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农民婚姻家庭观的嬗变
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

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差序格局”及其“理性化”趋势,特别是在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等多个维度上的表现。
我们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它们在农村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并探讨这种“理性化”趋势对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我们将概述“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在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历史演变。
接着,我们将分析血缘、姻缘和亲情等传统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以及它们如何与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新的社会格局。
我们将重点关注这种格局下的“理性化”趋势,即人们在处理社会关系时更加注重实际利益,而非传统的情感和道德约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这种“理性化”趋势对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这种趋势可能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村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和道德观念的淡化,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带来挑战。
我们将提出若干建议,以应对这种“理性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我们认为,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应重视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传承,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农村社会变迁的研究和关注,为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差序格局的传统理解“差序格局”这一概念,源自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它深刻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
在差序格局中,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形成的涟漪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这种格局强调的是人际关系中的亲疏远近和相对性,而非现代社会中强调的平等和普遍性。
传统上,差序格局在中国农村社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血缘和姻缘是构成差序格局的两大基石。
家族和亲戚关系是农村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尊卑长幼都严格按照血缘关系来排列,形成了严密的家族结构。
而姻缘则是通过婚姻建立起来的另一种重要关系,它连接了不同家族,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网络。
转型期中国家庭观念嬗变

伴 随 着 社 会 转 型 , 国政 治 、 济 以 及 文 化生 活 的 结 构 和 观 念 层 面 都 发 生 了重 要 的 变 化 . 中 经 作 为社 会 的 细 胞 — — 家 庭 也 不 例 外 。 “ 庭 — — 摩 尔根 说 , 家 —— 是 一 个 能 动 的 要 素 , 从 来 不 它 是 静 止 不 动 的 , 是 随 着 社 会 从 较 低 阶 段 向 较 高 阶 段 的 发 展 , 较 低 的 形 式 进 到 较 高 的 形 而 从
辈 ( 、 ) 服 从 和 孝 顺 , 对 老 人 的 绝 对 服 从 和 赡 养 观 念 。 孝就 意 味 着 晚 辈 对 长 辈 的 绝 对 服 父 祖 的 即
从, 即使是 父要子 亡 , 子也不得 不亡。五 是男尊 女 卑。男 女之 间 不但 在 日常 生活 中有 隔离 , 即 “ 女 授 受 不 亲 ” 而 且 表 现 在 各 自心 理 上 也 是 冷 漠 的 。 夫 妻 间感 情 淡 漠 、 乏 沟 通 , 床 上 夫 男 , 缺 即
地 位 , 体 利 益 优 于 个 人 利 益 的观 念 。 具 体 内容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是 家 庭 整 体 观 。家 庭 整 一 成 员 的 个 人 奋 斗 是 为 了 整 个 家 庭 、 庭 声 誉 , 光 宗 耀 祖 , 对 个 人 利 益 和 幸 福 的 追求 则 是 不 家 即 而 被 允 许 的 , 也 就 是 许 炫 光 所 说 的 “ 宗 族 为 中 , 向” 二 是 家 长 制 。 小 至 单 个 家庭 大 至 整 这 以 t取 l 。
我 国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家庭 的 巩 固 和 发 展 是 在封 建 社 会 完 成 的 , 典 型 形 式 就 是 费孝 通 说 的 其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变化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转型也随之而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们的想法、观念也随之改变,价值观的变化也越来越显著。
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转变。
一、从传统的封建道德到现代的个人主义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倾向于集体主义和道德观念,追求个人的物质追求并不是主流思想。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个人的自由意识的增强,人们的价值观也开始向个人主义方向发展,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
二、从金钱至上到生活品质至上在过去的社会中,人们对于金钱的追求是至上的,将财富看作是自己和家庭的重要标志。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于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关系等也开始逐渐注重。
三、从婚姻责任到个人自由选择在过去,人们的婚姻观念就是一辈子的责任,一旦结婚就要承担起身为家庭的责任。
但是,现在人们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过去的责任到现在的个人自由选择,许多人追求的是婚姻的幸福而不是绑架在责任上。
四、从重男轻女到平等在过去的社会中,有许多人的思想是重男轻女,男女的权利和地位是不平等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观念的觉醒,许多人已经改变了这种思想,认为男女应该平等对待,对于性别的歧视也逐渐减少。
五、从百善孝为先到尊重他人在过去的社会,孝顺父母的观念被认为是百善孝为先。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观念开始向其他方面发展,例如互相尊重,关注弱势群体等等,逐渐变得更加人性化。
六、从顺从权威到自我决策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往往会顺从权威,从而放弃自我决策的权力,强调集体利益。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逐渐注重个人的自我决策,强调个人自由和自主权利。
总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的变化仍然在持续中,人们的价值观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价值观。
社会转型期我国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嬗变透视

维持 经济 生 活 的需求 ,个人 的情 感和意 愿很 大程度 上不 是 处于 第一位 考量 的因素 。随着 当前物 质财 富
的增 长 , 一方 面 , 婚姻 中 的爱情意 识觉醒 , 质依赖 物 关系 减弱 , 情感 依赖 关系增 强 , 姻不再 是单 纯地 为 婚 了传 宗接 代 、 延续家 族血统 , 而主要 是满足双方 生理、
妇 女
与 社
会
《 中共 宁波市委党校 学报) 0 0年第 2期 )2 1
社会转型期
我国 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嬗变透视
付 翠 莲
( 江海 洋 学 院 管理 学 院 , 江 舟 山 3 6 0 ) 浙 浙 1 00
【 摘
要 】 转型期 间我 国传统的婚姻 家庭 伦理观逐 渐被 打破 , 婚姻 家庭价 值观念及婚姻 家庭模 式逐渐趋
济共 同体” 生育合 作社” 和“ 阶段 , 婚姻 在低 生活 水平
孝 敬父 母 、夫 妻恩 爱等最 基本 的人 伦情感 开始变 得
苍 白无 力 , 而更 多 的 出现 了现代 人 的情感 失范、 家庭 暴力 、 闪婚、 一 夜情 ” “ 外恋” 离婚率 的不 断上升 “ 、婚 、
及单 亲家庭 中 的子女 教育 等一 系列社会 问题 。在家 庭代 际伦理 观 中,中 国传统 家庭 伦理 中 以等级 差序 为基 本结构 、 以父子 关系 为轴 心 的伦 理系 统 , 以孝为 本 的家庭 代际 伦理观 逐渐 被打 破 ,转 向以子女为 中 心, 甚至 出现 了 “ 厌老 宠幼 ” 的极端现 象 。考察 转型
农民在转型期社会心理的嬗变--解读《平凡的世界》农民心路历程

专题 撂 讨
CAR E H I ON E R OR Z
◇ 1 _ .
农 民在 转 型期社 会心 理 的嬗 变
解 读 《 凡 的 世 界 》 农 民心 路 历 程 平
王 摹
“ 为历史的创造者 ,农民 ,曾经并 永远都是文学 的主体 作 中国的历史,最深邃 的底蕴是农 民命运史 ,中国的文学 ,最深 层的内核是农 民的精神史。 ……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经济 大潮的冲击和 荡涤下 , 人们的生活 方式 、 环境命运、 精神追 求 价值取向无可避免地发 生着嬗变 ,身为农 了黄土高原皱褶里的芸 芸众 生的生存景观 , 着重描绘 出在改革时期整个社会心 理的起 “ 伏波动与微妙 的变化 ,……在作品的各个部位都 能听到来 自生 活深处的喧哗与骚 动。 ” 2 世纪 7 O O年代末到 8 O年代初 ,是中国社会 的转 型期 ,政 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巨大的调 整。孙 氏兄弟 的艰辛人 生历程 ,真实再现了新一代农 民在社会 中的位置 ,以及生活 的 变化 、新旧观念的抗争 、各种人的心 理及其流向。在路遥笔下 , 平 民世界 中的生计艰难、家长里短 、夫妻纠纷 、兄弟失和 、父 子反 目 ,无不与时代风云变幻紧密相连 。可 以说 ,一部 《 等 平 凡的世界》看似平凡 的日常生活 却演绎了不平凡 的社会 内容 , 是转型期中国农民社会心理 的折光。 十年 动乱期间 ,人们在以阶级斗争 为主要 内容的社会生活 中或躁动狂热 、陶醉 满足或极 度苦 闷、悲观绝望 。农 民在土地 上付出血 汗和艰辛 ,却不 能收获欢 乐和幸福 { 当然也包括 自 主) ;王满银贩卖了几包老鼠药而被 劳动改造;孙少安给村 民扩 大一点 自留地而受到批判,包产实验也被横加干涉而失败。饿 着肚子搞 “ 农业 学大寨” 公社 干部 “ 、 麻绳加路线”等现 实情 况, 使饱受煎熬的农民开始思 索自己的前程 , 寻找安身立命之所 在。 随着经济发展在社会 生活 中逐渐 占据主导地位 ,一系列的 社会改革随之而来,乐观奋发 、欲望萌动成为改革初期社会心 理 的突出特征。农民J 中过去那种扭 曲、变态的心理渐渐 消失 了,适应新 的政治 、经济生活 的思想 、行 为应 运而生。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重新激起 了农 民心 中长 期被压抑 和排 斥的对富裕 生活 的憧憬 ,他们 的劳动积极性空前 高涨 ,如 绣花般精耕细作, 麦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松软 , “ 边畔刮得像狗 舔 了一般干净。 ”大部分 农民不但很快解决 了温饱问题 , 而且一 些有远见的农民 { 如孙少安 、胡永合等 )已经在商品经济 大潮 中一展身手,商品生产心理 、竞争心理、开放心 理等成 为新一 代农 民此 时的主要社会心理 。 “ 富会 ”的举行打破 了积重难返 的平均主义思想 , 夸 孙少安 第一次作为社会 主义 的劳动模范受到人 们的尊敬 ,他创业的雄 经风雨 ,最 后成 了一名农 民企业家。孙少平积极 响应现代文 明 的召唤 ,苦苦寻找 ,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勇气体味人生 ,最终在 煤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办砖厂 、当煤矿工人看似普通 ,实际 上却是新的社会条件下 ,新生产力、新 经济 方式 、新 生活 方式 作用于孙 氏兄 弟的结果 ;他们人生道路 的拓展 ,表 明了以农为 本、劳动持家等传统观念在新一代农 民心 中开始动摇 ,他们 已 经具有脱离I 生活轨道的意识 和行动。 E l 新生活、新财 富的 巨大吸引 ,使孙 少安由运砖到制砖 ,率 先走上了发 家致富的新路 。在办砖 厂的过程 中,他安置 了双水 村的大量闲散劳动力 ,不仅精打细算、以质量取胜 ,而且经常 穿着 “ 礼服”外出与公家人做生意。“ 孙少安是双水村有史 以来 第一个用砖接窑口的 。 ……这怎能不 叫双水村的人感慨 7 谁都知
浅析当代农村家庭中的转变现象

浅析当代农村家庭中的转变现象内容摘要:家庭作为社会的根本组成单位,其开展和变迁必然受到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以笔者家乡的农村社会为蓝本,着重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农村的家庭构造、婚姻习惯、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发生转变的现象,旨在说明农村家庭在近年来经济开展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下,由旧的家庭模式开场向新的家庭模式的转变。
这一转变是传统农村家庭对现代社会开展的一种适应性转变。
了解当代农村家庭的现状及转变进程,采取积极的方式进展引导,对于解决农村社会中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实现农村男女平等、农村的现代化建立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关键词:家庭构造、婚姻习惯、家庭关系、家庭功能正文:?社会学简明词典?释“家庭为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根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婚姻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这就是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家本位〞文化有着强大影响的中国,尤其在是中国的广阔农村地区,大多数人扔把家庭看成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局部。
但在受到市场经济、现代文化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农村家庭面临着巨大的转变。
一、农村家庭根本构造的转变1、家庭构造的变化家庭构造是家庭的组成方式,即家庭由哪种或哪几种家庭关系组成。
在一夫一妻制之前提下,家庭关系主要是婚姻关系与血缘关系。
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家庭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四种。
核心家庭一般是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人口较少,规模较小,以夫妻关系为核心。
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构成稳定的家庭三角,并且以婚姻和血缘两条纽带直接联结。
主干家庭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主干家庭是以直系亲属为主的几代同堂的家庭,他核心家庭纵向扩大的结果。
联合家庭是指有父母和几个已婚子女以及X子女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是多代多偶家庭几代男性血亲及其配偶都在一个家庭里生活。
其他家庭又可以分为直系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男性单身家庭、女性单亲家庭和特殊家庭等五种。
农村婚嫁仪式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N村为例

城乡建设与发展3座垃圾焚烧发电供热项目,基本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全覆盖。
仅宝丰县热电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生活垃圾43.8万t,发电1.2亿kW·h,供热(蒸汽)24万t;在兰考县静脉产业园,光大环保项目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发电;瑞华电力秸秆发电厂每年消纳农业废弃物32万t、发电2亿kW·h;兰考县由瑞华电力回收用于秸秆发电;农作物秸秆和其他不可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由光大环保能源(兰考)有限公司收用发电。
3.4 制作有机肥、沼气等就地利用平顶山市汝州市纸坊镇石桥村农户进行垃圾分类后,直接在村里进行垃圾减量,做堆肥返田或制作沼气处理。
目前汝州市已完成1条有机肥生产线改造,尝试探索厨余或湿垃圾利用新形式;信阳新集村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湿垃圾可以发酵处理还田做农家堆肥;兰考县试点村利用树叶、杂草、菜叶、畜禽粪便等进行发酵堆肥、沼气净化就地灵活处理垃圾,在村子里的垃圾收集处理站内对有机湿垃圾就近粉碎、进而阳光堆肥,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还田。
4 结语河南省农村推行垃圾分类及促进回收利用还需要持续探索,下一步将深入剖析河南省农村垃圾分类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提出河南推进农村垃圾分类的政策建议,为推进河南农村垃圾分类和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1] 刘茂忠,王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产有机肥料的探讨[J].新时代学刊,2018(1):93-95.[2] 刘娅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研究[J].乡村科技,2018(3):111-114.[3] 康佳宁,王成军等.农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愿与行为差异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8(12):1726-1755. [4] 鲁圣鹏,李雪芹.政府购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服务实践与推进路径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6-42. [5] 刘明,黄荣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现状[J].学术研讨,2018(10):182-184.农村婚嫁仪式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N村为例邹秀兰,李 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摘要]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镇,农民工群体的规模逐年扩大,农村人口流动性逐渐增强。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结构变迁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结构变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家庭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被小家庭所取代,核心家庭成为了主流。
这种变迁不仅对家庭内部关系产生了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社会转型中家庭结构的变迁。
首先,经济因素在家庭结构变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过去,农村地区的大家庭主要依靠农业耕种为生,家庭成员多,为了更好地分工合作,几代人通常住在一起。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
城市生活节奏快、资源有限,许多年轻人选择独立生活,从而形成了核心家庭。
同时,父母外出工作,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导致他们远离老家,离开父母和孩子。
这也是家庭结构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教育和婚姻观念的变化也对家庭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观念中,家庭的责任主要是传宗接代和继承家业,因此儿子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育水平提高和社会观念逐渐开放的现代社会,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女性的教育和职业发展。
女性开始追求独立和自由,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婚姻和生育,或者干脆不嫁不生。
这些变化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多样化,以及核心家庭的兴起。
再次,技术进步也对家庭结构变迁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能够更方便地与外界接触,无论距离有多远。
这种便利使得家人之间的联系不再依赖于地理位置,可以通过电话、社交网络等方式进行交流。
因此,家庭结构变得更加灵活,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在一起的方式。
即使父母和孩子分居两地,他们仍然可以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最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在家庭结构的变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个人追求幸福和满足的权利被广泛认可。
这就意味着,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比以往更加重要。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我实现和个人发展,为了追求事业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他们更愿意选择独立生活。
因此,小家庭和核心家庭成为了更受欢迎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 户 为兼业 ( 5 0 非农与 农业 ) , 余 24 为纯 农业 从业 户 其 6户 户, 占全村总户数 的 5 .%。该村 现 有耕 地 9 . m , 中 64 67h 其
设 施 ( 室 大棚 蔬 菜 ) 业 用 地 2 . m , 温 农 2 7 h 占现 有 耕 地 的
资料 和此次调查 问卷资料 的基 础上 , 对转 型期 农 民婚 姻家 庭 观 的影响 因素和解决对策 进行 的文 字分析 。
村 经济 结构 的调 整 , 流 动 的增 强 和生 活方 式 的变化 , 社会 农 民的婚姻家 庭观 也发 生 了深 刻转 变 。婚 姻 家庭 观作 为 价值 观 念的一个 组成部分 , 是人们对 婚姻 家庭领 域 中各种 现象 的
计数 据显示 : 民选 择最多 的是 “ 品” 占 2.% ; 2位是 农 人 , 48 第 “ 健康 ” 占 1. % ; 3位 是 “ 力 ” “ 格 ” 分 别 占 , 81 第 能 和 性 , 1:%和 1 .% ; 下来 是 “ 20 13 接 外貌 ” 9 8 ;经 济收 入 ” 占 .% “ 和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n l f n u Aa.Si20 3 ( 0 :8 5—8 1 8 2 J ra o A h i gi c.08,6 2 )8 1 o - 86,8 5
责任编辑
李菲菲
责任校对
马君叶
转 型 时期 农 民婚 姻 家庭 观 的嬗 变
标 准方面发生 了很 大变化 。
家庭 观 的研 究 , 为 当今 时代构建 和谐家 庭与 和谐社 会 的 已成
重 要课题 。 1 研 究 数 据 与 研 究 方 法
研 究地点 A村位 于陕西 省 杨凌 农业 高新 技术 示范 区东 部 3k m处 , 现有农户 4 8 , 口 2 3 , 6户 人 2人 劳动力 人 口 86 0 7
人 , 中 6 为无 劳 动 能力 的农 户 ,3户 为 纯 粹 非农 业 户 其 0户 9
211 择偶方式 的 自主化 。对 “ 与爱 人如何 相识 ” 查 的 .. 你 调 统计 数 据显 示 :他 人介 绍 ” 占 8.% , 自由恋爱 ” 占 “ 的 39 “ 的
1. % , 明绝大多 数农 民还 未实 现 自由恋爱 。然 而通过 对 6i 说
张超, 李俏, (北 林 技 学 文 院陕 杨 71) 张红 西 农 科 大 人 学 ,西 凌 10 20
摘要 以对 陕西 A村 的 实证调 查所得数据 为基础 , 以社会转 型论 为理 论依 据 , 分析 了转 型 时期农 民择 偶观 、 婚姻 观 和 生育观 的现 状特 征, 并探 讨影响这 些观 念嬗 变的社会 成 因, 最后提 出规 范农 民婚姻 家庭观 的具体对 策。 关键词 社会 转型 ; 民; 偶观 ; 农 择 婚姻 观 ; 育观 生 中图分 类号 F 2 文 献标 识码 A 38 文章编 号 0 1 — 6 1 2 0 )0— 8 1 0 5 7 6 1 (0 8 2 0 85— 2
29 1 。 4 元
2 12 择偶标准 的理性化 。择 偶标 准是男 女选 择结 婚对 象 .. 的条 件或要求 。人们选择 婚姻对 象时 , 往往需 要对 婚姻对 象
的 从
值取 舍 。 对 “ 择婚姻对 象时 , 选 您看重对方 的哪些方 面” 调查 的统
目前 , 国处 于从传 统社 会 向现 代社会 的转型 时期 , 我 我
们 党适时地 提出 了构建 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任务 。随着 农
理和 分析 。该 文根据 需要 重 点运 用 了单 变量 和双 变量 的描
述. 统计 。定性 分析 是在 结合 以往婚 姻 家庭 领域 内的文 献 1 生
态 度 和看法 , 它虽 然是个 人 意 向的一 种表 现 , 但作 为一 种社 会 意识却反 映 了一个社 会 的 文化 特 色。对 转型 期农 民婚姻
2 转型期农 民婚姻 家庭 观 的现 状
2 1 农 民的择偶 观 . 择偶 观是人 们价值 观在选择 婚姻对 象
即配 偶问题上 的体现 , 一种社 会历史 现 象。从一 定意 义上 是 说, 既是个 体婚 姻意愿 的一种体 现 , 也是社会 政治 、 经济 和文 化 的晴雨表 。改革开放后 , 民的择偶 观在择 偶 方式和 择偶 农
占比例不 断增 长 。
2 .% 。 目前有温室 大棚 26 , 事设 施农 业种 植 的农户 34 3座 从
有 15户 , 总 户 数 的 3 . % , 7 占 7 4 占农 业 从 业 户 的 5 . % 56 ( 6 8 )从 业劳动力 3 0人 , 6.% ; 0 占全村 劳动力 的 3 . % , 4 2 占农 业 劳动力 的 5 . % 。在 种植 温 室大 棚后 的 1 77 1年里 (9 6~ 19 2 0 ) A 村 农 民 的 收 入 节 节 攀 升 ,06年 全 村 人 均 收 入 06 , 20
该研究 数据 主要 是于 20 0 8年对 陕西 A村村 民家庭 领域 内价值 观念 的调查 所得 , 为保 证 调查 的有 效性 和准 确性 , 选 取农 户作为基本 调查单 位。在具体 操作 中, 选取 已婚者 为调 查 对象 , 受问卷调查 的 有 20人 , 回有效 问卷 10份 , 接 0 收 8 有 效 问卷 回收率 9 % 。由于人 员构成 的广泛性 和真 实性 , 以 0 所
那些 选择 “ 人介绍 ” 他 的个案访 谈 了解 到 , 他们 大多依 赖 虽然 媒 人撮 合 , 以各 自中意为 基础 , 但 婚姻 当事 人 的 自主性发 挥 了极 大 的作用 。表 明随着 农 村改 革 的逐 步深 入 和男 女平 等 思想 的 日 益深 入人心 ,父母 之命 , 妁之 言 ” 的择 偶方 式 “ 媒 式 发 生 了转变 , 民择 偶 的 自主程度 在逐 步提 高 , 农 自主婚姻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