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5诸葛亮舌战群儒课件粤教版选修之~说话的艺术
合集下载
舌战群儒PPT3 鄂教版

论辩艺术
• 步骘指出诸葛亮欲效张仪、苏秦的游 说之举,诸葛亮却淡化张仪苏秦二人的 辩士身份,而突出其豪杰的本色,强调 二人“皆有匡扶人国之谋”,点出儒者 们无勇无谋,只知巧言论辩,实则贪生 怕死的本质。诸葛亮避开某些辩士为一 已之利益而游说的特点,在突出其“匡 扶人国”大志的同时,也为自己张目, 我为匡扶人国而来,你们却为葬送人国 而辩,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 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 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 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 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 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 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 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 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 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 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 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 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 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 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 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 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论辩艺术
对于严峻的“治何经典”之法,诸葛亮只 以三句话回应,首先认为“寻章摘句”者 为“世之腐儒”,并不能“兴邦立事”; 既而举例,伊尹、姜子牙、张良、陈平、 邓 、“皆有匡扶宇宙之才”,而并未死钻 书本;最后总括为“舞文弄墨”只是书生 所为。短短数语,有理有据,在一连串的 古圣今贤的列举中反衬出书生的无用,从 而使以治经典为荣的严 低头丧气。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六课语音的艺术(共99张PPT)

B、老师对一位家长说:“令爱在我们 学校里表现很出色,每一次的考试成绩, 都是名列前茅。”
注意称谓
A、我有一件难办的事,现在告诉你,希 望你能够鼎力相助。
B、你有什么难办的事情,只要告诉我, 我一定鼎力相助。
注意对象
情景题
在一次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准备宣读 获奖名单。不料,她这时才发现自己拿错 了信封,信封里是一张白纸。此时,晚会 工作人员拿了装有获奖名单的信封,正在 观众席上焦急地朝主持人挥手。请为主持 人设计一段话,机智地让工作人员将信封 拿上台,又不能让观众察觉其中出了问题。
不不以以自自然然美美为为满满足足,,艺艺术术美美的的着着意意创创造造,, 有有待待心心灵灵的的加加工工,,注注入入艺艺术术家家的的豪豪情情。。 色色彩彩只只有有注注入入了了画画家家的的情情感感,,才才能能成成为为 审审美美对对象象。。
恰当运用省略和指代。
例题4:修改下面句子,使之更简明: 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 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梁山好汉
“水浒”有一百零八___好汉。
A. 位 B. 个 C. 名 D. 条 E. 只
一个量词也能传神!
“一词传神”
11.. 红红杏杏枝枝头头春春意(意浓闹,。闹(,宋盛祁,烈《)玉。楼(春宋》祁) 《2玉.楼看春》那) 雪 , 到 晚 越 下 得 紧 了 。
(2.《看林那教雪头,到风晚雪越山下神得庙(》大),紧,密,狂)了。
后两个“工作”可以去掉,改为:一年来, 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 基础,获得了一 定的经验。
恰当概括合并
例题5:超对称性和超引力 的问题是七十年代在国际上 才引入物理学中的新概念。 在这次会上,有关专家介绍 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 和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 与会者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 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注意称谓
A、我有一件难办的事,现在告诉你,希 望你能够鼎力相助。
B、你有什么难办的事情,只要告诉我, 我一定鼎力相助。
注意对象
情景题
在一次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准备宣读 获奖名单。不料,她这时才发现自己拿错 了信封,信封里是一张白纸。此时,晚会 工作人员拿了装有获奖名单的信封,正在 观众席上焦急地朝主持人挥手。请为主持 人设计一段话,机智地让工作人员将信封 拿上台,又不能让观众察觉其中出了问题。
不不以以自自然然美美为为满满足足,,艺艺术术美美的的着着意意创创造造,, 有有待待心心灵灵的的加加工工,,注注入入艺艺术术家家的的豪豪情情。。 色色彩彩只只有有注注入入了了画画家家的的情情感感,,才才能能成成为为 审审美美对对象象。。
恰当运用省略和指代。
例题4:修改下面句子,使之更简明: 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 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梁山好汉
“水浒”有一百零八___好汉。
A. 位 B. 个 C. 名 D. 条 E. 只
一个量词也能传神!
“一词传神”
11.. 红红杏杏枝枝头头春春意(意浓闹,。闹(,宋盛祁,烈《)玉。楼(春宋》祁) 《2玉.楼看春》那) 雪 , 到 晚 越 下 得 紧 了 。
(2.《看林那教雪头,到风晚雪越山下神得庙(》大),紧,密,狂)了。
后两个“工作”可以去掉,改为:一年来, 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 基础,获得了一 定的经验。
恰当概括合并
例题5:超对称性和超引力 的问题是七十年代在国际上 才引入物理学中的新概念。 在这次会上,有关专家介绍 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 和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 与会者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 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诸葛亮舌战群儒》ppt课件

10
诸葛亮舌战群儒
11
解读课文
1、舌战东吴哪些“儒”? 2、对方各自观点是什么? 3、舌战结果如何?找出显示这一个结果的句子 填写下表
场次 舌战对象 观点
一 张昭 二 虞翻
问言,问行(诸葛亮不是有本事的人) 刘军不惧曹军是大言欺人
三 步陟
贬诸葛亮
四 薛综
刘备与曹操争斗是不识时务
五 陆绩
刘备不可与曹操抗衡
在征得刘备同意后,诸葛亮随鲁肃到柴桑劝说孙权。见孙权前, 未携一枪一炮,不带一兵一卒的诸葛亮只身进入到一个特殊战 场——东吴的一班儒士文臣组成的主和派圈内,与他们进行了一 场虽没有兵戎相见,却依然火药味十足的舌战。
9
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馆驿 顾雍 猖獗 寰宇 云翳 衽席 沉疴 尪羸 夏侯惇 龙骧 步骘 屦 耿弇
6
花岗石雕罗贯中竖像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 年),汉族,(故里不详)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 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 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 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 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 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 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遂平妖传》、 《粉妆楼》、代表作《三国 演义》等。
六 严峻
不治经典是没有谈论军国大事的资格
结果
无一言回答 不能对 默然无语 不能对答 语塞 不能对
七 程德枢 诸葛亮不是真正的儒
不能对
12
第二课时
13
1、辩论双方进行舌战的前提除了需双方辩手外还需要什么?
(辩题)
2、诸葛亮七场舌战“辩题”是否一样?
一样,总的辩题:诸葛亮有无资格劝东吴联刘 抗曹,各自角度不一样。
诸葛亮舌战群儒
11
解读课文
1、舌战东吴哪些“儒”? 2、对方各自观点是什么? 3、舌战结果如何?找出显示这一个结果的句子 填写下表
场次 舌战对象 观点
一 张昭 二 虞翻
问言,问行(诸葛亮不是有本事的人) 刘军不惧曹军是大言欺人
三 步陟
贬诸葛亮
四 薛综
刘备与曹操争斗是不识时务
五 陆绩
刘备不可与曹操抗衡
在征得刘备同意后,诸葛亮随鲁肃到柴桑劝说孙权。见孙权前, 未携一枪一炮,不带一兵一卒的诸葛亮只身进入到一个特殊战 场——东吴的一班儒士文臣组成的主和派圈内,与他们进行了一 场虽没有兵戎相见,却依然火药味十足的舌战。
9
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馆驿 顾雍 猖獗 寰宇 云翳 衽席 沉疴 尪羸 夏侯惇 龙骧 步骘 屦 耿弇
6
花岗石雕罗贯中竖像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 年),汉族,(故里不详)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 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 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 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 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 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 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遂平妖传》、 《粉妆楼》、代表作《三国 演义》等。
六 严峻
不治经典是没有谈论军国大事的资格
结果
无一言回答 不能对 默然无语 不能对答 语塞 不能对
七 程德枢 诸葛亮不是真正的儒
不能对
12
第二课时
13
1、辩论双方进行舌战的前提除了需双方辩手外还需要什么?
(辩题)
2、诸葛亮七场舌战“辩题”是否一样?
一样,总的辩题:诸葛亮有无资格劝东吴联刘 抗曹,各自角度不一样。
诸葛亮舌战群儒PPT教材课件

6
本篇选自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 这一 回的内容,在《三国演义》中颇 为特殊,即诸葛亮为联合孙权、共拒 曹操,奉命出使东吴劝说孙权,与东 吴的主降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7
三、故事背景(1)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19年。 公元208年秋天(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统帅80万大 军南征,意欲荡平控制着江南的刘备、孙权等军阀 集团,统一天下。
诸 葛 亮 舌 战 群 儒
1
教学目标
了解诸葛亮渊博的学识、超群的见解、必胜的信念、雄 辩的才能。 领会文中人物语言,理解其个性特点,体会言辞的巨大 作用。 学习在论辩中抓住要害,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有理有 据地辩论技巧。
2
教学重点
了解双方辩论的中心问题 赏析诸葛亮语言风采。 体会辩论双方“辩题”“陈词” “舌战”之方法。
3
一、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一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剧 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杭州人,祖籍山 西太原。相传是施耐庵的学生。关于他的生平事迹, 旧籍记载相当零散,而且往往互相矛盾。 今存署名罗贯中所作的小说,有《三国演义》、 《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等。戏剧作品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4
二、《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 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它在民间传说的 基础上,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 元代评话、杂剧等资料编写而成。
5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 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给人民 带来的苦难;成功地塑造了曹操、 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典型 形象,对智慧和勇武精神作了出色 的描写,积累了古代政治、军事斗 争的知识和经验,展现了波澜壮阔 的社会生活画面。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6课语言的艺术

族文化。 5.形成解答语言运用题的基本能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练重点 1.说话和写文章都要讲究遣词造句,注意选词和炼句。 2.能够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熟练并恰当地运用常
见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单元概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程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选词和炼句、修辞手法、语言的色彩及语言和文
化四部分内容。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 择和锤炼词语、句子。第二节主要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 格)。掌握各类修辞格的特点,学会在语言运用中准确、灵活 地运用它们。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它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第四节的主要内容 是讨论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载体。一方面,语言深刻反映和记录了民族的文化风貌;另一 方面,民族文化对语言的意义和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程目标 1.说话和写文章都要讲究遣词造句,使语言富有生命力。 2.熟练熟练识别并恰当选用不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
的词语,使语言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4.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传承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练重点 1.说话和写文章都要讲究遣词造句,注意选词和炼句。 2.能够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熟练并恰当地运用常
见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单元概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程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选词和炼句、修辞手法、语言的色彩及语言和文
化四部分内容。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 择和锤炼词语、句子。第二节主要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 格)。掌握各类修辞格的特点,学会在语言运用中准确、灵活 地运用它们。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它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第四节的主要内容 是讨论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载体。一方面,语言深刻反映和记录了民族的文化风貌;另一 方面,民族文化对语言的意义和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程目标 1.说话和写文章都要讲究遣词造句,使语言富有生命力。 2.熟练熟练识别并恰当选用不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
的词语,使语言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4.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传承民
语言交际艺术PPT课件

语言交际艺术
主讲人:徐春明
2021/3/7
CHENLI
1
绪论 说话为什么要讲究艺术
会说话好办事 巧说话让感情峰回路转 说话是事业成功的翅膀
2021/3/7
CHENLI
2
会说话好办事
近代美国诗人罗
伯特·弗洛斯特从说话
的角度把一般人分成
两类:第一类是满腹
经纶,却说不出来的
人;第二类是胸无点
墨,却滔滔不绝的人。
说话和事业的进展有很大的关业的进展有很大的关把握好沉默的分寸把握好沉默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时机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时机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曲直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曲直的分寸把握好说话轻重的分寸把握好说话轻重的分寸与人开玩笑时的说话分寸与人开玩笑时的说话分寸调解纠纷时的说话分寸调解纠纷时的说话分寸倾听也要讲究分寸倾听也要讲究分寸激励别人有分寸激励别人有分寸道歉如何说出口道歉如何说出口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言多必失语多伤人言多必失语多伤人君子三缄其口君子三缄其口鲁迅
2021/3/7
CHENLI
21
拿不准的问题不要武断
有时是因为事实尚未搞清,有时是因 为涉及面广,或者自己不明缘由,都不宜 说过头话,而应借助委婉、含蓄、隐蔽、 暗喻的策略方式由此及彼,用弦外之音, 巧妙表达本意揭示批评内容,让自己思考 和领悟,使这种批评达到“蔵颖词间,锋 露于外”的效果。
2021/3/7
避免谈论别人的隐私,一是不可在谈话 中拐弯抹角的打听别人的隐私,二是不可 知道了别人的一点点隐私就到处宣扬。
2021/3/7
CHENLI
61
避免与同事“交火”
工作中同事之间容易发生争执,有时 搞的不欢而散甚至使双方结下芥蒂。人是 有记忆的,发生了冲突和争吵之后,无论 怎样的处理,总会在心理、感情上蒙上一 层阴影,为日后的相处带来障碍,最好的 办法还是尽量避免它。
主讲人:徐春明
2021/3/7
CHENLI
1
绪论 说话为什么要讲究艺术
会说话好办事 巧说话让感情峰回路转 说话是事业成功的翅膀
2021/3/7
CHENLI
2
会说话好办事
近代美国诗人罗
伯特·弗洛斯特从说话
的角度把一般人分成
两类:第一类是满腹
经纶,却说不出来的
人;第二类是胸无点
墨,却滔滔不绝的人。
说话和事业的进展有很大的关业的进展有很大的关把握好沉默的分寸把握好沉默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时机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时机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曲直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曲直的分寸把握好说话轻重的分寸把握好说话轻重的分寸与人开玩笑时的说话分寸与人开玩笑时的说话分寸调解纠纷时的说话分寸调解纠纷时的说话分寸倾听也要讲究分寸倾听也要讲究分寸激励别人有分寸激励别人有分寸道歉如何说出口道歉如何说出口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言多必失语多伤人言多必失语多伤人君子三缄其口君子三缄其口鲁迅
2021/3/7
CHENLI
21
拿不准的问题不要武断
有时是因为事实尚未搞清,有时是因 为涉及面广,或者自己不明缘由,都不宜 说过头话,而应借助委婉、含蓄、隐蔽、 暗喻的策略方式由此及彼,用弦外之音, 巧妙表达本意揭示批评内容,让自己思考 和领悟,使这种批评达到“蔵颖词间,锋 露于外”的效果。
2021/3/7
避免谈论别人的隐私,一是不可在谈话 中拐弯抹角的打听别人的隐私,二是不可 知道了别人的一点点隐私就到处宣扬。
2021/3/7
CHENLI
61
避免与同事“交火”
工作中同事之间容易发生争执,有时 搞的不欢而散甚至使双方结下芥蒂。人是 有记忆的,发生了冲突和争吵之后,无论 怎样的处理,总会在心理、感情上蒙上一 层阴影,为日后的相处带来障碍,最好的 办法还是尽量避免它。
《舌战群儒》课件

张昭紧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未能辅佐刘备取得荆襄“是何主见”? 这一 问看似寻常,实际上却很尖锐,它与第一问紧密相连,暗指诸葛亮你在语言上不 是自称管仲、乐毅那样的文武全才吗,那为何在行动上不能辅佐刘备夺取荆襄之 地呢?他运用诱问法使诸葛亮的言论和行为之间出现了反差,完成了攻击的准备。 诸葛亮早已看破张昭的意图。所以,他先正面反驳不能取得荆襄之地的原因是: 1、刘备不想取——荆襄一带,取之甚易,所以不想取;2、刘备不忍取——刘备 “躬行仁义”,不忍心夺取汉室同宗刘表的基业,所以极力推辞掌管荆州。这一 番话表明没取荆襄之地与他诸葛亮没有干系,至于荆州之地被曹操所占,那更与 他诸葛亮无关,全是因为刘琮投降了曹操。诸葛亮巧妙运用避而不谈法轻轻撇开 了对方“是何主见”的问题。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介绍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
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 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基 础上,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 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写成。
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 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 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 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 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 使它的影响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张昭认为孔明是一个狂妄自大、自不量力、 无所作为、言行不一的人。
诸葛亮舌战虞翻
第二场
第二段1
第二场:诸葛亮与虞翻的论辩。
这时座中一人忽然高声问道:“如今曹公屯兵百万, 列将千名,虎视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认为该怎 么办呢?”孔明望去,乃是虞翻。孔明道:“曹操收并了 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然百万之军,也没 什么可怕。”虞翻一听冷笑道:“你们军败于当阳,计穷 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还说„不怕‟, 这可真是大言不 惭啊!”
舌战群儒PPT1 鄂教版

②又用对方听到曹操的威胁就准备 对比论证 投降的事实,指出对方根本没资格 嘲笑苏秦、张仪。
第四场
与薛综的辩论
刘备与曹操争斗是不识天时
对方 观点:
诸葛亮:
抓住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统观念的要害, 给予反驳。 用公理论证法证明对方理应诛戮不臣之人。 用事例证明“曹操乃汉贼”,对方理应诛之, 可现实却是对方“以天数归之”。这样就证明对 方真的是“无父无君”,使之狼狈不堪。
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思想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大致上以陈寿《三国志》 的历史范围为基础,从文学角度再现了汉末黄巾起 义到西晋统一这八九十年间的演变过程。因为历史 大事不便随意纂改,但其中细节却可尽情发挥,作 者在编写时可以融入个人的主观成分,成为思想性 较明显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 处处尊刘贬曹,与陈寿《三国志》以魏晋为正统有 别,历来视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扬刘抑 曹是《三国演义》的主调,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毛评 本,说“强调正统”是该书主题,应该不会错。而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也与作者所处元 未明初的时代背景有些关系。
诸葛亮究竟怎样战败东吴群儒的呢?
第一场 辩论品析
(一)课堂小活动:
第一场辩论表演,用白话;
(二)问题:
张昭是怎么提出观点的?张昭的 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诸葛 亮是如何守,如何攻的?
张昭
问言(有无自比管、乐?
)
诱问法
出矛盾
问行(刘得先生,为何丢了荆襄 ) 让对方言行
得出结论:
自比管、乐 言行相违
第六场
与严峻的辩论
严峻问诸葛亮“治何经典”,意思 是要兴邦立事就要治经典,诸葛亮不治 经典就没有资格在此谈论抗曹、降曹的 军国大事。 诸葛亮听出这层意思,通过指出严 峻的言论与古代豪杰匡扶宇宙却未曾治 何经典的客观实际之间存有的矛盾进行 了驳斥。
第七场
与程德枢的辩论
程德枢以“儒”自居,指责诸葛亮: 1 、“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 笑”。 2、“未必真有实 学”
从全文看,你认为诸葛亮凭什么取得舌战胜利的? 在文中找到理由。 1、凭对时局的熟悉,正确分析、判断(曹、刘、 孙形势了如指掌)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2、凭对刘备的忠诚及信任,处处维护君主,维 护刘方利益,绝不受对方的嘲笑。
3、凭自身过人的智慧(睿智),博闻多识 和非凡的外交才能,机智、应变、雄辩的才 智。 还有:充分的自信。等等……
③最后引用史实(韩信事高皇)佐证“寡 不敌众,胜负乃常事”,以韩信自比,巩 固自己的战果,为自己开脱。
以上为守,最后又主动出击。
指出韩信虽不能每战必胜,但在 “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上是有主见的, 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 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 天下笑耳。 将矛头直刺张昭等一班主降派,使对方 无法招架,从而取得第一场论辩的胜利!
此为守
(因为步骘是通过贬苏、张来贬诸葛亮,所以 诸葛亮为苏、张正名,实际上为自己正了名, 说对方没资格嘲笑苏、张,也即是说对方没资 格嘲笑他诸葛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四场
与薛综的辩论
论题: ,人心归之。
诸葛亮:
诸葛亮抓信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统观念的要害,给 予迎头痛击。他先厉声棒喝,呵斥对方“无父无君”,亮 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进行论证。用公理论证法证明对方理 应诛戮不臣之人,再用事例证明“曹操乃汉贼”(即曹操 是不臣之人),这就得出了一暗含的结论:对方理应诛戮 曹操,可是现实却是对方“以天数归之”。这样,对方的 立论与封建道统观念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证明对方 真的是“无父无君”,使之狼狈不堪。
花岗石雕罗贯中竖像
《三国演义》的 作者,一般说是罗贯 中。有关其籍贯、生 平事迹的记载很是分 歧,材料也都很简略。 至于罗贯中的生 平,有以为是南宋人。 有以为是元未明初人, 《漫稿》以为元未明 初人这说法较合理, 理由是元末明初动乱 的经历和作家的政治 抱负对《三国演义》 的创作有实质的影响。
罗贯中
虞证据:
结论: 诸葛亮:
一守一攻取得第二场
胜利!
第三场
与步骘 的辩论 步骘意图: 想通过贬低张仪、苏秦来贬诸葛亮。
(嘲笑) 诸葛亮游说东吴就像只会夸夸其谈 的苏秦、张仪一样。
①不谈自己,而抓住历史事例证 明苏秦、张仪亦豪杰。
诸葛亮:
②又用对方听到曹操的威胁就准备 投降的事实,指出对方根本没资格 嘲笑苏秦、张仪。
1、自由读书 ,记下不懂的问题(文句上)。 2、疑难解答
3、按要求提取信息:
舌战结果如何?找出显示 舌战东吴哪些“儒”? 这一个结果的句子。
张 昭 ( 无一言回答 )
虞 翻 ( 不能对
步 骘 ( 默然无语
)
) ) ) ) )
诸葛亮
舌战
群儒
薛 综 ( 不能对答 陆 绩 ( 语塞 严 峻 ( 不能对 程德枢 ( 不能对
罗贯中
背景导入: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知道,统一了北方的曹操在208年秋,率 50 万大军(号称百万)挥师南下,意欲荡平江南的刘备、孙权等军阀集 团,统一天下。首当其冲的刘备兵微将寡,且寄寓荆州刘表处,虽然依 仗诸葛亮用计在一些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却终究无力阴止曹军南进,正 节节后退,面临灭顶之灾。
证据: 1、上不能……下不能……
2、 弃……走……败……奔……无……
再扣结论:
刘备得你后反不如未得你时。
所以……言行相违。
诸葛亮
小可之比 一是刘备仁义不忍取 (与诸葛亮无关) 承认 ——看出意图
二是刘琮投降
(还是与诸葛亮无关)
转移对象法
守——直接反驳
1、自比大鹏,将对方比作群鸟 ——气势上镇住对方。
2、喻证:以患重病该如何调理治疗证明辅助刘备不能 硬拼的道理。 3、再针对张昭的三个证据举事例论证:
①针对“弃新野,走樊城”指出有不可抗拒 的客观原因;举博望烧屯、白河用水的战例 指出管、乐用兵不过如此,回驳不如管、乐 的结论。
②荆州被曹占,败当阳,走夏口,是因为 刘备大仁大义,而非军事上无能,这就提 示了对方的三个证据都证明不了自己的观 点,从而粉碎了对方的进攻。
滚滚长江东逝水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 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 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 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 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 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 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 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 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 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 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 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 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 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 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 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 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 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 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 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 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 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 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 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 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 在形态上有所不同。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 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
《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之影响 《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几个 方面,一是该书是历史小说鼻祖,后世历史 小说不少以之为典范,模仿其体制结构;二 是该书故事精彩,明清以至近世戏剧家多从 中取材改编为剧本;三是后世诗文作品取以 为典故,或作为咏唱题材;四是《三国演义》 语言精警,能丰富后世作家之用语。
罗贯中(约1330~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 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他可能是山西太原人(还有 庐陵,钱培,东原等不同说法)。曾经充当元末农民 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据一些片断材料说,他 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 西走,“不知其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 的。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作成就最大。 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其作品 包罗万象,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 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逐平妖 传》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 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 篇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 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 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基础 上,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 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写成。小说 描写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 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前人用“文 不甚深,言不甚俗”来说明它的语言特点。
后面六场的辩论,群儒的观点,依据 或意图何在,诸葛亮是如何守和攻的?
小组汇报:
以“ 我们认为与 的论辩最 。 (如:最机智、最有力、最……)理由 是……”句式为开头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
第二场
论题:
与虞翻的辩论
刘军不惧曹军是否大言欺人
也是先问言,再揭矛盾,后得结论。 问诸葛亮言论: 曹不足惧 用事实揭矛盾: 军败当阳,计穷夏口, 求救于人,还说不惧! 说不惧曹是大言欺人 ①暗用“寡不敌众”的道理,证明兵败不足为 奇,与惧无关。 ②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不是计穷,更与惧 无关,以上为驳论证驳倒对方是为守。 ③以事实指出对方拥有优厚条件却屈膝求和,比 较之,刘备是真不惧曹,而对手成为天下耻笑之 人,此为攻。
第二步通过否定对方证据来反驳对方的观点。先用事例证明曹操名 为“曹相国之后”实为“曹氏之贼子”,再指出“刘豫州虽云中山 靖王苗裔,却无可查考”的说法与“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 按谱赐爵”的事实相矛盾,驳斥了刘备低微的说法。这样,构成对 方证据的两个要件就被否定了,对方的观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三步用汉高祖与刘备类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刘备 结席贩屦也就不见得无法与曹操抗衡,从而完全驳倒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