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单元分析青岛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一)能本学习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2.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案1.请你把下面的算式先说出运算顺序并进行脱式计算。
400-52×6 25+360÷60 60÷12×52.请你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导学案同学们,四年级班的同学要去做涉志愿者(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梳理信息和问题)活动一:探究数量关系解决“买10个文具盒要花多少元”活动要求: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上面问题。
2.组内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出来吗?温馨提示:1.组长组织组员有秩序地动手活动。
2.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小组成员意见,达成共识。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汇报合作探究的结果。
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单价×数量=总价”你能说出实际生活“单价×数量=总价”的例子吗?活动二:探究混合运算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单价×数量=总价”那么我们要求“买40本笔记本和30枝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你打算怎么做?活动要求:1.请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组内交流。
试着把你的发现归纳一下,并和组内的同学说出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温馨提示:1.组长组织组员有秩序地动手活动。
2.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小组成员意见,达成共识。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汇报合作探究的结果。
在学生的汇报时,教师适时板书并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5×40=200(元) 5×40+8×308×30=240(元) =200+240200+240=440(元) =440(元)同学们请看,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我们要先算……再算……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课堂练习出示课本86页你会计算吗11×7-15×4 150+120÷6×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查看,核对时针对错让学生说出错的地方(特别是第二个要注意)检测案1.火眼金睛辨对错240-40÷5×9 65+560÷7×8 480÷60+55×2 =200÷5×9 = 65+560÷56 = 8+110=40×9 = 65+10 =118=360 = 752.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56×12+15×20 248÷8-5×6 58+37×40÷8 3.一共买了多少元?板书设计:混合运算单价×数量=总价5×40=200(元) 5×40+8×308×30=240(元) =200+240200+240=440(元) =440(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单元分析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单元分析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认识中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二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买文具”,借助问题“买10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借助问题“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问题,并能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顺序。
第二个信息窗是“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买食品”,借助问题“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和“80元可以买几包巧克力?”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借助列综合算式时产生的解题思路与运算顺序的矛盾,引出小括号和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方法,会解答两步混合运算题目的基础上,学习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学习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理解含有两级运算和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是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素材选取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
本单元选取了小学生做志愿者去商场购物这一组主题情境。
购物本身是学生很熟悉,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有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小志愿者的主题可以更好地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注重知识的沟通与联系,关注知识探究的过程。
教材中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为载体,在探究环节呈现了知识探究的整个过程。
2022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小小志愿者__混合运算第2招巧算二十四点课件青岛版六三制

2.算二十四点:2,6,6,9 想乘法,如8×3=24,可得(2+6)×(9-6)=24。 (2+6)×(9-6)=24
技 巧 2 想除法
3.算二十四点:2,6,6,7 想除法,如48÷2=24,6×7+6=48。 (6×7+6)÷2=24
4.算二十四点:3,3,6,4
QD 四年级上册
第2招 巧算二十四点
学习第7单元后使用
经典例题
如果选出的牌是2,5,6,8,你会算出结果是24吗?
方法一:想到口诀“三 八二十四”,所以6+ 2-5=3,3×8=24。
(6+2-5)×8=24
方法二:想30-6=24,所 以5×6=30,8-2=6,30 -6=24。此题算法不唯一。
谢谢观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You made my day!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我们,还在路上……
5×6-(8-2)=24
规范解答: 解法一 (6+2-5)×8=24 解法二 5×6-(8-2)=24
பைடு நூலகம்
提示:点击 进入题组训练
1
2 想乘法
3
4 想除法
5 6 想加法(如:15+9=24)
7
8
9 想减法(如:35-11=24)
技 巧 1 想乘法
1.算二十四点:2,6,6,8
想到口诀“四六二十四”,8-6=2,2×2=4。 此题算法不唯一。
可以想除法,如24÷1=24,可得6×4÷(3÷3)=24。 此题算法不唯一。
6×4÷(3÷3)=24(算法不唯一)
技 巧 3 想加法(如:15+9=24)
5.算二十四点:2,5,6,9 想加法,如15+9=24,6÷2=3,3×5=15。 6÷2×5+9=24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七 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教案教案与反思

第七单元备课小小志愿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混合运算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方法,会解答两步混合运算题目的基础上,学习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认识中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理解含有两级运算和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是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课时安排:7课时信息窗1 不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2、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展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星期六,四(一)中队的队员们要去做小小志愿者(出示P85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1、梳理信息生:我知道了他们要买10个文具盒,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
还知道,文具盒每个29元,一个笔记本5元,一支钢笔8元。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表述得也很清楚。
学数学不仅仅要能发现问题、整理信息,也要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上学问题呢?2、提出问题生1: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生2:还可以问,卖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生3:买40本笔记本多少钱?生4:卖30支钢笔多少钱?生5:根据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买这些礼物一共需要多少钱?”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师: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需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
宝安区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七小小志愿者__混合运算知识归纳青岛版六三制1

混合运算知识归纳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题答案。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4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在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一环节时,并不是一味地告诉学生1格表示几个数据,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具体大小和特点入手。
在学生得到初步的设想后再进行质疑,而且尝试让学生自己产生质疑,不断对得到的预想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完善。
可以说这一过程的开展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寻找方法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不断尝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学到新知识。
教师点评和总结:第4课时比大小教材第9~10页的内容。
1.结合小数的意义,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在数线上表示它们的位置。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师:淘气的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有2名同学争夺跳高比赛的冠军(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及跳高成绩表格),怎样才能知道她们两个谁是冠军?生:比较她们的成绩,跳得高的人就是冠军。
师:他们的成绩分别是多少?生:王红的成绩是0.69米,李娜的成绩是0.8米。
师:这些数是什么数?生:小数。
(师板书)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比大小)1.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 七 单 元 单 元 教案(青岛版)(DOC)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案(青岛版)(DOC)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案(青岛版)(doc)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序号7本单元教学整数三步排序的混合运算,这就是在自学了两步排序混合运算基础上精心安排的,也就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单元。
本单元的内容分后三段精心安排:第一段通过信息窗1学生出售礼物赠送给福利院小朋友的情境中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学不不含单元言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二段通过信息窗2学生至超市购物的场景,通过第一个红识分析点问题自学所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通过第二个白点问题自学所含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材融合混合运算,精心安排了学生自学购物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去化解一些直观的三步排序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应用领域数学知识化解直观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知识与技能单元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使学生联系化解实际问题的过程认知并掌控三步排序混合运算的顺序,重新认识中括号,能够恰当展开三步混合运算的排序。
初步重新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认知、掌控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使学生经历重新认识和认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累积数学自学的经验,体会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用三步排序化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产生独立自主积极探索的兴趣,赢得辨认出数学结论的顺利体验,培育深入细致、严瑾的自学习惯和做人、处事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尚无重新认识自学运算顺序。
融合混合运算化解适当的直观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4课时课时教案课题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序号7--1教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能解答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列出综合算式,学会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构建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小小志愿者__混合运算第3招巧算加减法课件青岛版六三制

1.简算。 (1)183+35+365 =183+(35+365)
=183+400 =583
(2)92+94+108+206 =(92+108)+(94+206) =200+300 =500
(3)8897+128-597 =8897-597+128 =8300+128 =8428
(4)132-85+68 =132+68-85 =200-85 =115
(599995+5)-15 =20+300+4000+50000+600000-15 =654320-15 =654305
技 巧 4 用基准数法简算
4.简算。 (1) 71+69+68+73+74+70+68 以70为基准变化
=70+1+70-1+70-2+70+3+ 70+4+ 70+70-2 =70×7+1-1-2+3+4-2 =493
技 巧 3 用凑整法简算
3.简算。 (1)9+99+999+9999+99999 =(9+1)+(99+1)+(999+1)+(9999+1)+ (99999+1)-1×5 =10+100+1000+10000+100000-5 =111110-5=111105
(2)19+298+3997+49996+599995 =(19+1)+(298+2)+(3997+3)+(49996+4)+
解法二: 49998+4998+498+48 =(49998+2)+(4998+2)+(498+2)+ (48+2)-2×4 =50000+5000+500+50-8=55542
提示:点击 进入题组训练
1 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2 用减法的性质简算 3 用凑整法简算 4 用基准数法简算
技 巧 1 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QD 四年级上册
第3招 巧算加减法
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七 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比________的\dfrac14多20的数是140.【答案】480【解析】解:设这个数是x,\dfrac14x+ 20= 140\dfrac14x= 120x= 480答:比480的\dfrac14多20的数是140.故答案为:480.2.【答案】dfrac149【解析】3.80的30\% 是________的1.2倍。
【答案】20【解析】答:80的30\% 是20的1.2倍。
故答案为:20.4.一个数的\dfrac25等于\dfrac34,它的60\% 是( )。
【答案】dfrac98【解析】解:\dfrac34\div \dfrac25\times 60\%= \dfrac158\times 60\%= \dfrac98。
故答案为:\dfrac98。
5.在下列各对量中:①向东走3千米与向北走3千米;②购进200千克苹果与卖出-180千克苹果;③收入20元与支出30元;④上升3米与前进7米.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________.【答案】③【解析】6.【答案】dfrac310, dfrac16, dfrac112, 14, dfrac13, 1dfrac14, dfrac13, 3dfrac12, dfrac16,7dfrac59【解析】解:7.甲数的40\% 是乙数的\dfrac56,乙数是12,甲数是________.【答案】25【解析】解:12\times \dfrac56\div 40\%= 10\div 0.4= 25答:甲数是25.故答案为:25.8.4.98 - 1\dfrac425 + 1\dfrac1350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认识中括号,掌握混
合运算的顺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二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培养对
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 2 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买文具”,借助问题“买
10 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借
助问题“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问题,并能结合问题解决
的过程理解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顺序。
第二个信息窗是“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买食品”
借助问题“200 元钱买 1 箱牛奶和 20 包饼干,还剩多少钱?”和“80 元可以买几包巧克力?”
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借助列综合算式时产生的解题
思路与运算顺序的矛盾,引出小括号和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方法,会解答两步混合运算
题目的基础上,学习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教
学重点是学习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理解含有两级运算和带括号的三步混
合运算顺序。
难点是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素材选取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
本单元选取了小学生做志愿者去商场购物这一组主题情境。
购物本身是学生很熟悉,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有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小志愿者的主题可以更好地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注重知识的沟通与联系,关注知识探究的过程。
教材中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为载体,在探究环节呈现了知识探究的整个过程。
教材编排都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知识冲突,通过对比,引入新知的探究。
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
3.将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
教材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融人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
将问题解决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紧密结合,让学生经历从分步到综合的过程。
这一过程有了问题解决思路的支撑,使得中括号有了产生的必要性,运算顺序的探究也顺理成章。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教材提供了两个信息窗,都是以为福利院的小朋友购买礼物为素材。
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购物的经验,而且对购物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熟悉,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再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分步算式,然后过渡到综合算式,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要将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材从解决实际问题引人综合算式。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原有生活经验和数量关系理解有关的混合运算顺序。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顺序后,教师要及时安排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3.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历知识探究的整个过程,在解决问题的矛盾冲突中,体会产生括号的必要性,理解运算顺序。
这样循序渐进地层层推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有益于学生自
觉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促进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
4.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评价。
本单元的评价,教师要注意考查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考查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