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偏倚及其控制-课件(PPT·精选)
合集下载
偏倚及其控制PPT课件

第七章 偏倚及其控制
兰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教研室
白亚娜 教授
.
1
概述 误差
随机误差:随机抽样所得均值与总体参数的差异。 系统误差:误差向量的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时的误差。
偏倚
随机误差以外的误差,即系统误差。样本人群测得的变 量值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值的真实值,使在 研究结果或推论结果时与真实情况间出现偏差的一类系 统误差。
.
20
结论:从此例可以看出,在分析饮酒与肺癌 的关系时,由于受到吸烟这个混杂作用的影 响,使得饮酒与肺癌的联系被夸大,把饮酒 与肺癌无关歪曲成有关。因此,吸烟为研究 饮酒与肺癌关系的正混杂因子, 被夸大的作用 称为正混杂作用。
.
21
混杂的控制
设计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有: 限制 配比 随机化
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 分层分析 多元分析
.
6
选择偏倚的控制
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入选与排除标准 设立均衡可比的对照 随机化分组
.
7
信息偏倚 (information bias )观察偏倚 (observation bias)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
发生在资料收集阶段,对比较组所采用的观察或测量方 法不一致。
回忆偏倚(recall bias) 被研究者对过去的暴露史或既往 史记忆失真或回忆不完整。
偏倚。
2. 若cRR≠aRR(f)则f有混杂作用,cRR存在f的混杂
偏倚。
3. cRR>aRR(f)为正混杂,亦称阳性混杂,即由于f的 混杂作用,使cRR高估了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的联 系。
4. 若cRR<aRR(f)为负混杂,亦称阴性混杂,即由于f 的混杂作用,使cRR低估了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的联系。
兰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教研室
白亚娜 教授
.
1
概述 误差
随机误差:随机抽样所得均值与总体参数的差异。 系统误差:误差向量的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时的误差。
偏倚
随机误差以外的误差,即系统误差。样本人群测得的变 量值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值的真实值,使在 研究结果或推论结果时与真实情况间出现偏差的一类系 统误差。
.
20
结论:从此例可以看出,在分析饮酒与肺癌 的关系时,由于受到吸烟这个混杂作用的影 响,使得饮酒与肺癌的联系被夸大,把饮酒 与肺癌无关歪曲成有关。因此,吸烟为研究 饮酒与肺癌关系的正混杂因子, 被夸大的作用 称为正混杂作用。
.
21
混杂的控制
设计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有: 限制 配比 随机化
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 分层分析 多元分析
.
6
选择偏倚的控制
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入选与排除标准 设立均衡可比的对照 随机化分组
.
7
信息偏倚 (information bias )观察偏倚 (observation bias)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
发生在资料收集阶段,对比较组所采用的观察或测量方 法不一致。
回忆偏倚(recall bias) 被研究者对过去的暴露史或既往 史记忆失真或回忆不完整。
偏倚。
2. 若cRR≠aRR(f)则f有混杂作用,cRR存在f的混杂
偏倚。
3. cRR>aRR(f)为正混杂,亦称阳性混杂,即由于f的 混杂作用,使cRR高估了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的联 系。
4. 若cRR<aRR(f)为负混杂,亦称阴性混杂,即由于f 的混杂作用,使cRR低估了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的联系。
临床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PPT课件

该研究全过程采取措施防止了偏倚发生,因而公认其结论 内部真实性较高。但是,该结论对于女性或非退役军人是 否有效?对于舒张压不在115~129mmHg范围内或已有高血 压并发症的病人是否也有效呢?该研究是无法解决这些问 题的。
(六)研究偏倚的意义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少不得“中庸之道”,即 不偏不倚。偏倚可发生在研究设计、实施、分析 以至推论的各个阶段。加大样本量并不能使之减 少。只有深入研究,才能了解、认识各类偏倚, 以便在研究过程中尽量加以避免或控制,从而保 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3)主动失访常常与暴露因素或结果有关。
应减少到最小程度; 研究中应了解退出的原因; 处理时可做“最坏打算”校正或评价
7.健康工人(效应)偏倚
化学物质接触与白血病发生的队列研究 研究组:接触苯的工人,对照组:普通工人;
结果:两组发生白血病比例相似;
结论:接触苯与白血病发生无关
偏倚:进入研究组的工人是留下来不易患白血病
(一)临床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总体:同质个体所构成的全体。
2.目标人群:又称靶人群,是样本人群来源的总体, 即样本人群研究结果用以说明或推广应用的总体人 群。 3.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部分个体。
(二)抽样及其抽样误差
1.抽样
从总体中取出部分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2.抽样的原因
(五)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一项研究或观察所作推论的正确及可靠程度,即 结果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 内部真实性:能正确反映研究人群或靶人群真实状况的研究 结果,称之为具有内部真实性;它受研究环境条件、研究对 象范围(类型的多少)等因素影响。 外部真实性: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推广到靶人群以外的其他 人群仍然有效,称之为具有外部真实性。它受研究人群与其 他人群临床特点的差异、研究对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未必都有外部真实性,当没有内部真 实性的结果一定也没有外部真实性。 临床研究中经常将只有内部真实性而无外部真实性的结果任 意推广应用至靶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导致张冠李戴、南辕 北辙、贻误患者治疗时机。
8偏倚及其控制

—
184 2376 2560
18 219
237
合计
201 2583 2784
23 234
257
OR
1.06
4.06
2.现患-新发病例偏倚
也叫奈曼偏倚,凡因现患病例与新病 例的构成不同,只调查典型病例或者现患 病例的暴露情况,致使调查结果出现的系 统误差都属于这类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 中的病例组和现况调查中的调查对象一般 选择现患病例,而在队列研究中的病例是 新发病例,两类病例疾病状况肯定会有差 别。所得到的某因素与某病的关系就会出 现偏倚,即为现患-新发病例偏倚。
合计
≥75 85
462
547
38
34
72
<75 116
1511 1627 113
117 230
合计 201
1973 2174 151 151 302
OR
2.40
1.16
3.无应答偏倚
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那些因各 种原因不回答或不能回答所提出问题的 人称为无应答者,任何一项流行病学调 查研究都可能有一定比例的无应答者, 无应答者可能在某些重要的特征或暴露 方面与应答者有区别。如果无应答者超 过一定的比例,将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 实性,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无应答偏倚。
6.诱导偏倚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者询问 技术不当,或者为取得阳性结论,诱导 调查对象做某一倾向性的回答,从而使 调查到的结果偏离真实情况,由此产生 的偏倚称诱导偏倚。诱导偏倚往往表现 为对病例组做诱导而对对照组不诱导或 进行负诱导,其结果只能产生虚假的结 论。
(三)混杂偏倚
1.混杂因素的特征 2.混杂因素的测量 3.混杂偏倚的方向
成为混杂因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偏倚及其控制ppt课件

第 九 章
研究的解说涉及到研究的真实性 的问题。研究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 是否获得正确的结论,而真实性需 要通过变异性估计来确定。
2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第二节 研究的真实性 第三节 研究的偏倚
3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概述 个体水平的变异性 群体水平的变异性 样本水平的变异性
4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改善措施 增加研究对象的异质性,使得研究对象的代
表性范围扩大。
20
在实际研究时,需要综合平衡考虑 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和异质性问题
21
第三节 研究的偏倚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混杂偏倚的分层分析
22
1946年,Berkson做最著名的偏倚研究并 给予证实,又称为Berkson偏倚。
1976年,Miettinen详细讨论了偏倚的定义, 并给出分类框架,分三类
研究真实数据
研究真实数据
无差异性错误分类
无差异性错误分类
错误分类数据
错误分类数据
高脂肪 低脂肪
膳食 膳食
心肌梗死 60
40
对 照 40
60
OR= (60╳60)/(40╳40)=2.3
高 脂 肪 膳 低脂肪
食
膳食
心肌梗死 48
52
对 照 32
68
OR= (48╳68)/(52╳32)=2.0
差异性错误分类
生物学(真实)变异和测量变异 生物学变异 真实的客观变异 测量变异 测量过程的误差
随机变异和系统变异 随机变异 绝对值和方向交错变化,正态分布 系统变异 绝对值和方向保持恒定
6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二、个体水平的变异性
某个体特征测得值的变化,是个体真值随时间的 改变,或是由于测量误差引起的变化。
研究的解说涉及到研究的真实性 的问题。研究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 是否获得正确的结论,而真实性需 要通过变异性估计来确定。
2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第二节 研究的真实性 第三节 研究的偏倚
3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概述 个体水平的变异性 群体水平的变异性 样本水平的变异性
4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改善措施 增加研究对象的异质性,使得研究对象的代
表性范围扩大。
20
在实际研究时,需要综合平衡考虑 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和异质性问题
21
第三节 研究的偏倚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混杂偏倚的分层分析
22
1946年,Berkson做最著名的偏倚研究并 给予证实,又称为Berkson偏倚。
1976年,Miettinen详细讨论了偏倚的定义, 并给出分类框架,分三类
研究真实数据
研究真实数据
无差异性错误分类
无差异性错误分类
错误分类数据
错误分类数据
高脂肪 低脂肪
膳食 膳食
心肌梗死 60
40
对 照 40
60
OR= (60╳60)/(40╳40)=2.3
高 脂 肪 膳 低脂肪
食
膳食
心肌梗死 48
52
对 照 32
68
OR= (48╳68)/(52╳32)=2.0
差异性错误分类
生物学(真实)变异和测量变异 生物学变异 真实的客观变异 测量变异 测量过程的误差
随机变异和系统变异 随机变异 绝对值和方向交错变化,正态分布 系统变异 绝对值和方向保持恒定
6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二、个体水平的变异性
某个体特征测得值的变化,是个体真值随时间的 改变,或是由于测量误差引起的变化。
偏倚及其控制课件

偏倚及其控制
引言
➢ 误差的定义
为什么会错过真相?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真实性的反面
➢ 分类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偏倚)
随机误差
因机遇不同估计总体参数时所产生的误差 特点
没有固定方向和固定大小 一般呈正态分布
偏倚(bias)
属于系统误差,在研究或推论过程中所获得 的结果系统地偏离其真实值
➢ 特点
具有方向性 可高于真值,也可低于真值
1000 (5000)
慢性胃炎患者 合计 200 (2000) 400 400 (8000) 1200
600 (10000) 1600
➢ 若该社区皮肤病的就诊率为20%,慢性胃炎的就诊率 为50%,则:
皮肤病患者
患高血压
40
未患高血压 160
慢性胃炎患者 合计
100
140
200
360
合计
200
300
特别是用住院病人进行研究时,很容易产生 主要是因为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可能没有包括:
➢ 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病例 ➢ 距离医院远的病例 ➢ 无钱住院的病例 ➢ 病情轻的病例 ➢ 此外不同医院的技术专长、专业水平也会造成不同疾病在
不同的医院的就诊断或住院率差别
例:入院率偏倚
某社区内共有50,000名30~50岁男性公民,已知该人群高血压和皮肤 病的现患率都很高,甲想了解高血压是否为患皮肤病的危险因素,在对
500
X2=10.58 P<0.01 OR=(40×200)/(100×160)=0.5
选择性偏倚常见类型
(2)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prevalence incidence bias,Neyman bias
引言
➢ 误差的定义
为什么会错过真相?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真实性的反面
➢ 分类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偏倚)
随机误差
因机遇不同估计总体参数时所产生的误差 特点
没有固定方向和固定大小 一般呈正态分布
偏倚(bias)
属于系统误差,在研究或推论过程中所获得 的结果系统地偏离其真实值
➢ 特点
具有方向性 可高于真值,也可低于真值
1000 (5000)
慢性胃炎患者 合计 200 (2000) 400 400 (8000) 1200
600 (10000) 1600
➢ 若该社区皮肤病的就诊率为20%,慢性胃炎的就诊率 为50%,则:
皮肤病患者
患高血压
40
未患高血压 160
慢性胃炎患者 合计
100
140
200
360
合计
200
300
特别是用住院病人进行研究时,很容易产生 主要是因为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可能没有包括:
➢ 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病例 ➢ 距离医院远的病例 ➢ 无钱住院的病例 ➢ 病情轻的病例 ➢ 此外不同医院的技术专长、专业水平也会造成不同疾病在
不同的医院的就诊断或住院率差别
例:入院率偏倚
某社区内共有50,000名30~50岁男性公民,已知该人群高血压和皮肤 病的现患率都很高,甲想了解高血压是否为患皮肤病的危险因素,在对
500
X2=10.58 P<0.01 OR=(40×200)/(100×160)=0.5
选择性偏倚常见类型
(2)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prevalence incidence bias,Neyman bias
流行病学 第8章 偏倚及控制

对象造成的偏倚
随机分配
分组机会均等,各组非研究因素均匀 分布,资料可比,提高研究的正确性
随机化是控制偏倚的有效方法之一。
2、匹配(matching)
就是在选择病例与对照时,要求两者的某 些因素或特征即匹配因素相一致,以排除匹配 因素的干扰,提高研究效率。 但要注意所匹配的因素应是已知的混杂因 素,否则不能匹配。匹配使用得当可以有效控 制混杂因素,提高研究真实性。还要避免匹配 过度,即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可能丢失 信息增加工作难度,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二、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是指测量值 与总体值之间出现的差异。 在实际观测过程中,由受试对象、研究者、 仪器设备、研究方法、非实验因素影响等原因 造成的有一定倾向性或规律性的误差。 观察值有系统性、方向性、周期性的偏离真 值,可直接影响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必须查明原 因、予以矫正,系统误差必须避免。
在研究某因素与某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 一个或多个外部因素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 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正的联系,称为混杂偏倚。 导致混杂产生的因素就称为混杂因素。混杂 偏倚是在研究的设计阶段未能对混杂因素加以控 制和在资料分析时未能进行正确的校正所造成的 偏倚。
混杂因素具备的特征
(1)混杂因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 素,如果不找出或不避开,所得研究结果可 能不是研究因素造成的。 (2)混杂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 计学联系。 (3)混杂因素不应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 的一个环节或中间变量。
2、信息偏倚的控制方法
为使调查对象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必须在调查 问卷上下功夫。 对于调查员,关键是进行严格的培训,增强工 作的责任感。统一调查程序、方法。 测量仪器要选用标准一致的,不易产生偏性和 稳定的仪器,使用前还要统一校正,从而保证 测试结果的准确与可靠。 对调查环境加以选择与控制的。这主要是根据 调查目的和对象的特点来加以考虑。
随机分配
分组机会均等,各组非研究因素均匀 分布,资料可比,提高研究的正确性
随机化是控制偏倚的有效方法之一。
2、匹配(matching)
就是在选择病例与对照时,要求两者的某 些因素或特征即匹配因素相一致,以排除匹配 因素的干扰,提高研究效率。 但要注意所匹配的因素应是已知的混杂因 素,否则不能匹配。匹配使用得当可以有效控 制混杂因素,提高研究真实性。还要避免匹配 过度,即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可能丢失 信息增加工作难度,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二、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是指测量值 与总体值之间出现的差异。 在实际观测过程中,由受试对象、研究者、 仪器设备、研究方法、非实验因素影响等原因 造成的有一定倾向性或规律性的误差。 观察值有系统性、方向性、周期性的偏离真 值,可直接影响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必须查明原 因、予以矫正,系统误差必须避免。
在研究某因素与某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 一个或多个外部因素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 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正的联系,称为混杂偏倚。 导致混杂产生的因素就称为混杂因素。混杂 偏倚是在研究的设计阶段未能对混杂因素加以控 制和在资料分析时未能进行正确的校正所造成的 偏倚。
混杂因素具备的特征
(1)混杂因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 素,如果不找出或不避开,所得研究结果可 能不是研究因素造成的。 (2)混杂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 计学联系。 (3)混杂因素不应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 的一个环节或中间变量。
2、信息偏倚的控制方法
为使调查对象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必须在调查 问卷上下功夫。 对于调查员,关键是进行严格的培训,增强工 作的责任感。统一调查程序、方法。 测量仪器要选用标准一致的,不易产生偏性和 稳定的仪器,使用前还要统一校正,从而保证 测试结果的准确与可靠。 对调查环境加以选择与控制的。这主要是根据 调查目的和对象的特点来加以考虑。
【流行病学】第08章 偏倚及其控制

55 90
非病例 A病
100
80 540 900
病例 非病例
选择概率 暴露 非暴露
α=
β=
a/A b/B
γ= δ= c/C d/D
患B病且暴露于因素X的选择概率:α=55/100=0.55 患B病但未暴露于因素X的选择概率:β=90/900=0.10 患A病且暴露于因素X的选择概率:γ=80/100=0.80 患A病但未暴露于因素X的选择概率:δ=540/900=0.60
➢ 严格选择标准: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研究对象的合作:依从性、失访、无应答 ➢ 采用多种对照:内对照、外对照、全人群资料对照
第二节 信息偏倚
一、信息偏倚的相关概念
➢1、又称为观察偏倚(observational bias),指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获取研究所需信息时产生 的系统误差。
➢2、信息偏倚可来自: ➢ 人:研究对象、调查者, ➢ 物:测量的仪器、设备、方法等。
➢4.无应答偏倚(non-response bias)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无应答者是指由于种种原因那些没有对调查信
息予以应答的研究对象。 ➢在特定研究样本中,无应答者的患病状况以及对某些研究因素的暴
露情况与应答者可能会不尽相同,从而导致系统误差。
➢5.易感性偏倚(susceptibility bias) ➢研究对象暴露于某可疑致病因素与否,与许多主、客观原因有关,
720
280
720
280
5.0
2.4
1.4
【问题-4】 请问在这两种假定情况下的观察结果(研究结果) 与真实结果之间有什么不同?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分析-4】
这两种假定情况下的观察结果(OR值)都远低于真实结果, 表明这两种假定情况下都产生了偏倚。其原因与暴露因素 (膳食脂肪摄入)的系统错误分类有关。这种由于在结局变 量或者暴露变量的测量过程中存在系统分类错误(系统测量 误差)所致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联受到扭曲的现象,称为信 息偏倚,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由于流行病学的暴露和 疾病多为分类资料,所以信息偏倚有时又被称为错分偏倚 (misclassification bias)。
非病例 A病
100
80 540 900
病例 非病例
选择概率 暴露 非暴露
α=
β=
a/A b/B
γ= δ= c/C d/D
患B病且暴露于因素X的选择概率:α=55/100=0.55 患B病但未暴露于因素X的选择概率:β=90/900=0.10 患A病且暴露于因素X的选择概率:γ=80/100=0.80 患A病但未暴露于因素X的选择概率:δ=540/900=0.60
➢ 严格选择标准: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研究对象的合作:依从性、失访、无应答 ➢ 采用多种对照:内对照、外对照、全人群资料对照
第二节 信息偏倚
一、信息偏倚的相关概念
➢1、又称为观察偏倚(observational bias),指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获取研究所需信息时产生 的系统误差。
➢2、信息偏倚可来自: ➢ 人:研究对象、调查者, ➢ 物:测量的仪器、设备、方法等。
➢4.无应答偏倚(non-response bias)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无应答者是指由于种种原因那些没有对调查信
息予以应答的研究对象。 ➢在特定研究样本中,无应答者的患病状况以及对某些研究因素的暴
露情况与应答者可能会不尽相同,从而导致系统误差。
➢5.易感性偏倚(susceptibility bias) ➢研究对象暴露于某可疑致病因素与否,与许多主、客观原因有关,
720
280
720
280
5.0
2.4
1.4
【问题-4】 请问在这两种假定情况下的观察结果(研究结果) 与真实结果之间有什么不同?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分析-4】
这两种假定情况下的观察结果(OR值)都远低于真实结果, 表明这两种假定情况下都产生了偏倚。其原因与暴露因素 (膳食脂肪摄入)的系统错误分类有关。这种由于在结局变 量或者暴露变量的测量过程中存在系统分类错误(系统测量 误差)所致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联受到扭曲的现象,称为信 息偏倚,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由于流行病学的暴露和 疾病多为分类资料,所以信息偏倚有时又被称为错分偏倚 (misclassification bias)。
流行病学—偏倚与控制ppt课件

二、偏倚的方向: (一)正偏倚和负偏倚:
凡夸大真实效应者为正偏倚。 凡缩小真实效应者为负偏倚。 假如某特征的真实值为θ,而测得值为θ’。 θ=1.0为零效应; θ>1为危险效应; θ<1为保护 效应。
·
3
1.θ>1时:
(1) θ’>θ>1时,夸大危险效应,为正
偏倚。
(2)θ>θ’>1时,缩小危险效应,为负
9 1 2
1 5 7 2
非 上 等 阶 层 1 2 0 0
2 8 8 0
4 0 8 0
合 计
1 8 6 0
3 7 9 2
5 6 5 2
OR=660×2880/912×1200=1.73(P<0.001)
·
14
(二)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Neyman bias)
病例对照研究中如选择现患病例作病例, 他们是过去一段时间新发病例的幸存着, 如果幸存者所反映的暴露情况比新发病例 高或低,则会导致此种偏倚的出现。
象只是心肌梗死后的幸存者;
➢死亡者多是大量饮用咖啡者且时间较长; ➢入院的未死亡病例只是一般的饮用者;
·
16
此外,现患病例有时会主动改变其对危 险因素的暴露,导致对危险因素与疾病关 系的低估。
队列研究发现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的 RR为2.4。而病例对照研究中,RR为1.16。
原因: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现患病例已改变 了他们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
如性别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发病率男性稍 高于女性,但生存期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现患病例的样本比新发病例样本女病人比 例较大。
·
15
以医院中心肌梗死病人为病例进行病 例对照研究,得到结论:大量饮用咖啡与 心肌梗死无关。
凡夸大真实效应者为正偏倚。 凡缩小真实效应者为负偏倚。 假如某特征的真实值为θ,而测得值为θ’。 θ=1.0为零效应; θ>1为危险效应; θ<1为保护 效应。
·
3
1.θ>1时:
(1) θ’>θ>1时,夸大危险效应,为正
偏倚。
(2)θ>θ’>1时,缩小危险效应,为负
9 1 2
1 5 7 2
非 上 等 阶 层 1 2 0 0
2 8 8 0
4 0 8 0
合 计
1 8 6 0
3 7 9 2
5 6 5 2
OR=660×2880/912×1200=1.73(P<0.001)
·
14
(二)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Neyman bias)
病例对照研究中如选择现患病例作病例, 他们是过去一段时间新发病例的幸存着, 如果幸存者所反映的暴露情况比新发病例 高或低,则会导致此种偏倚的出现。
象只是心肌梗死后的幸存者;
➢死亡者多是大量饮用咖啡者且时间较长; ➢入院的未死亡病例只是一般的饮用者;
·
16
此外,现患病例有时会主动改变其对危 险因素的暴露,导致对危险因素与疾病关 系的低估。
队列研究发现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的 RR为2.4。而病例对照研究中,RR为1.16。
原因: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现患病例已改变 了他们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
如性别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发病率男性稍 高于女性,但生存期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现患病例的样本比新发病例样本女病人比 例较大。
·
15
以医院中心肌梗死病人为病例进行病 例对照研究,得到结论:大量饮用咖啡与 心肌梗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