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姓名修改业务引起的案例

合集下载

银行各种安全风险案例分析汇编

银行各种安全风险案例分析汇编

客户办理业务签名不符触发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情况近日,一客户持卡到某网点办理业务,要求先从卡内支取40万元,然后再以现金的方式把这40万元汇到外地。

当时该客户已经分别填好了取款单和汇款单并签了名,当班柜员就按照客户的要求分别为客户办理了取款和现金汇款业务。

而第二天,这两笔业务触发了分行的风险监控系统。

经调阅影像后确认,客户在取款凭证和汇款凭证上签名笔迹不同,不像是一人所签。

一个签名要正楷一点,而另一个签名要潦草一点。

于是支行营业室马上联系客户,客户十分肯定地说都是他一人所签,只是当时一个写得正规一点、另一个写得潦草一点而已。

二、案例分析柜员未认真审核客户签名。

在办理业务时,柜员应认真审核客户签名,确保是客户本人所签,如不是客户本人办理,则需签代理人的姓名加上代字。

本案例中,客户预先填好了单,柜员就直接办理了业务而未审核客户签名。

如当时柜员认真审核了两笔业务的签名就会发现笔迹不同,可以要求客户重新签名,从而避免触发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一)临柜人员要认真审核客户填单以及签名,一旦发现不符就要求客户重填或补签。

而大额取款、汇款属于高风险业务,必须牢记风险必控的原则,在办理业务时认真审核,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切实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

现场管理人员对柜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凭证要认真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力争将风险消灭在荫芽状态,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因柜员虚存引出规避反交易的案例一、案例介绍20XX年11月25日,某支行柜员为客户“胡某”办理个金业务,客户胡某要求从存折上取7万元加1万元现金,汇8万元到客户王某卡内。

柜员交易码使用错误,误存入7万元,为规避反交易,随后双倍支取14.01万元,再办理汇款8万元。

汇款凭证非客户本人签名,是其儿子代签,现网点已将客户本人签名的汇款凭证追加扫描。

其双倍支取14.01万元的取款业务触发了“柜员虚存”风险模型,该业务最后被评定为类风险事件。

修改单位客户信息触发高风险事件的案例

修改单位客户信息触发高风险事件的案例

修改单位客户信息触发高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网点因单位客户信息修改业务引发的高风险事件多达5笔,触发此类高风险事件的原因包括:单位账户重置密码业务时,授权委托书无法人授权签章、无法人和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联网核查记录、法人授权书;单位客户基本信息维护业务时,营业执照到期日录入与原证件不一致,机内信息单位代码证号、营业执照号码与所附依据不符,未对委托人身份进行联网核查等情况。

二、案例分析
上述风险事件,业务操作依据不充分或未对所附依据进行认真的审核和录入,反映相关操作人员对规章制度掌握不全面,未严格按制度执行,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账户密码是为有效保障客户资金安全而设置的,是银行账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网点经办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账户密码重置业务潜在的风险,说明柜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这类风险事件,一旦让犯罪分子钻了空子,客户资金和银行信誉将受到威胁、损失。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业务培训。

通过学习操作流程明确制度,充分掌握每项业务的风险点,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杜绝有章不循、以习惯、信任代替制度的随意操作行为,自觉执行各项制度,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产生。

(二)加强事中控制。

现场管理、远程授权人员切实起到监督与管理的双重作用,及时制止不合规行为,督促柜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业务,提高业务审核的准确率,才能真正发挥把关堵口作用。

(三)强化警示教育。

网点要加强风险管理,注意对风险事件的整改,对发生的同类风险事件,要加强与柜员沟通,查找原因,及时纠正。

修改客户姓名不规范导致的风险事件

修改客户姓名不规范导致的风险事件

修改客户姓名不规范导致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近日,客户严某因更改姓名持身份证与户籍证明到支行某网点办理修改户名业务。

户籍证明出具时间有效期为两个月,柜员办理业务时身份证件已过有效期,修改依据不充分,因此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

《业务操作规程》规定,客户变更证件或姓名时,须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有权机关证明,对于姓名变更的必须出具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的身份变更证明,业务人员审核无误后办理。

该柜员对于客户提供的资料审核不认真,未发现户籍证明上注明有效期,造成依据过期的户籍证明进行操作,由操作风险进而引发法律风险。

(二)现场管理和远程授权人员履职不到位。

网点现场管理人员未充分发挥有效监控作用,事中控制流于形式,对业务人员需要审核资料的准确性、合规性审核不严格、不认真,使过期的户籍证明未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三、案例启示
(一)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

柜员对经办的每一笔业务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认真审核客户提供各类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审核无误后方能按照客户意愿为客户快速准确地办理相应的业务。

(二)必须有认真仔细负责的工作态度。

柜员在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认真仔细负责的态度是业务办理的首要基础,只有端正这种态度,对经手的业务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才能保证业务质量,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三)网点负责人必须认真进行履职。

网点负责人必须加强对柜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柜员养成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

对业务进程中发生的业务要加强事中控制和有效监督,杜绝和防控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

修改个人客户信息失败的案例

修改个人客户信息失败的案例

修改个人客户信息失败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客户雷X持身份证到网点要求办理银行卡,网点人员进行交易时,发现该身份证已有客户编号,户名显示为“雷XX”,通过查询客户原有的帐户信息,该客户在银行开户已有十多年,客户验证密码正确,网点对客户身份进行联网核查,查询只有名为“雷X”与其身份证号码相符,为此业务经理综合判定该客户编号应为生僻字,根据客户申请和为方便客户今后所有业务均能正常办理,柜员按规定打印个人客户与账户的关系信息,选择客户在场,已校验密码,打印“雷X”和“雷XX”的联网核查凭证,填制个人客户业务调整及撤销申请书,主管审核后盖章,上传身份证原件,用交易调整生僻字。

授权中心以生僻字记录不规范为由,要求客户回原开户行修改,或者是本网点人员与原开户行联系核实处理,拒绝受理该业务。

由于该客户的客户编号为异地,柜台无法知道其十几年前开户网点联系电话,所以无从联系,耐心的将授权中心意见转达给客户,客户表示短时间内不会回异地,就无法到当地修改和开立新账户,客户极为不满,表示将保留投诉。

二、案例分析
(一)前台非常重视修改客户信息交易,风险把握很严,且业务经理已经严格审查,了解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处理。

按照授权职责,业务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对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完全负责,后台也应该相信和支持前台对风险的把控力,对业务规范化操作的执行力。

(二)生僻字记录规范与否不能作为修改的依据,要求是以身份证核查为准。

就本案例而言,授权中心人员称,如为生僻字,应记录为:雷(X),而不是雷XX。

这说法并非绝对和正确,因为前台人员操作生僻字也可能与文件要求不完全一致,且银行内部执行的情况也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差异。

改姓的法律案件(3篇)

改姓的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在我国,姓名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关系到个人的身份识别和社会交往。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个人意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公民在成年后可能会申请更改自己的姓氏。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起到了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本文将以李某某的改姓案件为例,探讨改姓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二、案件经过李某某,男,1985年出生,原姓张。

李某某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再婚后,改姓为李。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某某逐渐意识到自己与生父姓氏不同,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困扰。

他认为,改回生父的姓氏有利于维护家庭和谐,同时也是对自己身世的尊重。

于是,李某某在成年后,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了改姓申请。

然而,在办理改姓过程中,李某某遇到了重重阻力。

首先,公安机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由,拒绝了他的申请。

该条例规定:“公民的姓名,经户口登记机关登记后,不得随意更改。

”公安机关认为,李某某的改姓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

其次,李某某的母亲也反对他改姓,认为这样会破坏家庭和谐。

面对这种情况,李某某决定寻求法律帮助。

他咨询了律师,并收集了大量关于姓名权的法律法规和案例。

在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后,李某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改姓。

三、法院审理法院受理了李某某的诉讼,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重点审查了以下问题:1. 李某某是否具备改姓的法定条件;2. 李某某的改姓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 李某某的改姓行为是否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第一个问题,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姓名。

李某某作为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姓氏,具备改姓的法定条件。

对于第二个问题,法院认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的姓名不得随意更改,但该规定并非绝对禁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有权申请变更自己的姓名。

因此,李某某的改姓申请符合法律规定。

违规修改个人客户信息的案例

违规修改个人客户信息的案例

违规修改个人客户信息的案例
一、案例情况
近日,某网点提交一笔身份证重号业务,客户张X提交了身份证、以及派出所证明,网点未进行联网核查。

柜员使用(修改个人客户信息)交易进行信息修改,将重号客户杨XX户名修改为客户张X,被远程授权人员以“未按规定办理”给予了拒绝。

二、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如交易成功,后果极为严重,甚至造成经济纠纷。

杨XX在我行的客户信息下的下挂账户将全部变为张X的下挂账户,其风险不言而喻。

杨XX 手中持有的存单、存折、卡等账户的户名将与系统中的户名不符,客户也无法办理任何业务,给客户带来麻烦甚至有可能造成客户资金的损失,造成风险隐患,同时也会影响我行声誉。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业务培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严防操作风险。

通过对《业务操作指南》的学习,掌握每项业务的风险点,熟知每项业务的操作流程,提高业务技能。

(二)严格按照银行《关于印发〈居民身份证号码重号业务处理流程(试行)〉的通知》的规定办理。

(三)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的履职能力,切实防范操作风险把好受理业务的第一关。

修改客户信息引发的风险事件

修改客户信息引发的风险事件

修改客户信息引发的风险事件一、案例简介网点柜员办理修改个人客户信息,调整客户身份证件号码,本应客户本人办理的业务却由代理人代为办理。

该业务因触发“修改客户信息,非本人办理”风险监督模型,确认该笔交易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个金特殊业务处理操作规定:“个人客户信息调整,客户需持符合实名要求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办理客户信息的变更业务。

客户主动申请变更身份信息时,除提供本人身份证件外,还须提供身份信息变更的相关证明文件和客户名下全部存款介质,方可变更。

该业务不得代办,网点柜员审核客户本人身份证件真实有效后方可办理。

客户信息系统的调整必须经有权人授权处理,双人操作、双人复核。

”该笔交易经办柜员违反了上述规定,修改变更客户信息,非本人办理,又未见客户名下的存款介质,导致风险事件的产生,存在着引发纠纷从而影响银行声誉的潜在风险隐患。

而现场管理作为运行风险专业控制的第一道防火线,承担着对重要事项、特殊业务进行审核、审批职责,对网点业务操作真实性、合规性进行事中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其履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网点运行风险的管控能力。

该笔交易现场管理人员审核不到位,发现修改客户信息非客户本人来办理,明知不符合制度规定却未能坚持原则,未能及时纠正差错,而是以听从领导意愿为借口,最终导致风险事件产生。

三、案例启示一是经办柜员、现场管理人员及远程授权人员要加强学习客户身份证件要素维护的相关基本规定和操作流程,操作柜员更要树立业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坚持有章必循、依法合规,只有养成柜员按制度,顺流程操作的良好习惯,才能确保业务运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类似本案例中的客户信息修改业务,更应做到以制度为准绳,杜绝主观因素介入,杜绝操作随意性,避免因对业务办理的依据和流程不熟悉不了解而引发风险事件。

二是现场管理人员要增强履职意识, 充分发挥现场审核把关职责,在柜员办理特殊重要交易时要加强审核督导,坚持制度,坚持原则,督促柜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及时纠正柜员违规操作及操作流程执行不到位情况,提高业务审核的准确率,减少风险事件,真正发挥把关堵口作用,坚持制度恪守底线,强化履职意识和事中控制能力。

修改客户姓名引起的案例

修改客户姓名引起的案例

修改客户姓名引起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柜员办理一笔个人客户信息开户修改业务,提交授权资料有介质、身份证和标注原因为:“客户万**,因系统移行错误,造成客户姓名与本人身份证不符,现将方**故调为万**,下挂一活期存折为万**所持有”的特殊业务凭证。

授权人员在审核时发现,柜员录入的调整类型为“内部调整”,便以“调整类型选项错误”为由拒绝了该笔业务,最后,该柜员使用“姓名修改”办理了此业务,及时避免了一起风险事的发生。

二、案例分析
(一)这是一起柜员不熟悉业务流程、现场负责人未认真审核就签章确认的案例。

(二)柜员办理该客户姓名修改时,调整类型应选择“证件变更”中的“姓名修改”,再划折输入密码后即可办理,柜员使用“内部调整”显然是错误的。

(三)此笔业务如果柜员使用“内部调整”,不划折输入密码,致使系统没有执行介质验密操作流程,不能通过系统硬控制确认客户所持介质,势必形成风险事件。

反映了柜员和现场负责人对修改信息的业务流程不熟悉、认识有偏差,风险意识较淡薄。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遇到自己不懂的业务要多向现场负责人请教,严格按照修改客户信息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杜绝随意使用内部调整类型带来的风险隐患。

(二)现场负责人员要提高履职意识,熟练掌握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核算手续,对柜员办理特殊业务要进行辅导和审核,确实起到事中控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户姓名修改业务误选择内部调整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近日,某网点柜员办理一笔个人客户信息开户三要素修改业务,提交授权资料有介质、身份证和标注原因为:“客户聂XX,因大机移行错误,造成客户姓名与本人身份证不符,现将孟XX故调为聂XX,下挂一活期存折为聂XX所持有”的特殊业务凭证。

授权人员在审核时发现,柜员录入的调整类型为“内部调整”,便以“调整类型选项错误”为由拒绝了该笔业务,最后,该柜员使用“姓名修改”办理了此业务,及时避免了一起风险事的发生。

二、案例分析
(一)这是一起新柜员不熟悉业务流程、现场负责人未认真审核就签章确认的案例。

(二)柜员办理该客户姓名修改时,调整类型应选择“证件变更”中的“姓名修改”,再划折输入密码后即可办理,柜员使用“内部调整”显然是错误的。

(三)此笔业务如果柜员使用“内部调整”,不划折输入密码,致使系统没有执行介质验密操作流程,不能通过系统硬控制确认客户所持介质,势必形成风险事件。

反映了柜员和现场负责人对修改信息的业务流程不熟悉、认识有偏差,风险意识较淡薄。

三、案例启示
(一)新柜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遇到自己不懂的业务要多向现场负责人和老柜员请教,严格按照修改客户信息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杜绝随意使用内部调整类型带来的风险隐患。

(二)现场负责人员要提高履职意识,熟练掌握我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核算手续,对柜员办理特殊业务要进行辅导和审核,确实起到事中控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