒,勿习此也。”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至高宗 朝,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 代为八座【注】,时论荣之。总章元年,立本为右相,与左 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 图画,非宰辅之器。又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 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明经。”
★14.阎立本画技精湛,除了“家代善画”之外,还 有哪பைடு நூலகம்原因?(3分)
答案 ①师承前人,发扬光大 ②兴趣浓厚,热爱绘画
③潜心学习,博采众长
对应原文
李嗣真云:“师郑法士,实亦过之。
(1)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2) 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
(1)“师郑法士,实亦过之。(2)坐 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
总结课堂
• 文言文原因分析的作答方法 (1)直接翻译原文语句作答,如(《左光斗
传》) (2)筛选信息适当转换,分点作答,如《季
布传》《阎立本传》 (3)根据已有信息合理推测探究,如《萧何
传》
活动四 巩固训练
• 10、 C • C. 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
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11、B • “专指”说法错,和亲,在历史上专指中原封建 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 联姻,也包括少数民族首领之间的政治联姻。
文言文语段阅读之“原因分析说明题”
学习目标
• 掌握文言文原因分析说明题的作答方法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山东卷)
•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 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 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 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 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3)刘邦赦免季布等项羽部下,可以 显示自己胸怀宽广。
(4)贤士受逼迫投奔敌国会壮大敌国 力量。
(1)没有审题题意,准确划定信息筛选区域。(2)未扣紧题干 答题(3)没有对信息进行转换,调整表述角度。(4)表达停留 于表面,未能抓住本质。
活动二 真题训练,探索方法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新高考)2021届高三入学调 研试卷
14.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 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3分)
• 因为他认为刘邦让萧何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 冒危险的事情却给萧何卫队,从最近韩信造反的 事情看在怀疑萧何,给他卫队并不是宠信他的表 现,而是为了监视萧何。
点评:思维变式体现在答案不是从现有的文字中筛选信息, 不是对现有的语句进行加工转换,而是根据现有的信息进行 合理的推测,发现隐含信息,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方法总结
• 审清题意,明确筛选标准。 • 确定范围,画出有效语句。 • 合理分点,恰当规范表述。
(对原句进行的整合、归纳和转化等)
对照要求,再读答案检验。
活动三 思维变式训练
【2020年全国卷(山东)模拟卷】阅读下列文段,根 据要求完成题目。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 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 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 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 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 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 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 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 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 ,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 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 :“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 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 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 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 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