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行政管理31页PPT

合集下载

隋唐政治制度课件

隋唐政治制度课件
三省六部制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一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1助父建立唐朝统一全国2玄武门之变长子李建成太子589626次子李世民秦王598649三子齐王603626高祖窦皇后四子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一中枢机构
第三单元隋唐两宋时期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第二节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第三节北宋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第四节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政治上:隋唐重建了大一统, 政治上:隋唐重建了大一统,但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 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北宋初期重新加强了中央集 在君主专制方面,隋唐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权。在君主专制方面,隋唐进行了制度的创新,两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削弱相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削弱相权。 经济上:唐朝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上:唐朝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 宋时期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宋时期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文化上:隋唐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理学形成, 文化上:隋唐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理学形成,打 破三教合流局面。 破三教合流局面。隋唐两宋时期中国科技一直保持世 界领先地位。 界领先地位。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中枢机构: 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 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一)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 (二)统治思想和统治政策 1、统治思想: 统治思想: (1)隋朝灭亡教训 (2)民本思想
2、统治政策: 统治政策: (1)用人 法律:慎用刑法、 (2)法律:慎用刑法、
制定《唐律》 制定《唐律》
要教戒太子诸王》 要教戒太子诸源自》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 纵不合朕心, 纵不合朕心 中枢机构: 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 为忤。若即嗔责, 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 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怀战惧,岂肯更言? 怀战惧,岂肯更言?”—— (一)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 贞观政要求谏》 《贞观政要求谏》 (二)统治思想和统治政策 贞观初放榜日,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 1、统治思想: 统治思想: 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 (1)隋朝灭亡教训 喜谓侍臣曰: 出,喜谓侍臣曰:“天下 (2)民本思想 英雄,入吾彀中矣! 英雄,入吾彀中矣!”─ 统治政策: 2、统治政策: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 用人(纳谏,完善科举) (1)用人(纳谏,完善科举)

隋唐时期的政治PPT课件

隋唐时期的政治PPT课件
• (4)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 的职权。
.
9
2.三省六部制的内涵与特点
• 三省六部制之三省 • 中书省负责 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 门下省负责 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
回; • 尚书省负责 国家的重要政令。 •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10
2.三省六部制的内涵与特点
• 三省六部制之六部
• 六部为 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
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
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
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
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20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青年闯将 建唐立功 • 一统天下 战功赫赫 • 杀兄逼父 夺位登基
.
23
宽仁慎刑(政治)
《贞观律》五刑:笞刑-----杖刑-----徒刑------流徒-----死刑
有一次,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制止盗贼的事儿,有人主张制定 严酷的法律。太宗说,“民众之所以偷窃,是因为国家规定的赋税 和劳役太重、官吏贪婪,加上自己饥寒交迫,所以就顾不上廉耻了。 我应当节省费用、减少赋税和奢靡,选择廉洁的官员,这样民众衣 食有余,就不会当盗贼了,何必用严酷的法律呢?”几年之后,天 下出现“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
.
7
一、隋唐政治制度变革—三省六部制
• 1.创立与发展 • 2.内涵与特征 • 3.作用与影响
.
8
一、隋唐政治制度变革—三省六部制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32张PPT)[优秀课件][优秀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32张PPT)[优秀课件][优秀课件]

三公九卿
二、中央官制
1.秦汉中央官制

三公 九卿

内外 朝制
二、中央官制
1.隋唐三省六部制
河南境内,黄河决 堤,洪水泛滥,粮 食减产,瘟疫横行, 百姓流离,民不聊 生。北部边境突厥 问询,准备借机作
乱。
皇帝
提交上奏
同意后 交予审理
起草政令
中书省
封驳
审议政令
执行政令
门下省
尚书省
通过审议
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2.科举制 (1)出现及完善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 观、永徽之际;缙绅(借指士大夫)
③唐太宗 时,增加了考试科目, 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为不
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
④武则天 时,大量增加科举考 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
试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
出身
战国 军功 爵制
军功

文法吏 明法
科举制使得官员选拔变 得更加公开和公平,隋 唐时期,中国古代选官 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 善。
隋唐 科举制
才能

察举制 品行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
白居易二十九岁进士及 第,开始了宦海生涯, 历任户部参军、中书舍 人、刑部侍郎等官职。
二、中央官制
1.秦汉中央官制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中外历史纲要》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选官制度
中央官制
赋税制度
政治
经济
一、选官制度
1.选官制度的演变
周 ·世卿 ·世禄

第五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

第五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

枢密院
枢密使在唐代是宦官的差遣之职。中央各Leabharlann 能机构六部二十四司 九寺、五监
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
首先是对地方行政层级进行调整。 其次是削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羁縻州府
唐代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一种带自 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称羁縻州。羁縻 州皆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 并允许其世袭其职。羁縻州府还有财政上 的自主权,但必须受边州都督和各都护府 的统领。
官员的选拔
科举制度 门荫、行伍、流外如流、入幕制
官员的任用
一般任用制:选士权属于礼部,选官权属 于吏部,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由皇帝直接 任命。 特殊任职法:使职差遣
唐代官员考核的标准
“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是考核官员品德方面的主要标准, 四善” 其具体要求是“德义有闻” 其具体要求是“德义有闻”、“清盛明 著”、“公平可称”、“格勤匪懈”。 公平可称” 格勤匪懈” “二十七最”是将官员职责分为二十七类, 二十七最” 各类分别定出标准,主要考核官员的才干 和政绩。
单选题(2007.10) 单选题(2007.10)
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 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 行政机构是( ) A.路 A.路 B.都护府 B.都护府 C.左郡县 C.左郡县 D.羁縻府州 D.羁縻府州
单选题(2008.1) 单选题(2008.1)
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一种带自 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称为( 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称为( ) A.左郡县 A.左郡县 B.羁縻府州 B.羁縻府州 C.理藩院 C.理藩院 D.土司府 D.土司府
单选题(2006.10) 单选题(2006.10)
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 称为【 称为【 】 A.告归 B.休沐 A.告归 B.休沐 C.致仕 D.丁忧 C.致仕 D.丁忧

隋唐的行政管理PPT31页

隋唐的行政管理PPT31页
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隋唐的行政管理

隋唐的行政管理

行政执行
“内制”和“外制”: 内制:唐中期,皇帝以翰林学士分宰相权,由翰 林学士撰拟的诏书为“内制”。内制诏书无须规 范程序,而是经过皇帝的认可后,直接由禁中下 发执行,甚至连印玺也不盖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外制:即经过三道草诏程序和四道审诏程序通过 的诏书,即为“外制”。 律、令、格、式
差遣任职法的利弊: 使职差遣是唐代一种特殊的任职法。唐代任命某 官负责处理专门事务,称为差遣。被差遣者如果 是职事官,事毕即回任,大致地说,差遣可归结 为“置使”和“检校”两大类, 置使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国家常有事务,但又不 适宜设专官加以管理。二是为某专门事务临时委 任负责人。置使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政务管理体制 的不足,以增强其机动应变能力。 “检校”本是检查校阅之意。所谓检校官是在名 义上不授某官职,而实际上让其管理某官职应负 责的实际事务。
六部、九寺、五监之间既分工又制衡的关系: 隋唐中央政府职能部门以尚书六部为主,以诸寺、监为 辅,形成相互平行,既有分工又制衡的行政职能部门体 系。 从分工上看,六部执掌政令,九寺五监分管具体事务, 两者之间形成总领和具体分管的关系,从制衡上看,六 部与诸寺、监形成双层制约关系。 六部执掌政令而不管具体事务,而具体管理各项事务者 又无政令之权,形成一层制约关系。具体分管各项事务 的诸寺、监要接受六部的指导和监督,但诸寺、监长官 也可以直接听从皇帝的指示,并对六部指令有不同的看 法时可直接上奏皇帝请示,形成又一层制约关系。
总之,唐代行政监督在制度上取得了 较大的成就,监察范围广泛,监察内 容具体,监察方式增加,监察工作不 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较前代有明 显的发展,但封建监察机制的本质上 讲是为皇帝驾驭大臣的工具,实际只 是皇帝的私臣和特使,因此,皇帝的 素质和态度以及皇帝是否能真正控制 政权是监察工作能否有效进行的前提。

高中历史 隋唐的统治精品PPT课件 〔通用〕

高中历史  隋唐的统治精品PPT课件 〔通用〕
6.隋唐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文学和艺术。
总体特征: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
固:边疆地区开发,各民族经济交流密切, 开明的民族政策。 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 响深远。
周称帝,即隋文帝,改国号隋, 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巩固练习
隋朝政权的建立与下列哪一朝代最 相似
D.西晋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隋朝的建立:杨坚(隋文帝) 581年 2.隋的统一 ⑴原因 ①民族融合(社会条件) ②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经济基础) 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作好渡江准备(主观 原因) ④陈朝政治腐败,军队松弛(客观条件)
A.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B.打破关陇土族把持政权局面 C.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制度 D.重视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巩固练习
(2007全国文综一)史学家陈寅恪在 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 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 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 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 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 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考纲要求
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 (3)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 (4)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5)武则天的统治; (6)“开元之治”。
考纲要求
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1)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 (3)租庸调制; (4)两税法。
巩固练习
[2003江苏]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王朝是

隋唐时期的行政管理

隋唐时期的行政管理
宰相职责: 宰相制度破坏的表现:
1. 使相制的实行。 2. 馆职侵夺相权。 3. 宦官专权,相权旁落。
(二)地方行政体制
1.从州县二级架构到道、州、县三级架构。 2.地方政府机构 (1)道 (2)州与府 (3)县
四、选官制度——科举制
(一)科举制度的科目(常科与制科) 1、常科:明经和进士 (1)明经科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隋朝行政管理 第二节:唐朝行政管理
第一节:隋朝的创制
(一) 恢复并且健全了三省六部的中央机构,确 立了内史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 三权分立制衡机制。
尚书省: 吏部(六部之首,负责选拔官员、考绩官员) 礼部(负责礼仪、祭祀、科举考试) 兵部(负责兵马、将士出征) 都官部(负责律令刑罚,后来的刑部) 度支(负责户口、田粮,后来的户部) 工部(负责工程建筑及水利兴修等)
岁课和大课
具体的程序是五等四级制: ·
五等:(1)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考核。 (2) 三品以下(不包括三品)由各个部门的长官进行 考核,上报考司司。3)对讲授官进行考核,依 据讲授的水平和数量进行考核。(4)对流外官进 行考核。(5)番考。
四级:
(1)计课 ; (2)议读;(3)校定;(4)送簿。


部 部部 部

左丞
右丞
吏部:主要负责官吏的铨选、考课、封爵和勋赏。 下设吏部、司封、司勋和考功四司。
户部:主要负责户籍、土地、赋役、仓储和市场 交易。下设户部、度支、金部和仓部四司。
礼部:主要负责科举考试和礼仪、祭祀。下设礼 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
兵部:主要负责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下设兵部、 职方、驾部、库部四司。
察院,设监察御史10人,正八品上。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