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二课时
高二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四节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课件

A·不遗传的变异
B·环境的改变
C·可遗传的变异
D·食物的改变
4、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D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
武武武武武平平平平平一一一一一中中中中中钟钟钟钟钟萍萍萍萍萍
5、诱发突变与自然突变相比,正确的 是D
A.诱发突变对生存是有利的 B.诱发突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定向
增
┷┷┷┷
缺
添 ┯┯┯┯┯ 失 ┯┯┯
ATAGC
AGC
TATCG
TCG
┷┷┷┷┷
┷┷┷
┯┯┯┯ ATGC TACG
改 ┷┷┷┷
变
┯┯┯┯ ACGC TGCG ┷┷┷┷
武武武武武平平平平平一一一一一中中中中中钟钟钟钟钟萍萍萍萍萍
小结
┯┯┯┯
┯┯┯┯
ATGC
ATGC
TACG
TACG
┷┷┷┷
增
┷┷┷┷
缺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
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武平一中:钟 萍
武武武武武平平平平平一一一一一中中中中中钟钟钟钟钟萍萍萍萍萍
一对绿色鹦鹉的后代有多种类型
武武武武武平平平平平一一一一一中中中中中钟钟钟钟钟萍萍萍萍萍
哼,什么劳 什子农药, 对付俺老祖 宗还差不多!
过去有效 的农药,为什么 现在就不起 作用了呢?
人工诱变的方法: 用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激光等) 照射或用致突变物质处理生物的敏感部位 (植物的萌发种子、动物的生殖腺等)。
武武武武武平平平平平一一一一一中中中中中钟钟钟钟钟萍萍萍萍萍
小结
例⑴:我国科技人员用60CO产 生的射线照射水稻萌发的种子,培 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害强的新品 种。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病毒和原核细胞不存在等位基因,
三个 “不
基因突变不一定都 产生等位基因
因此,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来自一生的是新基因
定”
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有丝分裂过
程中,一般不遗传给后代,但有些
基因突变不一定都 能遗传给后代
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②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
以通过配子遗传给的后代
2.归纳概括基因突变对蛋白质与性状的影响
2.(2019·衡水市桃城区一模)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受一
对等位基因M/m控制。M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促进赤霉素
的合成,与此酶相比,m基因控制合成的酶只在第229位由
丙氨酸(GCU、GCC、GCA、GCG)变为苏氨酸(ACU、
ACC、ACA、ACG),失去了原有的酶活性。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M基因突变为m基因是因为G-C替换为A-T
3.热图导析:据图分析基因突变机理
(1)①②③分别表示引起基因突变的什么因素? 提示:物理、生物、化学。 (2)④⑤⑥分别表示什么类型的基因突变? 提示:增添、替换、缺失。 (3)为什么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易发生基因突变? 提示: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复制,DNA复制时需要解旋成单 链,单链DNA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碱基的改变。 (4)基因突变一定产生等位基因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一般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 病毒和原核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其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 基因。
解析:(1)白花的出现是只受环境的影响还是基因突变的结 果,可通过A和B分别自交方法,观察后代中是否再次出现白 花进行判断。(2)若白花的出现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将植株A 和B分别与野生型豌豆植株杂交,子一代植株均开红花,子一 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数量比均为3∶ 1。据此推测白花性状的出现是隐性突变。(3)①若F1、F2均开 白花,则可确定植株A、B的白花突变是由同一对等位基因突 变造成的。②若F1均开红花,F2中红花∶白花=9∶7,则可 确定植株A、B的白花突变是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 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案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第一章我们讨论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了解了植物、昆虫、两栖动物以及鸟类的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了解到通过生殖和发育生物圈中的生命才能得以不断地延续。
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经由母亲十月怀胎来到这个世上的,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为什么会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再看图,这是一个猫家庭,它们彼此之间各有相同和不同的特征;而我国首例子用成年牛体细胞克隆出的五头牛,它们几乎一模一样,这又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已进入了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探究了。
二、合作探究:1、通俗地说,遗传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而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
观察书本p25上的几种生物性状。
小组成员间相互观察人体的下列性状:(1)耳朵有没有耳垂(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3)能否把舌头由两侧向中央卷曲?(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讨论:(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试着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4)任选上述一种人体性状,看看你与父亲或母亲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5)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能遗传的吗?如果不是,请举例子说明。
(6)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思考:父母的许多性状为什么会在我们的身上出现呢?我们知道精子和卵细胞都没出携带任何性状,那么,父母究竟是把什么东西传给了合代,才使子女像父母呢?交流展示: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资料学生阅读分析书本资料,并讨论[来1.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三:归纳小结: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典例(不定项):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二倍体生物有以下几 种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图中基因a最可能来源于染色体的互换 B.乙图中基因a不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 C.丙产生的体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量变异 D.丁图中基因a的出现最可能与基因重组有关
5.类型
(1)根据基因突变的原因分: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2)根据基因突变后基因决定的表型分:显性突变(aa→Aa、AA);
隐性突变(AA→Aa、aa)。
例:若自花受粉植物的一植株的某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 最早在__当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
最早在__子__一_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 最早在__子__一__代中能出现显性突变纯合子;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基因突变 一定 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不一定 导致生物性状(填“一定”
或“不一定”)。不改变性状的原因:
①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 基因的非编码区或内含子(真核)中 。
②基因突变后形成的 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种氨基酸(密码子的简并性。)
抑癌基因: 其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
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
(2)细胞的癌变:结肠癌发生的原因 如图是解释结肠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的简化模型: ③根据图示推测,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哪些 明显的特点? A.能够无限增殖; B.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 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人教版高中生物大纲

二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实验十】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 课外读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三 基因的表达
● 课外读 “人体的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 基因的分离定律
【实验十一】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 课外读 ABO血型浅析 二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实习2】 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
第八节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 课外读 发酵工程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实验八】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研究性课题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
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类型
● 课外读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五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习4】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性课题 设计农业生态系统
一 体液调节
【实习1】 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选做) 二 神经调节
● 课外读 植物性神经调节
三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 课外读 探索大脑的奥秘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 一 生殖的类型
研究性课题 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
● 课外读 生态农业简介 第九章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圈的稳态 【实验十二】 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研究性课题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 课外读 生物圈漫谈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绪论
三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细胞增殖
高中生物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课时)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教学目的1.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意义(B:识记)2.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知道)3.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B:识记)知识体系:1.生物的变异有两种,和,前者指。
后者指。
2.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
(一)基因突变:1、(通过分析人类镰刀型贫血症病因图解产生的原因来理解概念)思考:镰刀型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能否遗传?如何遗传?2.概念:Array 3.突变时期:4.突变结果:5.基因突变的特点思考:基因突变突变率很低,而且害多利少,为什么还可作为进化的原材料?6.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1)外因:(2)内因:(3)结果:(4)基因突变对后代有何影响?7.基因突变的意义(二)基因重组1.概念:2.类型:3.意义:思考:你能否从基因重组的角度解释人群中个体性状的多样性吗?思考:(1)基因突变后,性状一定改变吗?为什么?(2)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分别是典例分析1: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1)图中①②③表示:①,②,③。
(2)简答:①在DNA复制中,由于出现“差错”,使DNA 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若正常基因为H,那么致病基因就是。
H基因表示的碱基是,h基因的碱基组成为。
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和。
典例分析2:. 1970年以前,未发现植物对除草剂有抗性,但到1985年则发现48种植物至少对一种除草剂产生了抗性。
抗药性的产生和扩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下表是苋菜叶绿体基因pbsA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
请分析回答:(1)苋菜能抗除草剂,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第号位上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
(2)上表DNA碱基序列中发生的变化结果,说明核苷酸代换速率比氨基酸代换速率快。
(3)影响的原发性高血压等遗传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危害人类健康。
遗传与变异

遗传与变异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性状上的相对稳定。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就是生物的遗传。
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还有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不会完全相同。
例如,同一个稻穗上的籽粒,长成的植株在性状上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甚至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一模一样,这种差异是表现,就是生物的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活动中的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则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不可能有今天这样一个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可遗传变异使遗传有了新的内容,也使生物的漫长生命连续系统得以持续的发展、进化。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一般只表现于当代,不能遗传下去。
也就是说,变异可分为两大类: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这里要强调指出,这两类变异的划分是相对的。
因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定向的影响和选择,由量变的积累可以转化为质变,不遗传的变异就有可能形成为遗传的变异。
生物体的任何性状都是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发育的。
性状的发育不能没有发育该性状的基因,也不能没有发育该性状的环境因素。
如对野兔和家兔同样喂以具有黄色素的饲料,野兔因有一个能编码黄色素(来自饲料)分解酶的基因,所以野兔的皮下脂肪为白色;而许多家兔品系则只有不能编码这种酶的基因,于是饲料中的黄色素就贮存在皮下脂肪内,使皮下脂肪成为黄色。
这里的环境因素完全相同,只是因为基因不同,而使发育的性状有异。
倘若将饲料中的黄色素全部破坏,则家兔的皮下脂肪同野兔一样呈白色。
如果再用有黄色素的饲料饲养该家兔,皮下脂肪就又是黄色的。
这时家兔的基因没有变异,只是饲料条件改变了,表现的性状也就不同。
所以生物体所发育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二生物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例题分析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二染色体变异例题分析例1: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C.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不利D.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有利解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都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变化,故产生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但产生的变异也有对生物有利的。
也有对生物不利的,三者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
答案:A。
例2:四倍体水稻受精卵连续三次有丝分裂后,所生成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 A.12条 B.24条 C.36条 D.48条解析:二倍体水稻细胞中有24个染色体,四倍体水稻细胞中含有48个染色体,四倍体水稻的受精卵含有48个染色体,有丝分裂,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D。
例3: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②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③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④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对染色体⑤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般是单倍体A.③⑤ B.④⑤ C.①④ D.①⑤解析:单倍体的定义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所以由不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如花粉粒)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一般就是单倍体。
答案:A。
例4:二倍体玉米(普通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0,指出下列题设植株中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1)二倍体玉米的花粉()(2)二倍体玉米的胚()(3)四倍体玉米的茎表皮()(4)二倍体玉米的胚囊()(5)二倍体玉米花粉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6)四倍体玉米的花粉()(7)四倍体玉米的叶子()(8)八倍体玉米的根尖()(9)八倍体玉米的花粉()解析:根尖、叶子、基表皮、种子的胚等细胞是体细胞;花粉、胚囊的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答案:(1)10 (2)20 (3)40 (4)10 (5)10 (6)20 (7)40 (8)80 (9)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为什么基因重组形成的变异丰富?
(回答: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自身杂合性越高,二者遗传物质基础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差异可能性也就越大。)(学生回答时可由教师引导完成)
讲述:我们看书上给了一个数据,210=1024种是说具有10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时,只考虑自由组合引起的基因重组,F2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在生物体内尤其是在高等动植物体内控制性状的基因数目是非常巨大的,由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革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引起的基因重组在自然界中也十分常见,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那么生物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就更多了。请大家举出基因重组的例子。(回答:略)
其实生物变异不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重组也会造成生物变异。那么基因重组造成的生物变异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基因重组。
什么是基因重组呢?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关于基因重组我们在前面学习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时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大家先写一下,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作亲本杂交,产生后代的过程。
讲述:什么是人工诱变?其实就是在人工条件下诱导基因发生突变,那人工条件是什么?同学看书后回答: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包括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化学方法有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应用这些方法怎样去处理生物使之发生基因突变呢?产生的这些突变又有什么用呢?下面让我们看一段录像片,这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用人工方法处理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的一段内容。
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
↓
F1黄色圆粒
↓
F2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提问:(打出此投影片,分析)F2除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以外还有两种亲本所没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绿色圆粒,这两种性状与亲本相比是不是变异性状?
(回答:是。)提问:它们又是如何 Nhomakorabea生的呢?
(回答:在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形成的。)
提问:看了录像片大家清楚了怎样用各种射线和化学物质去处理生物,也看到了生物突变的具体性状的表现了。你们说用这些方法诱导基因突变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作诱导回答:可提高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突变类型,从中选育出优良新品种。)
讲述:通过这种方法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具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黑龙江农科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含油量比原来的品种提高了2.5%,大豆产量提高了16%。大家看书第52页图,太空椒就是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其实人工诱变不仅在农作物育种上起作用,在微生物育种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青霉素,最初产量为20单位/mL,后经人们多次用射线等综合处理,目前产量已是50000~60 000单位/mL了,可见人工诱变对生物育种起着巨大作用。因此我们研究基因突变确实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家举出的例子有好多,要强调的是这些基因重组的变异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丰富多彩的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总结:本节内容我们用了二课时学习,要求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变异的两种类型——不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遗传变异仅由外界条件引起,没有改变遗传物质,这种变异不能遗传。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它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是变异的主要类型。生物具有变异才可以进化。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二课时
板书
教学过程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
(3)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①人工诱变的概念
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②优点
③我国的成果
2.基因重组:
(1)概念: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基因交换
(2)特点:非常丰富
第二课时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这是几幅基因突变的图片(投影片)(棉花短果枝、鸡脚叶、水稻矮杆、糯性,果蝇的白眼、残翅,人的白化病、色盲),为什么说它们的变异性状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第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引起的变异有什么区别(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
1.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改变,它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的过程发生在DNA复制时,特点是: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突变率低、④多数有害、⑤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可形成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的过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特点是:非常丰富。
测交F1灰身长翅X黑身残翅
测交
后代: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提问:(打出此投影片,分析)在测交后代我们看到了有两种类型是亲本没有的,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这两种变异的性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回答: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提问:是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回答:不是,是基因交换的结果。)
(回答:这些性状是因为正常基因结构改变了,包括DNA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使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因此性状就发生了变异,这就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
提问:从这些正常表现到突变表现,谁能回答基因突变具有哪些特点?
(回答:略。)
引言:这些基因突变如果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叫——自然突变(回答),在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叫——诱发突变(回答)。那诱发突变的人为条件是什么?我们知道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为什么要人工诱发突变?这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下面一个内容——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要求把这个过程的染色体图画出来。
提问:可见,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什么情况下?
(回答: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接下来我们再来写一个遗传图,亲本是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其子一代雌性个体测交,写出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提示大家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P灰身长翅X黑身残翅
要求学生把基因互换过程的染色体图写出来
(打出投影片分析)从图上我们看到这种基因重组是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局部互换,而造成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教师引导回答。)
以上是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我们看到这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都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实现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当两者杂交时,基因重新组合,就使子代产生了变异,这就是基因重组造成的变异。基因重组的变异又有什么特点?下面请大家阅读书上第50页下段的内容。
第三,了解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