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 绪论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章绪论一、概述:能源科学的入门课自然界中常用能源:风能、水能、常规燃料中的化学能、太阳能、地热、核。
其中常规燃料中的化学能、太阳能、地热、核为热能,占90%,可以直接利用,约占利用的16%,为传热学研究;风能、水能为机械能,工程热力学所研究,间接利用占84%。
二、研究对象: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规律和方法,并探讨提高转换效率的途径。
三、主要研究内容1、基本概念、基本定律2、工质的热力性质3、热力过程、热力循环第二章基本概念一、工质:用来实现相互能量转换的媒介物质具备特点:对体积的变化敏感且迅速有效:气(汽)体;易发生气液相变的液体。
二、热力系1、定义:人为地选取一定范围内的物质作为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开口系用控制体积法研究,即CV系三、状态与状态参数1、状态:是热力系在某一瞬时呈现出的宏观物理状况。
2、状态参数:描述系统工质状态的宏观物理量(1)、一一对应状态==========状态系数状态参数的改变只取决于给定的初始和终了状态而与过程所经历的路径无关。
(2)、常用的状态参数压力P、温度T、体积V、内能U、焓H、熵S其中P、T与质量无关,也叫强度量V、U、H、S和质量有关,具有可加性,称作尺度量,尺度量/M称为比参数,v、u、h、s就也可称为强度量(3)、基本状态参数,可直接用仪表测得p、t、v其它状态参数可由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
3、压力P(1)、实质:气体分子运动撞击壁面,在垂直于单位面积的容器壁面上所呈现的平均作用力。
单位1Pa=1N/m3(2)几种压力之间的关系绝对压力P:真实压力,分子运动撞击的结果表压力Pg:压力表测得的压力值真空度Pv:真空计测得上述两种压力也叫相对压力大气压Pb: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由地面上空气柱的重量造成的,大气压随着纬度、海拔、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有气压计测得。
P=Pg+Pb(3)、常用压力单位的核算液柱:1mmH2O=9.8Pa 1mmHg=133.3Pa4、温度T(1)宏观:标志了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系统热平衡的唯一判据(2)微观:标志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是大量分子平移动能平均值的量度(3)温标:温度的数量表示法摄氏温标t:1atm下,纯水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中间100等分绝对温标:也叫热力学温标或开氏温标T=t+273.155、比容v:v=V/M=1/密度,单位m3/Kg,指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体积。
热学 第二版 李椿 绪论温度1PPT课件

总论
热力学基础 (宏观理论)
分子运动论 (微观理论)
计温和量热 热传递的一般规律
热力学平衡态的特征及充要条 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和温标 理想气体定律与状态方程
热学理论的应用 (物性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机
分子运动论的实验 基础及基本论点
理想气体分子运动 的规律 理想气体内迁移规律
范德瓦耳斯气体、 液体、固体的基 本性质
热学研究对象:所有与热相联系的现象。
特点:热物理学研究的是由数量很大的微观粒子所 组成的系统。
上页 下页
二、宏观描述方法与微观描述方法
1、宏观描述方法:热力学方法
热力学:由观察和实验总结出来的热现象规律,构成
热现象的宏观理论,叫做热力学。
热力学方法的优点:
热力学基本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适规律,只 要在数学推理过程中不加上其它假设,这些 结论也具有同样的可靠性与普遍性。 热力学的局限性:
1、它只适用于粒子数很多的宏观系统;
2、它主要研究物质在平衡态下的性质,它不能解答系统如何从非平 衡态进入平衡态的过程;
4
3、它把物质看成为连续体,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
2、微观描述过程:统计物理学
统计物理学则是热物理学的微观描述方法,它从物质由大
数分子、原子组成的前提出发,运用统计的方法,把宏观性质看 作由微观粒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值所决定,由此找出微观量与宏 观量之间的关系。
微观描述方法 在于它在数学上遇到很大的困难, 的局限性: 由此而作出简化假设(微观模型)
后所得的理论结果与实验不能完全 符合。
• 热力学基础
3、热物理学
• 统计物理学的初步知识 • 液体、固体、相变等物性学
传热学绪论的难点、要点和求解方法

一. 基本知识点
1.传热学:研究由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2.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1)导热:由于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物体各部分之间无宏观相对 位移。 导热的热量传递方程由傅立叶定律表示,对于一维导热问题
A t x
AT 4
实际物体
AT 4
3.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1)传热过程 将热量由壁面一侧流体传递到壁面另一侧流体的过程称为传热过程。 通常传热过程中三年中 传递方式都存在。 (2)传热过程计算 传热方程式
Ak (t f 1 t f 2 )
传热系数
k
1 1 1 h1 h2
负号表示热量传递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导热是物质固有的本质,因而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通常金属导热系数最高,液体次之,气 体最差。 (2)热对流 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 从而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冷热混合所引起的热量 传递现象。 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中。流体中同时存在不规则热运动,因而对流必然伴随导热现象。 对流分为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本质区别是引起流动的原因。 对流换热是指运动的流体与相接触固体壁面之间的由于存在温差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对 流换热机理与紧靠壁面的薄膜层的热传递有关,实质是对流与导热的联合作用。 对流换热基本公式为牛顿冷却公式
、换热面几何形状等有关。 (3)热辐射 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为辐射,因热的原因发出辐射的现象为热辐射。 热辐射的波段是指 0.1μm-100μm。物体具有温度就具有热辐射能力。 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能量转换过程:热能-辐射能-热能黑体的辐射能计算公式采用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传热系数不仅与流体物性相关,还与换热过程有关。 3.热阻 热量传递的阻力。分为传热热阻、导热热阻、对流换热热阻和辐射换热热阻。
高等工程热力学 - 绪论

工程热力学 高等工程热ຫໍສະໝຸດ 学 热经济学二、本门课的内容
第一章 热力学基本原理及定义
§1-1 外界分析法(SAM)的热力学模型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微分方程及工质的通用热力性质
§2-1 特性函数
§2-2 热物性参数 §2-3 热力学能、焓及熵的一般关系式 §2-4 有关比热的热力学关系式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工程热力学》(第二版)陈贵堂,王永珍,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
参考书目:
● 《工程热力学学习指导》陈贵堂,王永珍,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等工程热力学》陈宏芳,杜建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等工程热力学》苏长荪,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工程热力学》童钧耕, 吴孟余, 王平阳编著,科学出版社
§2-5 焦尔—汤姆孙系数
§2-6 克拉贝龙方程 §2-7 工质的通用热力性质
第三章
无化学反应的多元系统
§3-1 吉布斯方程组 §3-2 齐次函数及欧拉定理 §3-3 分摩尔参数 §3-4 逸度 §3-5 标准态及理想溶液 §3-6 实际溶液、活度及活度系数 §3-7多元系统的相平衡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
高等工程热力学
Advanced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绪 论
一、热力学(Thermodynamics )
(狭义)研究热能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相互转换 规律的科学。 (广义)研究能量属性及其转换规律,以及工质 热力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目的: 掌握和应用这些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能量。 分类 分统计热力学 经典热力学
§4-1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应用
工程热力学绪论

能源与国民经济关系
首先,能源是现代生产的动力来源。现代化生产是建立在机械 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基础上的高效生产,所有生产过程都与能 源的消费同时进行着。现代国防也需大量的电力和石油。 其次,能源是珍贵的化工原料。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依存 关系,可以说没有能源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增长率之间存 在正比例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每人每年约1200~1600kg标准煤
(3)更高级的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能源消费量
每人每年约20000~30000kg标准煤。【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
能源与环境
环境污染: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多原子气体 冷却水排热
(一)温室效应与热污染
(二)酸雨(pH<5.6)
S02 和 NOx 紫外线辐射 氟氯烃类物质 燃料燃烧产生的N2O
大力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节约能源
“节能”——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 和社会可以接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能源消费 中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以便更有效、更合理地利 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节能与煤炭、石油及天然气、水力和核能四大 能源相提并论,称之为“第五能源”。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已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水力能等;
2、 新能源
——目前科技水平条件下尚未被大规模利用或尚在研究开 发阶段的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及核能等。
(四)按照能否再生
针对一次能源:
1、可再生能源
——不会因被开发利用而减少,具有天然恢复能力的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等。
工程热力学第讲第章绪论

工程热力学第一讲第一章:绪论1. 热力学的概念热力学是研究热能转换、热效率、热平衡和热性质等方面的学科。
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热力学系统,包括封闭系统、开放系统和孤立系统等。
2. 热力学系统的分类封闭系统封闭系统是指物质不能从其中进出的系统。
封闭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由体积、温度和内能等物理量描述。
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是指物质可以从系统中进出的系统。
开放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由流量、温度和内能等物理量描述。
孤立系统孤立系统是指不能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系统。
孤立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由内能等物理量描述。
3. 热力学基本量温度温度是物质分子平均热运动的速度和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
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或摄氏度(℃)。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单位为帕斯卡(Pa)或标准大气压(atm)等。
体积体积是物质占据的空间大小的一种度量,单位为立方米(m³)或升(L)等。
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量的大小,单位为千克(kg)。
能量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的大小,单位为焦耳(J)或卡路里(cal)等。
4. 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是指热力学系统在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可分为四类: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
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系统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热力学变化的过程,其内能恒定不变。
等压过程等压过程是指系统在恒定压力下进行热力学变化的过程,其体积恒定不变。
等容过程等容过程是指系统在恒定容积下进行热力学变化的过程,其压力恒定不变。
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系统在无热交换的情况下进行热力学变化的过程,其熵不变。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的是能量守恒原理,即在热力学系统进行热力学过程中,系统所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所做的功加上内能的变化。
6.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是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原理,即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流动,热力学系统不可逆过程的熵增。
7. 热力学基本方程热力学基本方程描述的是热力学系统状态变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热力学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工程热力学绪论、第一章

机械功称为膨胀功,也称容积功。 系统容积增大,则系统对外界做膨胀功,视
为正功;系统容积减小,则外界对系统做压 缩功,视为负功。
功=力×距离,若f是活塞的 截面积,则F=pf。于是单位 质量工质在微元热力过程中克 服外力所做的功为:
1、绝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传递的系统 2、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又无物质交
换的系统
孤立系统表示图
在一个图中表示各系统
四、系统的内部状况
1、热源系统:提供热能的物质或能量 2、功源系统:提供机械功的物质或能量 3、质源系统:提供质量的物质或能量 4、单相系:物质、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固、液、
气) 5、单元或多元系统
单元: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 多元:两种以上的不同化学成分组成 6、均匀或非均匀系统 系统中化学、物理性质处处均匀一致的系统
第二节 工质的热力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 数
一、状态与状态参数 描述工质状态特征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 参数。 常见状态参数:温度(T)、压力(p)、比容
一、平衡状态 如果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能 够始终保持不变,则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平 衡状态。
二、状态公理 确定纯物质系统平衡状态的独立参数=n+1 其中n表示传递可逆功的形式,加1表示能 量传递中的热量传递
三、状态方程 建立 温度、压力、比容这三个基本状态参 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而用p-v图来确定工质 状态。
(v )、密度( )、内能(u)、焓(h)、熵
(s)、火用(ex)、自由能(f)、自由焓(g) 等
二、基本参数
1、温度 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 理想气体热力学温度与分子平移动能的关系式:
第1章-绪论__传热学(第四版)

流体被加热时:
q h(t w t f )
流体被冷却时:
(1-3)
q h(t f t w )
(1-4)
tf 式中, t及 分别为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 w ℃。
• 如果把温差(亦称温压)记为 t,并约定永 远取正值,则牛顿冷却公式可表示为
q ht
Aht
单位
2 W/ 。 m K
钢:
tw1 tw2 tw1 tw2
铬砖: q 硅藻土砖: q
tw1 tw2
0.242
讨论:由计算可见, 由于铜与硅藻土砖导热系数的巨大差 别, 导致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铜板的导热量比通过硅藻土 砖的导热量大三个数量级。 因而,铜是热的良导体, 而 硅藻土砖则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
《传热学》章熙民 编著 《传热学重点难点及典型 题精解》 或《传热学要点 与解题 》王秋旺 编著
第1章 绪论
1.1 传热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科学技术和工程 中的应用 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1.4 传热学的发展史和研究方法
1.1 概 述
1.1.1、传热学研究内容
练 习 1 : 有 三 块 分 别 由 纯 铜 ( 热 导 率 λ1=398W/(m· K) ) 、 黄 铜 ( 热 导 率 λ2=109W/(m· K) )和碳钢(热导率λ3=40W/(m· K) ) 制成的大平板,厚度都为 10mm ,两侧表面的温差都 维持为tw1 – tw2 = 50℃不变,试求通过每块平板的导 热热流密度。 解: 这是通过大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
系称为热量传递的速率方程。
1.1.2、传热学研究中的连续介质假设
将假定所研究的物体中的温度、密度、速度、 压力等物理参数都是空间的连续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科学成就 阿伏伽德罗毕生致力于化学和物理学中关于 原子论的研究。当时由于道耳顿和盖-吕萨克的工 道耳顿和盖 原子论的研究。当时由于道耳顿和盖 吕萨克的工 作,近代原子论处于开创时期,阿伏伽德罗从盖近代原子论处于开创时期,阿伏伽德罗从盖 吕萨克定律得到启发, 吕萨克定律得到启发,于1811年提出了一个对近代 年提出了一个对近代 科学有深远影响的假说: 科学有深远影响的假说: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压 强条件下, 强条件下,相同体积中的任何气体总具有相同的 分子个数。但他这个假说却长期不为科学界所接 分子个数。 受,主要原因是当时科学界还不能区分分子和原 同时由于有些分子发生了离解, 子,同时由于有些分子发生了离解,出现了一些 阿伏伽德罗假说难以解释的情况。直到1860年, 阿伏伽德罗假说难以解释的情况。直到 年 阿伏伽德罗假说才被普遍接受, 称为阿伏伽德 阿伏伽德罗假说才被普遍接受,后称为阿伏伽德 罗定律。它对科学的发展, 罗定律。它对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量的测定 工作,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工作,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绪 论
一、热学
热学是研究有关物质的热运动以及与热相联系的各种 规律的科学。 规律的科学。 热学与力学、电磁学及光学一起被称为经典物理四大柱石。 热学与力学、电磁学及光学一起被称为经典物理四大柱石。
二、热学研究对象的特征: 热学研究对象的特征:
宏观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微观粒子(例如分 宏观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微观粒子( 原子等)都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中。 子、原子等)都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中。 正是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热运动, 正是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热运动,才决定了宏观物 质的热学性质。 质的热学性质。 热物理学研究的是由数量很大很大的大数 大数微观粒子 热物理学研究的是由数量很大很大的大数微观粒子 所组成的系统。 所组成的系统。 热学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有宏观与微观两 种不同的描述方法。 种不同的描述方法。
三、趣闻轶事 淡泊名誉,埋头研究的人。 淡泊名誉,埋头研究的人。 阿伏伽德罗一生从不埋头于科学研究工作中, 默地埋头于科学研究工作中,并从中获得了极大 的乐趣。 的乐趣。 阿伏伽德罗早年学习法律,又做过地方官吏, 阿伏伽德罗早年学习法律,又做过地方官吏, 后来受兴趣指引,开始学习数学和物理, 后来受兴趣指引,开始学习数学和物理,并致力 于原子论的研究,他提出的分子假说, 于原子论的研究,他提出的分子假说,促使道尔 顿原子论发展成为原子——分子学说。使人们对 分子学说。 顿原子论发展成为原子 分子学说 物质结构的认识推进了一大步。但遗憾的是, 物质结构的认识推进了一大步。但遗憾的是,阿 伏伽德罗的卓越见解长期得不到化学界的承认, 伏伽德罗的卓越见解长期得不到化学界的承认, 反而遭到了不少科学家的反对, 反而遭到了不少科学家的反对,被冷落了将近半 个世纪。 个世纪。
1、热力学
热力学是热物理学的宏观理论, 热力学是热物理学的宏观理论,它从对热现象的直接 观察和实验测量所总结出来的普适的基本定律出发, 观察和实验测量所总结出来的普适的基本定律出发,应用 数学方法,通过逻推理及演绎, 数学方法,通过逻推理及演绎,得出物质各种宏观性质之 间关系、宏观物理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等结论。 间关系、宏观物理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等结论。 热力学是具有最大普遍性的一门科学, 热力学是具有最大普遍性的一门科学,因为它不提出任何 一个特殊模型,但它又可应用于任何的宏观的物质系统” 一个特殊模型,但它又可应用于任何的宏观的物质系统”. 热力学的局限性: 热力学的局限性: 它只适用于粒子数很多的宏观系统; (1)它只适用于粒子数很多的宏观系统; 它主要研究物质在平衡态下的性质. (2)它主要研究物质在平衡态下的性质. 它不能解答系 统如何从非平衡态进入平衡态的过程; 统如何从非平衡态进入平衡态的过程; 它把物质看为连续体,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 (3)它把物质看为连续体,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它 只能说明应该有怎样的关系, 只能说明应该有怎样的关系,而不能解释为什么有这种基 本关系。要解释原因,须从物质微观模型出发, 本关系。要解释原因,须从物质微观模型出发,利用分子 动理论或统计力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力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动理论或统计力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由于不采纳分子假说而引起的混乱在当时的化学 领域中非常严重,各人都自行其事, 领域中非常严重,各人都自行其事,碳的原子量 有定为6的 也有定为12的 有定为 的,也有定为 的,水的化学式有写成 HO的,也有写成 2O的,醋酸的化学式竟有 种 的 也有写成H 的 醋酸的化学式竟有19种 之多。当时的杂志在发表化学论文时, 之多。当时的杂志在发表化学论文时,也往往需 要大量的注释才能让人读懂。一直到了近50年之 要大量的注释才能让人读懂。一直到了近 年之 后,德国青年化学家迈耶尔认真研究了阿伏伽德 罗的理论, 年出版了《 罗的理论,于1864年出版了《近代化学理论》一 年出版了 近代化学理论》 许多科学家从这本书里, 书。许多科学家从这本书里,懂得并接受了阿伏 伽德罗的理论,才结束了这种混乱状况。 伽德罗的理论,才结束了这种混乱状况。 人们为了纪念阿伏伽德罗, 人们为了纪念阿伏伽德罗,把1摩尔任何物质 摩尔任何物质 中含有的微粒数N 中含有的微粒数 0=6.02×1023mol-1,称为阿伏伽 × 德罗常数。 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 一、生平简介 阿伏伽德罗(Ameldeo Arogadro 1776~1856) 阿伏伽德罗 ~ 意大利自然科学家。 意大利自然科学家。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的一 年 月 日生于都灵的一 个贵族家庭,早年致力于法学工作。 个贵族家庭,早年致力于法学工作。1796年得法 年得法 学博士后曾任地方官吏。他从1800年起开始自学 学博士后曾任地方官吏。他从 年起开始自学 数学和物理学。 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数学和物理学。1803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1809年任末尔利学院自然哲学教授。1820年都灵 年任末尔利学院自然哲学教授。 年任末尔利学院自然哲学教授 年都灵 大学设立了意大利的第一个物理讲座, 大学设立了意大利的第一个物理讲座,他被任命 为此讲座的教授, 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 为此讲座的教授,1822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这 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 个讲座被撤销,直到1832年才恢复,1833年阿伏 个讲座被撤销,直到 年才恢复, 年阿伏 年才恢复 伽德罗重新担任此讲座的教授,直到1850年退休。 年退休。 伽德罗重新担任此讲座的教授,直到 年退休 1856年7月9日在阿伏伽德罗在都灵逝世。终年 日在阿伏伽德罗在都灵逝世。 年 月 日在阿伏伽德罗在都灵逝世 终年80 岁。
三、描述方法
在粒子数足够多的情况下, 在粒子数足够多的情况下,大数粒子作为一个整 存在着统计相关性, 体,存在着统计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迫使这个集体要遵 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对大数粒子统计所得的平均值就是平衡态系统的宏 观可测定的物理量。 观可测定的物理量。 系统的粒子数越多,统计规律的正确程度也越高。 系统的粒子数越多,统计规律的正确程度也越高。 相反, 相反,粒子数少的系统的统计平均值与宏观可测定量之 间的偏差较大,有时甚至失去它的实际意义。 间的偏差较大,有时甚至失去它的实际意义。 因此, 热学有宏观描述方法( 热力学方法) 因此 , 热学有宏观描述方法 ( 热力学方法 ) ) 与微 观描述方法(统计物理学的方法)之分。 观描述方法(统计物理学的方法)之分。 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问题,自成独立体系, 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问题 ,自成独立体系, 相互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互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2、统计物理学
统计物理学则是热物理学的微观描述方法, 统计物理学则是热物理学的微观描述方法,它从物质 由大数分子、原子组成的前提出发,运用统计的方法, 由大数分子、原子组成的前提出发,运用统计的方法,把 宏观性质看作由微观粒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值所决定, 宏观性质看作由微观粒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值所决定,由 此找出微观量与宏观量之间的关系。 此找出微观量与宏观量之间的关系。 微观描述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它在数学上常遇到很大的 困难,由此而作出简化假设(微观模型) 困难,由此而作出简化假设(微观模型)后所得到的理论 结果常与实验不能完全符合。 结果常与实验不能完全符合。 统计物理学包括: 统计物理学包括: 包括 气体分子运动论、统计力学、涨落现象理论。 气体分子运动论、统计力学、涨落现象理论。 本课程主要讨论: 本课程主要讨论: (1)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基础; 统计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分子动理论为主); (2)统计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分子动理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